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全部作品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登入/註冊
最新消息
全部作品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首頁
最新消息
主題企劃
【主題企劃】得獎作品一次推薦
作家特寫
鏡文學記事
活動訊息
主題企劃
鏡文學出版
專業讀者
網站公告
版權銷售成果
請選擇分類
作家特寫
鏡文學記事
活動訊息
主題企劃
鏡文學出版
專業讀者
網站公告
版權銷售成果
主題企劃
李桐豪
林新惠
方中士
游善鈞
解昆樺
謝凱特
蕭鈞毅
【主題企劃】得獎作品一次推薦
文
2017-10-24 00:00:00
李桐豪
林新惠
方中士
游善鈞
解昆樺
謝凱特
蕭鈞毅
歷屆得獎作品回顧
霾害
方聲
城市裡的河岸資源回收區爆炸,為城市帶來末日般的霾害污染。主人翁遊走在這末日之中,想起自己因肺腺癌而死的妻,由是展開一場文明反思之旅,既哀悼環境之死也悼亡已逝的妻。本篇曾獲第十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佳作。
繼續閱讀
霾害
方聲
城市裡的河岸資源回收區爆炸,為城市帶來末日般的霾害污染。主人翁遊走在這末日之中,想起自己因肺腺癌而死的妻,由是展開一場文明反思之旅,既哀悼環境之死也悼亡已逝的妻。本篇曾獲第十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佳作。
繼續閱讀
第十三屆得獎人
解昆樺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從事現代文學創作與研究。現代詩、散文、小說與劇本創作,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等。
會員專頁
游善鈞
天蠍座。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濁流文藝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和華研歌詞創作大賽等獎項。分別以《像感冒一樣》、《只剩下輪廓》獲得優良電影劇本獎103年度、104年度優等及特優。作品散見《聯合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幼獅文藝》和各報副刊。並於《皇冠雜誌》連載【友善君の怪奇故事鋪】專欄。出版長篇小說《骨肉》、短篇推理小說集《大吾小佳事件簿:送葬的影子》。第一本長篇科幻推理小說《神的載體》入圍第四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TheFakeFullMoon》入圍第五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短篇推理小說〈長出手的維納斯〉入圍第三屆華文推理大獎;驚悚推理小說〈非人狀態〉入圍首屆世界華語懸疑文學大賽。
會員專頁
解昆樺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從事現代文學創作與研究。現代詩、散文、小說與劇本創作,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等。
會員專區
游善鈞
天蠍座。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濁流文藝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和華研歌詞創作大賽等獎項。分別以《像感冒一樣》、《只剩下輪廓》獲得優良電影劇本獎103年度、104年度優等及特優。作品散見《聯合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幼獅文藝》和各報副刊。並於《皇冠雜誌》連載【友善君の怪奇故事鋪】專欄。出版長篇小說《骨肉》、短篇推理小說集《大吾小佳事件簿:送葬的影子》。第一本長篇科幻推理小說《神的載體》入圍第四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TheFakeFullMoon》入圍第五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短篇推理小說〈長出手的維納斯〉入圍第三屆華文推理大獎;驚悚推理小說〈非人狀態〉入圍首屆世界華語懸疑文學大賽。
會員專區
歷屆得獎人回顧
LIKO
1990年生,師大國文系畢,現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主修劇本創作。笠原佳子老師的發言人。劇本/小說/文字雜工/鍬形蟲翻譯。
會員專頁
曾谷涵
1982年生,苗栗通霄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94級畢業,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第六屆。喜歡奇葩說,討厭杯墊企圖不讓杯子在桌上留下痕跡。最近的偶像是RickyBerwick。
會員專頁
黃汶瑄
1988年生,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得過幾個文學獎,讀的少,寫的少,只有要走的路還很多。
會員專頁
王天寬
成大中文系,臺大戲劇所畢。曾得臺北文學獎、臺中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臺大文學獎以及鳳凰樹文學獎。寫詩、劇本、小說,也寫評論。喜歡冷硬派偵探和機器人小說。喜歡冷硬的哲學書,喜歡不共鳴。
會員專頁
湖南蟲
一九八一年生,台北人。淡水商工資處科、樹德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得過一些文學獎,入選過一些選集。著有散文集《昨天是世界末日》、《小朋友》、詩集《一起移動》。經營個人新聞台「頹廢的下午」。
會員專頁
石芳瑜
大學讀圖館系、後來在美唸傳播藝術,二十多年後又從東華華文所創作組畢業。任職過公關公司、有線電視與電台。有很長的一段時光繭居家中,中年開始思考創作的可能,翻譯過幾本書、得過幾個文學獎,突然一個轉念於幾年前開起了「永楽座」書店。著有《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
會員專頁
多馬斯
多馬斯1972年生於桃園復興鄉泰雅族人,喜歡自然有機耕作及貼近生活的文字創作,作品《北橫多馬斯》、《雪國再見》、《冷山》、《泰雅之音》發表於山海文化雜誌社、國立臺灣文學館、立報、文學台灣雜誌社、印刻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日本草風館等,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高雄市文化局,臺北市文化局文學創作類獎助計畫。
會員專頁
吳億偉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目前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歐亞跨文化研究所與漢學系博士候選人。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出版著作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並連續兩年入圍臺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決審。曾出版小說集《芭樂人生》(聯合文學,2009),散文集《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印刻,2010)、《機車生活》(九歌,2014)。
會員專頁
張耀升
張耀升(1975年-),台灣小說家。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之一(聯合文學)。曾就讀中興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就學期間獲得全國學生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中縣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於2003年12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縫》,2011年8月出版長篇小說《彼岸的女人》,除小說家外尚有導演、電影編劇等影像創作者身份。張耀升的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其短篇小說〈縫〉曾改編為公視人生劇展《我的阿嬤是鬼》,由王啟在導演,李秀、陳霆、高宇蓁等主演。除寫作之外,張耀升曾於2010年執行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至日本在地旅行三個月。依據日後訪談,張耀升表示流浪是他重返文壇的一個重要關鍵,《彼岸的女人》草稿即是在東京寫成。這段時間他不看台灣的新聞、不了解台灣的消息,跟台灣的狀態整個脫節,卻反而回到了寫作的初衷,他意識到台灣的問題必需站在台灣以外的地方才能看清楚,他先在東京待兩個禮拜,接著去北海道的最北端稚內(真的是最北,再過去就是莫斯科),抵達國境之北後,也像抵達某種邊界,流浪結束前,他完成《彼岸的女人》初稿,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距離上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短篇小說《縫》已相隔八年之久。其碩士論文為《楊德昌風格敘事事件:楊德昌電影研究》。張耀升對於影像創作有高度熱情,取得碩士學位後又報考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並進入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碩士)。近年開始從事編劇及影像創作,同時也在一些台灣獨立製片的電影中擔任演員。影像作品包含與黃靖閔共同執導的劇情短片《鮮肉餅》,改編自同名時報文學獎首獎小說的動畫《縫》,公共電視電視電影《托比的最後一個早晨》。張耀升的小說曾獲得時報文學獎首獎等台灣各重大文學獎,影像作品曾入圍金鐘獎、金穗獎、台北電影節以及香港、希臘、美國等各國際影展。張耀升的影像作品被認為在主題與意識上具有人文反思的文學性,除了文學作品影像化之外,也致力於閱讀推廣,為了突破地域限制,改善偏鄉閱讀,拍攝製作閱讀教學影片《閱讀世代》,藉由影像帶領觀眾回歸文學閱讀,並與伊格言、陳栢青一同參與線上電子雜誌《外邊世界》,每月共同撰寫一個專題,開設電影專欄「黑是最溫暖的顏色」。
會員專頁
LIKO
1990年生,師大國文系畢,現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主修劇本創作。笠原佳子老師的發言人。劇本/小說/文字雜工/鍬形蟲翻譯。
會員專區
曾谷涵
1982年生,苗栗通霄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94級畢業,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第六屆。喜歡奇葩說,討厭杯墊企圖不讓杯子在桌上留下痕跡。最近的偶像是RickyBerwick。
會員專區
黃汶瑄
1988年生,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得過幾個文學獎,讀的少,寫的少,只有要走的路還很多。
會員專區
王天寬
成大中文系,臺大戲劇所畢。曾得臺北文學獎、臺中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臺大文學獎以及鳳凰樹文學獎。寫詩、劇本、小說,也寫評論。喜歡冷硬派偵探和機器人小說。喜歡冷硬的哲學書,喜歡不共鳴。
會員專區
湖南蟲
一九八一年生,台北人。淡水商工資處科、樹德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得過一些文學獎,入選過一些選集。著有散文集《昨天是世界末日》、《小朋友》、詩集《一起移動》。經營個人新聞台「頹廢的下午」。
會員專區
石芳瑜
大學讀圖館系、後來在美唸傳播藝術,二十多年後又從東華華文所創作組畢業。任職過公關公司、有線電視與電台。有很長的一段時光繭居家中,中年開始思考創作的可能,翻譯過幾本書、得過幾個文學獎,突然一個轉念於幾年前開起了「永楽座」書店。著有《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
會員專區
多馬斯
多馬斯1972年生於桃園復興鄉泰雅族人,喜歡自然有機耕作及貼近生活的文字創作,作品《北橫多馬斯》、《雪國再見》、《冷山》、《泰雅之音》發表於山海文化雜誌社、國立臺灣文學館、立報、文學台灣雜誌社、印刻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日本草風館等,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高雄市文化局,臺北市文化局文學創作類獎助計畫。
會員專區
吳億偉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目前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歐亞跨文化研究所與漢學系博士候選人。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出版著作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並連續兩年入圍臺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決審。曾出版小說集《芭樂人生》(聯合文學,2009),散文集《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印刻,2010)、《機車生活》(九歌,2014)。
會員專區
張耀升
張耀升(1975年-),台灣小說家。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之一(聯合文學)。曾就讀中興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就學期間獲得全國學生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中縣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於2003年12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縫》,2011年8月出版長篇小說《彼岸的女人》,除小說家外尚有導演、電影編劇等影像創作者身份。張耀升的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其短篇小說〈縫〉曾改編為公視人生劇展《我的阿嬤是鬼》,由王啟在導演,李秀、陳霆、高宇蓁等主演。除寫作之外,張耀升曾於2010年執行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至日本在地旅行三個月。依據日後訪談,張耀升表示流浪是他重返文壇的一個重要關鍵,《彼岸的女人》草稿即是在東京寫成。這段時間他不看台灣的新聞、不了解台灣的消息,跟台灣的狀態整個脫節,卻反而回到了寫作的初衷,他意識到台灣的問題必需站在台灣以外的地方才能看清楚,他先在東京待兩個禮拜,接著去北海道的最北端稚內(真的是最北,再過去就是莫斯科),抵達國境之北後,也像抵達某種邊界,流浪結束前,他完成《彼岸的女人》初稿,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距離上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短篇小說《縫》已相隔八年之久。其碩士論文為《楊德昌風格敘事事件:楊德昌電影研究》。張耀升對於影像創作有高度熱情,取得碩士學位後又報考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並進入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碩士)。近年開始從事編劇及影像創作,同時也在一些台灣獨立製片的電影中擔任演員。影像作品包含與黃靖閔共同執導的劇情短片《鮮肉餅》,改編自同名時報文學獎首獎小說的動畫《縫》,公共電視電視電影《托比的最後一個早晨》。張耀升的小說曾獲得時報文學獎首獎等台灣各重大文學獎,影像作品曾入圍金鐘獎、金穗獎、台北電影節以及香港、希臘、美國等各國際影展。張耀升的影像作品被認為在主題與意識上具有人文反思的文學性,除了文學作品影像化之外,也致力於閱讀推廣,為了突破地域限制,改善偏鄉閱讀,拍攝製作閱讀教學影片《閱讀世代》,藉由影像帶領觀眾回歸文學閱讀,並與伊格言、陳栢青一同參與線上電子雜誌《外邊世界》,每月共同撰寫一個專題,開設電影專欄「黑是最溫暖的顏色」。
會員專區
最新消息
林予晞《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挑戰台劇「敢說」尺度遭死亡威脅?
最具影視化潛力精選故事——展會特選專刊
【鏡文學出版】妖怪五星好評
【鏡文學出版】最後的魔術家族:前傳漫畫
【鏡文學出版】這不是火箭科學,是青春啊
【鏡文學出版】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同名影集原著小說)
上一篇
下一篇
探索
最新消息
作者一覽
關於
關於我們
公司簡介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幫助
常見問題
合作洽詢
聯絡我們
追蹤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