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特选作家祁立峰|当“爱台湾”走进虚拟与现实混淆的MMORPG世界 ──提子墨评《觉醒游戏》

11月特选作家祁立峰|当“爱台湾”走进虚拟与现实混淆的MMORPG世界 ──提子墨评《觉醒游戏》

《觉醒游戏》的剧情起始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在人类经历近两年封城锁国的疫期后,曾经宛若冬眠中的地球也逐渐苏醒了,但伴随的却是VR连线游戏中,偷天换日的政治洗脑危机。四十岁仍不务正业成日宅居打网游的德桦,在游戏中因缘际会结识了三名热血的年轻人──婉云、中瑞与黄莽,他们在爱台湾、救台湾的热情下,决定对“□□之战”(框框之战)的VR线上游戏展开攻略,企图从中寻找这一款游戏的研发公司“黑岛娱乐”,背地里与“境外势力”勾结的证据。“打电动,救台湾”的这群游戏攻略团,必须找出黑岛娱乐一群不满公司政策的工程师,在游戏中所设的三个隐藏关卡,揪出该公司与幕后黑手的政治意图。现实的世界是二十一世纪,但游戏中的时间线却跳跃于台湾多个重大历史的事件中,诸如:“热兰遮包围战”、“澎湖海战”、“黄虎旗圣战”、“八二三炮战”、“古宁头大战”……以及德桦与婉云所结识的“雾社事件”关卡。《觉醒游戏》/祁立峰著经历几十年来社会氛围的转变与进程,电玩早已从过往戕害儿童或青少年身心的恶名,跃昇为现今主流娱乐的新台柱,甚至成为一种职业、一种生活型态、一种电子竞技专长,与国际间如雷贯耳的重大电竞赛事。手机、电脑或游戏主机上五花八门的各色游戏,也引领著我们走进另一种视觉感官的生活,我们在上班或上学的通勤途中低首醉心于手游,在家中也可能有三台以上的游戏主机,有些人一到周末甚至沉浸于多人对战的网路游戏中。游戏俨然已成为许多人的重心,并在伺服器的虚拟世界中另有一种异于日常的人际关系。不过从“大局观”(游戏用语,指整个战场格局的观点)来思考,德桦觉得多他一个人投入这个低薪爆肝的职场,跟少他一个人茧居在家靠爸妈的劳保退休金维生,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吧?说不定整个世界都是假的。整个世界都是一座VR场景,是一场连线游戏,就连游戏里的德桦自己都是假的。──《觉醒游戏》序章:雾社事件无论是Steam或Origin这类数位发行平台的进步,游戏中推陈出新的虚拟境界,都提供了玩家们可在游戏过程体验现实生活中,不见得学习得到的技能或经验,甚至日常所无法完成的愿望、无法成为的英雄。相对的,亦如其他会成瘾的事物那般,游戏也可能成为有些人与外界隔绝的一种屏障,在放下控制器或键盘之后,产生了面对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行为错乱的IRL并发症。在我浅薄的阅读经验中,科幻/奇幻类型的小说常可见到主线剧情的世界观,架构于手游或网游之中,例如英国知名作家泰瑞.普莱契(Terry Pratchett),于1992年出版的作品《唯有你可拯救人类》(Only You Can Save Mankind),那位12岁的男主角强尼因父母失和、家庭破碎而逃避现实沉迷于电玩世界中。有一天,他发现在游戏中激烈对战过许多关的“斯克里维帝国”外星军团(ScreeWee Empire),竟然放弃与他继续对战而举白旗投降!他被导入游戏之中参与了敌方的求和谈判,还被央求要协助游戏中的外星人重返母星的任务!美国华裔作家陆希未(Marie Lu)从2017年起出版的“Warcross”系列作品,也是将故事主线架构于MMORPG游戏中。十八岁的女主角艾蜜卡是一名有青少年前科纪录,与巨额债务的社会边缘人,平日只能在拥有数百万名网游玩家的虚拟实境格斗游戏Warcross中,充当追捕游戏中非法投注的玩家们,成为赚取些许赏金度日的猎人。她在阴错阳差下侦破了一起国际格斗赛事的漏洞与骇客阴谋后,成为网游世界中的英雄人物,还被游戏创造者任命为官方的侦查猎手!读者们多多少少涉猎过这类电玩游戏世界观的作品,但是能够像《觉醒游戏》将台湾的政治议题、国族情感、日治时期、战争历史、白色恐怖、乡民怨怼,或学运与社运风波,融入小说主线MMORPG庞大的世界观中,仍属少见。虽然铜像活动起来是满震撼的,每次踏地也都会让玩家损血,再加上先总统的正面暴击也很惊人,但那种ARPG游戏里经常存在的、属于巨大Boss都会有的劣势,前总统铜像也都具备——譬如动作迟缓,放大招时前摇明显,加上若是被重攻击,就会陷入僵直而无法行动等等。所以整体来说,打起来也不是太困难。掌握攻击与闪躲的节奏之后,先总统铜像就不构成威胁了。──《觉醒游戏》线索一:野百合美籍华裔小说作家彼得.科莱亚斯(Peter Tieryas),在2016年出版的《日本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Japan),倒是曾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虚实参杂的欧美历史,融入他小说中的网游世界观。他沿用菲利普.金德里德.狄克(Philip Kindred Dick)在《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一书中的伪历史设定,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纳粹德国、义大利王国,与大日本帝国为中心的“轴心国”,打败了同盟国于二战中获胜,也实现了当年纳粹“轴心国世界瓜分协商”的野心──因此,在小说中日本与德国瓜分了北美洲,美国与加拿大的西岸也成为日本殖民地,并改称为“大日本合众国”。但在四十年后,北美的黑市却流传著一款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非法网路游戏,在游戏之中要玩家们想像,并模拟出假如二战时的战胜国是美国与同盟国,那么世界是否会变得更美好?日本合众国官方得知后,派出了审查官石村与特高课秘密员警月野,调查“美利坚合众国”这款游戏的幕后真相与黑手,以及被视为乱党的“乔治.华盛顿党”!《日本合众国》称得上是将战争、架空的政治与日本宅文化……玩得非常极致,尽管内容充满“在美国反日”的幻想情节,却仍获得2017年“日本星云赏”最佳海外长篇小说。而《觉醒游戏》则是非常贴近这个世代台湾年轻人的思维,书中充满网路流行语精准地描写如今的政治氛围,与某种同仇敌忾的社会现象,从网路酸民到现实生活中的市井小民,不同的族群以迥异的角度诠释自己对爱台湾、救台湾的想法。当然,男主角德桦也常以四十岁废宅的心态,去反驳许多自己不以为然的现况,或是对乡民与酸民的各种言行嗤之以鼻。因此,你可以看到描写得灵活灵现的台湾宅文化,与网路上虚虚实实的新闻事件,也能从另一个视角读到男主角满不在乎的喃喃自语。当你游走于剧情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后,更能体会到其实有些人并不是那么在乎某些社会议题。这本小说也将许多类型作家不太敢触碰的学运或社运题材,大胆融入游戏中的多个隐藏关卡,甚至以VR头盔身历其境的视野,描述当年头条新闻中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学运场景。“这是野百合学运的第一天”。中瑞的声音在耳麦那一端响起,虽然连线速度很稳定,听起来却有点濛濛的,像隔著一片摇晃著海洋。湛蓝,澄澈,乳白色的泡沫翻滚,在浪裂线来回冲刷。──《觉醒游戏》线索一:野百合当你读著几位主要角色在“□□之战”游戏中,攻略台湾不同时期各种重大的历史、政治与社会动荡的关卡时,有些甚至是你曾经见证过的新闻事件,还百感交集回味著年少时那些热血彭湃的光辉岁月……那么,你已经逐渐步入作者所精心编织的诡计之中了。《觉醒游戏》看似带领著读者以玩游戏的逻辑,回顾台湾历史上许多令人悲痛的来时路,从破解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操作,写到国族认同、平民主义、意识形态,不同思维的社会现象,甚至是窃取电子资讯与窜改网路游戏,进行渗透洗脑的国安危机话题……但是,这些看似接地气的剧情铺陈,真的是作者想要告诉你的故事核心吗?还是暗潮汹涌前一群群的红鲱鱼(Red Herring)?随著作者精心堆砌的情节走下去,你将会经历他所要带给读者那一场场觉醒前,虚拟与现实混淆的崩裂感!如果你喜欢麦特.罗夫(Matt Ruff)常让小说中既定的逻辑,与费心建构的世界观瞬间崩坏的快感,以及那种天马行空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的剧情,还一次次仿佛被作者开天眼反转、又翻转的惊异情节。那么,你肯定也会喜欢祁立峰老师的《觉醒游戏》。因为,需要觉醒的,或许是小说之外的我们!本文作者提子墨作家、书评人与翻译,“英国犯罪作家协会”、“加拿大犯罪作家协会”与“台湾犯罪作家联会”作者会员;第四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决选。曾任:“博客来侦探社”选书人、纽约《世界周刊》、东森“键盘大柠檬”与OKAPI签约专栏作家。2018年以旅情小说《幸福到站,叫醒我》,荣获TiBE遴选为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台湾主题馆参展小说之一,小说作品亦获美国“旧金山市立图书馆”典藏入馆近六十册。脸书/推特/微博/IG:提子墨

+ More
AI vs. HM:人工智慧与人性道德的挣扎交战——提子墨评《瞬间正义》

AI vs. HM:人工智慧与人性道德的挣扎交战——提子墨评《瞬间正义》

2012月2月2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某社区的一名巡警,见到刚购物完走出超商的非裔男子特雷翁.马丁(Trevon Martin)后,先入为主认为对方看上去形迹可疑,便打了电话通报警局支援,自己也上前去盘问了马丁,随后双方却因故发生争执与扭打。当警方赶到现场后,马丁早已中弹身亡。2014年8月9日,密苏里州的弗格森市,一名年仅十八岁的非裔青年麦克.布朗(Michael Brown Jr.),亦是在被警察拦下来搜查时,就原因不明被该员警击毙身亡!《瞬间正义》游善钧著2020年8月23日,威斯康辛州的基诺沙市,二十九岁的非裔男子雅布各.布莱克(Jacob Blake),正要进入自己的汽车驾驶座时,却被警员从背后开了七枪而倒地。当时,三名年幼的儿女也正坐在车上目睹全程,布莱克因枪伤造成腰部以下半瘫,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多年来,美国警方因用枪时机而误杀无辜者的事件频传,再加上同年乔治.佛洛伊德(George Perry Floyd)被四名警员暴力致死的事件。警察歧视与不合理执法的抗议声浪日益高涨,引起全美五十个州一波一波的游行抗议。尽管,目前全球已有至少十四个国家的执法单位,规定出勤警察必须配备穿戴式的“警用密录器”(Police Body Camera),作为现场搜证、执法公平性评估,以及警察被投诉时的视讯依据。这些国家在全面实施后提出报告,警用密录器除了有抑止意图犯罪与安定民心的效果,在城区的犯罪率亦有明显趋缓。不过,却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警察误杀市民,与执法过当所造成的伤亡事件。游善钧的最新科幻推理小说《瞬间正义》,适时迎上这个全球正在关注的重大议题,并挑战警察用枪时机与不合理执法的解决途径,也就是以人工智慧来防范执法者枪火意外的机制!这一部小说大胆发想出将人类的感官讯息,传导至脑中的微型人工智慧晶片上,再透过中央系统的管控构成一道“保险”,来防范各种擦枪走火的意外事件。故事背景设定于近未来的台湾,市警局的少数员警在实验保密的约定下,大脑被植入了晶片,而所用的配枪也加装了生物锁。那一块微型晶片在员警的脑中,搜集对方的视觉、听觉、触觉与周遭各种资讯,适时传达至中央端的Finocchio分析与评估任务处境。而所有被植入晶片的员警之间,亦能透过系统相互“共感”连结,由Finocchio交叉分析出环境资料做出最佳用枪时机,那一套实验性的AI系统被称为“瞬间正义”!人体俨然成为某种执法武器,而人工智慧却成为管控人体武器的保险锁。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生前并不赞同人工智慧过度发展。他认为人类的科技将持续进步,人工智慧也会在半导体与软硬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在知识学习与讯息吸收的速度上,超越人脑可以达到与容纳的境界。人工智慧的进程,也将短于人脑历经千百年来的进化与开化过程,并且极有可能繁衍出自我改造与创造的能力,将可能带来人类最终被自己创造的人工智慧灭绝的恶果。许多正在研发人工智慧的科技业者却乐观其成,他们认为目前的研究方向,电脑端并不可能有异变或意识苏醒的可能性,在许多方面更不会超越真实的人性,诸如:创意、审美观、同理心或怜悯之心。当然,也有人天真地认为,万一AI机器人真有任何叛变或脱序行为,只要关掉电源或拔掉插头就可除掉它们了呀!殊不知,现在许多人工智慧的装置中,早已具备太阳能自动充电功能,并不见得需要插头或归定位充电了。《瞬间正义》在人工智慧的题材上,也探讨了乐观派与悲观派两个方向的面向。对科侦中心“瞬间正义”的发明者萧苡麟博士而言,她对自己钻研神经科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所发明出的人工智慧晶片与系统深信不已,甚至对Finocchio所做出的判断,诸如:瞄准对象的选择、射击部位的选择、扣下扳机时机的选择……以及根据环境资料所推估的枪击后果假设,也乐观得全然信任。而媒体记者与受害者家属,则属于悲观的对立面,他们认为执法者对人类的生杀大权,日后将可能取决于由人工智慧来决定,当然深感恐惧与不可思议。记者们更认为,万一“瞬间正义”的计画在警界全面实施后,那么警方日后将可能把一切的枪击误杀或谋杀,甩锅给是听命于人工智慧的假想推断!而这两种面向的冲突,也在其后几名被植入晶片的员警,接二连三发生误击无辜者,与“被自杀”的谜团疑云中,彻底令人反思人工智慧真能取代人类,断下攸关人命的射击或停止的命令吗?就个体而言,每一位被植入晶片的警察们,内心也必须面临两种感知与思维的煎熬,一种是“人工智慧”(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另一种则是自身的“人性道德”(HM / Human Morality),它们看似分属于两道平行线上的感官控制,却能够在脑中交错缠绕出矛盾与不确定的自我!诚如男主角薛博泽提及──“难道知道不是‘自己’,而是‘系统’让自己开的枪以后,那份杀了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吗?”普罗大众可能粗浅地认为,在前线打仗的战士或维护治安的警察们,他们所枪杀的都是十恶不赦的“敌人”或“坏人”,完全不需考虑任何人性道德或罪恶感吧?其实,除了自身遭受他人暴行或侵害时,会导致所谓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当自己也成为某种形态的“加害者”时,无论是以杀害他人或屠宰动物为业的工作者,也常会导致相对的创伤后压力!那些在战场上为国争光、冲锋陷阵,而开火杀死或炸死敌人的士兵们;那些在刑场上,为伸张法律而执行枪决死刑犯的法警们;那些追捕通缉犯或重大枪击要犯时,需开枪火拼的武装警察们;就算是从事屠宰动物为业的屠宰场员工,都可能因为自身结束了某些生命,而引发挥之不去的“加害者创伤压力症候群”(PITS)。当所有的杀戮或枪击事件结束后,在他们平静的内心仍会受到人性与道德的煎熬,无论他们所杀害的是敌人或坏人,那一条生命背后的成长历程、妻小儿女或高堂父母,也会在他们内心如墨渍般渐渐晕染开来……《瞬间正义》是一部以人工智慧为主轴的科幻推理小说,却促使我们深思在完美光鲜的前沿科技表象下,那一波波暗潮汹涌的AI危机,剧情也不断在人工智慧与人性道德之间切换,触及著不同层面的人心与自我省思。当你阖上这一本小说时,脑中或许仍会浮起女主角萧苡麟,在记者会上骄傲地说著,那一番关于上帝与骰子的话语。读完之后,你应该也能看到霍金坐在轮椅上的身影,歪著头带著微笑看著萧苡麟,淡淡地说道──“爱因斯坦错了!他曾经说过‘上帝不掷骰子’。在我们对黑洞的研究中显示,上帝不光是会掷骰子,有时候祂还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因为祂会将它们掷到了看不见的地方。”Einstein was wrong when he said "God does not play dice". Consideration of black holes suggests, not only that God does play dice, but that He sometimes confuses us by throwing them where they can't be seen.本文作者提子墨 作家、书评人与翻译,台湾首位拥有“英国犯罪作家协会”与“加拿大犯罪作家协会”双重会员之作者。第四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决选、“博客来侦探社”选书人、OKAPI签约专栏作家。2018年以旅情小说《幸福到站,叫醒我》,荣获TiBE遴选为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台湾主题馆参展小说之一,小说作品亦获美国“旧金山市立图书馆”典藏入馆近六十册。脸书/推特/微博/IG:提子墨

+ More
【书评】融合台湾宫庙文化与玄幻元素的冷硬派 — 提子墨评《乩童警探》

【书评】融合台湾宫庙文化与玄幻元素的冷硬派 — 提子墨评《乩童警探》

提到《乩童警探》,不得不提到书中的灵魂人物—罗蛰,他十七岁前是神明代言人,十七岁后报考警校,成为刑警界的鲁蛇。喜欢冷硬派小说的读者,不难从《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端倪到充满针砭世态的写实主义叙事,以及许多冷硬派小说的经典元素。本文邀请作家、书评人提子墨老师,为读者回顾历史上经典冷硬派小说与导读本书。我在阅读张国立老师的前作《炒饭狙击手》时,就非常赞赏他能将推理小说的布局以台湾作为起始,一路随着剧情铺陈跨越到一万公里之外的罗马,令读者在阅读时除了感受到欧洲的异国风情,彷佛也看见了许多东方与西方所撞击出的火花!在得知他的前作成功售出荷兰版权后,我早已敲着碗期待他的新作上市!心中还思索着,这一次国立老师又会挖出哪些题材让它们互相「撞击」?可能是我「心想事成」的念力够强大,竟然有幸在他的新作《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上市前收到书稿!就在花了四、五天阅读完那一份书稿后,阖上电子书阅读器的那一剎那,我露出了心满意足的佩服笑容!光是看到编辑对本书的介绍:「罗蛰,惊蛰的蛰。十七岁前是神明代言人,十七岁后报考警校,成为刑警界的鲁蛇」,就足以令读者眼球发亮想要一探究竟,甚至开始疑惑这到底会是一部奇幻小说?或是警探推理小说?《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张国立着喜欢冷硬派小说的读者,不难从《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端倪到充满针砭世态的写实主义叙事,以及许多冷硬派小说的经典元素──外冷内热的警探、亦邪亦正的艳妇、桀骜不驯的妙龄女子、后知后觉的警局长官、道貌岸然的性侵加害者、疑团莫释的灭门血案,以及性、金钱、谎言与局中局。国立老师在写实主义与冷硬派之中,巧妙地融入台湾特有的宫庙文化与玄幻色彩,在多次回溯少年罗蛰成为温府千岁乩身的始末,或最终卸下乩童之职回归社会,以及那些不时出现在梦境中的奇幻景象,都隐藏着他性格上的转变与手足之间反目成仇的真相,还有人生中那些对过去与未来,所无法自我省思与参透的寓意。小说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人际关系,在底层也暗藏着千丝万缕的复杂情绪,无论是乩童与神明、兄长与弟弟、继父与继女、女儿与母亲、母亲与第三者、警探与幸存者、死刑犯与嫌疑人……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法说出的怨怼、仰慕或秘密。那些沉潜于主线与支线底下的角色情绪,对应上灭门血案主轴中,一幕幕令人宛若置身于真实社会新闻,与枪决过程的冷硬派场面,更增添了些许身不由己的淡淡忧伤,也如暗流般缓缓汇流,将剧情推至最高潮。冷硬派小说(Hard-boiled)崛起于二○年代末期,通常是连载于美国廉价杂志(the Pulps)上的短篇侦探连作,它在三○年代逐渐崭露头角,直到五○年代起更成为侦探小说的主流类型之一!那么到底又是怎么样的时代背景,酝酿出如此冷冽与硬汉的小说文体?其实一九二○年至一九三三年为美国禁酒令时期,全国上下禁止酿造、运输或销售含酒精饮料,肇因此前酗酒、家暴和在酒馆打群架的乱象层出不穷,而引起许多宗教卫道人士的不满。美国政府在众多团体的施压下,进而祭出酒精禁令的法律条文,企图藉此改善当时社会的暴戾风气。在长达十三年又十个月,无酒精、反暴力与改造问题社会的氛围下,美国廉价杂志的连载中,也有一种小说类型悄悄异军突起,满足着许多血气方刚的男性读者们,内心底层那一股正义感、英雄感与对抗黑社会势力的使命感!那一种类型的侦探犯罪小说被称为冷硬派小说,而男主角通常会被设定为孤僻冷傲、智勇双全、出生入死的狠角色,这类型的人设后来也通称为「冷硬派侦探」(Hard-boiled Detective)!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冷硬派小说,为卡罗尔.约翰.戴利(Carroll John Daly)刊登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号《黑面具》(Black Mask)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假冒伯顿.康布斯〉(The False Burton Combs)。该小说是以当时经典的第一人称叙事探案,男主角是一名业余私家侦探,接受了某位男子的委托必须化名为伯顿.康布斯,造访位于麻州近海的南塔克特岛。这位性格冷峻的汉子,在岛上以假冒的身分周旋于外表鸡皮鹤发的邪恶老妇,与另一名蛇蝎美女之间,他的到来也伴随着一起起冷血的谋杀案接连发生……戴利笔下阴晦悬疑的探案风格,霎时令许多廉价杂志的读者双眼为之一亮,尤其是男主角特立独行的铁汉性格,也满足了禁酒令时期男性读者内心波涛汹涌的英雄气概!如果戴利是美国冷硬派小说的先行者,那么达许.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就是终其一生将之发扬光大的冷硬派实践者。一九二三年,汉密特的短篇小说也开始被《黑面具》杂志录用,并于十月号开始连续发表了数篇「大陆侦探社」(The Continental Op)系列的短篇小说,他毫不讳言自己是戴利小说风格的追随者,在往后的三十年内,汉密特所撰写过的几个系列小说与短篇集中,至少出现过四位冷硬派的男主角,除了「大陆侦探社」系列中,周旋于金钱、美女与黑社会之间中年发福的无名侦探,还有《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中经典款的冷硬派私家侦探山姆.史培德(Sam Spade)、《玻璃钥匙》(The Glass Key)中赌性坚强且花天酒地的奈德.波孟特(Ned Beaumont),与汉密特最后一部小说《瘦人》(The Thin Man),铁汉娇娃探案夫妻档的尼克和诺拉.查尔斯(Nick & Nora Charles)!虽然,汉密特的小说写作生涯因政治理想而中断,出版品的数量也远不如同期作家充沛,却曾引领冷硬派侦探小说进入百花齐放的年代,他所创作的多部小说与探案主角,至今仍是许多冷硬派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他的作品紧凑、悬疑与冷冽的风格,也启发了后进作家雷蒙.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钱德勒同样也是发迹于《黑面具》杂志,在一九三三年以短篇小说〈勒索者不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出道,他的侦探小说虽然也偏向冷硬派风格,但是行文风格上却饶富趣味,常以独特的文字功力借物借景,来形容某个物体、情境或场景,令他的小说阅读起来非常生动且充满了想象空间,也因此被冠以「钱德勒式」文风。他笔下最知名的私家侦探角色当属菲力普.马罗(Philip Marlowe)!马罗是一名外表高大健壮的私家侦探,每次赴约见客户时绝对西装笔挺、潇洒体面,展现自己身为侦探的专业形象。钱德勒在马罗冷硬派侦探的设定下,也赋予了他不随波逐流的执拗性格,他原本是洛杉矶检调单位的调查员,却因叛逆与不服从而丢了饭碗,进而成为一名接案的私家侦探,并擅长在附庸风雅的交际圈探得内线消息。钱德勒的小说多次被搬上荧光幕与大银幕,无论是一九四八年由杰拉德.穆尔 (Gerald Mohr)所主演的电视剧《菲力普.马罗的冒险》(The Adventures of Philip Marlowe),或一九八三年由鲍尔斯.布思(Powers Boothe)挂帅的HBO影集《私家侦探菲力普.马罗》(Philip Marlowe, Private Eye),都曾满足大批热爱「钱德勒式」冷硬派侦探的男性读者,也令许多女性观众认识了那位风流倜傥的侦探马罗!《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中的罗蛰,因为年少时异于常人的神职,以及某种原因回归普罗大众,投考警校成为了一名刑警。但是,在他内心所隐隐作痛的那份内疚,也造就了他成为表面上对长官鞠躬哈腰,隐藏真实自我的罗蛰。他对外人的内敛与冷漠,与前述六位美国冷硬派小说的探案男主角,其实有着非常相似的特质──他们都是心中有故事的冷峻男子!这一部充满台湾宫庙文化与特殊起乩场面,又带着点玄幻色彩的探案题材,再次成功地以乩童与冷硬派警探,撞击出无与伦比的精采火花,也确信这将会是欧美读者非常有兴趣的另类警探小说,甚至可以预期亚洲读者会有极高的意愿,期待观赏到罗蛰警探卖出影视IP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本文作者|提子墨作家、书评人与翻译,台湾首位拥有「英国犯罪作家协会」与「加拿大犯罪作家协会」双重会员之作者。第四届「金车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决选、「台湾推理作家协会」理事、「博客来侦探社」选书人、ETtoday与OKAPI签约专栏作家。2018年以旅情小说《幸福到站,叫醒我》,荣获TiBE遴选为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台湾主题馆参展小说之一,小说作品亦获美国「旧金山市立图书馆」典藏入馆近六十册。脸书/推特/微博/IG:提子墨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