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讀者】諶淑婷|從門診百態看見女性的個人價值──評《診間裡的女人》

【專業讀者】諶淑婷|從門診百態看見女性的個人價值──評《診間裡的女人》

去年我因出版了一本以女性生產為主題的書籍,舉辦了幾場新書分享會,不意外的,在場聽眾不是帶著嬰幼兒的年輕媽媽,就是大腹便便的孕婦。其中一名孕婦很高興地告訴我,她的產檢醫師和我同一位,是因溫柔友善生產在北部頗有名氣的女醫師,我的分享讓她覺得自己做了正確決定。 「不過我生產要找另一位男醫師,長輩擔心年輕女醫師不夠專業。」臨走前她留下這句話,我瞠目結舌,舉在空間揮別的手僵住了好幾秒。不久,電視節目「醫師好辣」中,一位男醫師說:「女醫師在醫院很吃香,男老師會指定她上刀、牽著手縫、幫她寫論文,最後上床。」自以為風趣幽默的談話,呈現出從男性出發的父權醫學、父權中心的社會,至今仍未給專業女性/女醫師合理的尊重與平等地位。 「動手術重要的還是技術和專業,這些東西在腦子裡,而不是在 Y 染色體裡,當然也不會在睪丸裡。」作者林靜儀在本書犀利的批評,讓我忍不住拍手叫好。我是文組學生,選擇的又是男女人數較平均的新聞產業,在這一行,很少質疑女記者不適合跑社會新聞、情緒化與敏感的心性沒辦法如實報導新聞(事實上,強調這樣的特質屬於女性,已經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她所遭遇的,是「女生會開刀嗎」、「女生怎麼走外科」、「女生太情緒化,沒辦法有好的醫療決策」種種針對性別的質疑,所以女醫師必須更「挺住」,例如身體不適時白天工作、晚上住院;例如扭斷了腳踝韌帶,就拄著拐杖值班。 本書也帶出了醫療訓練與巨大工作量對醫療人員造成的壓力與生活剝奪,年輕的醫學生開始實習後,就必須面對生老病死各種情感衝擊,當同時進入職場的同齡朋友還能在夜裡聚餐大吐苦水、唱歌或上健身房發泄情緒時,他們必須在病房裡忍下自己的情感,在最短的時間承擔巨大的壓力。結婚生子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與伴侶的共同生活,或是憑藉著豐厚的收入讓家人在國外生活,等到自己年紀大了、病了,被迫結束「從早工作到晚」的日子,才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如何生活。我們總要求仁醫視病猶親,風雨無阻的看診巡房,但可有病患視醫猶親? 政治素人柯文哲變成政治紅人後,媒體開始報導這位名醫的家庭生活:「孩子出生不到兩個月,就去美國進修,回國後立刻接手臺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每天日夜工作,兒子在三歲前幾乎沒看過我,因為我出門他還沒起床,我回家他早已睡著……常常值班數天後,我回到家就是在睡覺,我太太指著我教他說爸爸,他以為爸爸就是睡覺的意思。」他描述同為醫師的太太如何兼顧家務:「週一到週五白天要看診,晚上還得輪著值班,帶小孩上學、接小孩下課;回家要洗衣燒飯。」 柯文哲說出了多數男醫師的生活樣貌,林靜儀書中亦描述,「男醫師通常難以理解自己的生活、學術和臨床地位是建立在家庭其他成員的付出與支持上。……那些獲得醫療奉獻獎、有卓越學問的醫師們,是否想過他們的成就應該多數歸給自己的妻子?台灣全部的醫學中心院長都是男性,各縣市醫師公會理事長也都是男性。……多少社會與家庭照顧的壓力仍由女醫師承擔著。」 然而,在性別刻板印象下,女醫師必須比男醫師更努力,才能獲得病人的信任、職位的升遷。但是臨床能力需要的專業、邏輯思考、豐富經驗、團隊合作、耐心與同理心,哪一樣與性別相關?為了不被性別和年齡刻板印象侮辱,女醫師只好設法讓自己看起來夠老夠樸素,這樣才能在病患或家屬眼中看起來專業一點。 儘管如此,林靜儀沒有因此捨去了她細心、敏感、容易共感的個人特質,婦產科診間成了她的人生會客室,她看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狀況,也看到了心靈的缺口。她讓大衣中只穿著內衣褲、因爲喝酒喝到胃痛的年輕酒店小姐有機會躺在病床上歇息幾小時。她看到上午才因為藥物過量洗胃,晚上又把手剁了一半的自殺女性,還有第一志願的女高中生,與已婚的男友談判之後,由陸橋上一躍而下的自殺軀體。 身為婦產科醫師,眾人以為她總是能看見產家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事實上,她還面對了半夜肚子痛最後被發現懷孕還住院開刀的未成年少女;她對質疑女兒無法生育是「身體不健全」的母親怒吼,將要求患有糖尿病的媳婦墮胎的婆婆趕出診間;她幫BMI大於五十的產婦接生;她憤怒社會總把「最後結了婚把意外懷孕的孩子生下來」說成「修成正果」,然後不負責任地要求兩個孩子自動學會扮演父母之職。 她看似玩笑、卻是認真地和病患談起,「台灣的社會和父母認為十八歲要結婚太年輕,二十五歲要結婚男友不夠好,二十八歲開始催婚,三十二歲擔心你生不出小孩……」是啊!台灣女人的可使用年限真短,能否在「適當年齡生小孩傳宗接代」的舊價值,至今籠罩著年輕女性,即便性別平等運動已推動多年,台灣女人是否已經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女性的身體與子宮究竟是武器還是弱點? 每一個故事談的,都是林靜儀希望社會看見的女性個人價值,為什麼台灣社會依舊避談墮胎?女人到底對於子宮內要不要放一個胎兒握有多少權力?懷孕過程與分娩過程的風險、未來的育兒責任,是那些以宗教教義施壓的團體關心的嗎?某些保守家長團體甚至日前在「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三次國際審查會議,提出「嬰靈」以要求政府管控墮胎,但學校不是宗教場所,這更明顯是對女性的歧視。 林靜儀在門診裡看到人生百態,看到那些掛念著「男朋友說」、「爸爸媽媽說」、「先生說」、「同事說」、「阿姨說」的女人,她們所有的不幸福與後悔,最後彷彿都可以推給別人。但無論如何,即便誰誰誰能陪著女人進診間,最後躺上診療檯或產檯的,也只有女人自己;而婦產科醫師呢,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在下診後,將這些女人的故事記在心上,長長久久地想著:那個她,現在還好嗎? 本文作者 | 諶淑婷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同時在從小長大的社區賣菜,育有一狗二兒三貓,關心兒童、農業與動物。個人網站:「喵的打字房」

+ More
【專業讀者】路那|苦的甜點:《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專業讀者】路那|苦的甜點:《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即使從名稱就能揣想一二,但我還是沒有料到《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是如此輕鬆無負擔,卻又引人入勝而步步進逼的小說。即使身為推理小說迷,我得說「虐殺」對我而言,仍然是一個頗有負擔的黑暗題材(嗯是的,我比較喜歡看到已經「處理好的」屍體,而不是中間從人變化到屍體的過程)。不知道作者崑崙是否有意識到這點,因而採用了黑色幽默的筆法來處理這方面的細節。這樣的做法毋寧是相當成功的,就我個人來說,崑崙可以說在「驚悚到讓人不舒服」與「輕挑到讓人無法接受」之間,取得了一個相當優秀的平衡──偶爾偶爾,他會選中一個時機,把讀者推到舒適的疆域之外。於我來說,那個臨界點是小說中霉運連連的女主角曉君被逼著吞下心理上極度難以入口的食物的時候──諷刺的是,我還曾經是《漢尼拔》第一季的忠實愛好者呢。話說回來,由於這邊的描寫太成功了,以致於我稍後看到曉君完全沒有心理負擔地吃著肉時,忍不住開始敬佩這個倒楣女人過於堅強的心理素質了。如果是我有了這樣的經驗,大概一陣子的厭食症是無法避免的。但曉君不愧是曉君,在經歷過這些(以及第三部的大決戰)事件之後,仍然過著普通上班族的生活,這份堅韌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或許因為如此吧,在某個程度上,儘管戲份不多,但她卻成了我在這系列之中最喜歡的角色。 主角十年則是一個活得相當淡漠的人。儘管崑崙賦予他潔癖的特徵,並試圖藉由極度潔癖與殺人的反差營造黑色幽默,但在十年極度的傷痛之下,這些黑色幽默的效果就像是肥皂水吹出來的泡泡般燦爛但易逝。幸好,作為配角的情報商大衛杜夫、姚醫師與收購商等人也相當引人注目且難以忘懷。這些人共構出一個虛擬然而可信的世界,讓這個奠基於暗網而發生在台灣的故事讀起來不會有莫名的移植感。從而更加好奇起,《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的故事結束後,這群人的道路,又會以什麼樣更瘋狂的方式交織在一起呢? 《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成功地勾起了我對角色的好奇心,於是欲罷不能地繼續讀起接下來的系列作。延續著本作討論兒童受虐的議題,續作《不能讓老師發現的霸凌日記》延伸為校園霸凌事件,壓抑的氣氛比起本作更甚。綜觀截至第三部《收購商遺忘的裝屍紀錄簿》為止的作品,作者雖然大抵是以「對抗惡的人」作為主角,但由於他們對抗惡的理由,除了「報仇」之外似乎沒有更多思想方面的支撐(角色們或許也都筋疲力盡了),因此本作(乃至於本系列)中呈現的更為淋漓盡致的部分,毋寧是人如何由本性出發「為惡」。也因此,本作的娛樂性雖高,但讀完後的餘味卻巧妙地帶著一絲陰鬱。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組合,像是由帶著濃厚苦味的巧克力製出的冰淇淋──苦的「甜點」,帶著所謂「大人的味道」。接下來會往什麼樣的方向走呢?我很好奇。 本文作者 | 路那推理評論者、「疑案辦」副主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

+ More
【專業讀者】張慧慈(小花媽)評《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專業讀者】張慧慈(小花媽)評《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第一次在PTT Marvel版看到《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腦海浮出的第一個想法是:「啊,是要教大家怎麼毀屍滅跡的嗎?」然後,就點進去看了。下一幕,就是窗外的陽光、路上的機車聲,以及,『完蛋了,上班』的絕望感。 或許是因為成長環境的關係,對我來說,生命的堅韌性,恐怕只會出現在心靈層面。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國中的時候,E-mail剛推出沒多久,分級制度、網路規範等,還沒有跟上時代。四處流傳的車禍、虐殺、戰爭等血腥照片,摧殘著如花似玉的學生時代。但是,事出必有因,人們潛意識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以及相應而來的探索,才是當時這些照片會廣為流傳的真正原因。 市面上相關的書寫非常多,我也幾乎盡可能的涉獵。理由很簡單,滿足自己對社會恐怖面的渴求,以及,透過不同的書寫,來觀看作家們對於這類事物的想像與描述。不得不說,崑崙的書寫,排在我最喜歡的作家,可說是第一位。 很多人會覺得,寫作就是要一筆下去,用最少的文字,營造最滂礡的氣勢。這樣的想法不能說是不對,但也不是應該追求的。很多時候,對於細節的描繪,才能看出一個作者有沒有接地氣。《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的作者崑崙,就是個擅長描述細節的人。 「院長慢慢瞇細眼睛,跟十年慣有的表情如出一轍。」這句話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各位讀者,現在你回溯你的記憶,想想你是否有主角十年習慣瞇細眼睛的印象?通常你會似是而非的覺得,好像有又好像沒有。但是,這句話一出來後,十年的形象會突然映入眼簾。你會開始感覺你好像看到,一個慢慢把眼睛瞇成一條線,可能有神,也可能無神看著前方的男孩。再更有興趣的讀者,我要告訴你們,崑崙在《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裡面,總共描述了這樣的情景三次!透過這種對於細節的描述,會讓整本書更加貼近你我的生活,而不單單覺得自己再看一本驚悚獵奇的小說而已,很神奇吧? 當然,對於細節的描述,不一定可以成就一本書。真正決定一本書好不好看的關鍵,在於兩點:扣緊核心主題,對社會現象的再分析。 《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的第一句話,是「再也不讓亂噴的鮮血與殘肢毀了精心挑選的家具」。這是一句非常吸引人的開頭,為什麼一個殺人成癮的人,在殺人的時候,需要去思考髒污這件事情?也因為現實上人體是會流出大量的,無論是鮮血、組織液,或者是分泌物等液體固體。因此,殺人很爽,但清掃很痛苦。大抵跟料理是差不多的。而本書完全緊扣著這樣的主題,我們看到的是近乎潔癖似的清掃。也因為如此,當出現了「不整潔」場景的時候,帶給讀者的戲劇張力也就更大,主角內心世界的紊亂也就更為令人著迷。 如果故事只停在這邊,那就只是一本好看、引人入勝的小說。然而,當作者開始刻畫十年、姚醫師以及任何一個故事裡的人物時,書的深度就展開了。讀者不禁可以看到環環相扣、邏輯嚴明(這點真的很重要)的鬥智情節,更從中看到作者對社會的病態,近乎悲傷的嘲弄。 最後,我不得不提到曉君這號人物。她是個平凡但有點倒霉的角色,從她的日常當中,或許對於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這樣的生活,不一定比被殺來得更幸運。她的情節,看似荒誕不經,但實際上,這樣荒謬的人生,卻是真實。 本文作者 | 張慧慈(小花媽)七年級生,生命的進程卻像歷史課本裡面,加工出口區那個年代的生活。 從以前就很愛寫東西,因為寫東西不用成本。也很愛講話,多次因為講話受到處罰。使用語言,進而文字,是屬於我這個階層,這個世代,最簡單的事情。 為了讓文字跟語言更有創意,發揮雙子座的性格,學這個學那個,曾經擁有就好,不在乎要學到長久。存錢買廉價機票,出國去玩,去工作,去做一切CP值最高的嘗試。不停的修練,提高熟練值,努力通過各式各樣的副本。相信自己最終一定可以破關,成功完封。目前在古蹟裡擔任科幻作家。 清大社會系、臺大社會研究所畢業。 2014年參與九合一大選-民主小草計劃。2015年參與立委補選。2016年參與總統大選。2017年上半年,到越南工作。2017年下半年,進政府機關寫字。 著有《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我這樣轉大人》 (大塊出版)FB粉絲專頁

+ More
【專業讀者】Shawn Chen:暗黑與獵奇的《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專業讀者】Shawn Chen:暗黑與獵奇的《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集合暗網、殺人魔、食屍魔,又帶入神秘組織,造就本書絕對暗黑與獵奇的精彩內容。寫作與演戲相同,小說寫得越精彩,書中主角能力越是出色,作者就得加倍融入其角色的描寫。本作可以看出,崑崙將強大的暗黑原力,注入主角十年與其周圍客戶、角色的身上,造就本篇故事。 主角十年基本上與《捍衛任務》的收屍者類似;當《捍衛任務》的約翰維克處理掉殺手時,會找黑道世界的收屍者收取一枚黑道界的金幣,等同於網路界的比特幣,收屍者替約翰收拾被他格殺的殺手屍體,並暗自處理掉。此外,更清除殺手在這世界上的所有資料,如同這些殺手從未降臨世界一般。 驚奇的是,透過主角在清理屍體時,可以窺見客戶在背地裡進行的一系列令人匪疑所思的殘酷事件,剛好與本作提到的暗網,可以作個簡單的連結。暗網,是將人類心中的黑暗與殘酷的一面,利用另一個網路世界完全呈現出來。在暗網裡,可以找到一般網路無法出現的暗黑資料,如虐殺、食人或活人生祭等殘酷、令人精神崩潰的影片;而崑崙則是利用精湛的文筆,將人性的另一面呈現在文章上。兩者只是有著不同形式,本質上卻是同等份量的黑暗。許多在暗網出現的神秘組織,在本作則使以傑克會的方式出現,清楚劃分出在這個世界外,還有個充滿未知與恐怖的暗黑社會存在,這類令人毛骨悚然的組織,在背後操縱著一切。 除了緊扣暗網的事件,本作對於時事脈動也非常熟稔。細讀內文可以發現,其中的食人事件,令人聯想到比較知名的是食人咖啡館。食人咖啡館是一個網路論壇,原本是一群人肉愛好者的聚集地,並交換訊息,但有一名食人魔約了另一名自願被吃的德國工程師,一起享受吃與被吃的感覺。當然食人魔無法一次吃完整個工程師,於是就將剩餘的人肉,放進冰箱裡。這點與作者裡的食人魔,是一樣的行為。當然提到食人魔,就不得不提電影沉默的羔羊食人大師漢尼拔。當在讀本文時,也會隱約聯想到這個著名的食人魔。 我們透過主角十年的觀點去參透人性的黑暗面,甚至可以透過這些人的殘酷行為,猜測他們嗜好與變態的內心。然而,故事也有輕鬆的橋段,例如大衛杜夫。愛好吸菸的朋友們,見到這個名字時,應該會不禁會心地一笑;加上,主角性格中陰沉的一面,因為女主角曉君的加入,讓整個氣氛和緩許多,書中的黑暗世界裡,多了一絲人性與光明的存在。同時,也讓沉重的故事有了讓人稍稍喘息的空間。反觀另一個純惡角色——姚醫生。本文最大的伏筆,也是讓主角十年陷入黑暗深淵的關鍵人物,假如想要瞭解本作故事起源,姚醫生的深沉內心,是故事的關鍵點。 總結一切,筆者曾對暗網的神秘事件有深入研究,一邊閱讀此作,腦海一邊腦海浮現暗網的虐殺、食人等事件,有如曾發生在眼前的既視感一般。換句話說,作者利用精湛的文筆,將暗網現實化。暗網裡種種殘酷如處理屍體、虐殺等,不但描述鉅細靡遺,甚至更符合暗網的「真實」。那些發生過的神秘獵奇事件,如十大獵奇影片;或是傳說中,擁有世界最殘忍的虐殺影片的嘶吼母狗論壇等,都與本作所給予的文字語言不謀而合。對於喜愛獵奇故事,又對曾轟動一時,絕對神秘感的暗網、食屍魔、殺人魔,甚至漢尼拔、《捍衛任務》等影片感到好奇或有所涉略的朋友,一定得來細細品嘗由人氣作家崑崙所帶來的《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 本文作者 | Shawn Chen任職於國際標準組織,擅長探索暗網及找資料,撰寫暗網相關文章,曾出版《不為人知的都市傳說》、《不為人知的都市傳說2》、《暗網事件簿》 。部落格:永恆樂章Shawn Chen 不為人知的都市傳說鏡文學作品頁

+ More
【專業讀者】小部評《台北故事》:愛你,是我這輩子做過最犯賤的一件事

【專業讀者】小部評《台北故事》:愛你,是我這輩子做過最犯賤的一件事

鹹濕,汗水淋漓的鹹濕,如果要我形容《台北故事》的氣味,大概只有這個選項。這是赤身相搏的愛情故事,熾熱躁動,淫靡地讓人羞赧,炙燙地有股屬於痛的甜蜜。明明百般防備,卻又墮落沈淪,是那種血脈賁張,無可救藥的愛。 《台北故事》書名不張揚、平淡,有種老派低調的命名風味,也恰恰應合了故事背景。小說調度了地景與時代的雙重符碼,那是對迪斯可舞廳,對林森北路繁華,對八大興衰,對卡式錄音帶,對張學友歌曲的念想所構築的懷舊悵惘,在此之上,所有的描繪都有股傳統箱型電視機的特殊畫質,絕非今日720、1080p的銳利,而是恰到好處的平面柔和。這種柔和,搭配人物叨絮的敘事筆調,那股以壓抑為基底的苦澀味兒,無疑是適合的。 小說分為上部、下部、一九九九往事,分別為程瀚青、高鎮東、程高二人的視角輪替,相互補足,嵌合全貌。以時間軸而觀,雖有著兩度分手復合的主線,卻往往藉著回顧憑弔的時空跳接,營造命定如此的無奈,若小說開頭的泰國狂歡,越是放蕩開懷,越知道這樣的美好只是一瞬煙花,無以長久憑恃。 程瀚青與高鎮東,兩位主角互為對比。前者是認真的人,後者是浪子。程從開場就令人心疼,年少失母,父親中風,早早去當黑手,靠著一技之長栽培會讀書的弟弟。對他而言,家庭與愛情是切割的,跟家人出櫃從來不在他的選項,即便日日到三重與高鎮東打砲,到家仍對感情一派緘默,含糊應對。 程瀚青是一派深情的,上部開場就是他憶想跟高鎮東的泰國之旅,高自此沒從他的章節消失過,哪怕兩人分手後,他仍痛苦難忘,痴迷難捨。而高鎮東卻不同,下部開場,輪到他主述了,念白卻率先獻給小麗,那個他年輕時可以為她刺青紋身的初戀,那個為他墮胎的女人。他的章節充斥黑社會討債、跟著大哥見樓起樓塌、見黑白勾結、見兄弟成植物人、見小姐下海,見他充當酒店經理的所見所聞,程也很重要,可高的周遭太混亂了,以至於論佔據比例、論掛心程度,他在乎程,似乎遠遠不及程惦記他多。 他/我不是那樣的人,他是那種顧家的人,他是那種無法給予承諾的人,雙方心知肚明——我們不可能永遠在一起。可每每以為感情就此斷絕,卻又發覺灰燼中尚有餘火,卻又仍犯賤地重回彼此懷抱,能在一刻是一刻。歷經滄桑,彼此都不是生嫩到可以做夢的年紀,卻又好想好想試試看,就當是給自己,也給對方的機會,可是,再無機會了。 不由得說,台北人是聰明到狡猾的作者,她先是用程的觀察、用程的不指望,述說高的自私,再用高的自承——是小麗,讓他領悟自己是無法束縛的男人,就算再愛小麗,他也從未動念想結婚——佐證了認知,這些敘述一再反覆,一再深化某種既有認知:高鎮東是烈火,是沒辦法被誰套住的人,也間接掐死了讀者跟程對高的感情期盼。可這一切一切,越是篤定,越是不抱盼望,卻正是為高日後的意料之外舉動:送給程張學友演唱會的票,考慮更長遠後的事,製造奇蹟般的驚喜。整本小說的基調,是低徊的,是壓抑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光是一同性戀一雙性戀的結合就已艱難,又添上時代的壓抑,出櫃成家之困難,還有性格的枷鎖,卻在這樣的絕處,探出一線鬆動的生機,這怎樣不叫人激動?怎樣不叫人信仰愛情? 《台北故事》之所以好看,在於那終究是則愛情神話,浪子男人被寡言黑手馴服的奇蹟,哪怕只有一瞬燦亮若流星,依舊是我們對愛的嚮往。儘管收尾令人掩卷嘆息,可未嘗不是某種延宕的奢念:如果當時……如果沒有……他們是不是?正因從未實現,我們才能許願,將凡俗愛情化為天上極星,予以禱望。 本文作者 | 小部馴獸師、雜食閱讀者,近期越讀越發吃力少量,耐性越來越薄,迷戀車上補眠與熬夜,很怕對世界失去興趣。Blog:剝洋蔥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