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神明发声,为人民喉舌──刊读《乩童警探》三部曲-鏡文學

为神明发声,为人民喉舌──刊读《乩童警探》三部曲
文| 2021-03-03


(少量涉及剧情,阅读慎入)


国外有灵媒,台湾有乩童,灵媒告诉你死人的遭遇,乩童传递神明的声音,当乩童变成警探,他会利用神明的声音办案吗?


罗蛰,从小被温府千岁收为义子,成为乩童为街坊邻居解决疑难杂症,受人瞩目又备受尊重。罗雨是他的弟弟,羡慕哥哥总是夺取众人的目光,装成乩童却遇恶灵上身,从此罗蛰不再当乩童,不为神明发声,却当上了警察,脚踏实地查案。和弟弟的关系,却也成为解不开的结。



镜文学_乩童警探三部曲

《乩童警探》三部曲套书

张国立/著

出版日期:2021/01/29



张国立的《乩童警探》三部曲,透过三件案件去勾勒出台湾警察的模样以及犯罪现场。在台湾各式各样的翻译小说都不缺,日本的警察、欧洲的警察、美国的警察,读过加贺恭一郎那种里长伯式的查案法,看过马丁‧贝克常常得跨越城市的侦查,又或者是整天酗酒的哈利警探,我们却不是那么清楚怎么跟别人描述台湾的警察是怎么办案。反倒是乩童,宫庙都有,说不定我们都见过,也许哪天其实曾经目睹他们神明上身、斩妖除厄。


既然是退休乩童办案,三个案件也各自与鬼神有点关系,《偏心的死刑犯》因为有灵感体质的罗蛰惊觉被行刑的犯人状态不对,才及时救回被行过刑的犯人,并重新检视原本就疑点重重的案件,后来也再度走进宫庙找寻案件真相。《双重谋杀》中,被谋杀的死者的指纹居然出现在下一个死者身上,如果确实是前一个死者复生犯下罪案,是不是真的得靠神明来指点迷津?《死亡的深度》中,罗蛰为了找失踪女警出现在碟仙活动的现场,退休乩童碰上碟仙,九死一生还被自己同事抓起来审问。后来凶手在每个犯罪现场都留下一枚平安符,是为死者祈求平安?还是要留下犯罪签名?


作者在这个系列中一如往常的描写著我们身边的大小事物,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每个角色。因为姓氏昺实在太罕见而被取代称、老爱吃东西的丙法医,整天唠唠叨叨讲干话却又非常照顾自己下属的齐老大,好胜心强、老爱跟罗蛰比较的干练女警飞鸟,背负著过去的神枪手前辈石天华,以及不再当乩童斩妖除厄改当警察除暴安良的罗蛰,形成了这个系列的核心团队。


人的案件还是要人来解,虽然罗蛰有神明的力量,办案却并不全然倚赖神明,多半只是因为这个过气身分,成为被其他同仁嘲讽的对象,或是被记者大书特书地转移焦点。故事中有警察之间的争功诿过与权力斗争,也有媒体的搧风点火与犯罪者的投机侥幸。各种你我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就轮番在书中上演。




三本书各自有非常残酷而沉重的主题,不论是死刑废除的争议、熟人性侵、性别认同的迫害,又或者是安乐死,都是想起来头皮会发麻的议题。然而作者的黑色幽默,以及轻快戏谑的笔触,让整个故事不会那么愁云惨雾,反而让人能够逐步地跟著罗蛰去探寻这个世界的真实样貌,了解台湾发生的各种事件,唤起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的关怀。


而三起案件也各有特色,从《偏心的死刑犯》开始,打不死还器官错位的死刑犯,就给人一种荒唐又奇妙的起头,也带出各角色的性格与案件的走向。在奠定整个系列的黑色幽默基调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到了《双重谋杀》后,仿佛在嘲讽法医的死亡迹证,以及令警察疲于奔命的连续杀人事件,却又不至于让人感到血腥,而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死亡的深度》则让人直接意识到真实世界的时间流动,因为疫情戴著口罩办案的警察们,模拟著凶手的行动,甚至还相约去看去年重新上映的《东京教父》与《阿基拉》,一瞬间那些角色的形象更为立体,仿佛就是隔壁邻居一样亲切,又或者是一样难搞。


即使不以乩童的能力办案,罗蛰也还是跑遍宫庙寻求各种线索,这真是台湾不可或缺的一隅风景,和关老爷谈心或是跟财神爷求财也是家常便饭。而一边在查案,罗蛰也一边找寻著自己的弟弟,试图弥补过去的伤痕,更邂逅了各种女孩,和案件的关系人或是身边的同事有著爱恨纠葛。虽然不像欧美的冷硬派侦探整天酗酒、际遇悲惨,但有自己问题的他也化作一种属于台湾的冷硬派主角形象,不只工作,也写生活。


而这三部曲也首尾呼应,测度著死亡的轻重,衡量著人主宰他人死亡的权利。《偏心的死刑犯》里喊著“人不是我杀的”的死刑犯,竟在行刑关头有了差池,说不定真的是神明在为他伸张正义。而在《死亡的深度》里面,自认为是神的使者,觉得自己在做好事的凶手,碰上前任神的使者,罗蛰这个乩童警探,两人的对决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对抗,人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吗?而一个人到了死亡的尽头,应该苟延残喘地活著,还是有所尊严的死去?这个答案,问神明,神明说不定也会要我们自己考虑。




初读这本书,真的会期待罗蛰会起乩,找神明来帮他,利用超能力获得案件的线索,或是民众向神明控诉,派出罗蛰来办案。但实际上天助不如人助,即使他通晓天机,有些事情还是只有人自己可以做。不论是那些残酷又荒谬的案件,还是他与弟弟千丝万缕的关系,都需要靠他自己化解。虽然同事整天笑他,这本质上还是非常脚踏实地的警察故事,没有什么滥用超能力的桥段。不过真的也是满想看看罗蛰起乩跟温府千岁闲聊,不知道成为神明的义子都会跟祂聊些什么呢?总觉得在张国立的笔下,这个系列应该还有许多可能性。


另外在《死亡的深度》中,还收录了漫画家Peter Mann改编的段落,罗蛰与伙伴们的形象立刻跃然纸上,原本作者的笔触就相当有影像感,图像化后更是充满不同的趣味。虽然可能和每个人心中想像的形象不同,但这个故事真的是变成影像也很有趣的内容,希望有机会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尤其漫画家挑选的段落真的很有紧张感,在山区追逐的情节拍成电影应该也很刺激。另外我觉得作者很适合讲齐老大的台词,真希望有机会听他配配看呢!


虽然故事里面没有起乩的桥段,却也提及部分乩童的习俗与禁忌,以及介绍了不少宫庙,因此读起来非常亲切。若译成外文,不知道外国人对于乩童的理解,会不会真的很像灵媒?与神明对话的使者,似乎是世界各地都有的角色,只不过定义与用途都不太相同。故事中提及的议题,也是许多人都会碰上的课题,而作者以其独特的诠释,化为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


阅读各种警察小说或犯罪故事时,总会随著办案的历程窥见人心较为阴暗的一面,藉著阅读这个系列,也让人再度检视台湾这块土地上的问题。就像齐老大说的:“凡是人,必有可杀之处,找到可杀之处,就找到凶手。”看起来温柔婉约的女子或是气宇轩昂的男子,说不定也包藏祸心,查案过程总是艰辛而使人心累,透过罗蛰这种老是被当成调侃对象的主角,以及其他逗趣的伙伴,读来也就不这么烦闷。


看起来不会过度悲惨的冷硬派主角,读起来也是很棒的!



本文作者


常被问笔名怎么念的文字工作者,台湾推理作家协会理事,现任博客来推理专栏“时事新鲜报”作者,曾任读册侦探学堂选书人。办过推理课程、几场推理电影包场、访问过几个推理作家,致力推广各类形式的推理。最近迷上不会侵吞实体空间的电子书,开始囤积电子书与阅读器,累积更多书债。对了,刊念“刊”,是干干木,不是王王木。


部落格:https://twinsyang.net/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twinsyang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