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室」大揭祕!《鏡好聽》Podcast帶你聽遊全世界
「鏡傳媒」全新聲音節目網站《鏡好聽》(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10月7日正式上線,包括「知識好好玩」、「鏡文學」、「鏡文化為你朗讀」、「記者手札」和「新聞幕後,記者說」五大Podcast頻道,一周七天節目免費收聽,通勤睡前都不無聊。只要打開雙耳,就能直揭新聞幕後,一窺記者真心話,探索文化新知,聽見閱讀樂趣,用聲音重新定義媒體。新聞不漏接每週三更新的「新聞幕後,記者說」頻道,由鏡週刊人物專題組、娛樂組、調查組等各線資深記者與編輯主持,揭開週刊行業A本B本神秘的面紗,挖掘採訪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究竟如何在截稿壓力下完成高點擊的精彩報導,其中不乏追尋真相險象環生、動情催淚的人物紀實。周日放送的「記者手札」頻道,則邀請國內外記者大腕輪流分享經驗與「媒體職場學」,更將親授實用的採訪寫作心法,解析各類新聞的產制過程。「新聞幕後,記者說」訂閱傳送門,每次節目更新就通知你:Applehttps://apple.co/2M5rF0ySpotifyhttps://spoti.fi/2IfTMJc「記者手札」訂閱傳送門,每次節目更新就通知你:Applehttps://apple.co/2McSXCpSpotifyhttps://spoti.fi/2Ih9S5A知識輕鬆聽超人氣的知識節目〈語言好好玩〉、〈哲學好好玩〉和〈心理學好好玩〉,不僅讓生活科普變得更有趣易懂,深獲讀者聽眾好評,更將獨立成新頻道:「知識好好玩」,特邀腦科學專家謝伯讓博士一同策畫〈大腦好好玩〉新單元。想知道把人的左右大腦切開會發生什麼事?每週四、五請準時鎖定,顛覆你對人類的想像。「知識好好玩」訂閱傳送門,每次節目更新就通知你:Applehttps://apple.co/2Mc5s0HSpotifyhttps://spoti.fi/2NYW5El文化聽深度元老級節目「鏡文化為你朗讀」,每週一推出詩和專欄,每週二由鏡文化書評委員推薦好書,帶你聽遊不曾到達的疆域。致力於挖掘優質小說與劇本的「鏡文學」頻道,首推節目〈作家怎麼了〉,由資深編輯群輪番主持,直探他們與作家的愛恨糾葛,怎麼挖掘隱藏於各界臥虎藏龍的創作人才、引導出好故事?每週六準時上線,千萬別錯過!「鏡文化為你朗讀」訂閱傳送門,每次節目更新就通知你:Applehttps://apple.co/2lihegUSpotifyhttps://spoti.fi/2UBiCIK「鏡文學」訂閱傳送門,每次節目更新就通知你:Applehttps://apple.co/2M6PPrGSpotifyhttps://spoti.fi/30vr0eb瑪法達親獻聲毛小孩專屬新節目!更多精彩可期的節目也即將推出,星座大師瑪法達親自錄製聲音節目〈家有星座毛小孩〉,鮮少在公開場合現身的瑪法達,將首度從星座與寵物的觀點,陪著聽眾談星談心。〈READr資料新聞解密〉透過資料解析受訪者無法提供的資料;〈娛樂私下說〉由總監帶你搜秘舞臺下的演藝圈生活,還有〈鏡食旅看世界〉、〈鏡食旅玩臺灣〉、〈鏡食旅吃美食〉和〈聽好書〉等獨家內容搶先聽,一周七天陪你聽遊新鮮事!《鏡好聽》聲音網站,華文世界第一家致力於播客內容的媒體,優質節目免費聽: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
+ More
打造迷霧之城,寫出台灣當今迷惘景況──陳雪《無父之城》
立刻閱讀:《無父之城》(原文刊載於《TheAffairs週刊編集》10September2019)人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來點出小說的魅力再恰當不過,因為無論是哪一種角色,在小說裡面都是待續的,至死你都無法為那人拍板定案,如此才是判斷一本小說優劣的標準。因為人在他人眼中會被誤讀,他對自己本身的處境也必有死角,除非你藉由小說這文體來爬梳深掘,像挖礦似的不放棄,那人的人生才會像砂礫中的金子緩緩發光。如莎翁的《理查二世》就是一個表面暴君的未解之謎,但如此看待人,才能還給那人真實的尊嚴,像梳理過他充滿滄桑的容貌,讓他重新回到生命的黑森林裡,繼續勇敢面對誤解。由各種謊言反映真相而陳雪這本《無父之城》就有這樣的魅力。我一向喜歡她的長篇小說,如《摩天大樓》,因為她擅長用場景來描述人心,如摩天大樓在她書中原本就是影射人類在這種建物中是連動且渺小的,因此故事才能在我們結構中發酵。而這次則在一個霧氣繚繞的海山鎮,由一個少女邱芷珊的失蹤案,來對照她周遭的大人盤根錯節的利益,以及同學們如同一社會縮影。每一個人經由述說她,反而顯露的是自身的真相,而非邱芷珊的。這失蹤的美少女,家庭背景財勢雄厚,「她」卻像是每個人的鏡子,反射了每個人的命題,那些人的謊言都在訴說著真相,而那環繞著他們的海山鎮則是一個出不去的鏡像世界。以實像世界來展現抽象人心,陳雪這次等於同時用肉眼來對照人心視角所看到的差異。當代中年人的失落有趣的是,陳雪以細描的方式描述了私家偵探居住的日租套房,那近如一牆之隔的比鄰而居,如同蜂窩密集的套房,門一關起來,彼此卻如此遙遠陌生。她以這樣的居住地與身無長物來描述偵探陳紹剛的社會孤立感。你完全可以理解一個都市中年人的內心一旦荒敗起來,「家」會是多麼抽象的想像,他跟另外一個主線人物作家汪夢蘭一樣都是到了中年跌倒的人物。你看著他們勉力支撐自己的稀鬆身影,像是如果不抓住什麼,就會歸零一樣的消失。《無父之城》這故事以兩種「消失」來描述人生的跌宕,一種是形同「消失」,難以承受一再失去的中年人的「消失」。這種「消失」是循序漸進的,彷彿元氣與理想被掏空了一般,一個是曾經備受矚目的新銳作家卻靈感枯竭、一個是曾經風光的警察卻保不住家人,看似閒常遭遇,中年這條路的一時風光,卻不知會跌在哪一個低谷處。陳雪寫中年人的失落時筆調輕緩日常,因為沒有人真有閒裕為中年人掉淚,中年是一個自己要爬起來的階段,多麼吻合於這個世道,景氣暮色深、世代轉換快,陳雪真寫出了台灣的「黃昏流星群」,是不動聲色的悲傷。失去中心價值書中的另一種「消失」則是屬於青春世代的,除了貫穿故事的邱芷珊真的失蹤外,她青梅竹馬的林柏鈞、羨慕又忌妒她美貌家世的同性朋友、暗戀她的男同學,除了林柏鈞,每個說起芷珊的人都像是霧裡看花,彷彿她沒出事前就「消失」了。沒人真的了解她,旁人憧憬與愛慕讓她像個幻影,而林柏鈞因家族恩怨又與她漸行漸遠。這鎮上的青少年以芷珊為圓周的中心,並藉她不斷提醒自己的「匱乏」、校園裡較勁的冷暴力,還有那小鎮上的青年更被凸顯的家族與政治勢力,沒有背景,就離不開這沒落的海山鎮。那種深怕「消失」的存在,在年輕一代中如此像碎浪拍礁岩,集體找不到這城鎮的價值,一如找不到海山鎮大人沉迷於異教、政治樁腳勢力的無根無著,難怪這本書叫《無父之城》,如同老者無依一般,這鎮是迷失了中心價值的地方,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得各自摸索的地方。封閉的小鎮描寫但看似集體迷惘的「海山鎮」為何又被陳雪寫為有幾分癒療的力量?是兩個主軸人物找回「重生」力量的地方。一是這裡曾繁華過,曾經是商人活躍之處,也曾有幾大家族文風古貌的地方。作家汪夢蘭住在一個曾經傳說鬧鬼的古宅旅館裡,翻閱與聽聞著當地耆老訴說著往年風光,以及當時讀書人曾遭遇過的白色恐怖,從日記與子孫口傳,汪夢蘭爬梳著當時大學生聚會就被逮捕的恐怖氣氛,那裏的歷史如當地的霧氣與深山一樣沉默多年,吸引著汪夢蘭想再次動筆。不僅於呼應著台灣早年風貌與斑斑血淚,讓這兩個失落中年人留在那鎮上的仍是那位少女的失蹤案,為何看似風雲人物的她,失蹤後卻沒人真心找尋她,愈探詢愈離奇,這兩個都市人對於這鎮與她家人看似熱心實則漠然的狀態產生疑惑,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少女想要做廢掉自己?這裡點出台灣邊鄉學校毒品氾濫的問題,少女疑似逃家下落不明,對照了這兩個中年人失去親人的失落,似乎必須要把「少女」找出來,才能夠彌補自己前半生生命的缺憾。可以說,他們在「邱芷珊」身上找到失落的本身,為何從小優等生的她,一路放棄自己,即使發出了求救訊號,也無法得到了解呢?對照著兩個中年人曾經的自我封閉,他們更想代替少女伸出求救的手。這本書特別的是,許多人物早年都喪失了父親,或是父親因忙於政商關係而疏忽家庭,汪夢蘭那文藝中年父親的投河自殺、少年林柏鈞父親因人酒駕而身亡,在描述失去父親的部分,看似是書寫著失去至親的悲哀,讀來更像是在理出台灣早年因白色恐怖死去的男性,一路到台灣發跡後投機主義盛行的父權迷失等。從書中來看,所謂「父親」更像是根源,更像是認同。必須回頭看歷史,並面對現在的「失根」狀態。這個島如海山鎮,是個繁華後失憶的地方,在錢潮過去後,我們台灣也像書中的城鎮,存在著本質上無從依歸的問題,同時也存在著人們總喜歡將某些人神格化來找尋歸屬的迷思。如同海山鎮的人總不知身在何處,也不知該去何方。給目前紛亂台灣的情書「邱芷珊」只是一個引線或象徵,代表這多年來茫然與盲從的犧牲品。而陳雪給了一個收尾很有意義,在主角夢蘭整理被白色恐怖迫害者的資料後,才似乎明瞭當時她父親尋死的原因難以言說。書中一段「真相並非真實,真相不只包含事實,還包含其中被捏造、虛構、說謊的部分,所謂的真相存在人心,真正的意義在它作用在人生命裡的方式,以及它對相關人士的影響。」她筆下那層層疊疊的真相,似真亦假,那像蝴蝶花紋的難以釐清,必須了解當時人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環境下的選擇,選擇未必正確,但理由是藏在時間的塵灰裡的,必須拂拭,再去理解,從而理解我們究竟是什麼人,能放下什麼,才知能追求什麼。這是一本陳雪對台灣的情書,在這紛亂之際,讓我們知道如何去愛這「無父之城」。本文作者|馬欣作家、影評人★【知音如此】不一樣的陳雪X駱以軍★【作家特寫】縮小一座島嶼的可能性:陳雪談《無父之城》
+ More
千呼萬喚始出來!鏡文學人氣親子插畫家BLUE藍聖傑推出超萌父子日常貼圖
鏡文學人氣親子插畫家藍聖傑的《單親爸爸週記》自在鏡文學、鏡週刊連載以來獲得廣大爸媽粉絲好評,常有網友在藍聖傑個人粉專《BLUE流》「敲碗」推出貼圖,經過藍聖傑嘔心瀝血設計後,首款「likefatherlikeson」貼圖終於在今天(5日)上線。首款貼圖承襲《單親爸爸週記》的主題與風格,圍繞在這對可愛父子之間,除了生活中各種令人會心一笑的瞬間、小朋友呆萌的舉動,溫馨的天倫時刻也沒少,藍聖傑掛保證可愛又實用!藍聖傑透露,其實創作貼圖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但礙於數量限制,只好忍痛精選出40張,若大家喜歡,希望未來還能推出第二彈!37歲的藍聖傑(筆名Blue)曾擔任過報紙、週刊專欄畫家,早期以女體情慾畫受矚目,後來也畫時事題材,直到2014年兒子出生,開始在個人臉書創作育兒插畫,意外爆紅到國外。日常卻細膩的情感引起世界爸媽讀者的共鳴,一篇被轉載至西班牙的臉書貼文一天內達到31萬次分享,連美國網媒《赫芬頓郵報》都來採訪。《單親爸爸週記》貼圖第一彈│立刻點擊下載BLUE流藍聖傑臉書粉絲團│追蹤暖爸藝術家的溫柔日常BLUE藍聖傑@鏡文學作者頁│免費線上收看插畫連載
+ More
《陽光普照》突圍奪金馬11項提名 張耀升:「我參與編劇中最溫暖的一部」
第56屆金馬獎今日(10/1)公布入圍名單,共588部影片角逐、戰況激烈,由鏡文學編劇統籌張耀升參與的電影《陽光普照》(ASun)一舉入圍包括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等共11項提名,更囊括多項演員獎提名,堪稱本屆大贏家。本片繼入選多倫多影展「當代電影世界」單元舉行世界首映、釜山影展「亞洲電影之窗」單元、第32屆東京影展「世界焦點」單元代表台灣出征後,再受肯定,被視為今年金馬獎奪獎熱門強片。《陽光普照》由本地風光、華文創、捌捌玖電影、鏡文學、聯聯看娛樂聯合出品,劇情以「家庭」為核心,用150分鐘的愛刻劃出「家」的模樣,故事圍繞在一個平凡家庭,因為小兒子犯錯入了少年監獄,讓整個家庭逐漸分崩離析。為求劇本真實,鏡文學投注田調資源,轉介少年犯關懷團體管道,編劇透過訪問少年犯的過程,補足對角色的想像,甚至顛覆了原先刻板的想法,參與該片編劇的張耀升分享:「其實少年犯並不一定個性衝動愚蠢無知,有的甚至非常深思熟慮,只是他的環境只能讓他有那樣的選擇跟行為。」「這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一年中每個地方的白天與黑暗都各佔一半。」《陽光普照》首支前導預告曝光後,鍾孟宏導演獨特優美的攝影畫面,搭配由曾獲金曲獎、金馬獎的林生祥親自操刀的法國號配樂,營造令人泛淚的感動,片尾文案更加緊扣觀眾的心。鏡文學編劇統籌張耀升表示:「這是我到目前為止參與編劇的電影中最溫暖的一部,任何人事物都有光與暗,陽光會帶來傷害,反之,黑暗也能掩熄所有的憂傷。」第56屆金馬獎11月23日舉行頒獎典禮,而《陽光普照》也即將於11月1日在台上映,動人催淚的家庭故事、細膩的人性刻畫,以及多位實力派演員突破性演出,讓影迷格外期待。第56屆金馬獎《陽光普照》入圍獎項:最佳原著劇本張耀升、鍾孟宏最佳剪輯賴秀雄最佳攝影中島長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遠行》最佳男配角劉冠廷最佳女配角温貞菱最佳男主角巫建和最佳男主角陳以文最佳女主角柯淑勤最佳導演鍾孟宏最佳劇情長片
+ More
【名家講堂】土地是文學的舞台
「你喜歡一個城,不在於它有七種或七十種奇景,只在於它對你的問題所提示的答案。」—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所有文學都是土地上長出來的,而書寫,則是人類佔有土地最高明的手段。這一季鏡文學和信義學堂邀請四位作家,10/18陳雪、10/25駱以軍、11/29謝東霖、12/13陳思宏,親自導讀最新作品並分享創作心路歷程,看他們如何以文字與圖像為鏟,挖掘隱藏在城市與鄉村裡的各種故事,切換於現實世界與虛構文本之間,透過作品濃縮真相與信念,給予這世界一個答案。日期:2019/10/18(五)19:00~21:00主講人:陳雪-台灣重量級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等地點:信義學堂(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00號B1,入口在松智路上,101斜對面)講座費用:預約報名,免費入場點此報名「有些人無論跑到哪也無法開始,有些生活是你擺脫不掉的。」——《無父之城》《無父之城》描寫一名失戀落魄的女作家汪夢蘭,在海山鎮為人作傳,也試圖拾回過去創作小說的熱情,卻意外參與當地一樁少女離奇失蹤案的調查。辦案的過程裡女作家抽絲剝繭,從中找到童年時期父親投海自盡的真相,最終,真正成為一個寫小說的人。(本書獲國藝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日期:2019/10/25(五)19:00~21:00主講人:駱以軍-台灣重量級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明朝》、《匡超人》、《西夏旅館》等地點:信義學堂(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00號B1,入口在松智路上,101斜對面)講座費用:預約報名,免費入場點我報名「它是一種非常長的光,才得以領悟的文明結構。」——《明朝》《明朝》是一部科幻小說。未來的太陽系將被外星文明殲滅,當時的科技還造不出超遠距太空飛行器來載運人類。於是各國成立了實驗室,研發一種超級大數據容量、在宇宙無限期漂流的AI機器人。主角所在的實驗室計畫叫「明朝」,必須與其他實驗室如「文藝復興」、「佛陀」、「明治維新」,以及「宋朝」等競爭……日期:2019/11/29(五)19:00~21:00主講人:謝東霖-小說家、漫畫家、插畫家。曾與台啤微醺系列聯名發表小說《四季隨筆》地點:信義學堂(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00號B1,入口在松智路上,101斜對面)講座費用:預約報名,免費入場點我報名「世上最大的謊言,就是『共體時艱』。」——謝東霖《我在詐騙公司上班》《我在詐騙公司上班》是一部喜劇漫畫,描寫求職到處碰壁、走投無路的青年,誤打誤撞加入一家規模簡陋的詐騙公司,成員只有流氓樣胖老闆、美艷主任與他三個人。身家清白、內心純潔的小白兔青年,雖然百般不願意詐騙他人,卻在販售愛心筆詐騙、電話行騙等工作中,漸漸發現社會的真實面,更看見許多「正當」表面下無所不在的話術、騙局。日期:2019/12/13(五)19:00~21:00主講人:陳思宏-多方跨界的台灣知名作家。有《鬼地方》、《去過敏的三種方法》、《第九個身體》、《叛逆柏林》等作品講座地點:信義學堂(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00號B1,入口在松智路上,101斜對面)講座費用:預約報名,免費入場點我報名「永靖對我來說,是個鬼地方,我一輩子都想逃離。」——《鬼地方》《鬼地方》寫島嶼小地方的一天,小說視角切換,陳家的每個成員陸續登場,帶領讀者窺視光怪陸離的崩壞眾生相,層層揭露這家族的傷痕與醜陋、小鎮的祕密、時代的恐怖與無情。這一天,一切似乎如常。剝開日常,地上有鮮血,空中有蝙蝠,田裡有死掉的河馬,萬物不祥,所有人在崩解邊緣。
+ More
刊載於本站之文章遭其他平台盜用之緊急處理說明
近日,鏡文學收到會員反映,其在本網站發表的創作,有遭其他不肖平台盜用之情形。在獲取消息的第一時間,本網站已會同技術及法務部門商議針對盜文事件之處理方式,如下說明:本網站已針對該平台盜文等違法行為進行蒐證,告知該平台已侵害本網站會員之智慧財產權,並要求立即撤下盜用之文章,以維本網站會員之權利。同時,本網站將持續追蹤事件處理情形,相關部門亦投入人力瞭解相關技術問題。感謝會員長期對鏡文學的支持與愛護,日後也請不吝提供您們寶貴的建議與指教,鏡文學將持續進步、成長,以提供各位更優質、安心的網站服務。鏡文學敬上
+ More
【作家特寫】日常推理X笑氣縱橫的電商之戰:天地無限談《辦公室瘋雲》
立刻閱讀:《辦公室瘋雲》三個月前,天地無限把工作辭了,搬離台北。他的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我的人生命題是怎樣寫小說為生,不會餓死。」天地無限說。天地無限本名鄭惠文,今年四十四歲,出版過《第四象限》、《第四名被害者》、《懸案追追追》、《達達戰爭》等小說,其中《第四名被害者》已售出台灣、韓國影視版權,台灣版影集已拍攝完成,預計明年上映,還有若干短篇獲劇本開發補助;目前正於鏡文學連載辦公室推理喜劇《辦公室瘋雲》。採訪前,天地無限看到咖啡館裡的免費占卜,透露自己會算《易經》。怎麼學的?「透過手機App跟看YouTube,上面很多教學。」不難嗎?「其實點通了,就會。」專職寫作之路則不同,投文學獎、寫劇本、賣書靠版税過活,天地無限都嘗試過,結論是:「沒有一個能走下去。」類型作為接軌在地與國際的方法天地無限國中開始寫作,高中得文學獎,風光領獎,全家人都來陪他,但下了台轉過身,長輩囑咐他:「寫作不能當職業,會餓死。」大學時代,因為姐姐愛看推理,推天地無限入坑。之後,他開始投稿《推理雜誌》,正式踏入推理創作。《推理雜誌》書背都有作者名,天地無限看到日本作者都四、五個字,版面更大更顯眼,便給自己取了四個字的筆名,「現在聽起來有點中二,但也來不及了。」天地無限會算。小說之路轉機看似天上掉下來的,其實是他嗅得先機。當OTT平台進軍台灣,需要類型作品,市場缺乏,天地無限便順勢浮上檯面——自生產端讓作品更容易改編、IP化。這也是天地無限選擇與鏡文學合作的原因,以及他得以辭職,轉職寫作的契機。然而,怎樣才是類型,寫成類型後又怎樣才能受青睞?天地無限的結論並不新奇:「越在地,越國際。」不過他以《達達戰爭》中一篇以酒駕為主題的故事為例,「一般人寫酒駕,可能會寫受害者多慘,酒駕多可恨,但我設想了一個『酒駕殺人公司』,專門將謀殺布置成酒駕。」不講大道理,不控訴,而是用類型作為切入點,這便是天地無限摸索出的創作路徑。「老外看到這個故事,會想為何台灣這麼多酒駕累犯?」如此便將社會議題與類型結合,同時,很在地。天地無限示範了文化隔閡與特色可能是一線之間,類型可以將前者翻轉成後者,讓讀者循著懸念,跟著故事往下走。天地無限平日在書房趕稿的模樣。牆上貼的是用「故事板」(StoryBoard)方式製作的《辦公室瘋雲》初始大綱。2012年,天地無限寫〈舉手之勞的正義〉談恐龍法官現象與私刑正義。2015年出版《第四名被害者》描寫台灣SNG氾濫,記者成為加害人。發生火災,火在燒,導播在催,記者問受害者:「請問你現在心情怎樣?」都是天地無限有機結合議題與類型的範例。天地無限的題材多來自網路或新聞事件。大家都看新聞找題材,但他強調「不能原封不動照搬」。此外,還要把事件反過來寫,「小說中最誇張的段落往往不是我虛構的,而是真實事件的核心,這樣才有張力。」在這讀者胃口被養大,見怪不怪的時代,當現實比小說更離奇的部分變成小說,讀者才有「共鳴」。注意,不是有興趣,而是共鳴——當臉書或其他社群軟體插旗讀者眼球,食傷的人們需要的不只是短暫的奇趣,而是讓死水微瀾或驚波的本事。「過往作家的作品被改編,可能會覺得是自己祖上有德,但我想把它變成一種策略。」天地無限說。新作結合商戰與推理喜劇新作《辦公室瘋雲》便是天地無限策略下的作品。《辦公室瘋雲》講述來自數位雜誌的「電商三鍵客」,如何從媒體業華麗轉身,進軍彼時正興的電商業。值得注意的是,《辦公室瘋雲》採用一季六集的英美劇規格,各集有三段獨立劇情,主事件則以連續三集的形式交代;調性上,也偏向台灣少見的情境喜劇。《辦公室瘋雲》顧名思義,充斥讓主角群抓狂的鳥事,小至會議室不對外卻每小時響三次的電話,營運部搞烏龍把客戶與小三的合照放上產品銷售頁;大至辦公室出現催淚瓦斯恐怖攻擊,以及各大電商之間割喉免運戰,都在天地無限筆下成為節奏快速,主副線並行的推理喜劇。談到電商之戰,天地無限是見證者。2002年左右,他在某電商擔任副總編輯,之後創業投入網路寵物食品;看過電商在台灣草創,賣出一台相機就全辦公室拍手慶祝的景況,還有蝦皮揮軍台灣,發起免運戰,逼迫各家電商廝殺的慘烈。2017、2018年發生的台灣電商免運戰,是小說第四集之後的重頭戲。這樣損人傷己是為何?天地無限表示,是後到的玩家為了重洗電商排名,逼使沒銀彈的玩家登出遊戲。然而,發起者沒想到台灣人太會鑽漏洞,趁免運費揪團購發貨,或寄空包裹,只為了透過收費系統確認對方有付團購訂金。「結局便是蝦皮原本計畫投入30億,但當年集團淨損一路攀高至76億;PChome商店街下櫃,以及排名最後的某購物網站關閉。」所以說,真實遠遠比小說離奇,無心插柳的老百姓成為最大贏家。推理來自生活中最細微的部分沒有屍體的推理,也算是推理嗎?日本推理小說早有日常推理這個派別,讓主角透過基本的演繹法與歸納法,解決生活小事,可能是一本書的下落,走丟的貓,失卻的信物。天地無間把日常推理放到辦公室,讓職員解決老闆,不對,是解決老闆的問題,「推理,未必要解謎,也可以是找出煩人公事的解決之道。」「我不會強調『本格推理』。在既定事實之下,一步步找出結果或解決方式,對我來說就是廣義的推理。」推理小說的起點可能微不足道,對天地無限而言,你是否留心日常的細小之處,並且願意花時間驗證自己的觀察,就是寫推理的動力。前面提到的酒駕殺人公司故事,便是源自有一陣子新聞很常報導高速公路有逆向駕駛,引起天地無限注意。天地無限興趣廣泛,除了寫作也鑽研易經。經常在寄出大綱與人設後,會用易經六十四卦來卜上一卦看看此次提案的成功機率。新聞裡,駕駛千篇一律都說自己是不小心開上交流道的,且使用車輛都很破爛,讓天地無限好奇背後是不是不單純,於是設想有組織立賭局,藉誘使無辜者危險駕駛,博弈他人生命。這當然是一個邪惡的想法,「但你會想知道自己想的對不對?」天地無限說。有人將天地無限歸類在社會派推理,天地無限認為這是因為沒有屬於他的分類。他坦言自己的作品不典型,很難說是社會派或本格派,推理之於他,比較像是調味料,拿來勾引讀者。談到本格派與社會派之爭,天地無限個人觀察,雖然推理/偵探經典始於歐美,不過台灣推理小說受日本影響更深,也強調追求本格,如近年也有「新本格」的分類。然而,過度強調本格設定,不易影視處理,「誠然,本格是推理的核心,是小說的加法,但也不用刻意強化,把它變成乘法。你能想像兩小時的電影,前面一小時五十分鐘在找線索,最後十分鐘解開謎題,觀眾會買單嗎?」不要被名詞綁死,是天地無限給推理創作新手的經驗談。此外,怎樣形塑人物,也是重中之重。他以前寫推理,人物都像龍套,只是屍體或解謎過程中的NPC(Non-PlayerCharacter)。接觸劇本後,天地無限才開始認真經營人物,因為「人看故事第一眼還是看人。」寫過劇本,又多次授權作品改編,天地無限怎樣看自己的東西可能被魔改?「授權出去,就往下一本前進吧,不要執著。」天地無限說得豁達,不過仍補了句:「還是希望改編接近原作啦。」最後我問,寫作變成職業,寫的時候還快樂嗎?天地無限說,至少他星期一不會鬱卒了。正好,《辦公室瘋雲》第一集就叫作「人人都恨星期一」。所以推理真的是解決問題的本事,至少,在我面前的人解決了星期一。
+ More
鏡文學全新Logo登場:以筆運鏡,映現IP新視野
鏡文學作為台灣首間IP全版權開發與經紀公司,為宣示鏡文學致力緊密串連文字與影像的目標,於2019年9月發布全新企業識別,也同步公開嶄新的動態影音企業識別。作家在書房裡寫作,書寫是故事的起點。醞釀一個故事的過程,就像是獨自一人在無限廣闊、幽暗靜謐的宇宙裡探索,找到自己的故事,再書寫記錄下來。鏡文學動態影音企業識別的設計,是以最單純的書寫過程來象徵故事的發展與轉化。畫面上先是呈現出一座黑暗的圖書室,然後我們看到一位獨自書寫、找尋故事的作家,並由漂浮的書增加空間的魔幻感,最後,鏡頭帶往觀眾通往盡頭,是一個發光螢幕,象徵電影的登場,從起初的一無所有,然後慢慢出現光,再變成完整的logo輪廓。藉由鏡頭逐步向前推移的過程,帶出從文學到電影的意象。《鏡文學驚悚劇場》〈隧道〉劇照。(劇照師:林柏緯)新版Logo的設計,以文學、電影、空間三種核心概念作為元素,筆尖象徵文學,光芒與底片格代表電影,從筆尖綻放出一抹漸變橘光,不僅強化活潑調性,集結在鏡文學這座IP基地中加以醞釀,並擴展無限可能性,協助更多優秀作品綻放出生動色彩。如今年火紅的《我們不能是朋友》、Netflix上備受矚目的《鏡文學驚悚劇場》,都是鏡文學的代表IP。2019上半年最火紅的《我們不能是朋友》,即是由鏡文學賣出的IP作品。(劇照來源:八大電視)除了以筆與光為視覺重點,新版Logo也同時透過筆尖將空間切割出不同空間,代表其他創作形式與媒介同樣是鏡文學珍視且致力發展的目標,如和光穹遊戲合作的《螢幕判官》,就是從遊戲轉譯為小說。此外,全新企業識別字型由圓滑轉為精緻簡潔,期許創作者千絲萬縷的思緒能突破困境、化繁為簡;英文識別字更巧心將「i」設計如驚嘆號,象徵創意萌芽的關鍵瞬間,令人眼睛一亮。光穹遊戲公司與崑崙聯手改編《螢幕判官》小說鏡文學鏡文學作為台灣最受矚目的IP經營公司,成立於2017年4月,以文學故事為起點,力求發展出影視、電玩、漫畫等作品,延伸出故事IP的多元表現潛力,也在這個影像氾濫的當代社會,深入探討文字與影像結合所產生的力量。計畫性地扶植有志從事文學創作的人才,規劃完善的作家經紀制度,以作家全版權開發為目標,戮力成為華文世界最具特色的影視版權交易平台,也為台灣的出版業、影視業、遊戲電玩業等注入新的活水。
+ More
【採訪後記】從波拉尼奧到臉書 從無人知曉的九零年代賴活到現在
駱以軍與陳雪像台灣文壇的苦行僧,拿筆寫作是自我鞭笞。儘管文學起點不同——駱以軍自頹喪奇譎的現代中文迷宮降生,陳雪則以敢於暴露異端的酷兒姿態露面——兩人橫跨世紀末,自熱鬧又荒蕪的九零年代寫到現在,有份相濡以沫的情誼。他們三十多歲認識,算算已二十年。2008年陳雪憂鬱症發,打電話給駱以軍求助,要他給她一個活下去的理由。駱以軍說:「難道你不想看看我們六十歲寫的小說嗎?」六十歲還沒到,兩人前後交出重磅新長篇──駱以軍的《明朝》與陳雪的《無父之城》。同時出書,又是好麻吉,便理所當然的想將兩人兜起來受訪。採訪時,駱以軍話多,陳雪話少。然而,陳雪總知道駱以軍下一句要說什麼,體貼的幫他接話。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駱以軍說話像天女散花。正確接落,靠的是絕佳默契。兩人碰頭,陳雪便對駱以軍說:「我覺得你的文筆變了,變雅了。」駱以軍問她:「你有看出哪裡是大趕稿時期寫的嗎?」彷彿對彼此作品都心照不宣,哪裡好哪裡欠了一點。駱以軍與陳雪今年同時交出重磅長篇小說——《明朝》與《無父之城》。兩人碰頭,陳雪便對駱以軍說:「我覺得你的文筆變了,變雅了。」駱以軍問她:「你有看出哪裡是大趕稿時期寫的嗎?」彷彿對彼此作品都心照不宣,哪裡好哪裡欠了一點。採訪一開始,談到兩人花費多年心力的字母會創作計劃。駱以軍語帶感概的說,寫到「B巴洛克」的時候,大家還元氣十足,寫到「S精神分裂」就洩氣了,「但陳雪還是很有幹勁。」「這六年很像拿剃刀在刮我的腦袋,把所有思緒都刮下來,其實是很不舒服的極限運動,但又是很頂尖的作為。至於寫長篇,是很私人的事,很幸運我們可以寫這麼厚。」駱以軍說。採訪最教我印象深刻的,是談到網路臉書對他們的影響。兩人的身分除了職業作家,更身兼無給職網紅──因為作家很難有業配。駱以軍同輩作家曾被黃錦樹稱為「內向世代」,深受電視視覺文化影響。進入網路世界後,內向世代是否轉向了?陳雪說她以前關在家裡寫作,很少朋友,成為網紅以後,臉友的隻言片語常常帶給她溫暖。會不會妨礙創作?陳雪說:「只要我控制時間追劇就好。」駱以軍更極端,「2002年以前我是原始人,不會打字,沒經過MSN、部落格、網誌等,34歲以前我是臉書的局外人。但沾上臉書後,剛開始還好,現在真的像中毒。」他的經驗跟陳雪很像,「前臉書的我跟陳雪都是怪怪的宅男宅女,很害羞有人群焦慮,很容易被很小的事件擊垮,爆掉。」「以前我們想成為喬伊斯、卡夫卡、杜斯妥也夫斯基,但除非能有童偉格那樣的意志,不然等待我們的命運就是爆掉。可是我意外沾上臉書這幾年,太怪了,前幾年我被長輩斥責說墮落了,現在則有人說我是被小說耽誤的喜劇演員。很奇怪的部分是,我就像違建的大教堂,臉書上的留言哈拉像鋼索,多少個晚上我憂鬱症發作,想上吊,是他們支撐了我。然而他們不會知道自己的留言形成奇異的支撐線。」爆掉,是駱以軍採訪時常用的字眼。照他的說法,寫小說的人都是在吸收核廢料。陌生的慰藉,除了臉書,還有來自智利的作家──波拉尼奧。駱以軍跟陳雪都愛波拉尼奧。駱以軍七月時身體很差,卻發生了一件他口中很幸福的事,「我在雜亂的書櫃發現四本波拉尼奧的《地球上最後的夜晚》。應該是陳雪送我一本,黃崇凱送我一本,我自己本來有一本,然後某個中國文青又送我一本。之前我一遍都沒看,拿到小旅館翻,結果好得不得了。前陣子我家冷氣壞掉,工人來修,需要書桌站。我清理髒得要命,有煙灰、放很久的蜜餞,甚至死蟑螂的書桌,又發現一本波拉尼奧的《遙遠的星辰》。」在旁的陳雪聽了,直嚷嚷:「齁這本我沒有,你看完借我。」接著,兩人開始細數近來的閱讀,駱以軍說他讀到大江健三郎、魯西迪、帕慕克便停滯了(陳雪幫他補充還有韋勒貝克),直到遇見波拉尼奧的《2666》。「這就像你以為自己是縱慾過度的浪子,已了卻凡心,卻發現感官的觸鬚還能整個炸開。」駱以軍說。陳雪與駱以軍三十多歲認識,算算已二十年。在創作的路上,彼此照亮也彼此照料。採訪尾聲,駱以軍說:「我們真的可以組一個團體出道。」波拉尼奧的小說是遙遠的星辰,照亮了一萬八千公里外小島上的作家。一輩子寫流浪、失意者的波拉尼奧地下有知,也會感到慰藉吧?小說家與小說家,恆星與恆星,彼此照料也彼此照亮。「我們真的可以組一個團體出道。」駱以軍對陳雪說。
+ More
【作家特寫】預知毀滅紀事:專訪駱以軍《明朝》
立刻閱讀:《明朝》駱以軍有疾,他的老師楊澤常常要他不要看太多書,說他的腦袋在發炎。採訪時,駱以軍聽了我一長串的問題,先道歉說他今天狀態不好,結果說起話來還是太陽風暴等級的密度。見到一同受訪的陳雪,他拿出禮物送她和她新婚伴侶早餐人。陳雪推託,駱以軍便說:「這個送你,說不定下次我就不在了。」陳雪只得拍了他一下,說:「亂說!」便默默收下。打開,是兩顆駱以軍近來沉迷收藏的石頭。病體與文體,是互為因果,還是彼此摧枯拉朽?在《匡超人》裡,駱以軍已展現他如何超克「破雞雞」,藉由書寫讓疾病的隱喻爆破成意義的黑洞。到了新作《明朝》,駱以軍對未來的注目與好奇,已超越自身的病體,以及眼前的惘惘威脅,而是對文明將棄的孤注一擲。當文明迎向滅亡要認識《明朝》,得先知道它依傍的對象《三體》。《三體》是中國作家劉慈欣於2006年創作的科幻小說,敘述人類文明之外,還有超越人類、絕對高等的三體文明。當地球發出的訊號被三體文明攔截,兩個不對稱的文明就此展開博弈較量。小說最終,劉慈欣設想了擲向人類的終極武器「二向箔」,使太陽系變成二維平面。光輝燦爛與邪惡敗德的文明都無所遁逃,迎向奇異又絢爛的毀滅。只有一船之人乘著最先進的曲率引擎飛行器免於平面化。駱以軍不否認推崇《三體》,「我是踩在劉慈欣的巨人肩膀上寫《明朝》。《明朝》講的便是不同於《三體》最後,人類沒有曲率引擎,沒有任何逃生的可能。當地球人類已在三體威脅下將滅,國家結構崩壞,邪教聖教併生,很多資本支持的類國家型態便開始發明新技術——雖然人類肉體無法存留,但人類建立的文明可以透過遠端投射,在無邊際的宇宙,歷經漫長的流浪,等待重啟。」小說裡,不同類國家型態有各自的投射計畫,其中一個便是由華人團隊選擇投射的「明朝文明」。這設定不無諷刺,人類歷史終結,人類的發明卻能描述人類可能「是什麼」。我想起《銀翼殺手》著名的「雨中淚水獨白」,近半神的生化人死前呢喃:「我曾見過令你們人類難以置信的事情。我看到過戰艦在獵戶座肩旁熊熊燃燒,也曾看到C射線在唐懷瑟之門旁的黑暗裡閃耀。所有的那些時刻,都將消逝在時光中,一如淚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時刻到了。」變態與美的極致聽駱以軍說話必須很專心,因為他調度的資訊量非常大,且千迴百繞,在你以為要離題之際,又給出問題的核心答案。就像談新作《明朝》,駱以軍丟出了一個世代的小說家課題,從近代長篇小說的發展到台灣現代主義信奉者的無以為繼。但小說家跳出來說死亡的時刻還沒到,至少得先看段明朝是怎麼一回事。為何是明朝?駱以軍說,明朝是人類文化不可思議的時刻,在變態與美之間達致無與倫比的境界,「從朱元璋到崇禎,是人類變態馬戲團的大展演,明朝每個皇帝都搞屠殺,沒有最變態,只有更變態,到武宗更不用說。然而,這個朝代是全球白銀最大的輸入國,能做出有如神靈在其上舞動的青花瓷,萬曆五彩,成化鬥彩,也是美到不行。」因此,小說家好奇:這麼變態的王朝為何可以運轉?「支撐這個王朝的文官系統很虛偽,儒教系統的文人可以因為利益分配自主運轉,官員打炮,養小三,小三再幫你洗錢。」駱以軍形容,明朝就像玲瓏球,把一個象牙雕成十多層又全部不相連,一個孔一個視野,從這裡看是官員淫人妻妾,從那處看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沒有比不厭精細的變態更變態的了。如果明朝已遠,駱以軍召喚它又是為何?駱以軍說,這個系統在中國或台灣還存在,「你會看到這麼黑暗的統治者,這麼醬缸的社會,沒有正義可言,但這些十六世紀的人卻長出徐渭美如夢幻的畫作。」「這些在黑暗中創作的人,就像波拉尼奧。」波拉尼奧是智利小說家,他的小說往往以遭受軍政府迫害的知識分子、流亡者、藝術家為主角,也是駱以軍近年一再捧讀的作家。波拉尼奧是閱讀《明朝》一個遙遠的線索。小說家與國家暴力明朝亦是我朝。知識分子面對的苦難,以更細微縝密的方式鋪成康莊大道。「《三體》有很多寓言可解讀,二維平面化就像中國在莫言之後,無法討論到後六四。」《三體》或者說《明朝》隱然嵌合現下此刻的中國。「現在中美貿易戰,我認識很多三十多歲的中國人正面臨全球化的暴力,他們都厲害得不得了,卻都陷落在《三體》的預言中,未來只有必然的,與之前夢想的輝煌顛倒的,一種壓扁的,感受上的二維箔化。」駱以軍有一天讀了波拉尼奧的小說,很生氣的在群組裡幹誚,說中國跟台灣的第一線小說家太不用功了,沒有能力與這個世代對話,或永遠只能是遲到的敘述,「後來我後悔了,這樣冒犯很多人。接著,我發現自己調度的情感非常臉書,很直觀,就是挺或否。如果是波拉尼奧,他可以掌握那些藏在歷史之外一個個消失的人。」「我覺得波拉尼奧的小說可以解釋許多政治運動,包括運動的正反對立,還有處在其中尷尬者。最重要的是,在他筆下每一個人都是純質的,無邊下墜的,這是波拉尼奧最了不起的地方。」當代作家如何寫政府的告密者,為運動失敗哭喪的人,不能到場或到場了失蹤的二流作家?這或許是駱以軍高度讚揚波拉尼奧,而沒有說出口的。吃了三十年的毒不耐煩的讀者可能會問,那駱以軍自己呢?他如何書寫這個世代?駱以軍的回答要以百年計,得追究長篇小說的始源。駱以軍認為,當我們意識到長篇小說是帝國的概念,才能理解小說家享盡痛苦與榮耀的位置,「沒有網路的時代,只有帝國才能支撐起小說的格局,就像一個房間裡,同時有詩人神學家革命家,又有勾心鬥角的貴婦,還有征戰沙場的將軍,勢必得是帝國偌大的房間。」那不曾是帝國的台灣呢?駱以軍說,台灣有既是悲哀又是禮物的現代主義洗禮。何以言悲哀?「我們二十歲開始信仰西方現代主義,那一套一個齒輪卡另一個齒輪,如此龐大的運轉,其實是二十世紀單一人類不能承受的暴力,屠殺猶太人,一戰二戰,基督教崩壞,共產主義出現,漸漸的西方人也發現自己同胞在印度搞別人,美國在南美阿拉伯摧毀別人家。」小說家書寫與搏鬥的對象如此龐大而狡猾,寫作卻宿命般是一個人的志業,下場便是,「我一個正常的好人,吃了三十年的毒,就從一個快樂的牡羊座青年爆掉了。」台灣的文學環境也加速一批批吃了現代主義的毒的作家毒發。「職業小說家不應為了生活去講一場三千六的演講。」駱以軍說。爆掉的駱以軍現在每天睡到中午,46歲後便覺得「自己職業運動員般操課的閱讀漸漸不行了」。中午後他固定從一點寫到五點。以前晚上小孩睡了,兩三點睡前還能看書,現在體力已經負荷不了,「現在只能掛網,結果回頭一看,幹,他們也在掛網。」駱以軍形容自己像武士,披著無用的盔甲,揮起不見血的刀刃。盔甲看似堅硬,底下是傷痕遍布。日沒黃昏,四顧茫茫,曾幾何時,同時期的寫作者走了好幾個。武士會是最後的武士嗎?駱以軍要用他的小說注視這個時代到最後。駱以軍說,領受現代主義的爆掉作家人生,走到極致就像舞鶴、袁哲生,其他如黃錦樹、董啟章都曾大病一場。唯一的例外,是童偉格。童偉格像修道僧,過得很苦,但總是微笑待人。駱以軍坦言,他對早一步自殺的同輩感到憤怒,常想他們為什麼那麼早就去了?「他們好歹要走到我這個年紀再爆掉。」「我二十歲決定寫小說,當時便覺得這是極限運動,不知道可以走多遠,但我是很努力的人,時光印證,我的天賦也不錯。寫到四十、五十歲,我發現自己變成了武士,著一身盔甲,持刀揮空,遇到生病、經濟困難,或是江湖打擊。基本上我是很孤獨的,但大家都以為我很哈啦。」一旁的陳雪跟駱以軍一樣,都曾面對疾病折磨。陳雪在臉書提到2008年她憂鬱症發作,打電話給駱以軍,要駱以軍給她一個活下去的理由,駱以軍說:「你難道不想看看我們六十歲寫的小說嗎?」距離六十歲還有十年,駱以軍先交出了《明朝》。直視到最後一刻《明朝》何嘗不是駱以軍本人的遠端投射計畫?在病體與亡國的可能下,想永續言說與書寫的欲望。駱以軍說,亡國感這件事,並不陌生,「我老爸的中華民國在我認知裡已經亡國,所以我寫《西夏旅館》。我跟哥們打氣,說即使明朝亡了,還是能長出《陶庵夢憶》這麼美的作品,一百年後還有《紅樓夢》,身為文人不要害怕,要目睹這一切。」然而,目睹了,讀者可能不領情,「很多人讀完《女兒》氣得爆幹摔書,但很多人不知道那讓人爆幹的,正是我給讀者的禮物。」聽到此言,讀者或許會再摔一次書。且慢,聽駱以軍以湯顯祖《牡丹亭》為例,講述文學在虛境之中的魔力。「《牡丹亭》的故事超怪,一般人只解讀是發春的少女,但它是一個死去的少女預知了未來的事,又以鬼魂身分要一個男的挖出她的屍體,最後她又活回來了。這中間還隔了好幾年,就像你做了一個春夢,夢到一個小學生,太春了你就死了,這中間小學生長成成年人,你還是維持美女狀態,結果你復活了,跟成年的他恩恩愛愛。很怪卻美到爆。」一場幻中之幻,是駱以軍給《牡丹亭》下的註解。「你不知道明朝人的眼睛看到了什麼,又是怎樣的個體被擠壓後才能看見這樣的風景。」擠壓,毀滅,二向箔,潦倒與貧病,一切都失去意義之前,這座曾經熱鬧一陣的多情小島,有一位小說家向宇宙遞出了他的滿紙荒唐言——《明朝》。
+ More
188109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