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好听夏日耳朵阅读节:芥川奖得主、经典文学专家、金钟影后、马雅文化大使⋯⋯名家开讲热烈报名中

镜好听夏日耳朵阅读节:芥川奖得主、经典文学专家、金钟影后、马雅文化大使⋯⋯名家开讲热烈报名中

专注原创声音内容制作的镜好听,创立至今约一年半的时间,目前站上已累积超过 400 本有声书,以及上千集 Podcast 节目,更在本(6)月推出首场线上系列讲座!锁定镜好听长期耕耘的领域,包含“性别议题”、“身心灵疗愈”、“文学经典”与“知识科普”等四大主题,举办共四场次线上讲座,想在这个夏天邀请广大听友一起用耳朵阅读!只要成为镜好听订阅会员,除了可以尽情收听有声书与Podcast节目外,还可以免费参加这四场讲座(总价值1,000元),一个月只要230元!场次一【听性别】以文学为认同发声:当代性别书写芥川奖得主李琴峰、台湾文学奖-蓓蕾奖得主Apyang Imiq(程廷)、知名作家杨佳娴,台北、花莲、东京跨境连线对谈,要在全球骄傲,谈书写如何刻划认同、声音如何传递文学与情感。时间:6/19(日)15:00-16:30主持:杨佳娴/作家、大学教授与谈:李琴峰(作家、芥川奖得主)、Apyang Imiq 程廷(作家、台湾文学奖-蓓蕾奖得主)费用:250元,加赠 30 天镜好听订阅升级序号(市价$230)报名:活动网页场次二【听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听见经典的生命力量邀请资深广播出版人、古典乐评论专家吴家恒,以及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廖咸浩,不仅将分享欧洲黑死病肆虐时莎翁如何完成全篇十四行诗的传世钜作,而对照Covid-19疫情的现下,透过听诗的方式重新认识这些经典诗作,如何让我们找回生命的力量。时间:6/26(日)15:00-16:00主持:吴家恒/资深出版广播人与谈:廖咸浩/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费用:250元,加赠 30 天镜好听订阅升级序号(市价$230)报名:活动网页场次三【听疗愈】13种心灵充电法:听见困境松动的可能如果你正感觉到你与家人之间的“爱”无法流动,或者你正困在一种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真爱”的自我否定之中,又或者,你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摆荡,甚至陷入了犹豫未决的负面循环里,让身心灵专家张之恺提供你13种心灵充电方法,这次更邀请之恺老师的多年好友金钟影后王琄老师妙答对谈,让疗愈走入你的生活。​时间:7/2(六)15:00-16:00主持:王琄/金钟影后与谈:张之恺/身心灵专家费用:250元,加赠 30 天镜好听订阅升级序号(市价$230)报名:活动网页场次四【听知识】历史人 ON LIVE:台湾里的马雅味对马雅文化狂热的台湾历史学家-马雅人、著迷于饮食文化历史研究的纽约大学历史博士-郭忠豪,两位历史狂人的相遇会带来什么妙语趣谈?台湾到底哪里有马雅味,马雅文化怎么会传播到台湾?混种台湾滋味,迸出迷人魅力的马雅趣味!时间:7/9(六)15:00-16:00主持:郭忠豪/纽约大学历史博士、《台湾话台湾味》主持人与谈:马雅人/台湾历史学家、教育工作者费用:250元,加赠 30 天镜好听订阅升级序号(市价$230)报名:活动网页镜好听线上系列讲座,带你听见文学拓宽多元认同光谱,​在经典诗歌里找回生命力量,还有​​影后与心灵大师的疗愈指南,​以及打破界线与想像的历史观点。​​听性别、听经典、听疗愈、听知识,​𝐄𝐚𝐫𝐑𝐞𝐚𝐝𝐢𝐧𝐠 就从镜好听开始。​关于镜好听镜好听(Mirror Voice)成立于 2019 年 10月,为“镜文学”旗下的声音平台。以优质内容为主体,声音为媒介,致力于有声书的制作与推广,并邀请各领域专家名人推出Podcast节目,以期创建一个展现台湾当代理念和文化内容的声音平台。镜好听官网:https://www.mirrorvoice.com.tw镜好听App: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More
写犯罪,召开一场爱的无力者大会:专访陈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写犯罪,召开一场爱的无力者大会:专访陈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1995年,陈雪出版《恶女书》。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她还在写。酷儿先锋、台妹人妻、恋爱教主、犯罪女王,不同称号在她身上来来去去。时移事往,许多同辈小说家停笔了,文学地位同时定于一尊,但她还在写,写到让自己疑惑的地方去了。小说家到了天命之年,却对小说有越来越多疑问。《你不能再死一次》 陈雪 著出版日期:2022/6/10行过死荫之地找答案其中一个她必须一再回答、廓清——来自他人,也是她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要一直写悬疑/犯罪小说?《摩天大楼》以降,接连出版《无父之城》、《亲爱的共犯》、《你不能再死一次》,用一本一本的节奏挨近犯罪小说的框架;一开始是单纯悬疑元素,接著出现侦探查案,最新的《你不能再死一次》更有了连环杀人事件。确实让人好奇,她孜孜矻矻研磨谋杀巧艺是为何?陈雪的回答是,“为了逼近答案,”她对这答案的回答是“面对罪行我们该怎么办?”人性如迷宫复杂,也能同繁星不朽,但人很难专注探索——在这短影音、OTT夹击,长篇小说让作者跟读者都案牍劳形的时代。因此,陈雪说,需要“用犯罪小说的钩子”让读者愿意进入迷宫仰望星斗。进入之后呢?“我想知道杀了人,会变成怎样的人?或者说杀人的动机,有没有可能杀人者到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为何这样做?表面上这恶行很极端,但我们不也常常游走在恶行的边缘吗?去探究理解即将走向极端的人,是不是能拉回一些人?”前阵子事件视界望远镜拍到了黑洞,陈雪也在做一样的事,丢出犯罪小说的钩子到深不见底的地方,悄声问,还有人在这里吗?从“纯文学”出发写悬疑犯罪,陈雪是孤独的。“写《摩天大楼》时,有个朋友说他不懂我为何会从《迷宫中的恋人》变成《摩天大楼》,他始终没告诉我他的纳闷是什么。好友看了我后来几本小说,只说:‘你会的是我不会的。’之后也很难再讨论。有一段时间,好像朋友们都不知道我在干嘛,那段时间我也会怀疑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好像跟好朋友已经不是同一路的人了,我不知道可以跟谁讨论小说创作。这种感觉让我很困惑。后来我只能告诉自己,我是在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只能靠自己摸索。”说完,陈雪想了一下又说,“可是杜斯妥也夫斯基也写罪行啊。”▲“难道恋爱教主加犯罪女王,就会把小说家陈雪取消了吗?”这是先行者如她,从“纯文学”到类型的大哉问。陈雪写出了疑惑,也在疑惑中自我辩证答案。(图/镜文学)犯罪的美丽新世界不过这句补充透露当我们讨论纯文学跨足类型,必须很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落入谁主谁次、有尊有卑的二元窘境。陈雪自己也明白,“我很怕自己有写悬疑小说是在降低自己的感觉,相反的,我是在写悬疑/犯罪时才发现小说的边界。”“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类型或犯罪往往被看轻,那它为何很难写?我自认是专业小说家,还是觉得很难,甚至不断问自己为何要写这个,我到底适不适合写?这让我思考,答案或许在小说自身。类不类型、纯不纯文学是小说方法的不同。”“所以问题是,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们去写(犯罪小说)?”这或许是访谈中这么多问句里,陈雪最渴望知道答案的。为了写悬疑犯罪,陈雪重新学写对话。这件事过去让她焦虑,“我们习惯用风格化的叙述推动剧情,但犯罪小说需要对话。进入对话后,角色说话要有个人特色,日常的感觉,不能风格化。同时,对话不像描述,很难用漂亮的文字,只能用基本功。这提醒我戒除对文字的依赖,让文字更中性。文字不只是服务作者。”犯罪小说仰赖的框架或者说套路,一度也是陈雪的心魔。“我知道要有套路,但常常想不落俗套,所以会陷入犹豫矛盾。”从《无父之城》到《你不能再死一次》,犯罪小说的痕迹更明显,陈雪的说法是“终于摆脱心里的包袱”。写犯罪,表面上是跨界,实际上是再发现,发现小说别有洞天,发现自己还能写,“我才五十岁欸,还有扣打,可以去学习新东西。”回到植有桃花林的小镇《你不能再死一次》有个华美的死亡开场,少女陈尸在盛开的桃花林中,“花瓣坠落于发著短草的地上形成一片花毯,花毯中盛开著一张少女的脸。”死亡混著花与青春,禁断的甜腻气息。不久,女主角父亲被指认是凶手。父亲被捕后自缢,她因此家破人亡,远离家乡。十四年后,同样的犯罪手法再度出现,女主角被迫回到家乡,直面桃花林中的黑暗。相较前两本,《你不能再死一次》有侦探,有办案过程。更重要的是,有凶手——一个连续杀人犯——的模样。陈雪不讳言,写这本是她创作以来最痛苦的一次,“这本小说的最大功臣是阿早,小说来自他想到的书名,我才从这书名去想怎样的情形不能再死一次。”过程中,伴侣阿早怕陈雪写不好,不断跟她讨论,“去年五月我把初稿给阿早看,被他退稿。之后我跟阿早睡前都在讨论小说要怎么写。他以一个爱人的心情担心我写差了,两边(纯文学与犯罪)不讨好,连他都说你还要写这个吗?但我是一个很固执的人,所以这本改了五个版本。交稿后我心里只想,我不想再改一次。”所以,写犯罪小说,除了摆落文字习惯,学习套路再反套路,陈雪还学到了一件事,“以前我觉得写小说就是一个人的事,这次的经验很宝贵,打破了我的想法。”过程中,有件事让陈雪记忆犹新,“有个段落我一直写不到位,阿早就放了徐佳莹的〈人啊〉给我听——因为我平常写作只听古典乐。我是很少哭的人,写到最后,我哭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演员,在扮演自己写的角色。这时候我才想到,过去写纯文学我不会脱离自己太远,但写犯罪不一样。”从创作者变成自己创作的角色,这一回,还包括连续杀人犯。“我想写非一般的杀人者,琢磨这样的人的心态。以杀人者当第二主角比较少见,所以我放了很多篇幅在这角色上,因为要够曲折,够层层叠叠才能逼出罪行对人的影响,又是什么导致的。”陈雪的创作姿态,让我想到英国作家薇儿麦克德米。同是女同志,同样书写谋杀,描摹暴行。薇儿麦克德米过去常被非议,为何要写得这么残忍呢?自称见血会昏倒,却努力在小说里杀人的她回道,女性本来就生活在危机四伏中,时时都有可能遭受侵犯。因此,女性书写犯罪更能从当事者角度感受,并度人以这感受。▲为何持续写悬疑/犯罪?陈雪还有另一个更直觉的答案,“以前写小说像在修复自己,把自己修好了要做什么?结果是写谋杀。这个呼唤非常强烈,就像我已经准备很久了。”陈雪说自己不熬夜,努力吃得好睡得好,都是为了专注写小说。仿佛身体是一座神殿,唯小说供养。(图/镜文学)再狂野追寻一回回到陈雪,她更从加害者的角色出发,带给读者原来爱恨互为表里。这也回到一开始陈雪的疑惑,恋爱教主为什么一再操演犯罪?“很多读者习惯看我的脸书写恋爱故事,可是读完那三百字后,就像喝鸡汤也不会长肌肉。不被爱,不爱自己小孩,因为爱做了错误决定,或者爱怎样拯救自己,都是读小说才能有的体悟。”陈雪是小说之神钟爱的女儿,因为她仍信仰小说的力量,“小说让我们拥有无法度过的人生,透过阅读,你逐渐经历别人的人生,而被改变。即使你从小到大都待在一个很小的地方,读了很多小说,你就能穿透世界。”因此,陈雪左手写恋爱课散文,右手写出《无父之城》是小我的爱遇到国家级暴行的下场;《亲爱的共犯》是彼此相助如珍珠项链般串链的珍贵之心;而《你不能再死一次》则是当爱被误译的悲剧。陈雪坦言,一开始不大喜欢恋爱教主跟犯罪女王这类标签,“但后来我觉得也满酷的,而且它们是有共通的,都是关于爱的想像。小说里,我尽量让读者可以找到一个站立的地方,不要站在流沙上。回过神,人会发现自己是可以穿越这些残酷无情的。”一手写恋爱,一手写不被爱,需要精巧而调节的平衡感。陈雪说,现在的稳定生活,给她这样的写作力量。“以前的我没办法达到这种平衡,因为以前我就是谈恋爱与无止尽的幻灭,不断找下一个人。我会想,难道人只能互相勾引,狂爱后背叛、分离吗?难道爱情没有另一种可能吗?这样想才意识到,我以前的生活也是一个套路啊,我用现在的生活证明了,人可以反自己的套路。”访问前夕,陈雪以《亲爱的共犯》获书展小说奖大奖。我问她有何感受,陈雪回答,得奖让她觉得好像可以再写一本;写犯罪,终于感觉自己不是出界了,而是在拓展身为小说家的边界。边界落在哪?小说家其实走过。陈雪说了一段故事,“前阵子《恶魔的女儿》重出,我才发现里头都是对话,阿早就说不是你不会写对话,只是忘记了。我想对啊,如果世界上没有我的价值,我应该要自己定义。当初《恶女书》连出版都差点没办法,为什么我到了五十岁,写东西要绑手绑脚?我应该再大胆一次。”这次访陈雪,是我听过受访者丢出最多疑问的一次,也是透过疑问获得最多力量的一次。我想起罗贝托博拉纽一首关于侦探的诗,遥远回应了陈雪不断探问的小说的边界:“我梦见迷失的侦探/在阿诺菲尼夫妇家的凸镜里: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视角,我们的恐怖模型。”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视角,我们的所惧怕的,都构成了小说家的边界。陈雪是博拉纽梦见正寻寻觅觅的侦探。

+ More
【人气作品,不看吗?】读者推荐排行榜 6/8 - 6/14

【人气作品,不看吗?】读者推荐排行榜 6/8 - 6/14

镜文学签约作品每周【推荐排行榜】♕TOP1 《神明便利商店》TOP2《玖拾贰》TOP3《阴阳画师4:地藏怒火》TOP4《谁怕谁》TOP5《你不能再死一次》

+ More
【人气作品,不看吗?】读者推荐排行榜 6/01 - 6/7

【人气作品,不看吗?】读者推荐排行榜 6/01 - 6/7

镜文学签约作品每周【推荐排行榜】♕TOP1 《神明便利商店》TOP2《你不能再死一次》TOP3《见鬼的法医事件簿》TOP4《新同事》TOP5《星空下的生死之谜》

+ More
一个骗徒,双胞总统,千万密帐:还原毛邦初案——王骏谈《1951全面追缉》

一个骗徒,双胞总统,千万密帐:还原毛邦初案——王骏谈《1951全面追缉》

记者出身的王骏是历史控。他说用历史事件写小说,就像端上一道鱼料理。事件本身是那条鱼,旁边必须有葱姜辣椒调味配色。意思是,光写大事不够,还得琢磨上至总统下至走卒贩夫在干嘛,受了什么影响。如此,才能带出时代的气味。新书《1951全面追缉》便是这样——王骏称之为“纪实小说”——是继《十信风暴》后,再以小说还原历史。这次,他瞄准早已被人遗忘,七十年前牵动中美关系,掀翻蒋氏政权的毛邦初事件。远在美国的空军驻美主任毛邦初向华府告御状,称蒋介石政权腐败贪污,而后更引起真假中华民国总统之争。落难的强人总统如何招架?对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关系有何影响?小说重返当年,也印照现下此刻的台美关系。第一集❓毛邦初是谁?他为了什么事搞到要叛逃?❓毛邦初最后卷款潜逃,老蒋总统其实很意外?❓他卷走的钱到底有多少?最后都去了哪里?第二集❓当时台湾舆论如何看待毛邦初案?❓毛邦初案对当时的中美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民国37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华民国当时压错宝?第三集❓毛邦初叛逃后,还设立了一项台大奖学金?❓毛邦初弟弟也在空军,后来怎么了?其他的家人现况如何?❓前行政院长俞国华在事件里扮演什么角色?第四集❓除了毛邦初案,1951年的台湾还发生了什么事?❓从《1951全面追缉》,如何看现今中、美、台的国际关系?❓小秘密/撰写纪实小说著重消息来源,王骏老师大公开如何取得机密资料?

+ More
黑夜总会过去的 ——Kristin读陈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黑夜总会过去的 ——Kristin读陈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那时他们的屋子后半部每一扇窗户都可以看到桃花林,每一年春夏秋冬,她看到绿树发芽,开花,结果,然后到了落叶时节,一切变得萧瑟,有一次他们全家在窗前看落叶,父亲去清扫叶子,把树叶堆起来烧掉,她觉得悲伤,父亲却对她说,‘冬去春来,人生就是这样轮回轮换,所以遇到坏事不要紧张,春天一来就会万物复苏了。黑夜总会过去的。’”故事的第一章,犹如电影的开场,一名美丽的少女陈尸于桃花林中,白色、血迹、花瓣与与赤裸的身躯形成奇异之美,伴随著逐渐膨胀的恐惧感。作家陈雪的长篇推理新作《你不能再死一次》,透过如此流畅清晰的影像文字,为这出横跨多年的连续杀人案件揭开序幕。故事以此为核心,围绕著第一场命案的几名核心人物,抒情与叙事并重,从人性层面切入,他们伴随著各自的心魔辛苦长大,长成了孤独封闭的大人,多年后,命运将这些人带回起点,试图厘清血案背后凄美而残酷的真相,摸索属于自己的生命出口。当年的三人组丁小泉、宋东年与周佳君,一个二八年华便不幸香消玉殒,留下过于自责的初恋男友,以及众人口中“杀人犯的女儿”的挚友;十四年转瞬即逝,一切不因草草结案而落幕,宋东年选择走上警察一途,行尸走肉般埋首工作,而周佳君则彻底改头换面,变为业界知名的犯罪案件专题记者李海燕,不断从他人的悲剧中探询解答,关于悲剧,关于哀恸,关于馀生。《你不能再死一次》 陈雪 著出版日期:2022/6/10善恶的分野如此从人性面出发的推理小说,必得重新挑战观众的道德天秤,是与非、善与恶、光与影、生与死、美与丑、爱与恨,一切是对立存在的,但于《你不能再死一次》中,每个当局者皆有自己的思考模式,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唯有跳脱世俗观点的枷锁,方能挖掘到真正的情感真相。“追悔会成为他们馀生的命题吗?一桩命案可能把一个家庭或数个家庭完全摧毁,还活下的人,都变成什么样子?”对于李海燕而言,若想厘清生命里没有解答的问题,好比被视为畏罪自杀的父亲,最可行的方式是主动接近、理解罪犯,试图从他们的角度看世界的过程。至于宋东年,侦破无数案件却始终无法揉开内心的瘀血,遍寻不著自我救赎的途径,真正吞噬他的,更像是那份难以和死亡抗衡的无力感。另一方面,相较于揪出凶手,该如何挖掘犯案动机、还原完整真相,那也是“抒情写实”的诉求,选择探就心理层面的原因与影响,企图映照社会与大环境的阴影。总说悲剧的发生,并非单一原因使然,而是一连串的不幸所导致。事实不出人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拥有自己版本的真相,以及与世界应对的方式,陈雪透过核心角色各自的来时路,透彻梳理成长过程与外在环境对人格特质的影响,非为罪刑开脱或卸责,而是可恨之人往往有可怜之处,仿佛背对阳光,凝视著深渊,折射人性难以被定义的多样性,在揭开谜底的同时企图审视挫折根源,并凭借文学的力量寻找些许理解与同理。创伤记忆“无论对受害者或加害者而言,创伤记忆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因为重温记忆使人痛苦,或难免让人觉得不适。承受伤害者倾向于压抑记忆,以免再度感到苦痛;伤害他人者则倾向将记忆深埋心底以求解脱,同时减轻自己的负罪感。”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普利摩李维于著作《灭顶与生还》如此谈论,单单是“记得”,就得不停与社会、亲人、自我、记忆对抗,亲眼见证创伤对人性带来深远的影响,且记忆会有意识且无意识地牵动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所以阮越清会写,所有战争都发生两次,一次在战场上,一次在记忆里,那些终其一生不停遗忘的过往。于此书中,陈雪再度透过类型小说探讨了“创伤记忆”这个庞大命题,宋东年、李海燕深受童年阴影与命案所苦,显现于后来种种沉默、封闭的性格特质中,他们单打独斗拼命遗忘,却不停被拉回过去,生命状态自十六岁起便陷入停滞,时而压抑,时而逃避。然而,较为幸运的,爱与命运让他们用不著继续承受独自一人重新开始的苦痛,李海燕凿开了宋东年的冰封许久的内心,宋东年则一再用行动证明渴望共同重建生活的决心,而治愈的契机,就始于真正感受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毕竟没有一种酒,可以让人从此醉生梦死,没有一种恐惧,可以于时间中烟消云散,一旦舍弃记忆,就会忘记自己原本的模样,时间无法冲淡过去,只能找到一种方式与其和解,与之共存。爱永远比恨更强大假使人们持续对恶避而不谈,也会忘记爱有救赎力道。《你不能再死一次》作为推理小说的名称,显示了于此出连续杀人案件中,即便犯下滔天大罪,即便留下难以抹灭的印记,爱仍是唯一的解答。因此,在分隔这么多年,李海燕与宋东年依然扮演著彼此的解铃人;自幼缺乏关爱的高岸,毕生受一厢情愿的情感所趋动、所左右,但偏偏多数时候,真正的爱不是做了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他说是为了爱,或许是吧,他毕竟也付出了代价,用错误的方式去爱人。”故事的末端,教人想起滨口龙介的《在车上》,最后于《凡尼亚舅舅》的舞台上,允儿流露坚定神情比划著:我们要继续活下去,我们一起走过漫漫长日,穿越幽幽的夜晚吧!咬牙承受著命运的考验,无止尽地生活下去,在回望自己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的最后一刻,将得以带著微笑,平静休息。在得到与得不到之间,可窥见爱有摧毁的力量,同时有弥补的力量,这也是陈雪反复透过小说琢磨的复杂性。海燕感受到的爱与苦难亦是如此,难以名状,无从厘清,有时相伴同行,已经一起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他们未来即使有更多的漫漫长日、幽幽夜晚,亦不足为惧,曾经世界一片漆黑,当出现一道光线划破黑夜,即使微弱,即使稍纵即逝,光明仍战胜了黑暗,他们也将重获新生,见证著悲伤的美丽与意义。本文作者Kristin东吴中文毕业,英国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国际行销硕士,以推坑无数的书评和影评见长。经营粉丝专页“一页华尔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取名自电影“爱在三部曲”中第二部《爱在日落巴黎时》的音乐曲目。透过轻轻触摸却相当深刻的口吻,投射自身人生经验,解读潜藏于影像、文字和现实世界底下那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探索人类情感的旅途中,以真挚且独特的体悟、感知和目光解读眼底那片文学与电影的星空,并给予读者无比温暖的答案,让人们在负伤之际能片刻喘息,让人们在愉悦之时能闲适自得。选择钟爱的文字作为媒介,温柔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细腻品尝虚实交错的真实生命经验。FB:一页华尔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IG:kristinswaltz相关著作:《光影华尔滋(独家限量作者亲签版):每部电影,都是一支拥抱内心的回旋舞》

+ More
死亡的理由:陈雪小说创作的新本体——陈国伟评《你不能再死一次》

死亡的理由:陈雪小说创作的新本体——陈国伟评《你不能再死一次》

    陈雪一路从1990年代走来,以酷儿小说家出道,开启了性别书写的新局。接著在21世纪之交,她展现出乡土的书写手艺,重述了自己的起源故事;后来她成了同婚的先驱,也跨足爱情散文的书写,展现出多元的创作能力。然后时间前进到2015年,她在“当代小说家”这个具有典范象征的书系,交出了让读者与评论家既惊艳但又略带困惑的《摩天大楼》,自此进入了她全新阶段的死亡书写。    在她过去的创作中,当然不是没有涉及死亡,但后续一连串《无父之城》、《亲爱的共犯》到最新作《你不能再死一次》,死亡被置放在故事的核心,成为运转小说世界的主要驱动力,甚至在形式上向推理犯罪类型靠拢。这么剧烈的蜕变,不禁让人思考起,在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陈雪书写死亡的全新尝试,对于台湾的小说创作,将会带来什么意义。《你不能再死一次》 陈雪 著出版日期:2022/6/10    一旦谈到小说与死亡,我们总不免想到推理犯罪类型,也总是会联想到那些经典的名字,《谋杀与创造之时》、《谋杀巧艺》、〈血字的研究〉……死亡是一门学问,但当它被想像成专属于一个类型,并追求一种美学的雕铸、技艺式的锤炼时,其过程与原因往往被谜面化为折曲的探问,仿佛必须远离死亡才能再回返其自身。而书写这一切的人,也被想像为擘画犯罪的艺术家,死亡被暂时搁置哲学式的终极意义探问,而被安放于一个叙事秩序之中,故事最终必得解开死亡的理由,仿佛那便是死者以及环绕在其身边人物的唯一意义。然而,这不仅是对小说与死亡之伦理性的苍白想像,也是对极尽死亡奥义的推理犯罪类型之偏狭认知。因为,正如班雅明在〈说故事的人〉中指出的:“小说人物的‘生命意义’只有在死亡的一瞬才显露。但一部小说的读者确实是在寻找他能从中获得生命意义的同类,因此,无论如何他必须事先得知他会分享这些人物的死亡经验,若有必要的话他们象征性的死亡——小说的结局。但更佳的是他们真实的死亡。人物怎么才能使一位读者明白死亡在等待他们,一个确切的死亡,在一个确定的地点?这是个永保读者对小说事件浓烈兴趣的疑问。”可以说,死亡其实正是小说这个文类的本体,死亡既是小说的第一义,也是其最终意义。    所以,叙事与书写,作为死亡逃逸策略的隐喻,如《一千零一夜》那样,仿佛只要故事的歧径花园足够复杂,便能幻化为一个又一个的迷宫,抵御死亡的到来,将其困住拖延,让读者能够期待小说人物的生命旅程抵达到最后。而犯罪推理小说与非类型的差异其实仅在于,一般小说往往将死亡悬置于最后,但推理犯罪类型从一开始就直面了死亡。    也因此,无论是对于故事象征性的死亡(小说的结局),抑或是小说人物真实的死亡(一个或复数以上的死者),在推理犯罪小说中,为何必须要死?如何会死?就成了叙事的主要关怀。小说人物的生命意义不仅只在死亡的瞬间显露,而是在整部故事的过程中展演,在“预知死亡纪事”启动了情节的齿轮后,如何在死亡预演的阴影中,探照出角色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透过关系人的陈述,还是侦探或解谜者的侦察与探勘,小说的叙述过程其实是人物生命卷轴缓缓展阅的历程,而且不仅限于死去的人物,也含括了所有在故事中的角色。所以,推理犯罪小说的聚光灯不是只在侦探、犯罪者跟死者身上,而是如同镜宫一样,让所有角色彼此对映的重层镜象。    而这,正好是陈雪这一系列死亡书写中的核心。综观台湾纯文学与大众文学领域,要论描写人物,特别是透过内在的生命与创伤经验,立体化人物的形象,陈雪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而人物,不仅是故事的灵魂,更是推理犯罪故事中,在那复杂的人际网络间,牵动所有角色行动与情节推演,甚至是决定整个小说世界跃昇或沉沦的关键。从《摩天大楼》到《亲爱的共犯》,陈雪往往透过结构上角色的自我现声,架起人性无法匿藏的镜宫,透过角色之间的相互映照,透亮所有人物生命与性格的暗影与罗网,最终推演出她意图辩证的罪与罚。然而到了《你不能再死一次》,身为说故事者,陈雪的技艺更为纯熟,她以故事整体的经纬,将角色的内在声音与事件的外在陈述巧妙地镶嵌,让复线交织的情节精准地推移,因而无论在小说的内外层叙事,或是人物内面的复杂性上,都创造出更多的意外性与惊喜。    不仅如此,死亡其实是有时间性的。推理犯罪类型中的死者,无论是侦探的再三探问,或是关系人的往复回忆,在那些叙述与对话中,逝者都会重复地再死一次。而即便是生者,也如雷蒙‧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里的那番抒情的宣言:“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死亡的时间性在每个角色的任一行动与决定中,其实早已反复地启动著。也因此陈雪这次不只描写一次性的死亡,而是连续的凶案,透过调度生与死的复数时间景观,让小说中生者与复数死者相互渐层与浸染的真实生命图景,以及人性善恶维度的复杂性,随著连续叠合共构的时间景观,彼此共振。    然而更重要的是,死亡不必然是最大的伤痛与真正的惩罚,陈雪在这系列的书写中一直希望传达的,便是这种在世存有的煎熬与自我试炼,无论是生者或死者,无论是犯罪者还是找寻真相的人,在这个死亡罗网中,那些深埋在生命纹理的欲望涌动、遗憾、后悔、罪愆与惩罚的创伤凿痕,会随著时间永远无限地延滞,不断地复返降临。因为许多伤痛、欲望与恶意是沿著血缘而来,因此那些痛楚随著呼吸反复震荡,是既想摆脱但又沉溺其中的原初驱动,遗弃╱遗忘与欲求╱欲望实是镜象与孪生的一体两面。  陈雪也许没有言明,但这一切在小说中其实已经呼之欲出的,是人的怪物性,或者说,恶魔性。    承载死亡的叙事总是能够透过美学的追寻召唤出人的怪物性,因为杀戮,因为憎恨。但透过“连续死”与“勉强活”的小说人物对位,陈雪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怪物不只是犯罪者,而是因死亡的理由而催生出的所有存在,那些被爱与恨的纠葛掩映的影子,就是怪物的栖身之所。人与非人不是一线之隔,而是互为主体,随时转化。只要点燃爱与恨的动能,就能驱动人流变为怪物,甚至成为恶魔。陈雪希望提醒我们,正如她一直以来的关怀与观察,家庭其实是怪物与恶魔最原初的产地,那些创伤与牺牲者,总是在以爱为名的恶意中被喂养成怪物,甚至只要你忠实于自己的欲望与伤痛,就可能随时在镜象中,看到自己那张恶魔的脸。    最终,唯有面对这一切,救赎与理解才可能到来。当你╱你阅读到《你不能再死一次》的最后两个章节,方能懂得陈雪的苦心孤诣。而这,是她书写死亡真正的理由,也是她对小说本体的新一阶段思考,更是她小说创作生涯,让人期待不已的新境地。本文作者陈国伟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研究所优聘副教授暨所长

+ More
【人气作品,不看吗?】读者推荐排行榜 5/25 - 5/31

【人气作品,不看吗?】读者推荐排行榜 5/25 - 5/31

镜文学签约作品每周【推荐排行榜】♕TOP1 《献给杀人魔的居家清洁指南》TOP2《爱人的控诉》TOP3《神明便利商店》TOP4《新世界倒数 终部曲:旧乐园与新世界》TOP5《极简人的杂物虐杀手册》

+ More
【镜文学出版】你不能再死一次

【镜文学出版】你不能再死一次

你不能再死一次  陈雪 著出版日期:2022/6/10 最恐怖的遗弃,是在精心布置之后,把你独自留在原地。★ 书展大奖小说首奖《亲爱的共犯》后,陈雪最新长篇作品★ 在杀戮里发现救赎、不幸之中寻找幸福,再塑陈雪式死亡美学★ 毁坏后如何长出新的自己?探究受害者与加害者的迷离记忆,勾勒人性的光与影桃花盛开的时节弥漫著血色,相隔十四年的杀人弃尸案重现小镇,被丢在树下的少女们长出满树的衣裙鞋袜,这是她们最后一次的展览……那次的我,没有好好活下来,只能在被世界遗弃以前,自己长出自己。李海燕回来桃林镇了。十四年前,她的好友丁小泉被裸身弃尸在她家的桃花树下,因丧妻而终日醉酒的父亲被指认为罪犯,随后缢死狱中。李海燕从此成了杀人犯的女儿,她逃离故乡,封印记忆,寻求新生。十四年后,桃林镇又有少女被弃尸于树下,现场的陈列一一复刻了多年前的杀人案,是模仿犯罪?又或是凶手根本逍遥法外?成为记者的李海燕仿佛受召唤回到桃林镇,重逢了已成为刑警、丁小泉的初恋男友宋东年,他们怀著各自的理由,试图找出真相,只是当记忆解封,过去的悲痛也随之回归。 凶手预告:“七日之内,我将再来。”桃林镇又有少女失踪了,生命在倒数计时,在重叠的过去与现在之间…… 爱回来了,记忆回来了,所有的恶梦也都回来了。专文推介陈国伟|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研究所优聘副教授暨所长一页华尔滋Kristin|影评 吴晓乐|作家 陈思宏|作家陈柏青|作家 崔舜华|诗人 郑心媚|金钟编剧 再一次推荐预购连结博客来【博客来独家亲签版】:https://reurl.cc/6Zde4V诚品【附诚品独家藏书票】:https://bit.ly/3wU5W3g金石堂:https://bit.ly/3z1Ys0qMomo:https://bit.ly/3a9H8MH有声书同步发行: [博客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70001865?sloc=main·单购79折(5/25-6/26)·购买纸本书,即可以75折加购有声书(5/27-6/9 限时两周)[镜好听]https://www.mirrorvoice.com.tw/audiobooks/405·订阅会员$230立即畅听·单购79折(5/25-6/26)

+ More
神话与还原1951那段辛酸往事——于北辰评《1951全面追缉》

神话与还原1951那段辛酸往事——于北辰评《1951全面追缉》

自从个人于民国七十二年踏进军校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与观念就产生了莫大的改变,在思想统一的训练环境下,几乎是没有个人的想法,只存有“忠党爱国”的情怀,在那个党国一体的时代,对国家忠诚是核心价值,所有先期的学长都是我们效仿的精神标竿,没有怀疑!只有服从!但是当民主意识逐渐深植民心,我们也从当年封闭的神话中觉醒,我读完王骏先生所著的《1951全面追缉》,深入浅出的小说叙述模式,使极为生硬的昔日高层官员争权夺利的一面,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小说情节中,打从“蒋家天下陈家党,到宋家姊妹孔家财”,清晰阐述在抗日胜利后军民的兵疲马累感受,高官们不重视国家意识,只求得论功派职谋得一己的升官或是发财,轻者形成强人政治对家族政治的矛盾,重者造成国际间对国民党政府贪污成性的高度不信任,终至让国家形象严重受损,但是政府对内仍然大肆表扬官员的清廉与爱民,在多年之后将历历往事解密,内心著实深感伤痛。《1951全面追缉:军购.密帐.叛逃者》王骏 著出版日期:2022/4/15早期在官校大门两侧标示著两句精神标语,“贪生怕死莫入斯门、升官发财请走他路”,目的就是要藉以勉励从军的青年,爱国家才是从军真正的价值,若要赚大钱、享清福,千万不要报考军校,看到这两句标语学生们无不肃然起敬,缅怀革命前辈的牺牲奉献精神,激发出热血沸腾的爱国热诚,我们从仔细未思考过,前期学长们当真是秉持这般无私无我的情操,国民政府怎会被共军打退至台湾来?当年我们没有多想,其实也不敢多想。书中提及1950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华民国空军驻美办事处,任职超过九年的空军中将副司令兼办事处主任毛邦初,突然到处投诉参谋总长兼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用钱为私、拉帮结派,远在台北的蒋介石刚刚复行视事,对毛邦初在美的放话,造成政府形象的败坏已大为不满,却顾念毛邦初是元配毛氏福梅的亲戚,在家族的亲情考量下,初期并未对毛下重手,希望他好自为之自行卸下职务返回台北,但是毛邦初在华府担任空军采购要职多年,早已成为美国军火商人眼中的“财神爷”,在有钱能使洋人尊敬的前提下,不但掌握了大笔空军采购的不明款项,甚至建立了私下的帐本,国家的税收与民间的爱国捐款,除了购买一些台面上的飞机与零件外,不少金额都饱入了高官的私囊,有了钱就要争权,为了争取空军总司令的大位,居然在美国大肆宣扬国民政府的贪污与无能,引发在美的喧然大波,大幅影响空军的进步与建军。再论起当时的陆、海、空各军种之间,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小动作不断,光是为了松山南机场的高尔夫球场归属问题,都能闹得风风雨雨,殊不知晓当年大陆江山就是在此利益争夺下失去的,到了台湾这最后的土地,仍然在争取一己的私利,甚么“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都当成训练新进军人的精神口号,每逢开训时喊得震天响,实际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每个人在官场一套说法,私下又是另一套说法。书中最经典的一幕我认为是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衔总统之命去游说参谋总长周至柔,因气愤总统的不信任而怒辞总长,秘书长运用婉转的作为,使周至柔收回辞呈的曲折经过,其中充分显现官场文化的刚柔并进之术,因为一个文官要去说服手握国家最高的兵权的军事将领,在那个军权掌握一切的时代,哪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秘书长王世杰当下使出一个“委屈诉苦”的绝招,在周至柔还没抱怨之前,先将自己的一肚子苦水全然道出,让周至柔颇有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在两人惺惺相惜的氛围下,顺势收回了辞呈,随即一并配合中央整肃挟洋自重的毛邦初。根据顾维钧先生的回忆录,更清楚的还原当年在美国的精采翻桌戏码,“毛皮大战”这场没人知道的舌战,先是由衔总统命令前往整合接替驻美三军采购业务的皮宗敢,皮是总统的侍从武官,当然是最内层的心腹,一开始便提出让毛邦初自动放弃在美一切权力的指示,岂料毛邦初非但不从,反而有备而来地当场拿出揭发总长周至柔上将贪赃枉法与政府腐败不堪的指证,周至柔与皮宗敢将军在军中都是有很有名望的将领,实在无法想像在那个刚刚失去大陆领土的时刻,这些掌握军权的高级将领,争斗居然如此的令人惊讶。当年军中甚至分为黄埔与留洋两个山头,一个身受总统全般信任,另一个则是拉拢夫人宋美龄的洋人帮办,这也让当年的政府、军队并不如我们所认知的“亲爱精诚”,反而高阶将领间,时常打著反共的口号互扣“红帽子”,霎时之间检举函满天飞,二二八事件的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也在当时被汤恩伯大义灭亲,检举在浙江投共的事实,在大陆江河变色之际,压送台湾随即枪决,此事颇有断尾求生稳定台湾民心之意涵。毛邦初到底是叛徒?还是卷款潜逃?或是对人事布局不满而怀恨报复?这个答案早已随当事人一一作古而无从考究了,在现今的军事采购体制下,贪污拿取回扣的机会应该不多,但是1951年发生的毛案实在应该引以为戒,国家利益永远高过个人利益,外派美国的军事采购人员,至今仍有为军种或是个人利益互杠的现象,在两岸日趋险峻的情势下,还有甚么事情放不下、看不开的?国内目前为了乌俄战争爱国心突然倍增,对于是否延长义务役兵役的服役时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过兵的长辈们纷纷建议恢复一年甚至更长的役期,正值入伍前夕的男丁则不平地说捍卫国家与兵役役期长短有何关系,只要具备一颗热爱国家,愿意于战时投入捍卫国家的决心才是关键,无论正反两方的说法出发点都是“爱国家”,最后政府如何决定其实都很难获得绝对的支持,这就是民主国家的特点,我们从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走到今天,超过七十个年头的冲击,无论是美苏冷战时期的姑息主义,或是中共大肆打著改革开放口号的怀柔政策,或是中国摆脱贫穷走向兴盛大国之下的战狼外交,期间中华民国立足在台湾这个最终的领土,面对美、中角力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军、民都不能重蹈过去的遗憾,上一代的长辈们失去了大陆还有台湾可以退,而我们这群在台湾生长的人,对1949年以前的锦绣江山是陌生的,更没有还我河山的宏图大愿,因为海峡对岸的那个中国,与我生我长的台湾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走出台湾到世界各地旅游或是出差,心中惦记的是“台湾”,因为我的家人在这里,我的幸福在这里,我的责任也在这里!毫无疑问我是道地的台湾人。虽然我大半辈子都是职业军人,受的是传统的大中国教育,年轻时长官们无时无刻的灌输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解救大陆苦难同胞,这是国军的使命,但是随著时局的改变,昔日长官退伍后进入中国“交流”,改口要我们以和为贵,切莫激怒大国或是成为美国的马前卒,这让我等后辈曾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军人,感到十分不明白!我们爱国的热诚没有一刻改变过,真正的和平也从未降临过,希望读者们借由本书还原当年毛邦初叛逃的始末,更能警惕位居高职者,戒贪念、去私心,因为台湾是我们的最后家园。本文作者于北辰中华民国陆军少将退役,曾任国民党桃园市党部副主委、国民党黄复兴党部黄国园支党部主委、黄国园志工关怀会长、陆军官校正59期同学会长、陆军司令部委员、陆军装甲542旅长、陆军官校学指部指挥官、国防部战规司参谋、陆军官校正59期实习旅长等职,现职为政治评论员、网路名人、Youtube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