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特選作家祁立峰|當「愛台灣」走進虛擬與現實混淆的MMORPG世界 ──提子墨評《覺醒遊戲》

11月特選作家祁立峰|當「愛台灣」走進虛擬與現實混淆的MMORPG世界 ──提子墨評《覺醒遊戲》

《覺醒遊戲》的劇情起始於即將到來的2022年,在人類經歷近兩年封城鎖國的疫期後,曾經宛若冬眠中的地球也逐漸甦醒了,但伴隨的卻是VR連線遊戲中,偷天換日的政治洗腦危機。四十歲仍不務正業成日宅居打網遊的德樺,在遊戲中因緣際會結識了三名熱血的年輕人──婉雲、中瑞與黃莽,他們在愛台灣、救台灣的熱情下,決定對「□□之戰」(框框之戰)的VR線上遊戲展開攻略,企圖從中尋找這一款遊戲的研發公司「黑島娛樂」,背地裡與「境外勢力」勾結的證據。「打電動,救台灣」的這群遊戲攻略團,必須找出黑島娛樂一群不滿公司政策的工程師,在遊戲中所設的三個隱藏關卡,揪出該公司與幕後黑手的政治意圖。現實的世界是二十一世紀,但遊戲中的時間線卻跳躍於台灣多個重大歷史的事件中,諸如:「熱蘭遮包圍戰」、「澎湖海戰」、「黃虎旗聖戰」、「八二三砲戰」、「古寧頭大戰」……以及德樺與婉雲所結識的「霧社事件」關卡。《覺醒遊戲》/祁立峰著經歷幾十年來社會氛圍的轉變與進程,電玩早已從過往戕害兒童或青少年身心的惡名,躍昇為現今主流娛樂的新台柱,甚至成為一種職業、一種生活型態、一種電子競技專長,與國際間如雷貫耳的重大電競賽事。手機、電腦或遊戲主機上五花八門的各色遊戲,也引領著我們走進另一種視覺感官的生活,我們在上班或上學的通勤途中低首醉心於手遊,在家中也可能有三台以上的遊戲主機,有些人一到周末甚至沉浸於多人對戰的網路遊戲中。遊戲儼然已成為許多人的重心,並在伺服器的虛擬世界中另有一種異於日常的人際關係。不過從「大局觀」(遊戲用語,指整個戰場格局的觀點)來思考,德樺覺得多他一個人投入這個低薪爆肝的職場,跟少他一個人繭居在家靠爸媽的勞保退休金維生,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吧?說不定整個世界都是假的。整個世界都是一座VR場景,是一場連線遊戲,就連遊戲裡的德樺自己都是假的。──《覺醒遊戲》序章:霧社事件無論是Steam或Origin這類數位發行平台的進步,遊戲中推陳出新的虛擬境界,都提供了玩家們可在遊戲過程體驗現實生活中,不見得學習得到的技能或經驗,甚至日常所無法完成的願望、無法成為的英雄。相對的,亦如其他會成癮的事物那般,遊戲也可能成為有些人與外界隔絕的一種屏障,在放下控制器或鍵盤之後,產生了面對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之間行為錯亂的IRL併發症。在我淺薄的閱讀經驗中,科幻/奇幻類型的小說常可見到主線劇情的世界觀,架構於手遊或網遊之中,例如英國知名作家泰瑞.普萊契(Terry Pratchett),於1992年出版的作品《唯有你可拯救人類》(Only You Can Save Mankind),那位12歲的男主角強尼因父母失和、家庭破碎而逃避現實沉迷於電玩世界中。有一天,他發現在遊戲中激烈對戰過許多關的「斯克里維帝國」外星軍團(ScreeWee Empire),竟然放棄與他繼續對戰而舉白旗投降!他被導入遊戲之中參與了敵方的求和談判,還被央求要協助遊戲中的外星人重返母星的任務!美國華裔作家陸希未(Marie Lu)從2017年起出版的「Warcross」系列作品,也是將故事主線架構於MMORPG遊戲中。十八歲的女主角艾蜜卡是一名有青少年前科紀錄,與巨額債務的社會邊緣人,平日只能在擁有數百萬名網遊玩家的虛擬實境格鬥遊戲Warcross中,充當追捕遊戲中非法投注的玩家們,成為賺取些許賞金度日的獵人。她在陰錯陽差下偵破了一起國際格鬥賽事的漏洞與駭客陰謀後,成為網遊世界中的英雄人物,還被遊戲創造者任命為官方的偵查獵手!讀者們多多少少涉獵過這類電玩遊戲世界觀的作品,但是能夠像《覺醒遊戲》將台灣的政治議題、國族情感、日治時期、戰爭歷史、白色恐怖、鄉民怨懟,或學運與社運風波,融入小說主線MMORPG龐大的世界觀中,仍屬少見。雖然銅像活動起來是滿震撼的,每次踏地也都會讓玩家損血,再加上先總統的正面暴擊也很驚人,但那種ARPG遊戲裡經常存在的、屬於巨大Boss都會有的劣勢,前總統銅像也都具備——譬如動作遲緩,放大招時前搖明顯,加上若是被重攻擊,就會陷入僵直而無法行動等等。所以整體來說,打起來也不是太困難。掌握攻擊與閃躲的節奏之後,先總統銅像就不構成威脅了。──《覺醒遊戲》線索一:野百合美籍華裔小說作家彼得.科萊亞斯(Peter Tieryas),在2016年出版的《日本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Japan),倒是曾將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虛實參雜的歐美歷史,融入他小說中的網遊世界觀。他沿用菲利普.金德里德.狄克(Philip Kindred Dick)在《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一書中的偽歷史設定,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與大日本帝國為中心的「軸心國」,打敗了同盟國於二戰中獲勝,也實現了當年納粹「軸心國世界瓜分協商」的野心──因此,在小說中日本與德國瓜分了北美洲,美國與加拿大的西岸也成為日本殖民地,並改稱為「大日本合眾國」。但在四十年後,北美的黑市卻流傳著一款名為「美利堅合眾國」的非法網路遊戲,在遊戲之中要玩家們想像,並模擬出假如二戰時的戰勝國是美國與同盟國,那麼世界是否會變得更美好?日本合眾國官方得知後,派出了審查官石村與特高課秘密員警月野,調查「美利堅合眾國」這款遊戲的幕後真相與黑手,以及被視為亂黨的「喬治.華盛頓黨」!《日本合眾國》稱得上是將戰爭、架空的政治與日本宅文化……玩得非常極致,儘管內容充滿「在美國反日」的幻想情節,卻仍獲得2017年「日本星雲賞」最佳海外長篇小説。而《覺醒遊戲》則是非常貼近這個世代台灣年輕人的思維,書中充滿網路流行語精準地描寫如今的政治氛圍,與某種同仇敵愾的社會現象,從網路酸民到現實生活中的市井小民,不同的族群以迥異的角度詮釋自己對愛台灣、救台灣的想法。當然,男主角德樺也常以四十歲廢宅的心態,去反駁許多自己不以為然的現況,或是對鄉民與酸民的各種言行嗤之以鼻。因此,你可以看到描寫得靈活靈現的台灣宅文化,與網路上虛虛實實的新聞事件,也能從另一個視角讀到男主角滿不在乎的喃喃自語。當你遊走於劇情中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後,更能體會到其實有些人並不是那麼在乎某些社會議題。這本小說也將許多類型作家不太敢觸碰的學運或社運題材,大膽融入遊戲中的多個隱藏關卡,甚至以VR頭盔身歷其境的視野,描述當年頭條新聞中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學運場景。「這是野百合學運的第一天」。中瑞的聲音在耳麥那一端響起,雖然連線速度很穩定,聽起來卻有點濛濛的,像隔著一片搖晃著海洋。湛藍,澄澈,乳白色的泡沫翻滾,在浪裂線來回沖刷。──《覺醒遊戲》線索一:野百合當你讀著幾位主要角色在「□□之戰」遊戲中,攻略台灣不同時期各種重大的歷史、政治與社會動盪的關卡時,有些甚至是你曾經見證過的新聞事件,還百感交集回味著年少時那些熱血彭湃的光輝歲月……那麼,你已經逐漸步入作者所精心編織的詭計之中了。《覺醒遊戲》看似帶領著讀者以玩遊戲的邏輯,回顧台灣歷史上許多令人悲痛的來時路,從破解國與國之間的政治操作,寫到國族認同、平民主義、意識形態,不同思維的社會現象,甚至是竊取電子資訊與竄改網路遊戲,進行滲透洗腦的國安危機話題……但是,這些看似接地氣的劇情鋪陳,真的是作者想要告訴你的故事核心嗎?還是暗潮洶湧前一群群的紅鯡魚(Red Herring)?隨著作者精心堆砌的情節走下去,你將會經歷他所要帶給讀者那一場場覺醒前,虛擬與現實混淆的崩裂感!如果你喜歡麥特.羅夫(Matt Ruff)常讓小說中既定的邏輯,與費心建構的世界觀瞬間崩壞的快感,以及那種天馬行空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的劇情,還一次次彷彿被作者開天眼反轉、又翻轉的驚異情節。那麼,你肯定也會喜歡祁立峰老師的《覺醒遊戲》。因為,需要覺醒的,或許是小說之外的我們!本文作者提子墨作家、書評人與翻譯,「英國犯罪作家協會」、「加拿大犯罪作家協會」與「台灣犯罪作家聯會」作者會員;第四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曾任:「博客來偵探社」選書人、紐約《世界周刊》、東森「鍵盤大檸檬」與OKAPI簽約專欄作家。2018年以旅情小說《幸福到站,叫醒我》,榮獲TiBE遴選為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灣主題館參展小說之一,小說作品亦獲美國「舊金山市立圖書館」典藏入館近六十冊。臉書/推特/微博/IG:提子墨

+ More
AI vs. HM:人工智慧與人性道德的掙扎交戰——提子墨評《瞬間正義》

AI vs. HM:人工智慧與人性道德的掙扎交戰——提子墨評《瞬間正義》

2012月2月26日,美國佛羅里達州某社區的一名巡警,見到剛購物完走出超商的非裔男子特雷翁.馬丁(Trevon Martin)後,先入為主認為對方看上去形跡可疑,便打了電話通報警局支援,自己也上前去盤問了馬丁,隨後雙方卻因故發生爭執與扭打。當警方趕到現場後,馬丁早已中彈身亡。2014年8月9日,密蘇里州的弗格森市,一名年僅十八歲的非裔青年麥克.布朗(Michael Brown Jr.),亦是在被警察攔下來搜查時,就原因不明被該員警擊斃身亡!《瞬間正義》游善鈞著2020年8月23日,威斯康辛州的基諾沙市,二十九歲的非裔男子雅布各.布萊克(Jacob Blake),正要進入自己的汽車駕駛座時,卻被警員從背後開了七槍而倒地。當時,三名年幼的兒女也正坐在車上目睹全程,布萊克因槍傷造成腰部以下半癱,甚至可能導致永久性癱瘓。多年來,美國警方因用槍時機而誤殺無辜者的事件頻傳,再加上同年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Perry Floyd)被四名警員暴力致死的事件。警察歧視與不合理執法的抗議聲浪日益高漲,引起全美五十個州一波一波的遊行抗議。儘管,目前全球已有至少十四個國家的執法單位,規定出勤警察必須配備穿戴式的「警用密錄器」(Police Body Camera),作為現場蒐證、執法公平性評估,以及警察被投訴時的視訊依據。這些國家在全面實施後提出報告,警用密錄器除了有抑止意圖犯罪與安定民心的效果,在城區的犯罪率亦有明顯趨緩。不過,卻始終無法徹底解決警察誤殺市民,與執法過當所造成的傷亡事件。游善鈞的最新科幻推理小說《瞬間正義》,適時迎上這個全球正在關注的重大議題,並挑戰警察用槍時機與不合理執法的解決途徑,也就是以人工智慧來防範執法者槍火意外的機制!這一部小說大膽發想出將人類的感官訊息,傳導至腦中的微型人工智慧晶片上,再透過中央系統的管控構成一道「保險」,來防範各種擦槍走火的意外事件。故事背景設定於近未來的台灣,市警局的少數員警在實驗保密的約定下,大腦被植入了晶片,而所用的配槍也加裝了生物鎖。那一塊微型晶片在員警的腦中,蒐集對方的視覺、聽覺、觸覺與周遭各種資訊,適時傳達至中央端的Finocchio分析與評估任務處境。而所有被植入晶片的員警之間,亦能透過系統相互「共感」連結,由Finocchio交叉分析出環境資料做出最佳用槍時機,那一套實驗性的AI系統被稱為「瞬間正義」!人體儼然成為某種執法武器,而人工智慧卻成為管控人體武器的保險鎖。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生前並不贊同人工智慧過度發展。他認為人類的科技將持續進步,人工智慧也會在半導體與軟硬體日新月異的發展下,在知識學習與訊息吸收的速度上,超越人腦可以達到與容納的境界。人工智慧的進程,也將短於人腦歷經千百年來的進化與開化過程,並且極有可能繁衍出自我改造與創造的能力,將可能帶來人類最終被自己創造的人工智慧滅絕的惡果。許多正在研發人工智慧的科技業者卻樂觀其成,他們認為目前的研究方向,電腦端並不可能有異變或意識甦醒的可能性,在許多方面更不會超越真實的人性,諸如:創意、審美觀、同理心或憐憫之心。當然,也有人天真地認為,萬一AI機器人真有任何叛變或脫序行為,只要關掉電源或拔掉插頭就可除掉它們了呀!殊不知,現在許多人工智慧的裝置中,早已具備太陽能自動充電功能,並不見得需要插頭或歸定位充電了。《瞬間正義》在人工智慧的題材上,也探討了樂觀派與悲觀派兩個方向的面向。對科偵中心「瞬間正義」的發明者蕭苡麟博士而言,她對自己鑽研神經科學和分子細胞生物學,所發明出的人工智慧晶片與系統深信不已,甚至對Finocchio所做出的判斷,諸如:瞄準對象的選擇、射擊部位的選擇、扣下扳機時機的選擇……以及根據環境資料所推估的槍擊後果假設,也樂觀得全然信任。而媒體記者與受害者家屬,則屬於悲觀的對立面,他們認為執法者對人類的生殺大權,日後將可能取決於由人工智慧來決定,當然深感恐懼與不可思議。記者們更認為,萬一「瞬間正義」的計畫在警界全面實施後,那麼警方日後將可能把一切的槍擊誤殺或謀殺,甩鍋給是聽命於人工智慧的假想推斷!而這兩種面向的衝突,也在其後幾名被植入晶片的員警,接二連三發生誤擊無辜者,與「被自殺」的謎團疑雲中,徹底令人反思人工智慧真能取代人類,斷下攸關人命的射擊或停止的命令嗎?就個體而言,每一位被植入晶片的警察們,內心也必須面臨兩種感知與思維的煎熬,一種是「人工智慧」(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另一種則是自身的「人性道德」(HM / Human Morality),它們看似分屬於兩道平行線上的感官控制,卻能夠在腦中交錯纏繞出矛盾與不確定的自我!誠如男主角薛博澤提及──「難道知道不是『自己』,而是『系統』讓自己開的槍以後,那份殺了人的感覺就會不一樣嗎?」普羅大眾可能粗淺地認為,在前線打仗的戰士或維護治安的警察們,他們所槍殺的都是十惡不赦的「敵人」或「壞人」,完全不需考慮任何人性道德或罪惡感吧?其實,除了自身遭受他人暴行或侵害時,會導致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當自己也成為某種形態的「加害者」時,無論是以殺害他人或屠宰動物為業的工作者,也常會導致相對的創傷後壓力!那些在戰場上為國爭光、衝鋒陷陣,而開火殺死或炸死敵人的士兵們;那些在刑場上,為伸張法律而執行槍決死刑犯的法警們;那些追捕通緝犯或重大槍擊要犯時,需開槍火拚的武裝警察們;就算是從事屠宰動物為業的屠宰場員工,都可能因為自身結束了某些生命,而引發揮之不去的「加害者創傷壓力症候群」(PITS)。當所有的殺戮或槍擊事件結束後,在他們平靜的內心仍會受到人性與道德的煎熬,無論他們所殺害的是敵人或壞人,那一條生命背後的成長歷程、妻小兒女或高堂父母,也會在他們內心如墨漬般漸漸暈染開來……《瞬間正義》是一部以人工智慧為主軸的科幻推理小說,卻促使我們深思在完美光鮮的前沿科技表象下,那一波波暗潮洶湧的AI危機,劇情也不斷在人工智慧與人性道德之間切換,觸及著不同層面的人心與自我省思。當你闔上這一本小說時,腦中或許仍會浮起女主角蕭苡麟,在記者會上驕傲地說著,那一番關於上帝與骰子的話語。讀完之後,你應該也能看到霍金坐在輪椅上的身影,歪著頭帶著微笑看著蕭苡麟,淡淡地說道──「愛因斯坦錯了!他曾經說過『上帝不擲骰子』。在我們對黑洞的研究中顯示,上帝不光是會擲骰子,有時候祂還把我們搞得暈頭轉向,因為祂會將它們擲到了看不見的地方。」Einstein was wrong when he said "God does not play dice". Consideration of black holes suggests, not only that God does play dice, but that He sometimes confuses us by throwing them where they can't be seen.本文作者提子墨 作家、書評人與翻譯,台灣首位擁有「英國犯罪作家協會」與「加拿大犯罪作家協會」雙重會員之作者。第四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博客來偵探社」選書人、OKAPI簽約專欄作家。2018年以旅情小說《幸福到站,叫醒我》,榮獲TiBE遴選為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灣主題館參展小說之一,小說作品亦獲美國「舊金山市立圖書館」典藏入館近六十冊。臉書/推特/微博/IG:提子墨

+ More
【書評】融合台灣宮廟文化與玄幻元素的冷硬派 — 提子墨評《乩童警探》

【書評】融合台灣宮廟文化與玄幻元素的冷硬派 — 提子墨評《乩童警探》

提到《乩童警探》,不得不提到書中的靈魂人物—羅蟄,他十七歲前是神明代言人,十七歲後報考警校,成為刑警界的魯蛇。喜歡冷硬派小說的讀者,不難從《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端倪到充滿針砭世態的寫實主義敘事,以及許多冷硬派小說的經典元素。本文邀請作家、書評人提子墨老師,為讀者回顧歷史上經典冷硬派小說與導讀本書。我在閱讀張國立老師的前作《炒飯狙擊手》時,就非常讚賞他能將推理小說的布局以台灣作為起始,一路隨著劇情鋪陳跨越到一萬公里之外的羅馬,令讀者在閱讀時除了感受到歐洲的異國風情,彷彿也看見了許多東方與西方所撞擊出的火花!在得知他的前作成功售出荷蘭版權後,我早已敲著碗期待他的新作上市!心中還思索著,這一次國立老師又會挖出哪些題材讓它們互相「撞擊」?可能是我「心想事成」的念力夠強大,竟然有幸在他的新作《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上市前收到書稿!就在花了四、五天閱讀完那一份書稿後,闔上電子書閱讀器的那一剎那,我露出了心滿意足的佩服笑容!光是看到編輯對本書的介紹:「羅蟄,驚蟄的蟄。十七歲前是神明代言人,十七歲後報考警校,成為刑警界的魯蛇」,就足以令讀者眼球發亮想要一探究竟,甚至開始疑惑這到底會是一部奇幻小說?或是警探推理小說?《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張國立著喜歡冷硬派小說的讀者,不難從《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端倪到充滿針砭世態的寫實主義敘事,以及許多冷硬派小說的經典元素──外冷內熱的警探、亦邪亦正的豔婦、桀驁不馴的妙齡女子、後知後覺的警局長官、道貌岸然的性侵加害者、疑團莫釋的滅門血案,以及性、金錢、謊言與局中局。國立老師在寫實主義與冷硬派之中,巧妙地融入台灣特有的宮廟文化與玄幻色彩,在多次回溯少年羅蟄成為溫府千歲乩身的始末,或最終卸下乩童之職回歸社會,以及那些不時出現在夢境中的奇幻景象,都隱藏著他性格上的轉變與手足之間反目成仇的真相,還有人生中那些對過去與未來,所無法自我省思與參透的寓意。小說中許多看似平常的人際關係,在底層也暗藏著千絲萬縷的複雜情緒,無論是乩童與神明、兄長與弟弟、繼父與繼女、女兒與母親、母親與第三者、警探與倖存者、死刑犯與嫌疑人……每一個人都有著無法說出的怨懟、仰慕或祕密。那些沉潛於主線與支線底下的角色情緒,對應上滅門血案主軸中,一幕幕令人宛若置身於真實社會新聞,與槍決過程的冷硬派場面,更增添了些許身不由己的淡淡憂傷,也如暗流般緩緩匯流,將劇情推至最高潮。冷硬派小說(Hard-boiled)崛起於二○年代末期,通常是連載於美國廉價雜誌(the Pulps)上的短篇偵探連作,它在三○年代逐漸嶄露頭角,直到五○年代起更成為偵探小說的主流類型之一!那麼到底又是怎麼樣的時代背景,醞釀出如此冷冽與硬漢的小說文體?其實一九二○年至一九三三年為美國禁酒令時期,全國上下禁止釀造、運輸或銷售含酒精飲料,肇因此前酗酒、家暴和在酒館打群架的亂象層出不窮,而引起許多宗教衛道人士的不滿。美國政府在眾多團體的施壓下,進而祭出酒精禁令的法律條文,企圖藉此改善當時社會的暴戾風氣。在長達十三年又十個月,無酒精、反暴力與改造問題社會的氛圍下,美國廉價雜誌的連載中,也有一種小說類型悄悄異軍突起,滿足著許多血氣方剛的男性讀者們,內心底層那一股正義感、英雄感與對抗黑社會勢力的使命感!那一種類型的偵探犯罪小說被稱為冷硬派小說,而男主角通常會被設定為孤僻冷傲、智勇雙全、出生入死的狠角色,這類型的人設後來也通稱為「冷硬派偵探」(Hard-boiled Detective)!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冷硬派小說,為卡羅爾.約翰.戴利(Carroll John Daly)刊登於一九二二年十二月號《黑面具》(Black Mask)雜誌上的短篇小說〈假冒伯頓.康布斯〉(The False Burton Combs)。該小說是以當時經典的第一人稱敘事探案,男主角是一名業餘私家偵探,接受了某位男子的委託必須化名為伯頓.康布斯,造訪位於麻州近海的南塔克特島。這位性格冷峻的漢子,在島上以假冒的身分周旋於外表雞皮鶴髮的邪惡老婦,與另一名蛇蠍美女之間,他的到來也伴隨著一起起冷血的謀殺案接連發生……戴利筆下陰晦懸疑的探案風格,霎時令許多廉價雜誌的讀者雙眼為之一亮,尤其是男主角特立獨行的鐵漢性格,也滿足了禁酒令時期男性讀者內心波濤洶湧的英雄氣概!如果戴利是美國冷硬派小說的先行者,那麼達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就是終其一生將之發揚光大的冷硬派實踐者。一九二三年,漢密特的短篇小說也開始被《黑面具》雜誌錄用,並於十月號開始連續發表了數篇「大陸偵探社」(The Continental Op)系列的短篇小說,他毫不諱言自己是戴利小說風格的追隨者,在往後的三十年內,漢密特所撰寫過的幾個系列小說與短篇集中,至少出現過四位冷硬派的男主角,除了「大陸偵探社」系列中,周旋於金錢、美女與黑社會之間中年發福的無名偵探,還有《馬爾他之鷹》(The Maltese Falcon)中經典款的冷硬派私家偵探山姆.史培德(Sam Spade)、《玻璃鑰匙》(The Glass Key)中賭性堅強且花天酒地的奈德.波孟特(Ned Beaumont),與漢密特最後一部小說《瘦人》(The Thin Man),鐵漢嬌娃探案夫妻檔的尼克和諾拉.查爾斯(Nick & Nora Charles)!雖然,漢密特的小說寫作生涯因政治理想而中斷,出版品的數量也遠不如同期作家充沛,卻曾引領冷硬派偵探小說進入百花齊放的年代,他所創作的多部小說與探案主角,至今仍是許多冷硬派愛好者所津津樂道的不朽經典!他的作品緊湊、懸疑與冷冽的風格,也啟發了後進作家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錢德勒同樣也是發跡於《黑面具》雜誌,在一九三三年以短篇小說〈勒索者不開槍〉(Blackmailers Don't Shoot)出道,他的偵探小說雖然也偏向冷硬派風格,但是行文風格上卻饒富趣味,常以獨特的文字功力借物借景,來形容某個物體、情境或場景,令他的小說閱讀起來非常生動且充滿了想像空間,也因此被冠以「錢德勒式」文風。他筆下最知名的私家偵探角色當屬菲力普.馬羅(Philip Marlowe)!馬羅是一名外表高大健壯的私家偵探,每次赴約見客戶時絕對西裝筆挺、瀟灑體面,展現自己身為偵探的專業形象。錢德勒在馬羅冷硬派偵探的設定下,也賦予了他不隨波逐流的執拗性格,他原本是洛杉磯檢調單位的調查員,卻因叛逆與不服從而丟了飯碗,進而成為一名接案的私家偵探,並擅長在附庸風雅的交際圈探得內線消息。錢德勒的小說多次被搬上螢光幕與大銀幕,無論是一九四八年由傑拉德.莫爾 (Gerald Mohr)所主演的電視劇《菲力普.馬羅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 Philip Marlowe),或一九八三年由鮑爾斯.布思(Powers Boothe)掛帥的HBO影集《私家偵探菲力普.馬羅》(Philip Marlowe, Private Eye),都曾滿足大批熱愛「錢德勒式」冷硬派偵探的男性讀者,也令許多女性觀眾認識了那位風流倜儻的偵探馬羅!《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中的羅蟄,因為年少時異於常人的神職,以及某種原因回歸普羅大眾,投考警校成為了一名刑警。但是,在他內心所隱隱作痛的那份內疚,也造就了他成為表面上對長官鞠躬哈腰,隱藏真實自我的羅蟄。他對外人的內斂與冷漠,與前述六位美國冷硬派小說的探案男主角,其實有著非常相似的特質──他們都是心中有故事的冷峻男子!這一部充滿台灣宮廟文化與特殊起乩場面,又帶著點玄幻色彩的探案題材,再次成功地以乩童與冷硬派警探,撞擊出無與倫比的精采火花,也確信這將會是歐美讀者非常有興趣的另類警探小說,甚至可以預期亞洲讀者會有極高的意願,期待觀賞到羅蟄警探賣出影視IP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 本文作者|提子墨作家、書評人與翻譯,台灣首位擁有「英國犯罪作家協會」與「加拿大犯罪作家協會」雙重會員之作者。第四屆「金車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博客來偵探社」選書人、ETtoday與OKAPI簽約專欄作家。2018年以旅情小說《幸福到站,叫醒我》,榮獲TiBE遴選為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灣主題館參展小說之一,小說作品亦獲美國「舊金山市立圖書館」典藏入館近六十冊。臉書/推特/微博/IG:提子墨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