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影视的奇幻旅程 《八尺门的辩护人》导演唐福睿谈创作心路-鏡文學

从小说到影视的奇幻旅程 《八尺门的辩护人》导演唐福睿谈创作心路
文|镜文学 2023-02-03


《八尺门的辩护人》原著作者兼导演唐福睿今(3)日出席台北国际书展讲座,以“从小说到影视:八尺门的辩护人之奇幻旅程”为题,和读者分享创作历程,文化部长史哲、文化部人文出版司长陈莹芳、立法委员苏巧慧等人均到场支持聆听。《八尺门的辩护人》从移工遭受不平等待遇的故事出发,延伸出族群、语言、权力斗争的争议,对此唐福睿表示,在经过多年的法律和族裔演变推进,现今少数族群处境是否有改变,是他想借由故事让大众深入探讨的议题。


唐福睿分享,《八尺门的辩护人》是以1986年发生的“汤英伸案”为原型改编,原住民汤英伸因受到不平等待遇而杀害雇主一家三口,最终被判死刑。律师出身的唐福睿收集《人间杂志》的深度报导,取材阮义忠的《八尺门摄影集》,将自身法律经验揉合其中,故事虽描述移工遭遇,结果却和“汤英伸案”相同。“40年过去了,这样的情况是否改变 ?”唐福睿表示,时代的推进造就法规和族群往来变迁,现今我们面对这些弱势者处境的态度是否改变,是他想问读者和自己的问题,期待能透过作品带来一些思考。


谈到创作过程,唐福睿表示,一开始《八尺门的辩护人》就是以剧本形式创作,参加第二届镜文学百万影视小说大奖才改写成小说,从写作到拍摄成影集,整个过程都战战兢兢,因题材关系到族裔、政治正确、法律和歧视问题,深怕一点片面的个人理解就造成偏见,把故事原先想传达理念破坏。


“法律也是一种语言,如果我现在背诵法条,虽然是中文,一般人也不一定听得懂,但它却是保障你我权益的重要条件。”唐福睿说,他始终认为“语言”等同于权力,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皆代表不同含意,《八尺门的辩护人》描绘被判刑的移工语言不通,又身处异乡文化,要为自己辩护是难上加难,因此影集拍摄时秉持“写实”原则,将语言、宗教文化、族群样貌尽可能忠实呈现,完整表述故事脉络,才能有机会引起观众和读者省思。


唐福睿在讲座中分享多张《八尺门的辩护人》未曝光剧照,一场穆斯林祷告的戏让他印象深刻,剧组首次完整参与穆斯林祷告仪式,他透过监看萤幕都能感受到疗愈力量而深受感动,相信同样的剧情能量也能传达给观众。


唐福睿说,《八尺门的辩护人》的诞生宛如一段奇幻旅程,先以第二届镜文学百万影视小说大奖百万首奖之姿出版,而后接连获得台湾文学金典奖、金鼎奖文学图书奖、书展大奖小说奖首奖,且成功影视化,皆是珍贵的肯定。


唐福睿曾是执业律师,后来远赴美国加州艺术学院主修电影导演,开始投入影视创作,并以电影《童话.世界》获得“拍台北”银剧本奖。2019年以《八尺门的辩护人》获得镜文学百万影视小说大奖首奖,故事描述一名阿美族公设辩护人,替遭判死刑的印尼籍渔工辩护,牵扯废死议题、政商勾结、权力斗争和种族歧视等议题,发展出错综复杂的法庭故事。影集由唐福睿本人担任编剧、导演,预计在今年6月上映。



八尺门的辩护人 唐福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