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世界的覆灭──连明伟评陈思宏长篇小说《佛罗里达变形记》

极乐世界的覆灭──连明伟评陈思宏长篇小说《佛罗里达变形记》

当破土迎接第一缕阳光时,它整个形态毫无艺术性可言 植物之子,也如人类之子一样幼苗越长越高,把各个器官组合成整体再反复、再创造可能发育成无穷尽的不同形态。你看:仿佛每片叶都被精心雕琢――锯齿状叶缘,波形缺刻,针状叶片在叶柄支撑下,与整棵植株交织为整体命中注定!歌德《植物变形记》 从《鬼地方》徙至《佛罗里达变形记》,“夏日三部曲”第二部妖异直袭,不容喘息。作家再次凭借招魂本事,探索人之渴求、忏悔与变异。鬼魅随行,附身不再单纯指涉肉身,深入记忆,使活人变成死鬼,使死人变成活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南方不可以止些。“小史”作为长篇小说开篇切入视角,为人名,为古代职掌记谱礼仪职官称谓,为诸家野史,亦指涉文明别传。一心离世者向友人递送邀约,遗书号令,聚拢四散败兵,命运歧路,离散分轨,蚂蚁运尸途径再次浮现,准备重回西方极乐世界,共同拼凑历史面貌。若言,《鬼》书是以逃至未来的异境“他”者,归返原乡,审视“他/他们”之生命故事;《佛》书,则以“他/他们”,重新从原乡抵达异境,还原过去,聚焦另一无所不在的“他”者。两书横跨巨幅时间,然而,最终抵达的地理、精神与意涵,却有所背离;亦即,两本小说内在意义之起始,互为陈述,同时互为抗衡。六位龙子龙女考完联考,参与“莲观基金会”举办的“佛罗里达暑期少年英语游学团”。领队蛋头带领,地域越界,扩增内在空间探向自我,一一凝视各自家庭境况。小说主要调动两个时间与两个地理位置。时间切片,是1991年的越界之行与2020年的瘟疫之年;地理切片,是佛罗里达与台湾。时空广袤,相互牵引,从中演绎人心诸多变化。龙子龙女各有境遇,因个性、潜能与家庭而走向不同方位,然而探讨不仅于此,私我演变除了情感需求,除了个人意志,隐然透露条条路径抉择,早有历史幽灵惘惘纠缠。表面,近三十年转变,揭橥肉体解放、感情冲动与思想桎梏,深入其中,则得研析整体脉络对人的影响。故事除了聚焦青少启蒙,肉体花草,精神蜕变,更是指向蒙蔽未知如遭操控的背景。位置从亚热带台湾前进热带佛罗里达,再抵至西方乐园避难碉堡,居此,文明洋葱剥落,解除限制,泯灭界线,紫夜、百香果、短吻鳄、火山蚁丘、犀牛、壁虎、绿鬣蜥、猫、红鹤、螃蟹、猫、红树林、蟒蛇等随侍在旁,莲座化为红树林,龙子龙女化为蜥蜴,并非异化为另一个我,而是在另一种文明可能性中重新雕塑,乃至发现原初自我。感官掌控,声色犬马肆意解放,展现兽性通感,深刻唤醒五感。视觉:凯文之精准素描。嗅觉:克莉丝丁之敏锐嗅闻。味觉:安妮之食蚁欲望。听觉:阿曼达之琴奏,莱恩对音乐专辑之迷恋。触觉:莱恩、克莉丝丁遭遇的肉体伤害,角色展开的情欲探索。饮酒,嗑药,著迷新颖食膳,性向暧昧游移,肉体解放跨至精神,乃至最后,无意间唤醒噬人之欲。罪恶迷人,同时迷惑于人。跨入现代文明,人的原初之欲毕竟有其底线,一旦跨越必定深刻烙印,无可复返。经由他者唤醒记忆,原罪胎记,将一辈子囚困探索者。有心无心,均为罪过。乐园揭晓,并非温驯可亲的动物园,而是深藏危机的热带兽园。以愉悦为出发的狩猎,沦为相对意义的野蛮,除非继续留存地下碉堡,展开另一文明向度。龙子龙女偶然造成“黄祸”(Yellow Peril),逃离乐园,返回东方,受限早已建构之道德方寸,终生愧疚。遗留者或自尽,或精神崩溃,西方文明亦无法容许此种流于冲动未被认可的杀戮。乐园沾血,自此衰落,地下碉堡正式敲钉封棺。西方避难乐园并非单独存在,紧密呼应东方“莲社/垂莲小佛堂”。亚裔意象错综贯穿小说,并与西方符码有效抗衡,Yellow、龙的传人、莲花、香港餐厅、指月割耳的传说等。细探机构成立缘由,早已背离佛教教义,自成体系,独立运作。从党国体制的地下组织避难所,转化为优生学、分级人类、高等低等之“塑人”机制,再转型为慈善助人基金会,龙子龙女在此架构诞生,即使亟欲远离,却难逃掌控。西方避难碉堡的乐园建造者为孤狼杰克,东方躲避党政的地下组织创办人为双性人,东西极乐世界的领导者,均是各个文明制度摧残下的“畸形者”。由于受创,必得活在自主运作的场域,唯有坚壁清野,才得以生存。肉体之自慰,精神之自卫,凭借不受认同的畸形,勃生另一文明向度,宽容鳏寡孤独,接纳老弱伤残,瓦解单一文明故事法则。只是,空间护卫,未能演化另一规模的章程、训诫与道德,紧接势必步入衰败。角色的肉体探索、情感抵牾与精神转变,在畸形文明的互惠之下,萌发规范之外的火种。所谓“变形”,非指终点,而是探向本我之历程,一路巾帼罗襦,搽脂抹粉,天女散花,狂飙文字声色感官,展演行为浮光浪蕊,虚构中隐匿虚构,直至所有秘密一一接露,最终,得以知晓,作为“人”,其实无法避免残暴――于是纵情,于是性欲,于是乱伦。人之原始特征被激发,喷勃飞溅,一方面破除禁锢,另一方面探索文明框架,乃至人在社会系统底下的失误、乱码与突破意志。预设的教化模组之中,原始的欲望、人的养成与道德的培养,均成为诅咒。进而,探向内在意义,无意有意的杀戮,不再只是罪过,不再只是一辈子的忏悔,不再只是某种必须隐蔽的邪恶,巧妙转化,成为无法承担的抗辩,认清自我,借此正式背离东方西方极乐世界。堕入畸形的历程,同时揭露,远离畸形的路径,东西文明野蛮高贵在此正式崩解。作家的野心不可小觑。结合公路浪游、青春启蒙、性别认同、感官探索、忏悔告白、造人工程等主题,演绎出文化冲突、人类意志乃至文明起源雏型等。然而,或可斟酌,异境对语言造成的切割、镕铸与背离;同时,当故事不断解构本为虚构之体的小说,任何摧毁,无限翻转,易将轻易丧失意义厚度。兹因种种明显特征,仿佛刻意背离写实小说,通向寓言,指涉神话,展开更为交错、虚实与庞杂之象征辨证。乌托邦,无何有乡,意欲建立必得先行摧毁,诚心祭献人命;然而,献上人命,并不保证乐园必定到来,先行抵达的总是幽灵。鬼之言,佛之语,莲花瓣瓣垂怜,命运终将揭露我们本无堕落倾向之原初。本文作者连明伟一九八三年生,暨南大学中文系、东华大学创英所毕业。曾任职菲律宾尚爱中学华文教师,加拿大班夫费尔蒙特城堡饭店员工,圣露西亚青年体育部桌球教练。现为北艺大讲师。著有《番茄街游击战》、《青蚨子》、《蓝莓夜的告白》等。

+ More
地狱变的盛夏——作家林俊颕评《佛罗里达变形记》

地狱变的盛夏——作家林俊颕评《佛罗里达变形记》

一开始展读《佛罗里达变形记》,容易轻率地将之标签为廿一世纪、台湾版的《苍蝇王》。然而,并不很久以前流行过的一句广告语,“幻灭是成长的开始”,今日依然成立。跨入成长的通过仪式,必要的恶之华,一如蜷川实花镜头里的世界,总让人错觉是鲜血泼洒。这仪式是否又必然等同于启蒙,心灵之眼被打开了,从此再也不一样了,再也回不去童蒙的单纯天真?显然,陈思宏不满足重弹这样的老调,他的企图与野心如同一条极大的抛物线,把读者的视野推到北美洲最南端的佛罗里达;打著暑期少年英语游学团的豪奢名义,六位一九七六龙年出生、十六岁的三男孩三女孩集体离台赴美,一个癫狂、暴乱又各自内心寂寞欲死的热带暑假,在此核爆,其毁灭威力的半径笼罩他们此后一生,即使各自逃窜到天涯海角也不能洗脱。将近三十年后,他们鬼打墙地回到巨创的原点,那浩瀚大海、万里蓝天,果真成了那最古老的“情天恨海”。所谓核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恕不能在此泄露。但是,这一群美丽少年是一九七六龙年生的,当然并非偶然,此中有作者深埋的用意与心机,“龙的传人”还记得吗?不正是当下许多人唯恐不能彻底歼灭而后快的党国馀孽?每一个有著不同的精神残疾、或带著不可告人的罪衍的龙子龙女,追溯其罪孽根源,不正是他们的父母?而这伙该死的父母们,祸端之首,好一个黄俊雄布袋戏中的“藏镜人+女暴君”的综合体,深层布局终而创立一个秘教……有定见的读者,或要讨厌这样的对号入座,但我必须指明,党国馀孽的正宗本尊是龙子龙女的父母们—以世俗标准而论,大都属于人生胜利组—因此,历史背景必得再往前推一步。我存有《当代杂志》第二期,专辑标题:“革命的/理想的/激情的/反叛的六○年代”;冒著简化的危险,我要引用其中张北海文章〈摇滚与革命〉列出的关键字,“妇女解放、大麻、嬉皮、花的儿女、摇滚、禅、人民公社、性解放”。我的意思是,这本小说一再重点提示的一九七六龙年生,可不是希区考克电影的“麦高芬”(MacGuffin),而是草蛇灰线地提供了时代脉络与解谜的钥匙,从六○到七○年代,出身权贵的父母,在彼时去了美国,在一波波时代的惊涛骇浪打滚过,回到冷战尖锐的台湾,他/她带回了什么香花毒草,企图移植在这海岛?明乎此,我们便可洞悉小说家者言,盛夏的火气里,其中满溢的讽刺与怒气。然则,这讽刺与怒气、更是小说中的那一群崩坏之人的郁怒的标枪,投掷的目标是谁?但,若是这标枪已经找不到投掷的对象,是否回头反噬他们自己?书名《佛罗里达变形记》,既然活用了古老的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我不禁要问,变形了什么?成长有必然的幻灭,正确的说,是生灭流转,这是生命的常与变。上天有好生之德,看似酸腐的老话,但生物繁衍,一代人老死,一代人接续,永不匮乏的是新生的眼睛,每一世代各有其哀乐与困境,然而世代之间,是遗产或负债,是罪恶转移或典型确立,该不该清算斗争,要不要转型正义,绝对是复杂而痛苦的思想与行动。此中没有捷径与便宜行事,否则就是开了通往地狱的道路。从十六岁到重回佛罗里达相聚的四十四岁,他们确实为自己构筑了没有出路的“地狱变”。回到小说、文字共和国,公领域,作者以其作品供读者回味并检验。老实说,文学与通俗、类型读物的对立,是相当令人疲乏的老问题。眼前实况是,网路大神的力量摧枯拉朽,贬值旧世界旧东西,尤其影音串流开启的水坝闸门,是巨量的消费供给,也是摄制的巨量需求。文字小说这一门古老的手工艺,能否是影像产业的智库,保有尊严与主体性?还是侍奉它?为其先导、临摹的前置作业?此时此地,尚难定论;恐怕永远不会有定论。在这本小说,故事的强烈戏剧化,叙述的意识流,像是正午海面上的强光跳跃,海面下鱼族随潮流疾游,必须坦承,我却惘然感受影像的阴影咻咻地席卷而来。《佛罗里达变形记》,我认为最有意义的变是在作者。陈思宏丰富的旅游行迹,是否涓滴挹注、转益其小说写作,有待作者本人自剖。据说,今年正是《孽子》四十周年,张爱玲一百岁,不免令人想到白先勇笔下那仓皇无依的青春鸟之一,小玉,耿耿一念飞往日本寻父的传奇;而移民美国四十年的张爱玲,辽阔的新大陆于她不过是芥子之宅,太阳下毫无新鲜事。继《鬼地方》的波罗的海,陈思宏将小说场域拉到佛罗里达,刻意求工经营一场青春的献祭,鬼祟其后定居他们的心眼。在海岛台湾的读者,隔著淼淼太平洋读之思之,四面海洋环绕著我们,“浪打空城寂寞回”,世界那么大又那么小,自己的罪孽自己救,自己的鬼祟自己除,我想到了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诗行,杨牧的翻译:“整整五㖊下令尊那里躺著,他的骨骼是珊瑚架子了;那些珍珠本是他的眼睛来的,他身上所有会消灭的都遭遇了一次海之变,已经转为丰美,奇丽。水妖们按时为他敲丧钟,叮咚!听啊!我听到了—叮咚的钟。”本文作者林俊颕一九六○年生,彰化人。政治大学中文系毕业,纽约市立大学Queens College大众传播硕士。曾任职报社、电视台、广告公司。著有小说《我不可告人的乡愁》、《镜花园》、《善女人》、《玫瑰阿修罗》、《大暑》、《是谁在唱歌》、《焚烧创世纪》、《夏夜微笑》、《某某人的梦》、《猛暑》等,散文集《日出在远方》、《盛夏的事》。《我不可告人的乡愁》获2012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与金鼎奖;《某某人的梦》获2015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与金鼎奖。2012年获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画(IWP)

+ More
【书评】失婚男人何去何从? 吴娟瑜评《拼装家庭》

【书评】失婚男人何去何从? 吴娟瑜评《拼装家庭》

拿到“拼装家庭”小说时,看到封面的两个男人各自牵著女儿的手,误以为这不就是所谓多元家庭的组合之一吗? 两个相爱的爸爸组成一个温暖真情的家庭,然后受到家人阻隢、社会异样眼光,结果爱情大崩坏……错、错、错……我错得离谱!抓住社会脉络叹服作家Ami亚海的神来妙笔,她不走温馨大团圆的剧码,她抓住了社会尖端议题──和同一女人离婚后的两个男人,为了各自女儿的幸福,努力协调彼此的价值观、工作型态、上下课接送,以及家事分工等。Ami亚海不走老路,也不走岔路,她老老实实记录两个最早互看不顺眼的前夫,为了女儿的“姊妹情”,继而彼此容忍,同时经历最新潮流的各式各样议题。例如:裴承飞曾是个“妈宝”、何笃行斯文到“没存在感”、淇淇在学校被“霸凌”、缪缪自编自导“绑架”,另外,单亲妈于美君的儿子“对爸爸过敏”、裴母误认“两个男人住在一起就是同性恋”,以及何笃行经手“青银共居”提案,等等。总总这些都是读者熟悉的字眼,不料,加诸于两个单亲爸身上,却组合了波涛起伏,情何以堪的纠结人生。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社会变迁瞬息万变,十年、二十年前,女人失婚是一件难以启齿之事,不但遮遮掩掩,还需含辛茹苦,拉拔儿女长大。如今,风水轮流转,拜女性受高等教育、职场女性吃香,以及经济自主之赐,婚姻中的女人不再低声下气,不再委屈求全。一个踉跄下,许多年轻男人如同何笃行和裴承飞竟然成了孤立无援的单亲爸,关键点──这些失婚男人尚未察觉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被老婆Fire了。失婚男人的悲欢诚如名导瞿友宁的际遇,他拍电影大卖,老婆却要求离婚。当时,他说了句全天下失婚男人的心声:“前一天还好好的,怎么隔天突然说要离婚?”接著,他补了一句:“她可能想了很久,但我都没察觉”。这就是现今社会一个非常微妙的变化,Ami亚海却抓对脉络了,她看出失婚男人的悲歌。“拼装家庭”里,两位男主角鼓起勇气出席“共同前妻”苏馥纯的再婚喜宴,读者除了会心一笑,也佩服Ami亚海的巧思铺陈。后来,苏馥纯准备退回两位前夫的礼金而约了裴承飞,两人终于有机会心平气和地对话。“裴承飞听著前妻诉说自己被产后忧郁反复折磨,向母亲求援却得不到帮助,还曾经想要杀死自己的孩子……他不敢相信前妻在经历这些事情时,自己就在她的身边。”我说Ami亚海“抓对脉络”,特别指裴承飞讲出了“自己就在她的身边”这句话。我是长期关注家庭结构演变,和性别趋势的社会观察者,我发现许多在婚姻浮沈的妻子早已发出警讯,提出建议方案,但是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打游戏的老公却“有听没有到”,甚至认为老婆是无理取闹,胡吵乱吵,结果拒绝沟通,以至错失良机,让失望的老婆转身离去。失婚者无罪,没有人故意让孩子在两边家庭奔波,也没有大人故意让孩子在暗夜哭泣,但是真的走不下去时,不放手,又能怎么样呢?裴承飞认错,向前妻说“对不起”,承认自己不够格做爸爸,苏馥纯也坦言自己不够格做妈妈。很少离异夫妻还能如此open talk,多数是带著误会和怨怼,从此一辈子不再往来。至于,另一位男主角何笃行,他没有裴承飞幸运,得以和前妻话说从前,形象懦弱的他仍心系苏馥纯,却考虑和另一位单亲妈于美君重组家庭,然而,裴承飞反对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好意,也各有思量,命运会怎么走,大家都不明白哩!至少,书里的两位失婚男人,Ami亚海笔下留情,让他们有很好的反省,让他们把失婚的隐痛藏住,认真地把女儿的幸福摆在第一位,在无意中组成的“拼装家庭”里互相支持。谁是藏镜人?建议读者们看这本书时,不妨把著眼点放在前妻苏馥纯身上,毕竟她是整个“拼装家庭”的藏镜人,她挣脱家庭后,展翅高飞,成为亮丽的Top Sales,是业务冠军,是第三任老公阿智的心上人。苏馥纯远离婆媳困境,从妈妈角色脱逃,又力争上游,站上自己人生的舞台,做为第一女主角,她在想什么?她在要什么?21世纪的女性是有声音、有形象,也有行动力的人,离婚前的何笃行和裴承飞应该无法理解前妻的心思起伏,一定也难以认同“做一个妈妈怎可能不要女儿,宁可离婚”的决定。但是,事实发生了,这个世代的男人已不是活在爷爷、爸爸的古老神话里,要女人三从四德,要老婆守著神主牌、守著家庭、守著儿女,要老婆做一个不出声音的影子,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了,这就是多元世代的多样家庭样貌,要阻止,要拒绝也难以达成。“拼装家庭”让我们在两个爸爸、两个女儿、一个前妻的主轴里,慢慢咀嚼,慢慢吸收,慢慢理解。失婚男人如何走出一片天地?在Ami亚海精准拿捏和生花妙笔下,绝对掀开了你我尚未厘清的人生际遇,非常值得读者们一窥其中曼妙哦!本文作者吴娟瑜国际演说家/两性专家

+ More
伟大的代价是责任——Let me sing you a waltz评《瞬间正义》

伟大的代价是责任——Let me sing you a waltz评《瞬间正义》

若论目前为止所读到的华文小说,游善钧的科幻推理小说《瞬间正义》大概会是适合直接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首选之一,有爱情,有悬疑,有亲情,也有动作场面,就连故事中的人物都已随著文字叙述自动于脑海中配对好合适的演员人选,鲜明的角色形象、生动的言行描绘、未来感的人工智慧,再加上张力十足、峰回路转的缉凶与办案过程,让人读起是欲罢不能。《瞬间正义》游善钧著(图/Let me sing you a waltz提供)过去关于警察执法过当的社会新闻层出不穷,也许就是作者提笔《瞬间正义》的灵感来源,就像电影《关键报告》、丹布朗《起源》等无数电影或小说的题材,警察在明,犯人在暗,有时人脑难以于千钧一发之际做出最恰当或是最正确的判断,未来势必只能仰赖电脑改善人性本质上的缺陷,此部小说便著眼于两害相衡取其轻的办案考量,科侦中心设计出一套名为“Finocchio”的人工智慧,在每位同意参与此项计画的员警身上植入晶片,交出扣下板机的身体自主权,一场名为“瞬间正义”的计画默默启动,从此以后,是由电脑而非人脑决定开枪方式与用枪时机,避免伤及无辜,防患于未然,甚至为“正义”下定义,却也极有可能走向所谓的“必要之恶”。故事围绕在几名要角身上,生来就有英雄命的话题核心员警薛博泽,同时具备了大众喜爱的戏剧性与悲剧性,一手打造出人工智慧的高材生萧苡麟博士,以及参与此项计画的警界与媒体界相关人士。随著一场超商抢劫的失控意外,这个秘密行动因此摊在阳光下,过程中舆论风向不停摆荡,受各种阴谋论左右,曾经一面倒将人工智慧捧上天,又在弹指之间把赋予“正义”标准答案的新技术拉下神坛,毕竟那同时也可以是警察卸责的借口。“身为一名警察,必须对自己开的每一枪负责,那才是真正的正义。”“他的意思是:难道知道不是‘自己’,而是‘系统’让自己开的枪以后,那份杀了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吗?”正因如此,萧苡麟博士解释系统时会说“物种的进化是竞争,至于社会的进化,则是妥协”就在于,物种进化是技术层面,而社会进化则在于道德层面。可想而知,Finocchio 也将为警方惹来不少未知麻烦,从令人费解的开枪时机开始,参与此项计画的员警依序身亡,一起又一起命案引发社会哗然,再加上先射箭再画靶的牵强模拟影片,让人不禁怀疑人工智慧的可信度,甚至相信有其他看不见的手在背后主导一切。科技始终源自于人性,但就如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份子萧苡麟而言,在在证明玛丽雪莱所说,人的经验往往是盲目的。我们追求拓展智力,渴望探索未知,将人工智慧赋予最接近人类的形态,最终却无法明白自己一手创造出了何种危机,如此局面其实在无数科幻作品中并不新奇,然而接著看见的不出多少恶始于善,多少错误始于正义。基于诸如此类的原因,迫使人们不得不自省,于科技日新月异的过程中,举凡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各类领域,都必须回归根本正视一个终极伦理问题:邱吉尔提醒世人,伟大的代价是责任 ── 那我们的责任究竟在哪? 不难看出丹布朗对游善钧撰写此本小说的影响,透过社群、媒体各类元素,具有普世性的思维模式、科技现况、恐惧根本建构出潜在危机,选在充满未知与不确定的时刻,满是骚动与混乱的年代,巧妙将虚构情节对应到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以流畅易懂的笔法堆叠一个说服力十足的精彩故事。阖上书本后,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抱持类似的疑问,到底于科技和人性之间,未来的人们该如何取得平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正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幸,设法寻求一个标准答案的同时,也许该回归《起源》中的一段话:“愿我们的哲学跟上我们的科技,愿我们的同情心跟上我们的力量,也愿爱而非恐惧成为改变的动力。”

+ More
天作之合的定义可以很宽广——elish评《拼装家庭》

天作之合的定义可以很宽广——elish评《拼装家庭》

说来微妙,那怕向来有声音主张这是足以摧毁社会良善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虽然不晓得要怎么办到,想像力就是超能力?),但一夫一妻以外的家庭形式向来受大众娱乐创作的青睐。有像电影三个奶爸一个娃或伊坂幸太郎小说《OH! FATHER》这样“爸爸太多了”的欢乐路线。也有像电影《亲密关系》或《他不笨,他是我爸爸》这样的催泪系故事,整体而言是无需统计的多。 只是我有时还是会思考,一个平实的台湾多元成家模式可能是什么样子,会有怎样的烦恼,能否成为托尔斯泰笔下那种所谓都是一样的幸福家庭? 那样的家庭可能是由台北两个男人的合作开始,他们一个叫裴承飞一个叫何笃行,都曾曾同一位女人结婚但最终分开。婚姻各留给他们一个女儿,然后因为许多现实因素,最后变成一起照顾她们,对,一起照顾。 在同个屋檐底下,淇淇和缪缪这对同母异父的姊妹有一个爸爸和另一个爸爸(通常是叫他叔叔)。两个爸爸常被误会是情侣可其实不是,嗯,好吧,结果这个事实好像反而让这个家的成分看起来更离奇。比如奶奶就一直表示,你们不去登记吗?这样没有保障欸!大概是对这类作品多少有点刻版印象吧,我刚开始总忍不住期待,故事会不会出现一些猛爆喜剧式或者惊人的韩剧式展开,不过再读下去就会发现,这本小说的重点就是平实。爸爸都得乖乖上班,一个公务员一个结构技师,也不是什么华丽的职业,小孩更没有超能力(不,那个,其实我没有期待小孩有超能力啦,真的)。两个爸爸一样会带小孩搭捷运、吃麦当劳,她们的女儿会去学跳舞和珠算,在学校要小考,也会和男生吵架,作业字写太丑只好一直改。为了学区租来的房子就算空间不足,女儿也还是要有自己的床,但爸爸就……睡同一张床也不会死,再说有何不可?嗯,这样很好啊,有何不可,真希望我也在那里!(不,所以说在那里干嘛?呃,讨论他们有多宠女儿?)但也正是这些细碎的家庭琐事,可以反过来让人察觉到很多事情发生之前难以想像,但真碰上了才会意识到那原来也是不错的选项。虽说没有精巧笑点与夸张情节,可相对的也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特殊家庭日常中的温馨与美好。我想阅读Ami亚海的这个故事时,最有意思的点莫过于在台湾城市里看著角色经历自己熟悉的生活。但同时他们又因为自己的特别与平凡,经历了不同的风霜与一样的喜悦。毕竟《拼装家庭》的成分和其他家很不一样,可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部分却又如此类同。到头来读者总会意识到,不管成份如何,每个家都一样特殊也一样不特殊,许多看似平凡的家庭也都有自己的问题与压力,而标签的存在大可不必。只要彼此重视、互助,也愿意为了对方变得更好,这样的关系自然可以成就一个家,就像天作之合的定义也可以很宽广一样。身为读者我总理直气壮的在心里想著,这个家明明这么好,为什么总是被另眼相待?但其实我知道为什么会被另眼相待,正因为同样活在台湾,才更知道这样的家庭可能会受到怎样的批评。当看见小说里确实出现歧视时,无论那是来自邻居还是师长,在感觉不平的同时(可以把O老师鞭数十驱之别院吗?),又可以鲜明的想像那种态度与嘴脸。就算对象不是自己,但这样的歧视向来不令人陌生,更别提《拼装家庭》还比一般的特殊家庭更奇妙。这种奇妙可能会成为力量,但更多时候、至少在彻底磨合并变得坚韧前,异质往往仍是负担。旁人的目光耳语,来自所谓正常的歧视,都可能让人类在不自觉间把污名内化到自己心中。即使在主线正式展开的当下这家人看起来已磨合得很好,可实际上人和人之间永远存在著冲突和意见不合,也无法不去思考自己的现状究否为最佳解,又该不该持续下去。两个已经太习惯正常的父亲,尽管一边教导女儿正常的定义可以很宽广,却又总是不自觉的反过来肯认自己的异常。他们暗暗想著这种奇怪的状况不可能持久,甚至想找方法来加以治愈,那怕出现在眼前的是个烂方法也可以。但该怎么说呢?有时没经受困境反而无法形塑更坚韧的自我,也无法察觉到真正重要也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所谓幸福家庭更非没有冲突的理想小天地,而是一个不断互相摸索试探持续追求最佳解的命运共同体。《拼装家庭》正是以平实的剧情,在缓缓述说一个奇妙家庭如何经历考验的过程。它让读者循序渐进的去感受问题在那里、他们如何拿出爱、创意与坚定的心努力克服,又有那些问题本不应该是问题。当然家庭之外,我也喜欢作者对故事中那位前妻的温柔,她不是妖女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强悍,她只是个试著好好活下去的同时,变得无法顾及其他更多事甚至濒临崩溃的普通人。小说中那段和解,以及她再度勇敢追求幸福的尝试都让我浅浅微笑。孩子可能带来幸福,但也有些人的幸福无法包括孩子,而每种选择都该被尊重。总归来说核心家庭其实是非常近代的发明,早在现代社会成形之前的原始部落时期,一大群人彼此帮忙照顾非出于己的孩子的习惯,反倒才是人类在物种延续上的优势。没错,那毕竟是很久以前的事,我们都是现代人了。但也正因如此,在这个环境已经异于古早年代的现在,我们都该试著接受更多元化的家庭结构,让人们凭需要与机缘采用而无需担心外界排斥。于是本书看到最后我的想法也从一开始的“有什么不可以”或者老套的“这样也很好”,慢慢变成为何这不能是另一种无需多言的理所当然。我很期望有天更多元的家庭结构能在台湾成为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一本好小说向来能够去除偏见并开拓人们心中的可能性,比方说《拼装家庭》的故事。本文作者elish偶尔产生期待自己是业馀上班族妄想的写作者,习惯阅读、观影、写小说和心得,正在追寻更多有趣故事的人生旅途中。

+ More
AI vs. HM:人工智慧与人性道德的挣扎交战——提子墨评《瞬间正义》

AI vs. HM:人工智慧与人性道德的挣扎交战——提子墨评《瞬间正义》

2012月2月2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某社区的一名巡警,见到刚购物完走出超商的非裔男子特雷翁.马丁(Trevon Martin)后,先入为主认为对方看上去形迹可疑,便打了电话通报警局支援,自己也上前去盘问了马丁,随后双方却因故发生争执与扭打。当警方赶到现场后,马丁早已中弹身亡。2014年8月9日,密苏里州的弗格森市,一名年仅十八岁的非裔青年麦克.布朗(Michael Brown Jr.),亦是在被警察拦下来搜查时,就原因不明被该员警击毙身亡!《瞬间正义》游善钧著2020年8月23日,威斯康辛州的基诺沙市,二十九岁的非裔男子雅布各.布莱克(Jacob Blake),正要进入自己的汽车驾驶座时,却被警员从背后开了七枪而倒地。当时,三名年幼的儿女也正坐在车上目睹全程,布莱克因枪伤造成腰部以下半瘫,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多年来,美国警方因用枪时机而误杀无辜者的事件频传,再加上同年乔治.佛洛伊德(George Perry Floyd)被四名警员暴力致死的事件。警察歧视与不合理执法的抗议声浪日益高涨,引起全美五十个州一波一波的游行抗议。尽管,目前全球已有至少十四个国家的执法单位,规定出勤警察必须配备穿戴式的“警用密录器”(Police Body Camera),作为现场搜证、执法公平性评估,以及警察被投诉时的视讯依据。这些国家在全面实施后提出报告,警用密录器除了有抑止意图犯罪与安定民心的效果,在城区的犯罪率亦有明显趋缓。不过,却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警察误杀市民,与执法过当所造成的伤亡事件。游善钧的最新科幻推理小说《瞬间正义》,适时迎上这个全球正在关注的重大议题,并挑战警察用枪时机与不合理执法的解决途径,也就是以人工智慧来防范执法者枪火意外的机制!这一部小说大胆发想出将人类的感官讯息,传导至脑中的微型人工智慧晶片上,再透过中央系统的管控构成一道“保险”,来防范各种擦枪走火的意外事件。故事背景设定于近未来的台湾,市警局的少数员警在实验保密的约定下,大脑被植入了晶片,而所用的配枪也加装了生物锁。那一块微型晶片在员警的脑中,搜集对方的视觉、听觉、触觉与周遭各种资讯,适时传达至中央端的Finocchio分析与评估任务处境。而所有被植入晶片的员警之间,亦能透过系统相互“共感”连结,由Finocchio交叉分析出环境资料做出最佳用枪时机,那一套实验性的AI系统被称为“瞬间正义”!人体俨然成为某种执法武器,而人工智慧却成为管控人体武器的保险锁。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生前并不赞同人工智慧过度发展。他认为人类的科技将持续进步,人工智慧也会在半导体与软硬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在知识学习与讯息吸收的速度上,超越人脑可以达到与容纳的境界。人工智慧的进程,也将短于人脑历经千百年来的进化与开化过程,并且极有可能繁衍出自我改造与创造的能力,将可能带来人类最终被自己创造的人工智慧灭绝的恶果。许多正在研发人工智慧的科技业者却乐观其成,他们认为目前的研究方向,电脑端并不可能有异变或意识苏醒的可能性,在许多方面更不会超越真实的人性,诸如:创意、审美观、同理心或怜悯之心。当然,也有人天真地认为,万一AI机器人真有任何叛变或脱序行为,只要关掉电源或拔掉插头就可除掉它们了呀!殊不知,现在许多人工智慧的装置中,早已具备太阳能自动充电功能,并不见得需要插头或归定位充电了。《瞬间正义》在人工智慧的题材上,也探讨了乐观派与悲观派两个方向的面向。对科侦中心“瞬间正义”的发明者萧苡麟博士而言,她对自己钻研神经科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所发明出的人工智慧晶片与系统深信不已,甚至对Finocchio所做出的判断,诸如:瞄准对象的选择、射击部位的选择、扣下扳机时机的选择……以及根据环境资料所推估的枪击后果假设,也乐观得全然信任。而媒体记者与受害者家属,则属于悲观的对立面,他们认为执法者对人类的生杀大权,日后将可能取决于由人工智慧来决定,当然深感恐惧与不可思议。记者们更认为,万一“瞬间正义”的计画在警界全面实施后,那么警方日后将可能把一切的枪击误杀或谋杀,甩锅给是听命于人工智慧的假想推断!而这两种面向的冲突,也在其后几名被植入晶片的员警,接二连三发生误击无辜者,与“被自杀”的谜团疑云中,彻底令人反思人工智慧真能取代人类,断下攸关人命的射击或停止的命令吗?就个体而言,每一位被植入晶片的警察们,内心也必须面临两种感知与思维的煎熬,一种是“人工智慧”(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另一种则是自身的“人性道德”(HM / Human Morality),它们看似分属于两道平行线上的感官控制,却能够在脑中交错缠绕出矛盾与不确定的自我!诚如男主角薛博泽提及──“难道知道不是‘自己’,而是‘系统’让自己开的枪以后,那份杀了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吗?”普罗大众可能粗浅地认为,在前线打仗的战士或维护治安的警察们,他们所枪杀的都是十恶不赦的“敌人”或“坏人”,完全不需考虑任何人性道德或罪恶感吧?其实,除了自身遭受他人暴行或侵害时,会导致所谓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当自己也成为某种形态的“加害者”时,无论是以杀害他人或屠宰动物为业的工作者,也常会导致相对的创伤后压力!那些在战场上为国争光、冲锋陷阵,而开火杀死或炸死敌人的士兵们;那些在刑场上,为伸张法律而执行枪决死刑犯的法警们;那些追捕通缉犯或重大枪击要犯时,需开枪火拼的武装警察们;就算是从事屠宰动物为业的屠宰场员工,都可能因为自身结束了某些生命,而引发挥之不去的“加害者创伤压力症候群”(PITS)。当所有的杀戮或枪击事件结束后,在他们平静的内心仍会受到人性与道德的煎熬,无论他们所杀害的是敌人或坏人,那一条生命背后的成长历程、妻小儿女或高堂父母,也会在他们内心如墨渍般渐渐晕染开来……《瞬间正义》是一部以人工智慧为主轴的科幻推理小说,却促使我们深思在完美光鲜的前沿科技表象下,那一波波暗潮汹涌的AI危机,剧情也不断在人工智慧与人性道德之间切换,触及著不同层面的人心与自我省思。当你阖上这一本小说时,脑中或许仍会浮起女主角萧苡麟,在记者会上骄傲地说著,那一番关于上帝与骰子的话语。读完之后,你应该也能看到霍金坐在轮椅上的身影,歪著头带著微笑看著萧苡麟,淡淡地说道──“爱因斯坦错了!他曾经说过‘上帝不掷骰子’。在我们对黑洞的研究中显示,上帝不光是会掷骰子,有时候祂还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因为祂会将它们掷到了看不见的地方。”Einstein was wrong when he said "God does not play dice". Consideration of black holes suggests, not only that God does play dice, but that He sometimes confuses us by throwing them where they can't be seen.本文作者提子墨 作家、书评人与翻译,台湾首位拥有“英国犯罪作家协会”与“加拿大犯罪作家协会”双重会员之作者。第四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决选、“博客来侦探社”选书人、OKAPI签约专栏作家。2018年以旅情小说《幸福到站,叫醒我》,荣获TiBE遴选为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台湾主题馆参展小说之一,小说作品亦获美国“旧金山市立图书馆”典藏入馆近六十册。脸书/推特/微博/IG:提子墨

+ More
从此他们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Beck评Ami亚海《拼装家庭》

从此他们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Beck评Ami亚海《拼装家庭》

你们要在相处中保留空间,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之间飞舞。彼此相爱,但不要被爱束缚,让爱如海洋般奔流在你们灵魂的两岸。──纪伯伦《拼装家庭》最戏剧性的一刻,我认为在开篇就揭露了:甫失婚的男子何笃行抱著襁褓中的女儿缪缪回到前妻故居,怀著一股物伤其类的心情,叫住了前妻的前夫,几乎是语无伦次地问他:“你是怎么一个人养孩子的?”莫名其妙被这个看起来很没用的男人同病相怜,前前夫裴承飞白眼以对,没给他半点好脸色。接著,天上响了一记闷雷,大雨倾盆而下。非典型家庭的日常因为冲动也因为巧合,被同一个女人抛弃的两个单亲爸爸,就这样带著一对同母异父的小姊妹,组成了四口之家。故事再展开时,已经是数年后的日常。经过多年磨合,两个男人为了养育女儿而组成的互助团体如今运作顺利,爸爸们的时间和资源精准分配,家庭生活就像玩传接球游戏一样默契十足。 裴承飞外放刚强,何笃行优柔寡断;裴沛淇沉稳内敛,何芸缪娇纵热情。两对父女的个性南辕北辙,随意挑出两个人来都能成为强烈的对照组,这一家人却也因此像拼图般彼此互补,每个人都在这个家里扮演著他人无法取代的重要位置。一个屋檐下的日子和乐又融洽,就算有冲突和磨擦,从大到小对内对外,四个成员都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家”。唯一难以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与其说是外界的目光,不如说是深藏的心魔──即使“家”已经形成了,但各人心中却还是怀抱著对“家”的想像,担心自己现在这个家,并不符合家的标准。但又是谁规定一个家该是什么样子呢?台湾近几年反复在多元成家和同性婚姻议题上有抗争和辩论,法律走得比较快,人情跟上的速度仍是稍慢。关于这一点,天生无法选择家人的孩子们,反而远比大人还要知道得更多。面对同学质疑自己家里有两个爸爸很奇怪,缪缪头一回,脚一跺,一句“就算我有十个爸爸也不关你的事”就直接呛爆对方,也痛快呛爆了现今社会上某些人“家庭只能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僵固想像。既然是一个家,无论称呼是爸爸还是叔叔,那就是疼爱著自己的家人。缪缪知道裴承飞和爸爸一样疼她,淇淇也只会对体贴细心的何笃行撒娇。反而是大人们花上了许多时间和精神,闹过一次又一次别扭,才能摆脱对单亲二字的自责和自卑。唉,没办法,因为是大人嘛。爱的界线与越界两个爸爸一开始连朋友都称不上,顶多是利益互惠的合作伙伴,在同居前也约法三章,对财务和教养都划好了明确界线,明智地在相处中保留空间,借此避开一般家庭会有的冲突。作者用了有缝隙的拼图和不同颜色材质的拼布来形容他们这个家庭,也借由两段破裂的婚姻和双方与原生家庭长辈的相处,来强调保留空间并非疏离,对彼此的尊重才是一段关系能够长久而无怨的关键。但情感是无法像责任和财产那样分割的,遇到关心则乱的事情,又怎能当成切蛋糕一样,这块是你的女儿,那块是我的女儿?故事走到后半,两个爸爸的教养分歧浮上台面,他们还因此大吵一架。怀著对“女儿”一视同仁的关心,总是习于包容退让的何笃行终究还是跨越界线──因为都很重要,所以无法选择。我读到这段总是动容,而这份无血缘的亲情也成为淇淇的支柱,让她下定决心,勇敢为自己任性。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转折,乍看像是作者在自我反驳前面的铺陈,但一切走到这里却又都是对的,没有矛盾。拼图的缝隙能让明亮的光线透进来,拼布的缝线让它有弹性好接住落下时的某个人;相处中应当保留空间,但那空间是为了让天堂的风吹拂,为了让温暖的海洋流动,为了注视彼此,而不是转身背对。从此他们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拼装家庭》长了很多触手,围绕著这个非典型家庭,触碰到很多其他的问题。单亲家庭的性别典范难题、从婚姻中逃离的妻子、无法产生母爱的母亲、青春期教养问题、童年阴影、长女情结……明明是两个爸爸带小孩的故事,却处处充满女人的声音、女人的指纹。家庭为了孩子而拼装起来,故事也因为孩子而转动。原就擅长描写人物对话的Ami亚海写起小孩来简直像是被附身一般,敏感体贴的淇淇钻牛角尖钻得令人心疼,任性的缪缪遇到克星阿嬷时的自白又可爱得让人失笑,白目的小男生其实很勇敢又负责任,背叛好友的女孩内心其实不断挣扎和逃避……Ami亚海温柔的笔尖不放过理解每一颗心灵的可能,企图和何笃行利益结合的于美君反能说破他的心思,有偏见的楼下阿姨也不是什么坏人,即使是两度逃离母职的母亲,作者也不允许她留在过去的错误中,给了她告解的机会和未来的蓝图。童话式的结局往往是这样的:从此他们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拼装家庭》有个如童话般的开头,而其中点滴却是发生在你我周遭的日常,故事走到卷末,结局又比童话更加美好。家庭能给予的最完美的爱,其实是为了分离。爱在相处间一点一滴累积,让孩子有勇气迎接成长的痛楚,有勇气走出家庭的保护,有勇气接受全新的挑战,有勇气面对将来可能的孤独。不管走得再远都有底气,也不必回头确认,因为家已经在那里,而且一直在那里。

+ More
【书评】乩童警探的双重绝杀:封杀侦探的原型,通杀诡计的窠臼

【书评】乩童警探的双重绝杀:封杀侦探的原型,通杀诡计的窠臼

当今片酬最高的好莱坞导演是谁?谜底揭晓是克里斯多福.诺兰。想不到吧?这个答案似乎令人跌破眼镜,但又好像没那么出人意表。没错,诺兰还没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影坛上的资历并不足以拿出来说嘴;不过,看他历年来的作品无非是叫好叫座的热卖片,难怪可以让锱铢必较的片商捧著两亿美元预算上门,端出两千万美元片酬再加20%全球票房分红的优渥合约。诺兰到底掌握什么样的魔法,才能拥有“我说了算”的话语权?答案就两个字:创新。正当全球的编导还在重复“穿越时空”的老哏时,诺兰却在2020年的新片“天能(Tenet)”中,利用物理学的“熵”理论开发出“逆转时间”的全新桥段。尽管情节烧脑令人一头雾水,然而你不能不佩服诺兰勇于创新的魄力。 乩童警探:双重谋杀张国立 著出版日期:2020/9/25找到新的语言,写出新的题材,这绝对是每一位创作者的终极目标。综观长达近乎一百八十年的推理文学史,若细看每个转捩点发生的时刻,总会发现要嘛出现过全新型态的侦探,不然就是竞相开发各式各样的诡计,进而诞生截然不同的次类型流派。历史告诉我们一件事:想要扬名立万,就必须在固有的脉络里同中求异、另辟新径,这正是每个小说家挖空心思在做的事情。创新,就会成为史上第一人。爱伦坡为何被尊称“推理小说之父”?因为他在1841那一年,发表了史上第一篇推理故事〈莫尔格街凶杀案〉,同时创造了“绅士侦探”的原型。他笔下的杜宾是法国名门之后,由于家道中落无奈与朋友同住巴黎,虽然性情古怪,却有著惊人的推理能力,能透过零星的资讯破解难题,推理出意想不到的真相。杜宾身边有个重要配角,此人是以第一人称观点来记录案件始末的助手。而这个双人搭档引来众多后进作家的仿效,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福尔摩斯与华生”和“白罗与海斯汀”。回顾十九至二○世纪那个年代,绅士代表一种高尚的身分,他们无须去上班打卡工作,之所以出面查案指点迷津,纯粹是打发时间找乐子,顺便证明自己高人一等,于是这些人又有“业馀侦探”之称。拜福尔摩斯大受欢迎之赐,一时间绅士侦探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了在诸多戴著夹鼻眼镜、讲话咬文嚼字的绅士当中脱颖而出,心思灵敏的作家会帮笔下侦探披上新的外衣,譬如正港承袭爵位的彼特.温西、一派时髦贵公子的艺术家费洛.范斯、有如唐三藏爱碎碎念的布朗神父。但是这些角色太过不食人间烟火,读者开始觉得他们虚有其表而逐渐不愿买单,于是四○年代以后写实主义抬头,作家们力图形塑新的破案英雄,神探的身分背景有了遽然的转变,专职警察和平民私探纷纷出笼,譬如人畜无害的老小姐侦探珍.马波、采取科学办案的宋戴克医师、卑微但打死不退的印度警探果铁,以及律师、心理师、魔术师、参议员和银行总裁……各行各业的专才都有机会扮演侦探,只要脑袋够精明,即便是小学生也可以当神探!且慢,若无法塑造出与众不同的侦探怎么办?没关系,另一条成名之路,就在于想出超级烧脑的谋杀诡计。从柯南.道尔以降,作家们无不绞尽脑汁在设计匪夷所思的谜团,不论是时代创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时代,这当中的确诞生了几位推理名家,像是“误导大师”阿嘉莎.克莉丝蒂、“密室大师”约翰.狄克森.卡尔,以及“不在场证明大师”傅利曼.威尔斯.克洛弗兹。简而言之,误导手法、密室命案、不在场证明,犹如推理文学的三本柱,撑起了浪漫本格的黄金时期。但是诡计总有开发殆尽之时,古典本格终究要跌下神坛,于是社会派崛起,冷硬派侦探扛下担子,成为打击罪恶的新英雄,但一点都不神的他们不靠脑子办案,而是用拳头伸张正义,必要时还用肉身阻挡罪行;也就是说,打落牙齿和血吞成了侦探的新武器。那么接下来呢?历史轨迹指出新的趋势从侦探转向罪犯,原为背景看板的恶徒成了主角,创作者在文本中企图钻入加害者的脑中,试著剖析他们犯案的背后成因,这种文体一时蔚为风潮,亦为后世所谓的“犯罪小说”。再来的发展就是百花齐放,作家抱著实验精神将各类元素融入小说中,因而滋生“间谍小说”、“历史推理”、“法医推理”、“惊悚小说”,一步步演变到盛行于二十一世纪的“心理悬疑小说”,一切可谓水到渠成、自有其天命。台湾本土的推理创作起步虽晚,但是各类型的小说书写都有人跃跃欲试,作家们的企图心不可小觑,从欧美杰作中汲取的养分一样也没少。若要拿当今的台湾作家与前人来做对照,张国立应该是最佳榜样。此人乃资历丰富的出版人,也是著作等身的老牌作家,更是美食、旅游达人,尤其擅长推理和历史小说,各种题材信手拈来尽可写,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堪称文艺复兴式的奇才。从近作《乩童警探》看得出他意欲成为台湾推理霸主的野心,故事以台湾宫庙文化为基底,再融入玄幻元素,男主角身兼乩童与警察身分,这个史上首创的人设看似冲突矛盾,其实转念一想,欧美的古典侦探解谜时料事如神有如神明上身,这和作法时宛若神功附体的乩童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差别只在于一方是解人间事,另一方是答阴间事。张国立的创新之举不单在侦探身上,诡计方面也试图缔造新的格局。在二部曲《乩童警探:双重谋杀》中,作者极其炫技地设计了一桩连环凶杀案,凶器清一色是菜刀,但诡异的是,前一位死者的指纹都会出现在让下一位受害人致命的凶刀上……这太玄了吧?躺在解剖室冰柜的尸体哪有可能出来杀人?难不成死者复活变僵尸?抑或是灵魂出窍去行凶?这一连串的命案全都是不可能犯罪,不但弥漫著灵异气氛,更包含了密室杀人,难怪警方会出动乩童警探罗蛰来参与办案。平心而论,本书谜团是推理史上前所未见的谋杀诡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融入台湾在地的民俗文化色彩,对推理文学的本土化厥功甚伟。另一方面,作者运用“警察程序小说”的形式撰写故事,全书角色众多,年轻的男主一边与女警斗嘴、一边跟法医女助理调情,法医和刑事局副局长两个老男人不断在打嘴炮,周遭一群下属跟著敲边鼓瞎起哄,使得小说读来热闹缤纷,煞是有趣,然而群戏尽管热闹有馀,却也让原是担当的乩童警探被边缘化,但不知是作者一时疏忽,还是有意为之。且让我们期待下一部作品的问世,届时再来检视“乩童警探三部曲”能否像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有个完美的收尾。本文作者黄罗 (作家、推理小说评论家)台北人,右手写小说、左手写评论的二刀流,嗜读推理小说,在出版业从事过行销、文案、编辑、翻译、选书、撰写导读等多项工作,译作有十馀本,编辑过的书系有【谋杀专门店】、【克莉丝蒂推理全集】、【马丁.贝克刑事档案】。小说作品有《寻找被诅咒的彩画》与《寻找传说中的奇人》,在《科学少年》连载短篇故事〈少年一推理事件簿〉,另有《名侦探的推手:推理文坛的百位人生胜利组》与《坏蛋总是撞到我》等电子书著作。

+ More
阳光射进裂缝了吗? 路那评张国立《乩童警探:双重谋杀》

阳光射进裂缝了吗? 路那评张国立《乩童警探:双重谋杀》

在“乩童警探三部曲”的第一本《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中,张国立以“杀不死的死刑犯”作为引子,为我们引介了一个充满家庭纠葛与大量死亡的密室谋杀,以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办案团队:曾任乩童的警官罗蛰、通达医理又率性而为的“丙法医”、丙法医的欢喜冤家(?)刑事局侦查科科长“齐老大”齐富。三人携手办案,一下子插科打诨,一下子尔虞我诈,拂去了些飘在这起带著耸人氛围的谋杀大案顶上的骇人乌云,多了点引人入胜的相声声调──那样轻松自如洞澈世情,关键时刻却仍能教人领略到因有情无情而引发的伤痛与愤恨。这一向是我读张国立小说最喜欢的地方。他滔滔不绝,可偏又文笔精简。说是冷眼旁观吗?下一秒钟,他便显现出其实心中有情。系列第二作《乩童警探:双重谋杀》,同样延续了此般风格,让原本应沉重而惊悚的连续杀人案瞬间轻盈了起来──说起来,“双重谋杀”这个书名是有些玄机的。在阅读之前,我本从书名推测是一起双尸命案,哪知道就像《偏心的死刑犯》奉送四具尸体,本次的《双重谋杀》实际上是倒数计时的连续谋杀案──凶手以六天、五天、四天的倒数计时方式犯案,等同每天会多一具新鲜出炉的尸体。凶手的谋杀手法更是干净俐落:一刀毙命,不留痕迹。奇怪的是在CSI已成大众常识的今日,凶刀上却留下了指纹。还不是普通的指纹,而是前一位死者的。仿佛是死者自行从殡仪馆里的冰柜起身抓交替,一刀传一刀,一人杀一人。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冤情故事?乩童警探又该如何解开此案呢?身在局内的局外人读《乩童警探》系列,最引我注意的,不是警探乩童的过往,而是小说家对警察体系的描绘。肇因于欧美日文化在台湾的强势,阅读与阅听大众对于这些地方的警察体系的理解,可能还高于对本地警察体系的认知──警部与警部补谁大,只要有看日剧的都能明白。但一线三星是什么职位?市警局刑事警察大队和刑事局的关系又是什么?霹雳小组何时才能登场?即便翻阅了相关组织规程,很多时候还是一愣一愣。描绘警察与警探的犯罪小说,在此成了一道窗口,让与此类组织无缘的读者透过角色的喜怒哀乐,得以稍稍理解这些在街道上与我们比邻而居、在马路上与我们同行,负起捍卫社会安危大任,却又宛如来自其他世界的微型社会。在《偏心的死刑犯》中,透过小虫警官、丙法医和齐老大的对话,读者们得以想像出一道所谓警界升迁的“正常轨道”。有意思的却是这三个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偏偏却又都逸出了此类正常轨道。他们是身在局内的局外人,也因此成了读者与体系间再适当不过的中介者。在《偏心的死刑犯》之中,透过小虫夹在刑事局高层之间的左右为难,张国立简要地描绘出警局内部因各式外在压力而呈显或挑动的权力斗争。这个主题在《双重谋杀》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重大命案一件接著一件发生,社会压力接踵而来,已经升为刑事局副局长的齐老大该怎么办?不怎么办。行政院召开社会安全会议、网红大骂、媒体堵路,刑事局把专案小组改设在辛亥路的台北相验暨解剖中心,齐老大在外面挨骂扛压力,回来堵住山路,要求下属认真办案。对照起《偏心的死刑犯》,真真应了齐老大暴怒时要求一级主管报到时那句“别以为我是副局长,我他妈比局长敢揍人。局长想升官当署长,我副局长只想揍人。”副局长只想破案,担子就落到在了小虫警官的身上。然而组织是这个样子的,你不乐意扛吗?总是有人乐意。小虫这次遇到了学妹,卑南族的警官飞鸟。积极上进的她,和小虫打一开始便不对盘。说起来,他们连名字都相克呢。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竞争氛围,是感情暧昧的前奏,抑或是职场上真刀明枪的往来,还真是很不好判断。除飞鸟外,还有被调往平溪分驻所的失意警官石天华、退休了但仍热血沸腾的前辈陈家福。一个接著一个的,从名为“警察”的群体之中慢慢地立体显型。那是张国立以身为乩,自警察组织的模糊暗影中召唤出来的、可供辨识与理解的众神明。退休的乩童与在职的警探乍看到《乩童警探》的书名,都会想著以超自然力量为依恃的乩童,与以苦干实干和科学检证为底气的警探,这是要怎么搭配?他国小说惯常使用的招数,是让身怀超自然能力的警探灵光乍现。而后以可说服社会的检证方式隐匿来源。小说的乐趣,时常便在“我知道,但我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告诉你我知道”之中。超自然与自然,就在这样的操作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但国情不同,民情不同。在警察难破案,前往求神拜佛都实属平常的台湾,退休乩童现任警探,如撞上大运以此破案,那么不出一晚,大概会成为警方公关代言人,上遍各大谈话节目,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天理昭彰论,争取民众的好感。在这样的状况下,张国立反倒另辟蹊径。罗蛰也曾为自己的异能沾沾自喜。作为神明的契子,他令众人避过大祸,足可自豪。然而福兮祸所倚,罗蛰的弟弟罗雨有样学样,却导致阴灵上身。乩身与中邪,其一体两面的型态,透过罗氏兄弟巧妙地呈显了出来。阴灵与神之间的差异何在?说起来,与两者是否为体系所容其实大有相关。简单地说,目前为大众所敬拜的神,多属有功于百姓,经求请后由官府敕封。与此相对的,“仙”或“佛”则多系以自身修练所取得的称号。换言之,若以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是否进入信仰体系、在其间的位阶如何,即是神灵与阴灵之间最大的分野。和警察体系似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人,进入体系的是警察,在体系外面的,则是老百姓。对于罗蛰而言,他曾是信仰体系的一个小螺丝钉,如今则是警察体系的小螺丝钉。对于螺丝钉来说,平安就是福。于是张国立造出了一个被众警打趣的退休乩童,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真能看到游魂,只是这些对破案有多少帮助?那可不好说。每一件事物都有裂缝,阳光才能照射进去我最喜欢《乩童警探:双重谋杀》的,是书里引用的这句出自加拿大歌手与诗人李欧纳.柯恩(Leonard Cohen)的这句歌词。裂缝往往被视为破灭与毁坏的开始,然而柯恩却将之化为了希望的象征。这句歌词,更和小说故事本身结合的天衣无缝(说好的裂缝呢?)──我真的很想就这主题好好说个几句,但可惜一说就爆雷了。怎么办呢?当然是赶快拿起书,一头栽入地去阅读。阳光射进裂缝了吗?你翻开书页了吗?本文作者路那毕业于台大哲学系与台大台湾文学研究所,现为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选人、网站“疑案办”副主任与台湾推理作家协会成员。目前致力于台湾文学与推理小说的评论、研究与推广。合著有《图解台湾史》、《现代日本的形成:空间与时间穿越的旅程》。

+ More
撕开女人相忌又相亲的祕密封条——马欣评《我们没有秘密》

撕开女人相忌又相亲的祕密封条——马欣评《我们没有秘密》

当阶级的夜幕明确地降下来,女孩们的游戏规则也将转变。落在世人眼前的永远是女生的被简化。这故事由一女性的失踪,带出了她背后如密室效应的女性社会,也带出了女生身为多年弱势所衍生出的角色扮演情结。这是暗黑的社会系侦探故事,但后面躲着的是女生百年来的共同秘密。这社会如一核果,内在有一个很隐性的结构,类似女孩们手牵手的圆形结构,有默契地跳着共同的舞步,既为自保,也像是出于千年以来身为弱势的本能。《我们没有秘密》吴晓乐 着 出版日期:2020/8/27只有女生知道女生的秘密直到妳长大,妳隐约发现那结构是非常阴性的,女生的秘密是黏稠且无法切断的,有点像夏季暑修课里传来小纸条上微微的汗;或是像是微热便当气味在下午历久不散。忆起我们中学时,在这样的驯养与被释放前,我们依附着彼此,更像依附着一种较为安全的女性形体,融合到要一起去上厕所的地步,以交换着秘密显示为同盟。直到青春的栅栏终于被师长打开了,有三两个女生总会愈跑愈远,但像是网中央有一只大蜘蛛终会将自己抓回去地那样跑着。书中主角吴辛屏以秘密脱逃,如寄居蟹换壳,但逃不出集体女生共同编织的巨大秘密里。吴晓乐的《我们没有秘密》就是这样仪式性地宣告着「我们没有秘密」,但骨子里、心里、正待盛开的欲望里,都盛满了秘密的蜜汁,以告解式的纯真、秘密包装的谎言,以试探自己可以得到多少爱。阶级愈拉大 女生的配角危机愈被彰显 在亚洲的世界里,女生常被暗示着自己还不够好,必须更努力得到更多的爱。小到绑辫子的方法,大到意识绿茶婊与白莲花在小说里给我们暗示,而这两种都在揭露一件事:女性的配角危机。吴晓乐这次在书中,以一个城镇上的阶级分明,来描述无论女权如今走到哪里,阶级在女生人生的反应仍是最粗暴的。阶级原本就是原始的东西,如伊甸园苹果树上的蛇信,很勾人。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惊讶着吴晓乐将女性这样的同盟秘密关系写得如此坦率犀利,简直进入一种秘而不宣的结构里,有着一种羊膜穿刺的锋利感。让我想起以前读桐野夏生的《异常》,与凑佳苗小说里蛰伏在明亮小区的穴居之眼。男生习惯看到的客体化女生 里面连「秘密」都不存在《我们没有秘密》里的「秘密」,起初是由男主角范衍重发现他所娶的女性,经过他人提供的线索,发现妻子另一面近乎是他不认识的人,他连续娶的两位女性,都拥着着精致又脆弱的特质,如同琉璃杯,你想看到什么,就折射出来给你看。她们都躲在一个角色里,不同于范衍重前妻颜艾瑟的好家世,让颜艾瑟玩弄着形象游戏来操控人。吴欣屏是基于生存自觉,将角色当成一栖身所。秘密是她的乔装还是她的本色,就如长得像叶子的虫,你已经无法将她与秘密拆解开来了。女生习惯被简化的评估 反利用被简化的游戏吴晓乐将女性的角色化求生法写得相当入微,因此这本书里面的「秘密」,不只是单纯的某几个秘密,而是一群女性需要修补的金缕衣;加诸在自身的金箍咒,因为女人早已习惯在人前被简化。颜艾瑟与吴辛屏则是利用他人的简化的习惯来达到目的。从青春期以来,女性的形象或驯化或加冕了我们,那形象像超市贴纸,必须一目了然且不同,你抠掉了部分贴纸,它袒露出来的又是比坚固形象更粉肉色的蔓延,你分不清楚你迎合了形象,还是形象成为你的保护色。无论任何一种形象贴条,因为太过明确,暗自流出来的欲望要敛干,或要奔淌,都像是玛丽莲梦露被四格普普给框住,也像是《星星知我心》的吴静娴像圣母被石膏化,或是像毕加索笔下的女生,仍有玉腿或乳房,但又活成了几何重组,当然也有今敏笔下的未麻,破碎的笑容是成为折价品的维修不能。《我们没有秘密》里的女生,随着出生阶级的弱势与强势,她与她客体的对话各有不同。如同《白雪公主》里的女巫般,她的阶级非天生,魔镜是她的客体,实体被困在其中。也可以说在写完《上流儿童》后,吴晓乐更进一步抓出阶级中的人各有价,以及藏在阶级缝隙里的心鬼。男性菁英所追寻的精品化女性 像是一种自恋的完成女生彼此间的捉迷藏,是只有女生才能知道她的秘密,来找寻对方的真实藏在哪里。这刺激感像是当初看小说《控制》,躲在「神奇爱咪」后面的闺女,让她的丈夫永远云里雾里。有趣的是,《我们没有秘密》里则以几个社会菁英男性来看这些女性,如同踏入一个未知的陆地般茫然。曾有朋友跟我说,女生会被注意到的只有两种,一种是聪明的女生;一种是漂亮的女生。在菁英男眼中,能容纳的女生样本太少,他们很快陷入女生的迷宫里。如此粗率鉴别女生的社会,让女生难以压制反操作社会标签的欲望。女人互相为镜子 三五人就成一密室女性的被简化,是许久的常态,类似生态而非男女平等可讨论,也因此关于女性连动的书写,总像种密室效应。除了女生习惯以秘密相濡以沫外,「女性是同行」更是不为外人知的铜墙铁壁。《我们没有秘密》将这种亲密又相忌的密室感写得相当入骨。从其中简曼婷青春期对自我外貌认知上的误解,让她一路都将人生虚构,甚至嗜吃他人的八卦来配角自己。她活在一个没观众的舞台。这样的人,我们并不陌生,所以也不让人多憎恶。书中奥黛莉则被保护得太好,让她人生没有实感,如养在空中楼阁的花,只想完成自己的完美,像接受过增值的兰花养成法,需要明确认可,总让主宰者如师长者总能宰制得逞。为求爱的形式 角色化到入戏去我 书中串连这女性捉迷藏的女性,则以第一人称日记书写的方式出现,拆穿周边女性的迷障与为阶级服务的求生术。日记写到她母亲,因丈夫外遇自认成了人生配角,因配角情结的危机感,对自己女儿更加恶毒,如一过期的失温子宫,彼此孽生着自卑,女儿在情绪勒索下,无法认识真爱,只能紧抓各种类似爱的形式。而最令人感到森冷的是女主角吴辛屏。她的人生像特别来宾、像临演,或是代班主角。因此从书的前半段,她开始失踪时,周围人讲述的她都是各种反串、迎合与讨好。她本质是失踪的,不只是形体失去消息,她母亲因不幸与贫穷,将自身身体与家庭活成一个废墟,以示壮烈般地昭示其存在。谎言与秘密一体两面 最后真能分得出来吗?吴辛屏则是可乐罐或免洗杯都可以钻进去的寄居蟹,从老师要她去扮演一有钱人家女儿的朋友开始,她就着迷于自己所扮演的假象,甚至入戏到张冠李戴,以正义之名,作出自毁的事。她的人生就是堆到一半的积木,然后又推倒再来,以求谎言覆盖一切的没有主体。女性的配角情结,在这本书上充分发酵。如灰姑娘的姐姐们从不可考的面貌,谁又管白天鹅的群舞又需要多少自我催眠?这不是女权小说,这是金权现实下的人性演变,阶级抖落出来的不只是穷苦,而是更多女生在主从魔咒下的粉墨登场。本文作者马欣同时是音乐迷与电影痴,其实背后动机为嗜读人性。在娱乐线担任采访与编辑工作二十多年,持续观察电影与音乐,近年转为自由文字工作者,从事专栏文字的笔耕。曾任金曲奖流行类评审、金音奖评审、中国时报娱乐周报十大国语流行专辑评审、海洋音乐祭评审、AMP音乐推动者大奖评审,乐评与电影专栏文字散见于各网络、报章刊物,如:《中国时报》娱乐周报、《联合报》、《GQ》、《VOGUE》、诚品《提案》、《KKBOX》、博客来OKAPI、MTV中文音乐网站、娱乐重击网站与《HINOTER》、《音痴路》等,着有《反派的力量》、《当代寂寞考》、《长夜之光》。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