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台湾女性连续杀人犯的罪案书写——镜文学╳卓越新闻奖得主胡慕情《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新书分享会

首部台湾女性连续杀人犯的罪案书写——镜文学╳卓越新闻奖得主胡慕情《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新书分享会

镜文学╳卓越新闻奖得主胡慕情的首部台湾女性连续杀人犯之罪案书写《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上市一月即紧急三刷,并登上读墨电子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今(23)日下午在台北左转有书书店举办新书分享会。活动中由镜文学文学开发部执行总编辑张惠菁担任主持人、作者胡慕情担任讲者,现场读者爆满,问答尖锐,和胡慕情一同素描“南投惊世媳妇”这件女性连续弑亲案的悲剧成因、判决过程与埔里山林般迂回的真相。《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一书,由镜文学文化组采访主任胡慕情耗时三年、监狱探访及书信往来林于如而成,为了采访之便,林于如向胡慕情提出各种资源需求,小至原子笔,大至二人结为同性伴侣,踩痛了胡慕情的记者神经。书中篇章〈我是林于如〉为林于如狱中亲笔写下的自传,原稿多达一个纸箱,读来仿佛推理小说手法的“叙述性诡计”,这位不可靠叙事者的书写虚实交错、真假难判,即使到书的最后,胡慕情一样不压答案,也成了今日活动开场时,曾陷冤案的主持人张惠菁抛出之疑问:“我们到底可不可以了解一个人?”张惠菁认为,从自己当时司法失语的亲身经验就发现到,系统是没办法了解自己的,既然不行,我们为什么可以判一个人死刑?胡慕情指出,这位台湾现存唯一女死囚林于如,因为赌博的女性形象,遭受了种种司法和公众判断上的不公,这也是自己从北捷随机杀人案的郑捷、汤姆熊割喉案的曾文钦等男性犯罪,转而调查女性杀人犯林于如案之主因,因为性别是犯罪中一个最大因子。张惠菁问,建立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极其困难的,林于如却用婚姻做为工具,被这样求婚是什么感觉?胡慕情答,怪,觉得荒谬到了极点,心里却出现一个新的疑问,林于如这么快、这么简单就突破了监狱采访的规则,真的是废死联盟形容的“智能边缘”吗?胡慕情再提到,自己采访汤姆熊一案的死刑犯曾文钦时,抱著将恶魔还原成人的心情而去,也知道对方是思觉失调症患者,却还是用很主观的视角去看他,在那次经验后,这次的胡慕情就有了“去认识林于如,而不是判断林于如”的全新视角。林于如是如媒体版本的“杀母、杀婆婆、杀夫,再计划杀子”?还是林于如自传版本的“丈夫杀母、杀婆婆,所以我杀了他”?没有人知道。胡慕情在书中给出了非典型二元的某种结论“家庭间的人际动力膨胀又缩聚。爱与恨随人的状态流转,既难抵销,也不彼此相融。人因此起伏。有时进步,有时停滞,而有时候失足滑深,一跌不起。”读者读完,会感觉到自己的答案。现场读者问到,做为一名素描者,画完了林于如有什么感受?胡慕情回答“幸好来过。”读者之中,一位兼任毒品志工的谘商心理师分享,读完书后希望,未来台湾社会出事时,有那个不需要急著要谁道歉的一天。另一位国中老师则向胡慕情提出,去年发生的新北国中割喉案,其背后成因也值得深究。最后一位读者提问,为什么书中〈谢辞〉一章,作者大篇幅地感谢了所有帮助此调查的人,主角林于如只得到一句谢谢?胡慕情笑答“这整本书,就是我对林于如的感谢。”胡慕情《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谋弑母亲、婆婆与丈夫》全通路发售中➡️ https://www.mirrorfiction.com/news/981报导/颜一立

+ More
胡慕情《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新书分享会

胡慕情《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新书分享会

【新书活动】《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谋弑母亲、婆婆与丈夫》♟️主持人:张惠菁♟️主讲人:胡慕情⏰活动时间:2024/2/24(六)14:00📍活动场地:左转有书(台北市中正区镇江街3-1号)✏️报名网址:https://forms.gle/fBnAFV9t4M1xkR9K9小说简介★以女性视角剖析台湾史上第一起女性连环诈欺弑亲案。★狱中亲访现存唯一女死囚林于如,融合其自传与相关人士访谈,揭露“惊世媳妇”以外的面向。★在宛如《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抽丝剥茧中,除了谋杀,也窥见六合彩风潮下的赌徒。耗时三年、多方调查,首部台湾女性连续杀人犯的罪案书写。卓越新闻奖得主胡慕情狱中多次采访死刑犯林于如,取得亲笔自传,试图探讨悲剧成因、判决过程与真相。“我恨不得一声枪响,让我脱离苦海,但是为什么,我是惊世媳妇?”

+ More
【镜好听特别企划】杀了一个人之后

【镜好听特别企划】杀了一个人之后

镜好听《杀了一个人之后》特辑,收录镜周刊文化组采访主任胡慕情深入探究2019年台铁杀警案的调查报导、镜周刊文化组记者吕苡榕亲身探访并完成的监狱权益专题、镜周刊人物组记者陈昌远采访死刑辩护人黄致豪律师、以及小灯泡妈妈王婉谕的侧写;为延伸不同的思维,我们加入了国立中正大学犯罪防治系戴伸峰教授的课题,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讨论犯罪与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窥见恶的内幕,《杀了一个人之后》期望透过不同的观点,在回顾台湾社会经历重大犯罪案件时,能尝试找到未来彼此理解的可能,以及走出一条让憾事不再发生的道路。绘图/ 钟以涵胡慕情:「我们真的这么无能为力吗?」2019年7月,一名叫郑再由的中年男子,因逃票跟列车长起争执,年轻的铁路警察前来支持,却被情绪失控的他刺杀身亡。一审判决,郑再由因被诊断思觉失调症,获判无罪,引发社会不满,再度涌现是否装病的讨论。过去几年发生的随机杀人案,不乏思觉失调患者,比如汤姆熊杀童案、小灯泡案,但这几起案件都没有因疾病而被判无罪。郑再由杀了象征社会安全的警察,在审判情理法与庞大社会压力下,究竟法官依据什么标准认定无罪呢?在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镜周刊文化组采访主任胡慕情,从台铁杀警案的调查脉络,探讨社会对于「恶」这件事的看法。并试图在报导中提问: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血是怎么冷却的 E02|凶手无罪判决的背后——谈台铁杀警案镜好听专辑连结:https://mirrorvoice.pse.is/SP4RM镜周刊报导连结: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whatelse-but-incarceration-nation/绘图/ 钟以涵吕苡榕:「监狱里面,到底发生什么事?」2015年高雄大寮监狱发生 6 名囚犯狭持典狱长14小时的重大事件。当时囚犯们对外提出了几大要求,包括抗议现有保外就医制度严苛难以符合条件、内部生活环境需大幅改善,以及作业金太低等。戏剧性的是,六名囚犯最终选择自杀身亡,这件事只留下一阵哗然,随着时间推移而少有人讨论。这个事件,引起镜周刊文化组记者吕苡榕的关注。2019年她开始进行监狱权益的调查采访,访问不少受刑人与监狱管理员,了解监狱生活状况,包括有些监狱还在用地下水洗澡,在不通风雨潮湿环境中,容易因为不佳水质导致大规模感染等。当时的采访内容,因篇幅限制并未完全放进文字稿内;这一次吕苡榕将透过镜好听,分享这些遗珠之憾,同时邀请曾在监狱服务的A社工一起对谈。记者今天不写稿 E06|是监狱?还是人造地狱?——文化组监狱权益专题镜好听专辑连结:https://mirrorvoice.pse.is/Q7JW3镜周刊报导连结: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926cul001/绘图/ 钟以涵陈昌远:「我们大多数人没打算去剥开那个洋葱,而决定把它丢到垃圾桶里面。」这几年许多震惊台湾社会的重大刑案,例如北投文化小学随机杀人案,内湖小灯泡随机杀人案,以及华山大草原分尸案等,黄致豪都担任被告的辩护律师,他也是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主角之一王赦律师的原型人物。黄致豪曾质问郑捷:「你行凶的感觉是什么?」他回答:「就像在半空中看着自己在捷运上随机杀人。」拥有心理学背景的黄致豪认为,这其实跟过去重大犯罪者在杀人过程很像,加害者会把自己抽离到另外一个视角‧‧‧‧‧‧。本集邀请到镜周刊人物组记者陈昌远,分享〈死刑辩护人黄致豪〉专题。采访过程中,记者陈昌远原本抱持着与一般大众无异的恐惧,认为应该严惩加害人;而在这价值观冲突中,他又是如何与受访者黄致豪擦出火花?镜相人间 E10|我们与恶的距离 郑捷辩护律师的告白——谈黄致豪镜好听专辑连结:https://mirrorvoice.pse.is/RJ73U镜周刊报导连结: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910pol001/绘图/ 钟以涵陈昌远:「为什么妳可以在这种情况下,用那种理性和充满感情的方式去谈这件事?」「突然间,她的大女儿准备去上厕所,到了路口却停下来,她就让大女儿自己走进教学大楼。」「我当下就想说,你的女儿曾经在路上被人用刀把头砍下,你为什么不感到恐惧?不去关心不去保护自己的女儿,通常你会有一个保护欲至少要跟到厕所前‧‧‧‧‧‧。」镜周刊人物组记者陈昌远,曾采访小灯泡的妈妈王婉谕。事件发生后,她没有一般人想象的崩溃哭喊、愤怒指责,这让她被称为「非典型受害者」。透过陈昌远的采访,我们有机会深入理解小灯泡妈妈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说?又是什么样的养成背景使得她会说出这些话?镜相人间 E01|她选择了不在镜头前崩溃 — 谈小灯泡妈妈镜好听专辑连结:https://mirrorvoice.pse.is/TDQCR镜周刊报导连结: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419pol001/绘图/ 钟以涵戴伸峰教授:「你认为犯罪人跟一般人从妈妈肚子里出生,那一瞬间,是否是一样的?」什么叫犯罪人,什么叫一般人,怎样是「一样」。你认为犯罪人跟一般人从妈妈肚子里出生,那一瞬间,是否是一样的?这个节目要来谈论「犯罪」究竟是什么?犯罪心理学又是如何研究犯罪与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只要严惩就会抑制犯罪?反社会人格究竟是先天形成还是后天养成的?这些议题与故事,都在中正大学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主持的《犯罪心理学大解析》系列节目中。犯罪心理学大解析 S01E03|犯罪是先天还是后天?犯罪学之父龙布罗索的天生犯罪人论镜好听专辑连结:https://mirrorvoice.pse.is/SPWHF戴伸峰教授:「如果你今天真的想要杀掉一个人,你有哪些理由做这些极端的事情呢?」早期台湾的杀人案有三分之二跟情感冲突有关,剩下三分之一才是财杀或仇杀,加害者和被害者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人际经验。但本集讨论加害者和被害者完全不认识的前提下,无差别杀人或是随机杀人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陌生者间重大犯罪。国立中正大学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从心理学与社会学角度,剖析国内外近几起无差别杀人案。心理学好好玩 S02E10|当「冤有头债有主」不再是定律从犯罪心理学谈陌生者间重大犯罪镜好听专辑连结:https://mirrorvoice.pse.is/Q34G4🚩镜好听官网: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镜好听粉丝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镜好听 IG:http://bit.ly/2RGcRd2🚩镜好听客服信箱: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 More
【镜文学讲堂】创作者秘技: 故事的开始─创作者如何进行田野调查 讲座记录

【镜文学讲堂】创作者秘技: 故事的开始─创作者如何进行田野调查 讲座记录

【镜文学讲堂】创作者秘技:从田野调查、作品主题企划到版权维护,创作人必备知识大公开 / 故事的开始─创作者如何进行田野调查 活动记录:  田野调查是创作的第一步,田调愈是深入,愈有力于将所累积的调查材料,转化成让观众产生信任与真实感的戏剧元素,带领观众走进戏剧的核心,对角色产生认同。在这场讲座中,资深记者胡慕情从多年采访经验中,分享了如何针对采访主题进行人物观察与田野调查;从访查到完成故事报导,调查资料如何选取、剪裁、呈现等等的方法,以下是这场讲座的重点摘要: 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 进入田野,对有记者身份的人来说并不困难。因为田野所在的人,对记者可以改变他们处境这件事有所寄托,因而会尽量配合你的需求,不管是拍摄,或是访问。但这种进入方式,不管对创作,或是新闻本身,亦非全然的好处。当对方有所需求,受访者所表现出来的,容易沦为单一面向、扁平的话语跟姿态。这对每日新闻的处理或许足够,但若要尽可能让一个人立体,或是让一个事件的复杂度得以呈现,单靠受访者主动倾诉,是不足的。若要弥补这些不足,必须勤奋地前往田野。 身为记者,如果不能尽可能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是很难让没有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感同身受的。既然无法感同身受,也就难以同理乃至于行动。换句话说,文字或影像的运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创造出一个阅听众所能理解的情境,这于新闻写作或创作都共通,因为创作者或记者,就是阅听众先行的一双眼睛。实地探访的重要性在这里。当我们能够去到现场,根据你的受访对象所述说的「生活痛苦的根源」,去看他的生活环境,就算是一两天都好,你所能表达的、描绘的素材,就会更丰盛。  田野调查最重要的事就是不断地提问问题跟答案,是一个勾连一个的,田野调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地提问,再从你所得到的答案里,再继续提问。这样一层又一层地,去把阅听众不知道的东西,尽可能具象化。 对于物或景的探索,尽可能在不同的季节前往,比方,云林台西这一带,放蚵苗的时间是在白露跟中秋的时段,当你在这个时段田野调查,你会感觉到海水水温的差异,你会知道,蚵农所说的辛苦耕耘是什么意思。而在放养蚵苗前的田野,你可能得在大太阳底下整理蚵壳、打洞、绑蚵、串线。这些非常琐碎而富劳动力的体验,不仅会使你在画面书写上有更多得以运用的可能性,同时会让你贴近那个角色的心理状态。 而所有的收获,都得用时间和真诚去换。当你到田野的次数与时间足够长,你就能取得当地人愈多信任。每多一个信任的人,就会为你带来更多的受访者,而这又会回头让受访者告诉你,他可能不会告诉其他人的事。 冷静检视过于感性的素材,翻转绝望故事的结局作为一名记者其实是一项艰难的事,艰难的点在于,每个人所经历的每件事都可以化为故事。因为,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包含了人事时地物与脉络。而这些元素,即是新闻的元素,同时,也是故事的元素。因而,当一个陌生人,对著记者倾吐他的故事时,那意味他把生命中的一部分切片交给你。他愿意把生命的一部分交给你,有著他的期待,那个期待源自于他对于你这个社会角色的认知。 然而,记者说到底要追求的,却不是那些苦痛的现身,意即,不是故事本身而已,而是真实,以及社会的病征。问题是,受访者的话语,可能有谎言,可能只有部分正确。在几乎要让你沉醉的哀伤的、动人的、凄美的故事里,记者必须保留一丝冷静去检视那些过于感性的素材有没有不实,亦或是,看起来很扁平的善与恶,之前曾经受过哪些挤压。新闻必须去处理那些过程,而不仅是说出动听的故事,唯有如此,那些看起来注定绝望的故事结局才有获得翻转的可能。 在采访中记者应当注意细节。细节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访者本身的行为表现,另一种是,他所面对的议题的各种变化。为了掌握这两个面向,记者不应该只是在书桌前蒐集资料,或是只等受访者来找,而应当不断地前往与这个议题有关的所有场合。当起身离开书房,愈勤奋地前往田野,也就是你所想要了解的人所居住、生活的场域,会不知不觉中为你累积出许多创作上的素材。 将对人的尊重,放在创作之前创伤事件中,最难面对的部分,是你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如何拿捏,乃至于,你要对人尊重到什么程度、愿不愿意把人放置在你的创作之前。川本三郎在《我爱过的那个时代》这本书中曾写到一段故事。川本说,他初出茅庐时曾接了一个专题,是向一位二十多岁,没经历过战争却写出战争经验的一个女子进行查证,他查证后发现,这位作者竟然是一个用艺名拍摄成人片的女演员。对新人记者来说,倘若这件事写出来会因此爆红成名,但川本终究没写这篇报导,因为「不写成稿子也是记者的工作之一。

+ More
【镜文学讲堂】创作者秘技:从田野调查、作品主题企划到版权维护,创作人必备知识大公开  

【镜文学讲堂】创作者秘技:从田野调查、作品主题企划到版权维护,创作人必备知识大公开  

【镜文学讲堂】创作者秘技:从田野调查、作品主题企划到版权维护,创作人必备知识大公开   活动简介:一个故事的诞生,作者的观察力是奠定作品优劣的基础,如何催生出一个好故事,往往取决于作者对于想要书写的主题是否熟悉与了解,当作者愈能掌握创作主题相关背景知识,也就愈有可能创造出让观众和读者产生真实感与共鸣度的作品。本系列镜文学讲堂,我们将从创作的基础开始谈起,与作者们分享如何针对创作主题培养观察力,进行田野调查;当掌握调查资料之后,又如何企划与构思内容,打造出具备在地特色和市场性兼具的作品;而当作品即将完成,创作者更需要了解维护自身著作权益的相关知识和作品版权管理基本概念。活动报名资格:需为镜文学作者:欲参加本活动者需注册成为镜文学作者,且至少发布一篇作品(至少公开一个章节),方能报名本活动。(镜文学作者报名截止日:2017/8/14)活动报名网址:https://goo.gl/ayAJ5C 讲座介绍:9/1 (五) 19:30-21:30                  讲题:创作者的权利─创意工作者如何保护自己,但不要限制自己活动地点:三创生活园区5楼Clapper Theater活动简介:当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出版与发表形式愈趋多元,连带影响创作者对于作品授权的型态与方式。当已经完成的作品进入授权、改编与制作阶段,经常发生创作者因为不清楚自身权益,导致合约纠纷或是创作归属权等争议。因此,关于作品如何授权的知识愈来愈重要。这场讲座将邀请近年曾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制片的律师詹婷怡,从创意产业之核心~著作权法基本原则出发,与创作者们分享创作人进行作品发表、出版或授权改编时,如何主张自身权利、签订合约时应当注意哪些细节;此外,詹律师也将从实际案例中为读者解析,近年海内外影视版权与市场交易概况。 在这场讲座,我们将深入分享:※作家必须了解的智慧财产权基本定义※作品授权案例介绍与分析※近年海内外影视版权市场的变化及趋势 讲师简介:詹婷怡现任国家通讯委员会(NCC)主委台大法律系学士、英国伦敦大学智慧财产法学硕士、政大商学院EMBA科技管理组硕士,曾任经纬法律事务所律师、台英国际法律事务所及太颖国际法律事务所合伙律师、资策会秘书室主任及资深顾问、正崴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暨集团法务长、资策会产业支援处处长暨经济部南港软体育成中心主任、文建会文创专案办公室主任、中影管理顾问总经理(国片《赛德克.巴莱》)、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长、兼任台北教育大学、台北术大学与台湾科技大学助理教授等职务。热爱电影,为台湾电影《父后七日》制片及电影《龙飞凤舞》监制。--------------------------------------------------------9/8 (五) 19:30-21:30 讲题:挖掘创作新题材,打造在地特色原创故事,掌握内容产业趋势活动地点:三创生活园区5楼Clapper Theater活动简介:戏剧《通灵少女》、游戏《返校》在台湾和国际间受到广泛回响,突显台湾的创作人拥有将丰富的在地文化内容,转化成具备吸引观众作品的能力。开发在地题材,提升内容产制规格,让作品更具接地气,进而吸引海内外观众,是当今台湾创作者与影视产业界的挑战,也是将具台湾特色的作品推向国际的关键。台湾的影视内容具备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和潜力,当戏剧与IP产业结合已成为锐不可当的趋势时,原创内容作者、制作公司、与投资者三方如何通力合作,创造作品IP化的最大产值?本讲座邀请曾担任公视节目部经理,现任文化部次长丁晓菁,分享过往一手打造多部脍炙人口戏剧节目和原著改编戏剧的案例经验,以及对未来台湾戏剧内容、市场行销、跨域整合,直至文化内容产业的趋势观察。 在这场讲座,我们将深入分享:※戏剧节目开发案例实务※原创内容产业趋势观察,以及未来台湾影视可以发展的戏剧题材※如何参与积极催生中的内容产业生态系 讲师简介:丁晓菁现任文化部次长曾任民视异言堂专题记者、壹传媒大陆组、人物组记者、公视新闻部《纪录观点》纪录片导演与制作人、公视节目部经理,长期关注影视产业与文化议题。------------------------------------------------9/22 (五) 19:30-21:30讲题:好故事怎么说─文字、影像与故事创造原理活动地点:三创生活园区5楼Clapper Theater活动简介:如何把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经验说成精采又有趣的故事?当故事以文字小说、影像等不同形式呈现时,其中的细节差异在哪里?文字影像化之后,什么该写进对白?什么不需要写?从情节、角色塑造到影像经营,故事该怎么铺陈和组织,一步步引发读者与观众的产生共鸣情绪,更进一步表达出创作者的人生观点?这场讲座邀请同时拥有小说家、编剧、导演等多重身分的张耀升,为读者逐步拆解一个好故事的基本原素,分析故事的创作原理。 在这场讲座,我们将深入分享:※ 故事的创作原理※ 同一个故事题材,小说与剧本的呈现差异 讲师简介:张耀升小说家、编剧、导演曾获得时报文学奖等奖项,曾出版短篇小说集《缝》、长篇小说《彼岸的女人》、散文《告别的年代:再见!左营眷村》、电影小说《行动代号:孙中山》,近年从事编剧及影像创作,广受好评。-------------------------------------------------------------------------10/6 (五) 19:30-21:30               讲题:故事的开始─创作者如何进行田野调查活动地点:三创生活园区5楼 Clapper Theater活动简介:一个剧本的产生,田野调查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剧本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透过访查,编剧得以直接接触平常不熟悉领域的人事物,田野调查愈是深入,愈有力于将所累积的调查材料,转化成让观众产生信任与真实感的戏剧元素,带领观众走进戏剧的核心,对角色产生认同。在这场讲座中,资深记者胡慕情将分享多年采访经验中,如何针对采访主题进行人物观察与田野调查;从访查到完成故事报导,调查资料选取、剪裁、呈现等方法。 在这场讲座,我们将深入分享:※ 人物观察与田野调查的方法※ 田野调查资料的运用 讲师简介:胡慕情自由记者曾任台湾立报文字记者、公视「我们的岛」文字记者、独立评论@天下「现世」专栏作者。主跑环境议题与社会运动,现为自由记者。著有《黏土:湾宝,一段人与土地的简史》。部落格: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10/13 (五) 19:30-21:30             讲题:故事的采集─提升田野调查观察力与提问能力活动地点:三创生活园区5楼 Clapper Theater活动简介:田野调查是故事采集的第一步,但访谈陌生人需要技巧。访谈前,创作者该如何做足准备?如何拟定好的题目而非笨问题?亲临现场时,可能的状况更是百百种:受访者不擅言词时,如何让对方能说得更多?受访者不想回答时怎么办?从受访者的回答中,如何嗅出值得再追问、挖掘的宝藏?好的田野调查能帮助创作者深入认识世间各种人与事的完整面貌,不致流于浮面或片面。这场讲座中,资深记者简竹书将分享长期采访一般素人与名流的经验,如何游刃有余面对各式各样的受访者。 在这场讲座,我们将深入分享:※ 访谈前该做哪些准备※ 草拟提问的各种技巧※ 现场访谈时如何因应各种状况 讲师简介:简竹书资深记者当过电视台与报社记者,待最久是壹周刊人物组,采访社会名流,也采访各行各业素人。现为镜周刊人物组记者。 活动注意事项1. 一旦报名完成后,主办单位将回覆报名者E-mail,通知已完成报名。若三个工作天内未收到回覆信,请来电洽询02-6633-3532。名额有限,确认收到主办单位回覆才算报名成功。2. 活动入场时间:18:50-19:303. 活动现场需等报名学员入场后,若有缺席者方可接受补位。预定开放补位时间:19:30-19:354. 报名者知悉主办单位将全程拍摄、编辑、使用、展示内容,主办单位享有完整著作权,报名学员同意接受上述条件。5. 课程全程禁止学员录影及录音 活动联络方式如对于上述活动有任何问题,欢迎email联络镜文学。联络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主办单位保留上述所有变动之权利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