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该是决定自我价值的标竿”—陈玉梅《贤妻良母失败记》新书分享会

“婚姻,不该是决定自我价值的标竿”—陈玉梅《贤妻良母失败记》新书分享会

「婚姻」真的是定义女人的标准吗?一场探讨「女人价值」的对谈,在这个坐满20多人的小小空间展开。陈玉梅6日晚间带着新作《贤妻良母失败记》举行分享会,虽然正逢疫情侵袭,读者们依然戴好口罩、做足防疫措施踊跃出席。分享会中邀请律师许秀雯一同来和读者对谈,深讨书中七位「贤妻良母」的觉醒,如何体现在现今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规范中。「这些女人没有自己的身分,只有是谁的妈妈、谁的太太。」谈到《贤妻良母失败记》的诞生,陈玉梅说,希望能因这本书,把关于女性的问题、这个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宰制问题浮现出来,在这七个女人的故事里,看见女性主义如何为这些女性赋权。▲陈玉梅和读者分享创作《贤妻良母失败记》的过程。图/镜文学陈玉梅提到,刚开始下笔时,觉得台湾社会应该已是较自由开放,但仍访问到一些女性深陷在「妈妈也是传统妇女」的理念中;就像书中的余莉,留美硕士的她已是时代新女性,进入婚姻后,社会规范给女人「好媳妇」的那把尺仍不断鞭笞着她,甚至被公公定义为「妳的身体是我们家族的」,她无法适应,却也不敢和象征权威的长辈沟通,甚至在离开婚姻后,仍觉得自己愧对了公公。陈玉梅认为,「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事,但在华人社会里却很难体现,因为沟通必须付出非常大的成本,许多女性害怕牺牲和伴侣、孩子的亲密度,而选择委屈求全。▲许秀雯(左)和陈玉梅(右)对谈之中充满亮点,现场气氛热闹。图/镜文学「结不结婚,不能成为我们决定自我价值的标竿。」对于陈玉梅的分享,许秀雯认为,《贤妻良母失败记》俨然就是一本「求生之书」,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在这个社会中存活下来,「现在的婚姻,已经不是当初在父权社会下,作为交换女人的契约那样的面貌了。」许秀雯分享,即使社会制度仍存在不公平,但若人在其中有某种程度的能动性,可以去沟通、抵抗、奋战,性别关系或许就能长出不同的样貌。现今的生育率、结婚率都和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女性也能自主选择是否要开始或结束一段婚姻关系,也许人们在某种程度来说,性别已得到更多平等和机会。▲新书分享会结束后,仍有读者留下来和陈玉梅讨论书中观点。图/镜文学对于《贤妻良母失败记》的读后感,现场读者发言热烈,纷纷对「婚姻给女人的定义」提出不同见解,甚至有读者分享自己母亲的故事,期盼能从此书中,找出让母亲解脱的答案。对此,陈玉梅认为,结婚这件事,让女人承受太多太多的压力,曾有女性向她表示,「宁愿当个离过婚的女人,也不要当个单身的女人。」著作此书的原因,也是希望女性能在刻板的社会观感中觉醒,思考「自愿单身」的社会生活,敲碎普世价值的困境,活出女性自我的意义。

+ More
置之死地而后生─ 卢郁佳评《贤妻良母失败记》

置之死地而后生─ 卢郁佳评《贤妻良母失败记》

一年前在KTV遇到作者陈玉梅。幽暗大包厢坐满十多个同事朋友,屏幕迷艳光影投在每个人脸上身上变幻不定。动力火车乐团MV中,两个迷茫忧郁的沧桑男子,披散长发咬牙切齿弹着吉他,歌词中有一种无奈的温柔:男人得知被甩,同居女友要走还继续撒娇讨拍,哭着不肯走。男人无怨无悔照顾她情绪,最后抱一下闻闻她的长发,提醒她再不走天要亮啦。我错愕,搞不懂歌词中的女人是要走还是不走,她到底要什么。如果男人正色要求「既然不想走,那妳就跟外面那男的分手留下来」,不知女人会不会打个冷颤,醒来自动拎起行李箱上Uber 头也不回离开。但这男人就是不会说破,这女人也不会行动,在残暴中存在着只有两人才知道的信任安全网。 《贤妻良母失败记》陈玉梅 着出版日期:2020/2/7 这两人一定分过几次了,分完一阵子就痛苦想复合,复合一阵子就痛苦想分手。复合后问题毫无改善,也早知分手后痛苦不会断根,以致对分手的缠绵仪式流程默契于心。他俩面前展开的是一条荆棘长路,尖刺嵌进了脚底拔不出来,皮肤黏着干涸的黑血,伤痕累累,苦路不见尽头。我以为分手就算谷底、停损就没事了,但他俩的痛苦还没完,故事不会结束。包厢沙发角落挤着个青年,把自己藏在大胡子大外套里,却把这首歌掏心掏肺唱完了。 那情绪像一阵冰风吹透我脚底,回神只好猛嗑桌上的冷盘猪脚、喝胖大海热茶压惊。我挫赛。KTV真是兵凶战危,天使纵有双翼,也不敢涉足如此险地。 陈玉梅说在写书,采访几位女性写她们的故事,写得很难受。这些故事,一般人可能一开始接触就想逃,因为当事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太深,难以自拔,她旁观也不赞同。但后来她接纳了这就是当事人必经的过程。陈玉梅当时写的,就是这本《贤妻良母失败记》。书中的七桩婚恋生命史,表面常见,骨子里凶险无比。每位受访者都是幸存者,透过层层迷雾去捕捉自己飘忽的痛苦。那总是隐埋在「我这样已经很好了」、「我很感恩」、「我现在过得很好很快乐」的背后,遭遇过多少次羞耻自责和合理化的交互攻防。能够说出来,是多么艰难。能够写下来,是多么艰难。资深人物记者陈玉梅,是一位将跑新闻当成做社运的可敬先行者。在主流报章杂志一面歌颂企业家、名流成功与富裕,一面窥探艺人劈腿、外遇、婚变作为补偿的世界里,她为《苹果日报》采访了公娼、跨性别人士、街友等的边缘困境,在报上揭露社会牺牲了哪些族群来成就浮华权势。当年做这些报导并不讨好,往往被视为猎奇,热血记者们还常因遭受意想不到的内外反弹,而身心俱疲萌念放弃。陈玉梅没有沉默以对。《贤妻良母失败记》透过七位坚毅女性的人生抉择,探讨贤妻良母价值标准潜移默化的宰制。读这书需要非常慢,读完奇峰突起的戏剧化情节,再回头从平实行文的字里行间读夹缝文章,未明言的矛盾挣扎,难以启齿的奢望,在字面以下等读者打捞、端详。贤妻良母的标准是什么?主要是配合父母、丈夫与婆家的一切要求,并在丈夫失能时积极补位,替丈夫擦屁股收拾残局,谦卑再谦卑,原谅再原谅。何谓公平,是以满足丈夫的利益来界定的。如果主妇要求家务有给,丈夫得付薪水给她,那么贤妻良母会觉得这位妻子太爱钱,这样对关系没有帮助。如果丈夫下命令,妻子反抗,那么贤妻良母会觉得这位妻子太霸道太凶,男人不喜欢,这样没有好下场。贤妻良母知道该配合丈夫,因为知道丈夫不会配合贤妻良母。既然估计自己没有赢面,那么她不想制造冲突,落得大家难看。既然只要自己让步就没事,那么她就愿意尽力配合。如果丈夫外遇不道歉,那么她会主动道歉。如果丈夫不原谅她离婚,那么她会主动原谅丈夫。只要结果能关系和谐,她不计较单方面付出一切。如果贤妻良母的道德标准她不认同,「标准」只能靠着人多势众威吓她,而她可以像男人那样阳奉阴违,那么她终究会逃亡,这些标准无法偷走她的人生。然而有时她衷心相信贤妻良母之道,无论过程有多艰苦,终能换取幸福。即使到头来不知道事情怎会出了错,那么也是自己做得不够完美,至少努力过,心安理得。贤妻良母是一种民族宗教,因应解释为奴的苦难需求而生,把痛苦包装为公平的惩罚和考验,所以再多的失败实验都无法证实错误。书中每一对伴侣的冲突,都像动力火车乐团MV那样隐含着多重真相。贤妻良母观点的问题是,它封印了女人内心某些重要的真相层面,斥责它没有资格说话,以致问题循环无解。有时贤妻良母像是一种乐观开朗性善论的人本主义,基于已经结盟而要求自己信任对方,以共同体内部「自己人」的慷慨好客,放弃权衡得失,在亲密关系中付出而不求回报。放眼长远的互惠平衡,而在每个当下对伴侣不设防,开放予取予求,无条件地接纳。人们相处要求公平,哲学家汉纳.鄂兰(Hannah Arendt)说,但友谊当中不需要公平。如果超商店员少找一块钱,我们可能不接受,但同时我们却愿意请朋友吃饭。这种有条件的同理和开放,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机制,只是被系统化地滥用了。当女人落入亲密关系的霸权陷阱,却阻止自己意识到真相,阻止自己表达不满,她的付出煞不了车、回不了头时;性别平等就被发明出来因应冲突,宣布战争状态,树立界线,保卫界线。贤妻良母角色之所以能延续,确实有其功能:维持和谐、信任,坚持和平,避免丈夫感到受攻击,敌意防卫、语带讥刺、抗拒沟通。然而,即使丈夫心情很好,仍照样不可沟通时,那么,当个贤妻良母所为何来?贤妻良母所满足的传统功能,正是制度所匮缺的:双方源于自尊自信的安全感,相信关系并非零和游戏。如果只有女人单方面相信和平、坚持非暴力,那注定只有牺牲,而无法成就和平。所以贤妻良母路线像航天飞机的燃料舱,过了初始阶段就该抛弃,冲破云层闯入更高更深远之处。女人必须犯错,必须犯罪,必须去做过去自己眼中不够好的自己。可能在星云深处也有和平,但那却是在起始点所无法想象的和平。真实的和平,要通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挑战,需要整个村庄一起促成。需要政府和小区支持母职,需要阶级分配的公平正义,需要对女人友善的媒体文化。女人「超越」贤妻良母的成长,往往被外人看成「负」贤妻良母,因为「做得不够完美」而导致婚姻失败、人生污点。歧视、羞耻、污名会二次孤立受伤的女人,恐吓她们不敢轻言放弃婚姻。而女人之间的深度理解和支持,是当事人生活质量的保障。《贤妻良母失败记》功在打破高墙,建立连结,让女人理解女人,倡议团结,阻止分化。如果回家过年遇到长辈逼婚,或劝妳不该离婚,那么送她一本。这七位受访女性和作者,手牵手围在身边保护妳。她们会把敌人缴械,变成盟友,把爱恨矛盾起伏交织激烈的情绪荆棘险境,变成妳展翼飞翔的起点。 本文作者 卢郁佳 曾任《自由时报》主编、台北之音电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杂志总编辑、《明日报》主编、《苹果日报》主编、金石堂书店营销总监,现全职写作。曾获《联合报》等文学奖,着有《帽田雪人》《爱比死更冷》等书。

+ More
女人们如何从挣扎中觉醒与改变——《贤妻良母失败记》新书分享会

女人们如何从挣扎中觉醒与改变——《贤妻良母失败记》新书分享会

她们本是贤妻良母,为何在婚姻路上失败?七个女人从婚姻出逃的失败故事,也是七则自我觉醒的成长故事。本书作者陈玉梅透过真人真事采访,响应近年女性自我觉察的风潮,看这些女人们如何从挣扎中觉醒与改变。《贤妻良母失败记》由资深人物记者陈玉梅所著,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台湾在地的金智英。透过真人真事的采访,回应近年台湾对女性成长议题的关注,从七位女性在失败婚姻中的挣扎、觉醒到蜕变,引入思考婚姻暴力、外遇婚变、原生家庭制约,以及社会对女性与母职的偏见等议题。「如果我不写,她们就没有声音,她们就是我们。」陈玉梅将采访所闻故事集结成书,描绘台湾女人关于婚姻、家庭、人生以及自我的觉醒。太多「女人家们」的委屈被认为不过是自寻烦恼的抱怨,却包裹着同一个大哉问——为什么我们太过习惯、甚至小看这些抱怨,却不去问她们为何抱怨?婆婆妈妈式的各种辛酸,多是传统的坚固父权结构、性别分工失衡的恶果。▲作者陈玉梅。(图/镜文学摄影/王汉顺)《贤妻良母失败记》新书分享会时间│ 2020.03.06(五) 20:00-21:00地点│ 诚品书店台大店 3F艺文阁楼 对谈人│ 陈玉梅(本书作者)许秀雯律师(伴侣盟常务理事)主办单位│ 镜文学参加方式│ 自由入场,座位有限,额满为止。洽询电话│ 02-6633-3532备注说明│如活动因气候或其他因素暂停或变动,请依现场公告为准。

+ More
完美娇妻其实是荆棘之道——专访陈玉梅《贤妻良母失败记》

完美娇妻其实是荆棘之道——专访陈玉梅《贤妻良母失败记》

网飞强片《婚姻故事》,把婚姻的鸡肠鸟肚亮晃晃的在加州阳光下展示。好看是好看,但电影里的浮世男女(与他们的住所)都显得太干净了些。采访七位女性婚姻故事的《贤妻良母失败记》,则有把人拿去摩擦粗砺的不堪——也是接地气的一种,又带着渗入肌理的温柔。两者何以并存?陈玉梅或许会说:「这就是现实的魔幻与迷人之处。」念社会学出身靠连结自身经验采访陈玉梅目前是镜文化主笔,采访小人物多年,现主持镜好听的podcast「记者手札:暗巷内,还有幸福吗」。研究所念社会系,让她常常反身思考受访者面临的困难与她生命的连结。她回想研究所毕业,找记者工作写自传,无从落笔,便骑机车在自小生长的中永和工厂间闲晃,看着大大小小困着许多劳工一生的传产工厂,自问:「我是谁?从我所学,为什么我想当记者?」「那时,我才发现父母影响我很深。小时候我父亲在老家新屋因心肌梗塞猝死,那一天他才在田间收拾完台风后的灾损,什么都没留下。台湾农村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像我父亲,在田里做到死,根本赚不到钱,还要兼很多差。只要想到父亲,我就很难过,可是这样一个在村里乐于助人,尽责照顾家人的人,怎么会什么都没有留下?」结果陈玉梅第一份工作是在财经杂志。看到的永远是成功人士,她不禁问:「其他不够成功的人呢?」陈玉梅认为,这些成功模板无法让我们看清现实,只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然而真是这样吗?社会学的训练,使她质疑是不是一开始我们的起跑点就不同。例如她父亲的起跑点(与终点),她自己的起跑点。之后陈玉梅到《壹周刊》、《苹果日报》当记者,写「人间异语」专栏,看尽众生相。她曾访天体营爱好者,追求情欲自由的男男女女,被笑称「情色女王」也不以为意,只觉得那些人跟自己完全不一样,所以好奇。但她的好奇不止于猎奇。陈玉梅说,「一般人看很底层的人,可能只有怜悯,但我很好奇已经没有路,为何他们还能活得那么自得?每个人都有走到生命边缘快要往下坠的时候,郭台铭也不例外,只是他不会说,我们看不到。人的这个面向让我着迷。我不觉得这是消费,而是去理解他们,从中得到力量。」采访过那么多被主流屏弃,为生命拚搏的人物,陈玉梅最常想起投身公娼运动的丽君姐。曾是公娼,却早已还清房贷,拉拔孩子长大的她,见昔日姐妹抗争未果,有人自杀,毅然投身妓权运动,「在她身上我看见女性的韧性,有股不容轻视的尊严。这些人不该就此消失。」▲陈玉梅常常采访某议题,却发现受访者周身有更有趣的东西,而深入另一项议题。例如《贤妻良母失败记》其中一位受访者,便是因为采访她跨性别的孩子搭上线的,「我发现她妈妈对她想跨性这件事很开放,所以好奇妈妈的人生故事。」(图/镜文学)访问失败女性从婆妈中看见父权是怎样的曲折心路让这些人背向世界而不致毁灭?以报导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说:「我对『讯息』并不感兴趣,我要知道秘密,生命的秘密。」生命的秘密不该就此消失,陈玉梅将目光转向寻常的家庭主妇。问题是,她们是否也能告诉我们生命的秘密?《贤妻良母失败记》里有丈夫外遇又遭家暴的妻子;为逃离旧生活嫁给根本不爱的人的女同志;看着母亲与姐姐婚姻失败终目空爱情的女人;学过女性主义、高学历却在爱情里稚龄化的女强人;享受性爱,结婚对她像插曲,奏完就散的奇女子;以及自幼目睹妈妈被爸爸施暴却渴望父爱的矛盾女性。凡此种种,很容易被视为婆婆妈妈的抱怨,但陈玉梅认为在这些枝节背后,是无上的父权结构,与其带来的大哉问——为什么我们习惯了这些抱怨,却不去问她们为何抱怨?「就像外遇不止是外遇,为何女人遇到丈夫外遇的反应都一样,都是原配控诉小三?为何原配看起来都这么苦?为何男性消失了?」陈玉梅认为,社会新闻上的大老婆的复仇,其实是亲职压力的变形。这些女人的先生早就不见了,亲职上性别不平衡,女人因此陷入痛苦,所以她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悲情当浮木。然而,浮木是会沉的。悲情浮木其实是贤妻良母招牌的一体两面,或招牌朽坏后的剩余价值。这不可承受之重,陈玉梅也背过。儿子早产,她在家带儿子半年。她说当时有严重产后忧郁,感觉生命很窒息,动弹不得,根本没办法出门。有一次很想回妈妈家,开车上高速公路,结果遇到塞车,儿子在后座哭,她完全无能为力。这印照出多少女人养小孩的困境。陈玉梅的教养经验与这些女人的故事若有雷同,并非巧合。回到根本,仍是社会结构的逼仄,「大家都觉得生养小孩很重要,但传统父权社会又把所有责任推给女人。」何其吊诡。当社会习惯用金钱衡量事物,全职在家的女性,因为没有收入,显示不出女性家务劳动跟母职的价值,「而且做好是应该的,不能要求任何回报。」这成为我们传统歌诵的「伟大的母亲」。日积月累的压抑之下,二十年后孩子长大了,妈妈此时却开始要求孩子回报,严重的就开始情绪勒索。吴尔芙说,女人要写作,首先要有自己的房间。陈玉梅认为,即使不写作,女人当妈妈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可以喘口气暂时卸下亲职,看看外面的天空。然而,台湾许多女性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往往已是快被贤妻良母招牌压死时。陈玉梅给其中一位受访者看书稿,对方看到书名叫作《贤妻良母失败记》很难过,觉得自己被否定了,陈玉梅解释后对方才释怀。▲「应该有更多女人出来写女人的故事,自己写自己的声音。」陈玉梅不止一次提到女性书写的重要。藉由生命经验,我们才得以抵达他人内心,同时抵达自己。(图/镜文学)大学挑战妈妈摆脱原生家庭诅咒贤妻良母阴魂不散,其中一个原因还包括原生家庭的影响。书里不少案例都复制了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不是爱的欠缺,就是爱得太满。陈玉梅以前念女性主义,很早就有自觉反抗母亲。过往她用愤怒拉开与母亲的距离,例如大一时因为超过晚上七点回家被母亲甩巴掌,大吵一架后,写信给母亲要求独立跟自由,也曾逃家,「我与我妈的安全距离是一次次透过争吵拉出来的。」然而,母亲现在还是会嫌她穿的衣服。陈玉梅只得哭笑不得的回她说,「你的女儿已经半百,不是小女生了欸。」陈玉梅说,我们都应该挑战自己的父母,越晚处理父母议题就越痛苦,「一定要把界线拉开,否则遇到中年危机会整个失控,最后是痛逼得你一刀两断。」读过女性主义如她也曾被亲职压得喘不过气,更遑论其他女性如何有能力自我觉察,觉得婚姻不对劲,就应该调整,甚或勇敢断舍离。我问陈玉梅这样不是很吊诡吗?理论告诉我们那么多,我们却得实践了失败了才知道理论是对的。陈玉梅以前读女性主义觉得像口号,就像有人塞给你一件不是量身订做的名牌衣衫,你会犹豫,「接触这些女性的生命故事,再检视那些理论,才发现它们说得太好了。」从纸上谈兵到生命经验,也是《贤妻良母失败记》的要义所在:「这些故事的重要,在于它们都不一样,透过书写生命经验我们才能看见凹凸不一的细节。」陈玉梅说,这本书有理论的身影,更有理论到不了的地方;访问一百位女性,相信她们告诉你的都不同,「有更多多彩的女人,我还在寻找。」陈玉梅眼神闪过锋芒,也有黯淡,「采访别人让我了解自己。因为她们都在走不下去的时候,开始面对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因为『不得不』。但是所有路都不会白走。所以最终的问题是,当你面对家庭的变故,你得到什么?」答案是,「跨出来,回到自己。」陈玉梅说,「如果我爸爸不走,我们一辈子可能就困在农村。」「所有采访都是受访者的声音跟采访者彼此穿线交织,共振得出来的。」一开始,陈玉梅对她的工作下了个非常美的譬喻。访完近尾声,我才明白这句话不止停留在譬喻层面。「如果我不写,他们就没有声音,可是他们就是我们。」采访后记:陈玉梅不喜欢公开谈论自己,认为记者不应该成为报导主角,直说采访前很紧张,真不知道以前那些受访者怎么侃侃而谈的。访问前,陈玉梅点了杯调酒「咸狗」壮胆。「咸狗」以伏特加当基酒,混以葡萄柚汁,并在杯口抹上一圈盐渍。伏特加的烧灼感与葡萄柚的酸楚,会因那一圈盐而在入口时转为甜味。不知怎的,我觉得这道理跟她采访失败的贤妻良母最后让自己升华很像。只不过陈玉梅从头到尾没有喝一口「咸狗」,仍不绝的说出这些。惟有提到父亲时,她才停顿了一下,为的是止住眼泪。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