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再青春,毕业前残酷长大──冬阳评杨铁铭《借刀杀人中学》-鏡文學

他们不再青春,毕业前残酷长大──冬阳评杨铁铭《借刀杀人中学》
文|冬阳 2022-01-27


中文世界里,“借刀杀人”可不是具正面意义的用词。它出现在依据《易经》编写的兵法《三十六计》中第三计:“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后来引申为假借他人之手谋害自己欲除之后快的对象,算计之重、城府之深,光看这四个字就让人感到黑幕重重。


“这里的每个人,都在借刀杀人。他们,也都是另一个人的棋子。”镜文学出版,第二届百万影视小说大奖评审奖作品《借刀杀人中学》的书腰文案,准确描绘了既是主题也是卖点、整部作品的书写梗概。




《借刀杀人中学》

杨铁铭 著

出版日期:2021/12/10



故事的时空背景是2008年的澳门,彼时已超越美国拉斯维加斯成为世界第一大赌城,行业之兴盛连带影响当地年轻人的升学就业倾向,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选择毕业后直接进赌场工作。台湾媒体前阵子才揭穿有大学打著建教合作习得技能的名号招揽外籍生入学,实际上超时工作、牺牲受教权而遭不当剥削劳力的丑闻,《借刀杀人中学》里的圣德学校是否也在做这个见不得人的勾当?


小说一开始的角色塑造与情节开展倒是相当青春洋溢,四位高三生要角之间的互动、校园生活的描写宛如阳光般灿烂,偶尔的烦恼与争执是不意蔽日的浮云,耳语和秘密不过是这丁点大的圈子里免不了的日常。但作者早早抛出不寻常的情事,像是好打抱不平、留级一年的张儒行,他的父亲过去因积欠赌债而跳楼轻生一案,很可能是被圣德学校现任校长卢高勤所害;打扮时髦亮丽、被师长紧盯服仪的梁珮雯,放学后从事援交行为遭主任屈又石察觉,不料他竟想在背后染指操控,逼迫学生持续提供性服务并从中牟取金钱利益;转学生杨思淮看似不理解新学校的种种内情,试图和同学们亲近交好,可是张儒行父亲的死亡之谜就是他私下透露,并且怂恿儒行和他的同班女友黎莉一块扳倒校长……


《借刀杀人中学》一书明显依循犯罪悬疑类型架构,但不走案件发生、展开侦查的惯常套路,而是在看似平静清新的学生世界埋设一连串诱骗陷阱,遂行图谋者的“借刀杀人”。从小的框架来看,角色之间积累的怨怼仇恨进而相互威胁利诱,各怀鬼胎的盘算牵一发动全身,适切地营造情节高潮起伏;放大整部作品的视野,出生上海、小学时移居澳门、大学在台湾攻读电影的作者杨铁铭,则是有意识地将他所认识理解的澳门、感受认知的两岸三地样貌及价值观,倾注在采三幕剧形式构成的作品里,带有一定程度的写实和批判性格,同时也兼顾大众娱乐性。


角色的年纪是关键,怀抱青少年的懵懂踏入社会,在原以为对抗反击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自己讨厌的模样。复仇岂是一场能奢望全身而退的游戏?算计不成的失控、犹疑造成的懊悔,需付出的高昂代价早已远超出预期。那么,大环境的变化是否也是如此?这只是一桩发生在虚构校园中的故事吗?我似乎在文字之间读到作者的叩问。


大奖评审之一,时报出版副总编辑暨影评人嘉世强如此评价《借刀杀人中学》:“一个有良好剧本观念发展出来的小说。”我极为同意这句赞美鼓励的话语,却也认为这句话同时点出了作品存在的缺陷(特别声明,这是我个人的借用与诠释,绝非嘉副总编的意思)。


故事剧情是具高张力的,人物也立体有个性,从影视开发的角度来看确实够水准,然而文字细腻度尚有成长空间,过快推进而略显急躁的节奏若能用吸气吐息的馀裕去平衡会更好,设局布线上偶有先射箭再画靶的刻意不自然……这些是鸡蛋里挑骨头的无理苛求吗?不,必须说这是我对作者的期待,盼望他早日甩脱初出茅庐的青涩,交出下一部更为亮丽的精采作品。


本文作者

冬阳


社团法人台湾推理作家协会理事长、央广“名侦探科普男”、复兴电台“侦探推理俱乐部”节目主持人。


长期撰写推理小说导读、解说、评论与推荐。编辑工作资历17年,曾任城邦出版集团马可孛罗文化副总编辑。欢迎搜寻脸书关注“冬阳一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