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星推薦/那些你我身邊的「貴人」──午盞談《神的落難時代》

文學星推薦/那些你我身邊的「貴人」──午盞談《神的落難時代》

無論是疫情、戰爭、天災人禍,我們正值動盪不安的時代,也是最需要信仰的時代。而《神的落難時代》創作之初的契機原是幾年前繪師們興起臺灣各山脈的擬人圖,給了我山神的靈感,而後逐漸拼湊出其他神明擬人的輪廓。我時常在想,對於「神明」,於大部分人而言,既觸碰不到也感受不到,只憑口耳相傳,我們便賦予了「神明」想像,就連雕花樑柱都有著各式不同的面貌。是我們創造「神明」,還是「神明」創造了我們,彷彿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是世紀無解之謎。在《神的落難時代》中,我筆下的神明顛覆了以往的形象,讓祂們走入人間, 甚至是化身成了你我身邊都可能相遇的凡人,在這千千萬萬的擦肩而過之中, 祂們以不同的姿態傾聽我們的祈求,給予我們最急切的幫助,如同「貴人」一般的存在。說起我的貴人,就必須得提起高中時代的班導師兼數學老師,因緣際會之下成為了數學小老師,因而開啟了從數學笨蛋到拿到百分的奇幻旅程,以及對我的循循善誘,在追逐夢想與持續寫作上功不可沒。至今,我仍然對老師充滿感 激。大家身邊是否也有「貴人」呢?也許這些「貴人」們正悄悄地、無聲地,推著你前進也說不定。▲午盞《神的落難時代》描述主角誤打誤撞發現,平時大眾耳熟能詳的神明,都以極其平凡親和的樣貌,默默奉獻生活著。此外,我也在故事中提出有趣的反向思考,除了神明會以凡人的形象徘徊在我們身邊,神明有肉軀,除了傾聽我們的煩惱,神明也有自己的煩惱,而這些煩惱往往都是我們人類給予的。這些煩惱想必大家也都似曾相似,甚至會心一 笑,比如選舉候選人的媽祖託夢說,又或者月老為現今單身男女太多而困擾, 並設立了牽姻緣 app。在這些神明的煩惱中,當然也有令人擔憂氣憤的事,比如山林濫墾濫伐,導致山神傷痕累累卻依舊為了每一次阻擋颱風侵襲而努力奮鬥著,再比如被賭徒利用完就隨意丟棄的落難神明和面對求子心切的信徒們而左右為難的註生娘娘。在神明為我們解憂時,祂們的煩惱又該由誰來傾聽,因而在《神的落難時代》裡,女主角吳心儀成為了神明代言人,並且藉由女主角周遭的人事物串聯起人與神明之間的羈絆。那些不曾察覺,或是被遺忘,又或是習以為常的小事,人與神明之間的距離不再遙不可及。正因為觸碰不到,才能在徬徨之際及時給予無形的力量,也正因為觸碰不到,於是往往也將不幸歸咎於神明,來求得內心的安寧,甚至藉以神為藉口行事。「萬物皆有靈」,來自日本的神道教,神道思想認為世上存在「八百萬神」,而我們也能在歷經了 21 個年頭仍被人津津樂道的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中了解這種有趣的信仰。原是無神論者的女主角吳心儀偶然成為了神明代言人,意外闖入了神明存在的世界,與千尋一般,開啟了一場與神明羈絆的旅程,在了解信仰的同時,也學習捨與得,面對離別,緣起緣滅的輪迴。日新月異的現代,試想神明也可能不再是騰雲駕霧,也許開著千萬超跑,用著最新款的手機,祂們落到了凡間,神和人之間的界限模糊了,用與我們相近的姿態圍繞在我們身邊。就連臺灣島「福爾摩莎」也有了化身,坐落在一間不起眼的小茶樓裡,靜靜凝望與守護著這片土地,也照看著來往的神明與人間。最後,希望讀完故事的各位,能從中獲得力量,並感激與期待遇見每一位生命中的「貴人」。

+ More
神明剛剛經過——午盞談《神的落難時代》

神明剛剛經過——午盞談《神的落難時代》

「把神寫得小小的,因為生命中的貴人是神的化身也未可知。」剛交出新作《神的落難時代》的午盞說。 這話聽來爛漫,眼前人又十足朝氣,完全看不出她因為記錯採訪地點,在炎夏中走了十幾分鐘,且剛結束兩小時的棚內攝影工作。午盞其人真的跟她的小說一樣燦然嗎?是採訪之初我好奇的。《神的落難時代》 午盞著呼喚偶然與巧合午盞現年二十多歲,老家在台中,正職是傳產內勤。日文系出身的她,先在貿易公司上班,後赴日本打工度假,在岡山的溫泉飯店工作,去年四月才返台。正職與寫作八竿子打不著,連日文系都是因為媽媽一句「反正你喜歡看動漫,不如大學念個語言」才選的,又是怎樣踏上寫作之路?「小學六年級我有一個好朋友要搬離台中,就用筆記本寫故事給對方當作紀念,所以一開始我的小說都寫在筆記本上。因為喜歡看漫畫,對編故事有興趣。正式發表是在高三。那時鮮網快倒閉,我只在上面發表了一部作品。」2017年午盞出版長篇奇幻《冥府千歲》,之後在鏡文學發表《跑吧!時光》、《給你的青春謊言》、《必然,好日子》等校園青春與穿越愛情作品。「愛情只是副餐,不是主體。」午盞這樣註解自己的小說。話雖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牽絆甚至奇緣,始終是她小說念茲在茲的。新作《神的落難時代》更延伸至神與人,乃至這塊土地的關聯。在她筆下,這份關聯千絲萬縷,溫柔鋪展,「再怎麼曲折顛簸,都有轉機。」儘管讀日文系,午盞坦承看的日文小說很少,「認真說起來只有江戶川亂步的《怪人二十面相》。」午盞是看網路小說長大的一代,喜歡成名90年代的蝴蝶,自認受其影響,「我特別喜歡蝴蝶筆下的世界觀架構,當每個小故事互相聯結,讀起來讓人驚豔,也能讓讀者在其中找尋其他故事人物的蛛絲馬跡,除讀故事之外,也多了探索的樂趣。」甚且連筆名都受其他輕小說作家影響,「當年輕小說天后的筆名都來自詩詞,我就用蘇東坡詞《浣溪紗》『雪沫乳花浮午盞』取筆名。」▲午盞過往多寫校園青春之作,這回寫誤入神界的女子,最終發現神明始終溫柔的在她身邊,「或許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就是神的化身。」(圖/鏡文學)誤闖神界的少女午盞鍾情於人的際遇流轉,包括來生前世、平行時空等。魅力何在?「大概是我不甘平凡吧,想創造另一個自己受神眷顧,且有能力把自己有的分享給更多人。」創作本當如是——創造異想幻境,讓人稍歇暫棲。午盞說,「別人有公主命,我是有超人夢。」循此看午盞新作《神的落難時代》,便有了不同的意義。《神的落難時代》以疫情時代為背景,人間災難,神明也難自保,「神真的存在我們身邊嗎?如果是,為什麼神沒有聽見人們的祈禱,世界仍有這麼多苦難。」女主角「吳心儀」本是無神論者,卻被指派開發線上參拜app,無意間闖入一間破舊的茶館,喝了主人「莎莎」一碗神秘的茶,因而成為神明代言人。原來莎莎是台灣島「福爾摩沙」的化身。眾神來到這座島嶼,受她恩庇,而她繼續保佑島嶼上的居民,同時幫助落難的神。在此,人與神與土地的分際已模糊。吳心儀成為神明代言人後,歷經一連串事件,包括有人參選卻假媽祖托夢為名,老樹神因真身被掛貓屍而困擾,註生娘娘面對重男輕女信徒想求子,還有山神對抗颱風之餘,更因人類破壞而傷痕累累等。吳心儀為眾神奔波,才發現自己的二哥有不為人知過往。神有煩惱,人來解決,最終卻是人有了連神都無解的心結。午盞表示,當初動念寫《神的落難時代》是看到網路上有人貼出擬人化的山神吸引她;讓神走入凡間,因「神的形體是我們賦予想像,以往大家會覺得神高高在上,住在渺渺天宮。我希望透過筆下神明帶給讀者另一種可能:也許其實神有平易近人的面貌,就潛藏在我們生活周遭,偷偷關注、幫助我們。此外,祂們也和我們有一樣有血有肉,有身為神的煩惱。」小說中,少女姿態的媽祖發現有人冒用自己名義來參選,「迅速從制服裙子口袋掏出手機,」在分身群組裡問到底是哪座廟的媽祖託夢,「只見大媽、二媽、三媽都不約而同立刻否認是自己託的夢,至於其他媽也在不同時間點也分別表明立場。」神的煩惱,往往來自人的不想負責。當信仰遇上科技《神的落難時代》讓我想起尼爾・蓋曼的《美國眾神》。舊的神祇死去,被新世代新大陸的神取代。不過午盞並不糾結信仰與科技的此消彼長,反而讓科技成為神明的推手,神明甚至也會用高科技,「神也要跟人一起學習新東西,萬一信徒跟神許願要手機或電腦怎辦?」因此,與其說是探究信仰,不如說午盞著迷於小說的「What/If」魔力,以及生命千回百轉的機運,「我們總說『早知道』及『如果』,感嘆錯過,如果有穿越時空與平行時空存在,也許就能挽回遺憾。」 ▲午盞著迷於小說的「What/If」魔力,以及生命千回百轉的機運,「我們總說『早知道』及『如果』,感嘆錯過,如果有穿越時空與平行時空存在,也許就能挽回遺憾。」(圖/鏡文學)說故事挽回自己自己有何遺憾嗎?午盞坦承家中較傳統,她是大姐,底下有兩個弟弟,自小就被媽媽教導要讓著弟弟,最常見的說法是「你是姐姐啊,怎麼不讓弟弟?」有次,她同媽媽摺衣服,問了句「為何弟弟都不用摺?」媽媽近乎反射性的說出「男生不用摺」讓午盞訝異。 命運如常且弔詭,「我媽在原生家庭也是長姐,有兩個弟弟。」所以午盞很容易活得像她媽媽,內化壓抑,不過她有自覺,「我常跟我媽說如果你希望未來媳婦快樂,就應該做出改變。」並且通過寫作成就另一個自己。《神的落難時代》女主角是最小的妹妹,上頭有兩個哥哥,同時得幫助因婆婆重男輕女而逼迫媳婦生女兒的高中同學。或許便是午盞為自己創生的另一個時空版本。相信寫作的力量,那相信神明嗎?午盞說她什麼神都拜,還透露了一則小故事。之所以到日本打工,是因為出了一場車禍,休養了一年半,「其實出事故前,因為工作不順,我去給廟裡師父算命,師父當時就告訴我晚上不要出門,但我當時工作剛好輪到晚班,師父聽完眉頭一皺,只意有所指要我辭職,耐心等到來年,運才會好起來。我沒有在意他的囑咐,結果在晚班下班途中出了車禍,住醫院躺了十天。經過此事後,我覺得那位師父就像貴人,冥冥之中給我指點。」除了算命仙師父,午盞到日本打工也有段奇遇,「有次我在深山裡獨自騎腳踏車迷路,我過了無數個隧道,才意識自己走錯方向,當時慌又急,打電話給家人朋友都沒人接,只好硬著頭皮摸索,前前後後花了三個小時在山裡騎腳踏車。我覺得除了自己運氣好,肯定也受神的護佑。」小說裡,午盞藉由台灣島的化身莎莎說道:「信仰摸不著也看不著,可是正因為這樣,所以才能在人們徬徨無措的時候給予力量。」小說家以自己的人生為例,神明剛剛經過,如同風的慰藉。小說家也未可知的是,寫作當下,那個曾為人生徬徨困頓的女子便是神明,說故事賜福自己,同時經過他人身旁。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