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文學出版】親愛的共犯
親愛的共犯陳雪著出版日期:2021/1/29當摯愛雙手染血,你是否願意奮不顧身成為共犯?我覺得悲傷也覺得幸福,世上還有人願意陪我走進地獄裡,地獄成了我們可以重逢的地方……豪宅裡、山腳下,時隔多年的兩個黑夜,怎麼改變了兩個「家」?一棟純白無瑕的豪宅,卻有著黑不見底的苦難?知名財團二公子、名餐廳老闆張鎮東遭綁架,重案組女刑警周小詠在各界壓力下,必須儘快偵破案子救回肉票。隨著深入調查,發現豪宅「白樓」裡外藏匿重重汙穢:張家商場對手心有怨懟、餐廳合夥人行跡可疑、張家大哥大嫂因爭奪接班心生忌憚、傭人們各懷心事,張鎮東的妻子崔牧芸則心神恍惚……一間山腳下的育幼院,竟成破案的關鍵?蒐證途中,多年前一樁見不得天日的虐童案件赫然曝光,然而當是非與證據漸漸浮現,周小詠卻無法突破眾人心防、也說服不了自己的心。難題接踵而來,周小詠只能依靠直覺與夢境,摸索案件輪廓──當一個靠夢境解案的刑警,面對一群在惡夢中找光的同謀,為什麼刑與罰擺在眼前,卻仍暗自希望他們無罪?作者簡介陳雪小說家。著有小說:《無父之城》(鏡文學出版)、《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蝴蝶》、《惡女書》等;另有散文集:《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台妹時光》、《人妻日記》等。陳雪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henxue1970陳雪臉書|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660030768陳雪IG|chenxue1970購書連結:博客來【首批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6acLAT誠品【首批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61B2cx金石堂https://bit.ly/39UIZkZmomohttps://bit.ly/3qO74R3
+ More
【鏡文學出版】乩童警探 3 :死亡的深度
乩童警探3:死亡的深度張國立著出版日期:2021/1/29張國立全新三部曲犯罪小說《乩童警探》死與糾纏的第三彈:「凡是人,必有可殺之處,找到可殺之處,就找到凶手。挺殘酷的工作基本原則,但他媽的就是原則!」求生的平安符成了死亡的簽名,求死的人等待誰給他一線生機當乩童召喚碟仙,疑案謎情誰才說得清?刑事局建立了實驗性的凶手心理模擬小組:從心理學、鑑識學、犯罪學等領域延攬學者共組歷年殺人犯資料庫,再由刑警模擬凶手的心態與行為模式。刑警羅蟄曾為乩童,又參與過刑事局副局長齊富主持的數起凶案專案小組,理所當然成為「凶模組」的首批模擬者之一。他的首宗案件是女警朱予娟失蹤事件,調查時發現朱予娟失蹤前曾參加過網路舉辦的碟仙會。女刑警飛鳥接到埋在水泥中九年的分屍案,屍體被抹去了可供辨識的身體特徵,卻有一枚平安符和屍塊包在一起。隨後,平安符在不同死法的案件中出現,死者間卻沒有更多關聯。當案情陷入膠著時,傳來了羅蟄在碟仙會場出事的消息……羅蟄成了假仙組初號機,又踩到女警飛鳥偵辦的線,舊怨新仇加舊屍新案,自己竟也成了調查對象?「老大,我不喜歡和乩童一起工作,你知道的。」「嗯,那改成你做他的筆錄。」——是誰說的?辦案不難,搞定人心而已?作者簡介張國立知名作家/美食、旅遊達人/擅長推理小說、歷史小說等。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曾任《時報周刊》總編輯,得過國內各大文學獎項與金鼎獎,文筆既可詼諧亦可正經,作品涵蓋文學、軍事、歷史、劇本、遊記等各類題材。近期作品:《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乩童警探:雙重謀殺》、《炒飯狙擊手》、《金陵福史上第二偉大的魔術師》、《海龍改改》、《一口咬掉人生》、《戰爭之外》、《鄭成功密碼》、《張大千與張學良的晚宴》、《棄業偵探:不會死的人,一直在逃亡的億萬富翁》、《棄業偵探01:沒有嘴巴的貓,拒絕脫罪的嫌疑犯》、《偷眼淚的天使》……等,小說《炒飯狙擊手》已售出北美、尼德蘭(荷蘭)等國外版權。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bit.ly/3qu4j7t誠品:https://bit.ly/2KqN2MY金石堂:https://bit.ly/3o0c4Aemomo:https://bit.ly/2M4otWwreadmoo:https://bit.ly/3qPqB3y《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乩童警探系列第一集)獨家特殊優惠$99元一次購買乩童警探系列三本電子書,電子書優惠總價66折
+ More
華文聲音內容的Netflix 「鏡好聽」全面升級正式開台要你好聽
耳朵經濟正夯,鏡文學旗下的聲音內容平台《鏡好聽》,自2019年起即看準市場需求和商機,著手布局有聲內容開發,今(19)日舉辦開台記者會,除規劃上線十大類別、上百個全新Podcast節目外,更攜手全台超過10家出版社,成立鏡好聽學院培養聲音主播,一次性推出了上百本有聲書,並加入海外流行多年的有聲書訂閱模式,以豐富體驗和海量內容,完整呈現華人的聲音創作能量!▲鏡文學旗下聲音內容平台「鏡好聽」舉行開台記者會,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右三)蒞臨指導,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左三)、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沈雲驄(左二)、Podcast診間裡的女人主持人林靜儀醫師(右二)、暢銷書作家林立青(右一)、鏡文學聲音內容部總監徐淑卿(左一)一同開台。(圖/鏡好聽)鏡文學旗下的聲音平台「鏡好聽」1月19日舉辦開台記者會,宣示將成為最豐富的華文聲音內容平台、最優質的有聲書產製中心、最精華的新聞、知識與創作集散地。「鏡好聽」開台上線全新聲音內容網站和應用程式APP,規劃了上百個獨家自製Podcast聲音節目將陸續推出,超過百本的全國各大出版社有聲書一次性上架,未來更會每月定期更新,2020年成立的鏡好聽學院所培育的聲音主播也齊聚亮相,現場活力十足!全新上線的聲音內容網站更加入海外流行已久,如美國亞馬遜的Audible與Audiobooks的有聲書訂閱模式,打造華文聲音內容的Netflix,讓閱聽讀者可以輕鬆愉快,隨點隨聽豐富的華人聲音創作!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在記者會表示,如今的時代,讀書習慣改變,吸收知識的時間變少,但需求卻有增無減,現代人沒有辦法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必須透過耳朵去吸收更多的知識,2019年鏡文學已經看到未來不可檔的聲音趨勢,在鏡文學董事長裴偉的支持下,決定成立「鏡好聽」聲音平台,與出版社、各類學者專家合作,創立多種節目,持續經營聲音內容的時代。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也強調,鏡文學從媒體到新聞到創作、文學出版,進一步在今天成立聲音內容平台,代表了產業化起頭的力量,將創作內容當成事業來經營,累積成長久的道路,而文策院成立目的也是在協助內容創作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讓消費者持續聽到好的內容▲Podcast診間裡的女人主持人、中山醫婦產部林靜儀醫師。(圖/鏡好聽)而與會貴賓,也是「鏡好聽」全新Podcast節目《診間裡的女人》主持人.中山醫婦產部醫師林靜儀現場分享,聲音的展演是非常專業的技術,產業需要文化,文化需要產業,這是一個新的產業與文化模式,包含環境的處理、資料整理與專業技術的應用,甚至打破過去生理上對閱讀的限制。暢銷書《做工的人》作家林立青因有聲版本的推出,也深刻期盼新的聲音內容平台,讓創作不再只是以文字的方式留下,它能把文字演繹出來,讓大眾思考,內容的存在可以有多種形式,這是很值得的事情。▲暢銷書《做工的人》作家林立青。(圖/鏡好聽)最後鏡文學聲音內容部總監徐淑卿總結,「鏡好聽」是要創建一個展現台灣當代理念和文化內容的聲音平台,要做到知識普及、觀念溝通、社會探照的意義。不僅規劃超過一百檔Podcast節目,同時也希望呈現台灣的出版活力,將在地豐富的創作錄製成有聲書,並將聯合其他出版相關業者,一起把聲音內容市場規模做大。將台灣優秀的創作帶給廣大的華人社會,體現台灣的價值與優勢所在。為慶祝全新開站上線,鏡好聽線推出訂閱優惠方案,只要在2021.01.19-2020.02.28期間至鏡好聽官網註冊並成為MIRRORVOICEPLUS會員,即可以月繳NTD$99或年繳NTD$999的優惠價格,享受一整年豐富的聲音內容!現在就上官網https://mirrorvoice.com.tw
+ More
【人氣作品,不看嗎?】讀者推薦排行榜 1/13 - 1/19
鏡文學簽約作品每週【推薦排行榜】♕TOP1《流燈》TOP2《惡魔告解室》TOP3《買命錢》TOP4《叩叩》TOP5《魔手神醫》
+ More
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 最新公告
「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於2019年底開跑,報名截止共收到383件作品,收件數量為第一屆2倍以上,報名踴躍!為催生原創好故事,也因徵件作品數量龐大,為求謹慎,鏡文學本次延長初審、複審時間,避免遺珠之憾。因審查作業時間橫跨農曆年節,得獎名單延至2021年3月底公布,獎項與獎金不變,首獎一人獨得100萬元、評審獎獎金30萬元,得獎作品可獲出版與影視化優先權。感謝喜愛創作的朋友們熱情參與,最新訊息敬請關注鏡文學官網(https://www.mirrorfiction.com/)及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fiction/)。
+ More
鏡文學 x 2021台北國際書展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沙龍講座場次公布
2021台北國際書展將於1/26-1/31開跑,鏡文學此次參展籌備多時,以「好故事從這裡開始」為主軸,完整呈現鏡文學如何完成一系列IP故事孵育。除了優秀的出版品展售,鏡文學在展場中舉辦10場沙龍講座,以及10場鏡好聽聲音主播的演繹,邀請站上人氣作家、漫畫家及外部導演等優秀創作者,分享將文字孵化成影視、出版品等過程,內容豐富、場場精彩!小說中的影像‧影像中的小說知名小說家張國立和陳雪,兩人創作形式多元,從純文學到懸疑推理,遊走各種形式之間,也皆有被影視改編的作品。2020年張國立以獨特的角度,創造了非典型推理小說《乩童警探》系列,寫靈異體質警察遇上各種離奇荒誕的殺人犯罪案件,一腳踏入疑雲重重的命案深霧;結合冷硬偵探與台灣地誌及乩童文化,是台灣推理小說的全新異種。陳雪則是推出了《親愛的共犯》全新犯罪懸疑長篇,從一宗綁架事件談起,牽扯出十多年前育幼院發生的離奇事件。所謂的「家人」究竟是什麼?就算沒有血緣關係,什麼時候人們會願意為了保護彼此,不惜任何代價?為什麼刑與罰擺在眼前,卻仍暗自希望他們無罪?如何理解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複雜的心理層面,在這本書中都有深刻的呈現。本場活動邀請張國立和陳雪兩位老師,一起分享這幾年在文學創作領域上的多元題材和嘗試,以及作品影視化過程的經驗。時間:1/28(四)1830-1930地點: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廣場主講人:陳雪(作家)、張國立(作家)陳思宏《佛羅里達變形記》新書分享會《佛羅里達變形記》是陳思宏繼《鬼地方》之後,「夏日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曲,故事從主角小史在邁阿密死了開始說起。一封遺書將當年與小史一起去遊學的老友召喚出來,這封遺書也是邀請函,把大家帶回佛羅里達參加小史的葬禮。當年這一群台灣青少年前往佛羅里達參加遊學夏令營,一路上他們歷經各種人性的考驗和試煉,隨著旅程的開展所見事物逐步走向崩壞,這群少年在其中體會到成長的痛楚與苦澀,而這場喪禮的到來也迫使眾人逼視過往從未結痂的傷口。本講座邀請作者陳思宏、與談嘉賓吳曉樂,一起討論小說中的少年(女)情誼、成長與啟蒙。時間:1/29(五)16:00-17:00地點: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廣場主講人:陳思宏(本書作者)、吳曉樂(作家)暗伏在PTTMarvel板爆文新秀作家──崑崙&陳乃雄沙龍講座PTTMarvel板現象級指標作家──崑崙,系列連載被推爆熱議,小說標題一度強勢攻占Marvel板板標;在鏡文學平台上坐擁「作品點擊率最高、追蹤人數最多」之王位。《清潔指南三部曲》系列小說也售出影視版權。與同為批踢踢Marvel板屢屢爆文大手,同時也是獨立樂團胭脂虎吉他手/主唱──陳乃雄共同對談。崛起於PTTMarvel板的兩位新秀作家,談論從專業鄉民到小說家的身分轉換,與創作一路以來的心得分享。時間:1/29(五)20:00-21:00地點:鏡文學沙龍(攤位代號:B809)主講人:崑崙(作家)、陳乃雄(作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診間裡的女人2》新書分享會繼暢銷作《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後,婦產科醫師林靜儀再一力作,《診間裡的女人2: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延續敏銳的觀察力,關懷視角延伸至病患感情、人際支持系統,探詢家屬、伴侶與家庭,更為深入與廣闊。《診間裡的女人》有聲書與同名podcast節目將在國際書展同步登場,本場活動邀請作者林靜儀醫師、作家葉揚與讀者一同分享關於書中的女人心事。時間:1/30(六)下午14:00-15:00地點:鏡文學沙龍(攤位代號:B809)主講人:林靜儀(本書作者)、葉揚(作家)當有聲書主播,遇見心理師和做工的人──談《做工的人》、《情緒勒索》的聲音演繹邀請寶瓶文化《情緒勒索》、《做工的人》兩位作者,分享作品成為有聲書的心得以及與紙本書的差異、暢談有聲書的使用體驗。兩位聲音主播也將分享錄製的甘苦,以讀者和詮釋者的角度,分享被書本啟迪的真誠心聲。•林立青\出版《做工的人》、《如此人生》等,一個市場養大的孩子,畢業後拿著文憑進了工地,在現場從事監工至今。•周慕姿\諮商心理師,出版暢銷21萬冊《情緒勒索》,掀起「情緒勒索」討論狂潮,除去心理師/作者身分,私底下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Lament恆月三途」的主唱。•聲音主播徐壽柏\長期與桃園劇場圈合作的劇場工作者,為聲音開朗、舒服的爽朗男聲,於2020年加入【鏡好聽學院】擔任聲音主播,投入有聲書錄製。•曾婷\有著播音、語音藝術表達背景,為聲音感性、讓聽眾瞬間傾心的知性女聲,於2020年加入【鏡好聽學院】擔任聲音主播,投入有聲書錄製。時間:1/30(六)下午14:15-15:15地點:藍沙龍主講人:林立青、周慕姿、徐壽柏、曾婷家庭組合的千萬種可能──拼裝家庭作者Ami亞海及最暖爸爸藍聖傑BLUE沙龍講座作者Ami亞海最新作品《拼裝家庭》,描述兩個男人各自帶著與前妻生下的女兒一起生活,帶出時下熱門的社會議題──多元家庭,透過生動又溫馨的故事,重新詮釋「家人」的定義。這次也特別邀請療癒系繪本《1+1+1》作者,同時有「最暖爸爸」之稱的插畫家藍聖傑BLUE,與Ami亞海一同分享溫馨創作的靈感發想與故事取材。時間:1/30(六)下午16:00-17:00地點:鏡文學沙龍(攤位代號:B809)主持人:翟翱主講人:Ami亞海(本書作者)、BLUE藍聖傑(插畫家)我是你的讀者‧你是我的聽眾邀請金典獎得主陳思宏與劇場鬼才蔡柏璋來分享,作品成為有聲書的心得以及與紙本書的差異,以及錄製的甘苦,一起帶領讀者與聽眾,走進一座有聲音的鬼地方。•陳思宏\以《鬼地方》一書獲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百萬大獎、金鼎獎,並曾獲林榮三短篇小說首獎、九歌年度小說獎。寫作者,有時是演員,有時是譯者,現居德國柏林。•蔡柏璋\台灣劇場創作者,曾任台南人劇團聯合藝術總監。英國皇家中央演講戲劇學院音樂劇場碩士,專長聲音演說及劇場編導。現旅居德國科隆。時間:1/30(六)下午18:30-19:30地點:鏡文學沙龍(攤位代號:B809)主講人:陳思宏、蔡柏璋「殺手的戀愛養成班」全台巡迴最終場──《殺手的戀愛相談》創作過程大公開超人氣漫畫家謝東霖的最新作品《殺手的戀愛相談》,是作者首部以青春愛情為主題的喜劇漫畫,在網路上歷經一年又三個月的每日連載,終於在2020年底出版,預購首日更是登上博客來即時榜第一名!年年交出亮眼成績的謝東霖,如何維持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殺手的戀愛養成班」全台巡迴最終場──《殺手的戀愛相談》創作過程大公開。作者謝東霖將親臨台北國際書展,分享這次作品的發想及創作過程。時間:1/30(六)晚上20:00-21:00地點:鏡文學沙龍(攤位代號:B809)主講人:謝東霖(漫畫家)從「寫」書人到「說」書人──焦桐、蘭萱、廖瞇的有聲書演繹之旅邀請焦桐、蘭萱與廖瞇來分享,當創作者用自己的聲音為作品演繹,而傳遞媒介由文字改為聲音時,作為掌握媒介者的自己,有著什麼樣的感受?尤其所書寫的內容,與自己生活/生命經驗極為貼近時,聲音演繹的過程中,自己與原有作品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什麼樣的轉化?如何看待文字化與聲音化的作品?•焦桐\出版詩集《完全壯陽食譜》、臺灣小吃聖經《味道福爾摩莎》、《味道臺北舊城區》等,鑽研飲食文化成痴。•蘭萱\中廣《蘭萱時間》主持人、《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喜歡多元探索,集理性與感性、嚴肅與浪漫於一身。•廖瞇\大學讀了七年,分別是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著創作。現寄居東部。時間:1/31(日)下午15:30-16:30地點:藍沙龍主講人:焦桐、蘭萱、廖瞇山會接住謙卑的人─《山神》新書分享會作家海徳薇透過第一手詳實的田野調查,親身走入山林,完成了台灣首部巡山員小說《山神》,揭露巡山員不為人知的護國任務。從巡山員的職人故事中帶領讀者看見臺灣的森林山野,與豐富的山林知識,喚起讀者對臺灣山林的關注。本次分享會邀請海德薇分享《山神》一書的創作經歷,親身接觸巡山員之後,對於這個職業的深度觀察,以及小說背後的精采故事;同時也邀請導演練建宏分享拍攝《森林護衛隊》紀錄片的工作經驗。時間:1/31(日)下午14:00-15:00地點:鏡文學沙龍(攤位代號:B809)主講人:海德薇(本書作者)、練建宏(《森林護衛隊》導演)鏡好聽聲音主播為你駐念十三位鏡好聽聲音主播、十場駐念分享,以讀者和聲音詮釋者的角度,分享錄製的甘苦,現場將會朗讀自己所詮釋的書籍。1.1/26(二)19:00-19:30張心哲《師大公園地下社會》吳奕倫《邀請你參加我的每一場葬禮》2.1/27(三)19:00-19:30蘇郁翔《RingoftheDay:台北捷運x戀愛小說》曾紫庭《無影者》3.1/29(五)19:00-19:30郭時棣《辦公室瘋雲:電商驚爆公關危機》顧紘恩《無父之城》何維安《我們不能是朋友》4.1/29(五)21:00-21:30黃湘婷《上流兒童》鄭佳如《歡迎光臨分手事務所》5.1/30(六)15:30-16:00曾婷《診間裡的女人》楊日瀚《四種愛》盧侑典《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6.1/30(六)17:30-18:00盧侑典《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曾紫庭《無影者》吳奕倫《邀請你參加我的每一場葬禮》7.1/30(六)18:00-18:30張心哲《薩提爾的守護之心》徐壽柏《做工的人》8.1/30(六)21:00-21:30徐壽柏《乩童警探》何維安《我們不能是朋友》郭時棣《辦公室瘋雲:電商驚爆公關危機》9.1/31(日)18:00-18:30黃湘婷《微笑憂鬱》顧紘恩《無父之城》10.1/31(日)19:00-19:30鄭佳如《歡迎光臨分手事務所》蘇郁翔《RingoftheDay:台北捷運x戀愛小說》
+ More
走下醫者神壇──瞿欣怡評《診間裡的女人2》
二〇二一年了,我們幾乎要以為台灣已經沒有性別歧視。我們有高票連任的女總統,同志伴侶也可以結婚,哪還有歧視呢?幸好,女人不斷書寫,讓角落裡的人有了聚光燈,讓真實的世界被看見。讀林靜儀醫生的《診間的女人二》,就像推開神秘婦產科診療間的門,診間裡,除了有迎接新生兒的喜悅,還有更多眼淚,那些眼淚,不僅僅是對生理上的疾病恐懼,有更多是來自女人正在經歷的難堪處境。許多女人,在林靜儀的診間裡落淚。《診間裡的女人2》林靜儀著《經濟學人》雜誌曾經把台灣與印度、中國等國家並列為嚴重性別失衡的國家。林靜儀在書中引用衛福部的統計,透過人工生殖技術活產的男女嬰比例為一二五比一百,但是在自然懷孕生產的情況下,男女嬰的比例則為一〇四比一百,如此離譜的數字落差,要說沒有人工干預生產,誰會相信?數字是冰冷的,診間裡的眼淚卻是滾燙的。一位清秀素淨的女人,來診間拜託林靜儀幫她想辦法,她想生小孩。林靜儀察覺她的緊張,開玩笑說:「想生小孩要找老公啊,看醫生很多次也不會生小孩喔。」女人淺淺一笑。追溯女人的病史才發現,她已經有一個女兒,並且在生產時大量出血,差點救不回來。林靜儀嚴肅地問她:「你如果再次懷孕生產,大量出血的機率很高!」女人平靜地說:「我知道,我的醫生說,我要是再懷孕,很可能會沒命。」林靜儀忍不住提高音量:「那你今天還來問我,說你要生小孩?」女人終於吐出關鍵字:「我婆婆說……」原來女人是再婚,跟前夫生了一個女兒,現在的婆婆逼她再生一個,而且非要孫子不可。「我婆婆說,如果這輩子沒有孫子,她死、都、不、會、瞑、目。」「混帳,要死她先去死啦!」林靜儀身為醫生,竟然脫口罵人!那女人還是不放棄,一直追問要如何懷上男孩。技術上,精蟲分離術可以提高生男孩的機率,可是,萬一失敗呢?林靜儀揪心地說:「如果拚了命生下來,還是女孩,不就註定是個不受歡迎的孩子?如果你死了,女兒這輩子怎麼過?你現在的女兒又該怎麼辦?阿嬤不愛她,媽媽為了生弟弟給阿嬤,死掉了。你們這樣做,對得起大女兒嗎?」這些都不是病人想聽的話,卻是林靜儀的肺腑之言。女人擦乾眼淚,離開診間。繼續尋找願意幫她「達成心願」的醫生。女人的命,原來還是草芥,不值得愛,不值得活。看多了女人的眼淚,林靜儀愈來愈「強悍」,像極了日劇《派遣女醫》裡的「大門未知子」,與體制衝撞,不畏權威,充滿正義感。她的診間除了例行的病人外,專收別人不敢收的病患。比如,愛滋孕婦。這天,感染科又轉來一名愛滋孕婦。其實只要透過投藥治療,愛滋感染者的病毒是可以控制的,這名孕婦就因為良好的治療,病毒量極低,甚至連抽血也驗不到病毒。孕婦生產時,只要預先投藥,並且用剖腹產降低感染風險,新生兒感染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五。醫護在手術時做好防護,便不需要擔心感染。隨著剖腹生產日期漸漸逼近,林靜儀與感染科、新生兒科、婦產科病房、手術室的主任與護理長們,在術前會議上仔細地沙盤推演,從手術前一天的住院流程、進手術室的用藥準備,到胎兒娩出後的接送和配方奶,都一一確認。等剖腹時間一到,就能準備充足地迎接新生兒。預定剖腹的時間到了,林靜儀在開刀房外卻等不到孕婦。原來是院方高層發現那檯手術是愛滋感染者,堅持要排最後一刀,得等全部的婦產科手術都開完,才輪到她。林靜儀氣得在手術室外大吼,難道愛滋感染者就得活該排隊受苦嗎?當愛滋孕婦知道因為自己帶原,所以必須被排最後一刀,是否會像其他感染者一樣,卑微地想著:「只要有人願意治療我就夠了,就算不公平,也沒關係。」更糟的是,手術時間延遲,團隊被迫打散,為了術前認真的沙盤推演,全都得交班給夜班的醫護,原本可以好好因應的個案,變成急就章的處理,對醫護都不是好事。幸好,外科手術提早結束,林靜儀可以按照原定計畫接生了。她還硬是賭氣說:「你們不是說,她是高危險感染,要放到最後一檯刀嗎?」這口氣簡直就是大門未知子在耍脾氣啊!手術開始後,林靜儀專注眼前,孕婦下腹部露出的二十乘以二十公分見方,就是手術範圍。她像大門未知子一樣,眼神如刀,雙手靈活地用手術刀、組織剪,一層一層劃開孕婦的肚皮。很快地,羊水嘩拉流出,又被迅速吸抽。林靜儀食指伸進子宮,拉開子宮肌肉,在助手的協助下,把嬰兒的胎頭往一側推,娩出右肩,再反方向,娩出左肩,輕輕一帶,新生兒順利地出生了。看著林靜儀鉅細彌遺地寫著手術的過程,難免跟著緊張,想著一路被踢來踢去的愛滋孕婦,終於要生產了啊!當新生兒啼哭時,我竟然感動得鼻酸。每一個生命,都該被愛著、被尊重著啊。被歧視的愛滋孕婦,在生產時,除了雙層手套,和被拋棄的無菌單之外,從下刀到完成,跟一般孕婦沒有兩樣。而我們看待愛滋孕婦的眼光,是否也可以沒有分別心?除了因為重男輕女而受苦的女人,和被歧視的愛滋孕婦外,她的診間,還有許多故事。優雅端莊的中年婦女,卻被台商丈夫傳染淋病、菜花,在診間崩潰痛哭;穿著白襯衫百褶裙的清秀女高中生,被母親氣急敗壞帶來,要驗處女膜;從偏鄉深山來的孕婦,已幾近足月,媽媽手冊卻幾乎是新的,原來她住的地方既沒有診所,更不會有大眾運輸工具,哪裡來的餘裕每個月下山產檢?林靜儀在診間與產房奔波,看了無數女人的生命故事,陪她們笑,陪她們哭。她自己的人生呢?一帆風順的人,無法理解痛苦。林靜儀在《診間的女人二》裡,做得最勇敢的一件事,就是揭開自己的傷口。聰明優秀的她,高中考上第一志願,大學順利考取醫學院,與同學相戀,畢業後毫無懸念地結婚。兩個醫生的婚姻,看似人生勝利組,卻在結婚後,狠狠地被背叛,從自我安慰的無知,到對方找上門的無處可躲,種種羞辱、不堪,讓她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幸好她活下來了,活下來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好,也才能成為更好的人。這本《診間的女人二》,收錄許多女人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台灣依舊存在著性別不平等。但最珍貴的,或許是最後一篇,林靜儀的婚姻自述。她卸下白袍的保護,走下醫者神壇,揭露自己的脆弱,告訴那些在診間哭泣的女人:「我和你一樣破碎過,但我活下來了,你也一定可以。」本文作者瞿欣怡江湖人稱「小貓」,任性驕縱,卻很心軟。路見不平,不拔個刀,自己會過不去,大學時開始參與性別運動。曾經擔任文案、記者、編輯,曾任職壹週刊國際旅遊組、TVBS周刊主筆、小貓流文化總編輯等。現專職寫作,二度獲中國時報開卷獎。
+ More
【鏡文學出版】瘋狂媽咪日記(電子書)
《瘋狂媽咪日記》蔡雙羽著出版日期:2020.12月★千呼萬喚始出來!鏡文學讀者連夜敲碗等更新,就是要一口氣看完。★職業編劇強力打造,影視感滿滿驚悚新作!強烈不確定懸疑氛圍,毛到讓你睡不著!互相傷害卻還是要繼續相處下去,家人就是這樣,可惜你們不懂!失婚又失業的單親媽媽嘉寧,獨自扶養女兒瑄瑄,經濟陷入困境的她卻收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曾經很照顧她的貴婦Doris立遺囑指定要給她一棟豪宅。如果嘉寧願意同住,可以再繼承Doris全部的財產,走投無路的她,不得不接受眼前最好的選項──三人一起住進Doris的豪宅,嘉寧彷彿回到二十年前……十五歲的葉嘉寧,和古靈精怪的小魚成為好友,家境富裕的小魚,住高級社區的豪宅,還有人人稱羨的完美媽咪Doris,幸福的生活讓從小父母雙亡的嘉寧滿是羨慕。嘉寧也偷偷許下心願,希望Doris變成她真正的媽咪。二十年後夢想成真,只是Doris坐在輪椅上,小魚到國外生活了。Doris的財力支撐了嘉寧和瑄瑄的生活,但也開始展現超乎常人的控制欲,禁止嘉寧與外界來往,迫使她辭職、接送瑄瑄上下課,甚至稱自己為瑄瑄的媽咪…….作者簡介蔡雙羽職業編劇。曾獲108年花蓮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優等、第一屆疑案辦劇本馬拉松大賽優勝。其他編劇作品:中國騰訊網劇《怦然心動備忘錄》、YT破千萬點閱網劇《高三症候群》,擅長創作類型跨足愛情、社會寫實、校園喜劇及驚悚懸疑領域,具畫面感的文字、精闢揪心的對白為其強項。購書連結Hami:https://reurl.cc/d5EygzReadmoo:http://moo.im/a/7dhDLT台灣漫讀:https://reurl.cc/N6klge博客來:https://reurl.cc/Ezq9WA讀冊:https://reurl.cc/Ez36vv
+ More
【人氣作品,不看嗎?】讀者推薦排行榜 1/6 - 1/12
鏡文學簽約作品每週【推薦排行榜】♕TOP1《誰怕誰》TOP2《極簡人的雜物虐殺手冊》TOP3《四十天晴》TOP4《魔手神醫》TOP5《朱千歲與虎爺公的日常》
+ More
從「拉著妳走」到「陪著妳走」—沈信宏評《診間裡的女人》
林靜儀醫師第一部診療紀實短篇集《診間裡的女人》廣受好評,還將改編為台灣首部女醫視角的醫療劇。那些當初沒說完,或是正持續發生的故事,終於收編為第二部。這兩部同名的作品有什麼差別呢?書名副標由「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變成「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從初出茅廬時率先衝鋒的「帶妳」,放慢速度,成為撫慰人心的「陪伴」。《診間裡的女人2》林靜儀著林醫師之前一路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一階一階向上攀升時那種不服輸、不怕挑戰的年少勇猛,以及身為女性而在醫療體系常被看輕,因此更加努力證明自己的倔強之氣,都寄託在第一部作品裡。因此她對同樣身為女性的患者常有急切的叮囑,或是直接的指令,希望她們都能擁有改變的勇氣與力量,她想要一一拯救起那些陷在困境或傳統認知裡的女性。即使面對挫折,她只是隱隱約約地,像香氣一般飄進心裡揪著。讀者貼近林醫師的視角,見證著診間裡的女人們一則一則的生命故事,一同感到詫異、憤怒,或是替她們不捨,也在林醫師的義憤填膺的建議裡,得到了勇敢闖破生命難關的力量。到了第二部,題材由「女人內在衝突的故事」轉為「女人和外在環境的疏離」,其實仔細觀察,兩部之間的轉變不只題材的重疊與擴大,林醫師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轉變——她不再是一個站在麥克風前振臂疾呼的女性主義者、在前方招手吆喝的吹哨者,她走出讓她閃閃發亮的聚光燈。這次她要輕輕地說,貼在我們耳邊,讓我們感受到她的溫度、心裡細微的起伏與坑洞,她就站在我們身邊,同樣是個承載著故事與傷疤的普通人,不急著狂飆到更遠的地方,我們可以一起牽著手向前走。原來她之前說過的:「我曾經溫柔地觸碰了那些女人們心底的某個角落,讓某個暗暗發疼的地方也一起被發現了、一起治療了。」都是真的,她所有堅強的話語,都是從最脆弱的地方顛簸跋涉而來,她足以護翼無數患者的強悍靈魂,其實是一層一層的傷磨與硬繭。她讓我們知道,願意攤開傷口治療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也才能真正發現與輕撫他人的傷痛。在第一部裡,林醫師就曾提到「人生裡有很多事,不是拚命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但她依然堅強地說:「不要挑戰我,我會證明給你看。」直到第二部,這句話換到別人的口中,冷酷地劈向她:「有些事,認真也是沒用的。」這次她接受了,不論是愛情或是植物,乃至於整本書,都表現出更多的無奈。她敞開心裡曲折的路徑,讓我們看見她在絕路前被暗影吞沒的身形,在回音中無限延長的喟嘆。比如面對權威時的屈從,當老師將產婦轉給他,即使她有自己的判斷,仍必須服從與自己想法完全相反的上級指令。「我覺得我被侮辱」,她和產婦的意願是幾顆被匆匆跨過的小石子,聽命開刀的她只是老師意志的延伸,沮喪和說不出口的話,只能變成心中沉甸甸的石頭。又或者像是在書末最撼動人心的〈飄蕩〉,本來是只有自己知道的事,那段無能為力的愛情往事,每一個字都像重新吸了一大口氣,才能勉強吐出。那是一個信仰著愛情的女人,卻被愛情的十根手指一個指節一個指節緩緩嵌勒的過程。林醫師過往在診間屢屢展露看透男人與愛情的清澈眼光,原來都是她尖銳穿探自己得來的。她勸告別人不要為了挽回男人「喪失理智做了很多傻事」,「當別人不愛你了,你做什麼努力都沒用的⋯⋯被愛,與不被愛,向來都不是認不認真、努不努力、自己好不好的問題」。原來太多女人的故事,只是一再反覆重寫,女人的眼淚總循著同一道溝渠流動;太多男人的真相,只是同一種腐朽與敗壞——「男人無能承擔的,比我們想像的可多了。」我們在第一部看到林醫師對精進專業的渴求,她向前成為更加精鍊的醫者與學者。在第二部她往回走,撿拾這一路上,從她身上一刀刀刻削下來的情感與記憶。我們終究無法旋緊每一顆人生的螺絲,掉落的零件雖然干擾運轉,卻也使人更加輕盈,更能掌控未來的生活。她有股強勁的韌性,像蒙田說的:「如果容許我再過一次人生,我願意重複我的生活。因為,我向來就不後悔過去,不懼怕將來。」傾頹的磚瓦,砌成了如今堅定穩固,能葺補心靈的診間。一個婦產科女醫師在患者面前,通常展現出專業銳利的一面,白袍雪亮,跟鞋喀喀利響,專注面對電腦鍵入病歷。寫作和診療同樣可以不涉真心,但林醫師不只療病療心,以真心交換,寫作時她更是毫不隱藏,當她說起放在心裡關於自己和他人的故事時,她的醫療專業只是壓在書頁邊際的幾條註解。她要把每一個感動她的人,用文字再生她們的血肉,用故事寄託她們的情感,她溫柔的眼光從書頁中閃現,她在文字裡昇華為比真實更真實的人,施展了寫作最極致的魔力。她讓我們看見產科醫師鞋子上洗不掉的血漬,車子與服裝的限制,採集到完整息肉時有如小女孩般的雀躍,聽見她脾氣拗時的賭氣話,對不講理家屬的叱責,和患者一起哭泣的脆弱,無法解決病人心病的無力感,還有女醫師在婚配制度裡的矛盾處境。她也讓我們看見更多女人的樣貌,ArthurKleinman的《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裡提到:「不適的核心其實聚合了生理、心理、社會三重意涵,牢不可破」,林醫師的書寫從不停留在生理層面,她願意撥慢診間急促流動的時間耐心聆聽,進而以文字當作聽診器,一再重返診間的記憶,細緻感受病患的心理起伏與社會處境。進入林醫師的診間,每個女人深藏在體內的故事便輸入了解壓縮的密碼。故事裡總有更多他者,女人的處境仍然常被擠到邊緣,身體與子宮不能僅由自我決定,不能反抗,必須保持嫻淑柔順,未成年時一切都被嚴密監護,嫁到別人家就要一生奉獻,年老與年幼的女性就必須純淨無欲。林醫師將女人身後的背景一起整體勾勒,要我們看清楚這時代新女性的生活圖景,可能是勇敢接受挑戰的新移民,是幸福的離家者,是懂得避孕的未成年少女,是坦蕩無畏的同志。有些女人是這樣的,在新時代灌注了新的力量,未來越來越能夠以自己的力量掙脫困境。在不同文化裡對病痛各有不同的隱喻,像婆羅門教認為女性的月經是不潔的,塑造出代代承傳的污名。在林醫師的眼裡,這些既定的隱喻與汙名都應該被重新檢視。對HIV開刀患者的刻意對待,對同性戀的惡意,對重男輕女的刻板印象,對處女膜完整或母乳哺餵的偏執,對男醫師可能騷擾女病人的前提假設⋯⋯林醫師認為這些都應該被拿出來重新審視。如果患者在診間敘述症狀,是自我展現的一種,是自我習慣與社會互動的方法,那林醫師書中轉述他人症狀的情況又該如何定義呢?我們從病患的敘述裡明顯看出一個女性的家庭地位與社會處境,再怎樣荒謬的病痛,背後都有一段真實的糾結,是人與世界用力碰撞後留下的瘀傷。從林醫師再度轉述的文字裡,能清楚發現她是如何將社會與體制看成一個病患,她知道要對症下藥,徹底變革,所有的女性才會得到救治。診斷是一種符號學,將幾種不適詮釋為症候群,觀察線索組成病症,林醫師的偵查全幅推展,揪出社會長期的病灶。但回到這本書核心的無奈感,醫師的關懷再怎麼熱切,都走不出那間按號碼流動的診間。其實醫師只有在診間裡短短的時間中,才有影響對方的機會,病患的要求如果無法被滿足,可能立刻再去別的醫院就診。現行的醫療制度裡,始終矗立著難以撼動的權威,深植著盤根錯節的老問題。一旦女人走出診間,終究會襲來更多更複雜的問題。診間裡的醫師,雖然僅是病患人生薄切片裡的一個小戳記。但就像走進鏡子屋,每一張相逢的畫面,都是自我的鏡像,她把這些故事全部映照成自我的姿態與型格,每一面都扣回身處中央的自我,形成獨特的觀點,試圖凝聚出更大的力量。她穿過這些那些故事的針孔,成為縫補的絲線,無比小心地將女人們的傷痛與破綻一個個修復、串接,然後再繼續,針尖探出書頁,細細穿過每個讀者心裡隱隱作痛的瘡孔。本文作者沈信宏,高雄人,清華大學台文所畢業,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生。現任教職、夫兼父職,深夜寫字。曾獲國藝會、文化部創作補助、打狗鳳邑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出版有《雲端的丈夫》(寶瓶文化,2019)、《歡迎來我家》(寶瓶文化,2020)。與妻子經營臉書專頁:「我是信宏爸爸,偶爾媽媽」
+ More
160106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