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特寫】在現實的廢墟中製造天堂 議題派小說家甘弟-鏡文學

作家特寫

【作家特寫】在現實的廢墟中製造天堂 議題派小說家甘弟
文|翟翱 2018-11-19

立即閱讀:《千紙鶴:秘密》

 

甘弟本名邱宗翰,寫有《百工之人》、《千紙鶴》等社會議題強烈的長篇小說。身為小說家,他積極介入現實,用文字直逼各種議題,包括核安、廢死、長照等。然而,如此入世的寫作姿態,其實來自他出世般的苦行生活。

 

過分認真的甘弟,使他的寫作與生活都成了修行。

 

他曾閉關四年,斷絕與外界所有聯繫,每天只寫小說,用腦過度,患上頭痛毛病;他奉行永續和諧理念,吃全素,還有全套環保器具,環保吸管、環保筷,以及三組環保袋交替使用。待人接物他也一貫決絕。朋友酒駕,他送對方一組佛教樂器——磬,希望友人振聾發聵。豈料對方再犯,他便與之決裂。

 

甘弟在補習班教國文,他說自己是「說書人冒充國文老師」,透過講述一個個故事讓學生對知識與世界充滿好奇。

 

對此,甘弟只說:「我寧願孤獨也不能違背自己的理念。」結果是他的朋友少到結婚時只發了四張男方親友喜帖。孤獨的時候,他用寫作頂住大而殘破的世界。其實,他身殉文學的態度,從筆名就看得出來。

 

小說是自我追尋之路

 

訪問一開始,我便好奇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筆名從何而來。聊著聊著,我們岔題了,甘弟復主動提起這個問題。他說來源有三,首先是他的精神導師──甘地。他用這個名字寫作,希望每次見報都像在宣揚甘地的精神。此外,「甘」也來自《阿甘正傳》男主角──阿甘母親要阿甘遇到問題時就往前跑,他便跑了一生的長度,「很多人覺得阿甘很笨,但我覺得這是堅持,不是笨。」就連筆名也是他自我砥礪的工具。至於最後的弟字,則是因為他是家裡的老么。

 

甘弟現於台中教補習班。之所以選擇補教業,也是因著寫作,「這是花最少時間可以獲得最多金錢來支持我寫作的行業。」甘弟總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說書人冒充國文老師」。然而,說書人想說的是自己的故事,「在課堂上我說故事,但不是我想說的故事。既然我教書已為了迎合市場,寫作時我只想寫自己想寫的。」

 

正因如此,甘弟筆下的故事儘管千迴百轉,仍往往是自我追尋與辯證的過程。長篇《百工之人》講童年悲慘的撿骨師意外尋得生父遺骨,既尋回自己的前半生,也為作惡多端的父親贖罪;《千紙鶴》藉一樁老人院命案帶出母女和解的故事。命案不是重點,案件周圍的情理才是小說家著力之處;愛與孤寂與失落,放在罪與罰的天秤上,該如何衡量?《千紙鶴》裡看似難解的習題,卻成為甘弟目前最滿意的作品。此外,還有短篇〈地下的教堂〉、〈凱達格蘭的獨舞〉、〈有福〉等,分別聚焦勞工、蘭嶼核廢料、核安議題。

 

寫出蒙塵角落的故事

 

甘弟的小說總可見若干社會議題,他說自己最崇拜托爾斯泰,寫作是「用文學記錄社會運動,把很嚴肅的議題說得很精采。」他住在圖書館附近,不是在埋頭寫作,就是在圖書館翻文獻找資料,或在前往圖書館的路上。

 

我提到他的若干小說讓我想起黃春明,同樣聚焦底層,也往往讓他筆下的小人物在黑暗中一步步通向有光的所在,「上層的成功故事天天都在流傳,底層發生什麼事卻沒人看見。如果我不去寫,可能就沒有人在乎了。我甚至想寫動物的故事,為動保說話。」

 

「我寧願孤獨也不能違背自己的理念。」甘弟把自己的生活與寫作都變成了修行。

 

是否透過小說向讀者灌輸自己的價值觀?甘弟說,「我想呈現真相,寫完後我自己會有答案,至於讀者,就讓他們自己領會。在我的小說裡,沒有主要的聲音,每個角色都有發言權。」好比《千紙鶴》裡的法庭攻防涉及死刑議題,甘弟承認自己支持廢死,「我不怕讓人看見自己的觀點。做一個負責任的作家,必須有勇氣提出你認為對的答案。」

 

於是,我們談到文學如何與現實重疊,小說太貼近現實,是否便成新聞照抄,以及小說會不會與非虛構文學沒有了區別?「當現實與戲劇性衝突時,我會選擇後者。對我來說,報章雜誌仍有破口,得透過小說去探索。」我想起佛斯特在《小說面面觀》裡申明的:「小說比歷史更真實,因為它超越了可見的事實。」相較於真實,甘弟同樣追求說故事的力量,「故事只要存在,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讀,藉此回到那個時空。」甘弟說,他的小說與非虛構文學分進合擊。

 

甘弟用小說發聲,但小說的力量在當代恐怕已式微。我們聊到台灣近期以文學改變社會的例子,兩人腦中頓時一片空白。不過,甘弟舉了一個反例。幾年前加拉巴哥象龜亞種之一,平塔島象龜僅存的「孤獨喬治」死亡,該物種遂宣告滅絕。許多人以此為創作主題,看起來是悼念一個物種的消亡,然而更多是因為「孤獨喬治」帶來的孤寂感太過強烈,讓人浮想聯翩。甘弟說,文學處理議題不免走向抒情,最後往往也只能抒情式結束,他自己則儘量避免讓小說流於濫情的同情。

 

或因如此,寫作路上的甘弟是孤寂的,他說自己寫小說沒有市場考量,冷門也沒關係,「我是我自己最忠實的讀者,因為我寫的都是我自己想知道的事。」

 

 

創作是歡愉也是贖罪

 

甘弟的創作之路有自我質疑,也有至高無上的成就感。他說寫小說可以給他極大的快樂,「我只是在抄腦中跑出的文字,彷彿我身在其中,聽到小說人物的對話。寫作讓我上癮,非常痛快。」他形容寫小說寫入神是「上帝親吻的時刻。」他的小說癮頭多重呢?甘弟當兵時在野地出任務,因為想寫小說,跑到連長的指揮所,戴著鋼盔,用NOKIA手機3310當光線就開始寫,同袍看到還嚇了一跳。

 

甘弟關注時事,除了寫作,也上街頭;對他而言,兩者有同樣振聾發聵的效果。

 

不過,創作不是全然幸福的一件事。甘弟把生活過得像是修行,寫作對他而言,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寫作對我是贖罪,既然苟延無恥的活著,就要靠寫作救贖。」

 

創作之於他的矛盾,或許從他筆下的女性可窺見一二,「我小說中的母親常常是妓女或癱瘓者,因為我的家庭非常複雜,我媽在酒店上班,我爸是警察,我有兩個姊姊,一個同母異父,一個同父異母,後來才發現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我媽還有很多『叔叔』,我爸也有很多『阿姨』。我媽上班時間很晚,小時候看到她,她幾乎都在床上睡覺。」母親對甘弟來說,是難解的存在。他說母親有躁鬱症,全家不知該如何面對,便逐漸瓦解;獻給媽媽的小說寫完,想給她看,「但想起她帶來的痛苦,我猶豫了。」

 

小說家瑞蒙卡佛談人生,說:「對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禦的洪流。」甘弟投身洪流,透過書寫,讓自己也變成洪流的一部分。談及他計畫中的大長篇小說《人造天堂》,是以巡禮各國各地的方式檢視人類的存在,也是他永續、和諧理念的延伸。

 

「我們製造了一個廢墟,要怎樣讓它變天堂?」這是小說家甘弟的天問了。

 

甘弟作品

千紙鶴:秘密
千紙鶴:秘密 甘弟

平安夜,年逾三十的張秀慈決定燒炭自殺,卻意外被對門的鄰居黃偉恩給救了回來。好不容易甦醒的秀慈仍然一心尋死,而偉恩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大賣場收銀員,還要照顧他半身不遂的母親,但是他仍然下定決心要為這個女人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不料,當偉恩試圖尋找秀慈的家人時,卻從轄區警員梁仲斌的口中得知:「張秀慈的媽媽今早被人發現,死在自己的房間裡。」偉恩立刻趕往位於養老院的命案現場,並且在房間裡找到了秀慈母親李水順僅有的遺物──塞滿一整格抽屜的千紙鶴......

繼續閱讀
有福
有福 甘弟

盡忠職守的東京電力公司員工吉田英治,孜孜矻矻於讓核電廠安全而正常地運轉,他與兒子之間的父子關係卻逐漸停擺。好賭成性導致妻小都離他而去的杉野正榮,梭哈了大半輩子白手起家的公司與財產,只為獲得一次又一次短暫的快感。筍農鈴川三郎與妻女在鄉間過著恬淡幸福的日子,天災卻突如其來地降臨﹍﹍。 三個男人,三組不一樣的家庭關係,在福島地震之後,於破碎的電廠裡交會,修補各自人生的缺憾。

繼續閱讀
百工之人
百工之人 甘弟

出身複雜的詹天助,因為母親從事酒店小姐的工作,所以一直以來都遭受同儕的排擠。唯一能讓他獲得慰藉而心情平靜的事情,竟是撿拾昆蟲、老鼠等小動物的屍體,並且為牠們細心地掩埋。 上高中後,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天助決定私下打工賺錢,沒有一技之長的他,意外得到打工達人阿狗的幫助,因著小時候的「興趣」而逐步踏入撿骨師的領域。然而某天,母親卻在與酒客出場時,遭受嚴重車禍,臨死前告訴父不詳的天助:「你的爸爸,胸口有一朵蓮花胎記……」 撿骨師天助的身世之謎,於焉展開……。

繼續閱讀
地下的教堂
地下的教堂 甘弟

彩霞自少女時期以來,便在九堆村的窯子裡接客。年紀漸長之後,她生存下去的唯一動力就是父不詳的女兒女英,然而女英在懂事之後,卻無法接納自己的母親。彩霞的生活,於是只能仰賴與她互有情愫的恩客喜多,帶給她一點不計回報的善意。成年後的女英逃到台北上大學,某天與友人去夜店尋歡,卻被網路上知名的撿屍男子騙走﹍﹍。

繼續閱讀
凱達格蘭的獨舞
凱達格蘭的獨舞 甘弟

來自蘭嶼達悟族的青年達蘭,懷抱著不被族人祝福的夢想來到台北城裡進修芭蕾舞,但原住民的身分卻也讓他遭受同學的歧視。一面被族人認為是使祖靈蒙羞的娘娘腔,一面被同儕視為穿丁字褲跳芭蕾舞的變態,達蘭只能把自己封閉起來,全心全意投入那些跳舞的時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