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当代客语文学创作 为台湾文坛注入新活水-鏡文學

启动当代客语文学创作 为台湾文坛注入新活水
文|  2024-05-16


由客家委员会与镜文学合办“当代客语创作计画”今(16)日举行启动记者会,邀请7位不同世代的知名作家分享创作历程,客委会主任委员杨长镇表示,语言的使用形塑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当我们有能力使用母语进行文学创作,才能让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真正流传下去。



▲左起为客委会主委杨长镇、顾问陈万益、作家高翊峰、作家甘耀明、计画主持人利玉芳、作家李旺台、作家吴鸣、作家罗思容、作家张芳慈、作家张郅忻、顾问彭瑞金、镜文学执行总编辑张惠菁。(图/镜文学)


杨主委指出,“当代客语创作计画”特别邀请7位老中青世代知名作家,用全客语创作诗词、小说,其发想来自14至16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将母语创作从拉丁文解放出来,以及在中国的五四运动下,华语从文言文的束缚中获得解放。感谢所有创作者参与此项计画,为了让客语不再是古老的想像,需要有更多人响应用客语创作,激发新的文学生命力,母语也才能够延续生存下去。



▲客委会主委杨长镇。(图/镜文学)



▲计画主持人利玉芳。(图/镜文学)



▲镜文学执行总编辑张惠菁。(图/镜文学)


“当代客语创作计画”为客委会首度推动,由利玉芳担任计画主持人,聘请陈万益、彭瑞金、范文芳3位老师担任计画顾问,邀请7位客语文学资历丰富的创作者,包含小说家李旺台、甘耀明、高翊峰,散文家吴鸣、张郅忻,诗人罗思容、张芳慈,将以1年的时间进行创作,而创作成果将在115年问世。



▲由客家委员会与镜文学合办“当代客语创作计画”正式启动。(图/镜文学)


今天7位创作者均亲身出席分享构思、创作历程,期待带给非客语族群启发和刺激,实践语言的多元精神,并透过客语创作来描绘当代生活经验、思维与想像,将客语文学之美展现于世。客委会也期待透过当代客语文学创作,以语言的异同、特点,能够像星星连结成星座,星座连结成星空,成就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让客语文学之美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


创作者简介

李旺台

小说家 资深媒体人、作家。近年勤于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已发表《独角人王国》、《播磨丸》、《小说徐傍兴》及《蕉王吴振瑞》等,其中《蕉王吴振瑞》近日被翻译成英语,于美国Shadelandhouse Modern Press出版社出版。


甘耀明

小说家,苗栗狮潭人,已发表《神秘列车》、《水鬼学校和失去妈妈的水獭》、《杀鬼》、《丧礼上的故事》、《邦查女孩》、《冬将军来的夏天》及《成为真正的人》等作品。曾3度获得台北国际书展大奖,2度获得金鼎奖,以及金典奖、红楼梦奖决审团奖/首奖、联合报文学大奖等奖项。


高翊峰

小说家,出生于苗栗头份市。著有长篇小说《2069》、《泡沫战争》、《幻舱》,短篇小说集《乌鸦烧》、《奔驰在美丽的光里》、《伤疤引子》、《肉身蛾》及《家,这个牢笼》等。


吴鸣

散文家,本名彭明辉,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退休。研究范围为近、现代中国史学史,并投注心力于当代台湾史学研究与台湾历史教育;曾任杂志、丛书与新闻编辑,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曾获第5届时报散文首奖;结集作品有《湖边的沈思》、《浮生逆旅》、《秋光侘寂》及《秋光拾得》等。


张郅忻

散文家,生于新竹,现于国立中央大学客家学院电子报撰写“客语新文学”专栏。著有散文集《我家是联合国》、《我的肚腹里有一片海洋》、《孩子的我》、《忆曲心声》,长篇小说《织》、《海市》、《山镜》。另著有儿少小说《馆中鼠》,并获得金鼎奖。


罗思容

诗人、音乐人、画家。歌诗作品有《每日》、《揽花去》、《多一个》、《落脚》、《今本日系马》等。曾荣获金曲奖、金音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等。诗文作品发表于《现代诗》、《台湾文学季刊》、《笠诗刊》、香港《呼吸诗刊》、人间副刊等。


张芳慈

诗人。1986年加入笠诗社。1998年与多位国内女性诗人合创“女鲸诗社”。作品发表多年来跨领域的连结为特色。2020 年台北诗歌节焦点诗人,参与逾十场国内外诗歌节邀请诗人,作品广为翻译约十种外语,近几年主持上百场艺文沙龙讲座,并担任多场音乐或剧场展演策划与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