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特寫】虛實間,見江湖──王駿:一部武俠,就是一輩子-鏡文學

【作家特寫】虛實間,見江湖──王駿:一部武俠,就是一輩子
文|陳琡分、翟翱 2019-02-11



立刻閱讀:《江湖無招》
 

王駿曾任記者,採訪的都是政商名流,從俞國華到江丙坤,攤開來可以連成一部國政小史──檯面上的版本。那檯面下的呢?2010年起,他斷斷續續寫完60萬字的武俠小說《江湖無招》,將於18號出版。

 

江湖險惡,何以無招?因為他寫的是亂世中庶民(真正的那種)面臨新與舊,破與立,是與非叩關時的掙扎,也因為他自記者之眼,見證高手對決無招勝有招的境界。聽起來好像很高上大,但問他寫了什麼?王駿只淡然的說:「就是亂世裡的一些人。」


半生報人轉業寫小說

 

有些作品,記下寫作者某段時期的想法,或某階段的成長。然而,有些寫作者一出手,傾注在文字當中的,就是自己的一輩子──一輩子的見聞、一輩子的養成,與一輩子的積累。

 

王駿第一部武俠小說的《江湖無招》,就幾近是這樣的作品。

 

攤開王駿的資歷:報社財經記者、專任主筆,寫社論、短評,正業之餘還寫搖滾樂專欄與台灣美軍電台小史。不僅替多位政經名人如俞國華、王昭明、江丙坤、林振國、白培英、錢純、賴英照、郭婉容等人著傳,更得過新聞局「金鼎獎」。一輩子都在文字中打滾的他,信手拈來,盡是政商財經專術,國計民生大事。

 

是以,當他退休之後,某天向身邊友人提及,他寫了一部武俠小說(的起頭)時,所有人的反應都是:「啊?你會寫武俠小說?」

 

「其實這就是自我證明而已。」寫作者之於自己作品的起始,時常存在「被雷擊中的瞬間」,一種宛如被老天揀選的使命感。王駿回想自己對著電腦螢幕敲下《江湖無招》第一個字的緣由,或許沒有這麼偉大的成分,然多少也是帶著一絲文字人骨子裡的驕傲。

 

「大概是2010年,我剛從報社退休不久。某天在報紙副刊上,翻到〈武俠小說大賞〉的連載。一看下去,怎麼這些個作品,不只文字、語句、標點符號錯誤連連,更累文贅字成篇;細讀下去,三兩段就讀出寫作者生活歷練的缺乏。武俠小說不該是這樣寫的。」

 

小說中提到多種十九世紀末西洋火器,王駿自小就對武器有興趣,照片中是在欽佩星號上玩五零機槍。

 

就「武俠小說不該是這樣寫的」這麼一個念頭,王駿如捏塑土偶一般,捏出了生在清末亂世的儲幼寧,藉著他的雙眼,從八歲幼齡寫到而立的青壯,透過儲幼寧闖蕩江湖的遭逢,寫出中國在面臨西方文明強硬叩關之時,庶民生活所面臨的新舊混雜與轉變──那是儲幼寧的經歷,也是中國皇朝末世的經歷。

 

要說《江湖無招》是武俠小說,也不盡然。畢竟儲幼寧雖因肝鬱之症成了武林奇才,但王駿並未安排他就此一路征戰、稱霸武林,反倒著墨更多時代交替獨有的奇聞異事:舊社會的生剮活驢、擂台比武、黑白狡詐;與新文明的巨艦洋砲、電報機槍,以及西方勢力的入侵等。既有傳奇,又有典故,讀來像是摻了武俠因子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更像《儒林外史》現代版。



 

寫出混跡江湖的真實樣貌

 

「我自己最喜歡、覺得最棒的武俠小說,就是金庸。金庸的武俠小說的確是最好的,但他的作品卻不算是很好的武俠小說典範,他的小說角色都太出世、太超塵了。」王駿認為,無論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或《鹿鼎記》,那些膾炙人口的人物與情節,都與現世相去甚遠。

 

「金庸筆下的每個江湖人物都很不得了,不僅可以為所欲為,還身強體健、不愁肚腹,甚至連皇帝都怕他們,這是不對的。」王駿另提了王度廬,「你看王的《臥虎藏龍》、《鐵騎銀瓶》、《紫鳳鏢》,看他描述的江湖,那才是真實的情況。所謂的江湖人物都是很卑微、很低賤的,混江湖的人多半很慘,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無敵的。」

 

於是,他讓自己的角色徘徊在庶民階層,連用的兵器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眾人爭搶的稀世珍品。「就是用刀啊,刀刀刀刀刀,沒有其他的。」為什麼?王駿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劍太貴了。「一把好劍不只要有名匠鍛造,還得刻花、開鋒、磨利,再配上精心設製的劍鞘。一般的江湖人物哪用得起啊。」相較之下,刀是便宜又有用的武器,殺傷力又強大,砍壞了就換一把,比起劍來的確現世許多。

 

早年金融財經記者經歷,描寫到清末鹽商如何綜橫黑白兩道入木三分。照片是與財政部長錢純合影。

 

「我寫的東西有些弱點。其中之一是,我讓儲幼寧碰到很多事,但在這些事當中,他多半是配角,只在關鍵時刻才跳出來幫忙解決問題,一件結束之後再下一件。」因此,讀者看的不是儲幼寧如何打怪破關升等,而是他所帶出的清末太平天國的亂世殘局。

 

「所有故事的上層都是真的,下層都是假的──英法聯軍、西洋艦隊,戰爭種種都是真的,砲艇是假的;太平天國是真的,裡面提到的將領士兵是假的;搶糧是真的,屠村是假的。」諸如此類的虛虛實實,交替出奠基於歷史的江湖時代感,而非架空的武俠世界。





 

傾注所學,從短幅到巨製

 

江湖無招》的初始只有開頭的六千六百字,寫完之後一擱就七年。「那時給幾個朋友看過,大家都說不錯,我自己也覺得不錯。」這些年來,他逢人就提「我寫了部武俠小說,你要不要看一下?」人家看完之後給了正面回應,他也就此感到滿足。「但就這樣不錯不錯,就一直放著啦。反正也沒特別想怎麼樣嘛。」他哈哈一笑,好生嘲弄了自己一番。

 

及至編輯找上門來,他才再度積極起來。他想起七年前那個「自我證明」的意念,想起那個「認為人家寫的東西不好,那就自己寫看看」的壯志,總要認真給自己一個交代,不能就此停在那六千六百字。

 

小說主人翁於清末亂世行俠北京上海各地,作者本人也遊歷大江南北。

但當時編輯問他故事梗概,問他大綱設定,他一概不知。「編輯問我故事會怎麼走,我想寫的是什麼?我說:『就是亂世裡的一些人。』」當了一輩子的記者,寫了四十多年的報導,面對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部創作,他重回新手的生澀。「每天就是想多少、寫多少。有時想了一個初步的哏,寫著寫著來了更多的哏。」像是儲幼寧遇到了一樁樁的事件,王駿放棄對作品的控制,反讓故事帶著他走。

 

於是,他由六千多字的短幅再開,最後落到六十三萬字的鉅篇。王駿在其中傾倒自己從中學開始的大量閱讀:高陽、唐魯孫、老舍、巴金,當然也有金庸;加上他行走大江南北的閱歷、從事記者工作大半生的文字鍛鍊,佐之以數十年老相聲迷的積累──凡此種種,讓他的敘事洗練且帶幽默,用典說故淺白生動,猶如化身天橋底下說書人,日復一日,掀起一頁新的篇章。

 

「我還是想證明一件事:證明我能寫武俠小說。至於作品紅不紅、值不值,無所謂。我就盡我的能力把它寫出來。寫出來之後,朋友看了,覺得不錯。那或許,我這輩子只寫這一部就好了。」

混跡江湖的真實樣貌

江湖無招 (原名:亂世俠影)
江湖無招 (原名:亂世俠影) 王駿 (殘陽孤叟)

清同治年間,太平天國之亂波及甚廣,江南大營綠營千總吉平山,丁憂回鄉,辦團練保鄉,但為細作儲懷遠所害,夫婦皆亡。所遺襁褓兒吉仁凱,為細作所收,改名儲幼寧,攜回撫養,視為己出。 嗣後,吉平山舊屬為吉報仇,帶走儲懷遠、儲幼寧父子,至山寨巢穴,解析儲幼寧身世,逼死儲懷遠。儲幼寧遭逢連番變故,身染抑鬱之症,卻因此演化出耳聰目明,能察人所不能察,見人所不能見。儲懷遠死後,儲幼寧由其叔吉平海暨師爺閻桐春撫養。閻並因材施教,培育儲幼寧習武練技,練成絕世武技。 白雲蒼狗,世事多變,儲幼寧十五歲上,貪官秦善北至山寨威逼勒索,辱及閻桐春,儲幼寧護師,失手格斃貪官。此後,浪跡天涯,經歷無數不可思議旅程。其間,行俠仗義,在清光緒年間亂世,留下俠客身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