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企划】运动男子女子|用汗水作出承诺,不到终点,不见胜负!

【主题企划】运动男子女子|用汗水作出承诺,不到终点,不见胜负!

只有皮肤知道,今天掠过的风冷冽或灼热;只有呼吸知道,肺叶舒展那一瞬的爽快;只有肌肉知道,酸痛如何织成绵密的网,笼罩全身的筋络脉理。 因为无法预测多巴胺如何分泌,只能在一次次艰苦的比赛中不断挑战、跳跃、奋力向前,努力赢取仅此一个的金杯。 这次,我们即将重返荣光的记忆,再现零秒出手的热血沸腾。身穿绣著背号的球衣,伴随队友默契的场上奔驰,不到终点,不见胜负! 仲夏已至,全身毛细孔正被汗水蒸腾,欢迎登入这场以人生为名的纸上赛事!

+ More
【主题企划】一年之末,会有希望

【主题企划】一年之末,会有希望

班史提勒在白日梦冒险王的最后,终于找到那张底片;威尔史密斯在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把握了手中的幸福;刺激1995最后,大家才发现那个藏在海报后面的洞。奇蹟总会在最后一页发生,那是因为希望始终藏在心中,只要不放弃,故事一定会有完美结局。 镜文学X安可电影 Encore Film赠票活动  「为了电影,我连命都可以不要!」─ 地表最狂导演 沙林珊辛「爆笑、动人、活力四射」─ 银幕杂志 曾经从军三年、还被塔利班政权视为眼中钉,即使身处战乱之中,沙林珊辛依然认为,电影是少数能带给阿富汗同胞欢乐的事物之一,和好莱坞、宝莱坞相比,他自嘲自己的事业是「没莱坞」,但他却身兼导演、男主角、编剧、制片,拍下了110部横跨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也让他成为中亚最红的电影天王! 活动办法:https://goo.gl/6jidpV活动时间:12/14前,以FB留言通知得奖讯息活动赠票:12/18于光点华山电影馆特映的《没莱坞天王》电影票两张

+ More
【作家特写】不只做球场上的守望者——陈荭:接住网外的每一个孩子

【作家特写】不只做球场上的守望者——陈荭:接住网外的每一个孩子

立刻阅读小说:《青春出于篮》 都说英雄出少年,但成人世界总以百般方法阻扰少年成为英雄。求学阶段的你我,只需要乖乖读书,然后平平安安的,离开校园,以进入下一个常轨。陈荭是少数愿意让少年不死守升学冷板凳的师长。同时,他写作,出了一本鼓励少年成为英雄的小说──《青春出于篮》。 《青春出于篮》叙述两名热爱篮球的少年,因为校队选拔不公,毅然召集伙伴,组成「挑战者」队,经历种种磨难,终获成功;是标准的青少年成长故事,也是节奏明快的运动小说。 对台湾读者来说,来自香港的陈荭或许很陌生,不过他在当地是甚有名望的教育家,曾是香港最年轻的校长。2011年,他放弃高薪,创办「陈校长免费补习天地」,组织教师义务为基层学生补习。看完此等经历,再回首他写于2000年的《青春出于篮》,不禁让人好奇:这本小说是如何诞生的?又乘载何等力量?  篮球场上不问出身,只求进球 陈荭的出发点是:「在教语文时,发现给中学生读的文学作品很少,既有题材又偏向恋爱,不然就是太过老套。我希望为本土青少年小说尽一份力,写的时候(九○年代初)《灌篮高手》非常火红,我觉得我们也有类似的故事。」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陈荭身上,「我读书时就爱打篮球,街场(街头篮球)、半职业都打过。」因此,虽然《青春出于篮》不可免的有说教成分,但它说得很「好看」,写篮球场上的故事一点也不含糊。极为写实,有如文字转播的篮球赛事情节,撑起了这本小说。如何透过文字呈现篮球比赛的精采瞬间与紧迫节奏?陈荭表示,他会先在脑海中「顺过一次」比赛过程,或亲自打一次,确保他笔下的篮球技术是可行的。「当然,除了小说最后的神来一球之外。」 热爱打篮球的陈荭,街场(街头篮球)、半职业都打过,也因此更能够行云流水的描写出故事里振奋人心的比赛场景。 小说戛然而止在最后的神来一球;它是球场奇蹟的化身,显然与极度写实的比赛过程相悖。陈荭说:「球场上永远都有奇蹟。所谓的奇蹟,其实来自旺盛的意志力,人人都有发动奇蹟的本事。」 发动奇蹟,仰仗无比的意志力,陈荭不过是把这个可能还诸笔下人物,也告诉青少年读者:「你也有可能做到。」篮球之迷人,来自此,也来自场上不分你我。 「我的学生都来自基层,家庭多不健全。因此,小说刻意选择不同的阶级和政经背景。我想示范:贫富可用篮球来抹平。主角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是刻意拉出的对比,但我没有把它放得很重。读者可以注意到,这五人的家庭背景都不相同,也各有困难,他们互相扶持成长,同时认清自己为何、为谁而战。」 篮球能弭平歧异,模糊背景,只要用最大的力量打好自己的位置,无论你出身为何,在场上你就是前锋、中锋或后卫。陈荭说:「这也跟街场经验有关,人来了就打,不问背景。即使是黑社会也会好好打球,装修工人也可能打得一手好球!」 热血教师,磨功一流 陈荭是热血教师,小说里也有一名鼓舞人心的益友良师──张修儒。张修儒面对问题学生不轻言放弃,还透过篮球砥砺主角,是全书最为正面的人物。不过,陈荭自认比张儒修好,「因为我比他年轻,也比他帅嘛,而且更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原来陈荭除了打篮球,还会跳街舞,演话剧──如果透过校园体制无法接近孩子,就用其他更有趣的方法。 「我和学生相处像朋友,玩在一起,也不大守规矩,所以很难扳起面孔凶学生,我用的是『磨功』,用尽耐心跟学生耗,让他们知道老师就是这么坚持。学生通常无可奈何。」 陈荭说,他在女校任教时,有位学生跟家里处不好,想离家出走去当模特儿,「我对她说,我不反对你出走,但我跟你一起走。当时我在麦当劳跟她耗了四、五个小时。之后,她拗不过我,就回家了。」「不做,我就等著你做。」这就是陈荭的磨功之道。 和学生相处就像朋友一样打成一片,善用「磨功」的陈荭,希望能用更有趣的方式,让孩子拥有另一片天空。 这看似戏谑的教学相长,其实是陈荭从基层教学经验里得出的。写《青春出于篮》时,陈荭刚当老师没多久。「是学生让我明白:成绩不佳,其他方面未必差;不守规矩,是因为学校没有找出他们的『规矩』」。当年他教中文,也带篮球队,用学生对比赛的热情驱使学生好好读书,例如成绩要达到标准才能出赛。在熟悉且认可的规矩下,他们往往能尽情发挥。 「他们已在打骂中成长,家庭环境就是如此。如果这样有效,他们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了。」陈荭总结。 是了,他们为何变成这样?青少年何以在年华之时为生活所折损? 近年香港青少年自杀事件频传,俨然产生连锁反应。陈荭认为,香港学校竞争加剧,老师时间缩减难以顾及学生,校园安全网因而产生缺口,漏接了那些失足的孩子。「此外,追求价值过于单一也是问题。当考试科目成为唯一目标,学生就缺乏其他机会建立自信。许多学生学习成就低,然而这仅仅是一个面向。他们还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人。」 试想:你的人生目标在教室之外,当教室之外的「空间」越来越少;之外,就是悬崖,离开教室,就是坠落。陈荭也表示,成书时,类似的自杀事件很少。是以,《青春出于篮》封存了香港某段时间的师生情谊,现下校园环境则成为对教育之心的试炼。 陈荭举例,他当校长时,某班级上有个学生上课都在睡觉,不过陈荭注意到她很爱化妆。「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找位国画师父教她画画?』后来我真的找了一位国画师教她习画。现在那位学生是香港很厉害的化妆师。」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干的鸡婆之举,却造就了一位学生的不凡。陈荭提及此时,不无得意。 出了校园,还有更多不公义之事 小说里最重要的一场赛事,最后变成一不公的对决。陈荭笔下的主角有挺身而出的勇气。然而我好奇:离开校园之后呢?他笔下的青少年长大后,面对社会上更多不公不义,乃至香港的许多问题,该如何是好?然而,我其实想问的是:当政府不公不义时,我们该怎么办?或许我跑题了,不过陈荭的回答倒也受用:「到社会上当然会遇到更多不公义,正因如此,我们不能用不公义的手段来面对。」 我想起陈荭在小说中安排了一个民初传奇队伍──天鹰队。小说写到1931年,天鹰队的阿虎靠著「惊天一球」反胜日本「大和」队,结果竟遭不甘落败的日本特务炸死。陈荭说,天鹰队没有史实依据,只是停留在小说里的传说,「虽是天马行空的设定,但鼓舞了主角投出奇蹟的最后一球。」 现实不断挫败我们,只好交于小说逆转;小说里的人物遭遇逆境,也需要小说里的传说慰藉。 不读小说的话,就去打篮球吧。透过陈荭的经历与小说,我们知道:篮球是享受与人互动的艺术,让你知道自己为谁而战。即使你在人生中迷惘,无所适从,抄起篮球,你就有了方向。陈荭会在场边守望那些仍在犹豫的学生。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