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全部作品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我要儲值
我要收費
登入/註冊
我要儲值
全部作品
最新消息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首頁
最新消息
作家特寫
鏡文學記事
活動訊息
主題企劃
鏡文學出版
專業讀者
網站公告
版權銷售成果
請選擇分類
作家特寫
鏡文學記事
活動訊息
主題企劃
鏡文學出版
專業讀者
網站公告
版權銷售成果
【人氣作品,不看嗎?】讀者推薦排行榜 7/8 - 7/14
鏡文學簽約作品每週【推薦排行榜】♕TOP1《極簡人必備的雜物虐殺手冊》TOP2《傷風敗俗純愛史》TOP3《九流偵探》TOP4《不能讓老師發現的霸凌日記》TOP5《換命》
+ More
推薦
推薦排行榜
極簡人必備的雜物虐殺手冊
台灣影視巨頭聯手 鏡文學+阿榮影業 將IP影視化《師大公園地下社會》
長期孵育優質IP的鏡文學與台灣最大片廠阿榮影業首度攜手合作,由阿榮旗下影娛人文媒進行劇本開發,確定將鏡文學作者林峰毅作品《師大公園地下社會》影視化,本劇將重現台灣代表性livehouse、獨立音樂的搖籃-地下社會,結合一線卡司及多組獨立樂團成員參演,除了再現《師大公園地下社會》中精彩的犯罪推理故事,也喚起一代樂迷的共同記憶。阿榮影業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籌製12集影集,近期將擴大選角,預計2021年五月開拍,關於《師大公園地下社會》影集進度以及海選消息,可追蹤『阿榮影業』、『影娛人』臉書粉絲團。立刻閱讀:師大公園地下社會鏡文學長期以孵育優質IP為目標,至今已授權出《我們不能是朋友》、《上流兒童》、《RingoftheDay》等多部作品,影視化成果也備受好評。阿榮影業則曾製作《海角七號》,也曾參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賽德克巴萊》、《狂徒》等知名作品拍攝與製作。本次授權合作結合鏡文學對作品影視化的潛力開發,與阿榮影業多年來的市場經驗及台灣最領先的技術,希望打造出受到觀眾、讀者,甚至樂迷都喜愛的優質影視劇。此外,鏡文學與阿榮影業也已經協議第二部IP授權項目,正積極討論未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日本有《池袋西口公園》,台灣有《師大公園地下社會》小說《師大公園地下社會》是新生代作家林峰毅第二部作品,將師大一帶的街景完整重現於小說中,演出台灣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百態,以批判卻不失幽默的筆法,針砭流連社會的黑暗面。小說甫在鏡文學網站刊登就深受年輕讀者喜愛,進而出版實體書。林峰毅表示,小說主題圍繞在現實的「壓迫」,過去,形形色色的獨立樂團在師大公園對面的「地下社會」演出,樂迷們聚集在台前與歌手近距離接觸,成為暗夜中紓壓的狂歡;可惜2013年開始,商家與住戶多次發生衝突,「地下社會」也因此停業,讓樂迷們頓失生活重心。林峰毅自己也經歷過那個時代,他希望透過時而沉重、時而哀傷的劇情,描繪出社會的黑暗面,並顛覆一般民眾對獨立音樂空間的印象。如今作品將被影視化成影集,令他相當期待。
+ More
鏡文學
阿榮影業
師大公園地下社會
影視化確定
【人氣作品,不看嗎?】讀者推薦排行榜 7/1 - 7/7
鏡文學簽約作品每週【推薦排行榜】♕TOP1《極簡人必備的雜物虐殺手冊》TOP2《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TOP3《被世界遺忘的你》TOP4《被收購商遺忘的裝屍紀錄簿》TOP5《斯格納命案倖存者》
+ More
推薦
推薦排行榜
極簡人必備的雜物虐殺手冊
技能點滿!影視人搶報名鏡文學「說故事學院」 從本質詮釋作品
鏡文學於今年7月舉辦「2020說故事學院」,結合「小說創作研修課」、「新手編劇入門課」,教導創作愛好者步入影視行業。自課程訊息發布後,不少業內人員如演員、導演、製片等熱烈詢問、躍躍欲試,因此特別開放5位名額給影視從業人員,輔助同業精進深造。其中曾獲得金鐘獎迷你劇集女主角、女配角獎肯定的演員温貞菱第一位完成報名,希望能提升自我演技,透過小說、編劇角度了解作品本質,讓角色詮釋更上一層。課程開設後,温貞菱搶先完成報名,她認為,一個好的藝術家,需要好的養分滋養;了解事物的本質,才能真正完美詮釋。「演員」的角色是她表演藝術的形式之一,期望藉由這個機會,從產生好小說、好劇本的根本,了解作品想傳遞的意念。▲溫貞菱是第一位完成報名的演員,希望能透過課程,從本質了解作品。(圖/温貞菱提供)「很多時候我拍的戲並不是為觀眾負責,而是在跟自己對話,或是它對我的生命有原因或意義我必須去完成。」温貞菱先前受雜誌專訪時曾表示,透過演藝,能帶領觀眾在觀影後體悟不同感受,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不一樣的啟發。不僅如此,温貞菱先前選擇暫別事業出國念書充電,今年特別學習底片沖洗等技能充實自己,這次主動報名「2020說故事學院」,實踐她所說「演員離不開生活,生活跟表演密不可分。」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將更好的自己展現於角色之中。鏡文學「2020說故事學院」由金馬獎編劇入圍張耀升、金鐘獎編劇得主陳昱俐二大金牌導師領隊,從小說技巧開始,培養基礎作者觀點、敘事觀點到實質田野調查,進而邁入編劇領域,從發掘主旨、塑造角色到建構事件,循序漸進揉捏出一部能影視化的好作品。課程完全免費,扶植有意進入行業的創意新手,也能輔助專業人士深造,報名已進入最後倒數,至7/10(五)止。▲2020說故事學院報名至7/10截止。(圖/鏡文學)報名由此去>>>https://bit.ly/2VQQpj1關注「2020說故事學院」粉絲團>>>https://reurl.cc/V6bem5
+ More
小說
編劇
鏡文學
課程
2020說故事學院
影視業
温貞菱
廢青是生活,用小說記住香港的樣子是志業——專訪 《下流人》《失魂男女》 海笑
一個人的失敗或許是不光彩的,但若同一整座城市失敗則否。因為深愛過,奮鬥過。可是一座城市怎會失敗呢?用文學折疊一座城市的身世——從西西的《我城》到海笑寫《下流人》《失魂男女》——便可看出端倪。海笑1986年生,離西西1974年寫的《我城》也遠了。時間與其上盤據的巨龍,讓我城香港有了質變,同時誕生更多傾注這座城市以生命的作品。投身寫小說前,海笑曾短暫任電影公司編劇,之後在雜誌社當記者五年。筆名海笑就是那時來的,「因為是公司裡年紀最小的,名字有個『海』字,便被暱稱『海少』。」後來他改「少」字為「笑」。但為何笑?或許是看透了,可以用笑面對不成功。▲海笑自言生活過得很廢,除了寫小說,現在以接案拍片為生。(圖/海笑提供)寫不成功謳歌自由人《下流人》便是一部擁抱不成功的小說。小說寫一對男女在颱風天香港天文台掛起風球時相遇,不尋常的機緣注定了他們不安分的愛情。他們半夜溜進知名家具店,在那進食、做愛。兩人分分合合,最後女方為了更遠大的生活離開了男方。到底,這是一段在例外狀態滋長的愛情,像李歐卡霍的《新橋戀人》,唯有在那圍起整修,半是廢墟半是工地的橋上,各有算計的男女才能看見彼此。愛情轟轟烈烈,卻也說散就散,或者兩者互為因果。小說最後,晉身上流的女主角自道:「我成功了。可是,我越來越不了解成功。」愛情事業都一無所獲的男主角則自稱「自由人」。海笑說,小說名「下流」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他們的階級,無法往上,只得向下;一個是他們的愛情,有不堪,也未必純潔,所以下流。儘管如此,也值得書寫。因為海笑說,那其實是「很實際的愛情」。「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真正愛的人,就是看你會不會、能不能抓住。例如我跟太太在中學認識,拍拖幾年分手,之後各過各的生活,也跟其他人交往,後來忘不了彼此,才又走在一起。」所以《下流人》主角是他自己嗎?海笑說,他寫小說喜歡把朋友的故事放進,男主角原型來自他朋友,「我的故事多是喝酒時聽來的。」杯酒人生,光彩的與黯淡的,都在此現身。此外,寫不成功的男女,也與他自小求學經驗有關。「從小到大,我就抗拒香港的某些價值——其實不止香港,全世界都這樣——父母要你好好讀書,找份好工作,最好是金融業或律師。我問自己:『是不是每個人都要過這樣的人生?我是不是要過這樣的人生?』不過小時候我沒反抗,是讀到中學,發現自己跟不上其他人。以前我只是平庸,中六(註:相當於台灣高三)才發覺自己可能被淘汰。」海笑開始逃學,常常稱病躲在家或跑到電影院,也就在那時,他看了很多電影。有天,他看了《驕陽似我》(註:台譯《心靈捕手》),覺得很震撼。電影說,「不完美才是好東西,能選擇讓誰進入我們的世界。」後來海笑向父母坦言不想上學,想學電影。父母答應了他,於是他研讀電影課程。回首求學之路,海笑說,「我發現沒有完成父母的期望,不跟著這座城市的價值走,也沒關係。現在我可以跟爸媽說,我不是沒能力,而是能力在其他地方。」海笑現從事自由業,接案拍片,同時寫作。▲正在拍攝MV的海笑。(圖/海笑提供)自言廢青卻也很踏實海笑自稱「廢青」。「沒辦法,我真的挺廢,每天睡到十點十一點,下午寫點東西,晚上就跑出去玩。」廢青如他,也在文學裡找到知音——太宰治。「讀太宰治,我受到很大的衝擊,原來文學可以這樣寫,可以這麼無賴。影響我的,還有《麥田捕手》。」或許這正是海笑作品微微抵抗世界又喪志的原因。海笑坦承,以前香港文學、華語文學看得不多,直到讀了劉以鬯《酒徒》,「他的作品讓我知道要寫香港人的生活,城市的面貌,寫很實在,很生活的事。」寫很實在很生活的事,便無可免的觸碰2014年占中運動以來的香港現實。2014年,海笑還在雜誌社工作,遇上抗爭,不曾寫長篇的他竟洋洋灑灑生出十萬字小說,想像十年後的香港會是如何,「每天看到香港這樣,我需要一個空間發洩自己的情緒。」為何用文字發洩?海笑說,他也不知道,但「寫完挺舒服的」。隔年,電影《十年》問世,同樣想像香港十年之後。不過海笑說當時寫的小說未曾發表,與電影完全無關,「有這樣的巧合,我不意外,因為每個香港人都在思考未來。」面對劇變靠小說治癒未來一直來,2019年香港迎來更劇烈的抗爭運動,海笑也參與其中。《失魂男女》便是一部寫運動中男女相遇相愛的故事。男子有恐慌症,女子有憂鬱症,所以「失魂」。然而,他們卻在烽火連天的運動裡不藥而癒。香港在燃燒,他們的愛情亦是。《失魂男女》是大國崛起後的《傾城之戀》,只是這一回,不止男女主角換人,連讓香港陷落的,也換了對象。《傾城之戀》裡女主角「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然而《失魂男女》明白他們在做什麼。小說裡,有人問:「輸了怎麼辦?」男主角說:「這或者就是上天給予這代香港人的意義。」女主角回答:「真可憐,上天一定很討厭香港人。」面對劇變,也不無自嘲。其實海笑寫完《下流人》後,「想寫溫柔一點的東西」,《失魂男女》本想寫一對患有精神疾病的男女相愛,寫到一半便遇到運動爆發,「我停筆了一個月,完全沒心情寫,後來我跟編輯說,想把小說時空換成當下。」這是他貫徹想寫「很實在,很生活的事」,現世險阻,愛情若是。《失魂男女》人物原型也來自海笑的朋友,「他們都有情緒障礙,卻加入翻天覆地的運動,情緒越來越差,仍相互扶持,幫助大家。這讓我想,我應該讓他們在運動中獲得痊癒。」所以《失魂男女》不止是男女主角,也指其他投入這場運動的香港人,「大家狀態都很差,但我想跟大家一起走下去,告訴人們不一定要去前線,要堅強的生活。我不知道香港會不會變好,但我希望我們都能過得更好。首先,就是不要放棄自己。」▲海笑跟朋友租有一塊地方,叫「六樓后座」,「除了開派對,也會做實事,每年都會做小劇場。」此為海笑在演出後台照,戴橙色假髮。(圖/海笑提供)我城不再還有下半場未來一直來,威脅不是惘惘的,而是有文字的。採訪當下,香港正要迎接一項未知的法律,而我打字的此刻,法律已詔告天下。當時我問海笑,還會繼續寫嗎?他說2017年結婚生小孩後,便想寫80、90年代的香港,讓自己小孩知道香港曾有的樣子。擔不擔心創作自由?「會,但我也不知道可以寫什麼,不可以寫什麼,這就是最危險的。但如果真的害怕,就不寫了,此刻我還會寫下去。」1974年,西西寫下一代香港人得以在文學中安身立命的《我城》。《我城》裡,西西寫道:「你的國籍呢?有人就問了,因為他們覺得很奇怪。你於是說,啊,啊,這個,這個,國籍嗎。你把身分證明書看了又看,你原來是一個只有城籍的人。」近半世紀後,海笑《下流人》的男主角說:「我的故鄉是香港。」他父親則反問:「怎會?香港只是一個城市,你有你的故鄉。」用文學折疊香港,竟有點諷刺,原來,「只有城籍的人」,可以是一件幸福的事。海笑喜歡運動,有兩項運動特別啟發他。他說跑步跟寫作很像,都是一個人經歷一段很遠的路,只能靠意志力撐下去。另一個是足球,足球教他,「不到最後一刻不能放棄,」未來還在來,所以還有下半場、下下半場要踢。▲我問海笑有無一張你最喜歡的香港地景照片?他寄來這張夏慤道照片,附註:「其實沒有很喜歡夏慤道,只不過太多回憶,在這裡睡過不知幾多晚,也在這裡面對催淚彈、橡膠子彈等攻擊。這是小時候從來未想過要面對的事。」(圖/海笑提供)
+ More
翟翱
作家特寫
下流人
海笑
失魂男女
【鏡文學出版】解禍金紙鋪(電子書)
《解禍金紙鋪》魚璣著★金紙能化解人鬼衝突的危機?當驅鬼魯蛇碰上通靈少女,一部既驚悚又療癒之作!★作者經深度田野調查寫成,以台灣金紙文化為背景,結合傳統民俗元素融入小說!金紙鋪竟意外成為人鬼調解委員會?燒對金紙還能溝通陰陽、送鬼解禍?對金紙文化有濃厚興趣的阿德跟著熟知傳統民俗的老師飄蕩多年後,回到老家接下金紙舖的事業,遇上了從小就有陰陽眼,又生性好管閒事,總是會被阿飄纏上的小青。阿德靠著自身對金紙和廟宇文化的了解,選用合適的金紙燒給阿飄,成功幫小青化解阿飄的糾纏,也讓阿飄順利離開人間。此後,阿德運用金紙溝通陰陽,幫助越來越多人解禍消災,金紙舖在街頭巷尾間聲名大噪,生意興隆,警察叔叔、黑道老大等等都是阿德的客戶。無論是求姻緣、補財庫的也都紛紛上門。不料小青忍不住出手相救一位快被怨靈掐死的病患,卻沒想到此舉惹怒女阿飄。「妳去死!」來不及反應的小青感受到一股詭譎的寒氣,直朝著她衝過去……當通靈少女遇上怨念深重的女阿飄,該如何靠阿德的金紙化解危機?作者簡介魚璣從小就很喜歡文學,在連幾個字都不會寫的年紀8歲時立志寫作,這一點是拜外公的影響,14歲時開始正式創作,期間曾以不同筆名在鮮文學網寫詩及武俠小說,寫作類型橫跨愛情、奇幻、武俠、靈異、搞笑類的輕小說,最喜歡看電視跟喝茶,喜歡新鮮的事物,最愛的作者是恆川光太郎。早期活躍於網路文學,後來轉為線下出版,雖然寫作這條路上充滿崎嶇,但還是堅持至今。購書連結Hami:https://reurl.cc/GVyGgyReadmoo:http://moo.im/a/05rsMY台灣漫讀:https://reurl.cc/D92VqQ博客來:https://reurl.cc/ZO3l43TAAZE:https://reurl.cc/8GMbeg
+ More
驚悚
靈異
金紙
民俗
鬼神
城隍
令旗
官將
這是我們一起見證的大時代——謝金河評《十信風暴》
一九八○年代是我們一生中最豐富的年代,對於一個從校園走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世界巨變,也是機會最多的年代;我在一九八四年到《財訊》雜誌社上班,也目擊了人生最刺激,也是最具變化的年代。一九八四年,我到《財訊》上班,一面在政大東亞研究所上課。我從政大企管系畢業,沒有報考政大企研所,卻考入了政大東亞所,當年只有一個衝動,是為了追逐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夢」,我預知從文革解放出來的中國必有一場巨大變化。《十信風暴》王駿著出版日期:2020/7/3那個時候,我騎著摩托車到政大國關中心上課,每天去圖書館閱讀《文匯報》、《大公報》,甚至是《人民日報》,也看了很多被禁的雜誌,而且,也借出了馬列思想、毛澤東思想的簡體字版禁書,拿出來到外頭影印。我沒有出國唸書,卻埋首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思索著中國的出路。在八○年代,我心中有一個意識,相信中國經濟的大浪一定會起來。另一邊,我目睹台灣社會的巨大變化,八○年代的精彩是台灣走過一段「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我在一九八四年到《財訊》上班,一九八五年日本與美國簽了《廣場協議》,這個協議一簽,日圓開始步上漫長升值之路。我一直都記得,在《財訊》上班的那一天,日圓兌美元是二六三.五比一,從這一刻開始,日圓一直不斷的升值,到了一九八九年日本發生泡沫經濟,日圓已升至七九.七五兌一美元。在這個日圓升值的年代,新台幣也出現了精彩絕倫的巨大變化。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讓台幣每天升一分,在八○年代初期,新台幣兌美元從四○.六兌一美元,到了九○年新台幣居然升到二五.五六兌一美元。在這個台幣「一天升一分」的升值軌道下,熱錢湧入了台灣,於是台灣錢從淹膝蓋、淹肚臍、淹鼻孔,等錢淹到了鼻孔,台灣經濟也走完最美好的主升段。台商出走,台灣進入蟄伏的三十年,留在台灣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的巨浪。八○年代的前期還是蔣經國在執政,台灣爆發了美麗島事件後,一連串的要求政治民主化的開放浪潮一直沒有停止過,台灣也在開放黨禁、報禁中被巨浪推著走向民主化的道路。而在這個社會、政治、經濟巨變的重要一刻,台灣爆發了十信風暴,這是國泰蔡家金融版圖掀起的巨浪,《財訊》也因為十信的深入報導,從此奠定了在媒體業的地位,也是我跟王駿一起見證大時代的最重要交集。一九八四年底,《財訊》有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我記得這篇文章的標題是〈蔡辰洲何去何從?國泰塑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這篇文章分析了蔡辰洲的政商關係,也從國泰塑膠高負債,蔡辰洲從市場上借高利應急,預料國泰蔡家很可能出大事。這篇文章在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底出刊,沒想到在一九八五年農曆過年前夕,我記得是二月七日,十信出現擠兌風暴,這場金融大火燒向國泰信託、國泰人壽,那時候的財金經大檔頭是俞國華,在蔣經國充分操權下,俞國華從央行總裁到行政院長,央行由張繼正接棒,財長從徐立德,到陸潤康,再加上當時央行副總裁錢純,財政部次長何顯重,這些財經官員都成了《財訊》雜誌報導最熱門的人物。那個時候王駿在工商時報採訪財政部新聞,李孟洲跑央行,一起跑財政部的還有中國時報的俞允之、新生報的吳克剛、中央日報的陳正毅,還有聯合報的林雨鑫,我們經常相約一起喝咖啡,一起跑十信的機關,這是我們一起見證的大時代。十信風暴擠兌掀起台灣政經大鍋蓋,蔡辰洲那時是商業團體立委,他組成了十三兄弟幫,縱橫政壇,在立法院形成一股很大的政治勢力,連政戰系統的蕭政之、王昇都捲入其中,逼得蔣經國下令調查。在十信風暴的吹襲下,台灣經濟面臨巨大傷害,那一年台灣的股市跌到六三六點,台灣的經濟前景看起來岌岌可危,很多人積極辦理移民,覺得台灣看不到明天的太陽,十信的擠兌風暴帶給台灣很大的信心危機。沒想到大危機也是大轉機,誰也沒想到一九八五年台股跌到六三六點,不到五年內,台股居然靠著熱錢推升房市與股市。我記得在一九八五年底的《財訊》社論上,邱永漢先生信心十足地告訴大家「股市與房市,無論景氣好壞,將不斷的漲升!」我看到這個標題,內心覺得十分不可思議,那個時候台灣社會人心惶惶,大家對前途看法都很悲觀,股市、房市怎麼可能不論景氣好壞繼續漲升?那個時候,我還是初出茅廬的實習生,卻這麼見識了一個大時代,大水淹台灣,也讓台灣創造出一個充滿巨大活力的蓬勃大時代。不過水漲,也會有水退的時候,到了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這時台灣股市已漲到萬點,正朝著一二六八二邁進,此時經濟發展基期很高的台灣,開始有人把目光轉向結束文革,經過十幾年改革開放奠下良好基礎的中國大陸,這是台灣過去三十年的巨大變化。十信是台灣經濟與政治發展中,非常重要起承轉合的點,那個時候,我們都是還不到三十歲的小夥子。王駿筆鋒銳利靈活,他每天駐守在財政部,永遠都有第一手的新聞,那個時候的《財訊》也很搶手,很多官員座車後都放著一本《財訊》,從這當中,大家也可以感受到當時《財訊》的威力。這次王駿,又把那個時代他親眼目睹的十信寫成了小說,《財訊》與我也都入鏡了,讓我們一起重回一九八五年的熱鬧時代,大家捧著王駿的巨著,一起憶當年,這是很棒的享受。感謝王駿帶給我們滿滿的回憶,大家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俞國華、徐立德、陸潤康、何顯重、張繼正、錢純,還有蔡辰洲、蔡辰男等國泰蔡家成員在風暴巨浪中的神靈活現,這是我們一起見證的大時代。
+ More
王駿
謝金河
十信風暴
十信
推薦序
【鏡文學出版】全面屍控之謎(電子書)
《全面屍控之謎》麟左馬著★史詩級格局!全球陷入疫情恐慌,既視感爆發的現代寓言★滿載駁雜知識!涵蓋流行病學、生物學、地理學等學術之扎實書寫傳染病大肆擴散,各地淪陷,隱匿疫情、罔顧人命的政府,就交由喪屍來解決?泰國東北發生神祕的滅村事件:萬物如常,只有村民人間蒸發。原來,這些人都被感染成喪屍,卻找不到起因。災情愈演愈烈,喪屍的足跡蔓延亞洲各國城鎮。對喪屍免疫的女主角瑪梨,是泰華混血的泰國陸軍少校,她與瑞士公衛學家挪亞,一步步進入中國。從土豆網外流的影片,顯示中國宜賓市發生類似事件;香港研究團隊也透露中國大量屏蔽境內地名。事有蹊蹺,瑪梨與挪亞認為中國科學家掌握的資訊,應該比其他國家多,還可能是疫病起源地。兩人決意前往北京中科院,尋找微生物學家杜頌慈,途中卻難關重重──挪亞屢次被攻擊,險變成喪屍,幸被一旁的免疫者馬曜所救。三人抵達中科院後,瑪梨與馬曜因特殊體質,竟淪為實驗室受試者,被迫讓喪屍螫咬!他們該如何找到突破口,持續推展研究,釐清發病機制及傳染途徑──究竟是病毒,還是微生物?人類感染成喪屍後,居然解鎖意想不到的技能?!疫情籠罩下,怕被顛覆的中國政府,又趁亂打什麼主意?作者簡介麟左馬本名李伊,旅美台灣小說家。政大哲學所碩士。4A廣告文案。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以研究見長,書寫的類型涵蓋甚廣。以中篇歷史小說《矯情之家》開始虛構寫作,《全面屍控之謎》這個充滿政治隱喻、末日寓言的科幻題材,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下一部《韓式偶像包袱》則是揭露娛樂產業的諷刺寫實之作。購書連結Readmoo:https://reurl.cc/xZmr1L博客來:https://reurl.cc/9EkkMd
+ More
科幻
傳染病
喪屍
末日
COVID19
【鏡好聽特別企劃】殺了一個人之後
鏡好聽《殺了一個人之後》特輯,收錄鏡週刊文化組採訪主任胡慕情深入探究2019年台鐵殺警案的調查報導、鏡週刊文化組記者呂苡榕親身探訪並完成的監獄權益專題、鏡週刊人物組記者陳昌遠採訪死刑辯護人黃致豪律師、以及小燈泡媽媽王婉諭的側寫;為延伸不同的思維,我們加入了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戴伸峰教授的課題,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討論犯罪與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窺見惡的內幕,《殺了一個人之後》期望透過不同的觀點,在回顧台灣社會經歷重大犯罪案件時,能嘗試找到未來彼此理解的可能,以及走出一條讓憾事不再發生的道路。繪圖/鍾以涵胡慕情:「我們真的這麼無能為力嗎?」2019年7月,一名叫鄭再由的中年男子,因逃票跟列車長起爭執,年輕的鐵路警察前來支援,卻被情緒失控的他刺殺身亡。一審判決,鄭再由因被診斷思覺失調症,獲判無罪,引發社會不滿,再度湧現是否裝病的討論。過去幾年發生的隨機殺人案,不乏思覺失調患者,比如湯姆熊殺童案、小燈泡案,但這幾起案件都沒有因疾病而被判無罪。鄭再由殺了象徵社會安全的警察,在審判情理法與龐大社會壓力下,究竟法官依據什麼標準認定無罪呢?在這背後又有什麼故事?鏡週刊文化組採訪主任胡慕情,從台鐵殺警案的調查脈絡,探討社會對於「惡」這件事的看法。並試圖在報導中提問: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血是怎麼冷卻的E02|兇手無罪判決的背後——談台鐵殺警案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SP4RM鏡週刊報導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whatelse-but-incarceration-nation/繪圖/鍾以涵呂苡榕:「監獄裡面,到底發生什麼事?」2015年高雄大寮監獄發生6名囚犯狹持典獄長14小時的重大事件。當時囚犯們對外提出了幾大訴求,包括抗議現有保外就醫制度嚴苛難以符合條件、內部生活環境需大幅改善,以及作業金太低等。戲劇性的是,六名囚犯最終選擇自殺身亡,這件事只留下一陣譁然,隨著時間推移而少有人討論。這個事件,引起鏡週刊文化組記者呂苡榕的關注。2019年她開始進行監獄權益的調查採訪,訪問不少受刑人與監獄管理員,了解監獄生活狀況,包括有些監獄還在用地下水洗澡,在不通風雨潮溼環境中,容易因為不佳水質導致大規模感染等。當時的採訪內容,因篇幅限制並未完全放進文字稿內;這一次呂苡榕將透過鏡好聽,分享這些遺珠之憾,同時邀請曾在監獄服務的A社工一起對談。記者今天不寫稿E06|是監獄?還是人造地獄?——文化組監獄權益專題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Q7JW3鏡週刊報導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926cul001/繪圖/鍾以涵陳昌遠:「我們大多數人沒打算去剝開那個洋蔥,而決定把它丟到垃圾桶裡面。」這幾年許多震驚台灣社會的重大刑案,例如北投文化國小隨機殺人案,內湖小燈泡隨機殺人案,以及華山大草原分屍案等,黃致豪都擔任被告的辯護律師,他也是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主角之一王赦律師的原型人物。黃致豪曾質問鄭捷:「你行兇的感覺是什麼?」他回答:「就像在半空中看著自己在捷運上隨機殺人。」擁有心理學背景的黃致豪認為,這其實跟過去重大犯罪者在殺人過程很像,加害者會把自己抽離到另外一個視角‧‧‧‧‧‧。本集邀請到鏡週刊人物組記者陳昌遠,分享〈死刑辯護人黃致豪〉專題。採訪過程中,記者陳昌遠原本抱持著與一般大眾無異的恐懼,認為應該嚴懲加害人;而在這價值觀衝突中,他又是如何與受訪者黃致豪擦出火花?鏡相人間E10|我們與惡的距離鄭捷辯護律師的告白——談黃致豪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RJ73U鏡週刊報導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910pol001/繪圖/鍾以涵陳昌遠:「為什麼妳可以在這種情況下,用那種理性和充滿感情的方式去談這件事?」「突然間,她的大女兒準備去上廁所,到了路口卻停下來,她就讓大女兒自己走進教學大樓。」「我當下就想說,你的女兒曾經在路上被人用刀把頭砍下,你為什麼不感到恐懼?不去關心不去保護自己的女兒,通常你會有一個保護慾至少要跟到廁所前‧‧‧‧‧‧。」鏡週刊人物組記者陳昌遠,曾採訪小燈泡的媽媽王婉諭。事件發生後,她沒有一般人想像的崩潰哭喊、憤怒指責,這讓她被稱為「非典型受害者」。透過陳昌遠的採訪,我們有機會深入理解小燈泡媽媽真正想要說的是什麼?她為什麼要這麼說?又是什麼樣的養成背景使得她會說出這些話?鏡相人間E01|她選擇了不在鏡頭前崩潰—談小燈泡媽媽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TDQCR鏡週刊報導連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419pol001/繪圖/鍾以涵戴伸峰教授:「你認為犯罪人跟一般人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那一瞬間,是否是一樣的?」什麼叫犯罪人,什麼叫一般人,怎樣是「一樣」。你認為犯罪人跟一般人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那一瞬間,是否是一樣的?這個節目要來談論「犯罪」究竟是什麼?犯罪心理學又是如何研究犯罪與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只要嚴懲就會抑制犯罪?反社會人格究竟是先天形成還是後天養成的?這些議題與故事,都在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主持的《犯罪心理學大解析》系列節目中。犯罪心理學大解析S01E03|犯罪是先天還是後天?犯罪學之父龍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論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SPWHF戴伸峰教授:「如果你今天真的想要殺掉一個人,你有哪些理由做這些極端的事情呢?」早期台灣的殺人案有三分之二跟情感衝突有關,剩下三分之一才是財殺或仇殺,加害者和被害者之間通常會有一定的人際經驗。但本集討論加害者和被害者完全不認識的前提下,無差別殺人或是隨機殺人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陌生者間重大犯罪。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從心理學與社會學角度,剖析國內外近幾起無差別殺人案。心理學好好玩S02E10|當「冤有頭債有主」不再是定律從犯罪心理學談陌生者間重大犯罪鏡好聽專輯連結:https://mirrorvoice.pse.is/Q34G4🚩鏡好聽官網: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鏡好聽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鏡好聽IG:http://bit.ly/2RGcRd2🚩鏡好聽客服信箱: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More
胡慕情
鏡好聽
主題企劃
殺了一個人之後
呂苡榕
陳昌遠
戴伸峰
血是怎麼冷卻的
記者今天不寫稿
鏡相人間
犯罪心理學大解析
心理學好好玩
台鐵殺警案一週年
【人氣作品,不看嗎?】讀者推薦排行榜 6/24 - 6/30
鏡文學簽約作品每週【推薦排行榜】♕TOP1《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TOP2《一渺流年》TOP3《咒戀》TOP4《漢武英俠錄》終卷:匈奴單于罰擊烏孫TOP5《不是月老說了算》
+ More
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推薦
推薦排行榜
1
…
70
…
106
探索
最新消息
作者一覽
關於
關於我們
公司簡介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幫助
常見問題
合作洽詢
聯絡我們
追蹤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