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鎮魂曲——蔣亞妮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時間的鎮魂曲——蔣亞妮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那些女孩沒有抵達》是一場時間的遊戲,吳曉樂是從不兒戲的小說玩家,關於這本書的密碼,讓我們先從輕鬆的地方談起——比如,這是她的第六本書、第五本小說與第四部長篇,她以十年的時間從「專業」成為「職業」。她是那種一本、一本寫上去的作家,也因此她的技巧與敘事法,一次比一次更紮實純熟。自第一本小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她就不曾停止進化,不只是告別了某種第一人稱「我」的說故事方法,她在《上流兒童》裡初次展現她在長篇小說與長時田野調查的能力;在《我們沒有秘密》時,又把她擅長的各種「人際關係」往深裡鑽、往惡裡寫;到了《致命登入》,她從類型、主題到主角的性別與設定一次全面翻新,挑戰升級。也是時間,讓吳曉樂變成了臺灣少有的、年輕的職業作家,當讀者逐漸開始習慣於她的配速、她與故事間的熟稔和信任後,這一本新作《那些女孩沒有抵達》,卻又開始了新的速度,甚至是一種新的計時方式,像是那場小說中無法回頭的倒數計時,讓時間從死亡開始。《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吳曉樂 著許多小說,經常會由一個人的結局開始細說從頭,這能讓已知引出更多未知,卻也可能讓時間變得線性和區塊化。吳曉樂當然不會滿足於此,她不被已知的時間因住,比如那一場作為故事開頭的女學生自殺事件,也不只是簡單的步步靠近,吳曉樂以作為老師的主角吳依光為她的時間之棋,迂迴、加速再緩步地碰觸死亡:「吳依光那時並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再過三十八分鐘,她的一位學生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小說裡頭的時間,變成了分屬於不同人的有機生命,就像把時間拉進歷史與不同空間中來看,它不可能是線性的,小說就是另一個平行與不平行都可能的時空。它有時屬於吳依光,那個受困在自己十七歲整整又一個十七年的女孩;有時它又屬於死去的十七歲女學生蘇明絢,或者是其他承受著霸凌、施加霸凌、旁觀霸凌的不同女孩,與她們的十七歲。甚至,某些時候、其他時候,它變成了我的時間,變成了讀著這本小說的「我」與我的十七歲。每當小說裡頭的吳依光回想起自己鬱鬱無光的青春時期,隨時都可能離開這個世界,每一天都是關竅、每一天都如此艱難的過往時,我也被抓進其中。時間的尺被吳曉樂的小說攤開,我終於讀懂了,為什麼從前慢?因為尺子短,每一個刻度都刻在心底,像用最鈍的挫刀,自己親手鑿出來的。吳依光成為了大人、成為了人師,和所有大人的抵達路徑一樣,一路狗屁倒灶,但吳曉樂寫得溫柔:「吳依光一個心軟,時針就盪了過去。她的計畫功虧一簣。吳依光就這樣長成了大人。」那些中離這個世界、暫停時間的計畫,失敗了,一閃神,就這樣成為了大人。但吳曉樂並不耽溺於到底我們有沒有成為討厭的/喜歡的/理想的大人,這道無解之題,她只是拉著其他大人們的手,指往我們做不到的地方。當吳依光回想著,究竟自己在蘇明絢自殺前跟她聊過什麼時,浮現的是一段跟任何小說情節無關的對話。吳依光問蘇明絢:「我也有雀斑,妳喜歡雀斑嗎?」蘇明絢想了幾秒,不無謹慎地回答:「小時候不太喜歡,現在好像都可以。」從這裡,我開始跟著回答,一步步,隨著小說飛躍的時間魔法,更新我與它的同步率。十七歲的我,也剛開始能和自己皮膚上的斑點狀胎記相處,開始理解「都可以」的深邃。都可以,不是因為不在乎,都可以,不只是沒意見,更多時候的「都可以」,是因為終於明白其實我們無能為力。人不能選擇天生的美醜、父母,甚至很多時候也不能選擇志願、不能選擇喜歡與否,既然如此,其他事也就都可以吧、都可以了……吳依光的尺,早已不是一公分、一公釐的刻度了,就像她也不再只是學生與女兒,更得思考怎麼做為一個老師、母親、妻子與大人,吳依光曾經是學生,如今是老師,也因此:「每一年,她都感受得到,老師吳依光,正在影響學生吳依光的認知」。尺不只變了長短,甚至改了單位,時間作為數字的一種,開始比不上收入、成績、業績其他數字了。藉由死亡開始的,不只是回溯,更是一場吳依光(或者我們)作為大人,如何找回與從前自己同步率的過程,是酒醉後的回魂酒、是揉開瘀血必經的痛。吳曉樂不只擅長從「沒有」映照「有」、從「不是」談「是」、不喜歡裡頭藏喜歡;她同樣嫻熟於從主角輻射出更多人物,將關係拉闊、將時間拉遠、將人物擴編,卻從未有事物從她的小說之網中逃逸,她不急不徐地在十六萬字的長篇中,說好每一個人的故事,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所有女孩的抵達之謎。這本十年出道之作,像是重返最初出發的廣場,如同吳依光打趣說著從來讀不完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一般,普魯斯特如是、吳曉樂與每個寫作者亦如此。那一個出發的理由,不管是憂慮或憂愁,總指向最後想抵達的謎底,藏在時間後面、永遠無法明說的——最初的書寫動能。一如義大利超現實主義流派畫家奇里訶(Giorgio de Chirico)的「Metaphysical Town Square」(形而上的城市廣場)系列作品,《抵達之謎》這幅畫作的廣場後頭,為何藏有船桅?是誰在船上?只有作者知曉。藉由死亡回到出發之處的人,不只吳依光,更是吳曉樂。也得經由死亡才能將某些時間暫停,升學的倒計時、長大成人的滴答聲、分崩離析的情感真相,全都得為它停下。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路上,可能都曾或近或遠的聽說與看見,「某個同學死掉了」,吳曉樂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開始,每一本小說,都試圖書寫社會的不同角落,其實全是她從不同方位看向世界的嘗試,因此她小說中的每一場死亡,都不是為了殺與恨、解謎與推理,而是為了更好的活下去,如同《那些女孩沒有抵達》裡每一個人生命中離開、死掉的同學們,她們被一一點名,不帶責難。這些名字提醒了活下來的人們,不要忘記所有感受,即使我們沒有死去、我們沒有完成……比如曾經的學運與社運現場、愛錯又愛慘的對象,那些我們忘記了的十七歲、十八歲與成長歲月,她全替我們記下了。十年之後,吳曉樂用全新的故事,更加精準的作答自己十年前留下的問題:「為了什麼而寫?」她的死亡與提醒,從來不是情勒,而是告白。告白、告解與告別,總是三位一體,就像小說除了現實與虛構外,更提供了人們另一種丈量世界的方式。吳曉樂透過她筆下那些只談現實成就與值不值得的角色們,輕易地引我們開始思考「世界的大小」。吳依光與家人清晨六點半就起床等待第一志願放榜的那天,被延伸成了永恆,人生永遠有無止盡的榜單與落榜,如同小說中所寫下的,「每個小孩自懂事起,就在撰寫『父母使用手冊』」,生命的課題與待辦事項,正是每個人相似卻都不同的故事。許多我們說不出的生命故事,吳曉樂總能以小說提供慧解,或許是因為,她的生命中也曾以某些不可承受之輕,既痛也重地兌換了另一把尺,為讀者丈量出另一種世界。而那一個最初的故事、那一個值得不斷重寫、複寫與改寫的故事,說來簡單,不過是關於永恆的少女與少男們,那些十七歲出門遠行未歸的無光靈魂。面對成長時四散在世界的三魂七魄,吳曉樂以真實的時間獻祭,一字一字、一本一本地寫著,沒有抵達就是謎底,她堅定地以小說鎮魂。如此耕耘、如此交換,或許才能在故事間開出一點時間的孔隙,就像吳依光為了抽離某個時空背景下,玩的時間遊戲:「看著牆壁上的石英鐘,吳依光玩起『默數六十秒』的遊戲,分針一指到十二,她低下頭,數數,一、二、三,數到六十,她抬眼,分針在十一又多三格,她快了兩秒。」沒有人壓準的終極密碼,或許並不是因為失準與時差,也許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世界的時間,就像我、就像吳依光。讀完這本小說,(我與)吳依光才終於能從十七歲回神,死亡從來不限於生理,時間終於再次往前走了。這一次,無所謂有沒有抵達,感謝有些時間,從來就不需要正確的方向。本文作者蔣亞妮1987年生,台灣台中人。 摩羯座,狗派女子。無信仰但願意信仰文字。東海大學中文系、中興大學中文所畢, 目前就讀成功大學中文博士班。 曾獲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文化部年度藝術新秀、國藝會創作補助等獎項。2015年出版首部散文《請登入遊戲》(九歌), 2017年出版《寫你》(印刻), 2020年出版第三號作品,《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 More
吳曉樂《我們沒有祕密》影集版劇本開發中、《致命登入》入選文策院「韓國亞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

吳曉樂《我們沒有祕密》影集版劇本開發中、《致命登入》入選文策院「韓國亞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

在#MeToo的世界性大風中,反風向描述非典型被害者的《我們沒有祕密》,未出版即售出影視改編版權,近期由北京愛奇藝進行至影集版劇本的開發階段,這部爭議、禁忌、尖銳得前所未有的社會派長篇小說,刺出了讀墨電子書上326則書評平均4.6顆星的高評價,而這,只是吳曉樂的第4部作品。「我為什麼要把她寫成很好的、符合想像的受害者?」——吳曉樂他們沒有祕密,彼此不問過去,他們的婚姻像是個完全密封的盒子,不打開,不會有事情,但一晚回到家,妻不知了去向,家暴前科的律師丈夫,該怎麼做,可以洗去一身的指控?答案簡單,違反承諾。他查了妻往來的友人,查了妻任教的安親班,查了妻長大的地方小鎮,查到了妻深埋在時間裡的祕密,我們沒有祕密,因為那祕密收拾仔細,摺疊整齊,真的在一個盒子裡。「這部小說的價值觀是超前的,因為不符合所謂的社會期待,但也是這部小說出色的地方,因此我們認為,如果觀眾無法從中感受到人性之複雜,那這部小說的改編也沒有太大意義,但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北京愛奇藝.《我們沒有祕密》影集版主創吳曉樂首本散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直視升學主義下的家庭畸形,推進社會各界的思辯和覺醒,改編之公視同名影集,獲金鐘獎電視電影獎、電視電影女主角獎、電視電影導演獎、戲劇類節目剪輯獎、美術設計獎,及女配角、新進演員、編劇等9項大獎提名,得台灣、日本Netflix排行榜第1名,中國豆瓣網站8.6高分,陶晶瑩、李李仁、陳嘉樺等人推薦,改編之電玩遊戲《KIDZ 孩子》,獲新加坡亞洲電視學院最佳電玩獎。而首部長篇小說《上流兒童》,研究M型教育中的育兒歪斜,引發各家媒體的現象級報導,上市4個月即售出萬本,《蘋果日報》更以罕見的頭版,個案式分析了上流兒童之當代成因。「我一邊看劇、一邊問孩子『媽媽有沒有這樣?』」——陶晶瑩(作家、歌手、主持人)出道即神作,彷彿社會良心的吳曉樂,作品一部一部,直入最高難度議題,且畫面清晰,分鏡乾淨,普遍被認為是天生的影視化基因。最新長篇小說《致命登入》,說的是一名資優生,詛咒般地患上了預見死亡的能力,那能力太過可怕,怕得他繭居家中,房門不出,直到在網路遊戲認識另一名女孩後,看見了女孩來日不多的未來……毫無意外,日前文策院公佈的「2022 韓國亞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 ACFM — IP轉譯單元 Busan Story Market 台灣代表作品入選公告」10部作品中,《致命登入》也在那裡,代表台灣,前進釜山。

+ More
看見那些「光明正大」的目標,所帶來的難堪與黑暗——黃柏威心理師讀《致命登入》

看見那些「光明正大」的目標,所帶來的難堪與黑暗——黃柏威心理師讀《致命登入》

如果有人要你自殺,你會照著他的話做嗎?這聽來有點可怕,或許你會想,誰會讓自己的生命任由他人使喚?又誰有這麼大的權力,能夠教唆他人終結自己的性命?但人類歷史上,真的發生過這樣的事。1978年11月18日,南美蓋亞那(Guyana)的瓊斯鎮就發生令人震驚的集體自殺案,美國極端宗教團體「人民聖殿」(Peoples Temple)的創始者吉姆瓊斯(Jim Jones)要求信徒參與「革命自殺」的行動,他說服父母毒死自己的孩子,說服信眾服毒自盡,這樁集體自殺事件震驚全世界。有九百人聽了瓊斯的命令自殺身亡。它也是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前,美國歷史上非天災死亡人數的最高紀錄。瓊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特別當世人都認為「人民聖殿」就像邪教的時候,為什麼信徒仍願意繼續跟隨瓊斯?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這些信徒對「人民聖殿」有極高的認同感,一方面來自瓊斯的領袖魅力,另一方面信徒在團體中得到關愛與協助,就像活在一個有愛的大家庭裡,相較於外面世界帶給他們的傷害,這裡滿足了人們內心渴求的歸屬感。除此之外,心理學家也認為這些邪教團體用了些心理學技巧,來讓信徒買單。像是登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從眾心理、利用認知失調後帶來的自我辯護效應等等。一、登門檻效應這是許多推銷人員常用的推銷心理,先請對方答應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再慢慢提出更大、更多的要求。例如問你能否耽誤一分鐘的時間填個表格,接著問你要不要聽聽看產品介紹,再開始探問你的購買意願,你就成為他可能的買家。當他先提出一個看起來簡單的小要求,答應後,登門檻效應就產生了,人們通常比較會繼續答應對方接下來提出的其他要求,因為人們傾向展現出自我的一致性,不想表現的不一致而內心產生矛盾感,於是可能繼續說出「Yes」,而有心人就會操弄心理,一步一步得寸進尺,來滿足需求。邪教對信徒的操控也是如此,他不會在一開始就馬上告訴你最終目的,而是利用登門檻效應,讓人一步步走入他設的目標,如果當事人界線不清楚、又不擅面對衝突、害怕拒絕,就容易陷入其中。二、自我辯護效應此效應來自認知失調理論,當我們作出自己覺得荒謬、愚蠢、不符合原本信念或違反道德信念的事,都可能產生認知失調感。而為了平撫內心產生的矛盾,有時我們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或是提高我們對所做事物的評價。例如平時省吃儉用,竟然花大錢吃了不怎麼美味的一餐,可能會引發一些自我批評:像是我怎麼這麼奢侈等負面感受,為了處理這些負面感受,我們可能會提高這頓食物的美味程度:其實它還不錯吃啦!讓自己的行為與感受趨於一致。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邪教的信徒為什麼會一直留在裡頭,不願離開?他們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在外人眼中顯得荒謬詭異、又不合理,但正因為他們已經做了,他們可能經歷過認知失調,也已經產生自我辯護,於是會告訴自己、告訴別人,這些行為都是有崇高意義的。由此可理解為什麼邪教常會有些古怪特殊的儀式活動,那是提高信徒認同感的方式,就算平時你覺得那些行爲怪到不行,可是一旦只要你做了,內心可能就會升起聲音告訴自己:這件事一定有所意義吧!回到教唆殺人的議題,作家吳曉樂的最新小說《致命登入》也有類似情節。故事裡有個神祕的網路社團「學校」,一般網路上的社團都有其特定主題,例如美食社團或股票社團,那「學校」呢?書裡是這麼寫著:「他們分享的是:怎麼傷害別人。」這個「學校」就像是台版的「N號房」,「學校」有各種「教室」提供「校友」不同的教材,內容都不脫性與暴力,像是裸照、或是自傷、傷人的照片和影片,而且越變態的內容,越受到歡迎。裡頭的受害者絕大多數都是女性,然而「學校」與「N號房」不同的地方是,「N號房」的受害者多是被迫而被拍攝,可是「學校」的受害者,卻像是自願的,甚至她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受害者,彷彿像被洗腦操控似的,配合主事者的要求,做出在他人眼裡視為不合理之事。就像加入邪教的信徒,把教主的話奉為圭臬,跟從教主的指示起舞。小說裡的女孩房瑞安就是這樣的受害者,在他人眼裡,她的處境十分危險,不僅被拍下不雅照片,甚至有可能在主事者(也是男朋友)的教唆下走上絕路。可是她自己卻不這樣認為,她認爲自己在做對的事,反而對想救她的人充滿敵意,卻對主事者產生認同。主事者除了使用上述提到邪教常用的心理技巧外,他還用了一些方法,讓房瑞安深陷其中。一、貶抑對方,讓對方依賴自己,並用甜言蜜語,讓對方獲得安全感。主事者是房瑞安的男朋友,她信任他,渴望對方的認同,但細看書中兩人的對話,男方時不時就會貶低攻擊她,像是「妳說這樣的妳噁不噁心?」、「妳又犯下新的錯誤了」,「妳這樣做我會很不高興」、「妳不要讓我失望」。這些語言會讓女方變很沒有自信,覺得自己老是做錯,也會擔心對方不喜歡自己,於是容易把主控權交給對方、去討好配合對方。當女方認錯討好後,男友又會說「妳這樣好可愛」、「我喜歡這樣的妳」,繼續鞏固男尊女卑的互動的模式。簡言之,男友透過「貶抑」瑞安,讓瑞安交出主權,覺得男友比自己成熟懂事,透過「親密」,讓瑞安有安全感,而離不開他。二、用似是而非的言論進行操控,讓人不易反駁。「妳要對自己誠實」男友會對瑞安這麼說,乍聽之下是件好事,但他用此來製造瑞安的罪惡感,例如瑞安對朋友陽陽有很複雜的感受,他會要求瑞安去跟陽陽表明自己討厭對方,否則就是對自己不誠實。他用這些理論控制瑞安,瑞安縱使有懷疑,但也很快被自己的罪惡感吞沒,如此一來,教唆自殺也變成可能。因為瑞安有痛苦的過去,也曾痛苦到有不想活的念頭,若是男友不斷用扭曲的言論影響她,瑞安可能就在男友的教唆下結束自己的生命。三、隔絕當事人與他人的往來,孤立當事人,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男友會要求瑞安不可以跟別人提起他,這背後真正的目的是讓瑞安無法求救,藉此完全控制她。如果瑞安會跟他人討論男友的事,對方可能會指出當中不合理之處,這會動搖瑞安的信任感,因此他會想辦法隔絕瑞安與他人的往來。有些對象則是透過看對方手機訊息記錄或要求交代行蹤,目的都是為了控制。雖然男友曾叫瑞安去找陽陽溝通,但那並不是為了改善瑞安與陽陽的關係,相反的,他想藉此破壞兩人的連結,切斷瑞安所有的人際連結。除此之外,房瑞安的成長經驗,可能也是有心者較容易鎖定的對象。他的父親有家暴行為,受不了丈夫暴力對待的母親在她小時候離開她,留她與父親一起生活,小時難以理解的她,很可能對離開的母親產生惡意,並對父親產生認同。但又因為父親有暴力傾向,會讓她缺乏安全感,甚至容易變得討好,長期下來,她會渴望有一個拯救者出現,帶她脫離苦海,給她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然而這會容易把對方理想化,將對方視為自我生命的救世主,而這就成為有心者操控的溫床。如何避面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注意幾點:一、避免把人當成救世主,他們的話不該是權威就像邪教會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教主,在愛情中也有人會想把自己當救世主,塑造自己的權威、貶低妳的價值,讓妳覺得沒有他,人生只有黑暗;他不喜歡妳,妳就是不好的。健康的關係是平等與尊重,想要剝奪你的主權的行為,都是危險關係的警訊。二、知己知彼,辨識人際關係中的操控技術認識文中所談的心理技巧,覺察人際關係中可能的操控手段,是抵抗操控、增進自我覺察的重要步驟,當我們越能覺察與辨識,越有機會識破與脫離。三、維持人際連結瑞安的男友一直想阻斷瑞安的人際連結,但他沒算到人對人際連結的強烈渴望,就在他以為自己設下天羅地網堵住瑞安的生路時,讓瑞安的生命透出一絲亮光,正是起於一次人際連結。知道自己想離開世界的瑞安,想和一起多年玩線上遊戲的網友告別,因此約了小說主角東泉見面,這一見面,讓東泉察覺事有蹊蹺後,才展開後續的情節,這就是人際連結的力量。想要阻礙你維持原有人際連結的人,都需要小心。適時與信任的朋友討論自己的感情問題,讓自己不陷入孤立,都是讓我們避免被人操控的有效方法。四、建立尊重友善的性別平權觀念2020年爆發的「N號房事件」,震驚韓國社會,但令人遺憾的,不只是主嫌的惡行,更是反映出這社會中有一股貶抑女性、把剝削她人當為樂趣的文化、把女人視為獵物的物化文化。這不只是個人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要反省的功課,《致命登入》也提到這個角度,透過其中一人在談到受害的女性時說道:「打從她們一出生,社會就不斷地暗示她們,她們是瑕疵品,而瑕疵品是沒有辦法靠著自己就變好的。」犯罪的溫床,不該是受害者們渴望愛的心理,是社會文化裡頭那些有意無意的剝削與壓抑。如果我們沒有正視社會中偏差的性別觀念,沒有意識當中對女性的貶低,永遠都會有新的「N號房」、永遠都會有以傷害之名開設的「學校」。「瑕疵品是沒有辦法靠著自己就變好的」,因為「瑕疵品」本來就是好的呀,她不需要再變好了,「瑕疵品」只是別人為她們貼上的標籤,並要她們也這樣以為。《致命登入》讓我們看見這些標籤帶來的殺傷力,更重要的是,它也邀請我們,撕下這些標籤,脫下有色的社會眼光,重新看見身之為人本來就有的尊貴模樣。本文作者黃柏威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碩士,初和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愛看電影、聊電影,喜歡用電影來覺察自我、思考關係,著有《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過關係四部曲》、《影癒心事:他的家庭,你的傷痕,心理師陪你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 More
無論真實社會或遊戲空間,世界是一棵盤根錯節的樹——重點就在括號裡讀《致命登入》

無論真實社會或遊戲空間,世界是一棵盤根錯節的樹——重點就在括號裡讀《致命登入》

《致命登入》有相當篇幅的描寫是以二十年前輝煌一時的MMORPG《仙境傳說》為底(我是在吳曉樂的個人臉書頁面得知),但實際一讀,她將故事裡MMORPG名稱,取作《世界樹》。世界樹,多好的一個名字,如《阿凡達》納美星人尾巴會與潘朵拉星球的那棵大樹連結,人人彼此心連心,而在吳曉樂的故事裡,串起真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就是一棵樹。《致命登入》吳曉樂出版日期:2021/12/31說來有點玄奇,約略兩年前,我在我的個人專頁寫吳曉樂的前作《我們沒有祕密》時,我自大地用宮部美幸來譬喻她寫故事的方式:「宮部美幸之偉大,在於她總是能讓讀者看到她用小說在種下一片森林,一個人是一棵樹,宮部美幸會用她所謂「寫到流汗」的方式,去讓讀者看到每顆樹上頭的脈絡及細節,《我們沒有祕密》給了我類似的感覺」,隔了兩年,再次拜讀新作《致命登入》,這種感覺竟然加深了不少。也許只是一種直覺,吳曉樂書寫故事的企圖心,確實神似宮部美幸(包括此次融合奇幻元素寫入「超能力」,聯想到宮部美幸的《十字火焰》),但她並不是在寫一個推理故事,只是揉合時下問題,伴隨著她曾深愛過的《仙境傳說》遊戲經歷,寫成這個故事。虛實之間,《致命登入》以這棵「世界樹」為中心,用緊湊寫法將一片森林展開來,以便讓我們在這片森林看見被她深藏在幾棵關鍵樹木的脈絡──人性的惡意,以及善意。《致命登入》以「繭居族」切題,人生路上原本一路順遂的主角陳信翰,在某個時機點,再也不踏出家門,因為他深藏一個絕對不可說的秘密。如同電影《神通鬼大》的米高福克斯,原來在一次生死交關,陳信翰得到能看見他人臨死的前兆的超能力:只要他看到「黑影」緊緊跟隨著那人,那人就注定會遭遇死劫。但在因果裡,我們全是傀儡,陳信翰只是在他人死亡最後一刻之際,突然看得到操控線的人,他無能為力,只能關閉自己視野,關上自己的心門以及房門──吳曉樂的描寫,綿密地織入陳信翰的無力感:她從陳信翰的「尋死」開始寫起。當然,尋死未果,《致命登入》故事才有延續下去的推力,不過,在開頭短短二十頁的尋死路途,除了有功能上的作用(一是讓讀者看見他的鬱悶,二是讓讀者知道陳信翰的超能力),也有讓讀者在故事開頭看見主角陳信翰的個性:離家去死之際,深夜中打開鐵門的聲響總是特別大聲,但纖細的陳信翰,知道自己內心依舊有眷戀,他在內心裡自問,「難道我希望這聲響能喚起誰來阻止自己嗎?」,加深主角絕望感的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其實他不想死。不想死,就是《致命登入》的核心。為了活下去,所以保守自己的秘密;為了活下去,所以讓自己的精神放置虛擬世界;為了活下去,所以勇敢踏出那一步。《致命登入》說穿了,就是陳信翰踏出那一步的英雄旅程──即便過程自卑又笨拙,但是擁有踏出那步的勇氣,比任何事還重要。不過,在英雄旅程之外,《致命登入》另一個重點,是惡名昭彰的PUA(Pick-Up Artist)。男性透過語言與肢體、表情等等心理暗示去吸引女性,在建立關係後,玩弄並羞辱女性情緒、慫恿對象自殘,最可怕的是,這是一種形同「洗腦」、溫水煮青蛙般的類催眠過程。情節緊湊的《致命登入》,陳信翰的英雄旅程,正是透過大量篇幅描寫原本無能為力的陳信翰,如何拯救在《世界樹》結識並與自己契合的女孩。吳曉樂在故事中後段甚至直接切換視角,讓讀者跟在「惡」的旁邊,了解他們的心態──那是甚至到小說終局陳信翰也沒能搜出的兇手視角──望見他們的心態,以及層層遞進的「為惡」。關於欲望,關於操控,原來對他們而言,不只MMORPG《世界樹》,真實世界本身就是一場如何操控他人的終極遊戲──原來生死常在一瞬間的無常真實世界,與可以隱去自己真實身份的虛擬遊戲世界,沒什麼差別,善與惡,都在其中。吳曉樂的第三本小說,寫進了MMORPG、繭居族、超能力、Manosphere與Red Pill(紅藥丸覺醒),隱隱碰觸到社會結構問題,這本主角陳信翰的成長英雄旅程《致命登入》,成為一齣擁有多方視角、情節緊湊的紙上連續劇。不過,屏除這些刺激過程,讀《致命登入》時,其實,我想到的那些年玩MMORPG的經歷。不像臉書仍需要透露一些個人訊息(儘管可以捏造),那些素昧平生的人們,在MMORPG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大故事的遊戲世界裡,為了某個共同目標,電腦螢幕上組成團隊去打怪、解任務、解副本。在遊戲裡那些不經意而構成的交際,無需面孔與肢體語言,只有文字言語,那樣的「交心」究竟是真是假?這是我讀《致命登入》最有感觸的重點。在吳曉樂的幾篇文章裡,曾經讀到《仙境傳說》對她的影響,雖然我也曾經玩過《仙境傳說》,但關於MMORPG的真假虛實,我有時會回想起自己那時玩得比較入迷的《石器時代》。那時《石器時代》的經營商華義公司,曾推出一款名為「來吉卡」的蒐集卡,是結合實體商品與虛擬寶物的產品,像撲克牌般,共有52張,四種花色,集滿ACE到J、Q、K花樣,寄回公司,就能換一套遊戲裡難得的怪獸。那時與幾位要好的國中同學一起合買蒐集,最後獨缺一張花樣非常難得的來吉卡──而當時國中同學的某位網婆手上就有那張卡,因此他決定,首次不用螢幕交流,與她真實面對面,與她面交這張卡。最後發展如何,我已經忘了,但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集滿成功的那套怪獸,最後在網路上用新臺幣五千元賣掉,以及,那位國中同學再也沒有向我提起那位網婆的交際狀況。在遊戲世界裡,那位我不曾見過真面目的「網婆」,他與她,好像再也沒有連絡,我始終也沒有問他,究竟發生什麼事情,是失望嗎?還是不符期待?我們所有人都沉默。如今一想,也許在我們這段共有的MMORPG青春裡,那樣切開虛擬與真實的一次事件裡,那也許某種驚人的衝擊:超脫於文字與像素陣列組合出來的腦部幻想,一次真實碰觸得到、用耳朵實際聽到、用眼睛實際看到的感官衝擊。所以當我讀到《致命登入》裡那顆沒有形體的「世界樹」,確確實實地、不分善惡地,將所有人都拉扯連結在一起,那樣的感受,讓我感到特別熟悉。本文作者重點就在括號裡關注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akeyinbracket

+ More
不只是4K畫質的MMORPG,這款遊戲舔得到真實世界的苦味——龍貓大王評《致命登入》

不只是4K畫質的MMORPG,這款遊戲舔得到真實世界的苦味——龍貓大王評《致命登入》

瑪莉弗拉納根(Mary Flanagan) 2003 年在紐約亨特學院開辦遊戲工作室 Tiltfactor 時,像這樣專注在遊戲之於社會影響力的研究機構,在紐約還是新鮮事。弗拉納根對於遊戲的思維,有別於當代對遊戲的狹隘概念。「對許多遊戲玩家來說,遊戲存在的意義就是娛樂、消磨時間、好玩就行。它們只是轉移注意力的活動、代表著休閒或分心——遊戲提供給玩家一個『下班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在奇幻劇情裡、驚人的遊戲特色裡、還有許多獎勵任務裡徜徉漫遊。」「但是,如果某些遊戲能給予玩家更多呢?」《致命登入》吳曉樂出版日期:2021/12/31《致命登入》看來是吳曉樂精心設計的文字遊戲,它介紹了一個以北歐神話為改編基底的大型線上多人 RPG 遊戲《世界樹》,遊戲裡頭有階級分明的公會、與需要動員公會之力才能取勝的「公會戰」,令人想起《魔獸世界》裡那些玩家必須夙興夜寐練習的大型副本——你需要 40 位精英才能對付黑龍公主;遊戲允許線下交易傳奇道具,宛如《暗黑破壞神2》與《天堂》帶動的「打寶經濟」;《世界樹》復刻著過去 20 年我們也經歷過的 MMORPG 歷史,但是,「如果某些遊戲能給予玩家更多呢?」,《致命登入》不是普通的練等打寶拼首殺遊戲小說,這裡的遊戲,需要付出性命才能登入。《世界樹》能喚醒所有 MMORPG 玩家的共通記憶,這是吳曉樂描繪事物的功力,但遊戲只是舞台,活躍在遊戲裡的玩家才是主角。在第二章正式介紹《世界樹》之前,吳曉樂只花了不到三十頁的第一章,介紹我們的魯蛇英雄陳信瀚登場。原本年輕有為的他,遇上一樁死亡車禍,受到嚴重傷勢的他倖存了下來,過去那個順風順水的「陳信瀚」卻死了。他成為一個足不出戶的家裡蹲,日子久了,父母由擔憂變為漠然、家族由關心轉為幸災樂禍。信瀚也曾想振作起來,但車禍後遺症卻有如附骨之蛆令他持續萎靡——他自此看得見某些人身上散發的奇異「訊號」,這些訊號代表著對方命不久矣,而他成為了被迫注視死亡的死神。陳信瀚成了一場詭異遊戲的單人玩家,他卻沒有選擇登出的權利,他看得到親朋好友身上的死兆,卻無力挽回這些親愛的生命逃出生天。這是一個原創的奇幻設定,不是每個玩家都能如數家珍的《魔獸世界》體驗,但是,吳曉樂在極短的篇幅裡,以明快的文字功力、與幾乎稱得上輕快的節奏,帶領讀者快速進入這個她架空幻想的奇幻世界。而更重要的是,妳看得出吳氏對筆下角色的熱愛,那種情深意重落於筆尖,化為毫無批判的同情關懷。當足不出戶的陳信瀚終於決定出門——找個不麻煩別人的地方了斷餘生,吳曉樂寫他穿鞋的這個小動作,莫名令人心頭一緊:「陳信瀚百感交集地穿上鞋子,很意外繃得不可思議,他會意過來,他發福了不少,腳底板理所當然地變寬了。」線上遊戲世界的繁複風華容易寫、線下魯蛇的逃避日常在輕小說裡也不罕見,但吳曉樂建構在 MMORPG 與奇幻架構上的《致命登入》,卻充滿著出人意外的大量真實性描寫。在許多轉生系輕小說裡,遊戲世界是另一個有別真實殘酷世界的完美天堂,在那裡有自動獻身的準老婆們等你選妃、有實力堅強卻不切實際的魔王等你征服。《致命登入》沒有朝向意淫似的結局一路狂飆,相反地,它描寫玩家們夙夜匪懈的上線準備:中午前起床先打打機械性的每日任務、傍晚不餓不睏時再挑戰高難度的大型任務。這些玩家日常,是我們在回味過去艾澤拉斯大陸或亞丁王國美好回憶時,也未必會想起的平凡小事。但這些卻是我們曾經日復一日「操練」的「班表」,是這些付出讓我們在那個世界裡得以登峰造極,而吳曉樂讓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平凡都回來了。這種寫實筆法,才能真正體現每個曾經沉迷於線上遊戲的玩家心聲。進一步讓困在齟齬僵局裡的陳信瀚與父母,跳脫「不事生產的家裡蹲不肖兒子」與「情緒勒索的霸權父母」刻板角色形象,還原這個遭逢巨變的三個家庭成員,在承擔壓力下自行尋求各自慰藉的努力姿態。陳信瀚試著透過打寶交易賺錢,證明自己並非不事生產;母親放任兒子終日閉門不出,祈禱時間能療癒兒子身上她無法觸及的傷痛。《致命登入》似乎是一部剖析線上遊戲與家裡蹲現象的現代社會批判小說,但這些內容卻僅僅是全書十一章的《致命登入》的前兩章而已。在《世界樹》裡找到新日常的陳信瀚,意外陷入了一場黑暗的危機之中:他心儀的女性玩家,身上突然出現了象徵命在旦夕的死兆;一股神秘的力量似乎正在操控著他身邊的玩家好友們。這些前所未見的現實新困境,逼使陳信瀚必須「登出」他熟悉的線上世界,「登入」他刻意疏離的真實世界,重新進行一場全新的冒險。而現實與虛擬世界真的天差地遠嗎?在人人被手機、社群平台、ID 與表情符號圍繞的數位世界,兩者間的真實界線已經模糊難辨,無論在哪裡,我們都需要謊言與疏離來保護自己,而現實仍然永遠比 18 禁遊戲都更為獵奇無情。你的孩子未必是你的孩子,讓這些年輕孩子沉迷於電玩世界頭也不回的元兇,也不是線上遊戲。吳曉樂並無意讓《致命登入》停留在喚起玩家美好回憶的台灣線上遊戲史層次,也沒有一廂情願地站在道德高處批判遊戲玩家的沉淪生態,更令人激賞的是,她勇敢地掀開那些正潛伏在現實/虛擬世界底層的黑暗面,直視那些以青春為糧的欲望怪物們。吳氏的輕盈筆法某些地方很有村上春樹的精巧感,但是《致命登入》後半揭露惡勢力的精準,更有村上《發條鳥年代記》裡的沈重灰暗:《發條鳥年代記》裡一事無成的岡田亨,意外發現失蹤妻子身為社會精英的兄長「綿谷昇」,可能是一切不幸的元兇。岡田無錢無勢,卻執著於找回失蹤愛妻,即便已經是政壇新星的綿谷,以權勢等各種手段相逼。等同於社會魯蛇的岡田,卻依舊毫不退縮,向著人生勝利組用力地揮下球棒……在《發條鳥年代記》裡令人作嘔的人生勝利組,在《致命登入》裡也同樣出現了。這些令人想起韓國N號房事件、或日本北九州監禁殺人事件幕後的人性操控者們,披著令人稱羨的社會形象,無恥貪婪地剝削著弱勢階級,而《致命登入》同樣勇敢地向他們揮出了反擊的球棒。《致命登入》是一場「能給玩家更多」的遊戲,最終淡化了遊戲與奇幻的界線,還原出當代台灣的魔幻社會風景——你可能會在閱讀過程中,不時「感應」到某些被影射的台灣社會事件與人物。更重要的是,吳曉樂的筆觸,在娛樂性與批判勇氣之間到達了完美平衡。讓讀者在迎接結局時能夠得到滿足與衝擊。《致命登入》超過 15 萬字的內容,顯現了吳曉樂的野心與實力。也許我們可以借用遊戲界的說法:《致命登入》可以算得上是今年的「3A級」娛樂大作。本文作者龍貓大王粉絲團「龍貓大王通信」主人。龍貓大王報導你從未在意(但很有趣)的小新聞、 報導已經過時(但很有趣)的昔日事物、 報導失敗的、被嘲笑的、瘋狂的、奇怪的人們。 報導日本偶像、好萊塢動作、飛車與劫盜電影、70~90年代物。時常遺忘經營十數年的部落格【新‧龍貓森林】,目前專心在粉絲頁【龍貓大王通信】努力求生中。

+ More
想成為一個新的人,於是先成了獵物——專訪吳曉樂《致命登入》

想成為一個新的人,於是先成了獵物——專訪吳曉樂《致命登入》

聽吳曉樂說話,讓我想起運動球員在抽球,速度加力量,一球必殺電掣般。她說自己最討厭理所當然這四個字,所以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開始,她就努力用小說跟社會商榷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散文集《你的孩子》給親子教養議題一記殺球,嚇壞望子成龍的爸媽;長篇小說《上流兒童》瞄準階級,是晉身上流的諷刺劇也是道德劇;到了第二本長篇《我們沒有祕密》,吳曉樂更是頻頻走位,捕捉性侵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面貌,以及難以言傳、說出來過於毀滅的情感欲望。不漏接一顆球,以及人物一絲絲的心理變化,哪怕再幽微再刁鑽,她都有能力命中。《致命登入》吳曉樂著出版日期:2021/12/31《致命登入》是吳曉樂第三本長篇小說。她說這本是與距離自己最近,調動她最多生命經驗的一本,「裡頭有很多部分是從我身上切出去的」;也是她放鬆來寫,寫最快樂的一本,「這本小說是我獻給網路遊戲的情書。」「但這樣說好像有點噁。」吳曉樂隨即補上這句。躺平再努力起身的主角《致命登入》寫內卷躺平的主角陳信瀚沈迷網路遊戲「世界樹」,爸媽鎮日為此擔心,害怕兒子成為媒體報導、主流社會眼中的「御宅族」、「繭居族」。通過「世界樹」,陳信瀚結識女孩夕梨,又因為夕梨,陳信瀚起身面對這個他早已厭棄的世界。原來陳信瀚二十歲那年出了場車禍,自此獲得超能力,能看見人之將死,身上有黑霧纏繞。夕梨身邊,也有黑霧。隨著陳信瀚追索夕梨的下落,發現背後有個先勾引後要脅女性的組織,以當下的話語來說,就是大型PUA(pick up artist,是197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男性搭訕女性教學。最初是為了「幫助」社交技巧較差的男性接近女性,之後演變為利用心理學技巧,包括虛假人設、孤立目標、情緒勒索、貶低對方、情感虐待等勾搭、引誘女性,以發生性關係)集團,只是更恐怖更血腥。不善言語足不出戶的宅男,面對擅長用語言羅織陷阱的玩家,怎麼看都會輸。在此,吳曉樂設計了一個旋轉門——網路遊戲「世界樹」——動搖既有關係。人們以為自己只是登入遊戲,卻不知道也是向陌生人打開自己,而且在匿名與虛擬的保護色中,人們更坦露無遺,更容易受傷。陳信瀚登入遊戲,打開自己;想躺平的年輕人,最後卻在現實中站了起來,「這不是一個要解謎的小說,而是主角的英雄之旅,只是有點爛,但我很喜歡陳信瀚拯救人的方式,很拙,搖搖晃晃的,還是走出了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走得很遜也沒關係,這是吳曉樂寫這本小說想分享給大家的。因為自絕於社會的主角原型其實來自她身邊友人。「他以前都很成功,考上很好的國立大學,但社會好像就因此不允許他失敗。我們社會有個線性的想像,人到了幾歲就該怎樣,不隨著線性前進的人,就好像卡住了。問題是當事人知道自己『暫時卡住了』,而且旁人對他的認知一定沒比他自己多,可是他沒有能力去講自己發生了什麼事。」這時其他人的守望,很容易變成功利性的刺探與對異己的畏懼,吳曉樂說。就像陳信瀚的父母整天懷疑兒子會變成罪犯。吳曉樂的結論是,「人在長大的過程中會結蛹羽化,不要去打擾正在結蛹的人。」三十歲之後跟寫作和解這樣溫柔的提點,也源於吳曉樂反過來想自己的人生。「我很多朋友工作到想自殺卻不敢辭職,彷彿辭職是對自己努力的否認。這讓我想到,原來我早就做過這種看起來好像在否認自己努力的決定。」吳曉樂指的是幾年前台大法律系畢業後她放棄考國考,自此走上一個旁人眼裡有點顛簸的道路,包括寫作。「寫前面幾本時我還不確定要不要創作,我是一個比較飄撇的人,常常覺得什麼都很好玩,很難對某個東西專情。寫第二三四本時,都在很痛苦的階段,我一直想證明自己是一個職業寫作者,告訴自己出手都要有八十分才及格,所以寫的時候很焦慮。反而是31、32歲後,我開始認真去想成為一個寫作者,便放鬆了下來。寫《致命登入》,就是跟自己說『OK啊,已經做了這麼多次,你可以的。』」覺得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寫作者,為何反而可以放鬆?「到了30歲,我發現很多朋友都羨慕我,但我很納悶,因為我工作很不穩定,也沒年終。他們告訴我,我所有的工作成果都可以留下來,而且上面會寫我的名字,這是我從沒想過的看待寫作的角度。」「以前我只覺得寫作是需索無度的朋友,我得付出很多才能換取它的陪伴。當其他人焦慮自己拚死拚活可以留下什麼,我才發現寫作一直陪著我,忽然間就覺得很幸福。」吳曉樂談寫作,像是在談論一段曾經緊張兮兮的關係。而現在,她開始享受了。正因為這樣,《致命登入》成為你最樂觀的一本小說嗎?我問吳曉樂。「是,寫上一本《我們沒有祕密》,會覺得快樂是比較膚淺的感情,現在覺得快樂或許膚淺,至少可以讓人活下去。另一方面,這本小說每個東西都是我衷心想講的。最核心的是而且我希望大家做到的是,人一定要原諒自己,就算現在很想死;親友們或許看不起你,但他們更不想看到你的屍體。」「賴活比好死好太多了。」總是試著得分的吳曉樂似乎有了小小的休息片刻。▲正在玩《血源詛咒》的吳曉樂。吳曉樂稱自己很多對世界的理解都是透過網路遊戲來的,所以《致命登入》寫盡了網路跟現實如何雙向滲透,彼此影響,「是一本獻給網路遊戲的情書。」《致命登入》出現許多遊戲關卡,也都是吳曉樂憑藉過去玩《仙境傳說》跟閱讀尼爾蓋曼《北歐眾神》來的靈感。吳曉樂說,設想遊戲跟寫小說帶給她同樣創造的樂趣。(圖/吳曉樂提供)誰讓女性容易成為獵物在網路時代都要進入元宇宙的現在,為何回頭寫網路遊戲?吳曉樂說她熱愛玩遊戲,「我家有四個PS4把手,每次朋友來都會問我是不是我男友的。我很討厭有人開玩笑說『PS5到了,還好我老婆認不出來,說那是數據機。』我只想說,那些人好落伍,拜託,我甚至會加價,只為了早點買到最新的PS!」《致命登入》裡,內縮的主角通過遊戲連結世界,而這個虛擬的連結改變了他與別人的現實。吳曉樂說,「我真的相信打電動的小孩不會變壞,因為這就是一項技藝,是中性的,端看人們怎麼操作它。我想的是,我們在匿名性很高的領域可以達到很親密狀態嗎?如果達到了,會變得怎樣?」吳曉樂的思考是,網路世界不是缺乏現實的領域,相反的,它緊緊與現實連結。如同小說裡寫的,「我們只是還沒有找到夠好的形容詞,描述這個存在已久的世界。」人們在網路遊戲創建新的角色,投射出成為一個新的人的期待,而這個期待會使人成為獵物——通過強大的訴說欲望形塑新的自己。然而正在傾聽你的人也有欲望,那就是捕獲你。所謂的PUA。吳曉樂認為,社會讓女性更容易被PUA。「因為女生從小到大常常被告知自己低人一等,例如長輩會跟女生說不會做家事以後怎麼嫁得出去。」她自身的經驗是,「我以前會在臉書寫自己的憂鬱,現在不會做這件事了,因為總會有人敲我,跟我說他們很看好我,但我哪裡做得不好可以更好——他們通常有老婆,我也有男朋友。如果我當時是在找愛的話,可能就會讓自己落入危險。」吳曉樂說,《致命登入》摸到這個容易讓女性遭受PUA結構的邊了,但意識到結構之後呢?「我們不該先要求女生,而是該要求社會。我很討厭以愛為名的罵,或帶羞辱的教養。這脈絡放在男女關係上,就是PUA的情人。社會談教養都是動機決定一切,只要動機是善良的,不管當事人多痛苦,都可以被原諒,而當事人還得去諒解對他PUA的人。我想要商榷這件事。」那是當PUA者擺出自己的脆弱面。「他們講出自己的痛苦,只會讓受害者更痛苦,因為受害者無法單純、好好的受害,還得體諒他們。伴隨的道歉,也是有目的的,往往是為了縮小傷害範圍的道歉。」「為什麼好好道歉這麼難?」吳曉樂丟出一個沒有回應的球。寫《致命登入》的過程中與完成後,發生好幾件與小說相應的社會事件,從台灣疫情期間暴增的網路交友詐騙,到小玉Deepfake案與立委家暴案,以及各領域層出不窮的 PUA受害故事,「這讓我開始思考身為寫作者,我能做的是什麼?作家得做到哪個地步?一個作家跟文壇的距離該保持到怎樣?而這些跟我個人的身分有衝突嗎?」為何有衝突?「女性的書寫常常被認為是不重要的,而女性的書寫身分總是很輕易就被剝奪,就像立委被家暴,大家只會記得她是被打的立委,不會記得她提過什麼法案。」「如果我倡議過多,會不會被定義成一個愛惹麻煩的女性,而不是一個愛惹麻煩的作家。」儘管前面說《致命登入》是她放鬆寫的作品,然而吳曉樂仍像比分落後的選手,拚命瞄準回擊。是因為對手太無形又太具體,且總是遙遙領先嗎?或許,書寫本身就是抵抗,她在不知不覺中保持了戰鬥姿態。

+ More
你「登入」的,不僅是遊戲,也代指著你的人生——天地無限評《致命登入》

你「登入」的,不僅是遊戲,也代指著你的人生——天地無限評《致命登入》

這是吳曉樂繼《上流兒童》、《我們沒有秘密》後的第三本長篇小說。她的作品除了常獲得影視圈的青睞外,也總能引起現象級的關注。而我則獨鐘她的精鍊文筆,能夠把扭曲糾結的情感,描繪得如此立體懾人、細膩又一針見血。口語化的對白,不需要文謅謅的意境堆砌,背後更隱含著巨大爆發力。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是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書裡與影集中都出現的那句台詞「是我拜託妳把我生下來的嗎?」,瞬間引爆了所有角色情緒,也在讀者心中造成了空腔效應。《致命登入》吳曉樂出版日期:2021/12/31衝突又吸睛的背景設定有別於前作的社會寫實調性,《致命登入》的初始設定多了些奇幻懸疑成分:因為一場車禍意外,讓主角陳信瀚能看見「將死之人」身上飄散的黑氣。只不過擁有超能力,沒能讓他成為飛天遁地的救世主,反倒因為承受不了無法拯救他人的心理壓力,寧可成為鎮日躲在房間裡的啃老族。而登入《世界樹》這款線上角色扮演遊戲,成了他打發漫漫長夜的唯一消遣。雖是逃避現實的選擇,但卻也是他與現實的連結窗口。某日,心儀已久的女戰友「夕梨」,向他表示自己即將退出這款線上遊戲,並再三央求能與他見上一面。雖然陳信瀚早想與夕梨進一步發展,但對自己外表極度缺乏自信的他,由於先前已盜用好友何青彥的照片當遊戲頭像,為了不讓第一次約會「見光死」,因此只好央請何青彥代為出席,自己則偷偷從旁看著。見面當天,夕梨如他想像地甜美可人,但令他震驚無比的是,她的身上竟飄散著不祥的黑氣,那正預示著她的死期將至……儘管夕梨發現了陳信瀚的欺瞞,從此對他不理不睬,但為了拯救遊戲裡的女神,他決定鼓起勇氣重返現實世界,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嘗試任何能夠解救夕梨的方法!超能力?救人或是自救?本書拋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反英雄」設定,尤其是對超能力的反思。現今影視圈裡,身具異能的漫威英雄們吸引了眾多粉絲,各種先進科技、魔法、武術等令觀眾目眩神迷。而被賦予了超能力,也往往帶有接受天命的意味在裡頭,正如影迷們朗朗上口的那句「能力愈強、責任愈大」,因為有了能與強大敵人周旋的本錢,所以才能肩負守護世人、拯救世界的重責大任。但退一步想,如果這種超能力不是受人歡迎的,甚至會為日常生活帶來困擾,那天選之人又該如何自處呢?雖然陳信瀚意外獲得了預見他人死期將至的超能力,但他卻無法得知對方會於何時何地、為何而死,本身也沒有任何酷炫戰技或行頭,能拯救他人於水火之中。終究,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人步入死局,自己卻無能為力。在吳曉樂的筆下,這個看似頗為雞肋的超能力用途,並不是為了打造一個超級英雄而存在的。即使到了故事後期,陳信瀚意外地結識另一位超能力者,但兩人的能力在書中都僅起到了輔助性的功用,並非是解決危機的尚方寶劍。《致命登入》沒有採取媚俗的英雄旅程敘事手法。超能力的存在,是為了在背後推上一把,讓一位失去自信心的平凡人,能夠重返社會、解開謎團,拯救心愛的女孩。而這一段旅程的終點,則是靠自己的覺醒,來修復支離破碎的內心,以獲得自我救贖。以人際關係為核心的後座力雖然《致命登入》加入了別開生面的人設與謎團,但喜愛「吳式經典風格」的讀者們完全無須擔心,這樣的安排並非要走硬派刑偵路線,超能力也只是蛋糕上的奶油,目的是為了埋下一根懸念的鉤子與一氣呵成的節奏,好讓人翻開第一頁後,非得追看至最後一字方能罷休。而橫亙全書的最終大魔頭,依然是那座以親密人際關係所構成的危險迷宮。圍繞在陳信瀚周邊的角色,無論遠近親疏,每個人的心中都深藏著不可告人的祕秘密。當然,隨著情節推進與抽絲剝繭,愈親密的人所帶來的衝擊,也就愈讓人震撼不已。由於主題是築基在「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因此書中也牽涉了廣泛的社會議題。如主角從資優生淪為啃老族而萌生的自殺念頭、啃老族帶給親朋好友的社會壓力;又如線上遊戲世界彷如另一個現實社會,是早已存在的一種「元宇宙」型態;父母之間的感情破裂,對於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影響之鉅;而令人驚悸不安的韓國N號房事件,一直在深層的網路下蠢蠢欲動。當然,「滿滿的後座力」也是吳曉樂的作品中,最不可或缺的特色。在《致命登入》裡,讀者們能品嚐到比長島冰茶更凜烈的後勁,掩書之後依然低迴再三。書中所涉及的議題相當豐富,但都深刻而不流於說教,總會有幾項引發讀者們生命經歷中的共鳴,沈重得需要時間來好好靜思排遣。至少每個人都得面臨終極的靈魂拷問:其實你「登入」的,不僅是遊戲,也代指著你的人生。但如果其他人的「初始點數」樣樣都比你高,那麼付出再多的努力,又有什麼意義呢?走入「紙上電影院」雖然現代人的視聽娛樂趨於多元化,比起多才多藝的智慧型手機,單一文字的閱讀體驗,很難獲得消費者青睞,所以每年總能在網路上看到「如何提升閱讀風氣」這類焦慮文章。難道大家已無法接受長篇累贖的文字形式了呢?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前陣子的王力宏與李靚蕾離婚事件中,網友們對於雙方來來往往、總在凌晨時分更新,且動輒四五千字以上的文章仍追讀得津津有味。看來大部分的人依然保有閱讀長文的耐性,重點在於內容是否感興趣罷了。對於久未接觸小說的朋友來說,如果想重拾靜心閱讀的樂趣,或是想重溫睡前故事的美好,那麼可以試著從《致命登入》來入門。這部作品兼具了純文學的文以載道與主題深度、大眾文學的流暢易讀與高娛樂性,可以讓人欲罷不能地閱讀至最後一頁,並帶來充實的滿足感。以我的《致命登入》閱讀體驗來看,與其說是看完一本小說,不如說是欣賞一部懸疑寫實的電影,會來得更為貼切些。近年由於賣書不易,許多大眾小說作家在創作時會以「IP改編」為目標,盡可能達到「高概念性」、「角色立體」與「劇情緊湊」的基本要求。《致命登入》在這方面都做得盡善盡美,因此能夠打造出「紙上電影院」的效果。比如讀者們在各大網路書店的試讀版本裡,約莫是原書的前十五頁篇幅,就會看見個性鮮明的主角,無力面對從資優生淪落至啃老族的沮喪,決定自殺一了百了,但在關鍵時刻卻因陌生人一席話而打消念頭,決定繼續苟活。而他這一舉動所帶給家裡的壓力、身邊唯一好友的支持,以及線上遊戲所帶來的致命吸引力,都在這短短的篇幅中呈現得淋漓盡致。看看如此出色的說故事能力,又怎麼讓人拒絕「登入」這般美妙的閱讀體驗呢?本文作者天地無限知名台灣推理小說家,曾獲多項全國性文學大獎與電視節目劇本獎,現任鏡文學簽約作家及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監事。著有《滯留結界的無辜者》、《第四名被害者》(Netflix影集《誰是被害者》原著)、《懸案追追追》、《達達戰爭》、《辦公室瘋雲》等作品。

+ More
母愛有陰晴圓缺,望周知──吳曉樂評《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

母愛有陰晴圓缺,望周知──吳曉樂評《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

直到第三十六頁,由丈夫口中吐出主角的名字杏芬,我才暫時從故事裡的「我」掙脫出,爭取到喝茶喘氣的餘裕。太驚人了,第一人稱單數果然最是魔幻,尤其是從一肚子壞心眼的人物發動,就彷彿是附魂在別人的身體上,目睹一切,卻又倖免於難。讀小說,有時就圖這酣暢痛快。四絃是近年內我看過最慎重看待「母愛」二字的作家,因為慎重,才可以挑出過往世俗母愛文本裡充斥的自欺、破綻與前後矛盾。《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 四絃 著出版日期:2021/4/30       大學修習了一門社工系開設、關乎家庭的課程,教授屢屢提醒我們在家庭關係裡「定性」的重要,因我們常藉由名詞來赦免、縱容某些人的責任,而讓表面上的加害者,實為結構上的弱者承受全數罪責,藉此捉小放大,也為悲劇背後的偌大結構擦脂抹粉。循此觀點,切入《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第一部〈授乳〉,應能觀察出「妯娌不合」之外的端倪。     敘事者杏芬婚後,她遷入夫家,屋簷下有需人看照的公公,慣於為老家背書的長子,備受母親溺愛的次子,偏心且重男輕女的婆婆。背景一字陳列,隱約可窺底下浮現出一把手槍的輪廓,你心有預感,大事不妙。很快地,次子之妻芯妮腹中胎兒性別揭曉,是婆婆夢寐以求的金孫,杏芬受命腆著肚子伺候芯妮。日後,杏芬生產,她與誕下的二女兒備受婆婆冷落,打從病房等級、補湯來源至月子天數,無一不是明目張膽告知杏芬「她跟她的女兒是次級品」。一連串的奚落、嘲諷和差別待遇,讀者都彷彿目睹了子彈一發,緊接著一發填入彈巢的膛室,危險等級正在攀升,過程中,不是沒有誰試著介入、減緩張力,然而杏芬早已深陷歇斯底里,她一路接受到的善意過於稀薄,人生早已淪成修羅場。      四絃非常善於創造故事衝突,觀眾無止盡地為人物的命運提心吊膽,每翻一頁你都能清楚感受到杏芬又被逼往絕境一步。她每個身分的價值被壓榨至一滴不剩,做妻子的,做媳婦的,做母親的……甚至辛苦擠出的乳水都被婆婆擅自挪用為金孫的營養補充,當槍聲響起,厄運降臨,你回頭審視若干情節,發現每一步驟環環相扣,緊湊周密得彷彿是天註定。杏芬有罪,誰又能侈談自己無辜?弔詭的是,這一家人倒也說不上有誰多邪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必要仔仔細細地看進結構,因結構會借力使力,借刀殺人。杏芬是把被借的刀。沒收了一把,還會有第二把,處決了杏芬,也會有第二個杏芬,只要我們不揪出那隻無形的手,血是流不完的。況且,杏芬還告訴了你,她從來不想步上母親後塵,她極想做個好媽媽。杏芬不只是杏芬。     〈女孩與陰道〉,四絃描繪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女孩失樂園,兩位要角林郁涵跟徐小雯於條件上是雲泥之別,容貌姣好又知書達禮的林郁涵佔盡人情義理的無限便宜,所有人都愛她,而貌不驚人、出身貧戶的徐小雯只能看人臉色。讓她們產生交集的是「性」,徐小雯無意間撞見林郁涵被家教老師給「誘姦」,易言之,她意識到這位同學有了「性」的麻煩,然而,她亦自身難保,先是被文具店老闆給侵犯?後來找她做愛的男同學,以各種形式賤斥她的肉身。四絃既寫出了,不問美醜,妳,身為女子,一輩子,都無可避免要遇上幾次「性」的麻煩;另一方面,她又顧及了,林郁涵的哀愁跟徐小雯的哀愁,終究是有那麼一點不同,畢竟,身為「第二性」,每個人,被形塑為女人的經過——自然也是有別。這兩項看似有些矛盾的認知,在四絃筆下交織得恰如其分,她賦予了徐小雯生命,也沒有藐視林郁涵的靈魂。兩名女子連自己被奪走了什麼都無從辨識,有些傷害是內在的核爆,當下沒事,一段時日才從裡而外地翻開潰爛,你深諳局外人並不無辜,但也分說不清罪咎為何,再一次地,你感應到故事底下的脈動:人物所身處的社會讓人相互殘殺得理所當然。       第三部〈高塔上的公主〉不僅把「母愛」做了更細緻的梳繹,細讀又能意識到延續著〈授乳〉、〈女孩與陰道〉的脈絡:每一個女人,都行過「習得性無助」的幽谷,此一理論模型來自一九六○年代Martin Seligman所執行的動物實驗:在籠子裡反覆遭到電擊的狗,只要聽到電擊的信號音,即使這一回籠門開啟,他們也只會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而不是逃離籠子。因他們已從過往的經驗學習到「自己的掙扎不會改變任何結果」。敘事者周佳嘉的世界,在母親的規劃下,只有母女二人。周佳嘉做了許多嘗試想撤退至「安全距離」,母親卻也利用成人的優勢跟世人的漠視,消解了女兒的努力,最終周佳嘉墜入強大的自我欺騙,深信終有一日白馬王子會來拯救她。此篇跟前面〈授乳〉、〈女孩與陰道〉有殊途同歸之效,受暴的女子不信任自己可循正常管道解決人生的疑難,因「公義」始終站在反方,為此,他們採取了對世界也對自己最粗暴的手法畫上句點。      最末〈輪迴〉交代了這些角色背後共享的宇宙,把前面所埋藏的伏筆做了完整且別出心裁的收束,同時透過二十幾年後的徐小雯與芯妮,道出整本書的命題:「母愛的多義性」。近年,許多論者指出「聖母形象」是把雙面刃,母愛必須無私,為兒女傾盡所有,母愛日益被形容為陽光般燦爛且無微不至的暖明,人子因此恆常失落於身後巨大的陰影,有苦難言,受了傷也不被社會所承認。二○一八年,日本發生人倫慘案,女子桐生希望殺害了母親並將其分屍,經過深入調查,方知至少九年的時光,桐生希望活在母親「考上醫學系」的執念,母親沒收了她的手機,還要求共浴來掌握女兒一舉一動,桐生希望曾以自殺、離家出走、打工自食其力來閃避母親的控制,卻又在母親報警協尋之後被迫返家。桐生希望竟是在入獄後,才從他人口中逐漸確認到,自己將近十年形同軟禁的生活,也能被稱為虐待,意即,她也不自覺地背負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枷鎖,不敢輕率質疑母親施加於自己身上的措施,她不斷忍耐,直到忍無可忍的最後一天。若世人能夠坦率直面,母愛是人性的一環,有陰晴圓缺,亦有雜質、私慾等暗面,我們才有可能終止對母愛的無盡執著與等待,把人的主體性還給母親,也把相同的禮物饋贈給自己,進一步掙脫施暴與受暴的循環,如故事裡的徐小雯,在幽暗的真相之中,搖搖晃晃地拼湊出活路。本文作者吳曉樂台大法律系畢業,現職作家與家庭教師,目前為鏡文學重點簽約作家。代表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探討因升學主義而扭曲的親子關係,公視改編為電視電影,發布之後引發熱烈話題。《上流兒童》探討M型社會帶來的教養壓力,上市四個月即創下銷售超過萬本佳績,目前已確定影視化。新作《我們沒有祕密》創下尚未出版便已售出影視版權的驚人紀錄。

+ More
撕開女人相忌又相親的祕密封條——馬欣評《我們沒有祕密》

撕開女人相忌又相親的祕密封條——馬欣評《我們沒有祕密》

當階級的夜幕明確地降下來,女孩們的遊戲規則也將轉變。落在世人眼前的永遠是女生的被簡化。這故事由一女性的失蹤,帶出了她背後如密室效應的女性社會,也帶出了女生身為多年弱勢所衍生出的角色扮演情結。這是暗黑的社會系偵探故事,但後面躲著的是女生百年來的共同祕密。這社會如一核果,內在有一個很隱性的結構,類似女孩們手牽手的圓形結構,有默契地跳著共同的舞步,既為自保,也像是出於千年以來身為弱勢的本能。《我們沒有祕密》吳曉樂 著 出版日期:2020/8/27只有女生知道女生的祕密直到妳長大,妳隱約發現那結構是非常陰性的,女生的祕密是黏稠且無法切斷的,有點像夏季暑修課裡傳來小紙條上微微的汗;或是像是微熱便當氣味在下午歷久不散。憶起我們中學時,在這樣的馴養與被釋放前,我們依附著彼此,更像依附著一種較為安全的女性形體,融合到要一起去上廁所的地步,以交換著祕密顯示為同盟。直到青春的柵欄終於被師長打開了,有三兩個女生總會愈跑愈遠,但像是網中央有一隻大蜘蛛終會將自己抓回去地那樣跑著。書中主角吳辛屏以祕密脫逃,如寄居蟹換殼,但逃不出集體女生共同編織的巨大祕密裡。吳曉樂的《我們沒有祕密》就是這樣儀式性地宣告著「我們沒有祕密」,但骨子裡、心裡、正待盛開的慾望裡,都盛滿了祕密的蜜汁,以告解式的純真、祕密包裝的謊言,以試探自己可以得到多少愛。階級愈拉大 女生的配角危機愈被彰顯 在亞洲的世界裡,女生常被暗示著自己還不夠好,必須更努力得到更多的愛。小到綁辮子的方法,大到意識綠茶婊與白蓮花在小說裡給我們暗示,而這兩種都在揭露一件事:女性的配角危機。吳曉樂這次在書中,以一個城鎮上的階級分明,來描述無論女權如今走到哪裡,階級在女生人生的反應仍是最粗暴的。階級原本就是原始的東西,如伊甸園蘋果樹上的蛇信,很勾人。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驚訝著吳曉樂將女性這樣的同盟祕密關係寫得如此坦率犀利,簡直進入一種祕而不宣的結構裡,有著一種羊膜穿刺的鋒利感。讓我想起以前讀桐野夏生的《異常》,與湊佳苗小說裡蟄伏在明亮社區的穴居之眼。男生習慣看到的客體化女生 裡面連「祕密」都不存在《我們沒有祕密》裡的「祕密」,起初是由男主角范衍重發現他所娶的女性,經過他人提供的線索,發現妻子另一面近乎是他不認識的人,他連續娶的兩位女性,都擁有著精緻又脆弱的特質,如同琉璃杯,你想看到什麼,就折射出來給你看。她們都躲在一個角色裡,不同於范衍重前妻顏艾瑟的好家世,讓顏艾瑟玩弄著形象遊戲來操控人。吳欣屏是基於生存自覺,將角色當成一棲身所。祕密是她的喬裝還是她的本色,就如長得像葉子的蟲,你已經無法將她與祕密拆解開來了。女生習慣被簡化的評估 反利用被簡化的遊戲吳曉樂將女性的角色化求生法寫得相當入微,因此這本書裡面的「祕密」,不只是單純的某幾個祕密,而是一群女性需要修補的金縷衣;加諸在自身的金箍咒,因為女人早已習慣在人前被簡化。顏艾瑟與吳辛屏則是利用他人的簡化的習慣來達到目的。從青春期以來,女性的形象或馴化或加冕了我們,那形象像超市貼紙,必須一目了然且不同,你摳掉了部分貼紙,它袒露出來的又是比堅固形象更粉肉色的蔓延,你分不清楚你迎合了形象,還是形象成為你的保護色。無論任何一種形象貼條,因為太過明確,暗自流出來的慾望要斂乾,或要奔淌,都像是瑪麗蓮夢露被四格普普給框住,也像是《星星知我心》的吳靜嫻像聖母被石膏化,或是像畢卡索筆下的女生,仍有玉腿或乳房,但又活成了幾何重組,當然也有今敏筆下的未麻,破碎的笑容是成為折價品的維修不能。《我們沒有祕密》裡的女生,隨著出生階級的弱勢與強勢,她與她客體的對話各有不同。如同《白雪公主》裡的女巫般,她的階級非天生,魔鏡是她的客體,實體被困在其中。也可以說在寫完《上流兒童》後,吳曉樂更進一步抓出階級中的人各有價,以及藏在階級縫隙裡的心鬼。男性菁英所追尋的精品化女性 像是一種自戀的完成女生彼此間的捉迷藏,是只有女生才能知道她的祕密,來找尋對方的真實藏在哪裡。這刺激感像是當初看小說《控制》,躲在「神奇愛咪」後面的閨女,讓她的丈夫永遠雲裡霧裡。有趣的是,《我們沒有祕密》裡則以幾個社會菁英男性來看這些女性,如同踏入一個未知的陸地般茫然。曾有朋友跟我說,女生會被注意到的只有兩種,一種是聰明的女生;一種是漂亮的女生。在菁英男眼中,能容納的女生樣本太少,他們很快陷入女生的迷宮裡。如此粗率鑑別女生的社會,讓女生難以壓制反操作社會標籤的慾望。女人互相為鏡子 三五人就成一密室女性的被簡化,是許久的常態,類似生態而非男女平等可討論,也因此關於女性連動的書寫,總像種密室效應。除了女生習慣以祕密相濡以沫外,「女性是同行」更是不為外人知的銅牆鐵壁。《我們沒有祕密》將這種親密又相忌的密室感寫得相當入骨。從其中簡曼婷青春期對自我外貌認知上的誤解,讓她一路都將人生虛構,甚至嗜吃他人的八卦來配角自己。她活在一個沒觀眾的舞台。這樣的人,我們並不陌生,所以也不讓人多憎惡。書中奧黛莉則被保護得太好,讓她人生沒有實感,如養在空中樓閣的花,只想完成自己的完美,像接受過增值的蘭花養成法,需要明確認可,總讓主宰者如師長者總能宰制得逞。為求愛的形式 角色化到入戲去我 書中串連這女性捉迷藏的女性,則以第一人稱日記書寫的方式出現,拆穿周邊女性的迷障與為階級服務的求生術。日記寫到她母親,因丈夫外遇自認成了人生配角,因配角情結的危機感,對自己女兒更加惡毒,如一過期的失溫子宮,彼此孽生著自卑,女兒在情緒勒索下,無法認識真愛,只能緊抓各種類似愛的形式。而最令人感到森冷的是女主角吳辛屏。她的人生像特別來賓、像臨演,或是代班主角。因此從書的前半段,她開始失蹤時,周圍人講述的她都是各種反串、迎合與討好。她本質是失蹤的,不只是形體失去消息,她母親因不幸與貧窮,將自身身體與家庭活成一個廢墟,以示壯烈般地昭示其存在。謊言與祕密一體兩面 最後真能分得出來嗎?吳辛屏則是可樂罐或免洗杯都可以鑽進去的寄居蟹,從老師要她去扮演一有錢人家女兒的朋友開始,她就著迷於自己所扮演的假象,甚至入戲到張冠李戴,以正義之名,作出自毀的事。她的人生就是堆到一半的積木,然後又推倒再來,以求謊言覆蓋一切的沒有主體。女性的配角情結,在這本書上充分發酵。如灰姑娘的姐姐們從不可考的面貌,誰又管白天鵝的群舞又需要多少自我催眠?這不是女權小說,這是金權現實下的人性演變,階級抖落出來的不只是窮苦,而是更多女生在主從魔咒下的粉墨登場。本文作者馬欣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與電影專欄文字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MTV中文音樂網站、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音痴路》等,著有《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

+ More
【推薦序】加害替身的創傷迴旋曲—吳曉樂《我們沒有祕密》的複雜技藝

【推薦序】加害替身的創傷迴旋曲—吳曉樂《我們沒有祕密》的複雜技藝

(文中提及小說部分情節,敬請留意) 我最早是在書店「親子教養類」中找到曉樂的書,讀完後深為她的精準抓句與複雜心智吸引—有些人是開頭王,有些人是結尾王,只有少數人是金句王,如哈姆雷特、紀伯崙:而懂得抓重點轉化的是抓句王,不管是引言或對話,曉樂都是命中要害。類型小說通常化複雜為簡單,它並沒有比較容易,只是讀者群指向不同:而嚴肅小說是把微小之事寫得很複雜,它需要較複雜的心智。一個家教老師書寫的學生故事,這題材說真的並不突出,然而為什麼會引發如此巨大的迴響?教育理念或針貶只是其一,說新穎嘛,也還不到革新者的地步,貼緊事件肉搏戰與可怕的分析力,揭開假面才是重點。這跟作者的複雜心智有關,一個個學生個案,從教學者與學生或家長不同的視角出發或交織,最後以自身的案例為結,說真的已超出教育者、心理諮商、紀錄者的範疇,這已不是人師或經師能訴說︰而是一種迷狂,她深陷其中一如闖入古堡中的簡愛,一個自立自強的新女性,護衛軟弱學生,對峙威權(不關心兒女的冷漠男性、緊迫盯人的女性、這其中還躲藏著閣樓中的瘋婦)。這個新世代簡愛對「真相」有著不知何來洶湧的探索熱情。因此曉樂寫小說,尢其是長篇,是自然而然又是必然的。《我們沒有祕密》吳曉樂 著出版日期:2020/8/27第二本《上流兒童》,藉田野完成,有其真實感,說故事的能力更強,但為「上流」所限,總有點卡卡,還帶到「上流氣」︰如今來到第三本,完成她的「教養故事」三部曲。其實曉樂的關懷更多在「學童」上,因此朝《愛彌兒》或《惡童日記》的方向去發展更好,因她的關懷更多的是「人」與「善惡」。此書雖然還是家庭校園題材,卻已跳脫「教養故事」,直接瞄準人心的幽微,然它能算「教育小說」嗎?「教育小說」又稱成長小說,多採傳記形式,如歌德《威廉.麥斯特的學徒歲月》,或大家較為熟知的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因此也扯不上關係。曉樂像石頭蹦出來的作者,在年紀輕輕時就展現天賦,不是學文史哲出身,也沒文學老師或小團體,就是天生雜食文青,讓我想到德國學法律的作家馮.席拉赫,他寫了許多討論罪行的小說,他說:「我們能原諒所有人,甚至寬恕我們最痛恨的敵人,但多半無法原諒自己。這份無能之感傷害至深並致使我們陷入孤單寂寞。」這種深刻的理解需要更深邃、犀利的心靈,「對罪行無能的感傷與孤單寂寞」,也許是曉樂本書的起點。故事是有關禁忌與傷害的故事,卻層層疊疊,步步進逼,作者最擅長的家庭與校園場景細節,同學與同學間的親密戰爭,甜美復仇,都很扣人心弦。把看似簡單的人事寫得很複雜,萬事不簡單,人人有問題,最後指向最原始的傷害。什麼是原始傷害?在禁忌與原始經驗中,從出生傷害到家庭、親人、性別……含括所有最初的親密關係,這些九○年代的陳雪已尺度大開,再早一點有張愛玲、歐陽子……,相隔幾十年能再出新意嗎?作者的複雜心智在這裡得到盡情發揮,重點不在原始傷害,而在加害替身或代理人。這裡的敗德與禁忌書寫是更尖銳的。一種尋找替身或代理人加害的概念貫穿全書,因此出現許多雙子意象,有面貌相似,個性類似的成人吳辛屏與顏艾瑟,處境相似的瑤貞與吳辛屏,相互愛慕的中學生瑤貞、吳辛屏與宋懷萱,同是人中龍鳳的兄妹宋懷萱與宋懷谷,其中的吳辛屏是雙重的替身,也是雙重的被加害人。這樣的人碰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你應該能想像,喔,不,這只是原先的原先。故事是從律師范衍重尋找失蹤的妻子吳辛屏開始,也不是這樣,在之前先鋪墊他的案主、也是高中同學兒子的女友娜娜失蹤開始,她從國中起就跟乾哥哥們上床,以致對方被求償,我們以為這是故事的主線,是一個少女的浪蕩與犯罪故事︰其實真正的故事要到近十頁才開始,律師范衍重更有問題「跟你在一起的女人,到最後只會被你逼瘋」,他的前妻顏艾瑟如此說,第二任老婆吳辛屏,她們長得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是纖細精緻的女子,且為婆婆不喜,關係緊張,發展至這裡又像是婆媳與家暴故事,然而也不是;大約到四分之一,轉換成第一人稱,是宋懷萱與小學同學瑤貞的「純愛故事」,故事一直誤導著我們,快到中間主要的事件才浮現,瑤貞之後有吳辛屏,她與宋家兄妹的疑似三角關係,之後辛屏被強暴......,你可理解作者多麼小心翼翼鋪排情節,一直將故事核心往後挪,這種延遲與充滿拐點的技巧,我們通常稱之「懸疑」、「曲折」,作者嚴密地佈置情節,並且首尾呼應,對女性肉體的甦醒,也寫得小小情色,是魔性的那種。最生動的人物當數一群校園女性,尤其宋懷萱,較不立體的是男性角色,尤其是主事件的核心分子宋懷谷。作者在情節與人物設定,讓他們往複雜的極度化走去,能滿足讀者一眼看不透與吊胃口的心,機巧的情節不但虐人也虐心。▲吳曉樂新書《我們沒有秘密》,再度凝聚深邃的觀察力,犀利剖下社會切片。(圖/鏡文學)對於第二本長篇小說,作者力圖跳脫通俗,跨過類型,往更深刻的人性描寫走去,可說是陳雪與張曼娟的奇妙混合,作者不完全通俗,寫作態度一直是嚴肅的,一般人很難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曉樂卻做到了。在這通俗與嚴肅失去分際,得IP者得天下的時代,我心目中類型的標竿人物,早一點的是渡邊淳一、山崎豐子,晚一點的是白石一文、東野圭吾,台灣是高陽、瓊瑤、侯文詠,升級版可說是「中間小說」,如吉本芭娜娜、井上靖,再上一點是村上春樹。另外,我喜歡的兩個年輕小說家,也是我投票選出的電影小說獎得主,胡遷與雙雪濤,他們的小說水準凌駕IP,之後寫出的嚴肅小說更驚人,誰說寫類型跨不過去?主要是長篇小說是時間的藝術,也是慢的藝術。它要求的是想像力,而非幻想力。長篇更是複雜的藝術,是透過顯微鏡看世界的「鑽石孔眼」,曉樂的複雜心智讓小說的複雜性得以顯現,然而焦點在細節,並非情節,過於「情節」中心走向,人物的刻劃會失去焦點與立體的可能,有許多人物是工具性、陪襯性的。那些肉眼看不見的人性肌理,與事物的方方面面,當你放慢腳步,以心靈之眼看世界,將會看到冰山融化中的景象,那夢境般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情節,而是靈魂的重量︰如果你只望著目標快跑,那將只看到目標,完全看不到其他。慢工出細活,這算是我對曉樂的期許,不為IP所限,能夠凌駕IP。自身的加入很重要,小說家以曲折迂迴的方式介入小說世界,有時比散文更赤裸。曉樂的肉搏戰與抓句真的是厲害,也是她的優勢,別因寫小說就放棄,第一人稱永遠是扣人心弦的母音。本書中也有寫得慢,而較細節的部分,如第一人稱自白的宋懷萱,及奧黛莉三人組,三十一副班長,都把校園與少年少女寫得很鮮活。如果碰到厲害的製作,這將是優秀的腳本,不管題材角度、議題都很誘人,成功的機率可以想見。台劇正在風生水起,小說與影視結合是雙贏的局面,期待曉樂的作品會是這個風潮另一個高點。本文作者周芬伶小說、散文家,東海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