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卿專欄】犯罪側寫看見純粹的惡
作者/徐淑卿1940至1955年,紐約發生多起炸彈案,警方卻一無所獲。到了1956年,紐約市警察局犯罪實驗室督察霍華德·芬尼(HowardFinney)和兩名探員,決定拜訪精神科醫師詹姆斯·布魯塞爾(JamesBrussel)。芬尼將未爆炸彈的照片,毀壞現場的影像,以及炸彈客署名F.P.工整字跡信件影本,交給布魯塞爾。後者憑藉這些跡證推測這位被稱為「瘋狂炸彈客」的人物特徵,最後他說出日後成為傳奇的預言:「當你們抓到他時——我毫不懷疑你們一定會——他會穿著一套雙排扣西裝。」一個月後,警方逮捕喬治·梅特斯基(GeorgeMetesky)。當時是午夜,他身穿睡衣,警方要求他換裝。當他回來時,身上果然穿著一套雙排扣西裝。這個案例與1972年聯邦調查局成立行為科學部門(BehavioralScienceUnit)密切相關。初期核心人物霍華德·泰藤(HowardTeten)是布魯塞爾弟子,他曾說布魯塞爾的方法是他們重要的靈感來源。犯罪側寫(CriminalProfiling)以科學方法,剖析犯罪者心靈。這如同行走在人心深淵險徑產生的洞見,與小說或影視創作,有著共通的想像泉脈。因此這門學科誕生後,不但小說或影視經常以犯罪側寫師為主角;真實世界犯罪側寫師寫的作品也經常搬上螢幕,自己則成為影視的主角原型。如泰藤的門生,著名的犯罪側寫專家約翰·道格拉斯(JohnDouglas),就是《沉默的羔羊》中傑克·克勞佛探員(AgentJackCrawford),與《破案神探》霍頓·福特(HoldenFord)的原型。今年12月即將來台參加鏡文學「黑鴉偵探俱樂部」大師論壇活動的權一容(另譯權日勇)也是如此。他是韓國第一位犯罪心理分析官,曾訪談超過1000名罪犯,他寫過《研究怪物的人》等書,後來被拍成影集《解讀惡之心的人們》。韓國2000年在首爾地方警察廳科學搜查系成立犯罪分析組,是因為1990年後,韓國社經環境急遽改變,產生新的犯罪型態;加上犯罪者遺留在現場的證據逐漸減少,因此需要新的調查手法。1960至70年代韓國社會犯罪,大多起源於加害者和受害者有因果關係,或明顯犯罪動機,像是仇殺、情殺、財殺;但是1986年華城連續殺人案與90年代至尊派等組織性犯罪,則是以非特定受害者隨機殺人。新型態的犯罪者在犯案前制定周密計畫,犯後澈底湮滅證據,因此現場少有物理跡證,這是韓國開始採行犯罪側寫搜查技術的原因。但讓警方明確認知犯罪側寫絕對有其必要,是在2003年連續殺人犯柳永哲出現,他在不到一年時間殺害20人。權一容在《研究怪物的人》寫道:「犯罪側寫即分析人的行為」。透過案發現場的犯罪者行為分析,犯罪側寫師進行多樣化剖繪,如犯罪者個性、職業特性、犯罪者人際關係。犯罪側寫包含許多範疇,像是「罪犯側寫」、「地緣側寫」、「連鎖側寫」等。他說,犯罪側寫師的面談和調查官審訊不同。調查官藉由問題,確認犯罪發生的原因、犯罪過程和犯罪真相。犯罪側寫師則是透過面談,掌握犯罪者的性格傾向,了解用什麼方式進行調查最有效。犯罪側寫師不會進行審訊,而是令犯罪者在面談中,不知不覺暴露自身特點,協助調查順利進行。2007年《紐約客》一篇長文〈DangerousMinds〉,作者MalcolmGladwell曾提到犯罪側寫師與推理小說偵探的不同。傳統偵探小說是從屍體開始,核心是尋找兇手的過程,隨著線索追查,網會越撒越大,重點在於「誰是兇手」(Whodunit)。犯罪側寫則是將網子「縮小」,利用犯罪現場來「界定兇手」,如布魯塞爾所言:「透過研究一個人的行為,我推斷出他是什麼樣的人。」這不是「誰是兇手」的故事,而是「他是誰」(Hedunits)的故事。「他是誰」可以比喻成深入黑暗之心的旅程。對於犯罪者心理成因掌握越多,對他的行為就有越清楚的「想像」,因此犯罪側寫師可以提出近乎直覺的洞察。。權一容參與的案件裡,最讓他難忘的是連續殺人犯鄭南奎,他造成14人死亡,19人重傷,受害者多是婦孺。最後他被判死刑,但尚未行刑即在獄中自殺。在訪談時,鄭南奎曾對他說:「因為坐牢不得不戒菸,但我戒不掉殺人的衝動,太痛苦了。」因此,雖然有人認為鄭南奎自殺是因為對死刑不安,但權一容認為,鄭南奎是控制不住殺人的慾望,最終只能對自己下手。他在接受韓國媒體《TheKoreaHerald》採訪時說,他在鄭南奎身上看到「純粹的惡」。這種透過「結合案發現場的科學跡證,犯罪者的犯罪特徵與心理痕跡」,想像犯罪者如何行為與思考,甚至有如「通靈」一般。〈DangerousMinds〉描述約翰·道格拉斯的一次經驗。有次他到地方警局,協助老婦人遭到殘忍毆打與性侵案件。他說完自己的看法後,一位探員露出微笑問他是否是通靈者?因為他說的內容和他們兩週前請來的靈媒說的幾乎一模一樣。身為聯邦調查局幹員,卻被比喻成靈媒,但道格拉斯並未反駁,反而開始思索他那難以言喻的洞察來源。於是問題隨之而來:這門被稱為「側寫」的神祕技藝究竟是什麼,又是否可靠。道格拉斯曾寫道:「我在處理一宗案件時,會吸收所有可用的證據……然後在心理和情感上把自己放進罪犯的腦袋裡。我嘗試像他那樣思考。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我也不確定,就像多年來向我請教的小說家湯瑪斯·哈里斯(ThomasHarris)一樣,他也無法準確說出自己的角色是如何栩栩如生地誕生的。如果這其中有某種靈感成分,我不會否認。」不過,犯罪側寫多少依賴「靈光乍現」,這門學科的準確性,也經常遭受懷疑。就像布魯塞爾雖然說出讓他聲名大噪的「雙排扣西裝」,但「瘋狂炸彈客」真正破案關鍵,是有人從對「康愛迪生」公司的人事檔案中,找出線索。在約翰·道格拉斯(JohnDouglas)與羅伯特·雷斯勒(RobertRessler)訪談36名連環殺手時,來自波士頓市立醫院的安·柏吉斯(AnnBurgess),成為這個小組的顧問,她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並規範訪談進行的方式,製作57頁訪談指南。去年《衛報》有篇文章《’Theycouldn’tstopthemselves’:whatdowereallyknowaboutserialkillers?》,訪問了安·柏吉斯。她的故事也被拍成紀錄片《Mastermind:ToThinkLikeaKiller》。之前道格拉斯和雷斯勒訪談連環殺手時,採用的方法是,讓他們說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是柏吉斯反問:「你們怎麼知道他們說的是真的?」柏吉斯之前曾和波士頓學院社會學家琳達·萊特爾·霍姆斯特倫(LyndaLytleHolmstrom)做過146位強暴受害者訪談,也共同發表一篇論文,主張強暴的本質是基於權力和控制,而不是性。「但是連環殺手研究,意味著受害者無法與你交談。那麼,他們可以從受害者學(victimology)中學到什麼?」她想尋求新的模式,讓一般探員在進入現場時,也能從側寫的角度判斷現場發生什麼:「這個人的性別是什麼?種族是什麼?年齡多大?他有工作嗎?他有朋友嗎?還是已婚?所有這類問題都是你建立側寫所需要的。」在累積多年研究後,柏吉斯對連環殺手的形成有一個看法:「我們基本上發現,一切都從年輕時的某種經歷開始。我們非常關注童年問題。人們一直說這些男人都有專橫的母親;但我們發現的是,他們有一個缺席的父親。這些男孩在成長過程中,母親同時扮演雙親的角色,所以,沒錯,在他們看來母親可能很專斷,但她必須一肩挑起。他以誰為榜樣?他向誰學習如何成長為一個男性?」她經常問犯罪者,你的犯罪手法如此高超,究竟是什麼讓它奏效,得以逍遙法外?「而他們會說,警方或其他人有多少次錯過——他們本該抓到他,他本該更早被阻止。另一個重要的事是:他們無法停止自己。」「他們無法停止自己」,犯罪側寫師相信,連續殺人犯不被逮捕,他們行為就不會停止,甚至還會升級,因為殺人的快感已不足夠。權一容在訪談連續殺人兇手柳永哲時,也有類似經驗。柳永哲埋完屍體後,會做只有他知道的標記。「因為我會繼續殺人,後面還要埋很多屍體,總不能埋在同一地方吧?所以做了標記。」2017年權一容雖未達法定退休年齡仍決定退休,原因就是:「我不是害怕他人評價我所做出的側寫結果,而是怕我的分析出錯,導致警方誤判,未能及時逮捕犯人,出現下一個受害者。而這份恐懼長久以來侵蝕我的身心。」對於犯罪側寫師來說,幫助探員及早抓到兇手,阻斷未來可能的繼續犯罪,是最重要的事。雖然,長期與這些危險心靈相處,犯罪側寫師難免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那些記憶會長時間揮之不去」,權一容曾引述尼采的話:「與怪物戰鬥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台灣目前沒有犯罪側寫師這個職位。一方面是台灣治安相對穩定,隨機重大刑案較少,尚不足支撐設立此編制。台灣警察系統也更強調物證與科學鑑識,雖有測謊等,但不是以犯罪心理學來運作,犯罪剖繪通常作為學術研究題目。此外,犯罪側寫帶有推測性,側寫內容是幫助調查,無法成為法庭證據,可能也是被視為不急之務的原因。但是犯罪心理學,永遠是小說與影視靈感的泉源。甚至無關犯罪,透過一個人的行為,洞悉他的內心,是每個人每天都在經歷的事。了解人心越多,對世界的覺察就會越不同。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權一容(另名權日勇),即將於12月來台參加鏡文學「黑鴉偵探俱樂部」大師論壇。他也是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圖/顏一立
+ More
【徐淑卿專欄】總統也想開書店
作者/徐淑卿首爾國際書展第一天,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就到台灣館參觀。文在寅現在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平山書房」的主人。他退休後在家鄉慶尚南道梁山市平山村開了這家書店,也舉辦作家座談和推動兒童閱讀等活動,將書店定位為「將書與人連結的文化共同體」。這次首爾書展,平山書房還設立攤位參展。除了文在寅,另一為人熟知的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書店今天」。2016年得曼布克獎時,她曾說如果哪天不寫作了,就想開家小型獨立書店。後來寫作仍然持續,但她的書店也在2019年誕生。為什麼韓國有這麼多人想開書店?或說,想開家小型的獨立書店?STORAGEBOOK&FILM在首爾有兩家鄰近的店。我先到創始店,在門外就看到這次首爾國際書展台灣主題國「臺灣感性」的海報,裡面還有一個特別陳列台灣繪本作品的韓文版專櫃。對這家書店產生興趣有幾個原因:銷售很多獨立出版品;開設許多活動與課程,如教你如何「做一本自己的書」;從2014年開始舉辦串連創作者與讀者的獨立出版書展。曾看過韓國作者李成赫寫的文章〈首爾的獨立書店散步〉。他說韓國出版界有個「登壇」的制度,為了成為作家,必須投稿到報社或出版社,經過審查登上文壇,才會被正式認可為作家。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想寫自己的故事,自己出書,所以開始出現很多獨立出版品。在此情況下,販售這些獨立出版品的獨立書店也越來越多。在STORAGEBOOK&FILM,正好就看到李成赫的作品《傷了我的心》(暫譯),是由他自己出版。許多獨立書店本身就從事獨立出版,這家書店也是如此。我在創始店時,對一本小書很好奇,用翻譯軟體看了上面的手寫字,但是沒有買。到他們第二家店時,在門口看到一張小紙條,其中兩句是「如果有你喜歡的書,請以購買支持,一點點的支持會有很大的幫助。」這讓我決定,即使剛才已經買了三本書了,一定也要在這裡買一本。我請書店的人員推薦一本書。他有點為難的說,韓文的話,小說可以嗎?我說,請隨意推薦。於是他指著一套四季小說,問我最喜歡什麼季節?我說冬天。巧的是,這本冬天的小說《美麗的雪花》(暫譯),就是我在創始店好奇但沒有買的書。店員很開心的說:「我就是這本書的編輯。」這就是實體書店難以被取代的地方。永遠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不管是書,還是人的相遇。對書店主人說,這是透過書籍與策展表達自我主張的地方,對上門的顧客來說,則是在許多的未知中,回應呼喚與共鳴。這裡,有許許多多美麗的世界等待開啟。在韓國,「獨立書店」是2015年後才流行的概念。指在個人獨立經營的非連鎖「地方書店」中,受年輕世代歡迎,重視內容策展與社群經營的特色書店,常與獨立出版品掛勾。根據韓國書店資料地圖平台Bookshopmap執行長南昌祐(暫譯)2024年發表的文章,韓國獨立書店可以分成三代:第一代是從2010年初開始,以「獨立出版」為主題的書店興起。強調與鄰里共存,尊重多樣性。第二代是2015年後。媒體曝光與現年二十多歲的Z世代關注,帶動爆發性成長。面對競爭,一些書店選擇走向「專門主題經營」。通常會採取書、咖啡、設計、出版或住宿等複合式經營。如銷售手工藝品、場地出租,提供出版課程等。第三代是2020年後.讀者需求轉向「寬敞舒適,好拍照」。IG經營變得重要。開始策略化經營:提供每月配書的訂閱服務;舉行讀書會、講座、書談等活動;空間租借與會員制交流平台。在Bookshopmap數據中,362間第三代書店,有超過56.4%會定期舉辦聚會。(2025年在Bookshopmap註冊的獨立書店有962家。)韓國政府對地方書店也相當重視。在制度面上有支持書店經營的法律與政策架構。在2014、2021年《出版文化產業振興法》兩次修法,先確立「圖書定價制」,有效抑削價競爭。再新增「地區書店活化支援」條文,要求公共圖書館優先向地方書店購書。指定書店為適合微型創業業種,大型企業一年只能開一家新店,保障小型書店生存空間。有「今日書店」、「深夜書房」、「書店策展支持計畫」等關於活動、經營、策展的補助。也有「書店學校」培訓課程,「書店on」平台運營建制。(不過2024年尹錫悅政府大幅縮減文化預算,可能影響相關計畫推動。)2016年首爾市有公共圖書館共享空間條例,鼓勵圖書館讓地方書店舉辦小型活動,建立「圖書館x書店x社區」的聯動。一家書店可能既是地方書店又是獨立書店又是社區書店,只是在不同脈絡使用不同稱謂。「獨立書店」凸顯不同於連鎖書店的文化多樣性;深植於地區的「地方書店」猶如小型的基地,確保文化在末梢神經依然活躍。「社區書店」則強調在地的文化連結與社群參與。按照美國社會學家RayOldenburg著名的「第三空間」理論,認為「第三空間」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場域,是人們在家與職場之外,得以交談,互動與建立歸屬的地方。社區書店正是具有這樣意義的空間。正因為地方書店的重要性。在2020年疫情初起時,荷蘭書店EnterEnter和IdeaBooks,就推出全球性的串聯活動「閱讀書籍,購買書籍,支持在地」(ReadsBooks,BuyBooks,BuyLocal)。他們指出,這是想喚起對於這些文化場域脆弱性的關注,強調「這些書店需要被看見」。在韓國,透過地方書店網絡,也發起「BuyBook,BuyLocal」活動,支持地方書店,讓這些在地文化節點不會消失。在韓國導演洪常秀2022年的作品《小說家電影》裡,一位主角開設的書店櫥窗就貼了「BuyBook,BuyLocal」的貼紙,貼紙上還有一句韓文:「書,請在附近的地方書店購買」。這勾起我對地方書店的所有情感。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在一個台灣小鎮長大的人,地方上的書店,就是連結知識與世界的窗口。現在的地方書店,原有的意義依然存在,只是包含更多。它不僅以選書和策展和活動成為地方上的文化場域,也必須經營自己的社群,獲得在地的認同與讀者的歸屬感。而這些匯聚而成的,不僅是國民素質的涵育,也會建構一個我們更喜歡的社會,乃至提升一國的文化實力。韓國獨立書店數量持續成長。各有自我主張的選書風格,銷售許多獨立出版品,以及舉辦各種活動,維繫社群,使其具有不同於傳統大書店的經營特色。圖/顏一立
+ More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