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冽的陽光    鍾孟宏的變與不變

冷冽的陽光 鍾孟宏的變與不變

(以下有雷)  說是特立獨行也好,孤傲不馴也罷,導演鍾孟宏自首部劇情長片開始,便不安於現狀,選擇了非典型的道路,在藝術與商業間,開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非典型道路。這次睽違三年推出新作《陽光普照》,找來張耀升合寫劇本,感人故事看似與先前的暴力冷冽相差甚遠,但溫暖輕柔的背後依然有著藏不住的黑色痕跡。若將此放入鍾式創作脈絡中審視,便可發現這些年看似題材多元、敘事破格的背後,鍾孟宏的主題其實從來未變。套句王曉玟於報導者訪談文章所提到的:「《陽光普照》焦距落在家庭親子,但景深依然是對生命提問。」(註1) 「我們都想成為別人的太陽,又或期待別人照亮自己,但卻都沒想過,原來太陽也是會累的。」電影一開始,給了我們一個陽光燦爛、萬里無雲的天氣,這本該是一個令人心情愉悅的一天,然而隨著故事進行,我們卻開始發現事情並不是這樣,那些烈日底下的人們,其實痛苦的無所遁形。因此就表面上看來,或許我們可以說《陽光普照》是想要藉著觀看一個在崩壞後逐漸重拾尊嚴的家庭,導引出一個關於人互相依賴、找尋自己、相互和解的普世價值。但若以另一個角度思考,關照那些在陽光底下的陰影,才是本片真正的重點。而這部電影的意義便是在於,它反著揭示了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意識形態與價值體系,是何其殘酷,何其荒謬,而活在這個畸形社會中的我們,又是何其辛苦。以此延伸,觀看《陽光普照》的過程或許就會變得清楚許多。因為故事意圖並不在於教導觀眾如何成為一個別人期望中的太陽,而在告訴每個人,即便人生時正時反,都有自己存在著價值,只是自己沒有察覺罷了。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個故事裡,創作者架構了一組又一組的正反關係,又或者更精確一點說,它極力去彰顯這些人存在於社會體系之下的兩面性,並藉此告訴我們這個社會體系下最荒謬的事情在於,它總是期待著我們能夠達成社會中所有的期待,永遠當著別人的太陽,但卻忽略了太陽底下總是會有陰影,除此之外,太陽也是會累的。「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所以或許就如同《小丑》中亞瑟撕下高譚市偽善、虛假的面具般,《陽光普照》的故事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剝除過程,它意圖去剝除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對於「刻板印象」與「成見」的著迷,剝除儒家思想中對於「社會地位」與「功成名就」的過份期待,並透過一個觀看悲劇的過程,把社會中的小人物做自己的機會還給他們。說到底這整個故事其實就是反覆的在說「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便能獲得成功」這件事情有多麼不合理、多麼的天真可笑。劇本高明的地方在於,它用一層層的事件是包裹著這樣的概念,並透過故事的進展,帶領觀眾逐漸走進這一家人的生命當中。因此,表面上或許我們會以為故事的爆點從哥哥的事件發生之後才真正展開,但其實到最後我們會發現這整件事從根本就錯了,而在更早之前,風暴就已經開始,駕訓班的標語早已揭示了一切。而到了這個節骨眼,便是告訴我們,是時候將那高牆給推倒。在此範疇下,觀看阿文的處境就會變得相當有趣,他代表著是台灣社會中的某種典型,就像我們所孰悉的叔叔伯伯般,書可能讀的不多,人生經歷也極其有限。他很天真的以為只要照著公司那套按表操課,辛勤工作、買車買房,等大兒子考上醫學院,人生這一遭便算是順順利利、功德圓滿。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小兒子與朋友菜頭的那一刀,卻讓這一切都開始亂了套。有趣的點在於,他一生在訓練場中汲汲營營,教導學員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在家中奮鬥一輩子,給孩子規劃出一個妥當的未來,他本該是最清楚如何掌握方向的人,但卻是在這個故事當中,成了那最先迷失的角色。電影中小人物遇到大麻煩,人生總會就此發生驚天動地的改變,然而在《陽光普照》的故事裡,最哀傷的地方是,小人物的人生其實不會有任何的改變,但也由於這樣人生狀態的停滯,才迫使一輩子篤信自己行事準則的阿文發現到事情的不對勁,也才終於發現在他的故事裡,自己既是想要推倒高牆的小人物,同時也是高牆本身。 真心希望劉冠廷能夠得獎,如果真要找一個必看理由,我想這就是他了。(甲上提供)「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說的沒錯,或許這個世界最公平的便是太陽,因為它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但便是因為太陽如此的公平,所以它才能夠無負擔的被任意定義。同樣的陽光灑在不同人的身上,隨著時空背景的轉換自然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這讓我想起電影一開始,父親阿文撐著陽傘,在空曠的駕訓班練習場中,頂著大太陽指導著笨拙的學員練習的手排車,是如此的不耐、不堪。以及影片阿和騎腳踏車載著琴姐,在家裡附近的綠園道乘風而行,陽光一片片灑進落葉裡,燦爛奪目,琴姐仰頭聞著空氣的味道,最後露出一抹微笑。從低頭被豔陽無情曝曬,到仰頭擁抱陽光,這轉變看似簡單,但這一念之差,他們一等就等了六年。而或許就如同電影中所說的,我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幸好最後他們還擁有彼此,他們不祈求能夠照亮別人,但至少他們已經可以溫暖彼此了。在鍾孟宏的電影中,陽光底下總有黑暗事,而黑暗過後也總會有光。如同《停車》最後的隧道、《一路順風》劫後重生的小籠包,到今日《陽光普照》的抬頭仰望,人生有很多的轉角,是我們沒有辦法去預期的,未來你會碰到很多很多的挫折,也許你會哭,但是記得最後,你還是要不停的往前走。每個人,每段生活都是一場戰鬥,看我們如何在平凡的戰場上生存下來。電影11/1上映,絕對值得一看。後記1. 老實說,其實看電影的當下並沒有那麼喜歡,但看完之後卻突然想家了,然後也越想越喜歡。想家的理由一方面是受到電影人物情感的牽引,另一方面是結尾騎腳踏車的那段綠園道,就在我家附近,而那裡是小時候我與父親的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因此,若說看完《陽光普照》對於我有什麼影響的話,或許便是讓我們更勇敢的正視自己的存在,也同時更在意,自己周遭的人們,特別是自己家人的狀態。而就這樣想著想著,我發現我當下對於電影的不耐,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對於自己的不耐,而自己或許也正身處在阿文、阿和的狀態之中吧。2. 一直覺得電影是一個相當作者的產物,它與其他消費性娛樂不同的是,它除了給你感官的刺激外,同時也傳達了某種作者的意念。若有此看來,或許就不難理解馬丁史柯西斯等人為何如此討厭漫威電影了。鍾孟宏是台灣少數依然秉持著作者精神的導演,在這種商品化電影氾濫的年代實屬異數,雖然我不確定現在還有多少人在意電影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但我想不論好惡,《陽光普照》絕對是值得支持並鼓勵的電影,因為在這當中我們看到作者電影的價值與彰顯。3. 演員很棒,棒到我覺得在這篇文章中只用少少的篇幅去讚揚他們都是褻瀆他們,真心希望劉冠廷能夠得獎,如果真要找一個必看理由,我想這就是他了。註1:  報導者:《不馴中的節制──鍾孟宏《陽光普照》下暗湧的冷凜與溫暖》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