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得獎作品一次推薦-鏡文學

【主題企劃】得獎作品一次推薦
2017-10-24

鼓勵以文學表現生命力的作者,激勵台灣文學創作。

今日公布得獎名單的林榮三文學獎,我們的作者游善鈞和解昆樺,各自榮獲了散文和短篇小說項目!這個獎項一路發掘了不少新興創作者,在鼓勵以文學表現生命力的主旨之下,凝聚台灣文壇勃發的創作動力,而這些創作者,依舊在文學之道上努力不倦,亦有不少人在鏡文學上發光發熱,藉著這個機會,一起來回顧這些閃亮的新星!

歷屆得獎作品回顧

霾害
霾害 方聲

城市裡的河岸資源回收區爆炸,為城市帶來末日般的霾害污染。主人翁遊走在這末日之中,想起自己因肺腺癌而死的妻,由是展開一場文明反思之旅,既哀悼環境之死也悼亡已逝的妻。 本篇曾獲第十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佳作。

繼續閱讀

第十三屆得獎人

解昆樺
解昆樺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從事現代文學創作與研究。現代詩、散文、小說與劇本創作,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等。

會員專頁
游善鈞
游善鈞

  天蠍座。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濁流文藝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和華研歌詞創作大賽等獎項。   分別以《像感冒一樣》、《只剩下輪廓》獲得優良電影劇本獎103年度、104年度優等及特優。   作品散見《聯合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幼獅文藝》和各報副刊。並於《皇冠雜誌》連載【友善君の怪奇故事鋪】專欄。   出版長篇小說《骨肉》、短篇推理小說集《大吾小佳事件簿:送葬的影子》。   第一本長篇科幻推理小說《神的載體》入圍第四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The Fake Full Moon》入圍第五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   短篇推理小說〈長出手的維納斯〉入圍第三屆華文推理大獎;驚悚推理小說〈非人狀態〉入圍首屆世界華語懸疑文學大賽。 

會員專頁

歷屆得獎人回顧

LIKO
LIKO

1990年生,師大國文系畢,現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主修劇本創作。笠原佳子老師的發言人。劇本/小說/文字雜工/鍬形蟲翻譯。

會員專頁
曾谷涵
曾谷涵

1982年生,苗栗通霄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94級畢業,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第六屆。喜歡奇葩說,討厭杯墊企圖不讓杯子在桌上留下痕跡。最近的偶像是Ricky Berwick。

會員專頁
黃汶瑄
黃汶瑄

1988年生,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得過幾個文學獎,讀的少,寫的少,只有要走的路還很多。

會員專頁
王天寬
王天寬

成大中文系,臺大戲劇所畢。曾得臺北文學獎、臺中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臺大文學獎以及鳳凰樹文學獎。寫詩、劇本、小說,也寫評論。喜歡冷硬派偵探和機器人小說。喜歡冷硬的哲學書,喜歡不共鳴。

會員專頁
湖南蟲
湖南蟲

一九八一年生,台北人。淡水商工資處科、樹德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得過一些文學獎,入選過一些選集。著有散文集《昨天是世界末日》、《小朋友》、詩集《一起移動》。經營個人新聞台「頹廢的下午」。

會員專頁
石芳瑜
石芳瑜

大學讀圖館系、後來在美唸傳播藝術,二十多年後又從東華華文所創作組畢業。任職過公關公司、有線電視與電台。有很長的一段時光繭居家中,中年開始思考創作的可能,翻譯過幾本書、得過幾個文學獎,突然一個轉念於幾年前開起了「永楽座」書店。著有《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

會員專頁
多馬斯
多馬斯

多馬斯1972年生於桃園復興鄉泰雅族人,喜歡自然有機耕作及貼近生活的文字創作,作品《北橫多馬斯》、《雪國再見》、《冷山》、《泰雅之音》發表於山海文化雜誌社、國立臺灣文學館、立報、文學台灣雜誌社、印刻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日本草風館等,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高雄市文化局,臺北市文化局文學創作類獎助計畫。

會員專頁
吳億偉
吳億偉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目前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歐亞跨文化研究所與漢學系博士候選人。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出版著作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並連續兩年入圍臺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決審。曾出版小說集《芭樂人生》(聯合文學,2009),散文集《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印刻,2010)、《機車生活》(九歌,2014)。

會員專頁
張耀升
張耀升

張耀升(1975年-),台灣小說家。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之一(聯合文學)。曾就讀中興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就學期間獲得全國學生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中縣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於2003年12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縫》,2011年8月出版長篇小說《彼岸的女人》,除小說家外尚有導演、電影編劇等影像創作者身份。 張耀升的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其短篇小說〈縫〉曾改編為公視人生劇展《我的阿嬤是鬼》,由王啟在導演,李秀、陳霆、高宇蓁等主演。 除寫作之外,張耀升曾於2010年執行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至日本在地旅行三個月。依據日後訪談,張耀升表示流浪是他重返文壇的一個重要關鍵,《彼岸的女人》草稿即是在東京寫成。這段時間他不看台灣的新聞、不了解台灣的消息,跟台灣的狀態整個脫節,卻反而回到了寫作的初衷,他意識到台灣的問題必需站在台灣以外的地方才能看清楚,他先在東京待兩個禮拜,接著去北海道的最北端稚內(真的是最北,再過去就是莫斯科),抵達國境之北後,也像抵達某種邊界,流浪結束前,他完成《彼岸的女人》初稿,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距離上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短篇小說《縫》已相隔八年之久。其碩士論文為《楊德昌風格敘事事件:楊德昌電影研究》。張耀升對於影像創作有高度熱情,取得碩士學位後又報考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並進入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碩士)。 近年開始從事編劇及影像創作,同時也在一些台灣獨立製片的電影中擔任演員。影像作品包含與黃靖閔共同執導的劇情短片《鮮肉餅》,改編自同名時報文學獎首獎小說的動畫《縫》,公共電視電視電影《托比的最後一個早晨》。張耀升的小說曾獲得時報文學獎首獎等台灣各重大文學獎,影像作品曾入圍金鐘獎、金穗獎、台北電影節以及香港、希臘、美國等各國際影展。張耀升的影像作品被認為在主題與意識上具有人文反思的文學性,除了文學作品影像化之外,也致力於閱讀推廣,為了突破地域限制,改善偏鄉閱讀,拍攝製作閱讀教學影片《閱讀世代》,藉由影像帶領觀眾回歸文學閱讀,並與伊格言、陳栢青一同參與線上電子雜誌《外邊世界》,每月共同撰寫一個專題,開設電影專欄「黑是最溫暖的顏色」。

會員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