最新消息
全部作品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我要儲值
我要收費
登入/註冊
我要儲值
全部作品
最新消息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首頁
最新消息
作家特寫
鏡文學記事
活動訊息
主題企劃
鏡文學出版
專業讀者
網站公告
版權銷售成果
請選擇分類
作家特寫
鏡文學記事
活動訊息
主題企劃
鏡文學出版
專業讀者
網站公告
版權銷售成果
【徵文活動】第二屆鏡文學筆武大會:海龜湯情境推理募集!萬元獎金等你挑戰!
你聽過「海龜湯」嗎?以一個離奇的情境題目作為開端解謎者需要不斷推理,直到還原故事原貌現在!我們邀請你成為出題者——第二屆鏡文學筆武大會「2025新・海龜湯」強力募集中🔥第一章寫題目、第二章揭開完整故事把你腦中最獵奇、最毛骨悚然的想像化作謎題挑戰全場玩家的推理力🔍一個題目,背後可以隱藏多麼驚心動魄的故事?現在就動筆,用你的創意熬出一碗最燒腦的海龜湯!活動獎項本次徵件時間為9/12(五)-9/30(二)23:59前,評選標準分為「全民投票」與「專業評分」。全民投票將統計9/12(五)-10/8(三)23:59前各作品的收藏數(收藏數請見下方截圖標示);專業評分將由鏡文學團隊組成評審團進行評選,活動獎項如下:首獎:獎金10,000元,一位全民投票(30%)與專業評分(70%)加總分數最高者人氣獎:獎金5,000元,三位全民投票分數前三名最有潛力獎:鏡文學閱讀銀幣500全民投票分數前10名作品(人氣獎得主不在此範圍內)圖:收藏數/收藏按鈕位置說明活動規則徵件時間:9/12(五)-9/30(二)23:59前徵文題目:參賽者請以海龜湯的架構(題目+完整謎底故事)進行投稿,第一章放置題目,第二章放置完整謎底故事。完整謎底故事請以1,000-3,000字的短篇故事形式撰寫,且需將該故事的明確解答呈現於文章內,並以粗體標明(缺少任一元素不具參賽資格),投稿範例請見範文。(範文以現有海龜湯示範,參賽者作品需為原創故事,不可以現有海龜湯改寫)參加辦法:成為鏡文學會員,開立作品頁發表參賽短文,並自行於作品名稱前加上活動標【第二屆鏡文學筆武大會】(範例:若作品原標題為「海龜湯」,欲參加本次活動請將標題改為「【第二屆鏡文學筆武大會】海龜湯」),此標題需保留至各獎項公布之後(作品頁建立教學指南)注意事項本次活動歡迎所有華文文學創作者(不限地區、不限國籍,惟需註冊為鏡文學平台會員)。本次參賽作品權利歸屬作者。參賽故事限個人獨立創作,不接受2人或以上共同創作的故事。參賽故事不得或曾經在網路平台(如:個人網站、部落格、BBS等)、社群(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或平面媒體發表,也不得曾與任何實體或虛擬媒體/平台締約、授權、出版、銷售。參賽者須保證參賽故事自報名成功後至最終得獎名單公布前,不得參加任何形式(包含但不限於世界各地機關團體、公益或非公益性質、有償或無償等)之補助、獎勵或競賽。亦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進行參賽故事之衍生利用。參賽故事如未達水準,得獎名單可從缺;評審團有權視實際投稿狀況,調整獎項數目與獎金分配。得獎故事預計於十一月初公佈,實際公佈時間以鏡文學官方網站與社群公告為主。活動標題【第二屆鏡文學筆武大會】需保留於作品標題至各獎項公佈,若於該時間前移除活動標題,視同放棄參賽資格。得獎者收到獲獎通知信後,請於信內指定日期內回覆贈獎相關資料,以利進行贈獎作業。若逾期回覆或資料有誤導致無法聯繫,將視同放棄參加資格,且獎項不再遞補。獎金提撥時間於各獎項公布、得獎者回覆領獎相關資訊後之90天內支付。(主辦單位將依中華民國政府相關法令及規定辦理稅金代扣,海外得獎者亦同。得獎者需於獎項揭曉後10個工作天內繳納個人與匯款帳戶資料)鏡文學提供獎金概以得獎者提供之資料為準,若有任何之錯誤或更改致無法送達或領取,視同放棄得獎權益,並自負損失之責,與鏡文學無涉。鏡文學閱讀銀幣獎勵將以Email寄送兌換序號,參加者需至「我的檔案」填寫並驗證個人資料中的「聯絡Email」,未填寫聯絡Email或填寫錯誤者,視同放棄領獎資格。所有活動時間皆以台灣時間為準。請勿抄襲、搬運他人作品或使用AI進行創作,若發現有上述行為,一經查證屬實,將取消參加資格。如有違反著作權之法律責任則須自行負責,與主辦單位無關。此外,若如因參賽者參賽故事侵害第三人權利或違反法令,致本公司受第三人追償或主管機關處分時,參賽者應賠償本公司所產生之一切損失及費用。凡於活動期間符合參加資格者,推定同意受本「注意事項」之規範,若參加者不同意接受本活動注意事項之規範,請主動來信向主辦單位反映,主辦單位將依參加者之要求取消參加者參與本活動之紀錄及獲獎資格。若違反本注意事項中任一條文者,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獲獎資格。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最終解釋權。如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進行時,主辦單位保留隨時修正、暫停或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未盡事宜,參加者同意主辦單位保留各項活動辦法修改之權利。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洽詢Email:mf.service@mirrormedia.mg主辦單位:鏡文學股份有限公司參加者個人資料使用條款參加者同意鏡文學股份有限公司,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定,基於本活動之執行、蒐集、處理並利用參加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含姓名、電子郵件信箱、FB資訊),截至參加者主動請求主辦單位刪除、停止處理或利用其個人資料為止。參加者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將用於提供主辦單位寄送確認E-mail、確認身份等與本活動有關之事宜使用。參加者有權得隨時請求主辦單位查閱、給予複本、或補正本人的個人資料,亦得隨時洽主辦單位表示拒絕主辦單位繼續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本人的個人資料;惟主辦單位因執行本活動所必要者,則不在此限。若參加者提供錯誤之個人資料,主辦單位將取消參加者之參加或得獎資格。有關本活動個人資料保護之事項,如需聯絡請洽:mf.service@mirrormedia.mg
+ More
徵文
徵文活動
徵文比賽
短篇徵文
【徐淑卿專欄】名為歷史的鬼
作者/徐淑卿農曆七月,鬼門大開。與其想到恐怖,不如說是提醒我們世界不只眼前。而所謂的「鬼」,也都曾是活著的人。最近兩本小說《蕉葉與樹的約定》和《降魔詩社》,有「鬼」有「魔」,還不約而同有著日治台灣的背景。與小說無關,只是聯想到時代變遷之時,是否如農曆七月,更易感受異質的「鬼」之存在?日本傳說中,白晝與夜晚交界的黃昏,容易遇到「魔物」,是謂「逢魔時刻」。波西米鴉《降魔詩社》是以日治時期台灣三大詩社之一「櫟社」為背景寫的奇幻小說。「櫟社」成立於1902年,距離日本1895年統治台灣,不過7年,正是政權轉換初期,對於被統治者來說,或許也是時代的「逢魔時刻」。舊慣新習交織拮抗,直至新政權如夜晚籠罩一切。作者以「櫟社」為題材,固然有其身為櫟社後人的原因,但這樣的時代背景,卻讓小說格外有著歷史的隱喻。當時,日本一方面以武力鎮壓抗日行動,一方面為了攏絡仕紳表示對漢文化的尊重,允許各地成立傳統文學詩社。由霧峰林家林癡仙、林幼春,彰化詩人賴悔之發起,而後蔡啟運、呂厚庵、傅錫祺、林壺隱、林獻堂等陸續加入的「櫟社」,是成立時間最早的一個。詩人以漢文吟詩擊缽,在歷史轉換中雖可能猶有故園之思,但也只是紙上的風雅。不過在《降魔詩社》小說中,這些櫟社詩人的漢文詩歌卻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有極大的「文靈力」,可以破解一個又一個的謎團。如同咒語,識破「文魔活鬼」的假象,以及為了保護假象不被揭穿,而殺害知曉真相者的墨蟲。「活鬼」依靠的法力也是文字。這是已死之人,因為親友不忍其離去,於是運用「魔筆」產生「文魔力」,藉著改變字句筆畫,讓他們留於世間,成為「活鬼」。一旦有人成為活鬼,周遭的人記憶都被暗中偷換,忘記活鬼已死,大家如常生活。只是活鬼只存活於當下,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跟活人的差別在於,「活人想活下去,活鬼只是不想死。」而當有人發現有異時,「活鬼」的保護者「墨蟲」,因墨而生的怪物,則會奪取發現者的生命。因此以「文靈力」降魔的櫟社詩人,必須先解開「活鬼」是誰之謎,才能降伏墨蟲,讓死者真正離開。過去我們認為的「鬼」,是因為自身怨恨與不甘。但在這部小說中,「活鬼」多是因為身邊人的不捨,這種不捨之念,造成死去之人仍活著的假象,連施法之人也被自我蒙蔽。但是,為什麼假象一定要揭穿?為什麼已死之人不能如生前一般活著?墨蟲攻擊知道真相的人,但是「真相」是必須知道的嗎?這是這部小說非常有趣的地方。櫟社詩人處在歷史的奈何橋上,一方面,他們認知清國已失去台灣,否則他們就是猶如遺老的活鬼。但另一方面,他們警醒著新政權神道設教的幻術,「文魔活鬼」牽涉的不僅是個人,而是新統治者幻術的實驗,在這歷史的逢魔時刻,各地興建的神社逐漸統攝人們信仰,清醒於被統治身份而渴望自由的人,只能在各地埋下櫟實,以待百年之後。如果說《降魔詩社》的「活鬼」,代表雖死猶生的幻象,是必須揭破的魔障。NakaoEkiPacidal小說《蕉葉與樹的約定》中的「鬼」,則是終於浮出歷史地表的過去。他生前有好幾個名字,阿美語的名字,漢字的名字,日本名字,而後當他被阿美語的名字喚醒後,只有一個簡單的稱謂「鬼」。或許也可以說,曾經擁有多個名字的「鬼」,就是現形的歷史本身。「鬼」從百年沈睡中被喚醒時,他的記憶已消失。而後他逐漸想起自己是來自花蓮港的野球選手「樹」(阿美族語Kilang),於是他要求與他同名也同樣來自花蓮阿美族的棒球選手其朗帶他回去,要其朗走一遍他生前走過的路,如此他的心才可以回家。「鬼」的回家之路,就是歷史逐漸展開之路。一百年前,阿美族人曾在花蓮海邊成為苦力;日本人與原住民在花蓮留下生活蹤跡;曾經到日本進行比賽的由阿美族人所組成的棒球隊「能高團」。這個棒球隊後來有幾個人留在日本繼續唸書,《蕉葉與樹的約定》的主角就是以能高團的球員為原型。如此說來,是否如其朗唸了「樹」的阿美族語名字,而召喚了「鬼」那樣,這部小說也召喚了這段歷史,以及被壓縮在歷史中有名無名者的故事?故事的力量也是一種「文靈力」。《降魔詩社》的「活鬼」是以人的遺憾讓文字成魔,使親人保留形體苟活世間。《蕉葉與樹的約定》則是直接指稱「鬼」,承認死亡不可挽回,但也因為消失的人與未消失的遺憾,讓這種「文靈力」法力無邊。「鬼」的生前「樹」,1928年在京都因為急病去世,他的朋友「蕉葉」(阿美族語Lo'oh)承諾要帶他回家,但始終沒有來。在知道蕉葉何以始終沒來的原因後,已經回到花蓮的「鬼」,決定重回京都等待蕉葉,因為他們說好了要一起回家。有什麼比一個鬼,等待另一個鬼出現,然後兩人遵守約定平安回家,更強大的咒語?也許這比活人的盟約更震撼。當我們說起「鬼」時,也許我們都不會忘記,那曾經是我們身邊的故人。說起「歷史」時,也不會忘記那是先祖們一路走過來的痕跡。這些詞彙原本就飽含溫情。也因此,當我想到一個葬身在四、五千公尺海底而醒來的一個鬼,在倉皇中想要尋找到京都西本願寺的路,跟朋友一起回家。而另一個鬼,看著西本願寺的花開花落,在時間的無涯裡,等待朋友的到來。我就感到被文靈擊中的法力,在我心裡隱隱作痛。《降魔詩社》的「活鬼」是以人的遺憾讓文字成魔,使親人保留形體苟活世間。《蕉葉與樹的約定》則是直接指稱「鬼」,承認死亡不可挽回,但也因為消失的人與未消失的約定,讓故事的力量法力無邊。圖∕顏一立
+ More
【讀者必看】本週人氣選書 9/4-9/10
鏡文學本週人氣選書♕TOP1《羽根川商店街的月光與影子》TOP2《燈火闌珊處的你》TOP3《屍香》TOP4《異眼修書人:繕書坊夜譚》TOP5《找我》
+ More
讀者推薦
推薦排行榜
推薦書單
寫下歷史的重生咒語 ── 波西米鴨談《降魔詩社》的歷史脈絡與奇幻書寫
日治時期最重要的台灣詩社「櫟社」,在《降魔詩社》中化身為擁有文靈法術的降魔者,對抗記憶遭竄改而重生的活鬼,並在日本殖民的時代摸索方向、尋找自我定位。作者波西米鴨因家族淵源展開一段有趣的歷史探索,不僅以史料為基礎將真實的人物重塑為奇幻角色,也讓詩句成為具有魔力的綺麗咒語。本篇訪談中,波西米鴨談及創作過程中的壓力與樂趣、角色塑造的方法,以及文人在殖民時代的多元立場與心境,帶我們一睹歷史與奇幻碰撞出的璀璨火花。Q:當初怎麼會想用日治時期台灣詩社「櫟社」融合奇幻元素創作《降魔詩社》?波西米鴨:以櫟社為主軸的原因,是因為我的祖先傅鶴亭是櫟社三十年的社長。之所以會知道這件事,是因為十幾年前姨婆提到傅鶴亭是我們的祖先,在潭子很有名。當時聽到這個名字有特別去查,但網路上並沒有太多資料,所以就維持知道這個人,但完全不了解的狀態。一直到有一次和老婆去霧峰林家和鹿港公會堂玩,都有看到傅錫祺(鶴亭為其號)的名字,好奇他到底是個多厲害的人,才真正開始認真追尋自己的歷史。之後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台灣歷史很有趣卻很少人知道,所以我想透過把歷史人物角色化這種比較輕鬆活潑的方式,說一個台灣文人的奇幻故事。▲位於台中的霧峰林家為《降魔詩社》故事的主舞台。(圖/鏡文學)Q:把祖先變成筆下的人物是什麼樣的心情?會不會很有壓力?波西米鴨:其實還是會有壓力啦!因為我不只寫自己的祖先,還寫了其他人的祖先,而且都是用本名來寫。但我覺得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就少了一個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的機會。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不小心冒犯,這也是我自己在意的重點。就像小說裡林癡仙這個角色就比較誇大,我把他寫得非常愛喝酒、會發酒瘋,這個部分在後人看來可能有點不尊重,但一個角色要迷人,不可能塑造得很完美,一定同時要有正面和負面,才能透過故事帶出這個角色做出不討喜的行為,或是有負面性格的原因,以及他有哪些正面特質影響周遭其他角色,這樣的描摹才有魅力和深度。Q:小說裡面登場的角色,不只是性格,包含施法能力、筆桿材質和鳥類夥伴都不一樣,當初是怎麼進行這些角色設定的?波西米鴨:角色建立的部分,主要是根據現有史料的描述先了解這個人,再去建構這個角色的外貌、能力和細部性格。有些角色很容易,像幼春和癡仙的形象一開始就很明確:幼春性格溫文儒雅,看起來很瘦弱但精神又很堅毅;癡仙就是花天酒地的形象(笑)但有些角色的歷史資料比較少,或是沒有鮮明的特色,就會需要花比較多功夫去建構。比方說,我一開始不確定要怎麼設計槐庭這個角色,後來是參考他的另一個字「心水」,就是心如止水的意思,但之後又從一些資料中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容易激動的人,所以最終在故事中把他塑造成一直要人深呼吸、放輕鬆,但其實是最容易起波瀾的人(笑),故意用這個反差把角色的立體感做出來。至於筆桿的設計,也是從文人各自的詩句裡面找適合的元素。比較有趣的是癡仙拿的是陶瓷筆桿,是因為他有一首詩寫到「醴陵花管」(出自〈甲辰除夕雜詠〉之一「不惜醴陵花管禿,秋蛇春蚓笑髯蘇」)醴陵是有名的陶瓷產地,而這首詩裡的「醴陵花管」借代筆的意思,所以就讓痴仙拿陶瓷毛筆。而且陶瓷毛筆的意象很美又超酷吧!(笑)鳥類的部分,是先從他們的詩句著手,像林幼春寫過畫眉相關的詩,所以搭配的就是畫眉。再來是盡量符合台灣原生種,小說裡林獻堂的台灣藍鵲,當初在設計的時候就是本身有寫鵲鳥相關的詩詞,再加上他的故居「景薰樓」有大量的藍色元素,所以就把鳥類夥伴設定為台灣藍鵲,讓整個包裝更有台灣味一點。Q:小說裡的招式詩句大部分都是絕句,這是有特別設計過的嗎?波西米鴨:首先是故事中的詩句主要出處是《全臺詩》,裡面的組成大部分是五言或七言絕句。而且因為絕句不需要對仗、創作門檻比較低,所以在那個年代大家創作的比例也就相對比較高。Q:可以和我們分享在故事中最喜歡的招式詩句嗎?波西米鴨:我都很喜歡啦!但硬要選的話,我很喜歡林幼春的「雪恥長驅十萬劍」,詩文變成很多支長劍,御劍飛行的畫面很帥氣!這句也被我設定成故事中林幼春主要的攻擊招式(笑)Q:書中看待日本殖民的態度很複雜,有沒有想透過這樣的設定傳達什麼理念或精神?波西米鴨:我自己在看櫟社的歷史和其他日治時期的史料的時候,看到的其實就是這麼複雜的樣貌。雖然有些人會說櫟社是一個「抗日的詩社」,但我覺得不盡然,就像書中有寫到,詩人們都有各自的立場和想法,就算是同一個人,早年和中晚年的看法也可能不同。當然在書寫上還是會因為角色塑造的考量,加入一些我個人的詮釋和猜測,但我想說的是,在那個時代,並不是只有抗日和親日兩個選項,它是一個很複雜的光譜,我想盡可能呈現不同的視角和觀點。▲對於日本殖民的態度,詩人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場和想法,波西米鴨希望可以在書中呈現這樣的多元性。(圖/鏡文學)Q:聊了那麼多作品的內容,波西米鴨會怎麼定義或歸類這部作品?波西米鴨:我不太會預設自己的作品是什麼分類,而是我喜歡、我想寫什麼樣的故事,我就去寫,分類反而是之後的人去分的,像是出版社怎麼行銷、讀者怎麼理解。我自己不敢和大家說這部是歷史小說,但確實相較於過去的作品,這部作品花了比較多心力去做資料蒐集和研究,盡可能用歷史小說的嚴謹完成這個奇幻故事。近期也有收到一個讀者反饋說「終於有人把日治時代的歷史寫成奇幻小說」,用「終於」兩個字就代表其實已經有人在期待或至少有想過這種類型的故事,所以我也很希望做了這個嘗試之後,可以鼓勵更多創作者勇於挑戰這個主題,去創造更多台灣歷史為主題的小說或其他文學形式,也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新書《降魔詩社》!文字/品牌企劃部巫昱昕企劃/品牌企劃部巫昱昕、黃昱哲訪談/品牌企劃部顏一立、文學開發部江炫霖▌《降魔詩社》作品簡介★波西米鴨最嚴謹考據,也最大膽狂想的奇幻歷史作品!日治台灣最重要的古典詩社,竟然是掌握強大文字法術的結社?!詩是咒語、筆如法杖,以文字對抗邪魔,櫟社詩人在所不辭!測字攤學徒目仔目擊他人無法看見的黑色怪物,即使知道怪物殺人也求助無門直到遇見了筆下文字會發光的詩人林幼春——一部以「櫟社」為背景的奇幻小說從臺中的街巷與神社、阿罩霧的書齋與戲臺,到北埔山上的戰事遺跡時代的暗影中,櫟社對抗的敵人究竟是誰?當真相只能靠詩句揭示,歷史之墨已遭汙染他們該如何以一筆一字,撥雲見日?跟著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櫟社詩人以各自的詩句,施展各式不同的文靈法術大展身手!—▌波西米鴨作者簡介沒吃過鴨肉,也該看過鴨子的小說。從事小說創作十多年,早期以恐怖、奇幻為主,出版逾二十本書,亦有零星散文、詩、劇本、華文俳句、對聯、字謎等創作。後知後覺得知自己的祖先是櫟社社長傅錫祺,於是開始研究起櫟社、整理祖先文物影像資料,也致力於將台灣文史改編成富含奇幻元素的冒險故事。期待藉由小說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櫟社,以及對於臺灣的歷史與文化能有更多一些認識與興趣。更多資訊或交流:https://linktr.ee/bohemeduck
+ More
作家訪談
訪談
人物訪談
第一屆鏡文學筆武大會 評選結果出爐!
感謝所有參與筆武大會徵文活動的創作者們第一屆鏡文學筆武大會已完成票數統計與評審評選恭喜所有獲選的創作者👏🏻期待未來持續在創作的路上看到各位的作品後續將會進行贈獎作業,請得獎者留意聯絡信箱📩偷偷預告第二屆筆武大會即將到來等不及看到大家繼續發揮創意啦!詳細資訊請鎖定鏡文學官方公告✨⬇️一起看看這次有哪些有趣又好看的作品吧⬇️
+ More
徵文活動
筆武大會
【徐淑卿專欄】我們為什麼需要投資文化?
作者/徐淑卿有人問一位工匠,你在做什麼?他說,我在砌石頭。這個人又問另一位工匠,你在做什麼?他說,我在蓋一座教堂。前文化部長、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許多場合都提及法國前總統密特朗說的這個故事。她認為,這就是有無願景的差別。前陣子,不論是「補助即要飯」,或譏評文化部是「合法給飯部」,都是將國家基於文化政策,對藝文界人士或項目的補助,簡化成個人的「政治賞飯」。這種幾近羞辱的語言,堪稱是民主國家絕無僅有的「政治行為藝術」。不管發言者動機為何,不管是不知,還是故意為之,政府以政策工具,落實對藝術文化的補助,提升台灣文化競爭力,既有其願景,也與先進國家文化理念一致。所以,也許是時候了解,為什麼各國要努力保護自己的文化,保護自己國家的創作者,讓他們可以獲得奧援。國民申請藝文補助是權利;補助與投資藝文,則是國家的職責。法國1959年成立文化部時,《文化部組織法》說明文化部的使命:「讓最大多數的法國人得以享受全人類的偉大創作,其中以法國人的作品為優先;讓全世界最大多數人得以親近法國的文化資產;推廣藝術與精神層次的創作,不斷充實文化資產。」在「法國優先」精神下,1993年法國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談判時,提出「文化例外」(exceptionculturelle)。主張在全球自由貿易框架下,文化產品應排除在自由貿易原則外。這是為了保護本國文化產業,避免被其他強勢文化(尤其是美國電影與音樂)所主導的全球化市場淹沒。這個文化戰略的核心理念是:文化產品(如電影、音樂、書籍)不應該被視為普通的商品,完全由市場邏輯決定;而是承載國家身份、價值與公共利益的特殊產物。因此,文化產業應該享有不同於一般商品的保護與扶植措施。所以法國鼓勵各式各樣的創作,包括以「圖書定價制」,保障難以跟大書店抗衡的地方小型書店。「文化例外」的見解,逐漸發展為「文化多樣性」(CulturalDiversity)的全球共識,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與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也許可以這樣理解,文化多樣性有兩層意義。對內,保障國內藝文創作的多元性,確保不同身份、性別、政治立場都可以獲得支持,避免資源集中在主流或特定文化權力結構。對外,防止全球化的文化壟斷,保障國內文化產業的生存空間與能見度。台灣2019年頒布的《文化基本法》,開宗明義第一條即標舉文化多樣性:「為保障人民文化權利,擴大文化參與,落實多元文化,促進文化多樣發展,並確立國家文化發展基本原則及施政方針,特制定本法。」法條不是官樣文章死板文字,它既是凝固的思想,也是我們文化「教堂」的藍圖,同時也顯現台灣當時必須解決的問題。台灣當時的文化問題之一就是,我們是否有足夠多具有文化競爭力的作品和產品,還是我們只能依賴外界文化輸入,尤其是影視等流行文化?在《時代如何轉了彎》一書中,鄭麗君接受作家張惠菁訪問時曾解釋,為什麼除了過去的輔導金和補助之外,政府要轉換思維,讓文化經濟可以發展起來:「臺灣文化經濟如果不發展,我們就是被逆輸入;就等於我們本身的文化多樣性,沒有辦法發展;世界也不會有臺灣文化多樣性。」一位了解當時歷程的人士說,在2016年以前,流行兩岸合拍影劇,不僅商業電視台如此,馬政府期間公廣集團有段時間也跟進。但跟中國合作影視有很多潛規則,長久下來會造成台灣創作者的困境,因此必須跳脫對中國市場與作品的依賴,轉換軌道面向國際市場。現在中美大戰,幸好2016年政黨輪替後,政府早做準備。但是要如何進入國際市場?台灣當時的問題是,產量不足,投資不足,沒有國際品牌,國際市佔率不足。甚至與國際合作的邏輯與規格也不見得清楚。所以必須開始練兵,一方面補助文化產品,另一面投資與扶持文化產業。這是非常關鍵的轉軌時刻,也必須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即使2019年成立的文策院取法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但也不是一蹴可幾,這裡需要追趕落後二十年的時間差,以及面對民間文化投資體質的不同。韓國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國」方針,次年設立《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要求文化觀光部每年預算必須佔國家總預算1%。文化觀光部也依此成立多個行政法人組織。2009年韓國國會修訂《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將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韓國遊戲產業振興院等組織,合併成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等於韓國先有產業行政法人組織,建立基礎後,在更高層次國家戰略需求下,成立KOCCA。台灣則是先有國家文化戰略思想,成立文策院,略過了韓國制度演化過程。台灣文化產業多是小型微型企業,或是新創公司。雖然有些財團對文化投資有興趣,但缺乏韓國財團因為下一代喜歡也學習文化藝術,而在企業內植入做文化生意的能力與國際視野。許多人以為,席捲世界的「韓流」,是韓國政府由上而下促成的,但事實是,民間尤其是大財團先投入影視音樂等文化事業,政府再以政策協助。根據《衛報》去年報導,這更像是公私協力的成果。「韓流在全球的成功,自然是民間努力的結果,但政府透過創造讓民間能夠釋放創意的基礎環境,間接促成其擴散。」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JohnLie,同時也是《K-Pop:韓國的流行音樂、文化失憶與經濟創新》一書作者。他說:「若把韓流視為自上而下由政府計畫推動的產物,那將是個錯誤。一旦電視劇與流行音樂受到歡迎,政府自然樂於透過像是稅收減免,以及動用外交部與海外大使館推廣流行文化等加以支持,然後再將功勞歸於自己。」但是未來政府將扮演更關鍵角色。路透社兩週前報導,今年6月李在明就任韓國總統後,強調政府將提供更多支持與投資,「不能只是放任各家公司自行發展」。他希望藉由發展五大軟實力(音樂、電視劇、網路漫畫、美容產品與食品),在2030年前將市場規模擴大到300兆韓元,出口額則為50兆韓元(約為360億美元)。2024年韓國娛樂領域的智慧財產權(包括音樂、電影與遊戲等)出口,為98.5億美元。一位韓國前廣播通信委員會官員高三錫(KoSam-seog,暫譯)說:「過去文化政策被視為外交、經濟與產業政策的附屬工具,但往後它必須成為引領其他領域的核心政策。」相對於韓國文化政策發展歷程,以及在全球產生的影響,台灣還在厚土培基,希望補助獎勵優秀藝文創作,想方設法將文化成果帶向國際,以及扶植文化產業的階段。只是韓國在「文化立國」政策確立後,就很清楚要增加文化預算,因為沒有投入就沒有發展。但是現在台灣有些人反而質疑「補助」的意義。認為申請補助是因為藝文工作者無法創造商業價值,或是申請補助就是跟政府屈膝。完全誤解政府之所以要提供補助,就是希望文化有多元發展,不是主流或商業產品才應該被創作出來。而所謂「屈膝」就更荒謬,因為根據《文化基本法》,政府就應該補助藝文創作。真正應該討論的是,在文化願景之下,政府施政是更趨近目標?還是漸行漸遠?一個好的政策,會給未來帶來豐收。今年1月《衛報》報導,2024年法國觀眾觀看比例最高的是法國本土電影,達44.4%,是近15年以來最高,顯示法國觀影人數成長,主要是由本國電影所驅動。時任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代理主席OlivierHenrard認為,法國「文化例外」政策,希望保護法國文化產品,免於被以英語為主的對手碾壓,如今證明了其價值。CNC成立於1946年,隸屬文化部,但有財務自主權,可自行運作政策執行與預算管理。他們主要經費來自稅收,像是電影稅,電視與平台稅等。他們透過這些獨立款項,對影視作品提供資助和扶持。「因此,最大型的好萊塢商業大片,最終也可能資助最小型的法國獨立電影。自2010年起,包括Netflix在內的串流平台也被納入徵收範圍,電視台則透過預購播映權的方式投入。」補助是希望微小而有價值的創意,都有機會成真。投資則是希望台灣的文化產業不但生根茁壯,而且更具競爭力與影響力,創造更多產值。政府的角色是灌溉者,但灌溉的目的,是讓創作可以自由的發生。同樣是砌石頭,有人認為就只是在砌石頭,有人則認為是在蓋教堂,這就是有無願景的差別。《文化基本法》勾勒台灣的文化願景,而政府以政策工具,落實對藝術文化的補助,提升台灣文化競爭力,這既是基於由願景而來的文化政策,也與先進國家文化理念一致。圖/顏一立
+ More
【讀者必看】本週人氣選書 8/28-9/3
鏡文學本週人氣選書♕TOP1《路‧張犁》TOP2《調笑令》TOP3《西遊之日常-沙悟淨工作日誌》TOP4《你擱淺了我的韶光》TOP5《流氓書店》
+ More
讀者推薦
推薦排行榜
推薦書單
【鏡文學出版】誰怕誰
誰怕誰謝東霖著*讀者最期待紙本化!超人氣漫畫家謝東霖驚悚作品*兼具恐怖與黑色幽默的靈異漫畫千呼萬喚謝東霖大好評鬼作漫畫紙本終於上市!人的恐懼,就是鬼的糧食要把被吸收的精氣搶回來,就要讓鬼乖乖升天!周知鳴從小因為陰陽眼體質而不堪其擾,只有在電影之中才能找到平靜。當他籌備初出茅廬的電影處女作時,女主角卻突然靈魂離體,成為生靈。為了完成電影,周知鳴成立驅鬼事務所,和安妤的靈魂搭檔處理靈異事件並打探消息,以找出那有著異色瞳孔,害安妤無法回到軀體的鬼。身為導演,周知鳴的獨門嚇鬼招數竟然是——戲劇原理?!善與惡、真實與謊言的張力交錯,誰是編劇?誰才是演員?拆解意圖、預判行為誰怕誰?誰嚇誰?人鬼諜對諜劇本殺就此開始!作者簡介:謝東霖漫畫家、原作編劇,作品有《妖怪五星好評》《流氓書店》《神明便利商店》《誰怕誰》《殺手的戀愛相談》《我在詐騙公司上班》《入伍吧!魔法少女》等。曾獲誠品閱讀職人大賞、讀墨年度人氣作家、原創IP風雲榜,作品入選法國安古蘭漫畫節臺灣館推薦選書,入圍書店通路年度暢銷榜,並授權改編桌遊、手遊、舞台劇、影視、廣播劇。另外也受邀至LINEWEBTOON、臺灣漫畫基地、橘子集團MOJOIN等單位進行編劇教學。Facebook:@HsiehTungLinInstagram:@h_t_l_購書連結:●《誰怕誰【作者親簽+首刷限定「顯靈寫真底片書籤」版】》■博客來∣https://bookstw.link/83zg99■誠品∣https://pse.is/83zglw●《誰怕誰【首刷限定「顯靈寫真底片書籤」版】》■金石堂∣https://pse.is/83zgmf■讀冊∣https://pse.is/83zgqm■MOMO∣https://pse.is/83zgsc
+ More
【徵文活動】這個故事鏡厲害:第四彈「鏡促咪單元」徵件開跑!
第四輪「這個故事鏡厲害」鏡促咪單元我們要徵求的不是笑話集,是引人發笑的喜劇故事!這些有趣的故事可能來自你對人性的洞察,看見人生的荒謬好笑如同那些英式幽默、高級酸可能你經常觀察週遭,擅長塑造出甘草人物諷刺得精準到位,讓人拍案叫絕可能你留意到社會百態、瘋狂際遇,讓人嘴角失守甚至笑著笑著眼淚就出來了世界越是瘋狂,人生越是無奈無論是會心一笑、瘋狂爆笑還是笑中帶痛、笑中帶淚的故事,我們都歡迎!新的創作回合現正開始——這個故事鏡厲害:「鏡促咪單元」拿出你的幽默感,回敬這個世界吧!【喜劇故事風格參考】《你是我今生的新娘》(電影)《雞不可失》(電影)《一屍到底》(電影)《媽的多重宇宙》(電影)《俗女養成記》(戲劇)⏰徵件時間:2025/09/0112:00-2025/11/2815:00🔗報名連結:https://amazingstory.mirrorfiction.com/comedy🏆徵件獎項:得獎者可獲得獎金五萬元與鏡文學簽約作品資格本徵件活動旨在徵求故事概念、架構、角色與世界觀,進而發掘適合延展為出版或影視IP的潛力故事。報名時須提供(*不須提交完整小說作品*):#1故事概念以300-500字篇幅簡短介紹你的故事主題。#2主要人物小傳以500-1000字介紹故事內的主要人物們,說明他們的基本人設(年齡、性別、個性等)、內外在追求、在故事中面臨的處境以及轉變等,讓我們更了解這些登場的角色。#3故事長綱以3000字說明故事如何發生、如何進展、導致何種結果等,勾勒完整的故事輪廓(需揭露故事結局,但不需設計角色對白)長綱形式可參考《八尺門的辯護人》影集故事梗概,實際篇幅必須符合3000字以內,並以交件格式上傳至報名系統更多詳細徵文辦法,請見報名系統➡️https://amazingstory.mirrorfiction.com/comedy
+ More
徵文
徵件
這個故事鏡厲害
徵文活動
【徐淑卿專欄】明星愛讀書
作者/徐淑卿今年6月韓國首爾書展會場,演員朴正民(曾演出《東柱:時代詩情》、《哈爾濱》等)創立的「無題Muze」出版社前,經常大排長龍。他一面結帳,一面配合粉絲要求合影留念。4月,朴正民剛出版作家金錦姬(KimKeum-hee,暫譯)的小說《初夏,完州》。這本書特別之處是先出有聲書,再出紙本書,有聲書由幾位韓國演員以廣播劇方式演繹。這是朴正民「聽見小說計畫」的第一本書。這個計畫源自他的父親。2020年無題出版創業作《拯救工作》時,他父親已經失明,所以不能拿書給他,這讓朴正民非常難過,心想,父親還能享受什麼樣的書呢?「聽見小說」的念頭就這樣萌芽。在出這本書之前,朴正民已經多次為視障者錄製有聲書,《初夏,完州》有聲書出版後,他也將書捐贈給韓國國立障礙者圖書館,以及其他視障者圖書館。朴正民曾回答想開出版社的理由。他說:「如果有人想從被忽略的角落說故事,我希望能給他們一個發聲的機會。」但身為知名演員,對出版的貢獻不僅如此。以這件事為例,他以人脈邀集多位演員錄製有聲書成為宣傳點,不但讓更多人意識到視障者的閱讀需求,先出有聲再出紙本的策略,也強調有聲書的重要性。演藝名人運用自己的知名度和資源,長期推動閱讀,必然讓人想到歐美明星讀書會。這個趨勢始終不衰。今年7月《People》雜誌介紹著名的名人讀書會,就有13家之多。根據美國讀書推薦平台BookBrowse估計,2025年美國有1千3百萬讀書會成員。最老牌也最有影響力的當數1996年歐普拉(OprahWinfrey)在電視節目開始的讀書會,雖然曾在2011年暫時結束,2012年之後在數位媒體重新開始,依然是最重要的讀書會。2017年瑞絲·薇斯朋(ReeseWitherspoon)成立「瑞絲讀書會」(Reese'sBookClub),同年艾瑪·羅勃茲(EmmaRoberts)和電影製片卡拉·普萊斯(KarahPreiss)成立「Belletrist」。近年最受矚目的讀書會之一,則是由英國流行歌手DuaLipa在2022年成立的「Service95」,該年她還獲邀在布克獎頒獎典禮上擔任致詞嘉賓。早期明星讀書會幾乎等同票房保證。像2007年歐普拉推薦戈馬克‧麥卡錫(CormacMcCarthy)小說《路》(TheRoad),她採訪這位作風低調的作家,說這本原本會被視為殘酷的小說其實是一個愛的故事,給這本小說帶來百萬冊以上的銷量,後來還改編成電影《末路浩劫》。但是,現在明星讀書會越來越多,尤其在BookTok崛起後,明星讀書會是否仍有之前的影響力?影響力稀釋的確存在,除了讀書會數量增多,媒介也改變了。歐普拉早期以電視節目將一本書帶進數百萬家庭的能耐,隨著網路時代,已難再現。現在高流量,不見得等於高銷量,但可喜的是,也有其他讓內容變得有價的模式,以及銷售方法。今年2月《TheCut》有一篇文章〈WhichCelebrityBookClubCould(Actually)ChangeYourLife?〉,作者訪問15位作家和產業內部人士,想知道「這些讀書會究竟能為一本書帶來什麼?」出版社公關透露,北美四大讀書會中,她們聯絡順序的排名是:歐普拉讀書會,NBC節目「與珍娜一起讀」(ReadwithJenna),瑞絲讀書會,最後是ABC節目GoodMorningAmerica製作的「GMA讀書會」。瑞絲讀書會雖然排名第三,但卻有真正利多。也就是作家與出版社夢寐以求,而其他讀書會難以做到的:影視改編。瑞絲·薇斯朋擁有媒體公司HelloSunshine,瑞絲讀書會是旗下品牌之一。讀書會的定位,強調以女性作家或女性視角為主,選書被認為有高度改編影視的可能性。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野生動物學家迪莉婭.歐文斯(DeliaOwens)第一部小說《沼澤女孩》(WheretheCrawdadsSing)。瑞絲讀書會推薦後小說銷量飆升。HelloSunshine買下影視版權,由薇斯朋擔任監製,HelloSunshine參與製片,將這部小說改編為電影《沼澤謀殺案》,全球票房達1.44億美元。另一個例子是伍綺詩第二部長篇小說《星星之火》(LittleFiresEverywhere),在讀書會介紹後,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也由HelloSunshine買下影視版權,改編為影集。艾瑪·羅勃茲的Belletrist則找到另一種可能。她和線上書店Tertulia合作,讀者每月支付25美元,就可獲得當月選書,以及參加和作者的線上沙龍。有些明星讀書會雖有聲量,卻未必帶來銷售,原因是IG和YouTube,不像電視那樣可以觸及潛在讀者。一位公關舉例:「娜塔莉·波曼(NataliePortman)在IG發布她的選書給數百萬追蹤者,但人們只會留言:『娜塔莉,你太美了!』而不是去買書。」不過,名人讀書會的意義,不只在銷售,而是讓各式各樣的書籍,有機會被討論。讀書會反映了主持人不同關注點,以及個人閱讀喜好。像今年23歲的名模KaiaGerber和朋友成立「LibraryScience」,主要推薦新作家、翻譯作品、當代經典,不追隨暢銷榜。在書單中可以看到多年前的舊書如莒哈絲《情人》、莎岡《日安,憂鬱》,美國作家她似乎特別喜歡瓊·蒂蒂安(JoanDidion),推薦她兩部作品。DuaLipa將書與音樂兩個社群連結。她的選書也反映其多族裔背景與跨文化視野,以及深刻的文學性。目前24位作家訪談與推薦書中,有王鷗行(OceanVuong)《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OnEarthWe’reBrieflyGorgeous);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Tokarczuk)《犁過亡者的骨骸》(DriveYourPlowOvertheBonesoftheDead);韓裔美國作家李珉貞(MinJinLee)《柏青哥》(Pachinko)等。去年7月,《Esquire》刊登一篇文章〈HowCelebrityBookClubsActuallyWork〉,作者SophieVershbow曾在藍燈書屋負責社群媒體。文章討論了明星讀書會如何運作,如何選書?以及如DuaLipa、KaiaGerber開設的讀書會,是否會讓歐普拉讀書會、瑞絲讀書會顯得陳舊過時?尤其是BookTok社群喜歡羅曼史等類型小說,老牌讀書會的選書是否會與年輕世代的閱讀脫節?也提到BookTok讓出版社更難預測哪本書會被青睞。除了少數例外,讀書會的選書,都是出版社、經紀人和編輯放在他們眼前的作品,現在出版商也想用同樣的方法影響BookTok,但這樣操控演算法的努力,收效甚微,因為真正能引導市場風向的是讀者,而非出版社。傳統媒體生態改變,對出版報導減少,讓出版社更依賴名人讀書會;到名人讀書會花開遍地,猶如另一種流行時尚;到BookTok有各自喜歡的閱讀類型與不同於主流文學的作家。這樣的流變,意味著誰能討論一本書,或誰的聲音可以帶動銷售,已不是少數人專利,而是任何言之有物的人都有可能。作者的期望是,即使未來老牌讀書會式微,但解決之道是出現更多,且更多元的名人讀書會,去對應不同社群需求,體現每個社群獨特的閱讀偏好。「這樣上升的潮流,或許能讓掙扎中的出版業,乘風破浪帶動無數艘小船。」她引用一位教授的話:「出版業裡不存在中產階級。」少數超級暢銷書往往支撐了整個產業,所以需要更多能夠激勵讀者拿起新書的閱讀社群,並且希望這些社群由種族、性別、階級等更加多元的名人帶動,閱讀風格也應該比目前的主流更為多樣。2001年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Franzen)出版《修正》時,曾對是否上歐普拉節目感到疑慮。他覺得他的書對歐普拉的觀眾可能太難,而且有些歐普拉的選書,又讓他感覺過於煽情單薄,置身其中讓他有些尷尬,而後歐普拉取消的對他的邀請。到法蘭岑出版《自由》時,兩人言歸於好,法蘭岑也上了歐普拉的節目。這件事也許反應當時有些嚴肅文學作家對明星讀書會的不適應,以及懷疑這個節目是否尋找到自己的讀者。現在大家對明星讀書會應該不會再有此想法,但有個「偏見」卻未必完全消除,也就是:這些明星真的看書嗎?艾瑪·羅勃茲在片場拿起書時,依然感受別人的懷疑。但這個對於「明星」的偏見,也許很快可以化解。布克獎不但邀請DuaLipa致詞,演出《慾望城市》的影星SarahJessicaParker,今年還擔任布克獎評審,不過在此之前她早已有出版人的資歷。不論是名人讀書會或是BookTok,也許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分享,而非學院式的評論。分享並不容易,有時近乎精神的裸露,即使附庸風雅也是冒著被一眼看穿的風險。但是當越來越多名人願意分享書單,或如歐美將讀書會與社群分享視為一種潮流時,至少意味著這個社會是珍視閱讀的,當閱讀成爲潮流,創作與出版就更有希望。當越來越多名人願意分享書單,或如歐美將讀書會與BookTok視為一種潮流時,至少意味著這個社會是珍視閱讀的,當閱讀成為潮流,創作與出版就更有希望。圖/顏一立
+ More
1
2
3
…
109
探索
最新消息
作者一覽
關於
關於我們
公司簡介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幫助
常見問題
合作洽詢
聯絡我們
追蹤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