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站长】今天不写杀人系——昆仑推荐BL虐恋经典长篇《台北故事》

【2月站长】今天不写杀人系——昆仑推荐BL虐恋经典长篇《台北故事》

记得那是某次编辑的发言。当时编辑是这样说的:“你要不要试著写爱情小说?”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发言。因为编辑询问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不爱心灵鸡汤而专泼心灵硫酸、笔下角色没有一个是正常人(正常的角色都是负责被发便当或是被逼疯)、写作宗旨秉持相爱相杀血乱喷不用钱的昆仑……也就是我本人。“写爱情小说?我?”我吓傻反问。再次确认桌上摆的是咖啡不是酒,编辑应该是没有喝醉。“你的故事里其实都有爱情的成份,虽然都是虐恋居多,像是《不能让老师发现的霸凌日记》里面的培雅跟传翰,还有《新世界倒数》系列也有几对cp。我认为可以试试看放大爱情的比例,把这当成主轴来写。”编辑认真分析。虽然说得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但是对于爱情小说这块我还真的没什么把握,就像大部分的电影类型我都能接受,唯独爱情片会自动排除在外。身为一个饱受现实摧残的社会人士,那种欺骗愚昧大众的puppy love已经煽动不了我了。我怎么能自欺欺人,去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这样的我所写出的所谓的“爱情小说”,先别说爱不爱情了,首先以我对读者怀抱的恶意与算计,绝对是要虐到底。先洒蜜糖营造一切都你好我好大家好,男女主角(男男、女女主角也可以啦,一起748支持多元成家嘛。)看起来能修成正果,结果最后来个大翻转,双方彻底万劫不复,看是要被强迫拆散或是殉情,不然就是冥婚的路线。喔!想到读者一步一步踏入我设计好的陷阱,以为吞了糖结果却是满口碎玻璃的样子,就让我……还真有点想试试看写爱情小说。“爱情小说?最后会被我搞成火葬场结局吧。”我昆仑就是要看到血流成河。“你可以翻其他人的作品看看,镜文学站上有很多爱情小说可以阅读。很多优秀的作者写了很多很棒的故事。”既然编辑都给了方向,我想找来看看也无妨。作为一个写小说的,本来就要多方摄取各种东西,能有多杂食就有多杂食,反正最后都会被炼化成有趣的东西。把无聊的东西变有趣是小说家的工作。把小说变成包裹蜜糖的毒药是我昆老师的天生本能。扯远了,总之我依照编辑建议去镜文学站上找小说看。反正只要注册会员就可以免费阅读上千部作品,秉持客家精神的我当然不能错过。不得不说站上爱情系列的小说真的很多,多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本开始看起。这时候我想到台北人。不是白先勇那个台北人,而是镜文学的一个作者。台北人写的《台北故事》是有名的虐心代表作。其他的先不说,光是《台北故事》这个书名就让人产生无限的想像。每个人对台北的印象不同,在台北土生土长的人与从外地来台北生活的人必然有不同的感受。台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它的岁月与历史。这座城市每天都有故事发生,有无限滋长的爱恨纠葛与聚散离合。《台北故事》跟清洁指南是同一年出版的,早在当时就对这本书很有印象。不仅是台北人极具个人特色的文字,实体书也相当有质感。摆在书架上特别好看的那种,喜欢买书当装饰品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不过书的成品好看仅仅是锦上添花的小点缀。《台北故事》早在出版前就获得热烈回响,在作品页底下有大批读者踊跃留言,留下真情告白说看完心情沉重了好几天久久不能平复,也为主角的选择感到懊悔不舍。还有好一些读者看到哭的……就知道《台北故事》精准命中读者心中的某一块。每个写小说的人在写小说之前,都先是一个看小说的人。所以踩雷无数的我特别明白能遇到一本可以深深撼动自己的书有多不容易,那是既幸运又倒楣的事。幸运的当然是读到了精彩的好东西,没有浪费了投入在阅读中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没有使自己失望,有满满收获与满满的情感动荡。倒楣的是担心以后再也碰不上同样力度的感动该怎么办?万一后续看什么都索然无味该怎么办?《台北故事》就是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小说。《台北故事》发生在九零年代,讲一段复杂纠葛的情爱。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同性与同性的。而这跟异性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是爱得深刻爱得惨痛爱得血流成河。异性牵手搂肩接吻作爱,同性也是牵手搂肩接吻作爱。都是一样,一样的美好。异性恋会哭会笑会流泪,同性恋也会哭会笑会流泪。都是这么单纯且相似的,没有谁就应该罪孽深重只因为无法博得特定团体的不认同或亲人的不谅解。没这回事。也不应该这样。“我终于感觉到自己不再那么寂寞,因为这里每个人全都是一样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是主角之一程瀚青的内心独白。活在见光死恐惧的程瀚青必须躲到网路上的匿名聊天室,才能觉得自己不奇怪。我想即使是此时此刻,还是有很多与程瀚青相似的人活在见光死的恐惧里。这终究还不是对他们友善的世界。也幸好陆陆续续看到不一样的转机。希望他们在害怕见光的同时,另一种光也能逐渐照亮他们,让他们在那样的光里不必再感到害怕、不必再遮遮掩掩躲藏。《台北故事》之所以是虐心代表作,不单单是因为同性情感的压抑,更因为结局并非皆大欢喜。台北人虐得惆怅也虐得狠,读完总是让人不免猜想要是当初两个主角若是作了这个决定或不采取那样的举动,最后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对,错过,都是错过了。每一次的错过都要用更大的力气去弥补,更遗憾的是并非每次都能有机会挽留。人比起手边所拥有的,一直要更加在意那些失去的,就如同哀伤的结局会比欢乐收尾更令人耿耿于怀,像心头上的一根锐刺扎著,要不痛也难。台北人有著漂亮的老灵魂,喜欢听老歌,故事中来回穿插八九零年代的华语老歌。在台北人的怀旧歌单中有一首王杰的〈忘了你忘了我〉──当你说要走我不想挥手的时候爱情终究是一场空谁说我俩的过去尽在不言中别忘了我曾拥有你你也曾爱过我这让人听著就想起程瀚青与高镇东的分分合合。台北人似乎也特别念旧,从另外的作品《林森森林》与《五三旧事》就能窥知一二。那些回不去的年代有回不去的好。就像读完《台北故事》会发现也都回不去了,所以充满想像。但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无从得知,若当时程瀚青与高镇东是另一种发展,就真能圆满了吗?一切都是无从拆解的谜,留下的只有心中满满惆怅。本文作者昆仑你会喜欢我的小说。PTT Marvel 板现象级指标作家,系列连载被推爆热议,小说标题一度强势攻占Marvel板板标;镜文学2021/2月份特选作家在镜文学平台上坐拥“作品点击率最高、追踪人数最多”之王位。

+ More
【一同七四八】为爱发声:大牌读小说

【一同七四八】为爱发声:大牌读小说

众志成城,团结真有力, 为真爱的世界献上祝福!  根据《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相同性别的两人,可向户政机关办理结婚登记,自2019年5月24日起生效。为了迎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到来,镜文学策画了【一同七四八!为爱发声】活动,邀请「总统级网红」焦糖 陈嘉行、立法委员林静仪、镜文学总编辑董成瑜、实力派演员莫子仪、以及创作歌手李德筠,大牌云集,一同朗读小说,与大家一起倒数,颂扬爱的多元形式,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 贺!台湾的男男、女女,都能【一同七四八】奔向爱情的坟墓!     【5/9上线】焦糖 陈嘉行 朗读《男大当婚》:当真爱降临时,你有没有 SAY「I DO」 的勇气?      他望著地上,口中含含糊糊吐出几个字:「现在我虽然很醉,但我要真心跟你说,请你一定要答应我一件事。」「什么事?」「找到一个可以照顾你的人,好好跟他在一起。」「好啦,我会啦!」「而且屌一定要比上次那个还大。」「好啦!」「然后希望那个时候同性婚姻已经立法,我要参加你的婚礼、当你的伴郎!」   【5/13上线】林静仪 朗读《诊间里的女人》:她们是来看病,还是看心?       他的特殊状态势必在台湾的传统教育里备受煎熬,一定也常被嘲笑甚至被霸凌。年纪还轻,没有好的经济能力,也没有好的武装能力,很难不去求被认同,但是根本难以被认同。一定是已经跟家里吵架无数次,掀起了无数次纷争,甚至被家人背弃吧。加上台湾传统上还有重男轻女观念,儿子生出来就是被期望要「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男同性恋都难以被家人接受了,更何况是打算把自己变成女人?     【5/15上线】董成瑜 朗读《诊间里的女人》:「她」已经成年,是个成年男性。     「喔,我一定要跟你们说,性别的认同,跟你们的教养或妈妈怀孕过程,都是无关的喔!没有研究证实说这些是怀孕过程吃了什么、看了什么,或是从小成长过程有什么问题造成的,她就是天生认同自己是男生喔。」我希望让他们少自责一点,把能量留著去正面处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即使,「她」已经成年,是个成年男性。      【5/22上线】莫子仪 朗读《台北故事》:压抑年代的纠心虐恋    即便方向注定相背,我希望这些与我与他有关的痛苦,最后就像那片纹身一样,能在他身体占据一席之地。我不可能抓住他一辈子。也许有朝一日,还会比他先结婚生子,与某个女人共组家庭。无论这次我们能走多长,往后,我都希望高镇东偶尔想起我时,就跟我忘不了他一样,一想起就难受。         【5/29上线】李德筠 朗读《泳溺之花》:消逝的记忆,不灭的爱    我们多希望妈惦记那位特别的人能够来探望她,至少牵著她的手,直到她的呼吸变得平坦、淡薄,在大家注目下,沉沉睡去——这是我们期盼的最好结果,因为她的后半生过得太痛苦,至少……至少在离去时,是幸福的。 

+ More
镜文学:城市有戏─金马影展限量赠礼名单公告

镜文学:城市有戏─金马影展限量赠礼名单公告

评论台北人《台北故事》,抽好玻金马联名玻璃杯1.郑立莹2.通尼马 评论赖以威《旅行与邂逅》,抽MOLESKINE 联名笔记本1.nelcel22.黄鼎杰3.huansandy ※镜文学将以通过验证之镜文学会员E-mail为主,寄送得奖通知。得奖者收到通知信后,须于一周内回覆真实姓名、赠品寄送地址及电话,以利作业。

+ More
【主题企划】旅行与阅读:给旅人的日常备忘录

【主题企划】旅行与阅读:给旅人的日常备忘录

 关于一趟旅程,该如何注解?「旅行」、「阅读」、「写作」、「咖啡」、「邂逅」发现自己在一张空白纸页上写下了这些字,回过神来,油墨未干。仔细一想,至今的每一趟旅程似乎都离不开这些字词,甚至能够为之概括,但若要认真说来,顺序应该是这样的:阅读-旅行-邂逅-咖啡-写作。一趟旅程的从无到有,从开始到结束,或者,不结束。  阅读── 喜欢在出发前阅读关于目的地的书籍,轻描淡写的最好。 有句话说「读书万卷,不如行路万里。」听上去好像颇有道理,但是细想,这两件事怎会是此等互补关系?满腹诗书,若没有用双脚去走踏、验证或者推翻,那么终究是别人的东西; 行至天涯,若没能与书卷文字相共鸣,那也显得枯燥乏味。 喜欢在出发前阅读关于目的地的书籍,轻描淡写的最好,让城市作为背景,让角色演绎,让故事脉络自然流动,如此即便不去解释得太多,也让人有无限想像、心生向往。 比如说柏林吧,那时候会想去柏林,就是看了陈绮贞的《不在他方》。其实书里也没具体说出关于这座城市的什么,只说她在这座城市感冒了、说城里的早午餐卖得特别晚,说欧洲终究不如台北方便,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真正去了以后,城市背景不变,大多的转角后依然是未知,但主角换成了我,还能够不带有任何期望或者成见地去探索。待归来后再拾起书页,印刷于纸纤维上的文字突然都得到了更深的解释,平面成了立体,清晰也深刻。这就是旅行与阅读相辅相成的乐趣吧。 旅行──再小的步伐都可以是前进,再琐碎的日常都可以是浪漫。 在整理行李的时候,总是喜欢在背包里丢进一本书,同时又暗问自己:会看吗?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不会,屡试不爽,但我偏偏到现在还是不信邪,重复地做著这个动作。 我是一个没有办法在旅途中静下来阅读的人,书永远翻不过三页,晃过眼的每一个瞬间都让我分心,无法克制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一切。书里的文字永远就是在那,倘若不慎遗失了,再买一本便是。但眼前的风景啊、当下的感受啊; 一场偶然的相遇,一次深刻的对谈,错过了,就没了。 旅途中的我就是一本内页空白的书册,行走的每一步都踩踏墨水,撰写属于我的章节。「为什么要旅行?」人们总爱问这个问题,就是为了享有这般特权吧,此时五体感知都被放大,每件事都是新鲜的,再小的步伐都可以是前进,再琐碎的日常都可以是浪漫。 邂逅──  选择一个人出发,追求的并不是孤独,而是意料之外的陪伴。 关于一个人旅行这件事,近年来好像掀起了一股狂潮,「独旅」于是成一个卖点,但说到底,它就是个选择而已。有人爱海,就有人喜欢山; 有人恋夏,就有人独钟冬雪; 有人爱好结伴,就有人向往独自上路。 路途中的每一段关系都是细腻且珍贵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无意识地美化了,覆盖错觉与偏差,金絮其外,却又摸不著其内,因此永远美好。(摄于:巴塞隆纳,西班牙) 对我来说,选择一个人出发,追求的并不是孤独,而是意料之外的陪伴,也就是旅途中的「邂逅」吧。 曾在旅途中串起深刻友情,也曾交织刻骨铭心的爱情,路途中的每一段关系都是细腻且珍贵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无意识地美化了,覆盖错觉与偏差,金絮其外,却又摸不著其内,因此永远美好。一直没能好好说来这么个什么样的道理,直到读起赖以威的《旅行与邂逅》,第三章节,女孩娓娓道来与他稍纵即逝的相遇,我才明白了这样的情感连结为何令人如此上心。 「他是一本封面设计的很好、封底的推荐、第一页的导读跟自序都很吸引人的小说,我原本希望能继续下去,但是翻开第一张就被人关起来,上了胶膜收起来。有时候因为没看到的关系,你会一直想念,甚直觉得它比任何书都还要精采。」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呼应这句话,这部连载于〈镜文学〉上的作品到第四章节就突然地结束了,恰恰止在男女主角即将重逢的前一刻,以致至今我仍频频想念,实在很揪心。 咖啡──  咖啡厅作为城市里的乌托邦、是令人能够暂时现实脱节的歇脚 每每出发前往一座城市之前,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查交通、也不是找住宿,而是打开地图,开始搜寻一间又一间的咖啡厅,然后一一标注,看上去还以为在盘点妃嫔。原先一个出自于兴趣的举动,长期下来才发现事有蹊翘:从地图上咖啡厅的分布,其实可以看得出另一种城市脉络。 咖啡厅作为城市里的乌托邦、是令人能够暂时现实脱节的歇脚处,概括了这座城市中无数群体心中的理想生活样貌。复古、极简、工业、乡村……无论是对哪种风格心生向往,你都能找到一个角落将自己完美置入,然后在空间里找到与你频率相似的人。 有趣的是,在咖啡厅越多的城市,我的文字产值好像就越高,或许是因为有更多时间和自己对话、细嚼日常,安静地书写。(摄于:伊斯坦堡,土耳其) 拿近年欧洲迅速窜起的Vegan Café狂潮来说吧,Vegan代表全素,但欧美人所追求的全素已不仅仅是「动物性不使用」,而是对于食材品质与来源更上一层楼的坚持。若说有「文青」、「废青」、「愤青」,那么绝对有一种是「纯素青」,特色是有艺术家般的衣著、左右臂上可能有几何行刺青、热爱杏仁奶、绿色果昔和酪梨土司,包包里永远有一根香蕉。近年在欧洲总喜欢往Vegan Café的街区跑,就是找个地方歇脚,也看看世界各地的文青都在干些什么。通常整个街区都会洋溢著放松的艺术气息、特色小店林立,怎么晃都有趣。 从国中开始有泡咖啡厅的习惯,因为家庭因素的关系,从小就很不喜欢待在家里,到后来一直演变成不在咖啡厅就无法静下心来做事的怪毛病。也许也是这个原因,城市中咖啡厅的对我来说格外重要,找到一间能够与之契合、反覆造访的咖啡厅,恍若是在异乡找到回家的路,令人安心。 有趣的是,在咖啡厅越多的城市,我的文字产值好像就越高,或许是因为有更多时间和自己对话、细嚼日常,安静地书写。 当然,咖啡厅在某些时候也是救命的场所,比如说,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在风雪中晃著暖光的咖啡厅,我大概已经冻死在2017年柏林冬日的大街上了吧。 写作── 在我的文字里看见画面,彷彿与我同在旅途上。 写作这件事该从何说起呢?大概要从国中热衷于言情小说开始。那时候课本上说小说家不入流,看了只觉得岂有此理。火红流传在国中女生间的《天使街23号》,我花了好几周的时间,用介于课桌与大腿之间的那个空间把它给读上了好几遍,唯独对结局感到相当不满。男女主角居然就这么站在海边吹冷风、互看、没个结果?于是开始提笔为小说接续,写自己想要的结局,到底也说不上是结局,就是无限延伸的乱写。写到后来乏了,开始自己编故事,印象中每节课都在写,一年下来写了足足五本吧。虽然通常都是半路夭折、半途而废的作品,因为想法来得太多太快了,但就是喜欢书写的这个过程,笔杆都是停不下来的。 如今「旅程有终,故事无尽」这八个字承载了我书写的意义,一趟旅程终会结束,但故事不会停止,更不会止于我。(摄于:比利时,根特) 上路后写作,为得是记录,好笑的是其实我原来都是以英文书写,直到某次发了篇中文文章,回响甚大,才发现自己原来有这样的市场,不知不觉也累间积了些观众,便开始更细腻地琢磨文字。如今「旅程有终,故事无尽」这八个字承载了我书写的意义,一趟旅程终会结束,但故事不会停止,更不会止于我。当故事被写下,它就不再是只属于我的了,它能够被读者任意地解读,然后破茧而出,在他人的生命中展翅。 人们说能够在我的文字里看见画面,彷彿与我同在旅途上,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拜从前热爱写小说的自己所赐,只不过后来写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 2018年10月全馆活动 ✈ 城市有戏 :给旅人的日常备忘录   本文作者 | 黄昕语 Iris Huang(@irisspace)生于95年初夏|旅人、自由撰稿人、Irisspace网站创立人与经营者(为故事书写、为记忆摄影。多愁善感,虽然表面看不出来。「希望你不仅是为了要去某个地方而看我的文章,而是因为看了我的文章,开始想去某个地方。」)Instagram::@irisspaceWebsite:::irisspace.com  

+ More
【主题企划】107年「年度推荐改编剧本书遴选」,镜文学获选11部作品一次看! 

【主题企划】107年「年度推荐改编剧本书遴选」,镜文学获选11部作品一次看! 

让「找」故事的人遇见「说」故事的人 文化部107年「年度推荐改编剧本书遴选」活动,鼓励出版业者与原创作家持续将文学创作导入电影、电视拍摄、动漫画创作素材及游戏软体开发,发挥多元出版能量,扩大市场影响力,遴选结果于7/18(五) 公布,镜文学共11部作品获选!让我们一次回顾这些精采的故事! ♛入围作品♛ (以笔画排序)《台北逃亡地图》● 祁立峰《武汉大旅社》● 黄秀华《内线国度》● 黄国华《善女良男》● 石芳瑜《台北故事》● 台北人《次柳氏异闻—染轻容》● 无患子《黑风暗潮:台北金融祕辛》● 黄须白《诊间里的女人:妇产科女医师从身体的难题带妳找到生命的出口》(原名:女人的房间)● 林静仪 (2018.8.20 出版)《杀人犯,九岁》● 哑鸣 (林明亚)《上流儿童》● 吴晓乐《平安》● 林黛嫚

+ More
【专业读者】小部评《台北故事》:爱你,是我这辈子做过最犯贱的一件事

【专业读者】小部评《台北故事》:爱你,是我这辈子做过最犯贱的一件事

咸湿,汗水淋漓的咸湿,如果要我形容《台北故事》的气味,大概只有这个选项。这是赤身相搏的爱情故事,炽热躁动,淫靡地让人羞赧,炙烫地有股属于痛的甜蜜。明明百般防备,却又堕落沈沦,是那种血脉贲张,无可救药的爱。 《台北故事》书名不张扬、平淡,有种老派低调的命名风味,也恰恰应合了故事背景。小说调度了地景与时代的双重符码,那是对迪斯可舞厅,对林森北路繁华,对八大兴衰,对卡式录音带,对张学友歌曲的念想所构筑的怀旧怅惘,在此之上,所有的描绘都有股传统箱型电视机的特殊画质,绝非今日720、1080p的锐利,而是恰到好处的平面柔和。这种柔和,搭配人物叨絮的叙事笔调,那股以压抑为基底的苦涩味儿,无疑是适合的。 小说分为上部、下部、一九九九往事,分别为程瀚青、高镇东、程高二人的视角轮替,相互补足,嵌合全貌。以时间轴而观,虽有著两度分手复合的主线,却往往藉著回顾凭吊的时空跳接,营造命定如此的无奈,若小说开头的泰国狂欢,越是放荡开怀,越知道这样的美好只是一瞬烟花,无以长久凭恃。 程瀚青与高镇东,两位主角互为对比。前者是认真的人,后者是浪子。程从开场就令人心疼,年少失母,父亲中风,早早去当黑手,靠著一技之长栽培会读书的弟弟。对他而言,家庭与爱情是切割的,跟家人出柜从来不在他的选项,即便日日到三重与高镇东打砲,到家仍对感情一派缄默,含糊应对。 程瀚青是一派深情的,上部开场就是他忆想跟高镇东的泰国之旅,高自此没从他的章节消失过,哪怕两人分手后,他仍痛苦难忘,痴迷难舍。而高镇东却不同,下部开场,轮到他主述了,念白却率先献给小丽,那个他年轻时可以为她刺青纹身的初恋,那个为他堕胎的女人。他的章节充斥黑社会讨债、跟著大哥见楼起楼塌、见黑白勾结、见兄弟成植物人、见小姐下海,见他充当酒店经理的所见所闻,程也很重要,可高的周遭太混乱了,以至于论占据比例、论挂心程度,他在乎程,似乎远远不及程惦记他多。 他/我不是那样的人,他是那种顾家的人,他是那种无法给予承诺的人,双方心知肚明——我们不可能永远在一起。可每每以为感情就此断绝,却又发觉灰烬中尚有余火,却又仍犯贱地重回彼此怀抱,能在一刻是一刻。历经沧桑,彼此都不是生嫩到可以做梦的年纪,却又好想好想试试看,就当是给自己,也给对方的机会,可是,再无机会了。 不由得说,台北人是聪明到狡猾的作者,她先是用程的观察、用程的不指望,述说高的自私,再用高的自承——是小丽,让他领悟自己是无法束缚的男人,就算再爱小丽,他也从未动念想结婚——佐证了认知,这些叙述一再反覆,一再深化某种既有认知:高镇东是烈火,是没办法被谁套住的人,也间接掐死了读者跟程对高的感情期盼。可这一切一切,越是笃定,越是不抱盼望,却正是为高日后的意料之外举动:送给程张学友演唱会的票,考虑更长远后的事,制造奇蹟般的惊喜。整本小说的基调,是低徊的,是压抑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光是一同性恋一双性恋的结合就已艰难,又添上时代的压抑,出柜成家之困难,还有性格的枷锁,却在这样的绝处,探出一线松动的生机,这怎样不叫人激动?怎样不叫人信仰爱情? 《台北故事》之所以好看,在于那终究是则爱情神话,浪子男人被寡言黑手驯服的奇蹟,哪怕只有一瞬灿亮若流星,依旧是我们对爱的向往。尽管收尾令人掩卷叹息,可未尝不是某种延宕的奢念:如果当时……如果没有……他们是不是?正因从未实现,我们才能许愿,将凡俗爱情化为天上极星,予以祷望。 本文作者 | 小部驯兽师、杂食阅读者,近期越读越发吃力少量,耐性越来越薄,迷恋车上补眠与熬夜,很怕对世界失去兴趣。Blog:剥洋葱

+ More
【作家特写】忧伤时代──台北人:写给那些不曾满足的爱情

【作家特写】忧伤时代──台北人:写给那些不曾满足的爱情

立刻阅读:《台北故事》「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历经文革、插过队、做过工人的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透过女主角陈清扬悠悠道出这句名言。爱情要在绝处才能逢生,欲望是靠潮溼豢养的。《黄金时代》已远,现在我们有了《台北故事》,一部同样讲述爱情不可为而为之的小说。 《台北故事》:侧写时代的碎心曲 小说里程瀚青与高镇东两个男人在九○年代末,爱上彼此,然后死之而后生。在狭促倥偬的时代里,两个处在低层阶级的男人何以发觉自身,以及对彼此的欲望?欲望升腾成爱,中间又要经历多少代价?这不是一般爱情故事,更刻画八九○年代那个蒸蒸日上的台湾,以及无法随时代上升的人又将何去何从? 《台北故事》在镜文学发表后,迅速成为回覆最火的作品。读者追得勤,也不吝于承认自己「看哭」了。读者暱称作者台北人「北郎」,似乎这样更亲密、更接近作者。未见台北人之前,我以为这样的小说,该是出自年纪稍长的人吧,还不无刻板的想作者是名打滚江湖多年、看透世事的男同志。岂料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名不过三十岁上下女子。 年纪轻轻,何以写出痛感十足又充满画面的文字?在与她短短相谈的一个小时半里,很难说我得到了答案,毋宁更像是在雾中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台北人是有故事的人,那些故事是围绕在她周身的雾,或城墙。 一个例子是,台北人不善于诠释自己。「你要说……」是她回答问题时常见的开头,彷彿她努力将回答塞进我的问题──带有「是因为你要这样说,所以我才这样回答」的语感,又或许是在确认问题真的是「问题」。 写小说不过是将脑中画面诉诸文字 同时,我很难想像这是她第一部小说。台北人说,在此之前她写的东西谈不上创作,大多写得很杂很随兴,甚至写过就扔,也不回头看。书写对她而言,不是纪录,不是为了保存被时间之河淘洗的种种。已发表的《台北故事》、《林森森林》、《我的一个朋友》都是男男恋情,而且还是苦恋、虐恋,为何她钟情于诉说这个题材呢?台北人说写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写小说时,我不会一开始就去想要传达什么,常常是听到一首歌,触发了我的视觉画面。画面出现了,我不得不把它写下来。」 至于为什么要写,对台北人而言,那是后来的事,非关写作。「我觉得讲出来为什么就匠气了,因为这可能不是一开始我做这件事的念头。」很少会在访问中听到作者害怕自己的回答「匠气」,我由是恍神了一下。「你可能会觉得访问我很无聊吧。」似乎是害怕给出的东西不够,台北人补上这句。 用老华语歌召唤时代氛围 八九零年代的华语音乐贯穿台北人的小说,甚且有狂热读者一一找出小说里的歌,搭配服用。音乐确实是台北人生活之必须。「我只在家写东西,因为要听音乐,而且要开很大声。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音乐,甚至可以一首歌重复听很多遍,一整晚或好几天都在听同一首歌。它们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它们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谈到音乐,台北人顿时放松不少。她说她最近在听的是王杰〈忘了你忘了我〉,还直接用手机放起歌来。「爱情终究是一场空,谁说我俩的过去尽在不言中……」王杰的歌声开始作伴,我们由是回到八九零年代那个华语音乐的美好时光。 「音乐就像媒介一样,能触发我许多小时候的画面。」 台北人有一个由黑胶唱盘、音乐录影带堆叠起来的童年。「我第一张卡带是李玟的《好心情》,每天拿著黑色厚厚的卡带录音机到处跑,还有滋滋滋的底躁。童年时,每天都在听父母的黑胶,无论是吃饭或做其他事都在听歌。音乐就像媒介一样,能触发我许多小时候的画面。当时家里还有一面墙都是音乐录影带。不过后来这些都随父母离异丢了。」 台北人喜欢听回首时代的歌,但她从不回头看自己写的东西。当《台北故事》面临修改时,她坦承是件痛苦的工程。「最初因为发表在中国平台,会审文。我几乎每章都被锁。锁文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我常常不知为何被锁,所以被迫再看一次自己的东西来修改。」读到此,读者可能会想原来现今的《台北故事》是洁本?莫非有一个「比较多肉」的版本?台北人的回答可让读者稍稍放心,「其实情欲戏没减少,只是描述方式要投机取巧的修改一下,例如亲密行为时脖子以下不能描写太清楚。」 不过,我们很难否认是性爱连结了程瀚青与高镇东,也是他们的性连结了作品与读者。写实近乎肉搏的情欲描写是台北人小说的好看之处,也是她反覆辩证灵与肉的一部分。潮溼的欲望由此蔓延。读她的小说,我想起王家卫的《春光乍泄》。台北人说,她喜欢的其实是王家卫电影里张叔平的美术设计。「我看王家卫的电影会恍神,常常投注在画面里,电影在讲什么反而不是重点。」 小说里的悲剧来自现实的无常 话及王家卫,台北人提起某位影响她人生至深的人,是那人带她欣赏王家卫,也是那人领她更广泛的听音乐。「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些故事。可以说我的很多生活习惯都是被他影响的。」接著,台北人彷彿告诉了我一个祕密:「他已经过世了,这些书写都是对他的追念。」我想起《台北故事》里头程瀚青的一句话:「有时痛苦能提醒一个人不要忘记,我不想他一转头就忘了我。」这或许说明了她的文字何以自带痛感。 悲剧是台北人的小说成色,即使在最幸福的时候,也有挥之不去、阴惨惨的死亡。为什么总要让笔下人物饱尝悲离?台北人说,「现实生活很多意外就是这样发生的,你没有预料,它就来了。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情形,认识的人在林森北路被砍死,当时还上过报。」因此,台北人写小说没有大纲,自己也不知道情节走向。「它(故事)就是来自生活,生活与故事并非谁轻谁重,而是因果关系。」 虽然很多读者反映《台北故事》结局太虐,但台北人写完时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我看到大家哭成那样也有点讶异。」面对逝去,台北人说,「一变再变好像就是一种必然,可惜也无法改变什么。」 妈妈也是她最有感的读者 「一变再变好像就是一种必然,可惜也无法改变什么。」在网路发表小说至今,台北人累积相当的读者,读者回应踊跃,还会私信她。不过她坦言与读者互动压力很大。「我常常不知道如何回应他们,只好说谢谢,谢谢他们愿意阅读这个故事。其中有位读者很特别,住在新疆乌鲁木齐。他说他看过我每本小说,跟他互动最没有压力──我们用音乐交流,他丢一首歌,我丢一首歌回去,不必多说什么。」 还有一个读者值得一提,那就是台北人的妈妈。「我妈看完《台北故事》跑来跟我说:『我给你一首歌,我觉得很适合程瀚青。』那首歌是:刘德华的〈真永远〉。巧的是,有一位读者也传给我这首歌,说很适合程瀚青。」 台北人不讳言妈妈有点恐同,但看完她的小说后对同志的观感有了变化。「妈妈看完当下没说什么,只问我:『还有吗?』我就再丢了作品给她看。过了几天,她写了封信,说觉得她以前恐同是不对的。这或许是我写小说的一件好事吧。」 访问尾声,台北人说了个近乎寓言的故事。某次她在河滨公园跑步,有位穿西装、看起来非常颓丧的先生向她搭话。她当下想逃离,但听他开口后,她留了下来。结果那位先生一讲就是三个小时。三小时中台北人几乎没有说话。回想这段经历,台北人说,「我觉得当时如果我没有站在那听他说话,他或许就会去自杀。」 「我喜欢听故事,比起讲话我更喜欢听。我因此听过许多人的故事。」我好奇是怎样的特质能吸引人向她诉说?「对方想讲,我就听。」台北人说。彷彿这是很简单的本领。我开始觉得台北人写小说是在回放这些她生命中的伤心人伤心事,包括她自己不想为人知而透过文字倾诉的部分。我眼前的台北人彷彿缩小成一个小小的录音机。那是《春光乍泄》快结束时,彼时生嫩无比的张震告别梁朝伟,要他对录音带说几句话。梁朝伟只对著录音带哭泣,张震就这样把他的哭泣带到美洲大陆的最南端。 台北人透过小说告诉我们如何在荒腔走板的人生实相里,缠绕出最通透的爱情。因为世界是如此粗砺的一头兽,所以要小心对待爱。 「我喜欢听故事,比起讲话我更喜欢听。我因此听过许多人的故事。」

+ More
【主题企划】小编~这一页怎么是白的?!

【主题企划】小编~这一页怎么是白的?!

对不起,闪到你─情人节爱情故事推荐 今年情人节,离过年特别的近,除了抢过年返乡的车票,你是否预约了一场浪漫的情人节大餐,在各自回家团圆前享受片刻甜蜜呢? 无论是细火慢熬的思念、小心翼翼的期待、轻甜柔软的爱怜、平行交错的遗憾、满溢咖啡香的奇妙相遇、写实如你我身边的痛彻心扉,都是认真相爱的姿态,即使受了伤,却也依然动人耀眼。 在情人节前,读点爱情小说,预习那些酸甜苦辣,因为爱情,闪闪发亮。

+ More
【主题企划】在清晨,在心里,自动播放

【主题企划】在清晨,在心里,自动播放

总有那么一些歌,会在心底,反覆播放 〈追梦人〉的曲子一响起,脑海便会浮现吴倩莲的白色婚纱和刘德华的重型机车,无怨无悔奔驰在没有尽头的公路上;一首〈一生所爱〉,唱出了周星驰的至尊宝和朱茵的紫霞仙子,谈了五百年也没有结果的恋情,而十八年后,又让文章饰演的玄奘法师,参透了他对段小姐的执著爱恋。 一首歌便有一个故事,主角间的亲密如歌行板,是渐强或渐慢。哪个前奏拿下了决定的场景,接吻的瞬间总会有音乐响起。 谢谢你的歌,成就了我的故事。

+ More
镜文学BL主题征文得奖公告

镜文学BL主题征文得奖公告

本次镜文学BL主题征文共收到329件报名参赛作品,符合参赛资格的已完结作品共计124部,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评选,终于选出得奖者5名:优选3名、佳作2名。得奖名单如下: 优选:《我的一个朋友》 / 台北人  著评语一:本作文字掌握出色,作者以简洁的文风,描绘出八、九零年代的时代氛围。虽然在两万多字的篇幅中要营造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使得剧情在连结上相对断裂,不过作者透过流畅的文笔,不仅克服这一点,同时也增加回忆的写实感。评语二:本作是这次征文比赛中较少见的作品,只有两个人物与清淡的情节,却能以独白营造出感情张力,和个人在感情中的孤独感。优点是文字饱满,读完之后犹有余味;缺点是此故事只如同主角人生中一片薄薄的切片,品尝后会遗憾于无法得知更多细节。优选:《祈路之夏》/ 七乐 著评语一:文笔流畅,结构完整,能在篇幅范围内掌握人物背景、情绪交织与事件推动,是技巧上相对成熟的作品。但结局转折稍嫌平淡,缺乏中短篇小说需要的「尾劲」或「亮点」,诚为本作可惜之处。评语二:作者用相当多的细节与事件让主角个性立体化,阅读时会不知不觉产生共鸣,对于角色所处环境的描写也颇生动。几个主要人物互动与个性鲜明,读来宛如观看一出起承转合流畅完整的戏剧。比较可惜的是没有惊喜点,整体来说略平淡。优选:《声之所向》/ FEI 著评语一:作者对角色心境的描写十分出色。作品在概念上并不新颖,但贵在文字了得,剧情中表现的挣扎与抉择,非常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可惜剧情的推进在中后段处比较煽情,但收尾余韵悠长。评语二: 看似典型的爱情故事,实则埋了两个小谜团,有推理悬疑味,若能加强悬疑线或许能增添阅读悬念与故事特色。佳作:《案宣烛》 / 冰殊靛 著评语一:本作为奇幻设定的BL。虽然重生的设定较为普遍,不过情境描写及人物设定都很丰满,爱情与奇幻冒险元素结合出色,是参赛类型中相对特殊的作品。本作较为可惜的地方在于作者野心较大,篇幅以及节奏上对剧情的掌握有限,使得整体稍为失衡。评语二:气势恢弘、设定庞大、人物众多,看得出作者的企图心。题材与其他参赛作品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比较可惜的是中篇小说篇幅写来侷促,若能以长篇小说的规模呈现,让设定与人物各有其位,应该会是一部很有魅力的作品。佳作:《被室友丢下后的第四个夏天,是冷的》/ 费许 著评语一:「祖先的空间」设定有趣,又将场景订在末日的台湾,相对一般「空间」网文而言较为新颖。前期作者对末日台湾生活的描写生动,可惜后半段进入主线后,剧情推展较快,也没有继续发挥前半段的设定,后期的高潮也不在前半篇幅的铺陈之中,是相对可惜的一部分。本作优点在于文字描写精确,概念设定有趣,是非常有潜力的一部作品。评语二:开头的设定非常吸引人,想一口气读完。但可惜的是随著故事推演,奇幻甚至带点灵异风格的设定并没有处理好,故事头尾分离,感觉是两部作品嫁接在一起。建议以长篇小说的篇幅妥善分章处理,并思考让故事的调性更明确(该朝奇幻冒险主题的轻小说、或者风格轻快的科幻小说走),有助于让整部作品更成熟。 评审总评:本次的参赛作品类型丰富,包含了纯爱主题,以及奇幻、科幻、武侠等类型,参赛作者在各类型与BL结合的掌握上,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除了得奖作品外,还有几部本次未入选的遗珠之憾:就爱情经营与开展而言,《想说我爱你》在描写职场上的爱恋,以及职员之间的互动,时常有迸发的「萌点」。作品《跨越》则在刻划角色面对感情困境,以及处理焦虑上,有著非常感人的「亮点」。至于类型小说与耽美元素的跨界之上,《黑盒》、《闪回愚人俱乐部》和《碧海蓝天》几部作品,都有著出色结合,文字和概念的掌握上也有亮眼的成果。本次佳作甚多,碍于得奖名额有限,综合点阅人气等因素,评审也只好割爱,不过我们也相信这些经验累积,都能让诸位更加熟习写作这门技艺。另,这次BL征文参赛作品让人欣喜的是作品主题多元,不仅有纯爱故事、职场爱情写实小说、带悬疑风的爱情小说,还出现具有史诗感与奇幻冒险风格的作品。由于字数限制在两万五到五万,小说在篇幅内是否有精彩开头、完整铺陈完所有情节并收尾,成为评分重点。《案宣烛》和《被室友丢下的第四个夏天,是冷的》便是本次参赛作品中设定新颖有趣,但显然得用长篇小说篇幅处理的作品。《祈路之夏》和《声之所向》相对来说则是结构完整,文笔流畅的作品。《我的一个朋友》营造气氛能力令人惊艳,虽然情节不多,但文字有黏力。比较可惜的遗珠是《水鹿瞳里的观星季》,情感描写细腻感人,看似悲剧却有令人期待的收尾,可惜的是故事的元素略老旧,情节走向在预料之中,与其他作品相较之下成为遗珠。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