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读者】梁秀眉|父母的内心也是小孩! 评《上流儿童》-鏡文學

【专业读者】梁秀眉|父母的内心也是小孩! 评《上流儿童》
2018-08-31

「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幸福,这很容易达到。然而我们总是希望比别人幸福,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我们总把别人想得过于幸福」。──孟德斯鸠

 

作者吴晓乐想透过《上流儿童》来描写一种「我们不只希望比别人幸福,我们还希望自己孩子未来比别人幸福」的心态。她突破自身家教经验的侷限,深入靠北老公、靠北婆家…等等众多社群网络,从众多留言贴文看见那背后集体想进入上流世界的膨胀欲望。家长们争相要让孩子进入私校,甚至为进入上流社会取得「人脉」入场卷。「想过得更好」本身是翻转自身阶级的力量,但若寄托于他人身上就成为《上流儿童》小说中所要描写的悲剧关键。

 

看见结构所以慈悲

作者身为家教,「田野资料」丰富到可以用母亲、孩子和学校老师的多方视角来说故事,我很欣赏吴晓乐使用小说形式跳脱前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格局,二本书的共同性都是倾向不去过度责怪压迫孩子的家长。因为批判是如此容易,而如何促进不同角色间互相真实理解是如此困难。她看见这些家长们也是社会阶级结构下受压迫的受害者,即使他/她们已长大成人,拥有更多条件及资源,但内心仍有某部分依旧还是孩子,而谁来好好对待父母内心的小孩,才是真正教养问题的关键!

 

上流儿童》小说里将家庭中纠结的关系如何影响教养、「社会阶级结构」怎样像毒素般渗入家庭成员的命运写得丝丝入扣。阅读 《上流儿童》让我想到 《豪门保姆日记》 对上流社会富人的描述:「嫁给有钱人,进入上流社会忙著讨丈夫欢心、举办各种活动以突显自己的优越,疏于母亲角色的种种行径」。不同的是本书的主角是被利用而深陷于风暴中,而非只是冷眼旁观上流社会奢华病态行径的旁观者。在吴晓乐的二本书里,我们看到「亲密关系」是人性的照妖镜,「你是谁」的真实会在关系里无所遁形,其中「教养」关系是最不对等的,父母有权力「以爱为名」对小孩进行单向控制,而小孩只能配合别无他法,你说有那种关系是这种样貌呢?

 

亲子关系轮回中的无间地狱

做为护理人员,我看过太多厌烦、痛恨父母的「成年小孩」。当父母老迈病到爬不起来那一天,控制权就反转到小孩手里。要插管吗?要去安养院吗?甚至家属不想换尿布,让父母大小便失禁泡在尿水里发臭,护理人员不忍心只好忙碌中协助更换,但现今护理人力严重不足已无力代劳。这些平日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让人在晚年如身处地狱般日夜受折磨。

 

因此,每当我看到这些用前途当红萝蔔吊在前面,极力鞭策还追求好成积,却忽略孩子痛苦还自以为是的父母,我的内心总是浮现出那些孩子们长大后,看著父母病痛却在旁冷漠以对的眼神。

 

「身教重于言教」的真正意义,应该是「真实面对你的小孩眼中的父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才有可能影响他成为你想要的人」。

 

真心推荐这本小说,并在开放结局中揣想小孩杨培宸将会成为怎样的大人,他又将如何对待陈匀娴。一旦了解剧情始末,或许你也同样不忍以「不孝」这简化的责备控诉这些长大后变得无情的「上流儿童」吧!

 

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散文书写,到《上流儿童》小说的写实呈现,我期待能让更多「父母」拥有「自觉」的能力。我肯定她这二本书对台湾的教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停止责怪、罪恶感与亲子之间相互指责!回到「自觉」开始,这将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本文作者 | 梁秀眉

无论如河书店店主,资深临床护理老师,基护工会创辨人兼理事。

 

推荐阅读

上流儿童
上流儿童 吳曉樂

大人虚荣的生死斗,小孩无辜的大冒险 送小孩读私校,是晋升上流的最快捷径?! 当命运之门华丽开启,你敢不敢带著孩子一起投身,玩一场上流游戏?

继续阅读