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全部作品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我要儲值
我要收費
登入/註冊
我要儲值
全部作品
最新消息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首頁
標籤
標籤
# 婚姻
# 現代
# 都市
# 言情
# 愛情
# 家庭
# #愛情
# 職場職人
# 喜劇
# 懸疑
# 懸疑推理
# 犯罪
# 鏡文學出版
# 親情
# #現代
# 文學
# 歷史
# 拜託了影視化
# 甜文
# 戰爭
# 寫實
# 職場
# 都會愛情
# 靈異驚悚
# 生活
# 女性
# 浪漫
# 諷刺
# 人生
# 人生意義
共
26
部作品
0
0
每次都要讓我收拾善後的廢物哥哥終於連當新郎都要我上
2024-04-30 13:46:19 更新
每次都要讓我收拾善後的廢物哥哥終於連當新郎都要我上,字面上的意思
那是一顆木瓜
LGBT
# 現代
# 婚姻
# #愛情
# 生活
# 婚姻關係
# 男女情愛
# 男女對談
# 新鮮人
# 中性女子
那是一顆木瓜
0
0
第一次三十歲
婚姻愛情生活
2020-11-02 13:30:00 更新
跟一般平凡的女孩一樣,從懂事開始的願望,就是能遇到一個懂我愛我的人,然後25歲婚結一結、30歲之前孩子生一生,然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我也一直努力的朝著這個方向前進,還真的順利地在25歲結婚了,可是然後呢...?人生並不像想像中的簡單,最近火熱的陸劇「三十而已」,我花了將近兩週的時間就給追完了,隱約中確實也看見了三十之前的自己,可三十後的每一天,我仍要燃燒脂肪的活出這個年齡的價值。———敬三十而立、然後三十而已、未來三十加幾的妳。
人妻迷迷
愛情
# 愛情
# 婚姻
# 兩性
# 女人心事
人妻迷迷
0
0
友誼遊戲
2025-01-25 14:10:21 更新
在我們的一生中,無論是孩童時期的友誼、校園內的社交圈,還是步入社會後的職場與婚姻,人際關係始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然而,並不是每段關係都充滿溫暖與真誠。有些友誼看似美好,卻暗藏算計;有些同事情誼,實則是權力的較量;甚至在親密關係裡,也可能隱藏著無聲的操控與情感勒索。這個系列,將從兒童的純真世界開始,逐步走向青春、職場與婚姻,揭示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我們如何被影響、如何做選擇,又如何在看清真相後,學會保護自己。
ally
文學/寫實
# 現代
# 都市
# 婚姻
# 人際關係
ally
0
0
喜事一樁
2025-06-03 08:00:00 更新
「我」的老哥要結婚了。「我」不經想起「她」的笑靨...
徐峰
愛情
# 現代
# 愛情
# 婚姻
# 失戀
# 將來
# 墳墓
徐峰
0
0
青貧世代:我們在婚姻的路上
直面女性適婚年齡、擇偶條件等議題
2025-06-30 11:58:24 更新
「你到底什麼時候要娶我?」為了存到結婚基金,她竟不顧一切栽入金錢黑洞!?三十歲結婚大限逼近,小嫻眼看身邊朋友一步步踏上紅毯,自己也不禁著急。但男友孝安只是個安親班大哥哥,餘暇時沉迷電競和購買公仔。當小嫻發現他只有微薄的存款,更感到心寒。為了一圓結婚大夢,她加入直銷公司,希望開創副業、達成財富自由。沒想到,小嫻還未增加任何收入,就為了購買直銷公司產品,投入省吃儉用的五十萬積蓄。此時她遇見了副理Justin──身材如希臘雕像般的完美男人。雖然孝安收集的公仔,市價正水漲船高,電競戰隊將前進韓國參賽,她已開始做起與Justin結婚、財富雙全的美夢。她到底值不值得「更好的」男人?還是會落入人財兩失的慘狀?為什麼結婚這麼難!?被低薪、高房價夾擊的青貧世代,要結婚能否如願以償?【本書特色】★毫不留情道出低薪、高房價的殘酷現實!犀利直面女性適婚年齡、擇偶條件、勞動環境等當代議題★史上最勵志!沉迷電競的男友竟能「魯」出一片天!?【作者介紹】四絃1983年於桃園出產,曾出版四部BL和愛情小說,創作一路跌撞,卻沒改變熱情,相信堅持,就會開闢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期望華文創作生態會因為這顆小小、固執地依自己的步調運轉的齒輪而有所不同。白天是小小上班族,臥底在花花世界當中,晚上則用功寫小說。2011《我與Mr.Angel》第四屆尖端浮文字新人獎藍月組佳作。2013《其實你沒多難忘》第二屆馥林都會小說獎決選。四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acqueline.story.04/鏡文學作者專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member/10342【內文試閱】第一章:走在紅毯的那一天距離三十歲:一百九十九天民國一百○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星期六的晚間七點十五分,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崇華海鮮餐廳的「富貴廳」賓客們陸陸續續入坐了,原本預計六點半就要開桌的筵席,一直到了現在賓客都還是稀稀落落沒有辦法正式開始,看來台灣人守時的觀念確實還有待加強。今天是黃曆上的好日子,宜嫁娶。在同一個場地裡頭除了他們這一場婚宴之外,還有另外一對新人也正在辦著喜宴,僅僅只有一道薄如紙的屏風相隔,深怕賓客們將禮金包錯邊了,這樣不僅尷尬而且事後處理起來會很麻煩,還得把原本寫好的名單以及禮金的金額重新謄寫,到時結算起來還得東扣西減,所以小嫻與韻如只好在吵雜宴會廳出入口提起嗓子提醒每位走進宴會廳的賓客。「王李府婚宴女方賓客請到這裡來喔。」有將近十五年交情的小嫻與韻如合作無間,一個人收請帖與喜餅卡,一個人收紅包一個人發喜餅,收完了紅包確定禮金的數字,然後用在紅包的右下角寫下金額,另一人則在禮金簿上登記姓名與收到的禮金,以便作為日後回贈紅包時的依據。結婚收取禮金原本是親朋好友們對新人們的祝福,也算是對這對剛剛踏入人生另一階段的新婚夫妻的一種資助。只可惜的是今非昔比,聽說以前辦婚禮收紅包是可以小小的賺到一筆錢,作為新婚後安家生子的補貼,今天你包給別人,資助別人的婚姻,改天自己結婚的時候換別人資助你的婚姻,就像跟會子的概念一樣,如今就不同了,聽說一場婚宴下來加上雜七雜八的開銷,能夠收支兩平已經算是萬幸,更遑論像以前一樣賺了一筆錢。所以在收到太過低於行情的紅包,小嫻與韻如默契十足的對望一眼,兩人心照不宣,心想這個人到底是太過不食人間煙火,吃米不知米價,還是厚顏小氣呢?但也只能扯著僵硬的微笑送上喜餅,邀請貴賓在一旁的簽名帳上留下尊姓大名,並請就坐。小嫻是在這幾年出了社會,身旁的老同學們、同事們紛紛步入了結婚的殿堂,每年都要被紅色炸彈轟炸過好幾次,才知道原來包紅包也是有學問的,一般來說包紅包想要不失禮數,除了要包一個漂亮的數字、考慮與新人的親疏程度以外,還要知道當天宴客的酒席的等級。以雙北市的行情來說流水席一桌八千塊錢到一萬兩千塊錢不等,但現在身處在台北市已經幾乎吃不到俗又大碗的流水席,一般的宴會廳一桌至少一萬四起跳,還通常都吃不飽,回家還要順便外帶麥當勞,高級的飯店最少都在兩萬五千塊以上,還不包含服務費與酒水飲料的費用。今天是高中同學玉娟的的結婚宴,其實應該算是結婚加上訂婚的囍宴,或許是因為一場婚宴要耗費的時間以及人力都太多,近年來已經漸漸很少吃到單純的訂婚喜酒,大多都是像這樣結婚與訂婚一同進行的宴會,這樣雖然方便,但是也會有不少的麻煩,例如……「小姐,我是女方的客人,為什麼沒有給我喜餅啊?」年約六十歲上下,穿著高調的大紅色旗袍,簡直比婚宴主婚人還要醒目,脖子上掛著一串珍珠項鍊,帶著一副與項鍊同款垂墜式珍珠耳環的婦人趾高氣昂的說道。每當她憤怒的跺著腳上那雙鮮紅色的鴕鳥皮高跟鞋,耳朵上的珍珠就會顫動,宛如殺人武器流星錘一般。「不好意思,請問您有帶喜帖來嗎?女方的喜帖裡頭都有附一張喜餅卡,因為喜餅的份量是計算好的,所以沒有喜餅卡就沒有辦法領喜餅喔。」小嫻拿起了附在喜帖中的粉紅色卡片,跟那位氣焰囂張的婦人耐心的解說著,但是婦人似乎不是很滿意這樣的解釋。立刻怒氣沖沖、一手插腰、一手指著小嫻的鼻子,以宛如一只茶壺的姿勢,在人來人往的入口前咆嘯著:「喜帖這種東西早就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你們有沒有搞錯啊!我是玉娟的表姑媽,特地從百忙之中推掉了好幾個可以淨賺好幾億的會議,從上海飛回來喝她的喜酒,結果竟然連一盒喜餅都拿不到,是怎麼搞的啊?」婦人怒喝著,耳垂上那一對宛如流星槌般的珍珠耳環隨著她激動的情緒甩動著。「對不起,因為份量都已經計算好了,所以沒有喜餅卡就…….」「以我的身份還需要喜餅卡?你們去上海的台商圈打聽看看我是誰?居然跟我要喜餅卡?玉娟可是我從小看到大的,千里迢迢飛回來吃個喜酒,還包了萬把塊的紅包給我最喜愛的外甥女,現在要跟我討喜帖跟喜餅卡?你們有沒有搞錯啊?」大嬸一巴掌拍在收納的桌面上,桌面震動差點連剛剛拿來充飢的珍珠奶茶空杯都要倒了,就連男方的收納都默默探出了頭,與小嫻對上眼的時候,露出了同情的眼神,恐怕是心想好險這位囂張跋扈的阿珠媽不是男方的親戚。只見趾高氣昂的大嬸已經氣得面紅耳赤,站在收納桌前僵持不下,後方還有好幾組等著送禮金的賓客,嚴重影響了他們的進度,小嫻被流星錘大嬸嚇得不知所措時,似乎是跟婆婆同一個屋簷下多年,對於歐巴桑頑固不講理的態度早已司空見慣的韻如立刻說道:「阿姨,不好意思,不然請您先入坐好不好?等到婚宴結束我們確定了數量再把喜餅給您好嗎?」「真是不會辦事。」在接待的招呼之下,流星槌大嬸像施捨乞丐一樣扔下了一只紅包袋,還不忘用鼻孔「哼──」了一聲扭頭走人,終於離開了收納走進了婚宴桌,小嫻與韻如對看了一眼,不約而同地嘆了一口氣,誠惶誠恐地收下了紅包袋清點禮金的金額。不久之後身為接待的孝安又依臉垂頭喪起地走了過來,對著她們說道:「剛才那個大嬸真不是蓋的。」「怎麼了?她也擺臉色給你看嗎?」「她一直嚷著她是玉娟上海的表姑媽,放下一秒鐘幾百萬上下的生意來吃喜酒,堅持一定要坐主桌,然後我就跟他說主桌已經沒有位置可以坐了,她就說他是從小看著玉娟長大的表姑媽,為什麼她的寶貝外甥女結婚他竟然不能坐主桌?吼!真是煩死了!吃個喜酒也要在那裡搞VIP啊。」孝安模仿起剛才那個大嬸一手扠腰、用鼻孔看人的模樣,小嫻與韻如立刻聯想起她剛剛因為喜餅而大聲嚷嚷的情形,不約而同的笑了出來。「那後來呢?」小嫻問道。「後來玉娟的爸爸出來解危,她才肯乖乖的坐在主桌旁邊的桌子,真受不了!」孝安嘆了口氣,三人面面相覷後很有默契的苦笑了一下,心想在這樣的大好的喜事裡頭,也不需要為了一個未來再也不可能打照面的人壞了好心情。
鏡文學
愛情
# 婚姻
# 女性
# 結婚
# 四絃
鏡文學
0
0
賢妻良母失敗記
台灣女人關於婚姻、家庭、人生的自我覺醒
2025-07-02 15:33:29 更新
「如果我不寫,她們就沒有聲音,她們就是我們。」──陳玉梅一本描繪台灣女人關於婚姻、家庭、人生以及自我的覺醒之書。──特別獻給習慣默默奉獻的四、五、六年級女性。「女人提供男人情緒支持,但是不認識自己;她幫助男人完成他的事業跟夢想,卻忘了自己的成長跟目標。」她們被期待是賢妻良母,為什麼在婚姻路上失敗?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唯一正途嗎?她們自己的未來呢?等孩子大了、先生不需要她了,這些早被掏空的女人怎麼繼續人生?當女人努力踏出舒適圈,生命豁然開朗──七位女人從婚姻出逃的失敗故事,也是七則女性自我覺醒的成長故事:她曾以為擁有幸福家庭,但丈夫外遇後遭家暴,又偶然成為他人小三;她是有過一次異性戀婚姻的女同志,雖肯定自我認同,卻難以接納同婚;她婚後種種付出都遭先生輕視,決定帶女獨立,證明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屬品;她接連目睹媽媽與姊姊婚姻失敗,於是看破愛情,找到單身生活價值;她是女強人,卻在愛情裡稚齡化充滿控制慾,才發現根源來自母愛的匱乏;她十足享受性愛,婚姻像段插曲,視子如友,最終找到身心靈合一的情人;她自幼目睹爸爸施暴卻渴望父愛,矢志不婚卻決心為孩子撐住一個家……太多「女人家們」的委屈被認為不過是自尋煩惱的抱怨,但這數量龐大的枝微末節,卻包裹著同一個大哉問——為什麼我們太過習慣、甚至小看這些抱怨,卻不去問她們為何抱怨?婆婆媽媽式的各種辛酸,多是傳統的堅固父權結構、性別分工失衡的惡果。【本書特色】★作者為資深人物記者,在本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是台灣在地的金智英。★本書回應近年台灣對女性成長議題的關注。透過真人真事的採訪,從女人們的掙扎、覺醒與改變,引人思考婚姻暴力、外遇婚變、原生家庭制約,以及社會對女性與母職的偏見等議題。【作者介紹】陳玉梅現任《鏡週刊》文化組主筆,曾主持《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專欄十年,對小人物以及各種人生際遇與邊緣處境極為著迷。很多訪問的情感動力都源自於在農村出生、在紡織廠長大的生命經驗。北一女畢業,進台大哲學系,閱讀馬克斯深受震撼,開始研讀社會學,也開始參與學運跟社運,瞭解人在社會結構的限制。台大社研所畢業後進媒體業,因處在階級夾縫中的成長經歷,得以看到主流媒體不關心的人事裡,蘊含的趣味與豐富意義。著有:《非常醫療,非常另類》《走進名醫的世界:13位頂尖醫師的人生傳奇》《人間異語:感謝別人的苦痛,是讓我們向前的堅強勇氣》【推薦序】好評推薦|林志潔/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律師娘林靜如柯采岑/吾思傳媒女人迷主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許秀雯/伴侶盟常務理事劉黎兒/作家盧郁佳/作家羅珮嘉/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秘書長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不外也就是希望未來的女性有更多的選擇:選擇成為輔佐人是自己的選擇,不想成為輔佐人,也能走出自主的路。相信每一個妳/你,都能在這本書裡,得到為自己作主的勇氣。──林志潔/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這世界關於女人,總有太多神話,太少經驗。於是很開心,有了這樣一本書問世。──柯采岑/吾思傳媒女人迷主編每位受訪者都是倖存者,透過層層迷霧去捕捉自己飄忽的痛苦。那總是隱埋在「我這樣已經很好了」、「我很感恩」、「我現在過得很好很快樂」的背後,遭遇過多少次羞恥自責和合理化的交互攻防。能夠說出來,是多麼艱難。能夠寫下來,是多麼艱難。──盧郁佳/作家台灣有「性平法」多年,但女性一回到家庭婚姻脈絡時,待遇卻是另當別論。本書以細膩文字和生動敘事,從個體的痛楚掙扎出發,拉入群體的共同愛憎,並逐一對社會價值給予女性的無聊打擊做出回應,以作告別過去與不堪的重要符碼。──羅珮嘉/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秘書長【內文試閱】作者序「結婚生子才是正途」的迷思仍存一九四九年,西蒙波娃(SimonedeBeauvoir)在《第二性》裡寫道:「謹防婚姻,謹防母職,謹防男人。不一定要避開他們,但是要小心。」如今聽在女人耳裡,仍如暮鼓晨鐘。女人,長年來都得經歷同樣的困擾:當你成年,周遭人開始探問,有沒有男朋友?當你有了男朋友,周圍人又開始追問,何時結婚?……社會還是非常蠻橫的規定女人必須要結婚。許多女孩從小就被灌輸,直到遇見一個讓她們神魂顛倒、改變她們生命的男人,她們的人生才算開始。未婚女性被認為是被迫、不快樂且不完整的,彷彿她們哪裡有問題,才會單身。流行語裡,充斥著對未婚女性的偏見與歧視,像日本作家用「敗犬」來形容三十歲未婚女子;《俗女養成記》裡,女主角自嘲是魯蛇。彭佳慧主唱的《大齡女子》兩段副歌:「我們都曾經期待能嫁個好丈夫,愛得一塌糊塗,也不要一個人做主,想像未來可以手牽著手的路,相信緣分的人,好像就不會這麼辛苦。我們誰不曾期盼有一份好歸宿,能夠直到永遠,幸福啊不會被攔阻,總有一天可以被所有人羨慕,真愛也許只是遲了一步……」把找到好男人視為女人單一價值,如果女人一直遇不到,好像人生從此辛苦悲慘,難以幸福。婚姻是對女人的肯定,女人自己也需要這方面的肯定。進入婚姻生活,其實充滿著許多困難的決定,但是這些充滿矛盾的問題,在婚前早就因為愛情被擱置一邊。社會普遍要求妻子去擔任輔佐跟照顧先生的角色,女人將自主權交給先生,隱身於先生之後,鮮少想到自己的需求與慾望。社會瀰漫著女人需要男人肯定的想法,女人拿與男人的關係來界定自己,將照顧好男人,當成自己存在的價值。時至今日,很多傳統家庭還是將女人當成生育工具,甚至還有女人因為遲遲無法生育,被迫不斷做人工生殖,或者被夫家要求離婚;或是同意先生去外面另找女人。女人總要生了孩子(而且常常還要是兒子),才會鬆一口氣,覺得達成婚姻、甚至自己人生的最重要任務。大多女人負起多數家務跟照顧孩子的工作,先生則逕自去發展自己的事業。「賢妻良母」仍是許多女人追求的勳章,因為它最被社會認可跟辨識。很多人可能會說,現在的女人早就不用這套過時的社會標準來要求自己了,許多女人獨立自主,有自己的事業,選擇越來越多。但是當我深入四、五、六年級女性的真實生活世界,我驚訝的發現,許多女人仍苦苦困在社會對賢妻良母的要求裡。寧可結過婚再離,最怕結不成婚我認識美貞時,她剛過完四十三歲生日,單身的她任職出版社,雖然是個小主管,但是她跟所有編輯一樣,每天有看不完的書稿,經常超時工作。她跟男友在外租屋同居,兩人賺的錢雖買不起房,倒也足以過著用好吃好的小確幸日子。美貞的母親是個全職家庭主婦,把家打理得極好,到現在快七十歲了,身材仍維持得很好。她母親總以哪裡做不好來質問自己跟女兒,甚至當婆婆後,堅持二十四小時幫兒子帶孫子,做得面面俱到,就怕媳婦娘家有一絲批評。美貞長期在這種家庭文化氛圍中成長,也套用母親看待自己的視角。以前美貞總覺得母親為了做好賢妻良母,控制欲太強,堅持家裡一塵不染、每天做飯,實在是太費事了。可是不知不覺的,她也跟母親一樣,以做好家務而自豪。她在家勤於打掃,燒得一手好菜,每週堅持上傳統市場買菜,每天下班一定立刻趕公車回家做飯給男友吃。從十八歲交往第一個男朋友,美貞就一直想結婚,卻始終無法如願。現在這個男友是她交往的第四個了,卻因為男友母親認為她年紀比兒子大,可能無法生育,反對他們結婚。兩人經常為此事大吵,吵完,男友拂袖而去,美貞就跑出去找朋友喝酒解悶。每次酒醉了,她就開始跟朋友哭著細數她在每一段感情中的付出跟犧牲,「為什麼我為男人做這麼多,這麼努力,卻結不成婚?」朋友都勸美貞,既然不生小孩,跟男友同居就好。美貞說,她寧願結婚後離婚,也不要當個沒辦法結婚的女人。我很意外一個六年級中段班生,出版界的文化菁英,可稱作「知青」的女人,即使經歷過解嚴、知識的啟蒙跟女性主義的洗禮,卻仍用「結婚與否」來界定自己的價值。不是說,現今擺在女人前面的選擇很多嗎?尤其在公共領域中,女人可以追求自己的事業跟野心,可以出國讀書、旅行跟冒險,可以選擇跟上一代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可以性解放……可是,為什麼美貞的選擇看起來還是這麼狹隘?阻礙源於不自覺複製原生家庭的深刻印記採訪這些女性,讓我更深刻的感受,我們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竟是如此之深,不自覺的複製著上一代父母的價值觀跟家庭模式。當男孩進入青春期,父母教導他的是訓練自己有一技之長,釐清自己的興趣跟目標,為未來做準備;女孩則被教育要溫柔體貼,將注意力放在吸引別人,跟別人和善相處,成全別人。當男人問,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女人則是問,別人的需要是什麼、自己要怎麼滿足別人。於是,女人支援著男人的情緒跟事業,但是不認識自己;她幫助男人完成他的成長跟夢想,卻忘了自己的成長跟目標。女人比男人更難建立起堅實自主的自我感,也是因為,女兒跟母親的關係太近了。全職母親在一個孤立的家庭環境中,獨自負擔對孩子的責任,她在婚姻裡面臨到的挫折、對人生的缺憾跟不滿,很容易導致她向女兒尋求感情支持,或是將女兒視為延伸,女兒往往成為母親的替代品。女人除了較難建立充分的自我感,更難掙脫母職,是因為女人對母親的認同,以及她身為女性所受的角色訓練,讓她們很容易在自己跟女兒之間,重建起自己跟母親關係的心理情境,認為自己應該不計一切代價去克盡親職。一代代的女人重複踏上母親的足跡,放下自己的感受、想法跟喜好,將生命完全傾注在所愛的男人跟兒女身上。可是賢妻良母做得再成功,一旦男人不需要她了,出軌外遇了,女人卻還是自責在先,質疑自己是否哪裡做錯了?即使她們後來看清了跟男人的關係,卻仍覺得要為孩子犧牲。這並不是說,孩子不需要人照顧,而是親職的重擔還是極為不公平的全部壓在女性身上,母職的價值更被嚴重低估,女人因此無法有太多回饋跟其他選擇。台灣女人仍像五十年前,女性主義者貝蒂.傅瑞丹(BettyFriedan)所說的:「女人仍是文化定見的受害者。」而女人自己對人生的反省、生命的覺察,在許多地方仍處於黑暗大陸的狀況。傳統性別分工失衡造成的不平等尚未被認真看待但是,這些問題因著太日常而被認為太普通了,不值得討論。傳統男主外女主內,以及女性專司母職的性別分工,被社會學家認為是導致性別不平等的基礎。這些婚姻跟家戶內的問題,一直被視為是屬於女人家的、「婆婆媽媽的個人問題」而遭低度評價,除了姐妹淘之間的分享談論,要不頂多被視為八卦在私領域裡流傳,很難被嚴肅看待,遑論浮上檯面認真討論。女人得不到支持,只能私底下咀嚼著這些痛苦,或者把鎂光燈下,婚姻幸福的名流女性—像是孫芸芸跟林志玲等人—視為是自己的夢想,從追逐她們的新聞來拾得一點點替代性的快樂。我們很少見到媒體報導那些婚姻跟感情「失敗」的女人的生命經驗,因為多數女人仍深深的相信婚姻的許諾,誰會認為這類報導跟自己有關而感興趣?直到女性主義運動出現以前,社會學跟心理學者還是把解決這些問題的責任放在個人身上,而沒有認知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可是,只有當女人看到「賢妻良母」其實是社會文化對女人的限制,而光憑單一個體力量根本做不到之後,才有機會和力量跨出來,要回自己的人生,不同的女人典範才會開始出現。像曾經寫過二十六年女性議題專欄、最近剛出版新書《給我年輕的女朋友》,如今已高齡八十七歲的薇薇夫人,活得喜悅自在,她選擇獨居,也喜歡獨居。雖然曾遭逢喪子之痛,但是她更看透生死,已將後事交給友人。她明白自己與子女是獨立個體,因而對其他子女無所要求,她將生活投入畫畫、閱讀、看電影,跟朋友相聚旅行,甚至還曾一個人獨闖歐洲,享受著餘生的每一刻。總統蔡英文,沒結婚、生小孩,政治職位在男人之上,備受老一輩批評,但她絲毫不受影響,一生忠於自己。星座專家唐綺陽在療癒自己後,如今完全接納自己,讓她的星座詮釋是如此療癒人心。還有日本藝人天海祐希,她說出「肌肉比男人可靠」時的那種自信自得的神采,令人更加喜愛她。女人的人生可以更多樣,展現各自獨特的價值。拋下「賢妻良母」重擔,迎回自我與家務勞動價值這也是本書取名為《賢妻良母失敗記》的理由。長久以來,很多女人為了「賢妻良母」這塊父權社會的貞節牌坊,受盡委曲。她們為兒女犧牲奉獻,不斷忍受先生的苛責、輕視、不忠,甚至暴力,這塊招牌壓得她們快窒息了。一旦家庭或伴侶關係遇到問題,「賢妻良母」經歷了挫折跟失敗,這塊長年壓在她們身上的石板才開始鬆動,女人的自我因而得以保留些許喘息空間,讓她們覺察到底是什麼捆綁了自己,而放棄了自我。因此,所謂的「失敗」,絕無意批判女人們哪裡做不好,反而正是因為深入理解她們的經歷跟一路走來的遭遇,看到她們覺醒後所帶來的生命改變,而深深感到這才是女人的成就,值得記錄。就像書中一位主角跟我說的,沒想到,貞節牌坊移開之後,竟然這麼快活。本書記錄七位女性各自從先生的外遇、婚變、母職以及情慾的綑綁中出逃的故事。當她們以為前方已經無路,才看見旁邊逐漸開出其他路來,有的女人冒險前行許久,有人才剛上路,但是仍有許多幻影跟障礙在這條路上徘徊不去:可能是不時浮現的「好女人」跟「好媽媽」的召喚,或許還幻想期待著有個男人來拯救自己的孤單與不快樂,有時也仍不免恐懼獨立後能否養活自己……這些念想仍如鬼魅般拖住女人。女人總要時時覺察,相信自己的獨特價值,堅持自我,才能面對這些幽靈與障礙。這趟自覺的旅程是每一個女人的課題,誰也沒辦法豁免,誰也無法旁觀。如同維吉尼亞.吳爾芙說(VirginiaWoolf)的:「討論跟界定這些幻影跟障礙是非常有價值且重要的事;唯有如此,勞力才能被分配,困難才能被解決。」這本書完成時,又見媒體傳來幾個妻子聲淚俱下控訴小三的新聞,這裡面完全看不到妻子責怪先生。這是許多已婚女人共同的故事,受困於家務勞動跟母職,越來越孤立,當先生外遇了,她很痛苦,但因為錢是先生賺的,她不敢對先生有意見。可是她如果想離婚,她又害怕自己沒有經濟能力。其實除了外遇,婚姻可能會遇上各種困難,女人應該怎麼未雨綢繆?以前的媽媽總是從家用金裡挪出一點當作私房錢,或許可視為是家庭主婦最早為自己的家務勞動支取金錢,為自己的未來打算的濫觴。我想起當年我父親早逝,如果不是我母親靠著她在婚姻裡存的那小小第一桶金,她根本無法走出來。家務勞動有價,要求「家庭主婦」支薪的呼聲,是極為合理的。許多婚姻能走下去,都是夫妻間採取了更寬廣的性別角色,或是先生是比較非傳統典型的男性,願意公平的分擔家務勞動。但是改變社會性別的不平等無法光靠個別男女的覺醒跟理解,還是需要從制度設計上來改變。現在是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家務勞動跟親職應該如何分工,以及重估其價值的時候。※書中人物與對話均是真人真事。但為保護當事人,其姓名跟某些具辨識性的特徵跟細節皆已經過更動。
鏡文學
文學/寫實
# 家庭
# 婚姻
# 寫實
# 文學
# 人生
# 女性
# 賢妻良母失敗記
# 自我覺醒
鏡文學
1
2
3
探索
最新消息
作者一覽
關於
關於我們
公司簡介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幫助
常見問題
合作洽詢
聯絡我們
追蹤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