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業務精選第二彈!——你不能再死一次、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等六個精彩故事

2022 業務精選第二彈!——你不能再死一次、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等六個精彩故事

2022業務精選影視化推薦故事👍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業務聯絡信箱 ➤ mf.agency@mirrormedia.mg 立刻閱讀:你不能再死一次你不能再死一次/陳雪 桃花盛開的時節瀰漫著血色, 相隔十四年的殺人棄屍案重現小鎮, 被丟在樹下的少女們長出滿樹的衣裙鞋襪,這是她們最後一次的展覽……李海燕回來桃林鎮了。十四年前,她的好友丁小泉被棄屍在她家的桃花樹下,因喪妻而終日醉酒的父親被指認為罪犯,隨後縊死獄中。李海燕從此成了殺人犯的女兒,她逃離故鄉,尋求新生。十四年後,桃林鎮又有少女被棄屍於樹下,現場的陳列復刻了多年前的殺人案,是模仿犯罪?抑或凶手根本逍遙法外?成為記者的李海燕彷彿受召喚回到桃林鎮,重逢了現是刑警、丁小泉的初戀男友宋東年,他們懷著各自的理由,試圖找出真相,只是當記憶解封,過去的悲痛也隨之回歸。凶手預告:「七日之內,我將再來。」桃林鎮又有少女失蹤了,生命在倒數計時,在重疊的過去與現在之間……愛回來了,記憶回來了,所有的惡夢也都回來了。  賣點特色★「我想寫那些倖存下來的人,死者與生者彷彿一直互相牽引著,要如何才能不被邪惡摧毀,不被死亡擊潰,是活著的人一生的功課。」繼書展大獎小說首獎《親愛的共犯》後,陳雪最新長篇作品★在殺戮裡發現救贖、不幸之中尋找幸福,陳雪再次發揮身為小說家的精湛能力,透過飽滿的角色,深挖人性,扣問生命的可能。★毀壞後如何長出新的自己?探究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迷離記憶,勾勒人性的光與影影視對標作品➤美劇《罪人的真相》➤美劇《利器》相關連結作家特寫/寫犯罪,召開一場愛的無力者大會:專訪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書評/死亡的理由:陳雪小說創作的新本體——陳國偉評《你不能再死一次》書評/黑夜總會過去的 ——Kristin讀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書評/陳雪七宗罪 ——陳栢青讀《你不能再死一次》 立刻閱讀: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 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巫玠竺 氣候難民少女的末日生存戰!爭取認同是人類本能,而少女之間的勾心鬥角,有時比海水還兇殘在海平面大幅上升的2050年,群島國度的地圖上有四種顏色。 黑色是已淹沒的島嶼。綠色、黃色和紅色,則代表著各地區未來消失的危險性。群島國度的國民,相對應也被分成三種,健康手環的顏色,決定了他們能在哪區生活,夠不夠格待在安全高地,無數島民淪為氣候難民。 被劃分成氣候難民的17歲少女林鳶,在蕉洱島淹沒後,重新被分配至綠區,獲准進入安全高地的垂直農場和培育菁英的學校求學。但在這裡,學業、外貌、家世、友誼都成為同儕競逐的籌碼;為了保有一席安全的居所,單純校園頓時成為少女們爾虞我詐的殘酷修羅場。 林鳶與精緻艷麗的名媛金幼鸞、嚴肅高傲的學霸馬可薇、以及同鄉好友江鯉庭成為室友,四名少女的生活就此糾纏。個性率真的她原以為遠離了生存威脅,卻一腳踏入階級社會,這個真正殘酷的生態鏈。賣點特色★ 入選2022年Books from Taiwan 亞洲專刊! ★ 未來架空設定獨具巧思:以島國氣候難民的處境,帶出在全球暖化的未來,世界各國勢力關係和個人價值選擇,頗有寓言之意。★ 少女人際關係學:對於同儕關係的幽微之處描繪精準。看似美好的少女,其實各懷鬼胎;貌似純潔的友誼,也有可能在一瞬之間崩壞,一場殘酷而華麗的成長舞台就此揭開序幕。★ 階級壓迫下的人際面貌:藉由氣候難民少女進入垂直農場就讀的設定,展現階級底層人們的如何與命運抗衡。 ★ 暗潮洶湧的母女關係:四位少女對應四種母女關係,呈現不同的人格塑造和價值觀。影視對標作品➤電影《血觀音》➤電影《末日列車》相關連結作家特寫/不想被完美淹沒的女孩——專訪巫玠竺《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書評/海平面上,赤腳攀爬玻璃階梯 ──劉揚銘讀《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書評/人生不值得活的——李璐讀《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 立刻閱讀:歡迎光臨桃花村歡迎光臨桃花村/宸萱 療癒輕快媲美《海岸村恰恰恰》,親情指數超越《佐賀的超級阿嬤》只想逃離鄉村的都市小孩,遇到跳針般的「今天」時間沒有如常推進,夢想卻慢慢跨步向前⋯⋯大學畢業前夕,對未來徬徨不安的五福被一通電話喚回桃花村照顧獨居的阿婆——她七歲前曾在這被阿婆獨自帶大。打算只待兩天就回台北面試工作,沒料到隔天醒來卻發現落入時間迴旋,如跳針般循環過著同一天。被迫困在桃花村的五福,只好和十幾年不見的阿婆朝夕相處,村裡每天都在熱鬧地準備隔天的盛大祭典。五福原先焦慮試圖逃離,後來主動與村民一起準備桃花祭典。在這些重複的日子裡,她發現阿婆患了輕微失智,認不得現在的她,卻時不時提到「孫女五福」的往事,她因此憶起小時候的夢想——當個童話故事作家。五福在兒時好友小天的幫助之下逐漸融入,開始享受看似無所事事的時光、喜歡待在阿婆身邊,也對暖男小天萌發好感。在這之前,五福只是埋首追尋一個個父母設下的目標,升學考、補習、投履歷找工作,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段被迫停滯的時間意外帶來頓悟。兩人意外推敲出,時間迴圈是因為小天爸爸留給他的底片相機擁有神奇魔力,只要拍完一整卷底片,時間就會往前。膽怯面對現實的五福猶豫著是否要重回常軌,在阿婆的鼓勵下她決定和身邊的人走不同的路,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  賣點特色★ 鄉村慢活風光+催淚祖孫情+輕奇幻設定:紓解身心緊繃,為大疫之年帶來無限感動的療癒故事。★ 以主角處境,點出現代人汲汲營營不落人後的普遍焦慮,並以影視常見題材「時間迴圈」作為解方予以治癒,另人眼睛一亮!★ 高學歷卻迷惘的女大生v.s.樂天鄉村青年,兩者做為對照,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成功的定義。★ 笑中帶淚、溫馨感動,讓人想起家鄉永遠在等你回家的那個人。★ 故事中虛構的桃花祭典、桃花粄(八寶粄) 對應台灣在地客家元素。★ 拍攝場景單一集中,成本不高,且故事設定在鄉下,疫情期間較易拍攝。影視對標作品➤韓劇《海岸村恰恰恰》➤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電影《今天暫時停止》相關連結作品頁/《歡迎光臨桃花村》 立刻閱讀:滿醉而歸 滿醉而歸/樂馬 最慘烈的宿醉公路旅行,卻讓三個男人重拾生活的美好人生只有工作的藥廠組長楊啟年趁著老婆到宜蘭出遊,找來五年不見的兄弟RC、老謝相聚小酌,打破了他在婚前單身派對闖禍後,愛妻設下的禁酒令。隔天醒來,劇烈的頭痛和記憶斷片使楊啟年驚覺不妙,他在昨晚狂歡的照片中發現,自己的婚戒居然送給了高雄夜店的辣妹舞者!三人組只好踏上尋戒之旅,要趕在老婆返家前將一切回歸原狀。到了高雄,夜店老闆卻說舞者小雅一早回宜蘭老家後就失去音訊。他們趕往宜蘭,巧遇同樣在尋找女友的混混阿賴,還被誤認是小雅新歡雙方起了衝突。三人推敲出小雅是為了處理男友的債務才消失,而閨蜜米璇可能知道她的下落。  三人來到米璇打工的咖啡廳,獨自待在車裡的楊啟年,在這時被尾隨而來的阿賴綁走。米璇好不容易聯絡上小雅,對方卻已被阿賴心狠手辣的老大抓作人質;同時,楊啟年在宜蘭的事跡敗露,老謝只好假冒楊傳訊息安撫老婆,並編造一切是為了慶祝結婚紀念日的驚喜派對。  老大要求RC準備贖金,到蘇澳港邊贖回楊與小雅,RC、老謝和米璇來到指定地點交件差點被滅口,最後在RC的刑警朋友幫助下救出兩人。就在眾人以為事情圓滿落幕準備籌辦派對時,RC消失了!  原來懷恨在心的老大逃出警車準備報復,楊啟年這才驚覺RC為了救他賭上大筆金錢,甚至生命安全。他和老謝與警方合作,拼命救回兄弟,並趕在派對開始前帶著婚戒現身。這一番波折,讓三人重溫年少的瘋狂,並攤開過往的誤會;而楊啟年也藉著酒意向老婆自白最深的愛意。賣點特色★ 荒謬笑鬧媲美《醉後大丈夫》的瘋狂公路旅行!★ 台灣少見以「喝醉」為題的喜劇作品,混合公路旅行、黑幫動作元素,更增添影視化的豐富度及娛樂性。 ★ 觀眾共感度強:飲酒文化全球盛行,不論聚會小酌、或透過酒精解放壓力,都是大家普遍有過的經驗。 ★ 以高雄、台南、宜蘭等地為場景,利於申請地方協拍補助;若需替換成其他城市也不影響劇情發展。影視對標作品➤電影《醉後大丈夫》➤電影《醉好的時光》相關連結作品頁/《滿醉而歸》 立刻閱讀:想脫魯的我,只能冥婚了嗎? 想脫魯的我,只能冥婚了嗎?/天野翔冥婚不是女鬼的權利,男鬼也想要冥婚啊~理工宅男志凱突然車禍身亡,生前是母胎單身魯蛇,死後還是「魯鬼」,怎麼可以?!為了不再被親戚鬼魂嘲笑,他要證明,自己就算死了,還是能娶到老婆!在家中供奉的廣澤尊王協助下,志凱踏上冥婚之路,從新莊到臺南,想跟生前暗戀的女孩芷瑄提親。路上困難重重,卻遇上大膽帥氣的女鬼前輩陳鈺相救,一路幫他打趴攪和的人鬼神,還承諾幫他求婚。志凱也在沿途得知陳鈺的悲慘身世——陳鈺生前是日治時期大戶人家的童養媳,丈夫去日本留學時移情別戀,休了陳鈺,夫家想幫她安排改嫁,但深愛丈夫的陳鈺無法接受,便在夫家大宅上吊自殺。死後不想找歸宿冥婚,也不想進姑娘廟受人供奉,只能流浪陰間,被鬼差視為厲鬼。但志凱與陳鈺朝夕相處,發現她其實有顆溫柔之心。無論生前或死後,她只是嚮往擁有決定自己命運的自由,盡情思念深愛之人,不願受旁人自以為是的支使踏入婚姻。志凱如願找到芷瑄,卻驚見芷瑄與自己好友阿輝同居。志凱才想起來,死前阿輝向自己坦承將與芷瑄步入禮堂。經廣澤尊王提點,他也才知道原來自己是陳鈺前夫的轉世,致他於死的車禍可能是陳鈺引起。志凱質問陳鈺,她坦言,神明想幫她與前夫的轉世冥婚,她雖不願接受,還是想見志凱一面,車禍則是意外,非她所為。她發現志凱真誠愛著芷瑄,才願意相助。真相終於大白,志凱看著相愛的芷瑄與阿輝,獻上真心祝福,也在神明追捕陳鈺的過程中,明白自己心意,勇敢為她挺身對戰。最終兩人抵禦了神明,從此互相陪伴。賣點特色★ 題材新鮮幽默,描繪人物與情節妙趣橫生,劇情峰迴路轉,難以預測,驚喜不斷。 ★ 翻轉世人對於「冥婚」的概念,並從「冥婚」與「女鬼」切入,探討人世間婚姻和愛情的本質、對女性的偏見與歧視、嚮往擁有決定自己命運的自由。全書最終反映的仍是普世議題,引發共鳴。 ★ 作者嫻熟在地文史、習俗與鬼神信仰之事,將本土民俗文化巧妙雜揉於故事中,描繪出瑰麗的人、鬼、神世界,充滿人文關懷。      影視對標作品➤韓劇《雙甲路邊攤》 立刻閱讀:殺人前的23分鐘 殺人前的23分鐘/穹魚在每一場殺人案發生前23分鐘抵達凶手大腦每個殺人犯,都有一念之差繁城,一座現代化城市。在這裡有著能讀取思想的烏托邦科技「華」,它能在殺人案發生前的23分鐘,派遣「思想工程師」進入殺人犯的腦袋進行思想改造,或讓他自殘、或讓他走向警局自首、或深入他的兒時記憶,尋找塑造其扭曲性格的童年片段,加以治療。儼然是一個沒有殺人犯的國度。 羅栩生無疑是繁城的英雄,作為首席思想工程師,曾無數次進入人犯的大腦,修改記憶、化解殺機,他深深相信「每個殺人犯,都會有一個理由」。只是他卻無力挽回一場酒駕意外奪去自己獨生女的事實,更因為「華」這項科技的存在,無法親自復仇、手刃肇事者。被改造的記憶,被封印的殺意,使得羅栩生放逐自我,成為行屍走肉。 五年後,一場擄人墜樓事件讓激進的權力高層,趁機推行新法案,欲藉由科技先行凍結可能人犯的記憶與思考。與此同時,一名身手不凡、年僅十五歲的「八號」少女工程師在一場搶劫事件中救下羅栩生,並希望羅栩生能面對自我、回歸思想工程師的行列,阻止新法案的通過。然而少女的真正身份撲朔迷離,另一起預估有34人死亡的大屠殺又即將發生……羅栩生的信念能否在23分鐘內,貫徹如昔?賣點特色★宛若《全面啟動》的分秒必爭,我們與惡/善的距離只剩下23分鐘★來自廢死與死刑之間的永恆詰問,殺人犯的殺意是情有可原?還是不可饒恕?★輕小說作家穹魚充滿善意的沉重之作,打造「只剩老死世界」的科幻烏托邦影視對標作品➤電影《緝魂》➤電影《全面啟動》相關連結電子書/【鏡文學出版】殺人前的23分鐘(電子書)

+ More
陳雪七宗罪 ——陳栢青讀《你不能再死一次》

陳雪七宗罪 ——陳栢青讀《你不能再死一次》

《摩天大樓》後,陳雪開始一個人的攻頂。「二○一五年出版《摩天大樓》之後,感覺自己好像走到了一個陌生而孤獨的地方。」之於這位文學中的惡女,社群媒體上讀者信賴的愛情導師而言,接下來的路,像一個人爬一○一,三年三本長篇,綁架,殺人,謀殺,懸疑推理,那是往上飛昇還是朝下跌落,他把臉書當樹洞一樣寫:「我在黑暗中摸索著,我知道我在做什麼,可是很難對他人說明,我感覺自己逐漸遠離熟悉的路,我甚至擔心自己的轉變會讓我的朋友們感到不解或失望。到了五十歲才放棄熟悉且擅長的,我面對的是無止盡的挫折,有時我會懷疑自己,這樣走下去,會不會兩頭空,會不會後悔,我是不是走錯了路,我為什麼非得挑戰不可能?很多疑問會在睡前浮現,令我輾轉難眠。」另一篇:「有生以來,我第一次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感到懷疑,我也懷疑自己所為何來,我很早就成名,有滿滿的作品在身,一個五十歲的人,在這時要轉變路線,書寫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題材與類型,這時重頭學起,是為了什麼?」殺人不能回頭。寫作也是。二○二二年,《你不能再死一次》出版了。小說中鎮子似若存在詛咒,間隔十數年,美少女透明若無物的身體橫陳大樹下,增加的死亡人數疊加成虐殺三聯圖。這一回,謀殺地圖幅員更大。手法更殘。死者人數更多。已經回不去了。不做好女孩,就成了惡女。不作以前大家熟悉那個純文學作家,那陳雪會不會成為罪人?固然「你不能再死一次」,但陳雪可以在寫作生涯裡壞上幾回?《你不能再死一次》 陳雪 著出版日期:2022/6/10一、看陳雪作了什麼,不如看陳雪不作什麼。陳雪當然犯了罪。他最大的罪,不是背離所謂的純文學──「逐漸遠離熟悉的路」、「甚至擔心自己的轉變會讓我的朋友們感到不解或失望」──但我以為他真正的罪在於,他並非踏上通俗之路,他跨界,但殺的不只是純文學,在《你不能再死一次》中,他也同時把刀伸向類型。終究,「展示,不要講述」成了現代所有寫作教科書的共同信條,SHOW,DON’T TELL。豈止純文學,我以為這句話更是成為驅動整個通俗文類的火車頭,讓單純的敘述句鋪開來成一段又一段的情節和畫面像火車車廂轟隆朝讀者駛來。《你不能再死一次》卻在這裡大刀闊斧和類型走向相反之處。試摘《你不能再死一次》段落:鐵雄跟宋東年讓陳茶跟萬老大等人都先回去候傳,勒令他們暫時不許離開桃花鎮。鐵雄把皮夾交給鑑識組,就和宋東年直接去文化路找宋老闆要相機,董老闆把相機交給他,可惜檢查之後發現裡面沒有照片。六句話,六個標點。放在別的小說裡,從鐵雄、宋東年、陳茶、萬老大乃至董老闆表現各自人物描寫和性格,過場來往互動試探交心對手戲全交代,沒五千字跑不掉。陳雪三行就完事了。乾淨俐落。這樣的簡潔線條構成《你不能再死一次》中大部分辦案的篇幅。陳雪不作,他不作通盤的「展示」,他反過來「講述」,案件流程與次要人物的來往被大幅度縮減,小說被陳雪壓的很緊,很實。細究之,通俗文本需要的「展示」意味的是什麼?照字面所示,方向上是影像的(讀者看小說彷彿看實境秀、新聞、YouTube影片、關鍵時刻、刑案實錄),他讓你感覺到真實,敘述者隱退了,什麼都由某個角色代言,那產生一種擬真的幻覺。而在實質意義上,不如說,「展示」事關資訊。通俗文本的進化在於,如何包裝資訊。不只是要讓讀者接收情節推動的必要資訊,更讓這份接收變得富於樂趣。所以展示所謂「SHOW」是否具有另一個雙關:通俗文本,無論戲劇或是小說,此刻變成一個秀。如今,一個成熟的通俗文本不會只是寫「女孩死去了,屍體被發現了」,他更可能寫的是,「X年Y月Z號下午,OOO發現了屍體。這將永遠改變OOO的人生。」書寫者更傾向於推出一個角色,給了他名字OOO,長出臉,甚至有了背景和家庭,精熟於此道者還要賦予OOO人生背景。葉子藏在樹林裡。資訊藏在膨脹的橋段中。故事長出更多故事來。無可厚非的,通俗文本越來越無非可厚的了。此刻的類型縱然被粗分為犯罪/推理/懸疑/神祕/科幻,但其實開展出的情節包羅萬象,因為與其說它是類型,不如說,類型成了載體,讀者不只是要接收到作者預設的必要資訊,這必要資訊可以延伸為極短篇。單獨摘出,都有閱讀的樂趣。陳雪能做得到嗎?事實是他做得很好。前作《親愛的共犯》寫豪門謀殺案,貴冑大戶隱於深巷內,卻成為小說裡所有角色目光焦點,打掃阿婆、鄰居歐巴桑,大家都在抬頭望,一個人一種敘述,多一道聲音就多帶出一條線索,小說家是老狐狸,《親愛的共犯》中不只把豪門和上流世界看得通透,也昭示他對通俗小說結構和技術知根知底。要我說,那就是陳雪完全知道通俗小說的操作,知道怎樣用小說的公設騙地板面積,你花了錢,未必用得到,或只能用一次,但能看到也是爽。但在《你不能再死一次》裡,小說家住回去老公寓了。實打實。非常省。一坪是一坪。那使得《你不能再死一次》和坊間類型或說一般通俗文類切割開來。此刻的通俗文本著重渲染,不停延伸枝節,並可以將每個訊息膨脹成情節,陳雪卻極力收減,我發現陳雪「TELL」的部份尤其在於偵查的推動和連環殺人案繁瑣的推演中。這可能來源於,陳雪未必真的那麼知道辦案程序或是推理小說中作者和讀者的閱讀契約,那何不就簡化他。我不知道。我盡量少說。陳雪不作。但這份不作的策略是聰明的,首先,它省力。敘述帶來的簡潔也可以是次要情節的留白,反正你已經知道發生什麼,這每一句被敘述的話語,都可以在未來被解壓縮,留待讀者以想像力或是後繼影像改編者和編劇以自己的方式重新開展它。其二,陳雪的「講述」帶來一種速度感。他製造一種動感,更形成動線。讓殺人事件進度飛快,也讓閱讀變成非常爽快的事情。和案情有關的部份都被壓縮了,不妨礙理解,更多時候帶來透明,乃至通透的效果。但這不表示陳雪就完全不「展示」。《你不能再死一次》中所有的「SHOW」留給了小說裡的男女主角,嚴格說起來是衝突──主要是在於男女主角彼此的對手戲,以及女主角之於嫌疑犯的回憶和交鋒上。這樣的「SHOW」是有意義的,總是以情感為主,人性貪瞋癡於往來之中被摧火被點燃引線。於是我們看到陳雪的敘述策略,「TELL」敘述拉出事件的骨幹,而「SHOW」展示著重於主要人物的情感面。TELL, and SHOW,理與情,次與主,骨幹與內容,《你不能再死一次》不是純文學,但陳雪也未必走類型的路,不如說,他不接受類型訂製的分類,乍看歸類為犯罪/推理/懸疑,但他真正想展示的,是人的心──所謂的愛,及愛之惡,他知道自已在幹嘛,重寫了地圖,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二、陳雪控制了「展示」的樓地板面積。這裡便出現陳雪之於通俗文本的第二宗罪。我們一直在討論「展示」,但「展示」的單位到底是什麼?《你不能再死一次》的開端,有人死了。然後男女主角登場了。陳雪為我們講述主角的過去和悲劇成因。這個女孩認識小鎮的第一位死者,父親還被認證為兇手,女孩因此整了型,換張臉便以為可以換掉過去。殺人案懸而未決,小說裡沒人知道女主角過去的臉,但讀者卻從小說第一章開始便對主角的過去一目了然。這樣的開場在本質上就和此刻演進中的通俗岔開來了。在「SHOW」的影像世代裡,通俗文本的中主人公們,是永遠的現在進行式,主角不是沒有過去,而在於,揭露主角的過去,也是一次戲劇化的「展示」。它不能免費給你,它是一枚重要的代幣,在最關鍵的時刻丟進去才能產生777連線的效果。這麼說吧,國王死了,然後皇后死了是故事。國王死了,然後皇后傷心而死是情節。而「皇后死了,為什麼呢?因為國王死了,皇后為此傷心而死。」則是現代通俗的語法。什麼時候告訴我們真相,比什麼是真相更重要。是以通俗文本中的角色不只是角色,也是舞台上機關的一部分。而真正的主角,是閱讀的讀者或螢幕前的觀眾──我們閱讀或觀影追劇時經歷的這一切,像參觀迪士尼古堡或是八卦山大佛裡壁畫,是導覽似的,重點在於「感受的是受眾」,而不是主角。所以資訊必須接受嚴格控管,連「揭露過去」也是引發「感受」的一環。但陳雪不作,他不玩這套,他要製造的,不是這樣一個適當時機告訴我們答案造成翻轉或恍然大悟的翻轉效果。(另一個形容,這其實和恐怖片裡的驚嚇效果同樣原理。適當時機跳出來嚇你。)你可以說《你不能再死一次》是古典的,但毋寧說,小說家陳雪本質上依然還是挺純文學的──他頂著是老派經典那種「人被丟到一個情境裡,看他發生什麼事情?」陳雪不作,他不用碎片化的情節去強行製造懸疑,不是用翻轉好藉由瞬間震懾或感動強行過關的。陳雪建立兩個好立體的人,給你身世,捏了臉,放在舞台上。接下來是看這些人物如何壞掉,或是獲得拯救。當然,這不表示通俗文本中沒有立體的人物。我想強調的是,通俗小說有一個方便法門是永遠展示「現在式」,是尋找何時放出「資訊」的最佳時機,但陳雪捨近求遠,他想展示的是「人」,是未來藏在過去裡,是人在世界經歷各種試煉的天路歷程,他們都在「展示」,但「展示」的單位不一樣了。三、不一樣。題材與寫法上的不純,和技術上的不俗,讓上世紀的惡女變成新世紀的惡人。已為人妻,但不從良,持續作惡中。他怕嗎?當然怕。怕被讀者丟掉,怕讓自己失望。怕走錯路,非常怕。可很奇怪,在寫作之前,很怕,陳雪還是一直寫。《無父之城》、《親愛的共犯》、《你不能再死一次》。邪教。怪奇殺人。密室。詭計。綁架。警察程序。所以,惡為什麼吸引人?這問題在陳雪的身上引出另一個提問是,明明擔驚受怕,創作為什麼吸引他,讓他停不下來?(七夜怪談西洋版裡貞子說:我知道我在傷害人。但我停下來。)我的答案是,因為寫作和犯罪一樣,是一種附魔。在所有我認識的寫作者裡,陳雪是最接近殺人者的那一種。他有一種無情。自我規訓,「我寫到下午就會去運動。每天作一百下深蹲」,他會這樣告訴你,然後站在書桌前開始蹲下又站起,腰腿發達,意志堅定,身體只是具忠實執行工作的機器,能吃苦,好好維護,寫作同時是殺人大業。那種狂熱與意志力的反覆槌打。冷靜而富於執行力。百折不悔。預先查探路線,穿著雨衣伏身被害人家樓下,一次又一次回到書桌前把草稿廢棄重寫,又一個題材完結掉好像名偵探柯南裡黑衣人只露出笑容把筆記本上又一個名字劃掉。我有幸目睹《你不能再死一次》最初的初稿。在那個不停殺人換臉的故事裡──計畫越來越精巧了,事件越是曲折,但有一個核心始終未曾改變。那就是殺人犯的自白。他為她做了那麼多啊,那些漫長的等待,那些無止盡的自棄,那些巧妙安排的殺戮……他等待著她甦醒,然後就要把多年前沒有親口告訴她的話一次說盡……那時他就知道自己恐怕還是沒有能力對她表白,他期待這一天太久了,他無法接受另一次地拒絕,倘若她又拒絕他,他只能將她殺死,沒有其他辦法,可是 他不想要她死,倘若她死了,他恐怕就沒有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你可以把句子中的「他」換成陳雪,而把「他」換作「寫作」、或是「小說」,那殺人犯的自白便成為陳雪的自白。「陳雪為小說做了那麼多啊,那些漫長的等待,那些無止盡的自棄,那些巧妙安排的殺戮。」、「陳雪只能將小說殺死,沒有其他辦法,可是他不想要小說死,倘若小說死了,他恐怕就沒有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純文學必須死。類型必須死。但他們又不會死。陳雪去殺純文學,去殺類型,小說在他筆下繼續活出新的模樣,是屬於陳雪模樣的小說。他不作別人作的,他做他想做的,而這樣一個新小說的誕生,是等著被來日的陳雪再殺一次,繼續殺,繼續寫。陳雪熱愛小說。陳雪熱愛描寫惡。而過度狂熱的愛是有罪的。陳雪依然是那個,如他自己小說所描述的,惡魔的女兒。惡魔的女兒才能創造迷宮中的戀人。迷宮是人的心,惡魔的女兒在裡頭殺戮與救贖。愛的時候有文字,創造與死亡,一次完成。本文作者陳栢青1983年台中生。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另出版有散文集《Mr. Adult大人先生》、小說《尖叫連線》。

+ More
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新書分享會

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新書分享會

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新書分享會主講│陳雪(本書作者)對談│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優聘副教授暨所長) 時間│07/02(六)3:00pm-4:00pm地點│誠品松菸店 3F Forum《你不能再死一次》是陳雪懸疑長篇小說,逼看傷痕與崩壞的記憶,探討受害者與加害者遺族的人生際遇;對於人性、心理狀態有著深入的洞察。 本書以十四年前一場小鎮命案做為開端。十四年前,周佳君與父母住在一片桃花林裡,隨著母親過世,父親開始終日酗酒。某個夜晚,周的好友丁小泉失蹤,兩日後被發現全裸棄屍在周家桃花樹下,醉酒的父親被指認為殺人犯遭收押,最後在獄中自殺身亡,獨留周佳君一人面對鎮民的唾棄和輿論的攻訐……主辦單位│鏡文學參加方式│自由入場,座位有限,額滿為止。聯絡電話│02-66333532備註說明│如活動因氣候或其他因素暫停或變動,請依現場公告為準。 購書連結博客來【博客來獨家親簽版】誠品【附誠品獨家藏書票】金石堂Momo有聲書同步發行 [博客來][鏡好聽]

+ More
陳雪最新懸疑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好評熱賣中 送限定版「桃花林」透明書籤

陳雪最新懸疑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好評熱賣中 送限定版「桃花林」透明書籤

陳雪最新懸疑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好評熱賣中!於指定合作書店購買,還可以獲得獨立書店限定版「桃花林」透明書籤(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購買書店這邊請⬇見書店(基隆) https://www.facebook.com/seatoseebookafe/微貳獨冊(台北) https://www.facebook.com/waytoread/櫞椛文庫(台北) https://www.facebook.com/enkabunko/月讀書咖(竹北) https://www.facebook.com/MuMoonReader/島呼冊店(嘉義) https://www.facebook.com/tofubooks/繫.本屋(屏東) https://www.facebook.com/akauwbooks/📖小說簡介📖桃花盛開的時節瀰漫著血色,相隔十四年的殺人棄屍案重現小鎮,被丟在樹下的少女們長出滿樹的衣裙鞋襪,這是她們最後一次的展覽……★繼書展大獎小說首獎《親愛的共犯》後,陳雪最新長篇作品★在殺戮裡發現救贖、不幸之中尋找幸福,再塑陳雪式死亡美學★毀壞後如何長出新的自己?探究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迷離記憶,勾勒人性的光與影

+ More
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送誠品獨家藏書票!

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送誠品獨家藏書票!

陳雪 最新懸疑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好評熱賣中,現在由誠品通路購買,再送「誠品獨家藏書票」!【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k1bgW3】⬇小說簡介⬇桃花盛開的時節瀰漫著血色,相隔十四年的殺人棄屍案重現小鎮,被丟在樹下的少女們長出滿樹的衣裙鞋襪,這是她們最後一次的展覽……★繼書展大獎小說首獎《親愛的共犯》後,陳雪最新長篇作品★在殺戮裡發現救贖、不幸之中尋找幸福,再塑陳雪式死亡美學★毀壞後如何長出新的自己?探究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迷離記憶,勾勒人性的光與影

+ More
寫犯罪,召開一場愛的無力者大會:專訪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寫犯罪,召開一場愛的無力者大會:專訪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1995年,陳雪出版《惡女書》。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她還在寫。酷兒先鋒、台妹人妻、戀愛教主、犯罪女王,不同稱號在她身上來來去去。時移事往,許多同輩小說家停筆了,文學地位同時定於一尊,但她還在寫,寫到讓自己疑惑的地方去了。小說家到了天命之年,卻對小說有越來越多疑問。《你不能再死一次》 陳雪 著出版日期:2022/6/10行過死蔭之地找答案其中一個她必須一再回答、廓清——來自他人,也是她自己的——疑問:為什麼要一直寫懸疑/犯罪小說?《摩天大樓》以降,接連出版《無父之城》、《親愛的共犯》、《你不能再死一次》,用一本一本的節奏挨近犯罪小說的框架;一開始是單純懸疑元素,接著出現偵探查案,最新的《你不能再死一次》更有了連環殺人事件。確實讓人好奇,她孜孜矻矻研磨謀殺巧藝是為何?陳雪的回答是,「為了逼近答案,」她對這答案的回答是「面對罪行我們該怎麼辦?」人性如迷宮複雜,也能同繁星不朽,但人很難專注探索——在這短影音、OTT夾擊,長篇小說讓作者跟讀者都案牘勞形的時代。因此,陳雪說,需要「用犯罪小說的鉤子」讓讀者願意進入迷宮仰望星斗。進入之後呢?「我想知道殺了人,會變成怎樣的人?或者說殺人的動機,有沒有可能殺人者到最後一刻才知道自己為何這樣做?表面上這惡行很極端,但我們不也常常遊走在惡行的邊緣嗎?去探究理解即將走向極端的人,是不是能拉回一些人?」前陣子事件視界望遠鏡拍到了黑洞,陳雪也在做一樣的事,丟出犯罪小說的鉤子到深不見底的地方,悄聲問,還有人在這裡嗎?從「純文學」出發寫懸疑犯罪,陳雪是孤獨的。「寫《摩天大樓》時,有個朋友說他不懂我為何會從《迷宮中的戀人》變成《摩天大樓》,他始終沒告訴我他的納悶是什麼。好友看了我後來幾本小說,只說:『你會的是我不會的。』之後也很難再討論。有一段時間,好像朋友們都不知道我在幹嘛,那段時間我也會懷疑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好像跟好朋友已經不是同一路的人了,我不知道可以跟誰討論小說創作。這種感覺讓我很困惑。後來我只能告訴自己,我是在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只能靠自己摸索。」說完,陳雪想了一下又說,「可是杜斯妥也夫斯基也寫罪行啊。」▲「難道戀愛教主加犯罪女王,就會把小說家陳雪取消了嗎?」這是先行者如她,從「純文學」到類型的大哉問。陳雪寫出了疑惑,也在疑惑中自我辯證答案。(圖/鏡文學)犯罪的美麗新世界不過這句補充透露當我們討論純文學跨足類型,必須很小心,稍不注意就會落入誰主誰次、有尊有卑的二元窘境。陳雪自己也明白,「我很怕自己有寫懸疑小說是在降低自己的感覺,相反的,我是在寫懸疑/犯罪時才發現小說的邊界。」「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類型或犯罪往往被看輕,那它為何很難寫?我自認是專業小說家,還是覺得很難,甚至不斷問自己為何要寫這個,我到底適不適合寫?這讓我思考,答案或許在小說自身。類不類型、純不純文學是小說方法的不同。」「所以問題是,到底是什麼限制了我們去寫(犯罪小說)?」這或許是訪談中這麼多問句裡,陳雪最渴望知道答案的。為了寫懸疑犯罪,陳雪重新學寫對話。這件事過去讓她焦慮,「我們習慣用風格化的敘述推動劇情,但犯罪小說需要對話。進入對話後,角色說話要有個人特色,日常的感覺,不能風格化。同時,對話不像描述,很難用漂亮的文字,只能用基本功。這提醒我戒除對文字的依賴,讓文字更中性。文字不只是服務作者。」犯罪小說仰賴的框架或者說套路,一度也是陳雪的心魔。「我知道要有套路,但常常想不落俗套,所以會陷入猶豫矛盾。」從《無父之城》到《你不能再死一次》,犯罪小說的痕跡更明顯,陳雪的說法是「終於擺脫心裡的包袱」。寫犯罪,表面上是跨界,實際上是再發現,發現小說別有洞天,發現自己還能寫,「我才五十歲欸,還有扣打,可以去學習新東西。」回到植有桃花林的小鎮《你不能再死一次》有個華美的死亡開場,少女陳屍在盛開的桃花林中,「花瓣墜落於發著短草的地上形成一片花毯,花毯中盛開著一張少女的臉。」死亡混著花與青春,禁斷的甜膩氣息。不久,女主角父親被指認是凶手。父親被捕後自縊,她因此家破人亡,遠離家鄉。十四年後,同樣的犯罪手法再度出現,女主角被迫回到家鄉,直面桃花林中的黑暗。相較前兩本,《你不能再死一次》有偵探,有辦案過程。更重要的是,有凶手——一個連續殺人犯——的模樣。陳雪不諱言,寫這本是她創作以來最痛苦的一次,「這本小說的最大功臣是阿早,小說來自他想到的書名,我才從這書名去想怎樣的情形不能再死一次。」過程中,伴侶阿早怕陳雪寫不好,不斷跟她討論,「去年五月我把初稿給阿早看,被他退稿。之後我跟阿早睡前都在討論小說要怎麼寫。他以一個愛人的心情擔心我寫差了,兩邊(純文學與犯罪)不討好,連他都說你還要寫這個嗎?但我是一個很固執的人,所以這本改了五個版本。交稿後我心裡只想,我不想再改一次。」所以,寫犯罪小說,除了擺落文字習慣,學習套路再反套路,陳雪還學到了一件事,「以前我覺得寫小說就是一個人的事,這次的經驗很寶貴,打破了我的想法。」過程中,有件事讓陳雪記憶猶新,「有個段落我一直寫不到位,阿早就放了徐佳瑩的〈人啊〉給我聽——因為我平常寫作只聽古典樂。我是很少哭的人,寫到最後,我哭了。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像演員,在扮演自己寫的角色。這時候我才想到,過去寫純文學我不會脫離自己太遠,但寫犯罪不一樣。」從創作者變成自己創作的角色,這一回,還包括連續殺人犯。「我想寫非一般的殺人者,琢磨這樣的人的心態。以殺人者當第二主角比較少見,所以我放了很多篇幅在這角色上,因為要夠曲折,夠層層疊疊才能逼出罪行對人的影響,又是什麼導致的。」陳雪的創作姿態,讓我想到英國作家薇兒麥克德米。同是女同志,同樣書寫謀殺,描摹暴行。薇兒麥克德米過去常被非議,為何要寫得這麼殘忍呢?自稱見血會昏倒,卻努力在小說裡殺人的她回道,女性本來就生活在危機四伏中,時時都有可能遭受侵犯。因此,女性書寫犯罪更能從當事者角度感受,並度人以這感受。▲為何持續寫懸疑/犯罪?陳雪還有另一個更直覺的答案,「以前寫小說像在修復自己,把自己修好了要做什麼?結果是寫謀殺。這個呼喚非常強烈,就像我已經準備很久了。」陳雪說自己不熬夜,努力吃得好睡得好,都是為了專注寫小說。彷彿身體是一座神殿,唯小說供養。(圖/鏡文學)再狂野追尋一回回到陳雪,她更從加害者的角色出發,帶給讀者原來愛恨互為表裡。這也回到一開始陳雪的疑惑,戀愛教主為什麼一再操演犯罪?「很多讀者習慣看我的臉書寫戀愛故事,可是讀完那三百字後,就像喝雞湯也不會長肌肉。不被愛,不愛自己小孩,因為愛做了錯誤決定,或者愛怎樣拯救自己,都是讀小說才能有的體悟。」陳雪是小說之神鍾愛的女兒,因為她仍信仰小說的力量,「小說讓我們擁有無法度過的人生,透過閱讀,你逐漸經歷別人的人生,而被改變。即使你從小到大都待在一個很小的地方,讀了很多小說,你就能穿透世界。」因此,陳雪左手寫戀愛課散文,右手寫出《無父之城》是小我的愛遇到國家級暴行的下場;《親愛的共犯》是彼此相助如珍珠項鍊般串鏈的珍貴之心;而《你不能再死一次》則是當愛被誤譯的悲劇。陳雪坦言,一開始不大喜歡戀愛教主跟犯罪女王這類標籤,「但後來我覺得也滿酷的,而且它們是有共通的,都是關於愛的想像。小說裡,我儘量讓讀者可以找到一個站立的地方,不要站在流沙上。回過神,人會發現自己是可以穿越這些殘酷無情的。」一手寫戀愛,一手寫不被愛,需要精巧而調節的平衡感。陳雪說,現在的穩定生活,給她這樣的寫作力量。「以前的我沒辦法達到這種平衡,因為以前我就是談戀愛與無止盡的幻滅,不斷找下一個人。我會想,難道人只能互相勾引,狂愛後背叛、分離嗎?難道愛情沒有另一種可能嗎?這樣想才意識到,我以前的生活也是一個套路啊,我用現在的生活證明了,人可以反自己的套路。」訪問前夕,陳雪以《親愛的共犯》獲書展小說獎大獎。我問她有何感受,陳雪回答,得獎讓她覺得好像可以再寫一本;寫犯罪,終於感覺自己不是出界了,而是在拓展身為小說家的邊界。邊界落在哪?小說家其實走過。陳雪說了一段故事,「前陣子《惡魔的女兒》重出,我才發現裡頭都是對話,阿早就說不是你不會寫對話,只是忘記了。我想對啊,如果世界上沒有我的價值,我應該要自己定義。當初《惡女書》連出版都差點沒辦法,為什麼我到了五十歲,寫東西要綁手綁腳?我應該再大膽一次。」這次訪陳雪,是我聽過受訪者丟出最多疑問的一次,也是透過疑問獲得最多力量的一次。我想起羅貝托博拉紐一首關於偵探的詩,遙遠回應了陳雪不斷探問的小說的邊界:「我夢見迷失的偵探/在阿諾菲尼夫婦家的凸鏡裡:我們的時代,我們的視角,我們的恐怖模型。」我們的時代,我們的視角,我們的所懼怕的,都構成了小說家的邊界。陳雪是博拉紐夢見正尋尋覓覓的偵探。

+ More
黑夜總會過去的 ——Kristin讀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黑夜總會過去的 ——Kristin讀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那時他們的屋子後半部每一扇窗戶都可以看到桃花林,每一年春夏秋冬,她看到綠樹發芽,開花,結果,然後到了落葉時節,一切變得蕭瑟,有一次他們全家在窗前看落葉,父親去清掃葉子,把樹葉堆起來燒掉,她覺得悲傷,父親卻對她說,『冬去春來,人生就是這樣輪迴輪換,所以遇到壞事不要緊張,春天一來就會萬物復甦了。黑夜總會過去的。』」故事的第一章,猶如電影的開場,一名美麗的少女陳屍於桃花林中,白色、血跡、花瓣與與赤裸的身軀形成奇異之美,伴隨著逐漸膨脹的恐懼感。作家陳雪的長篇推理新作《你不能再死一次》,透過如此流暢清晰的影像文字,為這齣橫跨多年的連續殺人案件揭開序幕。故事以此為核心,圍繞著第一場命案的幾名核心人物,抒情與敘事並重,從人性層面切入,他們伴隨著各自的心魔辛苦長大,長成了孤獨封閉的大人,多年後,命運將這些人帶回起點,試圖釐清血案背後淒美而殘酷的真相,摸索屬於自己的生命出口。當年的三人組丁小泉、宋東年與周佳君,一個二八年華便不幸香消玉殞,留下過於自責的初戀男友,以及眾人口中「殺人犯的女兒」的摯友;十四年轉瞬即逝,一切不因草草結案而落幕,宋東年選擇走上警察一途,行屍走肉般埋首工作,而周佳君則徹底改頭換面,變為業界知名的犯罪案件專題記者李海燕,不斷從他人的悲劇中探詢解答,關於悲劇,關於哀慟,關於餘生。《你不能再死一次》 陳雪 著出版日期:2022/6/10善惡的分野如此從人性面出發的推理小說,必得重新挑戰觀眾的道德天秤,是與非、善與惡、光與影、生與死、美與醜、愛與恨,一切是對立存在的,但於《你不能再死一次》中,每個當局者皆有自己的思考模式,長期處於灰色地帶,唯有跳脫世俗觀點的枷鎖,方能挖掘到真正的情感真相。「追悔會成為他們餘生的命題嗎?一樁命案可能把一個家庭或數個家庭完全摧毀,還活下的人,都變成什麼樣子?」對於李海燕而言,若想釐清生命裡沒有解答的問題,好比被視為畏罪自殺的父親,最可行的方式是主動接近、理解罪犯,試圖從他們的角度看世界的過程。至於宋東年,偵破無數案件卻始終無法揉開內心的瘀血,遍尋不著自我救贖的途徑,真正吞噬他的,更像是那份難以和死亡抗衡的無力感。另一方面,相較於揪出兇手,該如何挖掘犯案動機、還原完整真相,那也是「抒情寫實」的訴求,選擇探就心理層面的原因與影響,企圖映照社會與大環境的陰影。總說悲劇的發生,並非單一原因使然,而是一連串的不幸所導致。事實不出人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擁有自己版本的真相,以及與世界應對的方式,陳雪透過核心角色各自的來時路,透徹梳理成長過程與外在環境對人格特質的影響,非為罪刑開脫或卸責,而是可恨之人往往有可憐之處,彷彿背對陽光,凝視著深淵,折射人性難以被定義的多樣性,在揭開謎底的同時企圖審視挫折根源,並憑藉文學的力量尋找些許理解與同理。創傷記憶「無論對受害者或加害者而言,創傷記憶本身就是一種創傷,因為重溫記憶使人痛苦,或難免讓人覺得不適。承受傷害者傾向於壓抑記憶,以免再度感到苦痛;傷害他人者則傾向將記憶深埋心底以求解脫,同時減輕自己的負罪感。」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普利摩李維於著作《滅頂與生還》如此談論,單單是「記得」,就得不停與社會、親人、自我、記憶對抗,親眼見證創傷對人性帶來深遠的影響,且記憶會有意識且無意識地牽動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所以阮越清會寫,所有戰爭都發生兩次,一次在戰場上,一次在記憶裡,那些終其一生不停遺忘的過往。於此書中,陳雪再度透過類型小說探討了「創傷記憶」這個龐大命題,宋東年、李海燕深受童年陰影與命案所苦,顯現於後來種種沉默、封閉的性格特質中,他們單打獨鬥拚命遺忘,卻不停被拉回過去,生命狀態自十六歲起便陷入停滯,時而壓抑,時而逃避。然而,較為幸運的,愛與命運讓他們用不著繼續承受獨自一人重新開始的苦痛,李海燕鑿開了宋東年的冰封許久的內心,宋東年則一再用行動證明渴望共同重建生活的決心,而治癒的契機,就始於真正感受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畢竟沒有一種酒,可以讓人從此醉生夢死,沒有一種恐懼,可以於時間中煙消雲散,一旦捨棄記憶,就會忘記自己原本的模樣,時間無法沖淡過去,只能找到一種方式與其和解,與之共存。愛永遠比恨更強大假使人們持續對惡避而不談,也會忘記愛有救贖力道。《你不能再死一次》作為推理小說的名稱,顯示了於此齣連續殺人案件中,即便犯下滔天大罪,即便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記,愛仍是唯一的解答。因此,在分隔這麼多年,李海燕與宋東年依然扮演著彼此的解鈴人;自幼缺乏關愛的高岸,畢生受一廂情願的情感所趨動、所左右,但偏偏多數時候,真正的愛不是做了什麼,而是選擇不做什麼。「他說是為了愛,或許是吧,他畢竟也付出了代價,用錯誤的方式去愛人。」故事的末端,教人想起濱口龍介的《在車上》,最後於《凡尼亞舅舅》的舞台上,允兒流露堅定神情比劃著:我們要繼續活下去,我們一起走過漫漫長日,穿越幽幽的夜晚吧!咬牙承受著命運的考驗,無止盡地生活下去,在回望自己吃過多少苦、流過多少淚的最後一刻,將得以帶著微笑,平靜休息。在得到與得不到之間,可窺見愛有摧毀的力量,同時有彌補的力量,這也是陳雪反覆透過小說琢磨的複雜性。海燕感受到的愛與苦難亦是如此,難以名狀,無從釐清,有時相伴同行,已經一起經歷了這麼多的風風雨雨,他們未來即使有更多的漫漫長日、幽幽夜晚,亦不足為懼,曾經世界一片漆黑,當出現一道光線劃破黑夜,即使微弱,即使稍縱即逝,光明仍戰勝了黑暗,他們也將重獲新生,見證著悲傷的美麗與意義。本文作者Kristin東吳中文畢業,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以推坑無數的書評和影評見長。經營粉絲專頁「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取名自電影「愛在三部曲」中第二部《愛在日落巴黎時》的音樂曲目。透過輕輕觸摸卻相當深刻的口吻,投射自身人生經驗,解讀潛藏於影像、文字和現實世界底下那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在探索人類情感的旅途中,以真摯且獨特的體悟、感知和目光解讀眼底那片文學與電影的星空,並給予讀者無比溫暖的答案,讓人們在負傷之際能片刻喘息,讓人們在愉悅之時能閒適自得。選擇鍾愛的文字作為媒介,溫柔感受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細膩品嘗虛實交錯的真實生命經驗。FB: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IG:kristinswaltz相關著作:《光影華爾滋(獨家限量作者親簽版):每部電影,都是一支擁抱內心的迴旋舞》

+ More
死亡的理由:陳雪小說創作的新本體——陳國偉評《你不能再死一次》

死亡的理由:陳雪小說創作的新本體——陳國偉評《你不能再死一次》

    陳雪一路從1990年代走來,以酷兒小說家出道,開啟了性別書寫的新局。接著在21世紀之交,她展現出鄉土的書寫手藝,重述了自己的起源故事;後來她成了同婚的先驅,也跨足愛情散文的書寫,展現出多元的創作能力。然後時間前進到2015年,她在「當代小說家」這個具有典範象徵的書系,交出了讓讀者與評論家既驚艷但又略帶困惑的《摩天大樓》,自此進入了她全新階段的死亡書寫。    在她過去的創作中,當然不是沒有涉及死亡,但後續一連串《無父之城》、《親愛的共犯》到最新作《你不能再死一次》,死亡被置放在故事的核心,成為運轉小說世界的主要驅動力,甚至在形式上向推理犯罪類型靠攏。這麼劇烈的蛻變,不禁讓人思考起,在進入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陳雪書寫死亡的全新嘗試,對於台灣的小說創作,將會帶來什麼意義。《你不能再死一次》 陳雪 著出版日期:2022/6/10    一旦談到小說與死亡,我們總不免想到推理犯罪類型,也總是會聯想到那些經典的名字,《謀殺與創造之時》、《謀殺巧藝》、〈血字的研究〉……死亡是一門學問,但當它被想像成專屬於一個類型,並追求一種美學的雕鑄、技藝式的錘鍊時,其過程與原因往往被謎面化為折曲的探問,彷彿必須遠離死亡才能再回返其自身。而書寫這一切的人,也被想像為擘畫犯罪的藝術家,死亡被暫時擱置哲學式的終極意義探問,而被安放於一個敘事秩序之中,故事最終必得解開死亡的理由,彷彿那便是死者以及環繞在其身邊人物的唯一意義。然而,這不僅是對小說與死亡之倫理性的蒼白想像,也是對極盡死亡奧義的推理犯罪類型之偏狹認知。因為,正如班雅明在〈說故事的人〉中指出的:「小說人物的『生命意義』只有在死亡的一瞬才顯露。但一部小說的讀者確實是在尋找他能從中獲得生命意義的同類,因此,無論如何他必須事先得知他會分享這些人物的死亡經驗,若有必要的話他們象徵性的死亡——小說的結局。但更佳的是他們真實的死亡。人物怎麼才能使一位讀者明白死亡在等待他們,一個確切的死亡,在一個確定的地點?這是個永保讀者對小說事件濃烈興趣的疑問。」可以說,死亡其實正是小說這個文類的本體,死亡既是小說的第一義,也是其最終意義。    所以,敘事與書寫,作為死亡逃逸策略的隱喻,如《一千零一夜》那樣,彷彿只要故事的歧徑花園足夠複雜,便能幻化為一個又一個的迷宮,抵禦死亡的到來,將其困住拖延,讓讀者能夠期待小說人物的生命旅程抵達到最後。而犯罪推理小說與非類型的差異其實僅在於,一般小說往往將死亡懸置於最後,但推理犯罪類型從一開始就直面了死亡。    也因此,無論是對於故事象徵性的死亡(小說的結局),抑或是小說人物真實的死亡(一個或複數以上的死者),在推理犯罪小說中,為何必須要死?如何會死?就成了敘事的主要關懷。小說人物的生命意義不僅只在死亡的瞬間顯露,而是在整部故事的過程中展演,在「預知死亡紀事」啟動了情節的齒輪後,如何在死亡預演的陰影中,探照出角色生命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透過關係人的陳述,還是偵探或解謎者的偵察與探勘,小說的敘述過程其實是人物生命卷軸緩緩展閱的歷程,而且不僅限於死去的人物,也含括了所有在故事中的角色。所以,推理犯罪小說的聚光燈不是只在偵探、犯罪者跟死者身上,而是如同鏡宮一樣,讓所有角色彼此對映的重層鏡象。    而這,正好是陳雪這一系列死亡書寫中的核心。綜觀台灣純文學與大眾文學領域,要論描寫人物,特別是透過內在的生命與創傷經驗,立體化人物的形象,陳雪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而人物,不僅是故事的靈魂,更是推理犯罪故事中,在那複雜的人際網絡間,牽動所有角色行動與情節推演,甚至是決定整個小說世界躍昇或沉淪的關鍵。從《摩天大樓》到《親愛的共犯》,陳雪往往透過結構上角色的自我現聲,架起人性無法匿藏的鏡宮,透過角色之間的相互映照,透亮所有人物生命與性格的暗影與羅網,最終推演出她意圖辯證的罪與罰。然而到了《你不能再死一次》,身為說故事者,陳雪的技藝更為純熟,她以故事整體的經緯,將角色的內在聲音與事件的外在陳述巧妙地鑲嵌,讓複線交織的情節精準地推移,因而無論在小說的內外層敘事,或是人物內面的複雜性上,都創造出更多的意外性與驚喜。    不僅如此,死亡其實是有時間性的。推理犯罪類型中的死者,無論是偵探的再三探問,或是關係人的往復回憶,在那些敘述與對話中,逝者都會重複地再死一次。而即便是生者,也如雷蒙‧錢德勒在《漫長的告別》裡的那番抒情的宣言:「告別就是死去一點點」,死亡的時間性在每個角色的任一行動與決定中,其實早已反覆地啟動著。也因此陳雪這次不只描寫一次性的死亡,而是連續的兇案,透過調度生與死的複數時間景觀,讓小說中生者與複數死者相互漸層與浸染的真實生命圖景,以及人性善惡維度的複雜性,隨著連續疊合共構的時間景觀,彼此共振。    然而更重要的是,死亡不必然是最大的傷痛與真正的懲罰,陳雪在這系列的書寫中一直希望傳達的,便是這種在世存有的煎熬與自我試煉,無論是生者或死者,無論是犯罪者還是找尋真相的人,在這個死亡羅網中,那些深埋在生命紋理的慾望湧動、遺憾、後悔、罪愆與懲罰的創傷鑿痕,會隨著時間永遠無限地延滯,不斷地復返降臨。因為許多傷痛、慾望與惡意是沿著血緣而來,因此那些痛楚隨著呼吸反覆震盪,是既想擺脫但又沉溺其中的原初驅動,遺棄╱遺忘與欲求╱慾望實是鏡象與孿生的一體兩面。  陳雪也許沒有言明,但這一切在小說中其實已經呼之欲出的,是人的怪物性,或者說,惡魔性。    承載死亡的敘事總是能夠透過美學的追尋召喚出人的怪物性,因為殺戮,因為憎恨。但透過「連續死」與「勉強活」的小說人物對位,陳雪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怪物不只是犯罪者,而是因死亡的理由而催生出的所有存在,那些被愛與恨的糾葛掩映的影子,就是怪物的棲身之所。人與非人不是一線之隔,而是互為主體,隨時轉化。只要點燃愛與恨的動能,就能驅動人流變為怪物,甚至成為惡魔。陳雪希望提醒我們,正如她一直以來的關懷與觀察,家庭其實是怪物與惡魔最原初的產地,那些創傷與犧牲者,總是在以愛為名的惡意中被餵養成怪物,甚至只要你忠實於自己的慾望與傷痛,就可能隨時在鏡象中,看到自己那張惡魔的臉。    最終,唯有面對這一切,救贖與理解才可能到來。當妳╱你閱讀到《你不能再死一次》的最後兩個章節,方能懂得陳雪的苦心孤詣。而這,是她書寫死亡真正的理由,也是她對小說本體的新一階段思考,更是她小說創作生涯,讓人期待不已的新境地。本文作者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優聘副教授暨所長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