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企划】旅行与阅读:给旅人的日常备忘录

【主题企划】旅行与阅读:给旅人的日常备忘录

 关于一趟旅程,该如何注解?「旅行」、「阅读」、「写作」、「咖啡」、「邂逅」发现自己在一张空白纸页上写下了这些字,回过神来,油墨未干。仔细一想,至今的每一趟旅程似乎都离不开这些字词,甚至能够为之概括,但若要认真说来,顺序应该是这样的:阅读-旅行-邂逅-咖啡-写作。一趟旅程的从无到有,从开始到结束,或者,不结束。  阅读── 喜欢在出发前阅读关于目的地的书籍,轻描淡写的最好。 有句话说「读书万卷,不如行路万里。」听上去好像颇有道理,但是细想,这两件事怎会是此等互补关系?满腹诗书,若没有用双脚去走踏、验证或者推翻,那么终究是别人的东西; 行至天涯,若没能与书卷文字相共鸣,那也显得枯燥乏味。 喜欢在出发前阅读关于目的地的书籍,轻描淡写的最好,让城市作为背景,让角色演绎,让故事脉络自然流动,如此即便不去解释得太多,也让人有无限想像、心生向往。 比如说柏林吧,那时候会想去柏林,就是看了陈绮贞的《不在他方》。其实书里也没具体说出关于这座城市的什么,只说她在这座城市感冒了、说城里的早午餐卖得特别晚,说欧洲终究不如台北方便,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真正去了以后,城市背景不变,大多的转角后依然是未知,但主角换成了我,还能够不带有任何期望或者成见地去探索。待归来后再拾起书页,印刷于纸纤维上的文字突然都得到了更深的解释,平面成了立体,清晰也深刻。这就是旅行与阅读相辅相成的乐趣吧。 旅行──再小的步伐都可以是前进,再琐碎的日常都可以是浪漫。 在整理行李的时候,总是喜欢在背包里丢进一本书,同时又暗问自己:会看吗?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不会,屡试不爽,但我偏偏到现在还是不信邪,重复地做著这个动作。 我是一个没有办法在旅途中静下来阅读的人,书永远翻不过三页,晃过眼的每一个瞬间都让我分心,无法克制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一切。书里的文字永远就是在那,倘若不慎遗失了,再买一本便是。但眼前的风景啊、当下的感受啊; 一场偶然的相遇,一次深刻的对谈,错过了,就没了。 旅途中的我就是一本内页空白的书册,行走的每一步都踩踏墨水,撰写属于我的章节。「为什么要旅行?」人们总爱问这个问题,就是为了享有这般特权吧,此时五体感知都被放大,每件事都是新鲜的,再小的步伐都可以是前进,再琐碎的日常都可以是浪漫。 邂逅──  选择一个人出发,追求的并不是孤独,而是意料之外的陪伴。 关于一个人旅行这件事,近年来好像掀起了一股狂潮,「独旅」于是成一个卖点,但说到底,它就是个选择而已。有人爱海,就有人喜欢山; 有人恋夏,就有人独钟冬雪; 有人爱好结伴,就有人向往独自上路。 路途中的每一段关系都是细腻且珍贵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无意识地美化了,覆盖错觉与偏差,金絮其外,却又摸不著其内,因此永远美好。(摄于:巴塞隆纳,西班牙) 对我来说,选择一个人出发,追求的并不是孤独,而是意料之外的陪伴,也就是旅途中的「邂逅」吧。 曾在旅途中串起深刻友情,也曾交织刻骨铭心的爱情,路途中的每一段关系都是细腻且珍贵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无意识地美化了,覆盖错觉与偏差,金絮其外,却又摸不著其内,因此永远美好。一直没能好好说来这么个什么样的道理,直到读起赖以威的《旅行与邂逅》,第三章节,女孩娓娓道来与他稍纵即逝的相遇,我才明白了这样的情感连结为何令人如此上心。 「他是一本封面设计的很好、封底的推荐、第一页的导读跟自序都很吸引人的小说,我原本希望能继续下去,但是翻开第一张就被人关起来,上了胶膜收起来。有时候因为没看到的关系,你会一直想念,甚直觉得它比任何书都还要精采。」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呼应这句话,这部连载于〈镜文学〉上的作品到第四章节就突然地结束了,恰恰止在男女主角即将重逢的前一刻,以致至今我仍频频想念,实在很揪心。 咖啡──  咖啡厅作为城市里的乌托邦、是令人能够暂时现实脱节的歇脚 每每出发前往一座城市之前,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查交通、也不是找住宿,而是打开地图,开始搜寻一间又一间的咖啡厅,然后一一标注,看上去还以为在盘点妃嫔。原先一个出自于兴趣的举动,长期下来才发现事有蹊翘:从地图上咖啡厅的分布,其实可以看得出另一种城市脉络。 咖啡厅作为城市里的乌托邦、是令人能够暂时现实脱节的歇脚处,概括了这座城市中无数群体心中的理想生活样貌。复古、极简、工业、乡村……无论是对哪种风格心生向往,你都能找到一个角落将自己完美置入,然后在空间里找到与你频率相似的人。 有趣的是,在咖啡厅越多的城市,我的文字产值好像就越高,或许是因为有更多时间和自己对话、细嚼日常,安静地书写。(摄于:伊斯坦堡,土耳其) 拿近年欧洲迅速窜起的Vegan Café狂潮来说吧,Vegan代表全素,但欧美人所追求的全素已不仅仅是「动物性不使用」,而是对于食材品质与来源更上一层楼的坚持。若说有「文青」、「废青」、「愤青」,那么绝对有一种是「纯素青」,特色是有艺术家般的衣著、左右臂上可能有几何行刺青、热爱杏仁奶、绿色果昔和酪梨土司,包包里永远有一根香蕉。近年在欧洲总喜欢往Vegan Café的街区跑,就是找个地方歇脚,也看看世界各地的文青都在干些什么。通常整个街区都会洋溢著放松的艺术气息、特色小店林立,怎么晃都有趣。 从国中开始有泡咖啡厅的习惯,因为家庭因素的关系,从小就很不喜欢待在家里,到后来一直演变成不在咖啡厅就无法静下心来做事的怪毛病。也许也是这个原因,城市中咖啡厅的对我来说格外重要,找到一间能够与之契合、反覆造访的咖啡厅,恍若是在异乡找到回家的路,令人安心。 有趣的是,在咖啡厅越多的城市,我的文字产值好像就越高,或许是因为有更多时间和自己对话、细嚼日常,安静地书写。 当然,咖啡厅在某些时候也是救命的场所,比如说,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在风雪中晃著暖光的咖啡厅,我大概已经冻死在2017年柏林冬日的大街上了吧。 写作── 在我的文字里看见画面,彷彿与我同在旅途上。 写作这件事该从何说起呢?大概要从国中热衷于言情小说开始。那时候课本上说小说家不入流,看了只觉得岂有此理。火红流传在国中女生间的《天使街23号》,我花了好几周的时间,用介于课桌与大腿之间的那个空间把它给读上了好几遍,唯独对结局感到相当不满。男女主角居然就这么站在海边吹冷风、互看、没个结果?于是开始提笔为小说接续,写自己想要的结局,到底也说不上是结局,就是无限延伸的乱写。写到后来乏了,开始自己编故事,印象中每节课都在写,一年下来写了足足五本吧。虽然通常都是半路夭折、半途而废的作品,因为想法来得太多太快了,但就是喜欢书写的这个过程,笔杆都是停不下来的。 如今「旅程有终,故事无尽」这八个字承载了我书写的意义,一趟旅程终会结束,但故事不会停止,更不会止于我。(摄于:比利时,根特) 上路后写作,为得是记录,好笑的是其实我原来都是以英文书写,直到某次发了篇中文文章,回响甚大,才发现自己原来有这样的市场,不知不觉也累间积了些观众,便开始更细腻地琢磨文字。如今「旅程有终,故事无尽」这八个字承载了我书写的意义,一趟旅程终会结束,但故事不会停止,更不会止于我。当故事被写下,它就不再是只属于我的了,它能够被读者任意地解读,然后破茧而出,在他人的生命中展翅。 人们说能够在我的文字里看见画面,彷彿与我同在旅途上,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拜从前热爱写小说的自己所赐,只不过后来写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 2018年10月全馆活动 ✈ 城市有戏 :给旅人的日常备忘录   本文作者 | 黄昕语 Iris Huang(@irisspace)生于95年初夏|旅人、自由撰稿人、Irisspace网站创立人与经营者(为故事书写、为记忆摄影。多愁善感,虽然表面看不出来。「希望你不仅是为了要去某个地方而看我的文章,而是因为看了我的文章,开始想去某个地方。」)Instagram::@irisspaceWebsite:::irisspace.com  

+ More
【主题企划】品尝秋分时节,所有滋味恰到好处

【主题企划】品尝秋分时节,所有滋味恰到好处

 和煦初秋,我们妆点餐桌,吃货少女、私房主厨轮番上场,俗世的柴米油盐烹出清甜爱情。前世记忆、故土情怀,每勺滋味似曾相识,又各有不同。他们浓缩文字,风干感受,以世间百味配饭下酒......   在前世里曾兆文抓住了那人的胃,今生却不知道是否要抓住那人的心……  「如果当真有甚么前尘旧忆被我忘在了某处,那时的我,恐怕也为他做过许多饭。我煮他吃这两件事,就如同两个契合却相离已久的齿轮,兜兜转转终碰头,这人生便流转地转动起来。」曾兆文于自家私厨Sherman,结识挑嘴的食客唐家祥,虽是初次相见,但两人却对彼此有著直觉式的熟悉感,伴随著时不时浮上脑海的片段记忆,曾兆文意识到唐家祥可能是他前世的所爱。常人以文会友,曾兆文和唐家祥两人却是相食相知......   只会煮电锅料理的吃货少女X知名餐厅的毒舌帅主厨  慕桂枝下班后回到公寓,看到一名长发少女趴在他家门口,少女声音凄厉地喊道:「我……好饿!快救我!」样子神似《O子3D》的画面,活生生在他面前上映,他面色铁青地说:「厉鬼快点退散,这里没有给你吃的东西!」「不,你身上闻起来好香!可吃吗?」_:(´□`」 ∠):_「我是人,不可吃!」「那煮东西给我吃?」_(¦3」∠)_「你吃屎比较快!」啊,这两人究竟会如何谈恋爱呢?色/香/味俱全的恋爱物语,正式开始!     红润油光,味鲜香而不腻,这就是福田面馆的招牌「福田绍子面」  一甲子的家庭。洪英与妻子的老面馆,以道地陕西岐山面食而远近驰名。大陆战乱的悲欢离合,东德不分性别的情爱,日本青年幸量的到来,赤裸又真实的人性聚集......       失去的家,遗忘的脸,我想在餐桌上找回来  三段因被遗弃而发生的故事,三个职业特殊的男女──不爱美食的料理造型师;教人居家整理,家里却一团乱的网红收纳大师;还有爱在心里口难开的配音员。他们在台北都会里过著双面生活,找寻遗落的亲情、爱情,以及自己……         我在洋葱面前,一直是快乐、坚强、没有眼泪的女人 「这是一个简单的、外遇男人与第三者的爱情故事。」在所有食材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洋葱了!而且,我有一项不知能不能称得上是才华的特殊专长,那就是我在切洋葱时,不会被呛得流泪。真的!无论要我切、剥多少洋葱,我都不曾掉过一滴泪......

+ More
【作家特写】我在我不在的城市——张维中与他的恋爱小说

【作家特写】我在我不在的城市——张维中与他的恋爱小说

立即阅读:《餐桌的脸》 《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发售时,书腰上有一句:「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百分之百所指为何,众说纷纭,但据称小说因此大卖。 阅读张维中的笔下爱情故事,让我想起这「百分之百」──每个人物都全心全意将自己投注于这个世界。恋爱小说,不只是角色跟角色谈恋爱,也是小说家跟所书写世界的一场爱恋。他要相信这个世界值得被爱,才能也才愿意写出其中的甜蜜与苦楚。 人海中的机运之谜 张维中就是如此。他著迷于都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万千可能,诸如初识之人何以爱上彼此,错过的人又能否在种种机运之谜中再次相遇。同时,他写爱的变奏,从第一部长篇小说《岸上的心》写男学生与女教授之恋;《三明治俱乐部》写两男一女在千禧年的台北「多元成家」,乃至最近一部《餐桌的脸》以台北、首尔、东京三城连线,探讨人们潜藏在各式面具之下,如何看见彼最真实的彼此。 追索他的创作来时路,我们会发现「城市」其实是张维中真正恋爱的对象。他的散文专栏与旅游书更是不断在东京晃荡,用文字贴近行过之路,同时俯身观察城市人。 这一天,张维中一身oversize现身,搭配鲜亮的颜色,年轻得有如他笔下爱得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物。在此之前,因为他久居东京,我都是透过其粉丝专页管理员与之联系,见到本人倒有种见网友的感觉。我问他每次回台北会不会感觉这座城市──他小说的恋爱对象在变化? 在日本企业上班,一年回台湾两次的他说,「台北越来越陌生,例如我以前可以在捷运上睡觉,现在都不敢了,常常一睡就过头,我脑中的捷运图已旧了。现在像观光客在看台北,每次回来都做好功课,像是要去哪些新开的咖啡馆。」 小说封存也复兴城市 谈及台北,成书于千禧年前后的《三明治俱乐部》有如时光胶囊,不但封存台北地景,还有当时的流行文化。最显著的例子是,张维中在每个人物登场前罗列其生活物件,例如当时流行的减肥餐、出版物(吉本芭娜娜《厨房》、纪大伟《恋物癖》),以及彼时伴随电音文化流行的摇头丸药理作用。 回顾这部十多年前的作品,张维中说,「我当初刻意把现下周遭带入小说,希望书中主角好像真的活在那时空那城市;当读者走过小说场景,会感觉这些人彷彿上一刻才在这里上演小说情节。」 因此,让读者身历其境,是张维中写小说的动力,也是他写作之余的喜好。「我喜欢走访文学、偶像剧景点,也希望有人因为读到张维中写的故事而来这个地方,说道:『啊,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在这发生。』」 「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地方,因为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有了生命,是非常神奇的力量。」张维中如是总结小说的魅力。 张维中自己的文学追星之路也不妨多让。他之所以喜欢到日本、美国,都是因为当初看了很多日剧跟美国电影、影集。「当年《魔女的条件》有很多台场景点,我就到台场坐摩天轮。这两年去纽约也完全走《欲望城市》走过的路线。」 回到《三明治俱乐部》里的台北,张维中说,那时他刚买笔记型电脑,喜欢带著它到处跑,常常在两个地方写小说:信义区「纽约纽约」(现ATT 4 FUN)楼下的咖啡馆,以及东区某咖啡馆——物换星移,两者皆不复存。老台北大稻埕迪化街。以前对这里很不熟,反而是来到日本以后,因为日本朋友爱来,必须当起导游,重新认识而喜欢。 《三明治俱乐部》的主要场景是当时发展正好,于今没落的东区。张维中写作的地方如同他写的地方,多不复在。因此,读者捧读小说也凭吊台北。张维中这样追忆那个时候:「两千年前后的台北有一种『一切要开始了、充满希望』的感觉,也是跨越一个世纪的喜悦,例如101正在盖,地景与时代都有往上的态势。」 「台北地景的今昔落差让我感觉走在里头的人没有光了。」张维中进一步说。 话题一转,他坦承他好久没读近乎少作的《三明治俱乐部》,最近重看反倒觉得新鲜,新鲜来自「自己在那个年纪就有这些想法很有趣」。「我读著读著会怀疑自己头脑到底塞了什么,竟然可以想到这些对白,彷彿这不是我写的。」 「谁会那么无聊读自己的小说呢?」张维中彷彿跳脱小说家这个职业说道。 表里不一的旅日经验 由是我们来到《餐桌的脸》,这部藉由三种职业描摹当下年轻人轮廓的小说。「写作时,我脑中会先有人物职业的雏形。一开始,我就想写料理造型师跟网红,因为自己也经营粉丝页,看到其他作家朋友也在经营觉得很妙。比如说经营模式,还有读者或网友的反应,这又影响作家或网红的心态,所以吸引我深究。」 《餐桌的脸》顾名思义,是关于「面貌」的小说。小说有三位主角,他们却有六张面孔,或出于事业考量或恐惧去爱或因遭受遗弃,不得不摆出有别于真实人生的面貌,是伪装,也是生活。或者说,生活即是一种伪装。 因此,张维中说《餐桌的脸》也是一部玩结构的小说。「我决定从三位角色的立场来写一部小说,在一章的有限篇幅内看见其他角色的不同反应;透过这样的结构,让读者感受:一转身才知道他人心里想的是另一件事情。」 这个「一转身之差」,来自张维中的日本经验。「我在日本才发现我以为的循规蹈矩,其实未必如表面,例如我曾目睹公司前辈在嘻嘻哈哈中回覆客户道歉信。然则,那封信因为有日文语法结构包装而显得极其严肃。对日文来说,只用语言结构就能『做到』道歉,但背后有多少道歉的心,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家最艰难也最危险的一本书 《餐桌的脸》其中一位主角是网红收纳大师,常在脸书上分享精美图片,佐以心情小语。我好奇张维中在写这位角色时,动用到多少「自身经验」?张维中不讳言,有段时间很介意为何自己花很多时间写的文章,人气比不过吃东西拍的食物照。不过,他现在已调整好心态,「网路本来就是娱乐,你又没付钱要人来看,看书很累的。」 我们的话题因此来到作家与脸书的关系,两者真能相辅相成吗?对作家而言,是多了一个宣传利器,还是增添自爆危机?过来人张维中的看法是:「视你的性格而论」。 「有的作家不喜欢抛头露面,那就算了。我的话大不了当成抒发心情的管道,而且我的专栏比较多,编辑会希望我有发声的平台。与其没有人看,我更希望有一个平台让大家看到。」 然而,我更好奇:小说家建立一个或虚拟或半虚拟的世界给读者,倘若他同时给予读者太多已身的讯息,会不会与他的小说世界相斥,或者说侵蚀了那个平行于现实的小说世界?因工作所需,经常需要拍摄食物照。就像《餐桌的脸》里的主角孙浩强,食物摆盘跟摄影角度是一大功夫。 张维中认为,如果单纯作为小说家,这会影响读者对小说的想像──因为读者阅读小说还是基于小说家建构出的世界,如果提供太多现实素材,且作家又拿这些素材写小说,读者读时就会感觉:「啊,我找到了线索。」不免给人露出马脚的感觉。 张维中这样作结:「虽不排斥脸书,但会拿捏分寸,决定要透露多少自己的生活。」至于他拿捏的方式,则是把脸书文章当作散文的一部分。「我觉得比较难处理的是读者,读者会私讯五花八门的问题,例如有人曾问我她在东京买衣服要买怎样的尺寸,或是我提到的鞋子是什么品牌。」 伪装非小说家时间 显然,对许多读者而言,张维中的旅游散文作家或日本达人的色彩更鲜明。我好奇他如何在专栏作家跟小说家之间转换?他说文字的「时间感」是最大差异之处。「散文字数少,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所以不会有情绪临界点的问题。小说往往要花一下午时间,最多也只能写三千字,而且写之前都得回头看之前写的,你可能要花时间『回到』三个星期前写的段落。同一章同一场景可能要花三个星期才写完,然而,你不能让读者发现这一点。」 虽然喜欢小间的个性咖啡馆,但写作时却偏好吵杂的连锁咖啡店。看人来人往,更接近人间烟火一些。 最后,我们聊起他这次回台新踏足的咖啡店。他说他这次跑了一家绘本咖啡店,且出乎意料的,看起来非常文青的他很怕所谓的文青咖啡店。他的理由是:「里头的客人给人很大压力」。 「有次我坐在吧台,发现旁边男生在看一本很厚的书。我很好奇是什么书,结果一看发现竟是《尤里西斯》。过了一会,男生跟店员聊天,聊的是小说创作。那个瞬间,我感觉这里已非凡间。」 这才知道,张维中很少跟不熟的人聊文学。「我很害怕他们突然开始臧否小说家,说出『张维中最近写得很糟』之类的话。」这一刻,我感觉张维中的小说家面孔在我面前崩裂。「小说家」或「文学创作者」这个身分,也是属于他自己的「餐桌的脸」。 摆脱小说家,撕下文青样,是逃离还是回归?我想人可以百分之百去恋爱一个人,却无法让自己成为百分之百的人。这是张维中,也是他小说带来的依违迷人之处。 

+ More
【主题企划】1111,一起看小说

【主题企划】1111,一起看小说

两个人......有些事情,就是要两个人才能一起做,比如泡汤屋(可能因为一个人昏倒了也没人会发现,每间旅馆都管得好严格),比如打乒乓球(自己对著墙壁练习也不是不行啦),比如唱歌(唱完之后难道不需要掌声?) 比如谈恋爱。 一个人......只不过,也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一个人才能够专心享受的,比如看电影(虽然身边都是人,但不需要跟隔壁的人聊天吧?),比如跳绳(两个人跳就是默契大考验了),比如唱歌(麦克风在手,没人挡得住我) 比如阅读。 花钱会穷,恋人会走唯有阅读,不会出错

+ More
【主题企划】说爱情,(不)太甜美?

【主题企划】说爱情,(不)太甜美?

每句对白喋喋不休遍读不清你性感的唇语词句滴答在齿间跳恰恰不如简化成一句我爱你切莫在不该挽留的时候劝住我也别在还想拥抱时推开我世道艰难,还不相爱 电影大师伍迪艾伦,一年一部的高度产量,几乎让他变成爱情电影的代名词,但在他镜头下的爱情,却始终是那么焦躁不安,带著些许咄咄逼人的神经质。或许爱情就是这样吧!并不全然是那样梦幻的粉红泡泡,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疑神疑鬼、絮絮叨叨,但只要我们还相爱著,一切都还不算太糟,对吧? 镜文学 X 金马影展 TGHFF 系列活动  爱情与友谊,似乎永远无法保持平衡,当你爱的人爱上你的好友,当你的好友爱上了你,这从来不是简单的三角关系可以说明。当《夏日之恋》的当代谬思珍妮摩露遇上《我们不能是朋友》的周惟惟,两位跨度时间、国界、际遇的女主角,在爱情这个相同的命题之下,是不是能够做出了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搭配台虎精酿啤酒,如果她们能够相敬一杯,想必碰杯的姿态,也会相当潇洒吧。 金马影展:《夏日之恋》预告 🍺活动办法:https://goo.gl/33m2f1🍺活动时间:10/22 金马预售票开卖前截止🍺活动赠礼介绍:台虎精酿葫中天地金马联名礼盒|刻画精酿世界的桃花源啤酒是酿酒师创意的结晶、艺术的展现。「葫中天地」让你远离尘嚣、悠然自得,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里的寂寞疏离,是不是过于便利的网路及通信软体造成?这已经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可是情感,总是能够穿过那些流于表面的言语,成为吸引彼此的关键。《#梦鹿情谜》中,沈默寡言、左手残疾的安德烈在屠宰场担任财管,过著单调的生活。他深受新进的品管人员玛丽亚吸引,却不知如何表达。直到一次意外事件,他们发现彼此每晚作著同样一个梦,化身为雄鹿与雌鹿在冬日的森林里相恋、漫步。当他们尝试将美好的梦境转移到现实生活,肉体和言语却成了阻碍他们的难关。而《Meet You in the Line》中的青帆,因为手机没电在捷运上闲得发慌,起心动念偷瞄了隔壁男孩的手机萤幕,居然发现男孩正在跟一位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人聊天,这篇乍看荒唐的简短小品,却也与《梦鹿情谜》中的奇妙际遇相仿,我们相遇在梦中,我们相遇在LINE上,希望那些说不出口的亲密爱语,终究能够化为餐桌上相递的one shake 椒盐罐,在生活里带给你一些相知相惜的温柔。 金马影展:《梦鹿情谜》预告 🎉活动办法:https://goo.gl/yxCRcV🎉活动时间:10/29截止🎉活动赠礼介绍:源源钢艺one shake 椒盐罐|聪明简单的好设计特殊结构的盖子便自动开启,只要一个动作,单手拿起椒盐罐洒向料理One Shake ,就可以轻松挥洒各种调味。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