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全部作品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我要儲值
我要收費
登入/註冊
我要儲值
全部作品
最新消息
排行榜
焦點作家
鏡出版
IP改編授權
首頁
標籤
標籤
# 陳雪
# 家庭
# 懸疑
# 犯罪
# 歷史
# 推理
# 死亡
# 白色恐怖
# 明朝
# 天地無限
# 耳朵K書吧
# 駱以軍
# 柯映安
# 無父之城
# 新書發表會
# 陳栢青
# 飲馬人
# 你不能再死一次
# 親愛的共犯
共
4
部作品
1
0
鏡文學耳朵K書吧-類型宇宙 陳栢青特輯
週二21:00-22:00@KKBOX
2019-11-04 14:45:40 更新
11月5日縮小一座島嶼的可能性/陳雪《無父之城》耳朵K書吧第十集的大來賓,是知名作家陳雪,她說:「我想寫一本會讓人欲罷不能的小說。」於是她縮小了一座島嶼,建立了無父的小鎮,鏡文學耳朵K書吧帶領觀眾一起來解密創作背後的療癒之路。請鎖定11/5(週二)21:00的耳朵K書吧,陳雪現身說法!📖免費閱讀》《無父之城》🎧關注鏡文學KKBOX帳號【節目簡介】10月29日起,每週二晚間21:00-22:00讓古靈精怪的文壇人氣才子陳栢青和大家週二夜晚【一起聽】好歌K書不寂寞!請鎖定每週二21:00,鏡文學耳朵K書吧!【歷史直播】-------------------------------------------------------CH110月29日走出華文情境喜劇之路/天地無限《辦公室瘋雲》CH211月5日縮小一座島嶼的可能性/陳雪《無父之城》CH311月12日首創「台灣神異小說」新文種/飲馬人CH411月19日無聲至有聲/柯映安《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
鏡文學小編
推理犯罪
# 陳雪
# 耳朵K書吧
# 陳栢青
# 天地無限
# 飲馬人
# 柯映安
鏡文學小編
2
0
陳雪&駱以軍_北中南新書活動懶人包
9/7首場信義誠品,一定要來!
2019-08-31 11:45:51 更新
《無父之城》&《明朝》北中南SOLO巡迴開跑!🚄🚄🚄這週末開始,要給北中南的大家滿滿的陳雪&駱以軍!記得帶書來簽名!要來喔👇現場購書也有79折優惠!🎯【台北】信義學堂*座位有限,需事先報名10/18(五)19:00-21:00陳雪〈我鍾愛與遺失的小鎮〉立刻報名10/25(五)19:00-21:00駱以軍〈這個星球沒有大海〉立刻報名🎯【台中】台中誠品綠園道3F閱讀書區09/29(日)14:00-15:30陳雪+吳曉樂對談《無父之城》有興趣09/28(六)19:00-20:30駱以軍《明朝》新書發表會有興趣🎯【高雄】高雄大遠百誠品書店17F書區中庭09/22(日)14:00-15:30陳雪《無父之城》新書發表會有興趣09/28(六)14:00-15:30駱以軍《明朝》新書發表會有興趣
鏡文學小編
文學/寫實
# 駱以軍
# 陳雪
# 無父之城
# 明朝
# 新書發表會
鏡文學小編
0
0
你不能再死一次
相隔十四年的殺人棄屍案重現小鎮
2025-06-24 13:55:55 更新
最恐怖的遺棄,是在精心布置之後,把你獨自留在原地。桃花盛開的時節瀰漫著血色,相隔十四年的殺人棄屍案重現小鎮,被丟在樹下的少女們長出滿樹的衣裙鞋襪,這是她們最後一次的展覽……那次的我,沒有好好活下來,只能在被世界遺棄以前,自己長出自己。李海燕回來桃林鎮了。十四年前,她的好友丁小泉被裸身棄屍在她家的桃花樹下,因喪妻而終日醉酒的父親被指認為罪犯,隨後縊死獄中。李海燕從此成了殺人犯的女兒,她逃離故鄉,封印記憶,尋求新生。十四年後,桃林鎮又有少女被棄屍於樹下,現場的陳列一一復刻了多年前的殺人案,是模仿犯罪?又或是凶手根本逍遙法外?成為記者的李海燕彷彿受召喚回到桃林鎮,重逢了已成為刑警、丁小泉的初戀男友宋東年,他們懷著各自的理由,試圖找出真相,只是當記憶解封,過去的悲痛也隨之回歸。凶手預告:「七日之內,我將再來。」桃林鎮又有少女失蹤了,生命在倒數計時,在重疊的過去與現在之間……愛回來了,記憶回來了,所有的惡夢也都回來了。【本書特色】★繼書展大獎小說首獎《親愛的共犯》後,陳雪最新長篇作品★在殺戮裡發現救贖、不幸之中尋找幸福,再塑陳雪式死亡美學★毀壞後如何長出新的自己?探究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迷離記憶,勾勒人性的光與影【作者介紹】陳雪小說家。著有小說:《親愛的共犯》、《無父之城》、《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蝴蝶》、《惡女書》等;另有散文集:《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台妹時光》、《人妻日記》等。陳雪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henxue1970陳雪臉書|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660030768陳雪IG|chenxue1970【推薦序】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優聘副教授暨所長專文推介一頁華爾滋Kristin|影評吳曉樂|作家陳思宏|作家陳栢青|作家崔舜華|詩人鄭心媚|金鐘編劇再一次推薦【內文試閱】序曲遠遠就可以看見那一片粉霧,薄霧中,微風吹過,樹葉輕輕搖動,花瓣隨著風吹旋轉飄落,林中開滿了桃花,其中花開最盛的一棵,樹枝上張掛許多物品。最上方是樹梢上一件白色輕而薄,隨風吹起猶如旗幡的水手服,在一片粉色花朵中白得醒目,隨著那件水手服飄動,往左可以看見一件藍色百褶裙掛在枝頭,往右看,一件白色內褲以及白色內衣垂在樹枝上,往下看,一個粉色背包勾在樹枝上,繼續往下,兩隻白色長襪一高一低左右垂掛著,那棵樹就像一個少女所有物品的展覽場。花瓣墜落於發著短草的地上形成一片花毯,花毯中盛開著一張少女的臉。精緻的五官,像是雕像一樣,一雙白色球鞋整齊擺放在她的旁邊。女孩閉著眼睛,蒼白的臉上有輕微的擦傷,長而捲的睫毛沾著露珠,直挺的鼻尖有點微紅,臉頰散落幾片花瓣,一朵桃花落在雙唇間,看起來像是睡著了,但再仔細一看就會看到她脖子上紫紅色的勒痕。女孩鼓鼓的雙頰帶著稚氣,長髮筆直從潔白的耳後順下,垂在胸前。女孩全身赤裸,有一些花瓣落在她身上,在花瓣與花瓣間,有幾處綻開的傷口,血已凝固,傷口大小不一,深淺都有,散布在她的雙乳、肚腹、身側。女孩的雙手在身旁張開,掌心朝天,幾朵花瓣落在她的掌心。少女身邊圍繞著一些人,遠處有更多人朝這兒急忙走來,有穿著制服的員警穿梭,有穿著便服的刑警跑動,有身著防護衣的鑑識人員蹲下,有人拉開黃色封鎖線開始圍繞,有人拿相機上上下下到處拍照,有人拿出長尺這兒那兒逐一在丈量,有人打開各種盒子、試管,拿出棉棒,張開鎳子,戴著透明手套的手在少女身旁做出記號。人群各有任務,拿著各種道具在少女身旁忙碌,遠遠地有警車的鳴笛,更遠處,有人群逐漸朝這裡湧動。「好像睡了一樣。」「就像一幅畫。」「太美了。」「美得讓人感到恐懼。」人們細碎的聲音慢慢傳開,鮮血的氣味與桃花的香氣交織成一股濃郁的味道,有個年輕的警員突然嘔吐了起來。有人企圖衝進封鎖線,有什麼人高聲喊著,呼喊的內容卻聽不清了。第一部歸鄉之人1李海燕永遠記得那棟樓,位於桃林鎮西區一處平地,小時候那個區域還不發達,沒什麼鄰居,要買東西得走很遠的路。爺爺在荒地上蓋了一棟透天厝,種植了一片桃花林跟一個果園。爺爺去世,父親接手後花了很多時間改建,房屋用古法翻修,既新穎又古風,都是父親的精心設計。父親將荒廢的果園剷除,只留下一個農舍和小塊耕地種植蔬菜,保留原有的桃花林,桃花樹數十棵整齊排列,花開時,一片粉色瀰漫,景色嫣然。房屋外是一條通向鎮上鬧區的道路,這兒地處郊區,有一班公車可搭,但父母要到市區辦事,都是開著車往返,傍晚時,遠遠地就可以聽見他們回家的車聲。她時常站在窗邊,望著那一片桃花林,春天時看見花朵盛開,花季之後,花瓣隨風飄落,地上落花成毯,母親會將花瓣拾集起來,問母親要做什麼,母親說,她只是覺得落花很美,掉在地上可惜。有時她會帶著同學回家來玩,尤其是練合唱團的日子,那也是她最期待的時刻,大家努力練唱,唱完就一起搭車,下車後要到她家得走很遠的路,但大家興致很高,走著走著還一路唱著歌。她唱的是中音部,合唱曲有一段女聲獨唱,那是整首歌最重要的段落,她總是屏著氣息,聆聽負責獨唱的女孩那突出於眾人之外的音色,彷彿來自天上的聲音,當那女孩唱著歌,她的思緒整個都被占據了,女孩歌聲裡演繹出的世界,充滿畫面與情節,女孩用歌聲作畫,描繪著歌聲裡的情意,那首歌叫作〈燕子歌〉。她記得校際比賽那天,他們學校合唱團員是搭乘校車去參賽的,出發前她煮了一壺彭大海,她還帶了枇杷膏,這些都是要給女孩喝的,她記得女孩說受到了風寒,嗓子疼,女孩是負責獨唱的部分,嗓子出問題怎麼得了,當她把彭大海遞給女孩時,女孩對她溫柔地笑了。那天演出非常成功,台下所有人都為女孩歡呼,獨唱時她醇厚的歌聲,從低音出發隨著旋律漸漸起飛,高音猶如燕子優美地飛翔,她唱歌彷彿毫不費力,像是張口隨著呼吸就能把聲音傳送出來,聲音在空蕩的禮堂裡流盪迴轉,她聽得好心醉。燕子啊,聽我唱一首我心愛的燕子歌,親愛的聽我對你說一說,燕子啊。燕子啊,你的性情愉快親切又活潑,你的微笑好像星星在閃爍。眉毛彎彎眼睛亮,脖子匀匀頭髮長,是我的姑娘燕子啊。燕子啊,不要忘了你的諾言變了心,我是你的你是我的燕子啊。那是她最後一次聽到女孩唱歌。比賽他們得了冠軍,在回學校的巴士上,所有人都在歡呼。到學校後,女孩的男友在校門口等她,他們聊了一會,女孩對她說:「我們先走了,別忘了我今天是去你家做功課喔!」女孩對她眨眼睛,他們彼此有默契,每當女孩跟男友去約會,她就是女孩晚回家的藉口,她好喜歡跟他們在一起,即使只是短短的幾分鐘,三人在校門口聊一聊,她也覺得很開心。合唱比賽不久後,女孩在某個夜裡出門會見男友,在會合的途中失去蹤影,兩天後被發現陳屍於她家的桃花林。在農舍裡酒醉昏睡的父親被警察叫醒,因為在農舍地上發現了沾有血跡的水果刀,父親被視為嫌疑犯當場被逮捕。她的世界一夜之間毀滅了。她想到以前有人說,桃花會讓人著魔,父親或許就是著了魔才會殺人。是啊,那片桃花林裡,死了一個女孩,就是那個會唱〈燕子歌〉的漂亮女生,鎮上的人們都說是她父親殺了那女孩,可是她不願相信。深夜裡,她似乎聽到了〈燕子歌〉,她起身去窗邊看,光禿禿的樹林,夜霧瀰漫,有人說女孩死去那天,也瀰漫著霧,霧將女孩赤裸的身體包圍,像一層薄薄的膜,彷彿是保護著她,不讓別人窺看。那個女孩叫作丁小泉。燕子歌,丁小泉,桃花林,父親,這些事怎麼連繫在一起呢?她想不清楚,她心亂如麻。警察一次又一次詢問她,那天發生了什麼事,丁小泉來過你們家嗎?你和丁小泉是好朋友嗎?她陷入迷惑,不知如何作答,每一種回答都可能讓父親越陷越深,她只知道父親不會殺人,即使父親酗酒,他也沒在酒後做過任何殘忍的事,他唯一的殘忍,只是用酒精長期地摧殘自己,她知道父親是想讓自己感到麻木,可是麻木到後來會不會變得殘忍呢?她突然不太確定了,她越來越感覺父親可能也有她不知曉的一面,但沒想到那一面竟會是那麼陰暗扭曲。曾經與那女孩並肩的校園,曾經,她家人還一起到過學校,觀看她與女孩合唱團的演唱。有時她會恍惚以為,應該被殺死的人是她,畢竟她是桃花林擁有者的女兒,她也曾睡臥在鋪滿桃花花瓣的土地上。但死去的人不是她。燕子啊燕子,是誰扼殺了你的歌聲,抹去你的氣息,使你成為一具死屍,因而再也無法回答問題呢?她屏氣凝神,等待空中傳來一陣歌聲,等待那不可能的回答。有時她會在夜裡醒來,父親的臉近在眼前,那張早在母親死後就變得頹靡、絕望,甚至變得瘋狂的臉,讓她感到陌生,甚至恐懼。父親說他沒殺人,他只是喝醉酒了。父親狂亂地為自己抗辯,他換了律師,只肯跟律師交談,他說之前的律師騙他認罪,他說他精神正常,他沒有犯罪。她很想大聲地說,他只是太過悲傷,因而日日買醉,他不會殺人,他臉上的瘋狂不是因為殘酷,而是因為絕望。但絕望會不會導致殺人,她不知道。她不知道那將會是她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2訪問時,李海燕總會拿著一本黑色的筆記本,本子不大,單手可以盈握,即使後來大家都使用錄音筆,甚至使用手機錄音錄影,她還是帶著她的筆記本,快快寫下受訪者的話語。她喜歡直接聆聽並且立刻記下人們對她說的話,那種第一手的紀錄帶著直覺般的洞察,即使寥寥數語也可以切中核心,她不信任記憶,正如她也不信任錄音,唯恐因為錄音設備齊全而錯失當場感受到最真實的印象。她的訪問技巧顯得老派,可是握著筆在本子上振筆疾書的她,或許因為沒有時時注視著受訪者的臉,當她偶一抬頭,會發現對方好像卸下了心防,可以侃侃而談。筆記本成了她的屏障、她的保護色,她用耳朵取代眼睛,那些被精心聆聽過的詞語每一個字句都那麼清晰,語調,音色,喉嚨震動,唇齒摩擦,每一個欲言又止,每一次言詞閃爍,或者突如其來的轉折,或有意無意地迴避閃躲,像正在播放的音樂,隨時轉調或音準失常她都可以切實捕捉。她是個記者,提問,觀察,聆聽,記錄,以及從這些之中將某種言語之外的事物提取出來是她的工作,她會走上這條路,有很多原因。三十歲的李海燕,隱藏在纖細亮麗外表之下的她,內心有不為人知的祕密。大學畢業後她做過許多工作,考進報社之後,一開始報導社會新聞,後來寫過一件轟動的命案,報社讓她升職做專題報導,她選擇了犯罪主題,主要採訪重大刑案的受害者家屬、偵辦警察,以及律師、檢察官等,她也曾有機會採訪過犯罪人。她的專題做得深入,得過報導獎,總編覺得她有寫犯罪案件的天分,她的報導從各個角度切入,幾乎不帶偏頗,也不被網路或其他媒體輿論影響,自成一格,有她的觀點。報社很重視她的專題,也給她很大的選題自由,上下班時間不用打卡,她寫稿很慢,拖到主編爆炸,可在截稿最後一刻,她又能寫出精彩作品。她不用每天進辦公室,但只要她一到報社就給大家買咖啡,買給總編、主編與他們組裡兩個編輯,大家要付錢給她她都笑笑說不用,說咖啡店在她住家樓下,老闆都有打折。作為組裡唯一的女性,她感覺自己一定要比別人更賣力工作,她努力做事,拚命三郎似的個性有時會努力過頭,時常採訪到最後,她感覺自己幾乎都崩潰了,遲遲到不了想要的狀態,各種事情陰錯陽差,讓她懷疑自己,但最後總是證明她可以做到。「接近真相,看見人性」是報社給她的專題下的宣傳語,她覺得很諷刺,但也無奈接受了,她做過很多工作,幾乎都無法超過半年,報社是她的避風港、她的歸屬,她是這麼想的,既然不管去哪都會出錯,還不如留在喜歡的地方。她喜歡報社嗎?她喜歡寫犯罪報導嗎?她不清楚,到底是喜歡還是依賴,還是有種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使她必須去接觸那些命案的相關當事人。她想知道「別人」是怎麼想,怎麼活,怎麼度過接下來的人生,所謂的別人,是指跟她一樣有過特殊遭遇的人。親近的人死去了,他們還有辦法好好度過人生嗎?是不是總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或者少做了什麼?追悔會成為他們餘生的命題嗎?一樁命案可能把一個家庭或數個家庭完全摧毀,還活下來的人,都變成什麼樣子?已經偵破的案子、尚未偵破的案子,受害者家屬感受會有什麼不同?這些事,她都很想知道。但她真正最想知道的,其實是那些凶手為何殺人?可是命案偵破,動機往往很難明確證實,大多是金錢糾紛、感情問題,或者衝動殺人,或者計劃殺人,得到的結論有時簡單得令人傻眼。他們會像她一樣嗎?她訪問過的人,有的事發三個月,有的半年或一年,沒有一個人看起來像是正常的,他們或者還在悲痛,或者靠著酗酒維生,或者變得冷漠疏離,不想多談,當然也有心有大愛的,即使遭受痛苦,也還在努力幫忙做志工,加入撫慰受害家屬的機構。可是李海燕知道,那些都是掙扎,都是表象,就是因為死亡的陰影與傷痛還在,所以若不全然放棄生命、自生自滅,就會變得特別積極,好像每一分鐘都在證明自己已經走出來了。就像她自己。她掩埋了自己曾經叫作周佳君的過去。她原本生活在一個很簡單的家庭裡,父親當外商公司主管,母親是家庭主婦,周佳君十二歲那年,爺爺去世,父親辭掉工作,帶著她與母親一起回了故鄉,一家人住進了那棟三層樓房子裡。母親主持家務,父親在家操作股票,夫妻倆都沒去上班,有很多時間跟家人相處,父親在小鎮有很多朋友,他也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家裡的桃花林花開燦爛,有時會有鎮民來觀賞,父親會在桃花林裡擺放幾張咖啡桌,招待前來賞花的客人,樓房也在父親手中經過翻修,變成具有特色的建築,他們三人擁有這樣一片天地,彷彿世外桃源。她十五歲時,有一天母親突然強烈腹痛,檢查出末期胰臟癌,父親散盡家財極力讓母親接受治療,不到三個月母親還是病逝了。母親離世後,父親完全崩潰了,他開始酗酒,漸漸生活失能,後來他幾乎睜開眼睛就是喝酒,整天在桃花林裡遊蕩,他不再與鄰居互動,不工作,桃花林也不打理,他蓬頭垢面徹底成了行屍走肉,有時就睡在桃花林的農舍裡,一身酒臭,彷彿無家可歸的人。當時還叫作周佳君的李海燕,每天自己做飯,還得照顧父親吃穿,自己搭公車上下課,晚上回家還要做家務,生活簡直大亂,但為了生存她也只能咬牙苦撐。然而十六歲那個春天,有一天,丁小泉在深夜失蹤了,兩天後她在學校上課,警察到學校通知她,說父親遭到逮捕,要帶她去警局問話。她到了警局花了好長時間才見到父親,等待時,聽到警察說有農人早上路過她家的桃花林,發現桃花樹下有一具赤裸的女屍,死者就是小鎮裡失蹤兩日的少女丁小泉,周佳君的父親因為身上有死者的血跡,立刻被逮捕了。父親的嫌疑重大,血跡、凶器、指紋俱全,父親在農舍地上醉到不省人事,警察來逮捕他時,仍酒醉未醒,他說他不記得有遇到什麼女學生,也沒去過桃花林。附近沒有人可以證實周富的不在場證明,案發現場就在他家的林子,他就是離現場最近的人。丁小泉是群英高中知名的美女,丁小泉同學作證說有一次周佳君生日招待了很多同學去家裡,丁小泉就是其中一人。丁小泉沒有受到性侵,有專家說可能是因為周富醉酒所以不舉,周富可能因為喪妻悲痛,心生幻覺才誘拐了丁小泉,或許因為丁小泉反抗,才被刀刺死。丁小泉的家人證實幾日前她曾說想要去周家的桃花林賞花,家人才說好要一起去的,沒想到她就遇到了不測。也有鄰居婦女舉報說自己曾在路上被周富騷擾,酒醉的周富,時常在大街上把女人認作是他的妻子,對人拉拉扯扯。這些證詞對周富都非常不利。周富的供詞反覆,從不記得,喝醉了,慢慢變成好像記得,最後坦承犯案,但後來卻翻供說自己是被警察逼供,說被律師誤導要以精神喪失為理由幫他辯護,所以他才認罪,他堅稱自己有喝酒但沒有殺人。然而翻供無效,偵查庭上周富仍被求處重刑。周佳君在父親被捕之後,輿論像潮水在她身邊散開,媒體每天追蹤報導,坊間各種捕風捉影,他們的住家地址被惡意公開,父親的照片也被披露,此後生活就變成了地獄,「殺人犯的女兒」變成她的名字。無論在學校或在鎮上,她走到哪,大家都議論紛紛,若不是當面指責,就是背後謾罵。偵查期間,有許多記者守在家門口。她去學校上課,書桌上會有寫著「殺人凶手」、「變態的女兒」、「怪胎」之類的紙條,她去上廁所,會被同學圍堵,往她身上丟垃圾,她家玻璃窗被人用石頭打破,大門、牆上、地上被潑漆寫著「殺人償命」、「血債血還」。殺人凶手的女兒到底是什麼?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思考,該怎麼做,人不是她殺的,但她必須負責,父親殺了人,她也有罪過,她到底該如何償還?她最愛的父親殺了她最好的朋友,她要負多少責任?面對責罵她想要回嘴,但想起丁小泉慘死,想起丁家人的悲慟,她覺得自己不配感到難受。血債血還,要如何去還?她到處都聽到有人在說,丁小泉死得好慘啊,周富是禽獸,殺人不眨眼。父親到底有沒有殺人?為什麼殺人?細節她都不清楚,她根本無法想像那晚在農舍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小泉早就被父親抓到農舍,為什麼她都沒發現?可是父親與她之間早有隔閡,她很害怕靠近那間臭烘烘的農舍,她只是負責煮飯、洗衣,沒有力氣去督促父親洗澡梳頭,那個滿臉鬍渣,一頭亂髮,每天酗酒,隨意嘔吐,無故號哭,在農舍一角蜷縮著的人,已經不像個正常人,她有好久的時間,都不敢與父親對望,因為父親發紅的眼睛裡,已經失去了所有她可以辨識的東西。父親尚未被定罪,卻已經被大家宣判了死刑。事發之後,她僅剩的親人只有她阿姨,她執意要去上學,阿姨跟姨丈來家裡照顧她,但就連阿姨也擔心被鄰居得知身分,只好開車繞遠路到隔壁小鎮去買東西,阿姨跟姨丈出門時,周佳君躲在家裡,把窗簾都放下,可是即使那樣,她都還是會聽到外面有人在叫囂,她開始無法入睡,即使睡著也會惡夢連連。有一天阿姨聞到屋子外頭有濃重的汽油味道,「桃林鎮不能待了。」阿姨說,「再下去會出事的。」周佳君眼前好像看到有人已經放了一把大火,燒毀了她生命中的所有。阿姨跟姨丈商量著不能再猶豫,立刻把她帶到了阿姨位於另一個城市的家。他們落荒而逃,東西都來不及收拾。好幾次他們要去監獄探訪父親,都被父親拒絕。有一日她接到律師轉來父親的信,不久後父親就在看守所上吊自殺。父親死後,淒涼的喪禮潦草辦理,阿姨與姨丈收養了周佳君,阿姨說也許改個名字對她比較好,她說想要取名叫海燕,周佳君此後便以李海燕的身分,在W市裡生活,直到她大學畢業找到日報記者的工作,她才從李家搬走,自己到報社附近租房子住。事隔多年,她越來越少想起那棟透天厝以及那一片桃花林。她變成一個沒有過去的人,直到有一天,她在工作的報社,接到一通電話。「周佳君,我知道你在哪,你逃不掉的。」那個聲音聽不出男女,詭異的聲線異常恐怖,說完這句話就掛斷。此後,李海燕每天半夜就會突然醒過來。所有的惡夢都回來了。
鏡文學
推理犯罪
# 犯罪
# 死亡
# 推理
# 陳雪
# 你不能再死一次
# 親愛的共犯
鏡文學
0
0
無父之城
一宗小鎮少女失蹤案帶出一代人的創傷
2025-06-19 10:33:22 更新
有些祕密,你甚至對自己也不會說出口。父親的缺席及無父之子的失落在小鎮若無似有隱現。眾人究竟該如何穿過記憶的海,抵達答案所在的彼端?▎這是一座父親缺席的城,一個人的消失與離開有各種可能與結果。▎海山鎮上的議員千金在生日派對隔天離奇失蹤,私家偵探陳紹剛受議員之託追查其女下落,因而結識到小鎮採訪作傳的作家汪夢蘭,各負創痛的兩人相互溫暖,挖掘線索同時深入自己,求救贖般投入調查。少女的人間蒸發陰影般籠罩小鎮,也召喚出小鎮居民隱而不宣的祕密:地方望族的興衰糾葛及政治角逐、神祕的新興宗教神水社、復歸的政治迫害記憶……眾人各懷心思,供詞莫衷一是,汪陳兩人試圖拼湊出線索,竟發現關鍵都直指同處。透過尋人,陳紹剛欲彌補曾經的家庭錯憾,汪夢蘭為鎮民整理白色恐怖受難者身後筆記時,竟視見父親自死的答案浮現……兩人逐步接近真相的過程中,如何能各自從荒蕪毀棄中歸來?【本書獲國藝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本書特色】★作家陳雪全新長篇懸疑力作,開展華文類型創作新格局★文學深度與娛樂價值兼具,探問自身、家庭、歷史困境的核心★陳雪長篇前作《摩天大樓》影視化計畫確定,本書亦瞄準影視化量身打造【作者介紹】陳雪小說家。著有小說:《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蝴蝶》、《惡女書》等;另有散文集:《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台妹時光》、《人妻日記》等。【內文試閱】第一部車沿著橋爬坡上行,水泥舊橋,每隔幾年新漆,路面都已斑駁,挖挖補補,可見其使用頻率與耗損。跨越雙和城與台北城的這座橋,建成於一九七三年,初期需繳過橋費三十元。橋下水岸以假日早晨的二手市場聞名,千百個帳棚搭起的市集,從舊物、古董、家具、電器到各類大小物品,吃喝用度,儼然一個百貨具足的「二手物」世界。陳紹剛騎著他的二手SUZUKI重機輾轉在城市裡遊蕩,如今他再也不用開著警車巡邏,卻依然保持著四處搜尋的習慣。上橋,下橋,五分鐘路程就進入新北城區,一橋之隔隔開兩個世界。調查員陳紹剛將位於北市區的狹窄租屋內物品全部淨空,在接下調查案後第二日就遷入命案發生的大樓,此大樓為捷運附近的舊樓改建,樓高十二層,住戶近百,他最新的居處為大樓中短期租賃的出租套房,此套房持有人與管理者並非同一人,而是由某租戶透過仲介向屋主租下五戶套房,改建成商務型短租套房,內部裝潢雅緻,家電全包,房價為每週五千,含管理費與每日房務清潔。房租由申請調查人R小姐支付。陳紹剛從北市租屋帶走的私人物品不多,上一個住處也才待了一個半月。一台筆電、相機、錄音筆、幾件換洗衣物、幾本資料簿、一組五公斤的槓鈴、一箱雜物,就是全部家當,他幾乎都在各個短租房間內遊走,隨著調查案件遷移,他逃離曾與妻兒共住的公寓,那裡變成堆放他之前所有「私人財物」,亦即以前還有「家」的時期所擁有的舉凡家具、家電、生活用品、紀念品。曾經他試圖回到家中過夜,床鋪上的防塵布一掀,周遭擺放著沙發、餐桌、冰箱、電視的屋子,生活裡的魅影追趕上來,使他連夜奔逃。事件之後,陳紹剛幾乎都在移動,最初有大半年時間他整日開車亂轉,累了就睡車上,髮鬚不剪不刮,渾身酒氣,因此被警察盤查過幾回,後來他住過廉價旅社、賓館、租賃短期套房,但無論住在何處,他都不添購家具,不睡在床鋪,而是習慣於窩身在睡袋裡,好像隨時可以起身逃跑。這次的居所已經是許久以來未曾體驗過的「奢華」,新近改建的樓中樓套房,裝潢猶新,使他初初進入屋內就倉皇想逃,若不是為了就近觀察,他恐怕會立刻搬離。幸而臥室設在二樓,他不用上去,也見不到,他把家具靠牆堆放,維持屋內的空曠,因應工作之便,委託人R小姐請人送來黑白雷射印表機一台,他每日將各種資訊列印,逐一清查、筆記、畫線、製作圖表。他交代清潔房務的大姊不要進入房間,只清潔浴室,垃圾也由他全部用碎紙機處理過後自行處理。陳紹剛將最近收集的剪報、影印資料從袋中取出,套房內沒有大桌子,他用客廳茶几權充書桌,在木頭地板上鋪上壁報紙,以便寫字圖畫,牆壁設有固定式櫥櫃,僅有一面空牆,他用3M可重複撕貼的膠帶在牆上貼滿白紙,方便張貼資料。他喜歡趴著或站著工作,在地板與牆壁上將線索如地圖全張掛起來,照片、剪報、地圖、大頭針標誌著的資訊層層疊疊,使房間變成以往警局的特別偵察室,倘若有人誤入其中,或許以為陳紹剛已陷入瘋狂。然而他必須如此專注,唯有進入工作狀態,他才可稍微緩解對於居所的不安、擺脫往事與幽魂的纏繞。唯有進入尋找他人的生死之謎,方可解除他對自身命運的質問。夜裡,他研究大樓的平面圖,每個出入口、閘門、通道、梯間,甚至連管線都仔細研究,他想起日本人迷戀香港的九龍城寨,曾有建築師畫過極為細密的剖面圖,真是令人讚嘆,然而那是怎麼做到的?如何敲門、拜訪,使得這上百戶人家願意讓他入內觀察?陳紹剛揣想這棟大樓的內部,真是非得住進來無法看透的,即使入住後,也像是在黑暗中摸尋,當每一個戶住屋將門關上,漫長的走道就哪兒都通達不了,電梯與電梯之間連結的只是樓層,無法相互理解。他感覺這裡非常合適於他,外觀嶄新、內裡老舊、缺乏管理,彼此不相聞問,房租直接匯入銀行帳戶,關上房門,與誰都無關。但如果大家都是這樣的性格他的工作就不保了。他打電話,敲門,在對方掛掉電話或砰地關上門之前,爭取一點點對話的可能,像是推銷員。他想起以前警察的生涯,不知是否過去的身分影響,他身上具有一股不容他人拒絕的能力,不知是親和?信任?威嚇?或幾者兼有?總之,他身上有什麼特質,使他易於從事調查行業,公司裡他的破案率比誰都高,但命案對他而言依然太過困難了,失去那張警察證件,也意味著失去合理訪談他人的機會,他現在靠的是收買、討好、死纏爛打,人們真奇怪,心裡明知明哲保身,多說無益,但最後,肚腸子裡總埋著些什麼想說,你得找個方式讓他甘心說出來。他透過過去的工作關係,搭上一個負責此案的刑警,可同步更新最新案情,但光是這樣不夠,他像一條蠹蟲,找到縫隙就鑽進去,即使這案情根本是銅牆鐵壁。一個男人的失蹤以及死亡,私下到徵信社顧人調查的,並非男子的家人,卻是一個神祕女子R小姐,R開宗明義即說明自己是男子情婦,兩人相戀兩年,原本已相約出逃,沒想到男子卻離奇失蹤,甚至意外死亡,她不相信警方的調查所得「自殺」的結論,她自認男子與其相愛,即使要赴死,也唯有與她殉情而非選擇自死。每一個人的死亡都令陳紹剛想起他的妻與子,猶如每個人的喪失都與他切身相關。他拯救不了妻兒的喪命,當然也免除不了那些當事人的失蹤或喪亡,然而他以介入旁人的死亡為業,彷彿於生死之途中,還能與死神對奕,令那場死亡擁有更多意義,找出某些解答,儘管結果可能造就更多傷害,但總有人想要答案,即使是令人失望的結論,仍有人願意為此付出高額代價。例如R。多年前的陳紹剛是個將大多數的時間心力都投入於工作的警察,他有一段堪稱美滿的婚姻,一個剛上幼稚園的兒子,晉升刑事組小隊長,人生事業正值壯年,即將攀上顛峰,他沒日沒夜地查案,有時幾天不回家,妻子沒啥抱怨,直到那個要命的下午,妻子接回下課的兒子,卻因在門口與鄰居攀談,疏忽看顧兒子,僅短短一分鐘,兒子為追逐手中掉落的皮球,鬆開母親的手,獨自跑向外邊馬路,被突然急駛而過的汽車當場碾斃。陳紹剛的世界崩塌了。接下來的日子,生活變得如同在水影中、夢境裡,真實不再真切,但惡夢從不間斷,水光兀自翻映,印象影影綽綽。喪禮後,妻的情緒起伏瞬變,從悲傷自責、逐漸變成憤怒狂躁、而後臻於越形嚴重的妄想與幻覺。妻說她總是看見孩子在屋裡四周走動,每日回得家來,「我沒有放開他的手」,妻神色迷離,喃喃自語,「從來沒有放開」是她最常說的話。妻不再開車、搭車,漸漸不出門,她似乎想藉由這個動作,將時光退回那個下午,她沒有因為鄰居的寒暄而分心,她不曾放開孩子的手,孩子不曾為了撿球而跑向馬路、那輛汽車不曾在要命的時刻飛快駛過。所有陰錯陽差不曾發生,時間被凝凍在不幸發生之前。妻子甚至坦承自己早有婚外情,與公司同事每週一次幽會汽車旅館偷歡,認為是自己的出軌導致心不在焉,「這是報應」,自己外遇造成兒子的死亡,「該死的是我」,妻子哭號。陳紹剛沒看見現場,無論是妻子偷情或兒子死亡當下,但妻子一次一次訴說,他腦中映現出更多幻造的影像,清楚得使他必須閉上眼睛避免因悲痛而刺瞎雙眼。「別再說了,我都原諒」,他安慰哭嚎不停的妻,但內心破散無以凝聚,時間催逼著他,來不及為愛子之死悲傷,便要急著挽救可能尋短的妻,生死在指尖交錯,誰有罪,誰無罪,已無從分辨。妻心中日復一日悲傷與懊悔蔓延,演變成對他的叫罵,原來妻子不快樂已經很久,他以為的不抱怨與寬容,只是因為個性隱忍,妻子越是恨他,就越恨自己,他越安撫,妻子的自責就更深,他幾乎弄不清楚自己該如何說話、反應、作為,才可以使兒子活轉,讓妻子正常,所有事物都來不及,甚至連自己也無從挽救,喪假結束,他又投入工作,說是手頭上的案子正在破案關頭,但陳紹剛知道,自己也在逃避回家,逃避面對妻的崩壞,陳紹剛越是痛苦,就越沉溺於辦案,一日他回家,妻子留書出走,「別再找我,我看見你就會想起兒子。為什麼死的不是你。」他請了長假開始尋覓妻子,動用一切關係,使出所有本事,花了一個月才查出妻子落腳於羅東一處旅館,警方趕到為時已晚,妻子已於那日凌晨燒炭自殺。此後,陳紹剛辭去工作,搬離住處,他無法再居住於任何有具體形貌的「家」中,他早有飲酒習慣,此後花費更多時間盯著酒杯發愣,仰頭長飲讓血液注入麻醉劑,一年過去,因酒精中毒住院,老爸老媽在一旁哀哭,以前的搭檔發狠痛罵,罵完也是哀戚,苦勸他到以前長官開設的徵信社工作,他活著不為自己,去上班也沒什麼不可,醉生夢死,在哪都行。他又回到職場,徵信社調查員,沒警徽,做的也是類似警察的工作。每次接案,遞送「可靠徵信社」的名片,他懷疑自己並不可靠,知道自己還有隨時發作的酒癮與揮之不去的惡夢,但他是那種一旦開始工作就像狗咬住骨頭不放的人,給他什麼他都做,都能做得好,非得查個水落石出不可。奇怪他內心如此荒敗,活得毫無半點滋味,卻擅長解除別人的難題。最初做的都是尋人,妻子失蹤的那些時光,他找遍了整個台灣,他沒尋回他的妻,到了徵信社卻協助了各式各樣的人們尋獲離開的人。某些男人尋妻,另些女人尋夫,幾對心碎的父母尋子尋女,某些飼主尋找寵物,他做得得心應手,在業界闖出名號。而後,從尋人的過程導入一樁他殺案件,此後彷彿又回到警局的工作,他又出沒於他殺或自殺命案的現場,收錢辦事,他的角色與過去的警察身分不同,遵循不同規則,卻朝向同樣的方向。他一直在各種尋找與解謎的過程,將他人斷裂的人生故事補綴起來。而他自己的人生,仍停留在家破人亡的當時。一個人的消失與離開有各種可能與結果,他自己實際上也是個不斷設法消失與離開的人。每一次啟動調查,陳紹剛都會更換一次以上的住所,即使雇主沒有支付住宿費用,他也願意自費租賃旅社、飯店、民宿,甚至只是一個破舊的房間,因為他必須在這樣的環境裡才能入睡,得在任何與家無關的地方,他才得以安眠。他選擇的或許是跟被調查人有關的地點,或者,隨著調查不斷移動住所,除卻收集資料,另也有熟悉環境的用意,離開警局之後,他鮮少對任何地點產生歸屬感,甚或,所謂的歸屬感就是他正在逃避的東西。他失婚失業,家破人亡,他搭公車、捷運、高鐵、火車,或騎著645cc重機,循著失蹤人口、離家逃妻或外遇調查等委託案件,穿行在這個島嶼的大小鄉鎮,賺取生活必須。他讓工作盡可能忙碌,他追尋著那些世上還有人掛記、需要、索求著的,那些迷失或躲在不知何處的男女老少,有人願意在正規警察系統以外,透過私人委託的方式持續追尋。而他正在尋找失蹤者的他,卻是個無人需要的人,一個無用、無愛之人努力搜尋著「還有人愛著」的人,這是個矛盾,陳紹剛活在這個矛盾裡,像躺在一個已經破損的口袋。被調查人J先生,於今年二月失蹤,四月社區清洗水塔時發現J陳屍塔中,經各方盤查、訊問,因為遺書具備,且死者無外傷,現場也沒有打鬥痕跡,警方排除他殺嫌疑,認定為自殺。陳紹剛雖然收集這些警方調查進度,但委託人R交與他的,是徹底找出與J生活、工作上所有相關人士,進行深度訪談,R想要他重建出J失蹤前最後一週的生活關係圖表,尤其是J的妻子、岳丈、公司合夥人,以及R小姐始終懷疑的年輕情婦「小四」S小姐。他必須一一訪談名單上的人,這些可能認識J先生的人士,才能給與他想要的訊息。他打電話約訪,幾乎不曾被拒絕,人人彷彿都帶著歉疚,似乎都想要對命案說點什麼,而最後說起的總是自己的人生。真相藏匿在話語之外。並不存在所謂的真相。有一些事物隱藏在另一些事物之中。為什麼有人願意對陳紹剛坦露心事,陳紹剛覺得困惑,也覺得答案再清楚不過,這些他選中的人,與其說被他選中,不如說他們都在等待一個可以開口說話的機會,明明想要躲得遠遠地卻又忍不住開口訴說,無論是討論死者生前與他們的交往或自己的身世,這些都是因為死亡引起的效應,無論是實言或謊言,無論說話動機為何,如今他們都需要傾吐,這些話語埋藏在他們體內猶如一個會咬齧他們的怪物,唯有一吐為快。夜裡,當他打開錄音檔,從電腦喇叭反覆播放,這些他曾聽過的聲音,那些他已經刻畫在心裡的形象,臉部線條,五官,皮膚色澤,說話音調,口吻,措辭,表情,一再一再銘刻在他記憶裡,他飛快揮舞手指敲打鍵盤記錄下所聽到一切,就有更多訊息撐開這些看得見的表象,流溢到畫面之外,有時他得停下手中動作,聚集心神,讓這些說話者停頓,最後一個字句散落在房間裡,留下咿──的尾音,電腦運轉聲低低鳴響,彷彿那些未被說出的話語還散落在主機裡,隨著散熱器的熱風飄散在房間內。當他人的生命正在消失或瀕臨死亡的邊緣,當陳紹剛集中心志於建構起當事人所愛、所恨、所依賴、所逃避、所恐懼、所慾望,一切的一切,人事時地物,空曠房間裡,各式資料紙張隨著空調輕輕翻動,那些速拍照片、翻印紙張、表格圖記,那些錄音檔裡打字記下的人聲話語,那些他企圖於腦中慢慢建構起的,關於R的生與死,消失與離去,像逐漸升高的塔樓,帶送陳紹剛攀向某個極其危險、又令他感到安全的所在,像一個漩渦,如一朵隨風飄送的雲,像一隻於沙漠裡踟躕的駱駝。陳紹剛在深夜的瞌睡中驚醒,突然感覺J先生附體於他,他茫然走出房間,搭上電梯,走到頂樓上的水塔,他不自覺地沿著J先生死前一晚的路線行走,那個狹窄的水塔間,是J先生最後的歸宿。他是這樣做的嗎?找到繩索,將之繫於鐵架上一個牢固處,結好繩圈,將生命的所有重量交付於雙手,死或者活,全靠他的雙手定奪。臨去的一瞬,J在想什麼呢,是不是正如過去陳紹剛思考過無數次的那樣,選擇死亡或者活下去,其實毫無分別,差別只是有沒有能力去執行,會不會是用擲銅板決定這樣或那樣,生死一轉念,銅板人頭向上,就決定了結局。陳紹剛彷彿有感應,J先生走進水塔那天,那個幽靜的午後,時間很足,可以漫漫行事,所有動作都極其悠然,幾乎可以稱為藝術,他將繩索調好,套圈於頸脖,開水服下藥物,調整身上衣衫,撫順幾日未洗的亂髮、將繩圈套緊,掂掂腳下的矮凳,雙手搆著頂上的鐵桿試試其堅固能否承擔到最後一刻,一切都已備妥,再沒有需要猶豫與思量反覆的,感到終於鬆懈與某種愕然歡快,是啊,在此時,過去終於退後,只要鬆開手,雙腿如舞蹈般下蹲,只要深吸一口氣,躍高,後踢,下墜,繩索會拉直他身體,鎖緊喉嚨,他就可以擺脫過去到達未來。陳紹剛在最後一刻鬆開頸子上想像中的繩索,他不是J,但他知道J確實死於自殺,他站起身,甩甩頭,感覺體內有種東西死去,而另一種東西生出,他跨出幽暗的水塔,知道這個案子已經結束,他要進行下一項任務,讓任務與任務延長他的生命,他要去找出那些失蹤的人,替他人尋找他自己所未能尋回的生命。
鏡文學
推理犯罪
# 家庭
# 懸疑
# 歷史
# 陳雪
# 白色恐怖
鏡文學
1
探索
最新消息
作者一覽
關於
關於我們
公司簡介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幫助
常見問題
合作洽詢
聯絡我們
追蹤
客服時間:週一 ~ 週五10:00 - 18:00(國定假日除外)
客服電話:02-6633-3529
客服信箱:mf.service@mirrorfiction.com
© 2025 鏡文學 Mirror Fi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鏡文學 App
好故事從這裡開始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