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镇魂曲——蒋亚妮读《那些少女没有抵达》

时间的镇魂曲——蒋亚妮读《那些少女没有抵达》

《那些女孩没有抵达》是一场时间的游戏,吴晓乐是从不儿戏的小说玩家,关于这本书的密码,让我们先从轻松的地方谈起——比如,这是她的第六本书、第五本小说与第四部长篇,她以十年的时间从“专业”成为“职业”。她是那种一本、一本写上去的作家,也因此她的技巧与叙事法,一次比一次更扎实纯熟。自第一本小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后,她就不曾停止进化,不只是告别了某种第一人称“我”的说故事方法,她在《上流儿童》里初次展现她在长篇小说与长时田野调查的能力;在《我们没有秘密》时,又把她擅长的各种“人际关系”往深里钻、往恶里写;到了《致命登入》,她从类型、主题到主角的性别与设定一次全面翻新,挑战升级。也是时间,让吴晓乐变成了台湾少有的、年轻的职业作家,当读者逐渐开始习惯于她的配速、她与故事间的熟稔和信任后,这一本新作《那些女孩没有抵达》,却又开始了新的速度,甚至是一种新的计时方式,像是那场小说中无法回头的倒数计时,让时间从死亡开始。《那些少女没有抵达》吴晓乐 著许多小说,经常会由一个人的结局开始细说从头,这能让已知引出更多未知,却也可能让时间变得线性和区块化。吴晓乐当然不会满足于此,她不被已知的时间因住,比如那一场作为故事开头的女学生自杀事件,也不只是简单的步步靠近,吴晓乐以作为老师的主角吴依光为她的时间之棋,迂回、加速再缓步地碰触死亡:“吴依光那时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再过三十八分钟,她的一位学生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小说里头的时间,变成了分属于不同人的有机生命,就像把时间拉进历史与不同空间中来看,它不可能是线性的,小说就是另一个平行与不平行都可能的时空。它有时属于吴依光,那个受困在自己十七岁整整又一个十七年的女孩;有时它又属于死去的十七岁女学生苏明绚,或者是其他承受著霸凌、施加霸凌、旁观霸凌的不同女孩,与她们的十七岁。甚至,某些时候、其他时候,它变成了我的时间,变成了读著这本小说的“我”与我的十七岁。每当小说里头的吴依光回想起自己郁郁无光的青春时期,随时都可能离开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是关窍、每一天都如此艰难的过往时,我也被抓进其中。时间的尺被吴晓乐的小说摊开,我终于读懂了,为什么从前慢?因为尺子短,每一个刻度都刻在心底,像用最钝的挫刀,自己亲手凿出来的。吴依光成为了大人、成为了人师,和所有大人的抵达路径一样,一路狗屁倒灶,但吴晓乐写得温柔:“吴依光一个心软,时针就荡了过去。她的计画功亏一篑。吴依光就这样长成了大人。”那些中离这个世界、暂停时间的计画,失败了,一闪神,就这样成为了大人。但吴晓乐并不耽溺于到底我们有没有成为讨厌的/喜欢的/理想的大人,这道无解之题,她只是拉著其他大人们的手,指往我们做不到的地方。当吴依光回想著,究竟自己在苏明绚自杀前跟她聊过什么时,浮现的是一段跟任何小说情节无关的对话。吴依光问苏明绚:“我也有雀斑,你喜欢雀斑吗?”苏明绚想了几秒,不无谨慎地回答:“小时候不太喜欢,现在好像都可以。”从这里,我开始跟著回答,一步步,随著小说飞跃的时间魔法,更新我与它的同步率。十七岁的我,也刚开始能和自己皮肤上的斑点状胎记相处,开始理解“都可以”的深邃。都可以,不是因为不在乎,都可以,不只是没意见,更多时候的“都可以”,是因为终于明白其实我们无能为力。人不能选择天生的美丑、父母,甚至很多时候也不能选择志愿、不能选择喜欢与否,既然如此,其他事也就都可以吧、都可以了……吴依光的尺,早已不是一公分、一公釐的刻度了,就像她也不再只是学生与女儿,更得思考怎么做为一个老师、母亲、妻子与大人,吴依光曾经是学生,如今是老师,也因此:“每一年,她都感受得到,老师吴依光,正在影响学生吴依光的认知”。尺不只变了长短,甚至改了单位,时间作为数字的一种,开始比不上收入、成绩、业绩其他数字了。借由死亡开始的,不只是回溯,更是一场吴依光(或者我们)作为大人,如何找回与从前自己同步率的过程,是酒醉后的回魂酒、是揉开瘀血必经的痛。吴晓乐不只擅长从“没有”映照“有”、从“不是”谈“是”、不喜欢里头藏喜欢;她同样娴熟于从主角辐射出更多人物,将关系拉阔、将时间拉远、将人物扩编,却从未有事物从她的小说之网中逃逸,她不急不徐地在十六万字的长篇中,说好每一个人的故事,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有女孩的抵达之谜。这本十年出道之作,像是重返最初出发的广场,如同吴依光打趣说著从来读不完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一般,普鲁斯特如是、吴晓乐与每个写作者亦如此。那一个出发的理由,不管是忧虑或忧愁,总指向最后想抵达的谜底,藏在时间后面、永远无法明说的——最初的书写动能。一如义大利超现实主义流派画家奇里诃(Giorgio de Chirico)的“Metaphysical Town Square”(形而上的城市广场)系列作品,《抵达之谜》这幅画作的广场后头,为何藏有船桅?是谁在船上?只有作者知晓。借由死亡回到出发之处的人,不只吴依光,更是吴晓乐。也得经由死亡才能将某些时间暂停,升学的倒计时、长大成人的滴答声、分崩离析的情感真相,全都得为它停下。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路上,可能都曾或近或远的听说与看见,“某个同学死掉了”,吴晓乐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开始,每一本小说,都试图书写社会的不同角落,其实全是她从不同方位看向世界的尝试,因此她小说中的每一场死亡,都不是为了杀与恨、解谜与推理,而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如同《那些女孩没有抵达》里每一个人生命中离开、死掉的同学们,她们被一一点名,不带责难。这些名字提醒了活下来的人们,不要忘记所有感受,即使我们没有死去、我们没有完成……比如曾经的学运与社运现场、爱错又爱惨的对象,那些我们忘记了的十七岁、十八岁与成长岁月,她全替我们记下了。十年之后,吴晓乐用全新的故事,更加精准的作答自己十年前留下的问题:“为了什么而写?”她的死亡与提醒,从来不是情勒,而是告白。告白、告解与告别,总是三位一体,就像小说除了现实与虚构外,更提供了人们另一种丈量世界的方式。吴晓乐透过她笔下那些只谈现实成就与值不值得的角色们,轻易地引我们开始思考“世界的大小”。吴依光与家人清晨六点半就起床等待第一志愿放榜的那天,被延伸成了永恒,人生永远有无止尽的榜单与落榜,如同小说中所写下的,“每个小孩自懂事起,就在撰写‘父母使用手册’”,生命的课题与待办事项,正是每个人相似却都不同的故事。许多我们说不出的生命故事,吴晓乐总能以小说提供慧解,或许是因为,她的生命中也曾以某些不可承受之轻,既痛也重地兑换了另一把尺,为读者丈量出另一种世界。而那一个最初的故事、那一个值得不断重写、复写与改写的故事,说来简单,不过是关于永恒的少女与少男们,那些十七岁出门远行未归的无光灵魂。面对成长时四散在世界的三魂七魄,吴晓乐以真实的时间献祭,一字一字、一本一本地写著,没有抵达就是谜底,她坚定地以小说镇魂。如此耕耘、如此交换,或许才能在故事间开出一点时间的孔隙,就像吴依光为了抽离某个时空背景下,玩的时间游戏:“看著墙壁上的石英钟,吴依光玩起‘默数六十秒’的游戏,分针一指到十二,她低下头,数数,一、二、三,数到六十,她抬眼,分针在十一又多三格,她快了两秒。”没有人压准的终极密码,或许并不是因为失准与时差,也许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世界的时间,就像我、就像吴依光。读完这本小说,(我与)吴依光才终于能从十七岁回神,死亡从来不限于生理,时间终于再次往前走了。这一次,无所谓有没有抵达,感谢有些时间,从来就不需要正确的方向。本文作者蒋亚妮1987年生,台湾台中人。 摩羯座,狗派女子。无信仰但愿意信仰文字。东海大学中文系、中兴大学中文所毕, 目前就读成功大学中文博士班。 曾获台北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文化部年度艺术新秀、国艺会创作补助等奖项。2015年出版首部散文《请登入游戏》(九歌), 2017年出版《写你》(印刻), 2020年出版第三号作品,《我跟你说你不要跟别人说》。

+ More
吴晓乐《我们没有秘密》影集版剧本开发中、《致命登入》入选文策院“韩国亚洲内容暨电影市场展”

吴晓乐《我们没有秘密》影集版剧本开发中、《致命登入》入选文策院“韩国亚洲内容暨电影市场展”

在#MeToo的世界性大风中,反风向描述非典型被害者的《我们没有秘密》,未出版即售出影视改编版权,近期由北京爱奇艺进行至影集版剧本的开发阶段,这部争议、禁忌、尖锐得前所未有的社会派长篇小说,刺出了读墨电子书上326则书评平均4.6颗星的高评价,而这,只是吴晓乐的第4部作品。“我为什么要把她写成很好的、符合想像的受害者?”——吴晓乐他们没有秘密,彼此不问过去,他们的婚姻像是个完全密封的盒子,不打开,不会有事情,但一晚回到家,妻不知了去向,家暴前科的律师丈夫,该怎么做,可以洗去一身的指控?答案简单,违反承诺。他查了妻往来的友人,查了妻任教的安亲班,查了妻长大的地方小镇,查到了妻深埋在时间里的秘密,我们没有秘密,因为那秘密收拾仔细,折叠整齐,真的在一个盒子里。“这部小说的价值观是超前的,因为不符合所谓的社会期待,但也是这部小说出色的地方,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观众无法从中感受到人性之复杂,那这部小说的改编也没有太大意义,但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北京爱奇艺.《我们没有秘密》影集版主创吴晓乐首本散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直视升学主义下的家庭畸形,推进社会各界的思辩和觉醒,改编之公视同名影集,获金钟奖电视电影奖、电视电影女主角奖、电视电影导演奖、戏剧类节目剪辑奖、美术设计奖,及女配角、新进演员、编剧等9项大奖提名,得台湾、日本Netflix排行榜第1名,中国豆瓣网站8.6高分,陶晶莹、李李仁、陈嘉桦等人推荐,改编之电玩游戏《KIDZ 孩子》,获新加坡亚洲电视学院最佳电玩奖。而首部长篇小说《上流儿童》,研究M型教育中的育儿歪斜,引发各家媒体的现象级报导,上市4个月即售出万本,《苹果日报》更以罕见的头版,个案式分析了上流儿童之当代成因。“我一边看剧、一边问孩子‘妈妈有没有这样?’”——陶晶莹(作家、歌手、主持人)出道即神作,仿佛社会良心的吴晓乐,作品一部一部,直入最高难度议题,且画面清晰,分镜干净,普遍被认为是天生的影视化基因。最新长篇小说《致命登入》,说的是一名资优生,诅咒般地患上了预见死亡的能力,那能力太过可怕,怕得他茧居家中,房门不出,直到在网路游戏认识另一名女孩后,看见了女孩来日不多的未来……毫无意外,日前文策院公布的“2022 韩国亚洲内容暨电影市场展 ACFM — IP转译单元 Busan Story Market 台湾代表作品入选公告”10部作品中,《致命登入》也在那里,代表台湾,前进釜山。

+ More
看见那些“光明正大”的目标,所带来的难堪与黑暗——黄柏威心理师读《致命登入》

看见那些“光明正大”的目标,所带来的难堪与黑暗——黄柏威心理师读《致命登入》

如果有人要你自杀,你会照著他的话做吗?这听来有点可怕,或许你会想,谁会让自己的生命任由他人使唤?又谁有这么大的权力,能够教唆他人终结自己的性命?但人类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1978年11月18日,南美盖亚那(Guyana)的琼斯镇就发生令人震惊的集体自杀案,美国极端宗教团体“人民圣殿”(Peoples Temple)的创始者吉姆琼斯(Jim Jones)要求信徒参与“革命自杀”的行动,他说服父母毒死自己的孩子,说服信众服毒自尽,这桩集体自杀事件震惊全世界。有九百人听了琼斯的命令自杀身亡。它也是911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前,美国历史上非天灾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琼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特别当世人都认为“人民圣殿”就像邪教的时候,为什么信徒仍愿意继续跟随琼斯?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信徒对“人民圣殿”有极高的认同感,一方面来自琼斯的领袖魅力,另一方面信徒在团体中得到关爱与协助,就像活在一个有爱的大家庭里,相较于外面世界带给他们的伤害,这里满足了人们内心渴求的归属感。除此之外,心理学家也认为这些邪教团体用了些心理学技巧,来让信徒买单。像是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从众心理、利用认知失调后带来的自我辩护效应等等。一、登门槛效应这是许多推销人员常用的推销心理,先请对方答应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再慢慢提出更大、更多的要求。例如问你能否耽误一分钟的时间填个表格,接著问你要不要听听看产品介绍,再开始探问你的购买意愿,你就成为他可能的买家。当他先提出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小要求,答应后,登门槛效应就产生了,人们通常比较会继续答应对方接下来提出的其他要求,因为人们倾向展现出自我的一致性,不想表现的不一致而内心产生矛盾感,于是可能继续说出“Yes”,而有心人就会操弄心理,一步一步得寸进尺,来满足需求。邪教对信徒的操控也是如此,他不会在一开始就马上告诉你最终目的,而是利用登门槛效应,让人一步步走入他设的目标,如果当事人界线不清楚、又不擅面对冲突、害怕拒绝,就容易陷入其中。二、自我辩护效应此效应来自认知失调理论,当我们作出自己觉得荒谬、愚蠢、不符合原本信念或违反道德信念的事,都可能产生认知失调感。而为了平抚内心产生的矛盾,有时我们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是提高我们对所做事物的评价。例如平时省吃俭用,竟然花大钱吃了不怎么美味的一餐,可能会引发一些自我批评:像是我怎么这么奢侈等负面感受,为了处理这些负面感受,我们可能会提高这顿食物的美味程度:其实它还不错吃啦!让自己的行为与感受趋于一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邪教的信徒为什么会一直留在里头,不愿离开?他们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外人眼中显得荒谬诡异、又不合理,但正因为他们已经做了,他们可能经历过认知失调,也已经产生自我辩护,于是会告诉自己、告诉别人,这些行为都是有崇高意义的。由此可理解为什么邪教常会有些古怪特殊的仪式活动,那是提高信徒认同感的方式,就算平时你觉得那些行为怪到不行,可是一旦只要你做了,内心可能就会升起声音告诉自己:这件事一定有所意义吧!回到教唆杀人的议题,作家吴晓乐的最新小说《致命登入》也有类似情节。故事里有个神秘的网路社团“学校”,一般网路上的社团都有其特定主题,例如美食社团或股票社团,那“学校”呢?书里是这么写著:“他们分享的是:怎么伤害别人。”这个“学校”就像是台版的“N号房”,“学校”有各种“教室”提供“校友”不同的教材,内容都不脱性与暴力,像是裸照、或是自伤、伤人的照片和影片,而且越变态的内容,越受到欢迎。里头的受害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然而“学校”与“N号房”不同的地方是,“N号房”的受害者多是被迫而被拍摄,可是“学校”的受害者,却像是自愿的,甚至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仿佛像被洗脑操控似的,配合主事者的要求,做出在他人眼里视为不合理之事。就像加入邪教的信徒,把教主的话奉为圭臬,跟从教主的指示起舞。小说里的女孩房瑞安就是这样的受害者,在他人眼里,她的处境十分危险,不仅被拍下不雅照片,甚至有可能在主事者(也是男朋友)的教唆下走上绝路。可是她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自己在做对的事,反而对想救她的人充满敌意,却对主事者产生认同。主事者除了使用上述提到邪教常用的心理技巧外,他还用了一些方法,让房瑞安深陷其中。一、贬抑对方,让对方依赖自己,并用甜言蜜语,让对方获得安全感。主事者是房瑞安的男朋友,她信任他,渴望对方的认同,但细看书中两人的对话,男方时不时就会贬低攻击她,像是“你说这样的你𫫇不恶心?”、“你又犯下新的错误了”,“你这样做我会很不高兴”、“你不要让我失望”。这些语言会让女方变很没有自信,觉得自己老是做错,也会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于是容易把主控权交给对方、去讨好配合对方。当女方认错讨好后,男友又会说“你这样好可爱”、“我喜欢这样的你”,继续巩固男尊女卑的互动的模式。简言之,男友透过“贬抑”瑞安,让瑞安交出主权,觉得男友比自己成熟懂事,透过“亲密”,让瑞安有安全感,而离不开他。二、用似是而非的言论进行操控,让人不易反驳。“你要对自己诚实”男友会对瑞安这么说,乍听之下是件好事,但他用此来制造瑞安的罪恶感,例如瑞安对朋友阳阳有很复杂的感受,他会要求瑞安去跟阳阳表明自己讨厌对方,否则就是对自己不诚实。他用这些理论控制瑞安,瑞安纵使有怀疑,但也很快被自己的罪恶感吞没,如此一来,教唆自杀也变成可能。因为瑞安有痛苦的过去,也曾痛苦到有不想活的念头,若是男友不断用扭曲的言论影响她,瑞安可能就在男友的教唆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三、隔绝当事人与他人的往来,孤立当事人,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男友会要求瑞安不可以跟别人提起他,这背后真正的目的是让瑞安无法求救,借此完全控制她。如果瑞安会跟他人讨论男友的事,对方可能会指出当中不合理之处,这会动摇瑞安的信任感,因此他会想办法隔绝瑞安与他人的往来。有些对象则是透过看对方手机讯息记录或要求交代行踪,目的都是为了控制。虽然男友曾叫瑞安去找阳阳沟通,但那并不是为了改善瑞安与阳阳的关系,相反的,他想借此破坏两人的连结,切断瑞安所有的人际连结。除此之外,房瑞安的成长经验,可能也是有心者较容易锁定的对象。他的父亲有家暴行为,受不了丈夫暴力对待的母亲在她小时候离开她,留她与父亲一起生活,小时难以理解的她,很可能对离开的母亲产生恶意,并对父亲产生认同。但又因为父亲有暴力倾向,会让她缺乏安全感,甚至容易变得讨好,长期下来,她会渴望有一个拯救者出现,带她脱离苦海,给她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然而这会容易把对方理想化,将对方视为自我生命的救世主,而这就成为有心者操控的温床。如何避面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注意几点:一、避免把人当成救世主,他们的话不该是权威就像邪教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主,在爱情中也有人会想把自己当救世主,塑造自己的权威、贬低你的价值,让你觉得没有他,人生只有黑暗;他不喜欢你,你就是不好的。健康的关系是平等与尊重,想要剥夺你的主权的行为,都是危险关系的警讯。二、知己知彼,辨识人际关系中的操控技术认识文中所谈的心理技巧,觉察人际关系中可能的操控手段,是抵抗操控、增进自我觉察的重要步骤,当我们越能觉察与辨识,越有机会识破与脱离。三、维持人际连结瑞安的男友一直想阻断瑞安的人际连结,但他没算到人对人际连结的强烈渴望,就在他以为自己设下天罗地网堵住瑞安的生路时,让瑞安的生命透出一丝亮光,正是起于一次人际连结。知道自己想离开世界的瑞安,想和一起多年玩线上游戏的网友告别,因此约了小说主角东泉见面,这一见面,让东泉察觉事有蹊跷后,才展开后续的情节,这就是人际连结的力量。想要阻碍你维持原有人际连结的人,都需要小心。适时与信任的朋友讨论自己的感情问题,让自己不陷入孤立,都是让我们避免被人操控的有效方法。四、建立尊重友善的性别平权观念2020年爆发的“N号房事件”,震惊韩国社会,但令人遗憾的,不只是主嫌的恶行,更是反映出这社会中有一股贬抑女性、把剥削她人当为乐趣的文化、把女人视为猎物的物化文化。这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要反省的功课,《致命登入》也提到这个角度,透过其中一人在谈到受害的女性时说道:“打从她们一出生,社会就不断地暗示她们,她们是瑕疵品,而瑕疵品是没有办法靠著自己就变好的。”犯罪的温床,不该是受害者们渴望爱的心理,是社会文化里头那些有意无意的剥削与压抑。如果我们没有正视社会中偏差的性别观念,没有意识当中对女性的贬低,永远都会有新的“N号房”、永远都会有以伤害之名开设的“学校”。“瑕疵品是没有办法靠著自己就变好的”,因为“瑕疵品”本来就是好的呀,她不需要再变好了,“瑕疵品”只是别人为她们贴上的标签,并要她们也这样以为。《致命登入》让我们看见这些标签带来的杀伤力,更重要的是,它也邀请我们,撕下这些标签,脱下有色的社会眼光,重新看见身之为人本来就有的尊贵模样。本文作者黄柏威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硕士,初和心理谘商所谘商心理师、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兼任谘商心理师。爱看电影、聊电影,喜欢用电影来觉察自我、思考关系,著有《影愈心事:他的电影,你的爱情,心理师陪你过关系四部曲》、《影愈心事:他的家庭,你的伤痕,心理师陪你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 More
无论真实社会或游戏空间,世界是一棵盘根错节的树——重点就在括号里读《致命登入》

无论真实社会或游戏空间,世界是一棵盘根错节的树——重点就在括号里读《致命登入》

《致命登入》有相当篇幅的描写是以二十年前辉煌一时的MMORPG《仙境传说》为底(我是在吴晓乐的个人脸书页面得知),但实际一读,她将故事里MMORPG名称,取作《世界树》。世界树,多好的一个名字,如《阿凡达》纳美星人尾巴会与潘多拉星球的那棵大树连结,人人彼此心连心,而在吴晓乐的故事里,串起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就是一棵树。《致命登入》吴晓乐出版日期:2021/12/31说来有点玄奇,约略两年前,我在我的个人专页写吴晓乐的前作《我们没有秘密》时,我自大地用宫部美幸来譬喻她写故事的方式:「宫部美幸之伟大,在于她总是能让读者看到她用小说在种下一片森林,一个人是一棵树,宫部美幸会用她所谓「写到流汗」的方式,去让读者看到每颗树上头的脉络及细节,《我们没有秘密》给了我类似的感觉」,隔了两年,再次拜读新作《致命登入》,这种感觉竟然加深了不少。也许只是一种直觉,吴晓乐书写故事的企图心,确实神似宫部美幸(包括此次融合奇幻元素写入「超能力」,联想到宫部美幸的《十字火焰》),但她并不是在写一个推理故事,只是揉合时下问题,伴随着她曾深爱过的《仙境传说》游戏经历,写成这个故事。虚实之间,《致命登入》以这棵「世界树」为中心,用紧凑写法将一片森林展开来,以便让我们在这片森林看见被她深藏在几棵关键树木的脉络──人性的恶意,以及善意。《致命登入》以「茧居族」切题,人生路上原本一路顺遂的主角陈信翰,在某个时机点,再也不踏出家门,因为他深藏一个绝对不可说的秘密。如同电影《神通鬼大》的米高福克斯,原来在一次生死交关,陈信翰得到能看见他人临死的前兆的超能力:只要他看到「黑影」紧紧跟随着那人,那人就注定会遭遇死劫。但在因果里,我们全是傀儡,陈信翰只是在他人死亡最后一刻之际,突然看得到操控线的人,他无能为力,只能关闭自己视野,关上自己的心门以及房门──吴晓乐的描写,绵密地织入陈信翰的无力感:她从陈信翰的「寻死」开始写起。当然,寻死未果,《致命登入》故事才有延续下去的推力,不过,在开头短短二十页的寻死路途,除了有功能上的作用(一是让读者看见他的郁闷,二是让读者知道陈信翰的超能力),也有让读者在故事开头看见主角陈信翰的个性:离家去死之际,深夜中打开铁门的声响总是特别大声,但纤细的陈信翰,知道自己内心依旧有眷恋,他在内心里自问,「难道我希望这声响能唤起谁来阻止自己吗?」,加深主角绝望感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其实他不想死。不想死,就是《致命登入》的核心。为了活下去,所以保守自己的秘密;为了活下去,所以让自己的精神放置虚拟世界;为了活下去,所以勇敢踏出那一步。《致命登入》说穿了,就是陈信翰踏出那一步的英雄旅程──即便过程自卑又笨拙,但是拥有踏出那步的勇气,比任何事还重要。不过,在英雄旅程之外,《致命登入》另一个重点,是恶名昭彰的PUA(Pick-Up Artist)。男性透过语言与肢体、表情等等心理暗示去吸引女性,在建立关系后,玩弄并羞辱女性情绪、怂恿对象自残,最可怕的是,这是一种形同「洗脑」、温水煮青蛙般的类催眠过程。情节紧凑的《致命登入》,陈信翰的英雄旅程,正是透过大量篇幅描写原本无能为力的陈信翰,如何拯救在《世界树》结识并与自己契合的女孩。吴晓乐在故事中后段甚至直接切换视角,让读者跟在「恶」的旁边,了解他们的心态──那是甚至到小说终局陈信翰也没能搜出的凶手视角──望见他们的心态,以及层层递进的「为恶」。关于欲望,关于操控,原来对他们而言,不只MMORPG《世界树》,真实世界本身就是一场如何操控他人的终极游戏──原来生死常在一瞬间的无常真实世界,与可以隐去自己真实身份的虚拟游戏世界,没什么差别,善与恶,都在其中。吴晓乐的第三本小说,写进了MMORPG、茧居族、超能力、Manosphere与Red Pill(红药丸觉醒),隐隐碰触到社会结构问题,这本主角陈信翰的成长英雄旅程《致命登入》,成为一出拥有多方视角、情节紧凑的纸上连续剧。不过,屏除这些刺激过程,读《致命登入》时,其实,我想到的那些年玩MMORPG的经历。不像脸书仍需要透露一些个人讯息(尽管可以捏造),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在MMORPG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大故事的游戏世界里,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计算机屏幕上组成团队去打怪、解任务、解副本。在游戏里那些不经意而构成的交际,无需面孔与肢体语言,只有文字言语,那样的「交心」究竟是真是假?这是我读《致命登入》最有感触的重点。在吴晓乐的几篇文章里,曾经读到《仙境传说》对她的影响,虽然我也曾经玩过《仙境传说》,但关于MMORPG的真假虚实,我有时会回想起自己那时玩得比较入迷的《石器时代》。那时《石器时代》的经营商华义公司,曾推出一款名为「来吉卡」的搜集卡,是结合实体商品与虚拟宝物的产品,像扑克牌般,共有52张,四种花色,集满ACE到J、Q、K花样,寄回公司,就能换一套游戏里难得的怪兽。那时与几位要好的国中同学一起合买搜集,最后独缺一张花样非常难得的来吉卡──而当时国中同学的某位网婆手上就有那张卡,因此他决定,首次不用屏幕交流,与她真实面对面,与她面交这张卡。最后发展如何,我已经忘了,但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集满成功的那套怪兽,最后在网络上用新台币五千元卖掉,以及,那位国中同学再也没有向我提起那位网婆的交际状况。在游戏世界里,那位我不曾见过真面目的「网婆」,他与她,好像再也没有连络,我始终也没有问他,究竟发生什么事情,是失望吗?还是不符期待?我们所有人都沉默。如今一想,也许在我们这段共有的MMORPG青春里,那样切开虚拟与真实的一次事件里,那也许某种惊人的冲击:超脱于文字与像素数组组合出来的脑部幻想,一次真实碰触得到、用耳朵实际听到、用眼睛实际看到的感官冲击。所以当我读到《致命登入》里那颗没有形体的「世界树」,确确实实地、不分善恶地,将所有人都拉扯连结在一起,那样的感受,让我感到特别熟悉。本文作者重点就在括号里关注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akeyinbracket

+ More
不只是4K画质的MMORPG,这款游戏舔得到真实世界的苦味——龙猫大王评《致命登入》

不只是4K画质的MMORPG,这款游戏舔得到真实世界的苦味——龙猫大王评《致命登入》

玛莉弗拉纳根(Mary Flanagan) 2003 年在纽约亨特学院开办游戏工作室 Tiltfactor 时,像这样专注在游戏之于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在纽约还是新鲜事。弗拉纳根对于游戏的思维,有别于当代对游戏的狭隘概念。「对许多游戏玩家来说,游戏存在的意义就是娱乐、消磨时间、好玩就行。它们只是转移注意力的活动、代表着休闲或分心——游戏提供给玩家一个『下班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在奇幻剧情里、惊人的游戏特色里、还有许多奖励任务里徜徉漫游。」「但是,如果某些游戏能给予玩家更多呢?」《致命登入》吴晓乐出版日期:2021/12/31《致命登入》看来是吴晓乐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它介绍了一个以北欧神话为改编基底的大型在线多人 RPG 游戏《世界树》,游戏里头有阶级分明的公会、与需要动员公会之力才能取胜的「公会战」,令人想起《魔兽世界》里那些玩家必须夙兴夜寐练习的大型副本——你需要 40 位精英才能对付黑龙公主;游戏允许线下交易传奇道具,宛如《暗黑破坏神2》与《天堂》带动的「打宝经济」;《世界树》复刻着过去 20 年我们也经历过的 MMORPG 历史,但是,「如果某些游戏能给予玩家更多呢?」,《致命登入》不是普通的练等打宝拼首杀游戏小说,这里的游戏,需要付出性命才能登入。《世界树》能唤醒所有 MMORPG 玩家的共通记忆,这是吴晓乐描绘事物的功力,但游戏只是舞台,活跃在游戏里的玩家才是主角。在第二章正式介绍《世界树》之前,吴晓乐只花了不到三十页的第一章,介绍我们的鲁蛇英雄陈信瀚登场。原本年轻有为的他,遇上一桩死亡车祸,受到严重伤势的他幸存了下来,过去那个顺风顺水的「陈信瀚」却死了。他成为一个足不出户的家里蹲,日子久了,父母由担忧变为漠然、家族由关心转为幸灾乐祸。信瀚也曾想振作起来,但车祸后遗症却有如附骨之蛆令他持续萎靡——他自此看得见某些人身上散发的奇异「讯号」,这些讯号代表着对方命不久矣,而他成为了被迫注视死亡的死神。陈信瀚成了一场诡异游戏的单人玩家,他却没有选择注销的权利,他看得到亲朋好友身上的死兆,却无力挽回这些亲爱的生命逃出生天。这是一个原创的奇幻设定,不是每个玩家都能如数家珍的《魔兽世界》体验,但是,吴晓乐在极短的篇幅里,以明快的文字功力、与几乎称得上轻快的节奏,带领读者快速进入这个她架空幻想的奇幻世界。而更重要的是,妳看得出吴氏对笔下角色的热爱,那种情深意重落于笔尖,化为毫无批判的同情关怀。当足不出户的陈信瀚终于决定出门——找个不麻烦别人的地方了断余生,吴晓乐写他穿鞋的这个小动作,莫名令人心头一紧:「陈信瀚百感交集地穿上鞋子,很意外绷得不可思议,他会意过来,他发福了不少,脚底板理所当然地变宽了。」在线游戏世界的繁复风华容易写、线下鲁蛇的逃避日常在轻小说里也不罕见,但吴晓乐建构在 MMORPG 与奇幻架构上的《致命登入》,却充满着出人意外的大量真实性描写。在许多转生系轻小说里,游戏世界是另一个有别真实残酷世界的完美天堂,在那里有自动献身的准老婆们等你选妃、有实力坚强却不切实际的魔王等你征服。《致命登入》没有朝向意淫似的结局一路狂飙,相反地,它描写玩家们夙夜匪懈的上线准备:中午前起床先打打机械性的每日任务、傍晚不饿不困时再挑战高难度的大型任务。这些玩家日常,是我们在回味过去艾泽拉斯大陆或亚丁王国美好回忆时,也未必会想起的平凡小事。但这些却是我们曾经日复一日「操练」的「班表」,是这些付出让我们在那个世界里得以登峰造极,而吴晓乐让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平凡都回来了。这种写实笔法,才能真正体现每个曾经沉迷于在线游戏的玩家心声。进一步让困在龃龉僵局里的陈信瀚与父母,跳脱「不事生产的家里蹲不肖儿子」与「情绪勒索的霸权父母」刻板角色形象,还原这个遭逢巨变的三个家庭成员,在承担压力下自行寻求各自慰藉的努力姿态。陈信瀚试着透过打宝交易赚钱,证明自己并非不事生产;母亲放任儿子终日闭门不出,祈祷时间能疗愈儿子身上她无法触及的伤痛。《致命登入》似乎是一部剖析在线游戏与家里蹲现象的现代社会批判小说,但这些内容却仅仅是全书十一章的《致命登入》的前两章而已。在《世界树》里找到新日常的陈信瀚,意外陷入了一场黑暗的危机之中:他心仪的女性玩家,身上突然出现了象征命在旦夕的死兆;一股神秘的力量似乎正在操控着他身边的玩家好友们。这些前所未见的现实新困境,逼使陈信瀚必须「注销」他熟悉的在线世界,「登入」他刻意疏离的真实世界,重新进行一场全新的冒险。而现实与虚拟世界真的天差地远吗?在人人被手机、社群平台、ID 与图释围绕的数字世界,两者间的真实界线已经模糊难辨,无论在哪里,我们都需要谎言与疏离来保护自己,而现实仍然永远比 18 禁游戏都更为猎奇无情。你的孩子未必是你的孩子,让这些年轻孩子沉迷于电玩世界头也不回的元凶,也不是在线游戏。吴晓乐并无意让《致命登入》停留在唤起玩家美好回忆的台湾在线游戏史层次,也没有一厢情愿地站在道德高处批判游戏玩家的沉沦生态,更令人激赏的是,她勇敢地掀开那些正潜伏在现实/虚拟世界底层的黑暗面,直视那些以青春为粮的欲望怪物们。吴氏的轻盈笔法某些地方很有村上春树的精巧感,但是《致命登入》后半揭露恶势力的精准,更有村上《发条鸟年代记》里的沉重灰暗:《发条鸟年代记》里一事无成的冈田亨,意外发现失踪妻子身为社会精英的兄长「绵谷升」,可能是一切不幸的元凶。冈田无钱无势,却执着于找回失踪爱妻,即便已经是政坛新星的绵谷,以权势等各种手段相逼。等同于社会鲁蛇的冈田,却依旧毫不退缩,向着人生胜利组用力地挥下球棒……在《发条鸟年代记》里令人作呕的人生胜利组,在《致命登入》里也同样出现了。这些令人想起韩国N号房事件、或日本北九州岛监禁杀人事件幕后的人性操控者们,披着令人称羡的社会形象,无耻贪婪地剥削着弱势阶级,而《致命登入》同样勇敢地向他们挥出了反击的球棒。《致命登入》是一场「能给玩家更多」的游戏,最终淡化了游戏与奇幻的界线,还原出当代台湾的魔幻社会风景——你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时「感应」到某些被影射的台湾社会事件与人物。更重要的是,吴晓乐的笔触,在娱乐性与批判勇气之间到达了完美平衡。让读者在迎接结局时能够得到满足与冲击。《致命登入》超过 15 万字的内容,显现了吴晓乐的野心与实力。也许我们可以借用游戏界的说法:《致命登入》可以算得上是今年的「3A级」娱乐大作。本文作者龙猫大王粉丝团「龙猫大王通信」主人。龙猫大王报导你从未在意(但很有趣)的小新闻、 报导已经过时(但很有趣)的昔日事物、 报导失败的、被嘲笑的、疯狂的、奇怪的人们。 报导日本偶像、好莱坞动作、飞车与劫盗电影、70~90年代物。时常遗忘经营十数年的部落格【新‧龙猫森林】,目前专心在粉丝页【龙猫大王通信】努力求生中。

+ More
想成为一个新的人,于是先成了猎物——专访吴晓乐《致命登入》

想成为一个新的人,于是先成了猎物——专访吴晓乐《致命登入》

听吴晓乐说话,让我想起运动球员在抽球,速度加力量,一球必杀电掣般。她说自己最讨厌理所当然这四个字,所以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开始,她就努力用小说跟社会商榷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散文集《你的孩子》给亲子教养议题一记杀球,吓坏望子成龙的爸妈;长篇小说《上流儿童》瞄准阶级,是晋身上流的讽刺剧也是道德剧;到了第二本长篇《我们没有秘密》,吴晓乐更是频频走位,捕捉性侵受害者与加害者的面貌,以及难以言传、说出来过于毁灭的情感欲望。不漏接一颗球,以及人物一丝丝的心理变化,哪怕再幽微再刁钻,她都有能力命中。《致命登入》吴晓乐著出版日期:2021/12/31《致命登入》是吴晓乐第三本长篇小说。她说这本是与距离自己最近,调动她最多生命经验的一本,“里头有很多部分是从我身上切出去的”;也是她放松来写,写最快乐的一本,“这本小说是我献给网路游戏的情书。”“但这样说好像有点𫫇。”吴晓乐随即补上这句。躺平再努力起身的主角《致命登入》写内卷躺平的主角陈信瀚沈迷网路游戏“世界树”,爸妈镇日为此担心,害怕儿子成为媒体报导、主流社会眼中的“御宅族”、“茧居族”。通过“世界树”,陈信瀚结识女孩夕梨,又因为夕梨,陈信瀚起身面对这个他早已厌弃的世界。原来陈信瀚二十岁那年出了场车祸,自此获得超能力,能看见人之将死,身上有黑雾缠绕。夕梨身边,也有黑雾。随著陈信瀚追索夕梨的下落,发现背后有个先勾引后要胁女性的组织,以当下的话语来说,就是大型PUA(pick up artist,是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男性搭讪女性教学。最初是为了“帮助”社交技巧较差的男性接近女性,之后演变为利用心理学技巧,包括虚假人设、孤立目标、情绪勒索、贬低对方、情感虐待等勾搭、引诱女性,以发生性关系)集团,只是更恐怖更血腥。不善言语足不出户的宅男,面对擅长用语言罗织陷阱的玩家,怎么看都会输。在此,吴晓乐设计了一个旋转门——网路游戏“世界树”──动摇既有关系。人们以为自己只是登入游戏,却不知道也是向陌生人打开自己,而且在匿名与虚拟的保护色中,人们更坦露无遗,更容易受伤。陈信瀚登入游戏,打开自己;想躺平的年轻人,最后却在现实中站了起来,“这不是一个要解谜的小说,而是主角的英雄之旅,只是有点烂,但我很喜欢陈信瀚拯救人的方式,很拙,摇摇晃晃的,还是走出了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走得很逊也没关系,这是吴晓乐写这本小说想分享给大家的。因为自绝于社会的主角原型其实来自她身边友人。“他以前都很成功,考上很好的国立大学,但社会好像就因此不允许他失败。我们社会有个线性的想像,人到了几岁就该怎样,不随著线性前进的人,就好像卡住了。问题是当事人知道自己‘暂时卡住了’,而且旁人对他的认知一定没比他自己多,可是他没有能力去讲自己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其他人的守望,很容易变成功利性的刺探与对异己的畏惧,吴晓乐说。就像陈信瀚的父母整天怀疑儿子会变成罪犯。吴晓乐的结论是,“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会结蛹羽化,不要去打扰正在结蛹的人。”三十岁之后跟写作和解这样温柔的提点,也源于吴晓乐反过来想自己的人生。“我很多朋友工作到想自杀却不敢辞职,仿佛辞职是对自己努力的否认。这让我想到,原来我早就做过这种看起来好像在否认自己努力的决定。”吴晓乐指的是几年前台大法律系毕业后她放弃考国考,自此走上一个旁人眼里有点颠簸的道路,包括写作。“写前面几本时我还不确定要不要创作,我是一个比较飘撇的人,常常觉得什么都很好玩,很难对某个东西专情。写第二三四本时,都在很痛苦的阶段,我一直想证明自己是一个职业写作者,告诉自己出手都要有八十分才及格,所以写的时候很焦虑。反而是31、32岁后,我开始认真去想成为一个写作者,便放松了下来。写《致命登入》,就是跟自己说‘OK啊,已经做了这么多次,你可以的。’”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写作者,为何反而可以放松?“到了30岁,我发现很多朋友都羡慕我,但我很纳闷,因为我工作很不稳定,也没年终。他们告诉我,我所有的工作成果都可以留下来,而且上面会写我的名字,这是我从没想过的看待写作的角度。”“以前我只觉得写作是需索无度的朋友,我得付出很多才能换取它的陪伴。当其他人焦虑自己拼死拼活可以留下什么,我才发现写作一直陪著我,忽然间就觉得很幸福。”吴晓乐谈写作,像是在谈论一段曾经紧张兮兮的关系。而现在,她开始享受了。正因为这样,《致命登入》成为你最乐观的一本小说吗?我问吴晓乐。“是,写上一本《我们没有秘密》,会觉得快乐是比较肤浅的感情,现在觉得快乐或许肤浅,至少可以让人活下去。另一方面,这本小说每个东西都是我衷心想讲的。最核心的是而且我希望大家做到的是,人一定要原谅自己,就算现在很想死;亲友们或许看不起你,但他们更不想看到你的尸体。”“赖活比好死好太多了。”总是试著得分的吴晓乐似乎有了小小的休息片刻。▲正在玩《血源诅咒》的吴晓乐。吴晓乐称自己很多对世界的理解都是透过网路游戏来的,所以《致命登入》写尽了网路跟现实如何双向渗透,彼此影响,“是一本献给网路游戏的情书。”《致命登入》出现许多游戏关卡,也都是吴晓乐凭借过去玩《仙境传说》跟阅读尼尔盖曼《北欧众神》来的灵感。吴晓乐说,设想游戏跟写小说带给她同样创造的乐趣。(图/吴晓乐提供)谁让女性容易成为猎物在网路时代都要进入元宇宙的现在,为何回头写网路游戏?吴晓乐说她热爱玩游戏,“我家有四个PS4把手,每次朋友来都会问我是不是我男友的。我很讨厌有人开玩笑说‘PS5到了,还好我老婆认不出来,说那是数据机。’我只想说,那些人好落伍,拜托,我甚至会加价,只为了早点买到最新的PS!”《致命登入》里,内缩的主角通过游戏连结世界,而这个虚拟的连结改变了他与别人的现实。吴晓乐说,“我真的相信打电动的小孩不会变坏,因为这就是一项技艺,是中性的,端看人们怎么操作它。我想的是,我们在匿名性很高的领域可以达到很亲密状态吗?如果达到了,会变得怎样?”吴晓乐的思考是,网路世界不是缺乏现实的领域,相反的,它紧紧与现实连结。如同小说里写的,“我们只是还没有找到够好的形容词,描述这个存在已久的世界。”人们在网路游戏创建新的角色,投射出成为一个新的人的期待,而这个期待会使人成为猎物——通过强大的诉说欲望形塑新的自己。然而正在倾听你的人也有欲望,那就是捕获你。所谓的PUA。吴晓乐认为,社会让女性更容易被PUA。“因为女生从小到大常常被告知自己低人一等,例如长辈会跟女生说不会做家事以后怎么嫁得出去。”她自身的经验是,“我以前会在脸书写自己的忧郁,现在不会做这件事了,因为总会有人敲我,跟我说他们很看好我,但我哪里做得不好可以更好——他们通常有老婆,我也有男朋友。如果我当时是在找爱的话,可能就会让自己落入危险。”吴晓乐说,《致命登入》摸到这个容易让女性遭受PUA结构的边了,但意识到结构之后呢?“我们不该先要求女生,而是该要求社会。我很讨厌以爱为名的骂,或带羞辱的教养。这脉络放在男女关系上,就是PUA的情人。社会谈教养都是动机决定一切,只要动机是善良的,不管当事人多痛苦,都可以被原谅,而当事人还得去谅解对他PUA的人。我想要商榷这件事。”那是当PUA者摆出自己的脆弱面。“他们讲出自己的痛苦,只会让受害者更痛苦,因为受害者无法单纯、好好的受害,还得体谅他们。伴随的道歉,也是有目的的,往往是为了缩小伤害范围的道歉。”“为什么好好道歉这么难?”吴晓乐丢出一个没有回应的球。写《致命登入》的过程中与完成后,发生好几件与小说相应的社会事件,从台湾疫情期间暴增的网路交友诈骗,到小玉Deepfake案与立委家暴案,以及各领域层出不穷的 PUA受害故事,“这让我开始思考身为写作者,我能做的是什么?作家得做到哪个地步?一个作家跟文坛的距离该保持到怎样?而这些跟我个人的身分有冲突吗?”为何有冲突?“女性的书写常常被认为是不重要的,而女性的书写身分总是很轻易就被剥夺,就像立委被家暴,大家只会记得她是被打的立委,不会记得她提过什么法案。”“如果我倡议过多,会不会被定义成一个爱惹麻烦的女性,而不是一个爱惹麻烦的作家。”尽管前面说《致命登入》是她放松写的作品,然而吴晓乐仍像比分落后的选手,拼命瞄准回击。是因为对手太无形又太具体,且总是遥遥领先吗?或许,书写本身就是抵抗,她在不知不觉中保持了战斗姿态。

+ More
你“登入”的,不仅是游戏,也代指著你的人生——天地无限评《致命登入》

你“登入”的,不仅是游戏,也代指著你的人生——天地无限评《致命登入》

这是吴晓乐继《上流儿童》、《我们没有秘密》后的第三本长篇小说。她的作品除了常获得影视圈的青睐外,也总能引起现象级的关注。而我则独钟她的精炼文笔,能够把扭曲纠结的情感,描绘得如此立体慑人、细腻又一针见血。口语化的对白,不需要文诌诌的意境堆砌,背后更隐含著巨大爆发力。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是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书里与影集中都出现的那句台词“是我拜托你把我生下来的吗?”,瞬间引爆了所有角色情绪,也在读者心中造成了空腔效应。《致命登入》吴晓乐出版日期:2021/12/31冲突又吸睛的背景设定有别于前作的社会写实调性,《致命登入》的初始设定多了些奇幻悬疑成分:因为一场车祸意外,让主角陈信瀚能看见“将死之人”身上飘散的黑气。只不过拥有超能力,没能让他成为飞天遁地的救世主,反倒因为承受不了无法拯救他人的心理压力,宁可成为镇日躲在房间里的啃老族。而登入《世界树》这款线上角色扮演游戏,成了他打发漫漫长夜的唯一消遣。虽是逃避现实的选择,但却也是他与现实的连结窗口。某日,心仪已久的女战友“夕梨”,向他表示自己即将退出这款线上游戏,并再三央求能与他见上一面。虽然陈信瀚早想与夕梨进一步发展,但对自己外表极度缺乏自信的他,由于先前已盗用好友何青彦的照片当游戏头像,为了不让第一次约会“见光死”,因此只好央请何青彦代为出席,自己则偷偷从旁看著。见面当天,夕梨如他想像地甜美可人,但令他震惊无比的是,她的身上竟飘散著不祥的黑气,那正预示著她的死期将至……尽管夕梨发现了陈信瀚的欺瞒,从此对他不理不睬,但为了拯救游戏里的女神,他决定鼓起勇气重返现实世界,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尝试任何能够解救夕梨的方法!超能力?救人或是自救?本书抛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反英雄”设定,尤其是对超能力的反思。现今影视圈里,身具异能的漫威英雄们吸引了众多粉丝,各种先进科技、魔法、武术等令观众目眩神迷。而被赋予了超能力,也往往带有接受天命的意味在里头,正如影迷们朗朗上口的那句“能力愈强、责任愈大”,因为有了能与强大敌人周旋的本钱,所以才能肩负守护世人、拯救世界的重责大任。但退一步想,如果这种超能力不是受人欢迎的,甚至会为日常生活带来困扰,那天选之人又该如何自处呢?虽然陈信瀚意外获得了预见他人死期将至的超能力,但他却无法得知对方会于何时何地、为何而死,本身也没有任何酷炫战技或行头,能拯救他人于水火之中。终究,也只能眼睁睁地看著他人步入死局,自己却无能为力。在吴晓乐的笔下,这个看似颇为鸡肋的超能力用途,并不是为了打造一个超级英雄而存在的。即使到了故事后期,陈信瀚意外地结识另一位超能力者,但两人的能力在书中都仅起到了辅助性的功用,并非是解决危机的尚方宝剑。《致命登入》没有采取媚俗的英雄旅程叙事手法。超能力的存在,是为了在背后推上一把,让一位失去自信心的平凡人,能够重返社会、解开谜团,拯救心爱的女孩。而这一段旅程的终点,则是靠自己的觉醒,来修复支离破碎的内心,以获得自我救赎。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后座力虽然《致命登入》加入了别开生面的人设与谜团,但喜爱“吴式经典风格”的读者们完全无须担心,这样的安排并非要走硬派刑侦路线,超能力也只是蛋糕上的奶油,目的是为了埋下一根悬念的钩子与一气呵成的节奏,好让人翻开第一页后,非得追看至最后一字方能罢休。而横亘全书的最终大魔头,依然是那座以亲密人际关系所构成的危险迷宫。围绕在陈信瀚周边的角色,无论远近亲疏,每个人的心中都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秘密。当然,随著情节推进与抽丝剥茧,愈亲密的人所带来的冲击,也就愈让人震撼不已。由于主题是筑基在“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因此书中也牵涉了广泛的社会议题。如主角从资优生沦为啃老族而萌生的自杀念头、啃老族带给亲朋好友的社会压力;又如线上游戏世界彷如另一个现实社会,是早已存在的一种“元宇宙”型态;父母之间的感情破裂,对于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影响之钜;而令人惊悸不安的韩国N号房事件,一直在深层的网路下蠢蠢欲动。当然,“满满的后座力”也是吴晓乐的作品中,最不可或缺的特色。在《致命登入》里,读者们能品尝到比长岛冰茶更凛烈的后劲,掩书之后依然低回再三。书中所涉及的议题相当丰富,但都深刻而不流于说教,总会有几项引发读者们生命经历中的共鸣,沉重得需要时间来好好静思排遣。至少每个人都得面临终极的灵魂拷问:其实你“登入”的,不仅是游戏,也代指著你的人生。但如果其他人的“初始点数”样样都比你高,那么付出再多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走入“纸上电影院”虽然现代人的视听娱乐趋于多元化,比起多才多艺的智慧型手机,单一文字的阅读体验,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所以每年总能在网路上看到“如何提升阅读风气”这类焦虑文章。难道大家已无法接受长篇累赎的文字形式了呢?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前阵子的王力宏与李靓蕾离婚事件中,网友们对于双方来来往往、总在凌晨时分更新,且动辄四五千字以上的文章仍追读得津津有味。看来大部分的人依然保有阅读长文的耐性,重点在于内容是否感兴趣罢了。对于久未接触小说的朋友来说,如果想重拾静心阅读的乐趣,或是想重温睡前故事的美好,那么可以试著从《致命登入》来入门。这部作品兼具了纯文学的文以载道与主题深度、大众文学的流畅易读与高娱乐性,可以让人欲罢不能地阅读至最后一页,并带来充实的满足感。以我的《致命登入》阅读体验来看,与其说是看完一本小说,不如说是欣赏一部悬疑写实的电影,会来得更为贴切些。近年由于卖书不易,许多大众小说作家在创作时会以“IP改编”为目标,尽可能达到“高概念性”、“角色立体”与“剧情紧凑”的基本要求。《致命登入》在这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因此能够打造出“纸上电影院”的效果。比如读者们在各大网路书店的试读版本里,约莫是原书的前十五页篇幅,就会看见个性鲜明的主角,无力面对从资优生沦落至啃老族的沮丧,决定自杀一了百了,但在关键时刻却因陌生人一席话而打消念头,决定继续苟活。而他这一举动所带给家里的压力、身边唯一好友的支持,以及线上游戏所带来的致命吸引力,都在这短短的篇幅中呈现得淋漓尽致。看看如此出色的说故事能力,又怎么让人拒绝“登入”这般美妙的阅读体验呢?本文作者天地无限知名台湾推理小说家,曾获多项全国性文学大奖与电视节目剧本奖,现任镜文学签约作家及台湾推理作家协会监事。著有《滞留结界的无辜者》、《第四名被害者》(Netflix影集《谁是被害者》原著)、《悬案追追追》、《达达战争》、《办公室疯云》等作品。

+ More
母爱有阴晴圆缺,望周知──吴晓乐评《抱歉,我讨厌我的孩子》

母爱有阴晴圆缺,望周知──吴晓乐评《抱歉,我讨厌我的孩子》

直到第三十六页,由丈夫口中吐出主角的名字杏芬,我才暂时从故事里的“我”挣脱出,争取到喝茶喘气的馀裕。太惊人了,第一人称单数果然最是魔幻,尤其是从一肚子坏心眼的人物发动,就仿佛是附魂在别人的身体上,目睹一切,却又幸免于难。读小说,有时就图这酣畅痛快。四弦是近年内我看过最慎重看待“母爱”二字的作家,因为慎重,才可以挑出过往世俗母爱文本里充斥的自欺、破绽与前后矛盾。《抱歉,我讨厌我的孩子》 四弦 著出版日期:2021/4/30       大学修习了一门社工系开设、关乎家庭的课程,教授屡屡提醒我们在家庭关系里“定性”的重要,因我们常借由名词来赦免、纵容某些人的责任,而让表面上的加害者,实为结构上的弱者承受全数罪责,借此捉小放大,也为悲剧背后的偌大结构擦脂抹粉。循此观点,切入《抱歉,我讨厌我的孩子》第一部〈授乳〉,应能观察出“妯娌不合”之外的端倪。     叙事者杏芬婚后,她迁入夫家,屋檐下有需人看照的公公,惯于为老家背书的长子,备受母亲溺爱的次子,偏心且重男轻女的婆婆。背景一字陈列,隐约可窥底下浮现出一把手枪的轮廓,你心有预感,大事不妙。很快地,次子之妻芯妮腹中胎儿性别揭晓,是婆婆梦寐以求的金孙,杏芬受命腆著肚子伺候芯妮。日后,杏芬生产,她与诞下的二女儿备受婆婆冷落,打从病房等级、补汤来源至月子天数,无一不是明目张胆告知杏芬“她跟她的女儿是次级品”。一连串的奚落、嘲讽和差别待遇,读者都仿佛目睹了子弹一发,紧接著一发填入弹巢的膛室,危险等级正在攀升,过程中,不是没有谁试著介入、减缓张力,然而杏芬早已深陷歇斯底里,她一路接受到的善意过于稀薄,人生早已沦成修罗场。      四弦非常善于创造故事冲突,观众无止尽地为人物的命运提心吊胆,每翻一页你都能清楚感受到杏芬又被逼往绝境一步。她每个身分的价值被压榨至一滴不剩,做妻子的,做媳妇的,做母亲的……甚至辛苦挤出的乳水都被婆婆擅自挪用为金孙的营养补充,当枪声响起,厄运降临,你回头审视若干情节,发现每一步骤环环相扣,紧凑周密得仿佛是天注定。杏芬有罪,谁又能侈谈自己无辜?吊诡的是,这一家人倒也说不上有谁多邪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必要仔仔细细地看进结构,因结构会借力使力,借刀杀人。杏芬是把被借的刀。没收了一把,还会有第二把,处决了杏芬,也会有第二个杏芬,只要我们不揪出那只无形的手,血是流不完的。况且,杏芬还告诉了你,她从来不想步上母亲后尘,她极想做个好妈妈。杏芬不只是杏芬。     〈女孩与阴道〉,四弦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女孩失乐园,两位要角林郁涵跟徐小雯于条件上是云泥之别,容貌姣好又知书达礼的林郁涵占尽人情义理的无限便宜,所有人都爱她,而貌不惊人、出身贫户的徐小雯只能看人脸色。让她们产生交集的是“性”,徐小雯无意间撞见林郁涵被家教老师给“诱奸”,易言之,她意识到这位同学有了“性”的麻烦,然而,她亦自身难保,先是被文具店老板给侵犯?后来找她做爱的男同学,以各种形式贱斥她的肉身。四弦既写出了,不问美丑,你,身为女子,一辈子,都无可避免要遇上几次“性”的麻烦;另一方面,她又顾及了,林郁涵的哀愁跟徐小雯的哀愁,终究是有那么一点不同,毕竟,身为“第二性”,每个人,被形塑为女人的经过——自然也是有别。这两项看似有些矛盾的认知,在四弦笔下交织得恰如其分,她赋予了徐小雯生命,也没有藐视林郁涵的灵魂。两名女子连自己被夺走了什么都无从辨识,有些伤害是内在的核爆,当下没事,一段时日才从里而外地翻开溃烂,你深谙局外人并不无辜,但也分说不清罪咎为何,再一次地,你感应到故事底下的脉动:人物所身处的社会让人相互残杀得理所当然。       第三部〈高塔上的公主〉不仅把“母爱”做了更细致的梳绎,细读又能意识到延续著〈授乳〉、〈女孩与阴道〉的脉络:每一个女人,都行过“习得性无助”的幽谷,此一理论模型来自一九六○年代Martin Seligman所执行的动物实验:在笼子里反复遭到电击的狗,只要听到电击的信号音,即使这一回笼门开启,他们也只会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而不是逃离笼子。因他们已从过往的经验学习到“自己的挣扎不会改变任何结果”。叙事者周佳嘉的世界,在母亲的规划下,只有母女二人。周佳嘉做了许多尝试想撤退至“安全距离”,母亲却也利用成人的优势跟世人的漠视,消解了女儿的努力,最终周佳嘉坠入强大的自我欺骗,深信终有一日白马王子会来拯救她。此篇跟前面〈授乳〉、〈女孩与阴道〉有殊途同归之效,受暴的女子不信任自己可循正常管道解决人生的疑难,因“公义”始终站在反方,为此,他们采取了对世界也对自己最粗暴的手法画上句点。      最末〈轮回〉交代了这些角色背后共享的宇宙,把前面所埋藏的伏笔做了完整且别出心裁的收束,同时透过二十几年后的徐小雯与芯妮,道出整本书的命题:“母爱的多义性”。近年,许多论者指出“圣母形象”是把双面刃,母爱必须无私,为儿女倾尽所有,母爱日益被形容为阳光般灿烂且无微不至的暖明,人子因此恒常失落于身后巨大的阴影,有苦难言,受了伤也不被社会所承认。二○一八年,日本发生人伦惨案,女子桐生希望杀害了母亲并将其分尸,经过深入调查,方知至少九年的时光,桐生希望活在母亲“考上医学系”的执念,母亲没收了她的手机,还要求共浴来掌握女儿一举一动,桐生希望曾以自杀、离家出走、打工自食其力来闪避母亲的控制,却又在母亲报警协寻之后被迫返家。桐生希望竟是在入狱后,才从他人口中逐渐确认到,自己将近十年形同软禁的生活,也能被称为虐待,意即,她也不自觉地背负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枷锁,不敢轻率质疑母亲施加于自己身上的措施,她不断忍耐,直到忍无可忍的最后一天。若世人能够坦率直面,母爱是人性的一环,有阴晴圆缺,亦有杂质、私欲等暗面,我们才有可能终止对母爱的无尽执著与等待,把人的主体性还给母亲,也把相同的礼物馈赠给自己,进一步挣脱施暴与受暴的循环,如故事里的徐小雯,在幽暗的真相之中,摇摇晃晃地拼凑出活路。本文作者吴晓乐台大法律系毕业,现职作家与家庭教师,目前为镜文学重点签约作家。代表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探讨因升学主义而扭曲的亲子关系,公视改编为电视电影,发布之后引发热烈话题。《上流儿童》探讨M型社会带来的教养压力,上市四个月即创下销售超过万本佳绩,目前已确定影视化。新作《我们没有秘密》创下尚未出版便已售出影视版权的惊人纪录。

+ More
撕开女人相忌又相亲的祕密封条——马欣评《我们没有秘密》

撕开女人相忌又相亲的祕密封条——马欣评《我们没有秘密》

当阶级的夜幕明确地降下来,女孩们的游戏规则也将转变。落在世人眼前的永远是女生的被简化。这故事由一女性的失踪,带出了她背后如密室效应的女性社会,也带出了女生身为多年弱势所衍生出的角色扮演情结。这是暗黑的社会系侦探故事,但后面躲着的是女生百年来的共同秘密。这社会如一核果,内在有一个很隐性的结构,类似女孩们手牵手的圆形结构,有默契地跳着共同的舞步,既为自保,也像是出于千年以来身为弱势的本能。《我们没有秘密》吴晓乐 着 出版日期:2020/8/27只有女生知道女生的秘密直到妳长大,妳隐约发现那结构是非常阴性的,女生的秘密是黏稠且无法切断的,有点像夏季暑修课里传来小纸条上微微的汗;或是像是微热便当气味在下午历久不散。忆起我们中学时,在这样的驯养与被释放前,我们依附着彼此,更像依附着一种较为安全的女性形体,融合到要一起去上厕所的地步,以交换着秘密显示为同盟。直到青春的栅栏终于被师长打开了,有三两个女生总会愈跑愈远,但像是网中央有一只大蜘蛛终会将自己抓回去地那样跑着。书中主角吴辛屏以秘密脱逃,如寄居蟹换壳,但逃不出集体女生共同编织的巨大秘密里。吴晓乐的《我们没有秘密》就是这样仪式性地宣告着「我们没有秘密」,但骨子里、心里、正待盛开的欲望里,都盛满了秘密的蜜汁,以告解式的纯真、秘密包装的谎言,以试探自己可以得到多少爱。阶级愈拉大 女生的配角危机愈被彰显 在亚洲的世界里,女生常被暗示着自己还不够好,必须更努力得到更多的爱。小到绑辫子的方法,大到意识绿茶婊与白莲花在小说里给我们暗示,而这两种都在揭露一件事:女性的配角危机。吴晓乐这次在书中,以一个城镇上的阶级分明,来描述无论女权如今走到哪里,阶级在女生人生的反应仍是最粗暴的。阶级原本就是原始的东西,如伊甸园苹果树上的蛇信,很勾人。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惊讶着吴晓乐将女性这样的同盟秘密关系写得如此坦率犀利,简直进入一种秘而不宣的结构里,有着一种羊膜穿刺的锋利感。让我想起以前读桐野夏生的《异常》,与凑佳苗小说里蛰伏在明亮小区的穴居之眼。男生习惯看到的客体化女生 里面连「秘密」都不存在《我们没有秘密》里的「秘密」,起初是由男主角范衍重发现他所娶的女性,经过他人提供的线索,发现妻子另一面近乎是他不认识的人,他连续娶的两位女性,都拥着着精致又脆弱的特质,如同琉璃杯,你想看到什么,就折射出来给你看。她们都躲在一个角色里,不同于范衍重前妻颜艾瑟的好家世,让颜艾瑟玩弄着形象游戏来操控人。吴欣屏是基于生存自觉,将角色当成一栖身所。秘密是她的乔装还是她的本色,就如长得像叶子的虫,你已经无法将她与秘密拆解开来了。女生习惯被简化的评估 反利用被简化的游戏吴晓乐将女性的角色化求生法写得相当入微,因此这本书里面的「秘密」,不只是单纯的某几个秘密,而是一群女性需要修补的金缕衣;加诸在自身的金箍咒,因为女人早已习惯在人前被简化。颜艾瑟与吴辛屏则是利用他人的简化的习惯来达到目的。从青春期以来,女性的形象或驯化或加冕了我们,那形象像超市贴纸,必须一目了然且不同,你抠掉了部分贴纸,它袒露出来的又是比坚固形象更粉肉色的蔓延,你分不清楚你迎合了形象,还是形象成为你的保护色。无论任何一种形象贴条,因为太过明确,暗自流出来的欲望要敛干,或要奔淌,都像是玛丽莲梦露被四格普普给框住,也像是《星星知我心》的吴静娴像圣母被石膏化,或是像毕加索笔下的女生,仍有玉腿或乳房,但又活成了几何重组,当然也有今敏笔下的未麻,破碎的笑容是成为折价品的维修不能。《我们没有秘密》里的女生,随着出生阶级的弱势与强势,她与她客体的对话各有不同。如同《白雪公主》里的女巫般,她的阶级非天生,魔镜是她的客体,实体被困在其中。也可以说在写完《上流儿童》后,吴晓乐更进一步抓出阶级中的人各有价,以及藏在阶级缝隙里的心鬼。男性菁英所追寻的精品化女性 像是一种自恋的完成女生彼此间的捉迷藏,是只有女生才能知道她的秘密,来找寻对方的真实藏在哪里。这刺激感像是当初看小说《控制》,躲在「神奇爱咪」后面的闺女,让她的丈夫永远云里雾里。有趣的是,《我们没有秘密》里则以几个社会菁英男性来看这些女性,如同踏入一个未知的陆地般茫然。曾有朋友跟我说,女生会被注意到的只有两种,一种是聪明的女生;一种是漂亮的女生。在菁英男眼中,能容纳的女生样本太少,他们很快陷入女生的迷宫里。如此粗率鉴别女生的社会,让女生难以压制反操作社会标签的欲望。女人互相为镜子 三五人就成一密室女性的被简化,是许久的常态,类似生态而非男女平等可讨论,也因此关于女性连动的书写,总像种密室效应。除了女生习惯以秘密相濡以沫外,「女性是同行」更是不为外人知的铜墙铁壁。《我们没有秘密》将这种亲密又相忌的密室感写得相当入骨。从其中简曼婷青春期对自我外貌认知上的误解,让她一路都将人生虚构,甚至嗜吃他人的八卦来配角自己。她活在一个没观众的舞台。这样的人,我们并不陌生,所以也不让人多憎恶。书中奥黛莉则被保护得太好,让她人生没有实感,如养在空中楼阁的花,只想完成自己的完美,像接受过增值的兰花养成法,需要明确认可,总让主宰者如师长者总能宰制得逞。为求爱的形式 角色化到入戏去我 书中串连这女性捉迷藏的女性,则以第一人称日记书写的方式出现,拆穿周边女性的迷障与为阶级服务的求生术。日记写到她母亲,因丈夫外遇自认成了人生配角,因配角情结的危机感,对自己女儿更加恶毒,如一过期的失温子宫,彼此孽生着自卑,女儿在情绪勒索下,无法认识真爱,只能紧抓各种类似爱的形式。而最令人感到森冷的是女主角吴辛屏。她的人生像特别来宾、像临演,或是代班主角。因此从书的前半段,她开始失踪时,周围人讲述的她都是各种反串、迎合与讨好。她本质是失踪的,不只是形体失去消息,她母亲因不幸与贫穷,将自身身体与家庭活成一个废墟,以示壮烈般地昭示其存在。谎言与秘密一体两面 最后真能分得出来吗?吴辛屏则是可乐罐或免洗杯都可以钻进去的寄居蟹,从老师要她去扮演一有钱人家女儿的朋友开始,她就着迷于自己所扮演的假象,甚至入戏到张冠李戴,以正义之名,作出自毁的事。她的人生就是堆到一半的积木,然后又推倒再来,以求谎言覆盖一切的没有主体。女性的配角情结,在这本书上充分发酵。如灰姑娘的姐姐们从不可考的面貌,谁又管白天鹅的群舞又需要多少自我催眠?这不是女权小说,这是金权现实下的人性演变,阶级抖落出来的不只是穷苦,而是更多女生在主从魔咒下的粉墨登场。本文作者马欣同时是音乐迷与电影痴,其实背后动机为嗜读人性。在娱乐线担任采访与编辑工作二十多年,持续观察电影与音乐,近年转为自由文字工作者,从事专栏文字的笔耕。曾任金曲奖流行类评审、金音奖评审、中国时报娱乐周报十大国语流行专辑评审、海洋音乐祭评审、AMP音乐推动者大奖评审,乐评与电影专栏文字散见于各网络、报章刊物,如:《中国时报》娱乐周报、《联合报》、《GQ》、《VOGUE》、诚品《提案》、《KKBOX》、博客来OKAPI、MTV中文音乐网站、娱乐重击网站与《HINOTER》、《音痴路》等,着有《反派的力量》、《当代寂寞考》、《长夜之光》。

+ More
【推荐序】加害替身的创伤回旋曲—吴晓乐《我们没有秘密》的复杂技艺

【推荐序】加害替身的创伤回旋曲—吴晓乐《我们没有秘密》的复杂技艺

(文中提及小说部分情节,敬请留意) 我最早是在书店「亲子教养类」中找到晓乐的书,读完后深为她的精准抓句与复杂心智吸引—有些人是开头王,有些人是结尾王,只有少数人是金句王,如哈姆雷特、纪伯仑:而懂得抓重点转化的是抓句王,不管是引言或对话,晓乐都是命中要害。类型小说通常化复杂为简单,它并没有比较容易,只是读者群指向不同:而严肃小说是把微小之事写得很复杂,它需要较复杂的心智。一个家教老师书写的学生故事,这题材说真的并不突出,然而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回响?教育理念或针贬只是其一,说新颖嘛,也还不到革新者的地步,贴紧事件肉搏战与可怕的分析力,揭开假面才是重点。这跟作者的复杂心智有关,一个个学生个案,从教学者与学生或家长不同的视角出发或交织,最后以自身的案例为结,说真的已超出教育者、心理咨商、纪录者的范畴,这已不是人师或经师能诉说︰而是一种迷狂,她深陷其中一如闯入古堡中的简爱,一个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护卫软弱学生,对峙威权(不关心儿女的冷漠男性、紧迫盯人的女性、这其中还躲藏着阁楼中的疯妇)。这个新世代简爱对「真相」有着不知何来汹涌的探索热情。因此晓乐写小说,尢其是长篇,是自然而然又是必然的。《我们没有秘密》吴晓乐 着出版日期:2020/8/27第二本《上流儿童》,藉田野完成,有其真实感,说故事的能力更强,但为「上流」所限,总有点卡卡,还带到「上流气」︰如今来到第三本,完成她的「教养故事」三部曲。其实晓乐的关怀更多在「学童」上,因此朝《爱弥儿》或《恶童日记》的方向去发展更好,因她的关怀更多的是「人」与「善恶」。此书虽然还是家庭校园题材,却已跳脱「教养故事」,直接瞄准人心的幽微,然它能算「教育小说」吗?「教育小说」又称成长小说,多采传记形式,如歌德《威廉.麦斯特的学徒岁月》,或大家较为熟知的狄更斯《戴维.科波菲尔》,因此也扯不上关系。晓乐像石头蹦出来的作者,在年纪轻轻时就展现天赋,不是学文史哲出身,也没文学老师或小团体,就是天生杂食文青,让我想到德国学法律的作家冯.席拉赫,他写了许多讨论罪行的小说,他说:「我们能原谅所有人,甚至宽恕我们最痛恨的敌人,但多半无法原谅自己。这份无能之感伤害至深并致使我们陷入孤单寂寞。」这种深刻的理解需要更深邃、犀利的心灵,「对罪行无能的感伤与孤单寂寞」,也许是晓乐本书的起点。故事是有关禁忌与伤害的故事,却层层迭迭,步步进逼,作者最擅长的家庭与校园场景细节,同学与同学间的亲蜜战争,甜美复仇,都很扣人心弦。把看似简单的人事写得很复杂,万事不简单,人人有问题,最后指向最原始的伤害。什么是原始伤害?在禁忌与原始经验中,从出生伤害到家庭、亲人、性别……含括所有最初的亲蜜关系,这些九○年代的陈雪已尺度大开,再早一点有张爱玲、欧阳子……,相隔几十年能再出新意吗?作者的复杂心智在这里得到尽情发挥,重点不在原始伤害,而在加害替身或代理人。这里的败德与禁忌书写是更尖锐的。一种寻找替身或代理人加害的概念贯穿全书,因此出现许多双子意象,有面貌相似,个性类似的成人吴辛屏与颜艾瑟,处境相似的瑶贞与吴辛屏,相互爱慕的中学生瑶贞、吴辛屏与宋怀萱,同是人中龙凤的兄妹宋怀萱与宋怀谷,其中的吴辛屏是双重的替身,也是双重的被加害人。这样的人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你应该能想象,喔,不,这只是原先的原先。故事是从律师范衍重寻找失踪的妻子吴辛屏开始,也不是这样,在之前先铺垫他的案主、也是高中同学的女儿娜娜失踪开始,她从国中起就跟干哥哥们上床,以致对方被求偿,我们以为这是故事的主线,是一个少女的浪荡与犯罪故事︰其实真正的故事要到近十页才开始,律师范衍重更有问题「跟你在一起的女人,到最后只会被你逼疯」,他的前妻颜艾瑟如此说,第二任老婆吴辛屏,她们长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纤细精致的女子,且为婆婆不喜,关系紧张,发展至这里又像是婆媳与家暴故事,然而也不是;大约到四分之一,转换成第一人称,是宋怀萱与小学同学瑶贞的「纯爱故事」,故事一直误导着我们,快到中间主要的事件才浮现,瑶贞之后有吴辛屏,她与宋家兄妹的疑似三角关系,之后辛屏被强暴......,你可理解作者多么小心翼翼铺排情节,一直将故事核心往后挪,这种延迟与充满拐点的技巧,我们通常称之「悬疑」、「曲折」,作者严密地布置情节,并且首尾呼应,对女性肉体的苏醒,也写得小小情色,是魔性的那种。最生动的人物当数一群校园女性,尤其宋怀萱,较不立体的是男性角色,尤其是主事件的核心分子宋怀谷。作者在情节与人物设定,让他们往复杂的极度化走去,能满足读者一眼看不透与吊胃口的心,机巧的情节不但虐人也虐心。▲吴晓乐新书《我们没有秘密》,再度凝聚深邃的观察力,犀利剖下社会切片。(图/镜文学)对于第二本长篇小说,作者力图跳脱通俗,跨过类型,往更深刻的人性描写走去,可说是陈雪与张曼娟的奇妙混合,作者不完全通俗,写作态度一直是严肃的,一般人很难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晓乐却做到了。在这通俗与严肃失去分际,得IP者得天下的时代,我心目中类型的标竿人物,早一点的是渡边淳一、山崎丰子,晚一点的是白石一文、东野圭吾,台湾是高阳、琼瑶、侯文咏,升级版可说是「中间小说」,如吉本芭娜娜、井上靖,再上一点是村上春树。另外,我喜欢的两个年轻小说家,也是我投票选出的电影小说奖得主,胡迁与双雪涛,他们的小说水平凌驾IP,之后写出的严肃小说更惊人,谁说写类型跨不过去?主要是长篇小说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慢的艺术。它要求的是想象力,而非幻想力。长篇更是复杂的艺术,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的「钻石孔眼」,晓乐的复杂心智让小说的复杂性得以显现,然而焦点在细节,并非情节,过于「情节」中心走向,人物的刻划会失去焦点与立体的可能,有许多人物是工具性、陪衬性的。那些肉眼看不见的人性肌理,与事物的方方面面,当你放慢脚步,以心灵之眼看世界,将会看到冰山融化中的景象,那梦境般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情节,而是灵魂的重量︰如果你只望着目标快跑,那将只看到目标,完全看不到其他。慢工出细活,这算是我对晓乐的期许,不为IP所限,能够凌驾IP。自身的加入很重要,小说家以曲折迂回的方式介入小说世界,有时比散文更赤裸。晓乐的肉搏战与抓句真的是厉害,也是她的优势,别因写小说就放弃,第一人称永远是扣人心弦的元音。本书中也有写得慢,而较细节的部分,如第一人称自白的宋怀萱,及奥黛莉三人组,三十一副班长,都把校园与少年少女写得很鲜活。如果碰到厉害的制作,这将是优秀的脚本,不管题材角度、议题都很诱人,成功的机率可以想见。台剧正在风生水起,小说与影视结合是双赢的局面,期待晓乐的作品会是这个风潮另一个高点。本文作者周芬伶小说、散文家,东海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