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鏡文學網站升級更新,期間暫停服務
為了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鏡文學網站將於11月01日15時00分至11月01日17時00分期間暫時停止服務,敬請見諒。您可追蹤鏡文學粉絲團掌握最新訊息: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fiction/鏡文學敬上
+ More
【主題企劃】天黑請睜眼,萬聖節看這邊!
天黑請睜眼,萬聖節特企KnockKnock~今天萬聖節,不給糖,就給小說!活屍、女鬼、都市傳說,稀奇古怪,群妖出動!想要吃點萬聖大餐?找《鬼火食譜》就對了!不知怎麼畫活屍妝?《活屍達人教你:第一次屍變就上手》、《屍落之城》輕鬆搞定!另外,可在《點睛》中,研究一下鬼屋設計,到《向家骨董屋》採購點擺設,妝點家中中國妖怪請看《次柳氏異聞之梅冷雪寒》,原住民妖怪請看《台灣原住民族當代傳說:番外篇》學生鬼看《與你我擦身而過的都市傳說》,出了社會看《女演員之死》今天不睡覺,睜大眼睛,看個痛快!
+ More
鏡文學BL主題徵文得獎公告
本次鏡文學BL主題徵文共收到329件報名參賽作品,符合參賽資格的已完結作品共計124部,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評選,終於選出得獎者5名:優選3名、佳作2名。得獎名單如下:優選:《我的一個朋友》/台北人著評語一:本作文字掌握出色,作者以簡潔的文風,描繪出八、九零年代的時代氛圍。雖然在兩萬多字的篇幅中要營造十多年的時間跨度,使得劇情在連結上相對斷裂,不過作者透過流暢的文筆,不僅克服這一點,同時也增加回憶的寫實感。評語二:本作是這次徵文比賽中較少見的作品,只有兩個人物與清淡的情節,卻能以獨白營造出感情張力,和個人在感情中的孤獨感。優點是文字飽滿,讀完之後猶有餘味;缺點是此故事只如同主角人生中一片薄薄的切片,品嘗後會遺憾於無法得知更多細節。優選:《祈路之夏》/七樂著評語一:文筆流暢,結構完整,能在篇幅範圍內掌握人物背景、情緒交織與事件推動,是技巧上相對成熟的作品。但結局轉折稍嫌平淡,缺乏中短篇小說需要的「尾勁」或「亮點」,誠為本作可惜之處。評語二:作者用相當多的細節與事件讓主角個性立體化,閱讀時會不知不覺產生共鳴,對於角色所處環境的描寫也頗生動。幾個主要人物互動與個性鮮明,讀來宛如觀看一齣起承轉合流暢完整的戲劇。比較可惜的是沒有驚喜點,整體來說略平淡。優選:《聲之所向》/FEI著評語一:作者對角色心境的描寫十分出色。作品在概念上並不新穎,但貴在文字了得,劇情中表現的掙扎與抉擇,非常能夠激起讀者的共鳴,可惜劇情的推進在中後段處比較煽情,但收尾餘韻悠長。評語二:看似典型的愛情故事,實則埋了兩個小謎團,有推理懸疑味,若能加強懸疑線或許能增添閱讀懸念與故事特色。佳作:《案宣燭》/冰殊靛著評語一:本作為奇幻設定的BL。雖然重生的設定較為普遍,不過情境描寫及人物設定都很豐滿,愛情與奇幻冒險元素結合出色,是參賽類型中相對特殊的作品。本作較為可惜的地方在於作者野心較大,篇幅以及節奏上對劇情的掌握有限,使得整體稍為失衡。評語二:氣勢恢弘、設定龐大、人物眾多,看得出作者的企圖心。題材與其他參賽作品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比較可惜的是中篇小說篇幅寫來侷促,若能以長篇小說的規模呈現,讓設定與人物各有其位,應該會是一部很有魅力的作品。佳作:《被室友丟下後的第四個夏天,是冷的》/費許著評語一:「祖先的空間」設定有趣,又將場景訂在末日的臺灣,相對一般「空間」網文而言較為新穎。前期作者對末日台灣生活的描寫生動,可惜後半段進入主線後,劇情推展較快,也沒有繼續發揮前半段的設定,後期的高潮也不在前半篇幅的鋪陳之中,是相對可惜的一部分。本作優點在於文字描寫精確,概念設定有趣,是非常有潛力的一部作品。評語二:開頭的設定非常吸引人,想一口氣讀完。但可惜的是隨著故事推演,奇幻甚至帶點靈異風格的設定並沒有處理好,故事頭尾分離,感覺是兩部作品嫁接在一起。建議以長篇小說的篇幅妥善分章處理,並思考讓故事的調性更明確(該朝奇幻冒險主題的輕小說、或者風格輕快的科幻小說走),有助於讓整部作品更成熟。評審總評:本次的參賽作品類型豐富,包含了純愛主題,以及奇幻、科幻、武俠等類型,參賽作者在各類型與BL結合的掌握上,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除了得獎作品外,還有幾部本次未入選的遺珠之憾:就愛情經營與開展而言,《想說我愛你》在描寫職場上的愛戀,以及職員之間的互動,時常有迸發的「萌點」。作品《跨越》則在刻劃角色面對感情困境,以及處理焦慮上,有著非常感人的「亮點」。至於類型小說與耽美元素的跨界之上,《黑盒》、《閃回愚人俱樂部》和《碧海藍天》幾部作品,都有著出色結合,文字和概念的掌握上也有亮眼的成果。本次佳作甚多,礙於得獎名額有限,綜合點閱人氣等因素,評審也只好割愛,不過我們也相信這些經驗累積,都能讓諸位更加熟習寫作這門技藝。另,這次BL徵文參賽作品讓人欣喜的是作品主題多元,不僅有純愛故事、職場愛情寫實小說、帶懸疑風的愛情小說,還出現具有史詩感與奇幻冒險風格的作品。由於字數限制在兩萬五到五萬,小說在篇幅內是否有精彩開頭、完整鋪陳完所有情節並收尾,成為評分重點。《案宣燭》和《被室友丟下的第四個夏天,是冷的》便是本次參賽作品中設定新穎有趣,但顯然得用長篇小說篇幅處理的作品。《祈路之夏》和《聲之所向》相對來說則是結構完整,文筆流暢的作品。《我的一個朋友》營造氣氛能力令人驚艷,雖然情節不多,但文字有黏力。比較可惜的遺珠是《水鹿瞳裡的觀星季》,情感描寫細膩感人,看似悲劇卻有令人期待的收尾,可惜的是故事的元素略老舊,情節走向在預料之中,與其他作品相較之下成為遺珠。
+ More
【主題企劃】讀小說,愈讀愈上癮!
獻給讀癮者的12劑讀品二○一七年夏天,鏡文學成立創作平台,除了期許成為說故事的人和讀者之間的橋梁外,更希望能提供一自由創作空間,任由想像力在此翱翔;與此同時,當讀者看到這些創作並感同深受,也能以最直接的方式鼓勵創作者。只是,鏡文學想做的,不僅止於此。創作平台成立不過數個月,兩千部以上的故事和劇本破繭而出,其中,不乏具備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潛力作品。對這些文字的感動,促使我們想更積極的、有計畫的為這些作品尋找出足以跳脫出文字,最終化成影像、聲音,甚至其他無限延伸的可能。也是從這些文字中,我們體悟到,台灣作者不但創作力旺盛,他們的故事所承載的,更是濃厚的情感及深度的思考。本期專刊精選十二篇不同類型的小說,無論是青春校園、推理懸疑,或是現代人嗜讀的奇幻愛情,每一篇,都各自精采。我們也深刻理解文學的癮難耐且難戒。此外,鏡文學擁有實力堅強的劇本創作團隊,同步進行劇本創作,若你感興趣,在「同場加映」的篇章中,亦可先睹為快。在過去,創作的過程僅屬於作者或製作方,待作品面市,閱聽者方能親臨現場。而此刻以及可預見的未來,創作的過程有著兩者的交會火花和期許。鏡文學何其榮幸,有機會與未來創作者及讀者站在這處平台上,在之間穿針引線,為作品尋找更多發芽、發展的可能,一起延展那未知的文學之海。讓故事,不止於文字。
+ More
【主題企劃】得獎作品一次推薦
鼓勵以文學表現生命力的作者,激勵台灣文學創作。今日公布得獎名單的林榮三文學獎,我們的作者游善鈞和解昆樺,各自榮獲了散文和短篇小說項目!這個獎項一路發掘了不少新興創作者,在鼓勵以文學表現生命力的主旨之下,凝聚台灣文壇勃發的創作動力,而這些創作者,依舊在文學之道上努力不倦,亦有不少人在鏡文學上發光發熱,藉著這個機會,一起來回顧這些閃亮的新星!
+ More
【公告】鏡文學網站作品點擊數異常處理辦法
近日系統發現網站部分作品點擊數成長異常,因「鏡文學校園小說徵文大賽」的評選辦法將點擊數納入評分,為確保校園小說徵文大賽之公平性,鏡文學將於本徵文期限截止後排除不正當之點擊數,並於近日通知受影響之作者。特此公告鏡文學
+ More
【作家特寫】阿亞梅:我們都有過這些際遇,只是做了不同的選擇
立刻閱讀:《我們不能是朋友》「愛情」這兩個字,包含了多少元素,埋藏著何種變因,又有哪些異同的樣貌?「在一段固定的戀愛關係裡太久的人,因緣際會接觸到另一半以外的異性,會誤把人際間的友好相處當作曖昧不明,腦波弱或者自制力不足的人就容易暈船、甚至做些出格之舉。」──擅寫都會愛情小說的阿亞梅,在《我們不能是朋友》中,藉女主角的獨白這麼說著。「到像我(三十出頭)這個年紀,最常遇到的就是結婚成家的問題,一個人生轉換的關鍵選擇。會有一種狀況是,某天哪個好久不見的朋友、或是一直錯過的心儀對象,突然對你發出邀約:我們在結婚前合法偷個情吧?」彷彿是單身最後的放手一搏,類似的狀況,阿亞梅從身邊友人聽聞多次。有人斷然拒絕,也有人陷入天人交戰。「人在愈穩定的狀態,愈容易鬆懈──反正現在感情這麼穩定,有什麼關係?」這樣「婚前出軌」的掙扎與矛盾,便是她透過這部小說所發出的問題。踏入媒體圈汲取編劇養分本名蔡芳紜的阿亞梅,求學時就開啟她的寫作之門,2002年在BBS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十七歲的法文課》,到目前最新完成的《我們不能是朋友》,累積了十多部長篇小說與編劇作品。就讀經濟與經營管理研究相關領域的她,筆下男女主角也隨著她自己身分與狀態的變換,從校園背景的設定,到邁進職場從事經濟、金融相關行業,既是她自身熟悉,也是過往工作經驗的汲取。「我在研究所畢業前就參加了電視台的編劇訓練班,但我認為要寫劇本,應該要有一點社會經驗,就決定先工作。」為了維持住寫作的熱度,阿亞梅選擇擔任財經雜誌記者。「記者可以不用一直待在公司裡,還能以一種快速的方式讓我理解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尤其彼時接觸的都是高端經理人,這些腦袋的思考邏輯每每讓初出茅廬的阿亞梅大開眼界,「那兩年工作真的讓我知道:原來大人是這樣子想事情的啊。」她笑。累積了十多部長篇小說與編劇作品。就讀經濟與經營管理研究相關領域的她,筆下男女主角也隨著她自己身分與狀態的變換。但採訪報導寫多了,好像把人生字數的額度都用在上頭了。「我本來以為我可以白天上班,晚上寫自己的東西。可是完全沒辦法。」白天不斷「輸出」的結果,使得當時連載到一半的《說謊愛你,說謊不愛你》(原名《公主是惡魔》)面臨停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寫作焦慮逼得阿亞梅愈來愈痛苦,身邊人卻無法體會。「我和先生(當時男友)討論這件事。他說:妳不是已經在寫東西了嗎?」一樣是寫,產出的東西卻差很多。昔日編劇班的同學作品一部接一部,自己卻交了兩年白卷,「我看著自己,好像離他們愈來愈遠了。」一念之間,讓阿亞梅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專注在編劇與創作上。以筆重拾人生B方案從商而文,著眼的還都以都會愛情為主,不衝突嗎?「不會啊。對我來說,寫小說是我抒發心情的方式。」特別是人在談戀愛時,思緒最容易因著感情起伏變化發生觸動,「例如在失戀的時候,我會回頭去思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假如我在某個時間點上做的是另一個決定,是不是結果會不一樣?」一個可能、一個念頭,小說的想法便由此而生。「小說是作家的私人物品。不管寫出來的有多少真實、多少雷同與巧合,剛開始寫可能只是純粹想寫,但一寫下去就欲罷不能,想要趕快寫完,讓那些角色解脫,也讓我自己解脫。」那的確就是抒發情緒的過程。「或者有點像是平行時空的概念──我在紙上演出一個『如果做了這個決定會是怎樣』的故事。」在愛中面臨困頓的人們最常問的問題之一,無非是「如果今天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相遇,結局是不是就會不一樣?」像是以愛為題的《雙面薇若妮卡》,有時候阿亞梅為過去留下的遺憾重塑另一個可能,有時候也為某個未來開展一種新的想像。面臨感情關卡…角色活出讀者心聲無論小說或編劇,都是充滿各種感知細節的書寫。阿亞梅習慣在小說中讓角色獨白,編劇工作則需求大量對白。兩者交互補強,讓阿亞梅筆下的情節與人物具體且細膩,敘事的緊張度與流暢感也恰到好處。故事說得完整,自然更能帶出她在看似輕巧討喜的設定中,埋藏的情感關係議題。例如《我們不能是朋友》討論婚前出軌,而《說謊愛你,說謊不愛你》,是因為她自己曾在感情上遭受欺騙,爾後即使再談感情也無法停止猜疑,便決定寫下這個以「信任」為核心設定的小說;或是《非法移民》,探討的則是百年不衰的「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像是以愛為題的《雙面薇若妮卡》,有時候阿亞梅為過去留下的遺憾重塑另一個可能,有時候也為某個未來開展一種新的想像。「每一部小說的設定都有點像在拋出問題。寫小說不一定是要來解決這個問題,比較像是分析它,然後試著找出答案。」寫作者花了一整部作品的篇幅來演繹與思考,自己清楚了,也希望讓讀者一起清楚。「我的小說幫助我了解自己適合什麼、需要什麼、想要什麼。這三者可能不會一樣。而我期望讀者看了會覺得,他們也有過類似的情況,而有人幫他們說出來了。」同一件事,你我各有結論,也不見得能相互認同。但愛情這件事,古今中外,不分性別,會遇到的狀況,其實都大同小異。「我們都經歷過同樣的掙扎與矛盾。這是我們都有過的際遇,只是做了不同的選擇而已。」阿亞梅說。於是阿亞梅所能做到的,就是讓她的角色更誠實。「我的角色最後都要忠於自己的想法,儘管做了自私的選擇,都要很清楚那是自己的決定,這就是他/她的誠實。」即使誠實從來就不是好事,但只有誠實,才能坦然在情感中接受自己,情緒也才能獲得真正的釋放。
+ More
【主題企劃】說愛情,(不)太甜美?
每句對白喋喋不休遍讀不清你性感的唇語詞句滴答在齒間跳恰恰不如簡化成一句我愛你切莫在不該挽留的時候勸住我也別在還想擁抱時推開我世道艱難,還不相愛電影大師伍迪艾倫,一年一部的高度產量,幾乎讓他變成愛情電影的代名詞,但在他鏡頭下的愛情,卻始終是那麼焦躁不安,帶著些許咄咄逼人的神經質。或許愛情就是這樣吧!並不全然是那樣夢幻的粉紅泡泡,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疑神疑鬼、絮絮叨叨,但只要我們還相愛著,一切都還不算太糟,對吧?鏡文學X金馬影展TGHFF系列活動愛情與友誼,似乎永遠無法保持平衡,當你愛的人愛上你的好友,當你的好友愛上了你,這從來不是簡單的三角關係可以說明。當《夏日之戀》的當代謬思珍妮摩露遇上《我們不能是朋友》的周惟惟,兩位跨度時間、國界、際遇的女主角,在愛情這個相同的命題之下,是不是能夠做出了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搭配臺虎精釀啤酒,如果她們能夠相敬一杯,想必碰杯的姿態,也會相當瀟灑吧。金馬影展:《夏日之戀》預告🍺活動辦法:https://goo.gl/33m2f1🍺活動時間:10/22金馬預售票開賣前截止🍺活動贈禮介紹:臺虎精釀葫中天地金馬聯名禮盒|刻畫精釀世界的桃花源啤酒是釀酒師創意的結晶、藝術的展現。「葫中天地」讓你遠離塵囂、悠然自得,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裡的寂寞疏離,是不是過於便利的網路及通信軟體造成?這已經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學問題,可是情感,總是能夠穿過那些流於表面的言語,成為吸引彼此的關鍵。《#夢鹿情謎》中,沈默寡言、左手殘疾的安德烈在屠宰場擔任財管,過著單調的生活。他深受新進的品管人員瑪麗亞吸引,卻不知如何表達。直到一次意外事件,他們發現彼此每晚作著同樣一個夢,化身為雄鹿與雌鹿在冬日的森林裡相戀、漫步。當他們嘗試將美好的夢境轉移到現實生活,肉體和言語卻成了阻礙他們的難關。而《MeetYouintheLine》中的青帆,因為手機沒電在捷運上閒得發慌,起心動念偷瞄了隔壁男孩的手機螢幕,居然發現男孩正在跟一位與自己同名同姓的人聊天,這篇乍看荒唐的簡短小品,卻也與《夢鹿情謎》中的奇妙際遇相仿,我們相遇在夢中,我們相遇在LINE上,希望那些說不出口的親密愛語,終究能夠化為餐桌上相遞的oneshake椒鹽罐,在生活裡帶給你一些相知相惜的溫柔。金馬影展:《夢鹿情謎》預告🎉活動辦法:https://goo.gl/yxCRcV🎉活動時間:10/29截止🎉活動贈禮介紹:源源鋼藝oneshake椒鹽罐|聰明簡單的好設計特殊結構的蓋子便自動開啟,只要一個動作,單手拿起椒鹽罐灑向料理OneShake,就可以輕鬆揮灑各種調味。
+ More
【公告】鏡文學網站升級更新,期間暫停服務
為了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鏡文學網站將於10月02日14時00分至10月02日16時00分期間暫時停止服務,敬請見諒。您可追蹤鏡文學粉絲團掌握最新訊息: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fiction/鏡文學敬上
+ More
【作家特寫】謀殺與創造之時──編劇賴東澤與他的地獄全景圖
地獄是一種概念,事實上它比口頭所談恐怖多了,而且有千百種樣貌,但絕對不會超乎想像,畢竟「地獄」原本就是由心而生。地獄,是不可描述的,之於凡夫俗子如你我,是廟宇中的圖樣浮雕,是長輩要囝仔人隱惡揚善之規訓所在;之於大文豪三島由紀夫也難以描述。他曾以香港的虎豹別墅為例,謂其醜惡宛如抽鴉片產生的太虛幻境。地獄之於編劇賴東澤,卻是日常風景。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後,他專職寫作,曾入圍皇冠大眾小說獎,並以《潛腦偵查科》獲得金穗獎劇本優等獎。絕對在地的硬派之作《潛腦偵查科》講述女警探攜手「非典型心理學權威」,藉由潛入死者腦內挖掘死因,並試圖找出一連串死亡案件的凶手──詭異的是,死者都死於自身最恐懼的事物。所謂非典型,是指這位心理學權威有俗稱多重人格的解離性人格疾患,內在高達九個人格,亦正亦邪,有男有女。至此,你可能想到好幾部好萊塢電影,但在賴東澤筆下,《潛腦偵查科》是不折不扣的台灣故事。他讓這座島嶼的社會現實與政治黑暗相互糾結,在駭人的虐殺情節之外,更可怕的是我們竟生活在這樣的島上。這個深具野心,以至於讓你忘記這竟是來自台灣作家的劇本,是這樣開頭的:在鎖鍊聲、古代木齒輪聲、火焰聲、沸水聲、砧板剁刀聲、尖叫聲中──鏡頭讓觀眾看清這正是菜市場──一名角色發現自己取代了豬羊雞鴨,成為待宰的「菜人」。刀斧就要落下。這裡正是他的地獄。魔法爺爺打開了開關地獄何以成為賴東澤反覆渲染的主題?這要從他擺盪在「信」與「不信」的童年說起。「我爺爺是道長,在地方上頗有聲望。那時,鄉下有小孩子一直哭,哭到累,發炎、發燒。我爺爺一去,發現是米缸的位置出了問題,便墊了一顆石頭,在米缸裡擺了一張符。三天內,那小孩子就好了。這件事記錄在地方鄉誌。當時我念歷史系,歷史系要做家族史。我回關廟調查,才查到這件事情。」賴東澤說。賴東澤的爺爺開啟或者說動搖了他對現實幻化的可能:「小時候要酬神,爺爺叫我過去,告訴我紙人會跳舞,便拿桃木劍在上面劃;劍柄一朝前,紙人就開始跳舞。」賴東澤不信,用手在四周劃過一圈,發現沒有任何機關。此後,他願意相信世上那些我們不相信的事。賴東澤彷彿生來就具備「吸引怪咖」的磁場。他說即使走在尋常街上,也會有老太太靠過來對他說:「你相信電波武器嗎?」那麼你呢?你相信嗎?賴東澤這樣回答:「就數學機率來看,如果有一件事情的發生機率不等於零,由於時間是無限的,那麼,這件事就百分之百會發生。」聽起來近乎詭辯,但賴東澤有更深的體悟。在幻覺中尋找真實離「被自殺案件」終結已過三年,士宗代替嘲風的位置繼續擔任潛腦治療的工作。此時,一起俄羅斯運輸機入侵台灣領空的空襲,拉開了一連串恐怖攻擊的序幕……之所以在地獄裡恍惚的活著,還要自賴東澤十九歲說起。賴東澤十九歲從台南到台北上大學,有陣子過得很憂鬱,逐漸「發現」自已的腦子裡出現啞鈴形狀的公寓,還會伴隨鬼壓床。當他睜開眼睛,就會進入那個空間,穿過一道走廊,兩邊各有房間,有窗,沒有出口。空間裡有一個老人,背對走道坐在搖椅上,穿著白色唐裝,後腦勺綁著辮子。在賴東澤狀況最糟的時候,老人甚至出現在他的真實生活。「那時在租屋處,屋內漆黑,我開著桌燈。老人不會碰我,但會數落我。我後來跑去當兵,打靶時,開槍的聲音讓我不舒服,老人的聲音就出現了。他會對我說:『不然這樣好了,等一下你上去,你就開槍自殺,你覺得怎麼樣?』後來我把子彈打完,老人就對我說:『你沒有自殺,看來你還ok。』」腦中的老人於今安在乎?賴東澤答道:「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他們了。」甚且,他自有一套分辨幻覺與現實的方法──「如果脫掉眼鏡,視線模糊,眼前人卻是清楚的,那他們就是幻覺。」不得不承認,在這個荒謬的世界裡,這個方法很具邏輯。真槍實彈的童年記憶賴東澤熱愛軍事,愛寫軍火題材,還熟知槍枝廠牌與型號。這源自他的家庭背景──父親是霹靂小組成員,母親是刑警,見到真槍的機會比玩具槍還多。賴東澤回憶,某次警察搜到很罕見的槍枝,開記者會展示時,得在每支槍前放上名牌,他便被母親帶去指認型號,看到有錯,還糾正母親:「這把不是九零手槍,這是比利時FN槍廠,槍款是FN57。」賴東澤甚至能分析台灣槍支來源,一開口就源源不絕。「台灣的軍火零售商就像雞尾酒,進口大宗是菲律賓。八九零年代,越戰剛結束,還有中越戰爭,很多越南人往外跑,跑到香港搶錢、搶銀行,於是香港就有飛虎隊、反恐行動。有一些人跑到台灣來,也從越南弄來很多槍。越南因為打過越戰,又曾受中國和蘇聯資助,所以美系槍枝、俄系槍枝都有。這些最後都出現在台灣。」藉由槍火,賴東澤得以拉出一條全球戰爭史,以及家族史,不大美好的那種。他曾在其他訪問中提到,小時候常被父母打,藤條、拳頭、過肩摔,肉身即沙包。六歲時,他離家出走,用藤條插包袱,走在鳳梨田。雖然最後他還是回了家,但與家庭和解,要到他當兵以後。打殺、血腥、戰爭、死滅在賴東澤的文字和人生中一再出現,但他說:「我不喜歡與人衝突。」因為吵架是沒有效率的事,賴東澤說,「排除法律與道德限制,當我不想聽對方的意見時,最有效率的作法,就是直接殺掉對方。因此,幹嘛吵架浪費時間呢?」說到這裡,我開始回想上述問題是否有他「不想聽的」。好在他繼續補充:「但是人在世上,就必須遵守法律和道德限制。既然不能殺人,那就連吵架都不需要了。」這是賴澤東式《罪與罰》了。背向死亡迎來新生Lobot技術開始普及,成為隨身攜帶的網路心理診療平台,但新型態心理病毒,也悄然成形……《潛腦偵查科》裡有各式死亡,既血腥又離奇,簡直是以死亡作煙花的馬戲團。關於死亡,賴東澤自有一套實踐與辯證。小學六年級時,賴東澤就思考:「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什麼?」那些看起來快樂的人,為何決定離棄這個世界,自殺這件事讓當時的賴東澤困惑。或許是擁有過多的感知能力,痛苦對他而言,是可觸摸的。賴東澤不諱言,他曾從五樓跳下來,結果壓壞人家車棚,也試過割腕和手臂。「但我不鼓勵自殺。」賴東澤強調。《潛腦偵查科》探求死者的地獄,新的電影劇本《紅星孤旅》則為我們上演火星任務官的求生之旅。故事講述一趟單程火星任務,成員僅有一名人類和他的機器夥伴,以及量子電腦構成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渴望人類陪伴,甚至懲罰不陪伴「她」的人類。在絕對孤寂的火星上,唯二的智慧體竟不是相互取暖,而是各懷所思,想掌控與拒絕被掌控;寂寞與逃離,原是一體兩面。此外,是「她」沒錯。這是一個女性化的人工智慧。是否隱喻兩性關係?就留待讀者與作者各懷所思吧。《紅星孤旅》最後,主角漂流在太空中,落入絕對的孤絕,那是巨大又無聲的痛苦。我想起《潛腦偵查科》的主角曾說:「痛苦是精神的養分。」賴東澤則用幻覺帶來的苦痛,與生在苦痛中所誕生的文字為我們示範這句話。「那些過得安逸的歷史人物,能創造出什麼東西呢?」他以補刀的口吻繼續說道。不喜歡這個世界,所以透過劇本創造一個新的,這是他的寫作企圖。背對死亡,賴澤東迎向文字世界的誕生。「有時候我覺得我不死,才是製造浪費。所以我活著,非得創造點什麼。」所以賴東澤討厭浪費食物。他為我描述,試想:有一隻豬必須活在狹窄的環境,成年後成為人類的食物,被宰殺,被支解。然後有人點了一份排骨飯──來自這隻豬的軀體,必須切片、裹粉、油炸過。最後竟被嫌棄,豈可原諒?我想起我浪費過的所有排骨飯,流下一陣冷汗──腦中浮現自己變成被人嫌棄的排骨飯。此刻,賴東澤成功在我腦海中描繪出屬於他的地獄圖。潛腦非關科技,而是賴東澤的超能力。
+ More
1108110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